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友盟分享集成:打坐入門 -张玄祥居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3:19

打坐入門
台湾张玄祥居士

七支坐法-打坐入門三要素(一)
一、七支坐法
今天講打坐的姿勢,下一節來後就要自己打坐了。今天也有很多人來後就打坐,不管姿勢對不對,打坐的姿勢在你有氣感起來後比較重要,若你姿勢不對氣就不通,不通就逼著你去校正姿勢。剛開始打坐沒有氣呀!故坐姿不是很重要,先培養丹田成形最重要。
打坐的姿勢,在佛教來講是指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講做支撐點,也可以講做重點。支撐點是什麼?是支撐重量的中心,就像蹺蹺板一樣,中間有一個支點支撐兩邊重量,那兩邊蹺來蹺去就很容易。這七個重要的架構、部位搞對的話,打坐起來就會非常順利,所以也可以講七個重點,這七個重點對你打坐都影響很大,現在一個一個講:

1.手支:
手怎麼擺?在一般的禪修之間,都是結三昧印為手印,「三」梵語就是正,「昧」是定,正定手印,要能入正定都是從手印結出來的,所以我們結的三昧印就是正定手印。
如何結呢?很簡單!兩個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放在左手上面,兩手大姆指輕輕的相抵觸,很自然的放在腳的上面,肚臍的下面,不要懸空。你功夫不夠懸空久了會累,功夫夠的人懸空沒關係,因為他氣走上來後,手不會累。剛開始要有一個著力點,手及手臂不要僵硬,自然靠著肚子做個圓圈,有人會氣往上走後下來繞雙手一圈。當然我們不要去用那個心意念帶動,但是我們手印一結,外在的干攪都對你沒有影響,這是正定手印。你到佛殿裡面看正中間的佛像都是結這個手印,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你在禪修時結這個手印,若肩膀會酸、會痛時,表示你的膽經、三焦經與膀胱經較不通。就像感冒一樣,風寒時膀胱經先受害,所以頸部、肩部僵硬。同時三焦經不通,即丹田閉死。如果你去參加禪七,長久打坐擺這個定心手印姿勢,然後手又沒有氣感,肩膀酸痛,代表陽經絡不通順,或許陰經絡氣旺,但達不到體表處,此即陰盛陽衰,內臟雖然氣旺,但並沒有通到外部的陽經絡來。
如果有氣感的話,手印隨便一擺放,氣就很旺盛。有時候,氣會慢慢上來,然後手會慢慢往上移動。以前有一個老師父,他練不倒單,每天一入夜就打坐,打坐入定氣很旺的時候,手印就會慢慢的往上抬起,有時候抬到胸前,也沒有感覺。因為我們的經絡很多條,正經有六條脈-三陽、三陰,氣具足的時候,手自然就會往上抬,往上抬到平胸時,這時候天就快亮了,大約凌晨三點半或四點時。小師父們起床後無時鐘可看,只要看到師父的手抬到胸前,那時間就差不多了,敲板的人就要開始敲板叫大眾起床。
手印有上萬種,這兩個手指可以變化很多,所以你養成一個習慣後,就要發點時間去改回來。記住三昧印是右手在上,若用左手在上,定心手印結久了,現在要改回來,反而覺得怪怪的,但一定要改變,第一次會覺得很彆扭,第二次很不習慣,慢慢的一入定以後就忘記了,幾次以後就校正回來了。
