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董喜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03:57

董喜阳

   在查干湖诗人笔会上

概述: 董喜阳(1986.6.15——至今)。笔名生命流沙。80后著名先锋诗人﹑专栏作者。基督教徒﹑吉林九台人。吉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吉林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诗评人。《吉林画报·创意摄影》执行主编、《橄榄梦诗刊》副主编、主编《80后诗典》。吉林省首届“80后诗会”发起人、吉林省首届金秋诗会发起人。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联合会理事。布谷鸟中文网编委会特邀编委。

  

概述:

  受邀参加了由《人民文学》﹑《诗刊》主办的第三届东莞观音山诗歌节、“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与查干湖管委会及松原市文联联合主办的“诗探索查干湖主题诗会”。现供职于某报社,居长春。   诗观:诗歌是生活的关照和呈现,应该把诗歌还原于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

诗歌路

创作路程

  

2007年创立校园文学组织“玄冰战队”并发行报刊《青春快车》。   2008年正式碰触诗歌,并和安徽诗人,诗评人老镜创立“棱角诗社”,被推选为第一任社长。   2009年南下深圳,从事五星级酒店管理一年、在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做半年刊物记者编辑,后从事当地媒体,2010年9月返长工作。   在深圳结交了中国最前沿的诗人很多,如张尔、樊子、阿翔、莱尔、孙夜、范明、徐东、李晃,香港诗人秀实,台湾诗人紫鹃,并见到了中国作协副书记高洪波、《诗刊》常务主编李小雨、《人民文学》副主编商震、《诗选刊》编辑晴朗李寒等。结交了深圳大批80后先锋诗人,如程鹏、吕布布、李双鱼、严正、萧相风、陈诗哥、廖令鹏、陈再见、乙河;在广州认识了可能阵线发起人白鸦、诗人宋晓贤,80后领军诗人阿斐、诗人黄运丰、潘建设、知闲、南岩,以及90后小兄弟毛志刚。   在查干湖作家笔会上结识著名诗人林莽、中国社科院新诗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诗刊》副主编冯秋子、《诗林》副主编潘虹莉、《诗潮》主编李秀珊、《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扬子江诗刊》主编子川、以及之前就熟悉的《作家》主编宗仁发、《诗选刊》副主编张洪波;敦化文联主席、鲁院15期杨晓华、松原文联主席程永刚、诗人焦洪学、文联秘书长刘鸿鸣、松原政协副主席夏恩民、作协主席李旭光、诗人苏历铭、方泉、梁明久、以及旅韩画家刘鸣谦等。   

2010年9月回省后,一直活跃于本省诗坛,并极力推动本省80后诗歌发展。和四平市作协、松原市作协、吉林市作协、以及长春市作协紧密联系。和尘轩、肖千超形成“吉林诗人三剑客”。

似水流年(8张)  

深圳举办的全国诗探索会议

情耀中华长春赛区评委

作品发表

  现有诗歌,散文和评论作品发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绿风》《诗选刊》《诗林》《岁月》《长春》《北斗》《徽风》《诗友》《诗汇》《诗潮》《诗沙龙》《中国诗》《羊台山》《诗家园》《玉美人》《黄河诗报》《诗文杂志》《江苏作家》《吉林日报》《长春日报》《郑州日报》《梨树诗歌》《长江诗报》《当代诗人》《群岛文学》《长春商报》演讲与口才》《航空旅游报》《宝安日报》《吉林师大报》《四平日报》《大东北文化》《吉林画报·经典美文》《漂流瓶》《许愿树》《东西南北大学生杂志》《希望周报》《网络作品》《北美枫》(加拿大)《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等刊物。诗歌作品入选《2007,2008年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中国文联出版社)《喀斯特经典诗歌选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当代新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网络诗歌精品年鉴》(四川美术出版社)《现代诗人诗选》(大众文艺出版社)《震殇——献给汶川的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现代诗人诗选》(中国戏剧出版社)《民间诗人一百家》《80后朦胧诗选》等十多个诗歌选本。组诗《历史暗角里的群落》获得第二届“新视野”杯文学原创大赛诗歌类一等奖。

