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和睿会计师事务所:乘一法师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轮》续最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9:48
乘一法师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轮》 

有法师问:念佛是有相大乘,禅师意如何?师曰:无相犹非大乘,何况有相?无相都不是大乘,何况是有相。无相有相,是空有相对法,没超三界,在二元世界里做活计,谈不上大乘。无相就是空,在空有的范围之内,所以说无相也不是大乘,更何况有相。

念阿弥陀佛,观想阿弥陀佛,那叫有相念佛。观想阿弥陀佛眼睛怎么样?鼻子怎么样?脚怎么样?最后阿弥陀佛形象观想成就,这叫有相念佛。你说这是大乘?无相都不是大乘,还说什么有相。有相修行千万劫不能成道。见不到法身,不能见性。不能见性,不能入如来门,怎么能成道?如来门中无相!那个无相是绝对无相。不是有无的无,是绝对的无。是超出有无的那个绝对的无!

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什么叫取相凡夫?就是执着相的这些世间人。为执着相的凡夫,随机相宜方便说法。凡夫执着阿弥陀佛法相庄严,于是方便说法,让凡夫观想这个相,做为入门初机教学方法。日后再往深处引导。

又问:愿生净土,未审实有净土否?今天还有一个人问:说净土是精神心灵世界?还是物质世界?这里讲得很清楚。

师曰: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这段话很重要!如果你的心清净,所在之处,全都是净土。在娑婆世界,如果你的心清净,这个地方就是净土。你心不清净,这就是五浊恶世。如果心不清净,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净土。这是六祖《坛经》上讲的。这段话跟我念一遍:“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 这段话非常重要!古大德教导我们:不要心外求净土,净土就在你心中!

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的心中。为什么这么说?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你可以去干活了。晚上太阳从西边落下来,你回来休息,一天的事情圆满结束了。西方象征着圆满,可以休息的地方。没法直接说,佛拿这个作比喻。极乐不是痛苦快乐的那个乐。超越二元的,没有快乐和痛苦的那种快乐,叫极乐。这样的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当你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没有妄念的时候,就在西方了。这是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大善知识,历代祖师菩萨所解脱之处,所休息的地方。理解明白这个道理,如何用功就知道了。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好好从内心用功!心净则国土净。心不清净,你得不到佛的净土

譬如生国王家,决定绍王业,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其心若不净,在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你生在什么地方,住在什么地方,不在国土,在心!我们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人道,天人,阿修罗,声闻,菩萨,辟支佛,佛。十乘十法界。  这十法界都是从心划分,全看你的心到了哪种程度,达到什么境界?到了佛的境界,你就是佛。属于菩萨境界,就是菩萨。阿罗汉,天人   等等,都是以你的这个心来划分的。你的心如果时时烦恼,就在地狱里。如果一天24个小时,没有一刻时间是快乐的,那你就在无间地狱里,非常非常苦,没办法修行。

又问:每闻说道,未审何人能见?师曰:有慧眼者能见。天天说道,不知道什么人能够亲眼见到这个道呢?大珠和尚说:有慧眼就能见道。开智慧眼,已经明心见性的人可以见道。

曰:甚乐大乘,如何学得?师曰:悟即得,不悟不得。非常喜欢大乘佛法,怎么样才能学到大乘法门?大珠禅师说:大乘佛法全靠悟。领悟了,你就学得大乘法。不领悟就学不到。

曰:如何得悟去?师曰:但谛观。谛。就是真理的意思。观。就是观照。时时观照自己每个念头,以明心见性的真理,回光返照你每个念头的启用,和佛性的真理一致,就叫谛观。又问:怎么才能悟得大乘法?只有时时这么谛观,回光返照每一个念头,就能够与自性真理相一致。

曰:似何物?师曰:无物似。 这个真理像是何物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说似一物即不中。”没有东西和他相似。有智慧的心,即是这个自性本体。要找个什么东西相近似,根本没有。

曰:应是毕竟空。师曰:空无毕竟。曰:应是有。师曰:有而无相。 问:既然没有什么东西相似,应当是毕竟空。大珠禅师答:你说的这个空,是空有的空,这个空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不存在毕竟不毕竟。毕竟空就是法界本体的状态,毕竟空同时毕竟有。

既然你说空无毕竟,那应该是有了?禅师答:虽然有,但有而无相。不要认为毕竟空是没有,什么都没有,是断灭空。毕竟空是有,但有而无相,看不见摸不着。一切的微尘,你的佛性都是这样,无量无边,没有形象。那微尘是邻虚尘。虽无形象但那是有,虽有而毕竟空。了了分明的灵知自性是有,能起作用,但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形象。是有而无形象。