有的同學根本就不結手印,兩個手放開來,你說對不對?好不好?心裡面沒有掛礙,不入定就無所謂!所謂入定是世間禪,一進去就是一個月、一年、兩年、十幾年。大陸有的修行人,三十幾年還在入定中。在梁初的時候有位和尚入定,醒來時已經是清末了,經過十個朝代,這是世間禪定。此跟佛禪不一樣,佛禪是注重在心的覺悟,我清清楚楚的時候,對人、事、物中,或在行、住、坐、臥之間,沒有事物可以讓我起煩惱,你證到這境界才能解脫,才能超越自己業力的牽扯。佛教的禪跟一般的世間禪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學這個佛禪就是在學斷煩惱。

2.足支:
盤腳的方式是打坐的基本,有三個姿勢-單盤、雙盤、散盤。單盤又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如意坐,另一個是金剛坐,有什麼不同呢?如意坐是左腳在上,金剛坐是右腳在上。如意坐從這個字意上去體會,自在如意的話就是你心無礙,隨便坐都沒關係,所以心定的人就可用如意坐。
金剛坐-是右腳在上,此姿勢會逼著你產生金剛怒目的威力,故稱為金剛坐,其實跟你的右腎有關係。我們身體有兩個腎臟──左腎臟、右命門,人只用一個腎臟也可以活命,如果你右邊腎臟壞了,或者割掉了,那命雖在但氣會衰弱。命門是生命之門,跟氣有關;去掉左邊腎臟還沒關係,它只是進行腎的重吸收功用而已,重吸收營養分,跟氣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用金剛坐的話會刺激到右腎,腎臟腺素分泌會比較旺盛,此跟情緒及身體生化控制很有關係。另一個是正腎臟腺素,這兩個物質結構只是差一個部位以OH(hydroxyl)來形成不同點,在其他部份的結構是全相像的,兩者都是由腎臟的皮質部位泌出來的。若用金剛坐的話,腺體分泌旺盛,你這個人的意志力會比較堅強,所以叫做金剛坐。以上兩種不同的坐法,若你用的姿勢不一樣,當然功用就不一樣,老參們注意聽,新同學沒關係,你只要學一樣就好了。
左腳放在上面盤起來時,初學者盡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且腳踝正面解谿穴處不能懸空,為什麼?因為解谿穴懸空久的話會疼痛,初學的話無氣感,當然這裡會痛,痛得好像腳彎處要分家一樣,能熬過30、40分鐘就不會痛,所以要避免不痛,就不要讓它懸空,把腳板靠大腿裡面一點,這就是簡單的如意坐。
如果是老參的話就要把左腳板放出來外面一點,那味道就不一樣了,這就是雙盤,也就是標準的跏趺坐。左腳放好後,再把右腿盤起來,這雙腳能盤得很緊,力道就很強,逼得足三陰脈會發動氣機,足三陰脈都走內臟-脾、腎、肝這三個脈。足三陽脈是膀胱、胃、膽等三,氣是由頭走入腳端的。
你也許會說:我已經是很痛了,怎麼能夠再擺往外擺出來一點呢?在坐的有很多是高級班的老同學,用那一個姿勢擺什麼樣子,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要去體會一下。簡單講:如意坐是左腳在上,把正定手印擺出來,如果那一天覺得這個姿勢不好,沒關係,換個腳,右腳在上就是金剛坐。金剛坐一盤,右腿在用力,間接的氣就被逼到右腎,右腎為什麼叫金剛?哦!原來金剛坐是會刺激右腎臟—氣源。剛開始學的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右腎會比較早通,這就是金剛坐的好處。
氣的起源有三個部位:一是丹田,二是腎臟,三是會陰穴(前陰跟後陰的中間點)。有的人氣要通會陰時,啪的一聲就通過去了,若通後從那一點起就會連結丹田、連結兩腎臟,也會走沖脈,甚至也會走中脈。
上面述說得道理要懂呀!為什麼要把它分成如意、金剛坐,它裡面都有不同的涵義,沒有正統體會的話,只會說右腳在上,左腳在上,但不知其真實義。