英娜·丽斯年斯卡娅中国深圳朗诵会

业内歌

媒体身份证

  《长春商报》是长春日报报业集团全力打造的一张子报。“点精网”是《长春商报》旗下官方网站,集《精品消费指南》、《情感生活》、《汽车生活》《健康生活》专刊的精髓于一体,以“彰显精英文化,引领品质生活” 为主旨 ,涵盖资讯、时尚、情感、汽车、地产、商讯、图库七个频道,为时尚产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个专业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 是吉林省内最具影响力的生活服务类周报。   在报社期间,负责文化专刊、专题以及时政新闻中心版面。采访过娱乐圈如:羽泉、水木年华、李玉刚、周艳泓以及著名配音员胡连华等。吉林卫视主持人张楠、张柏鑫、新闻主播周峰、《守望都市》主持人金柏安、周全;时尚主播向辉、李楠,长春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孙东;长春人民广播电台徐震、冯程程、尔东东、晓丹、王天雷;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史小沫、齐天石等。著名书法家段成桂、孙嘉远、刘彤宝、王岳中、吴自然、李吉顺、范忠玉、吴景山、姚俊卿、姜春雨、关东,以及著名老人、白石弟子崔广五先生。   体育界有亚泰足球队杜震宇、张笑非,以级世界顶级魔术大师刘谦。   

和长春市委宣传部领导合影

百家之石

  