曰:不悟如何?师曰:大德自不悟,亦无人相障。问:如果不悟,会怎么样?那是你自己不悟。主动权在自己,想悟便可悟,不想悟的话,没有东西能够障碍你。

又问:佛法在于三际否?师曰:见在无相,不在其外。应用无穷,不在于内。中间无住处,三际不可得。三际就是过去,未来,现在。又问:佛法是否存在贯通于过去,现在,未来?禅师说:觉悟真理存在但是无形无相。不在外面,但是有无穷相用,不在里面,中间不住,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了不可得。《楞严经》上七处征心,就是七个地方寻找心体,心是在外面?是在里面?是在中间?七个地方找不到这个心,没有这个心,是心三际不可得,因为无相无三际。

曰:此言大混。师曰:汝正说混之一字时,在内外否?问者说:禅师说三际心不可得,这是大糊涂话。大珠和尚说:你刚才正说混字时,能说混的,这个是在内还是在外?

曰:弟子究检内外无踪迹。师曰:若无踪迹,明知上来语不混。回答:里面找,外面找,探究察检,没有踪迹。禅师说:你如果是寻找其心而无踪迹的话,你应该明白知道,刚才那番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的话,并不糊涂。

曰:如何得作佛?师曰:是心即佛,是心作佛。即心即佛:心就是佛。是心作佛:用这个心去做佛。问者说:怎么样才能做佛?大珠和尚说:这个心就是佛,用这个心去做佛。

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曰:无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问:众生入地狱,佛性入不入?  大珠和尚反问:正在作恶的时候你还有没有善?回答:此时没有善。大珠说:众生入地狱,佛性也一样。你人入地狱了,佛性跟你的人是一体。更确切地说:人不过是佛性的变化体。人是相,性是体。性即相,相即性,不一不异,无二无别。所以,说佛性入地狱可,说未入地狱也可。究竟说,佛性尽虚空遍法界,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往哪里入?

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曰:作佛时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会怎么样?大珠和尚答:用佛性去做佛,用贼性做贼,用众生性做众生。无相佛性有万千妙用,随所用之处而立名相。就像《金刚经》所讲:一切圣贤的差别,全在于无为法用的不同上。

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曰:何者是法身?师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为法界之身。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即依此心,显示摩诃衍义。某出家僧问:什么是佛?大珠师父答:只有心是佛,离开心没有佛。又问:什么是法身?答:真心就是法身。因为万事万物皆由此心所化生,所以其名号称为法界之身。摩诃就是大。衍义就是教义。摩诃衍义就是大乘的教义。依照这个心,来显示大乘佛法的教义。

又问:何名有大经卷,内在一微尘?师曰:智慧是经卷。加个念字,内在一念微尘。智慧就是自性,见性的人,三藏十二部经,都在他心中,所以自性的智慧就是经卷。

 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一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恒沙偈,时人自不识。佛经中说:有最大的经卷,其数量与三千大千世界相等。如此巨大经卷,可以缩容在一粒微尘中。这一微尘是一念心尘。这一念心尘无形无相,却可演说恒河沙数的佛典偈颂。能够讲经说法,注释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一念心尘,时下人自己却不识其价值意义。

又问:何名大义城?何名大义王?师曰:身为大义城,心为大义王。经云: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说。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若不了了识心者,不名为善义,只是学语人也。饱学多闻的人,善于悟入无生的义理,但是不善于言说宣讲。文字言说有生灭,而无生义理不生灭。这个义理,就是真理,自性的真理。它无形无相,在言说和字面上看不到。一念真心是最大的经卷,是最高的真理。如果一个人未能明心见性,了了分明认识自己的心,就不叫善于掌握佛法义理。不明心的话,就是鹦鹉学舌。经文上怎么说,你也怎么说,不知道什么意思。

又问:《般若经》云:度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裟婆世界宇宙间十法界。除佛以外,共有九类众生。《般若经》说:皆度之令入无余涅磐,却又说实际上没有众生得灭度。这不是自相矛盾,道理不通吗?前辈后人虽有相同说法,我仍存疑不得定解。请禅师为我讲解明白。