跏趺坐-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腳抬上來,腳儘量往內擺,能夠緊密最好,盡量不要有空隙。有的師父要求很嚴格,兩腳膝蓋盤後的寬度不能夠超出你的肩膀寬度,出家師父都是這麼磨練學人的。當然我們也不必這麼要求,如果你這樣做不到,就換一個看看,金剛坐後再把左腳抬起來。這兩個腳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會影響左腎、右腎的氣感,自己去體會有無氣感的不同。
剛開始學的人腳很硬很痛,那是代表老化。所以要多用功,多磨練!先用單盤再改用雙盤,痛時用心法去觀你身體會覺痛的是誰,被你觀的會痛的又是誰,那你才知道我們有兩個心,兩個心是修行最起碼的境界。你本有八個心,現在只會兩個心沒關係,往後會加以體會的。
剛開始可以用單盤,左右腳輪換,去體會那個痛,看電視、聊天時都要學盤腿,從10分鐘,20、30分鐘一直加,到了兩個月後就慢慢可以雙盤了。
補充說明:如果你有氣的話,跏趺坐下盤氣較旺,若用單盤氣會往上盤走。所以雙盤能夠慢慢熬30、60、100、120分鐘的話,以後基礎夠了,學什麼都比較快。如果有心修中級班的心中心法,每次要坐兩小時,下盤結跏趺坐,上盤結手印,如此下盤氣更旺。如果雙盤改單盤後,手印不變,上盤與手印的氣就會旺一點。打坐時腳的功夫、手的功夫不同,會影響到整個身體氣的分佈的。

3.腰脊支:
腰脊支也是很重要的部位,當氣誘發起來的時候,假設坐姿由側面看過來是呈現S型,上身會是筆直的,腰部位的腰脊骨是要挺起的。如果坐得彎腰駝背,後腰部位是呈平平的,自己先彎腰後,再摸摸看是否平平的。如果腰部挺起來後,是不是往前挺成了S型,本來腰脊椎就是S型的,坐挺只是讓它現出來而已。
前面肚臍的正後方是腰脊椎的命門穴,督脈上的命門穴就在此。為什麼叫命門穴,我們上半身手頭在動,下半身腳、腿在動,偏偏這個腰部位就動不到,很少運動會動它,只有一般的呼拉圈才會去動到,或者是瑜珈的過橋式才會動到這個部位,如果彎腰駝背氣就不通了,氣到此堵在命門穴,命門穴這裡就會脹,脹時表示坐的姿勢不對,硬把胸挺起來的話,腰就呈S型狀,氣就會往上方走去。所以當氣走到背後不通時,就會告訴您:「喂!你坐姿不對哦!」這時候才知道,哦!原來真的不對呀!腰要呈S型挺出來,這動作很重要的。

4.肩胛支:
肩胛支是在肩膀與背後飯匙骨部份的重點,兩肩膀往後拉張後,胸部自然就挺出來,然後飯匙骨就會稍微往後拉凸。膀胱經在督脈旁一寸多的地方下行,兩條很長的脈,如果打坐時背後氣不夠強,可能常常會感冒,這是膀胱經不通的原因。足太陽膀胱經在肩膀、背後面,邪氣、風邪侵襲吾身時第一個侵襲到它,會使肩膀僵硬、後頸部緊張,就表示感冒了。如果打坐彎腰縮肩,真氣就上不來,氣上不來就會想睡覺,這是氣不具足。本來打坐的人越打坐腦筋越清醒,一個了了的覺知很清楚,怎麼會想睡覺呢?
有基本氣感的話,背後自然而然的會挺起來,肩膀往外張,胸部微往外凸出來,但不要繃得太緊,架勢擺出來後全身就要放鬆、自然。若身體有氣感了,但架勢繃得緊緊的,氣就不往前走,這種情形是不好的。所以姿勢擺好後就要放鬆,因為肩胛支是下氣上行所必須,肩胛是背後、膀胱經氣運行是很重要的,尤其氣上來以後會走到喉、頭部,沒有的話,腰部會酸痛,肩膀會僵硬、酸痛。

5.頭頸支:
頭部跟頸部也很重要,如果自己去看一般打坐的書,常常會講到「禪病」。此「禪病」在講什麼呢?在講昏沈,打坐到一個境界後,如果姿勢不對,會有一個粗的昏沈出現;打作至更高的境界時,又會有另一個微細的昏沈現出來。粗的昏沈出現在頭頸支姿勢不對時,因氣會堵在後腦勺靠近睡穴的地方。細的昏沈是氣從中脈過喉輪要通到明點時,在要通不通的時候,會有短暫的微細昏沈。
剛剛講氣從背脊上來,會經後腦至頭頂百會穴,要讓氣能從下方至頭頂,頭頸支要擺好。方法是下鄂微收,有力壓到頸外側兩頸動脈處,如此頭頸支架構起來的話,要有三股力量產生:一股是在後腦勺,一股是在下顎,一股是在後頸椎基部,這三道力量要相稱。
頭頸支姿勢擺好後,觀想頭頂百會處往正下方來,經過體中腔到肛門要成一條直線。如果頭是仰的,這條直線太往前端了,劃到你前面去了,如此會怎麼樣呢?氣上不去頭部,氣會聚集在後腦勺處,終造成昏沈。如果頭壓太低的話,這條直線就劃到身後去了,這也不對的;正確的線條是要在「正中」的。
老參們打坐時下鄂要稍往內縮,擺出這個姿勢,身體的氣馬上會沖到後腦勺這裡,然後上到頭頂。怎麼會上不去呢?除非你的氣還沒有開發出來。頭頸支一擺,背脊部真氣即呈一直線,氣馬上到後腦勺處來,在這裡有一個叫腦戶穴。「腦戶穴」是氣進入腦內部去的門戶,如果你福德因緣很好的話,真氣從腦戶穴進去,佛法所謂的般若智慧就開發出來,這智慧是非常的銳利的,不會講的就會講,不懂的就看懂,修世間禪是不能進到這裡去的。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跟你身體氣脈是有關的,一進去的話,什麼智慧都來了,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出出世間智慧都來了。修佛法要進入這裡,沒有的話,沒有用的!有幾個人可以進去?要看你的福德。
老參們擺好這個姿勢後,真氣有兩條路可以前進,一個是進去到腦戶內,一個是從中脈走到明點。眉尖輪是第三支眼睛,由通明點而發通,如果修道家法,或者是世間禪,眉尖這裡開的話就可以看外境,看十方的山河大地。眉間這裡沒開也沒關係,您是要修見性的。頭如果太仰的話,會產生昏沈,一覺昏沈下鄂就要往下微拉,讓氣從背到頭頂;如果沒有氣的話,再怎麼擺都沒有用,想睡覺就是想睡覺。那是太累了。

6.目支:
打坐時眼睛有兩種用功方式:一個是把眼睛閉起來,這個較簡單易行,剛開始學的人心較亂,那個人動、那個在製造聲音、..,好煩。剛開始修的人都是受不了外境的干擾,所以眼睛閉起來較好。眼閉起來有一個好處,是眼不見為淨,但也有一個壞處,是黑枺枺的,初學的人有時候心不健康,怕怕的,怕黑暗。
另一種方法是學佛像的三分眼,瞇瞇的看,眼微微的三分開張,看正前方1.5公尺的地方。這個方法較不會使你胡思亂想的,很會胡思亂想的人,就要把眼睛微張三分眼。因為眼睛閉起來時,沒有一個可抓住的東西,就會動起心念來,心動就會亂想。如果眼睛打開,你的眼識會意會到光,前面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些東西,但不要很用心去看,要視而不見,不要太用心的去看前面有什麼東西,哦!前面一隻螞蟻在爬,看得清清楚楚的,不要這樣子,只用餘光可以看到亮就可以了,如此能避免胡思亂想。微張眼睛有個好處,因為你很用心,心意會守住眼睛處,氣易走到眼球,眼球的波長很容易改變,易開發出超視覺的能力。看到或看不到,沒關係,它只是一個過程而已,超越它以後,慢慢就不會再看到了。