报社周年庆(9张)  这首诗歌中,喜阳的情绪很饱满,他自我的审视和与天使的对话都很有张力,为我们清洗去俗世的污浊,让我们看明白这个世界也看清楚自己所在的坐标位置。诗歌最后梦醒时“赤身裸体的站在悬崖边”的收尾震撼读者的心灵,可以呈现给我们的想像空间很大。喜阳站在雪地里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见了,好阳光的小伙子。我坚信,喜阳的生命里也有不少的苦难吧,但是在这样一首诗歌面前,他是一个勇于担负的青年,他是个真性男人。站在悬崖边,“赤身裸体的站在悬崖边”没有什么,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一个魁伟的硬汉子,我为你竖起大拇指。   ——点评《悬崖上的光亮》安徽诗人,诗评家 老镜   高亢的感情在这里安静下来了,社会发展是需要理智的,诗人可以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喜阳可以从现在看到将来,从悲愤中看到希望,在热情中保持理性,很好。我们就要做一个成熟的中国人,既然我们对祖国深怀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不能因为那些黑暗而沉沦而背叛之,就像我们不能背叛母亲“颊边的泪,头心的白”一样。我们不妨找出舒婷的《祖国啊,我的祖国》参照着去解读这首诗歌,我个人认为有诸多可媲美之处。   ——点评《葬了我吧,母亲》安徽诗人,诗评家 老镜   董喜阳的文本,往往是运用独特的目光捕捉诗歌的意象。透过风雨浸染的历史隧道,展开遥远的想象,思维散发到极致。能够抓住事物的细节去启动想象的翅膀。拍出了一种纷飞的诗意。   ——广东诗人,《诗文杂志》副主编 张玉书   一位诗人是否杰出,要看他占有怎么一片意象世界,以及这一意向世界从真、善、美的标准看又处在怎么一个层次上。鉴于董喜阳在当今80后诗人的诗作中让人眼亮,因此对他的诗歌中的意象世界作一番考察,对于80后对于诗歌就尤有意义。   他在《父亲,拉扯着颤抖》、《故乡中的小说三要素》等作品中分别用故乡特有的景物作为一个意象系列进行描写,借故乡激发起的直觉情绪而写成作品虽少见,但总体把握都非常完美。   董喜阳诗思是辽阔的,为何这么说呢?他对审美感觉的很全面,土地、水、太阳这三者以及其他边缘类事物的意象选取并延伸证明了他强大的意象世界。稍有关注他诗歌的人会从他诗作中感觉的到。这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诗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使诗回到自身的审美属性上来。   而董喜阳则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惊的诗意的诗人。   摘自文章《无关诗人,有关诗歌——董喜阳文本印象及诗歌美学探究》   ——吉林四平80后诗人 肖千超   董喜阳是个谦虚、热情的小伙子。于是,我也就对他的诗作开始了关注。不关注则已,一关注令我大吃一惊,小伙子写的诗作单纯、激情、有灵气,是不可多得的一颗新星。   ——云南诗人,小说家 王人天   对于诗歌写作的老手,需要给予艺术批评,帮助他精益求精;而对于新手,更需要鼓励,帮助他建立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董喜阳是个真诚、热心的小伙子,无论是对待他人、自己还是写作,由此决定了他在诗歌写作上有所成就的可能。   ——诗人,《诗潮》编辑 王宏国   董喜阳的诗歌语言流畅,朴素,想象力丰富,技巧方面也在逐渐成熟,思想深度的挖掘也很到位,大部分诗作都在单纯的想象中联想到人生,联想到许多,很是不同凡响。从字里行间里能看出其对诗歌感觉的潜在内质,坚持写下去,相信一定大有前途的。   ——北京女诗人 昆仑玉儿   记得喜阳把自己对诗歌的观点总结了几句简单的话,“诗歌是生活的关照和呈现,应该把诗歌还原于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话中却不难看出这个80后愿意与生活共同分享诗歌的态度,更不难看出这个年轻人在一边诗歌一边享受生活。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写诗的人总是满怀的忧愁、无尽的凄凉,而在喜阳这,我却丝毫未读出诸如此类的迹象。   ——80后先锋诗人、词作家 陈就   董喜阳的诗歌处处透露着一股对自我、对社会的理性的审视,蕴含了深沉厚重的历史沧桑的气息,他善于在平静中找寻亮点,于生活中发现诗意。董喜阳是一位审美全面的诗人,尤其是对于土地、水、太阳及其衍生和边缘事物的描述的全面性和对意象的采摘,他的诗歌文本似乎是诗歌重回诗歌自身审美的一个延展的特点,“最后的一场雨,并不带有四月的样子/城市的生长需要一点证据/它期待像风,像太阳撇下的一面扇子/不带有海洋气候的特征[1]”,诗人用其独特的眼光捕捉到了一类难以发现的太过平凡的意象,处处透落着诗人完整的意象世界的创造和填充。董喜阳自认是个“赤身裸体站在悬崖边”的人,他的精神世界的透彻、纯净、热烈,他的文本总在思考着人与人性间的、人与社会性间的明明白白的纯粹的理性的思考,“董喜阳则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惊的诗意的诗人(肖千超语)。”   ——东北师范大学诗歌理论探究人 孙博

《80后诗典》重拳出击:

  

《80后诗典》

主编:老镜   副主编:董喜阳 张波   编委会主任:黄忱忱   编委:董喜阳王驭 木蓉菲 陈伟 陆承虎 余宏超 张波 罗强 高小龙 蔡明菊 缪增谷   勇敢的擎起诗歌的大旗,往前走!——《80后诗典》代序   ——诗人 杯中冲浪   等待爆破的信号——《80后诗典》总序   ——诗人 安徽老镜   隐形的翅膀,翱翔在有风的方向——《80后诗典》编后记   ——80后诗人 董喜阳

舌枪唇剑:

  ◆收到《80后诗典》以后,一直没时间认真细读。最近开始零散地翻阅,寻找为我个人所欣赏和认可的篇章。对这些作品作一个文本分析的愿望,首先是出于学习他人的私心,如我的赏析能给同道些许启示则是我不敢过分企求的莫大的荣幸。   我不精通于诗歌创作的理论,自己的写作一直停留在原始的自发的状态。借此机会,或许我也可以借他人的优秀诗行探索些许创作方面的理论问题。愿通过我粗鄙的赏析与同好们做更深入的交流。赏析之中,如有不当和谬误之处,烦请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欢迎异议!虽02年底即涉足网络诗歌,但长期以来,孤陋寡闻,对与我同时代出生的80后们,一无所知……    80后诗典》是我通过诗歌文本来认识他们的一个途径,感谢老镜和董喜阳为《80后诗典》所做的一切! ——青岛80后诗人 程锘   一直保持着自身最新鲜最单纯的状态是80后诗人的共性特征。从80后诗人的诗观来看,诗人七月认为,“诗生活的心,定能把生活捶打的五光十色”;月满西楼认为“诗歌是掌心的花朵,借以抚慰苍凉的人生。”《80后诗典》副主编董喜阳则认为,“诗歌是用灵魂的良知敲打着的文字,是对汉语写作怀有真挚的心,坚守或是传承。”可见自由、新鲜、单纯是80后诗歌创作的主旋律,不是没有经历世俗,而是他们向往的是另一种世界。他们在经历“现实——抽象——新的具体”后回到了80后的圣地,这里只有诗歌,只有人,没有国家。如诗人木鱼在他的写作中乡村气息非常浓厚,“父亲、返乡、麦子、春天”成了他永恒的话题。他用泪水写尽乡村的一切,周围的一切,他说,“活着,写着,快乐着……”,这一切构成了他的诗歌创作的主体,也是构建他精神的唯一支撑。创作手法灵动,不拘泥,不做作,是他的又一特点。“我不安心的游走他乡。我要回到故乡/问问岁月,听听光的声音,顺便/读读爹的鞋子娘的叹息……”用心灵独白的方式彰显内心的孤寂和向往,“游走”和“回到”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是一种矛盾的心理,把80后经历的心灵创伤凸显在世人面前。   可见,80后诗人的“感性关照”是以高度自我为中心,语言表达的方式永远不固定,少模仿,多原创,坚持走自己的路子。如木鱼、王发雷、刘新源、何伟、吴小虫、姚付林、指尖沙、董喜阳等已经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用自己的思维来和读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再次,《80后诗典》是以一种低调方式入场的。这本书里没有邀请诗歌界的前辈专家的题词、作序;没有收录已经被诗评家们认为入流的80后诗人及作品;更没有请一个著名的主编,寻找个高档次的出版社;而是80后自发结集、自己排自筹经费,收录的60位作者是经过80后自己推选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80后的一种价值取向,在他们心中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在这本诗典中得到了印证。这足以彰显了80后的成熟和睿智。但是,作为诗典仅仅收入60位80后诗人显得尤为单薄,特别是一些优秀诗人如毕亮、西州、汤贤生、程刚等的遗漏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期待真正80后诗典的诞生。   摘自文章《为80后开路》   ——评《80后诗典》及80后诗人 青年诗人 余一   

2011仲夏诗探索查干湖诗人笔会(20张)