大珠和尚说:九类众生,都在我们一人身体中完全具足存在。不用到外边寻找。每个凡夫,每个众生,九类众生一身具足。凡夫因无明造业,随着造业,随着生成各种众生。起什么念,造什么业,就形成什么样的众生。九类的众生一个不缺。造恶业下地狱,作饿鬼。愚痴转畜生道。大量积德行善,能够升天或保持人身不失。有机缘好好修行,可修成声闻,缘觉,辟支佛,证阿罗汉果。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无明打破,最终能圆成佛果。所以虽是凡夫,却是一身具足九类趋向,全都是自己造,自己受。

这是从三世因果看。其实一生中便在九种众生境界中不断转换。洞房花烛夜,高考录取时,那短时间的快乐兴奋,便是天堂一般。失恋,企业倒闭,股票赔光,一瞬间便如下地狱。严冬乞讨饥寒交迫,如同恶鬼。旧社会扛长活,工厂做苦力就是畜牲。善根福德机缘成熟,得遇佛法,如法修行,一生得证声闻,缘觉,阿罗汉果。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菩萨。是不是一生九法界具足,一样不缺?有时一日之内便可感受多种众生境界。自己体会一下便知。

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倏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大珠和尚又告诉我们:“一身具足四类生,迷悟之间佛众生。”我们众生心中无明昏愦,与卵生动物一样。大烦恼起来笼罩整个身心如处胎胞之中。人类入世便是在男女爱水浸溶湿润中诞生生命的种子。突起的巨大烦恼,会使我们立时变化成一头野兽魔鬼杀人犯。一念善心,春风沐浴,慈悲生起,不是菩萨心肠吗?一念迷众生心境。一念悟是佛境界。    

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若了念念心体空,名为度众生也。大乘菩萨道,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菩萨如何度己度人,广度无量众生?菩萨必先自度,方可度人。菩萨自度就是以自己念念心为众生,菩萨修证了悟,每个念头的心体本空。此心体空是毕竟空,并非空有相对的断灭空。每个心念起来,都是毕竟空。每个心念,每个心都是真如自性。是心是佛,是心做佛。如此便可谓度众生。证到每个心念毕竟空,则菩萨心空无住,处处自在,内心众生度尽矣!

念念心起,因无明之过,造九类众生。菩萨明达了知念念心体本来毕竟空,本来无一物,九类众生同样是空,万法唯心,心空则众生度尽,名为度众生。这就叫作自度,自度之后再度无量众生。

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两句话是接上文意旨贯通下来。自本际就是自性真心本体正位。明心见性有智慧的人,于自性的本体正位上,时时观照,念起即觉,觉便化空,将一念心九类众生,未形成时,一觉便空,度于无形。

我们一定要这样做功夫!念起即觉,觉便化空。每个念头,未成型时,便度得无影无踪。不让这个念头起来造业。因为大乘菩萨持心戒。心起就有形相,心一成形,时空之中染净已然立业。观照于念未起处,才有意向,一觉便空,就是度于未形。

因为清净自性,本无烦恼。烦恼即众生,清净佛菩萨。没有烦恼也就没有众生。佛性本体本来清净无染,即知本来实无众生可度。烦恼念头起时,众生显相,虽有众生万物之相,当体即空,并无实体。说来说去,众生根本不存在,时显众生相,当体毕竟空。究竟说,哪有什么众生!如此可以了知,度无量众生即是幻梦假象,九类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回归本位而已。

僧问:言语是心否?师曰:言语是缘,不是心。曰:离缘何者是心?师曰:离言语无心。曰:离言语既无心,若为是心?某出家僧问:言语是不是心?大珠法师说:言语是缘起,不是心。又问:离开万缘,什么是心?大珠和尚回答:离开言语就没有心。再问:既然离开言语没有心,到底哪个是我的心?离开言语不说话是无心,怎么做才是我的心?大珠和尚的意思是:言语固然不是心,但离语言无法表现此心!性相不二,离相不见性。言语则道断,离言语则道不显。

师曰:心无形相,非离言语、非不离言语,心常湛然,应用自在。祖师云: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到底心是怎么回事?大珠和尚做总结道:心的本体无形无相。要讲心是怎么回事,不能离开语言。语言本身并不是心,只是表达心的因缘媒介。也可以说,用言语说话的时候,正是心的作用,不能离开心。无言语不说话的时候,你的心也没有离开半步。

心常湛然。此心乃永恒本体,光明深远,广阔自在,随意应用自如无碍。达摩祖师说:“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这二句偈言,师父经常讲。大家跟着念一遍: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师父再讲一遍:前一偈的非心,就是毕竟空。若了悟妄心本空,你的每一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都毕竟空。那么你才算是悟解你每个心、每个念头都是真心,都是真如自性。后一偈第一个心是起心动念的那个心,第二个心是指佛性真心本体。法。是无生法忍的法。二句偈连起来说就是:如果了知我们起心动念都是毕竟空,才算真正悟解每个念起来都是真如自性这个佛家法理。