對老參而言,眼睛用功起來是個複雜的部位,睛明穴是在眼睛角頭的基部,承泣穴是在眼睛裡下眼簾中間,氣通的話,每過一段時間循環一次,「啵」的一下就進去到眼睛裡面去,從入睛明穴、承泣穴的基底去;眼睛部位的經絡要全部通的話,氣上上下下,起碼要有三次通過眼睛。第一次從頭部下來入眉尖輪後,會從眼睛的背後下來。第二次氣從下面上來也要經眼球,這時候老參會「翻白眼」讓氣由下往上走。往那裡走都有氣要通,眼球每一個部位都要通。如果眼睛發澀、流眼淚、酸痛等,這些是氣要通過眼球的現象,此時就要幫助它通過。
老參們有先天氣能夠轉到眼球本身裡面去,兩顆眼球都能讓氣旋轉而進去,進去後會改變眼睛的光波波長,就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也可以直接看太陽。普通人不能直接看太陽的,因為太陽光很強,會傷害眼睛,你有氣這麼繞一圈的話,眼睛就可以看太陽,不怕其光亮。剛看太陽時它會很亮,排除太陽本身外的光芒,幾秒鐘後有一薄薄的灰黑圈蓋住太陽表面,這是光的補色原理。看太陽沒什麼了不起的!正中午也可以看它,沒有這個功夫就不要看,會傷害到眼睛的,這是以後會有的現象。
眼睛酸澀、流眼淚都是好現象,每一個現象都有方法來對治它的,不懂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承受,也許是搞得心慌意亂?以後你慢慢功夫高了,會碰到這些現象,體會到後還不知如何化解時再來問。

7.舌支:
舌頭剛開始也是個準備功夫,到真的氣從會陰穴起來後,走到喉結前,當先通過心臟---心輪,再走到喉輪。走到喉輪時,氣會拉你動你的舌頭,這時舌根擺得對不對就很重要。
舌頭捲起來是準備架橋,舌頭捲起來後頂住上顎,上顎頂有曲浪痕處,舌頭捲起來就頂住那裡。這樣是會很累,還會流口水,流口水沒關係,感覺有口水就吞下去,唾液裡面有很多的澱粉脢(amylase),它的功用是用來消化吃進去的澱粉(碳水化合物)。所以胃腸不好的,就可以借這個機會慢慢的讓胃腸消化系統變好,覺得口水多了就吞下去。
很多道家書說舌頭尖抵住門牙與牙齦處,其實這個舌頭是要做「架穚」的,什麼叫「架橋」呢?就是說下盤來的氣跟喉輪要連接時,要用一個橋把它架連起來,它才能通過。世間禪定的四禪天,就有舌頭架橋的功夫,如果沒有上過佛教課程的話,會不知去修佛禪,而去修世間禪定。世間禪定中色界四禪境界時,架橋起用時,舌頭會捲了一圈像綁鹹菜樣塞住喉嚨,到此就不再呼吸了。一進入四禪定中會息止,入一境性中。一進去禪定中,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都不出定,所以呼吸就靠體表皮一點點的呼吸,這個時候你不必去呼吸,也不必去管什麼,真正入世間禪定的話,什麼都會放下,這是色界第四禪天的禪定。而修佛法本在修這個心,得真實解脫之境,故要面對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中,經磨練、去執而得自在。
修世間禪時上顎緊合下顎,舌頭捲起來放在上顎頂部最高的地方。如此,舌頭捲得高,以後氣從下要上來拉動舌根基部的時候,就會像桿杆原理一樣,馬上就捲起而塞住喉頭入定去了。如果舌頭尖放在牙齦的地方,氣就拉不動舌根了,因為舌頭較重,內氣力量拉不動。
老參們修佛禪雖不入定,但氣下、上通順亦是必然的,所以打坐時舌頭還是要捲得高高的,下面來的氣到喉結會拉動舌根,內氣馬上能往上沖而入頭內。
喉結的氣要通,要靠舌頭,為什麼打坐時常常會打嗝呢?會不舒服呢?就是舌頭沒有拉得很高,氣堵在胃裡;舌頭拉高的話,就像要打嗝要吐的樣子,這樣氣馬上就上來,就會拉動喉嚨的舌頭。舌頭拉動氣就直接沖上頭內去,不會像世間禪一樣的,氣不夠旺,在那兒堵住而入禪定。故我們如何讓氣上下連貫,沖到頭部是很重要的!