吉林省首届80后诗会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写在吉林省首届八零后青春诗会之前   ■黄忱忱   农历六月廿八,立秋,成都依然艳阳高照,至少还要晒好些日子的“秋老虎”,才能真正感觉一丝凉意,不知吉林现在的天气如何?离喜阳兄弟告知吉林将举办首届八零后青春诗会有一个月了,距离此次诗会的开幕也仅一个月了。说来惭愧,当喜阳兄弟在网上联系我,详细告知此次八零后青春诗会时,字里行间的欢喜溢于言表,文字下面的意思我也能深深体会,而作为兄弟,我本也应该两面插刀,或者说单刀赴会,直奔吉林而去。只是实乃琐事繁多,且四川到吉林的行程甚远,横穿了广阔的东北与西北,于是我只能主动的委婉表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喜阳兄弟便让我写些祝福的文字,这本是义不容辞之事,可惜近段时间事故频发,力不能及,于是一拖再拖,直到这张脸皮遮不住羞了,便唠叨几句。   当第一次听喜阳兄弟说吉林要举办青春诗会时,原谅孤陋寡闻的我直接联想到由《诗刊》社自1980年开始主办的,基本每年一届的,有诗坛黄埔军校之称的“青春诗会”。第一感觉便是喜阳兄弟有点瞎折腾,这管我们什么事儿。但是当喜阳兄弟强调了“八零”两字,我才开始意识到这次诗会的与众不同。就我狭隘的交际网络所知,全国似乎极少有以省级为单位,明确打出“八零后”的诗会(如有先行者,敬请原谅)。去年远行宁夏银川,“2009中国七零后诗歌论坛·银川诗会”刚刚在“塞上江南”落下帷幕,本次论坛是继“2008中国七零后诗歌论坛·草原诗会”之后,以七零后诗歌为研究主题的又一次诗歌论坛。这一活动,标志着七零后诗人的集体发声,梳理了“七零后诗歌”概念,就七零后诗歌的现状与未来展开了深入的反思。而2010年正是八零后诗人的开端进入“三十而立”之年,就我个人而言,举办这样旗帜鲜明的诗会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可能又有不少卫道士要跳出来指手画脚,说八零后还是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搞这样的活动不过哗众取宠等等。我想说的是,作为八零后结尾的那一批,我的“毛”还真的长得差不多了。前段日子许多余编了本《80后文学史》,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我个人觉得八零后要编入文学史还是稍显早了点。客观的说,八零后的最末端才刚刚从黑色的高考六月中解脱,很多才俊还未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潜质并且表现出来,但是这样敢于吃螃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八零后,却是对整个八零后文学的发展有意义的。所以,我对吉林省首届八零后青春诗会寄予了厚望。   青春,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青年时期,而青年,《词典》的解释是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诗刊》社的“青春诗会”,第一个黄金期是首届青春诗会,参加的诗人包括朦胧诗的主将顾城、舒婷、江河等;第二个黄金期是第6届和第7届,涌现出于坚、翟永明、韩东、西川、欧阳江河等重要诗人,诗坛黄埔军校之名实至名归。但是另一方面,我不得不说这几届有些前辈恐怕已经算不得处于青春时期了,也不知道是主动“被青春”还是神功大成,成了现代版的天山童姥。这也就更突出了吉林省首届八零后青春诗会的可贵之处,由尘轩、董喜阳等一群充满热血的有责任感的八零后诗人发起,得到了《后时代诗刊》编委会、吉林省新诗协会、大东北文化研究学会心理解压工作室、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鼎立支持,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场完全属于八零后诗人的节日盛会。其他的人我不甚了解,不敢妄下论断,但是喜阳兄弟和千超兄弟,确是交往许久,他们对诗歌的热血以及本身的作品都是值得称道的。便索性打下广告,如有其他省份的八零后兄弟不辞辛劳前往参与,找此二人接待绝对会让你宾至如归。   去年编辑《80后诗典》时,和老镜,喜阳以及张波兄弟达成一个共识,要挖掘更多现在还处于第二线第三线的新锐八零后诗人,而不只去看齐第一线的已经成名获利的标杆,于是收录的不少八零后诗人可能给卫道士留下了诟病,都是所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是我个人认为,百家争鸣的局面才是有利于中国新诗发展的,而绝不是一家独大。所以,我希望此次诗会不仅要邀请已经颇有名气的八零后诗人,而且应该有更多不请自来的喜爱诗歌的兄弟姐妹们,哪怕他的作品还尚显稚嫩,甚至可能并不创作诗歌,但是只要真心的喜爱,就应该如本次诗会的宣传词一般,“吉林诗歌的青春,将要在这里诗意的栖息”。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出自《水浒传》,是宋江所作的一首所谓“反诗”,未免自己被和谐,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引用只是取其直义。花开堪折直须折,真心祝愿吉林省首届八零后青春诗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所有八零后兄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