从另一角度看,若了心非心,就是明心见性。因为了心非心,就是了知妄心本来毕竟空,由相见性,打开本来,见到自性。始解心心法。第一个心是妄心,后一个心是真心,这就是转识成智。识心妄心皆真心,相即性,性即相。《永嘉证道歌》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只有到此境界,才算全面掌握佛法真谛。

这里用《楞严经》上的两句偈来补充解释:达妄本空,歇即菩提。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这几句话要给它背下来,非常管用。达妄本空,就是开悟,明心见性。既然明心见性,体相用一如,一切放下,即是菩提正觉。时时观照,自己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都毕竟空。那么你已经明确知道,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识已成智,可以到家大休歇矣!

 僧问:如何是定慧等学?师曰:定是体,慧是用;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名定慧等学。一出家僧问:怎样是定慧等学?大珠和尚说:定慧等学。其中定是本体,慧是本体启用。从定起慧就是以本启用。慧是用,从慧归定就是摄用归体。从慧起用,摄用归体,就是体用一如。

我们常说智慧智慧,大多以为智慧两个字等同。其实智慧的智,是本体。慧是启用。智慧两个字合一就是体用一如。体用一如,就是依体启用,摄用归体。这里的智拿定来代用,就是定慧等持。智是体,慧是用。智更深湛,是本体境界,慧是启用的境界。比如水与波,水如智,波如慧。水是体,无论波浪如何千变万化,波浪还在水上。波浪是由水变化生起,此二者一体,无水则无波,波起必以水为体。同时生起,并无前后之分。定慧同此一理。

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什么处与道不相应?出家的佛门子弟,不要只在探寻追求文字语言上做活计。佛说这是入海数沙。其实行住坐卧无一不是你自家佛性在启用。自性本体时时启用。你于什么时,在什么处,任何时空交汇点,你与道有不相应的地方吗?又怎么会与道不相应呢?你只要时时提起观照,观照自己每个念头,当即了知,每个念头毕竟空。你看见一切事,一切相皆毕竟空。看自己内心,每个念头毕竟空,你时时与道相应,没有什么处与道不相应!

且住一时休歇去。大珠和尚慈悲老婆心切,滔滔一篇大论,收结处几句话,画龙点睛,和盘托出,殷殷劝导,意味深长。一时就是当下。且住就是当下无住,无所住。当下无所住,这个时候,就是你休歇的地方。是大安乐,大休歇,大解脱的地方。叫你且住一时休歇去。就是当下你要住在无所住处。这样你行住坐卧,当下一念,即是毕竟空处,那就是法位,就是本位,就是观自在。时时在自己的自性本位上,就是观自在菩萨!

接上句话的意思,串起来理解,大珠和尚说:佛门出家的孩儿们,不要在追求文字语言上白费心思了!行住坐卧都是自家佛性在启用,已然与道处处相应,你不是佛是什么?一切努力,进取,作为,统统打住,什么地方也不要停留,于无所住处大休歇大安乐去,已经到家了!这是一代高僧大珠慧海大师在直指见性,当下成佛啊!

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无事珍重!上面大珠慧海禅师为我们直指见性后,再次殷切关照,见性后保任所必须注意的大事因缘。如果不随外面的境界转,境风吹来,无动于衷,那你的自性,如大海之水,恒常清净,湛然深远,空寂圆明,如如不动。这句话要背下来!你的心如果不随外境转,那就湛然空寂,圆明不动。

无事。无论有多少事,其实根本没有事。换一句话说:千事万事,都不是事!方叫无事人。什么是无事人?就是佛!无论有多少事,说到底都是毕竟空,毕竟空处有什么事?

珍重。最后这两个字,切莫轻易滑过。细细品味,这二字有万钧之重,无穷意味!是整部大论结尾处的一声惊雷!珍惜自己难得的人生,珍重自己显现的佛性,善自护惜,好好保任!光明的圣景就在前面等着你!到此就没有办法讲了,无论如何解释,也无法讲出大珠慧海大师对晚辈后学,那无限大慈之心意,无限大悲之愿望!

珍重二字于结尾处回应前面开篇大愿:“------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摘自 印心宗 南山正宗 常济乘一 法师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f195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