如果出家者或好好修行的人,有一天真的會進入四禪,就可以體會到舌頭捲起塞住喉嚨的世間禪定境界。還有一個現象是捲著的舌頭,過一陣子就會掉下來,變平擺的樣子,意會到後就把它再捲起來。這只是個預備工作,為什麼呢?剛開始沒作用的,只會產生口水而已,等到氣從胃翻轉過來,拉到喉嚨的舌根基部的時就有作用了,故舌頭要捲高一點。
若打坐會造成打嗝(反嗝),是胃部的氣翻轉不過來的現象,這些都是要用點技巧,高捲起舌頭。有的人不知道這些技巧,打坐氣通到胃堵在那裡,很不舒服,只會在那兒打嗝,知道氣已經到胃了,氣旺又沒辦法翻轉過來,這時候舌頭一捲,有一條似管樣形成,氣就會衝到喉嚨,下面的氣就會翻轉到上面來,氣往上沖的話,胃就不叫了。除非你胃有病、有潰瘍,那就永遠都會有打不完的嗝,故要先把胃病治好。
以上是打坐的七個重點,有一些是要有境界才會發生,沒有境界也沒關係,現在再加上一支-肛門支。肛門在七支坐法中是不講的,氣旺的話,前陰、後陰中間有會陰穴,氣要通到督脈時就要通過會陰穴。丹田的氣很旺的話,觀想背後,會陰穴會「啵」一下,氣就通了。如果沒有氣的話,或微微的氣,要過不過的,通不過就卡死在這裡。
氣正規的走法是先走督脈,再由頭頂下來接入任脈。有的念佛、念咒、練氣功的,不去管氣怎麼走,一定會先走任脈,那是走反了。正式打坐修行的人,丹田成形了,一定要先導氣到督脈去,再接到任脈,然後再入丹田,所以會陰要讓它通。
我們初學者氣不旺,怎麼通過會陰穴呢?藉「提肛」來達到目的。「提肛」是三分的力量,七分的意念。縮肛剛好是相反,三分的意念,七分力量,力比較強,就像在忍大便一樣用力。身體那裡出力,氣就往那裡走,如果你用力縮肛的話,氣會在肛門的部位,不往前行,這是不對的。
打坐時輕輕的提肛,小腹氣起要讓氣先走到督脈,一般人的會陰部都下墜樣,不提肛的話就下墜,一提肛的話,會陰部份就會內縮,就呈內凹的樣子,沒有壓力,再觀想命門,氣就很容易通過會陰而至命門。提肛的用意和捲舌頭一樣,打坐姿勢擺好了,提肛過一陣子不經意時就會掉下來,意會到時再把它提起來就好了。
(87年12月19日講於法爾先修班)

安那般那數息法、粗心控制法
-打坐入門三要素(二)、(三)

二、安那般那數息法
打坐第二重點是呼吸,呼吸主要在建立丹田契機,使丹田能成形。次要目的是攝受初學的粗心,不致於胡思亂想。其實此安那般那數息法在初學者言,比打坐姿勢來得重要。因丹田不成形,打坐就無進展,姿勢擺得好,也是只有腳痛的份,學習時間會拖得很長,耐力不足者即會退轉,不學了。
在座的七、八位同學是第一次學習打坐,腦中一片空白,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會有很好的境界,進展也會很快;
以前自己摸索,或者是在別的地方學過的,不管對的、不對的都會變成一種所知障,何謂「所知障」?所知學識養成的一種習慣,習慣就變成一種障礙。
現在先說明如何呼吸,要講呼吸就要配合數息法。要做數息法就要認識「心」,「心」就是意念,有的人搞不懂什麼叫做「心」?什麼叫做「意」?佛教講「心」有好幾種,譬如我叫他看我手指,手指在指導你看這裡、看那裡,此「心」在唯識講是第六意識,現在用此心念來前導你的呼吸。要呼吸時心為前導,鼻端開始吸入的空氣要緊接在後,然後繼續呼吸!
