深圳刘博士医疗美容:材料作文(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53:57
材料作文(1)

 

年年谈审题,年年有离题,这说明我们许多学生的审题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道理我们都懂,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但是,怎样有效地培养审题能力呢?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我觉得定期写一写审题分析是一种很有针对性,很见成效的训练办法。什么是审题分析呢?举例如下——

 (1)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写出审题分析。

 鲁迅说: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将归于枯寂。

 对此有什么看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题分析:

 1.“唯科学是崇”是宾语前置,意思是“只崇尚科学”。鲁迅认为“只崇尚科学”,“则人生将归于枯寂”。那么,还需要什么东西才能使得人生有滋有味?2.是文学,是艺术,是人性,是良知,是人伦,是情感,是善良。总之,是“人”!3.写作。可从以上所给角度选择其一,也可全面阐述。联系实际,如:可谈论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可谈论爱因斯坦、李政道等科学大师钟爱音乐艺术;可谈论克隆人有可能带来的伦理危机;可谈论“科学是双刃剑”,需握在“人”之手;可谈论新的迷信——科学迷信。等等。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分析。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审题分析: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是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1.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那么,“对”在哪里呢?他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其实要做成事情常常需要这样。许多创新之所以失败也多因为没有很好地用好那实际上无用的“4根柱子”。

 2.当然,也可以否定他的这种做法,认为其有弄虚作假之嫌,但是是他愿意这样的吗?肯定不是的,他是被逼的,可见,有许多“形式主义”其实是“上面”逼出来的。“市政府权威人士”如果能多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或者从谨慎出发,多做些可行性研究,总之,改变作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揭晓后的尴尬了。

 我们再来分析“市政府权威人士”的行为。他们做了什么?“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并最终迫使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做出了妥协。无疑,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无知的。可以引起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保守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许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他们是无知的。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和习惯,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有丝毫的突破。从而差点儿扼杀了建筑史的一个杰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崇尚科学”的风气。

 2.由这件事情可见创新、尝试之路有多难!每一种创新,每一次进步可能都是与传统的代表——某些权威人士——斗争或妥协的结果。小到一个建筑,大到政策设计,即使是文学艺术的创新,也都无不如此。

 由此可见,所谓“审题分析”包括三点。一是如何读题,析题,找出题目的重点,把握题目的全部要素,从而思考尽可能多的角度。这需要发散思维。一是唤醒生活,包括生活阅历与阅读经历。其实,在我看来,学生的作文所谓“不能切题”、“内容淡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读题时没有唤醒生活,没有接通生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胡乱地堆积了一些文字给你,在你看来当然是文不对题或扣题不紧了。这需要联想、想像思维。三是构思,即可以采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你截取的生活。我们可以没有时间写完整的“成文”,但每周写写或长或短的“审题分析”总还是可以的,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练习材料:请就下面这些材料写出审题分析——

材料一: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材料二: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提示:

  三个人的回答道出了每个人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上进心。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砌砖的目的就在于挣钱,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出来。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他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参考论据:

  古之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进喜挖井,郝建秀织布,张秉贵站柜台卖糖果,倪志福钻研钻头,雷锋开车……他们都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材料三:  

  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

    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

    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

    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

    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参考命题:

   《时间与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虚度时光,就是害人害己》

材料四: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提示:

    该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1、3、4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5 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与1、3、4 也有联系,而2 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6 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向国外友人学习的问题。从反面意义上看,6 与1、3、4、5均有关系。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

材料五:  

    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提示:

    1、译文: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2、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本》。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材料六: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提示: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材料七: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提示:

   1、可以论证市场经济需要机敏的反应,精明的头脑。

    2、可以论证具备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获得机遇。

   3、可以论证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就不能有大成。

   4、可以论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潜在财富的价值。

材料八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提示:

   1、可以认证不能看重表面,而要注意实质。

   2、可以论证事业成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3、可论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材料九: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材料十: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提示:

   此则材料较完整地叙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后来不健康的畸形发展过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消灭了鹿的天敌——狼。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鹿和保护区的“结果”是由于人“将狼全部消灭”,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与“食物链”,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使当事者自食其果。

材料十一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

    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提示:

    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③谦受益,满招损。

    举例时注意有正有反。

材料十二: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提示:

    1、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2、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

    3、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材料十三: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提示:

    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材料十四

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

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的。”

写作思路点拨:

本篇作文写作前要对给予的材料做详细的分析。材料中车轮与方向盘的对话是写作前审题的关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车轮对方向盘的控制持不满态度,它追求的是毫无约束的自由。而方向盘对车轮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正是有方向盘的控制,车轮才能按照正确的行车路线行驶,才不会出事,才不致于走上邪路。所以方向盘与车轮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有方向盘没有车轮,方向盘发挥不料作用,有车轮没有方向盘,车轮必定丧失前进的方向,走上邪路。而且对话采取的拟人化的手法,使没有生命的车轮和方向盘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车轮那样追求自由的学生、年轻人和其他的一些人,也有许多为学生成长、年轻人成材把握方向的老师、父母和领导及一切可以起领导和约束作用的方向盘式的人。在提炼中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从车轮的角度思考:没有约束的自由可以寻找得到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含义是什么?生活中如果人人追求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整个社会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没有约束的自由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你对自由的看法和态度。记叙一件追求没有约束的自由的事件,揭示从中悟出的道理;从方向盘的角度思考:方向盘应该起的作用,方向盘对车轮的重要性,由方向盘联想到纪律的重要性,想到约束是生活中起规范作用和维持社会正常次序的保证,由方向盘怎样处理好与车轮的关系联想到父母这样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教师怎样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领导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从方向盘与车轮的关系联想到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与约束缺一不可,把握准确的方向和成功的关系等等。这样来深入思考,确立中心的面就会很宽,便于发挥写作的空间。

 

材料十五: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渐渐消失。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地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信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