先述明《安般守意經》,經云:「坐禪法,一不二數,二不一數。一數二者,謂數一息未竟,便言二,是為一數二,如是為過精進。二數一者,謂息已入二,甫言一,是為二數一,如是為不及精進。???,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便隨精進也。」由上舉經文觀之,呼吸配合數息法要,記住安般數息法要。
開始吸氣時,心當前導就開始往下走,氣跟在後面,心走到那裡就觀想那裡。觀想心經過鼻子、喉嚨、肺部再到胃部,最後入小腹丹田處。
現在說明「在一數一,在二數二」的要訣,一是單數,是指吸氣,二是雙數,是指呼氣。何時是一,何時該數一?例如有一個人一口氣可吸100個氧(O2),開始吸氣時,心由鼻頭往下走,空氣隨在後。心走到一半路(胃部),第一個氧就跟在後面,此時第50個氧還在鼻外面,第100個氧還沒開始進入鼻中,這時候是不是在「一」?不是!這時候不能數「一」。
觀想的心又繼續往下走,走到丹田時,第1個氧到了丹田,第2個氧接著在後,第50氧達胃部中間站,第100個氧剛好在外面,這時候要不要數「一」?因還不是數「一」的時候,還尚差一點!故不能數一。
觀想的心已經到了終點--丹田,不能夠再往下了,氣呢?第100個氧還在吸,吸!吸!50個氧到了丹田,且100個氧也到了丹田。當第100個氧到了丹田表示這口氣已真吸滿了,對不對?對!這時候小腹會自然的微凸出來,不要故意把肚子脹得很大。吸滿了就再吸不進氣來,這時候是不是可以數「一」呢?對!正是數「一」的時候。該數「一」時心裡念一下「一」,這就是說「在一數一」的重點。
現在講「在二數二」,「二」雙數是要呼,到數「一」後要呼出間有3~5秒空檔的時間,做換氣的動作,每個人的時間不一樣;如果聽不懂的話,現在吸一口氣看看,要開始吐氣以前的空檔時間,是不是每個人不一樣長的!然後開始吐氣,這個動作跟吸氣的動作一樣。氣在我們體內經過代謝的結果,變為二氧化碳(CO2),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是不好的,要把它呼出去。
開始呼時,同樣的以心為前導,氣隨在後,這裡的氣是二氧化碳。心一起動,在呼出去的時候,小腹會自然慢慢的下凹,因為小腹凹進,氣才能吐出去,但不要故意用力將小腹內凹。心同樣當前導走到中繼站(胃)時,第1個二氧化碳也走到胃部,第50個二氧化碳在丹田處,這時候是不是該數「二」?還不是!還不行!繼續吐!心慢慢走再經過肺、喉嚨、到鼻尖。此時觀想的心在鼻尖,第1個二氧化碳也走到鼻端,理論上講第50個CO2還在中繼站,第100個還在小腹肚子裡面,這時候也不能數「二」。第50個二氧化碳吐出來的時候,第100個還在半路上,還可以再吐,這時也不能數「二」,等到第100個CO2都呼出去,呼得不能再呼時,當下就可數「二」,此時心裡默念「二」!這樣一吸一呼也就完了!接著又開始吸,數「三」,開始再吐,就變為「四」,一直到「十」以後重頭「一」開始再數起。
講了半天,囉囉嗦嗦的,你有智慧的話,聽到這一句話,你就會知道怎麼樣做,因為是初學的,所以以理論不厭其煩的講解。
總結安般數息法的精髓即在:「你一口氣有多長,吸滿後再數一,這是「在一數一」;你一口氣有多長,吐盡後再數二,這是「在二數二」。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是為法行,就是正確、如法的功用行,也是正精進。因為有了正精進,所以就有了不及精進和過精進,這都是由這句話衍生出來的另兩種不正常方式。
講到這裡懂不懂?有沒有問題?沒人舉手就表示懂了!好!現在身體坐挺,盤不盤腿沒關係,就練這個動作,心觀想:去做「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正精進」的動作。認真的吸,認真的呼,吸氣時小腹微微脹、自然的微凸;吐氣的時候小腹自然的凹進去,有凹沒凹沒關係,因為有的人認真的呼吸,小腹會自然有凹、凸的現象。

同學實習後小參:
問:實習後似無特殊感覺?
答:初學者沒有感覺,表示你還沒有認真呼吸。
問:所吸的氣下不來,會有喘的現象?
答:吸了很滿是不錯,但你犯了一個毛病,已經沒有氣進來了,但還假裝在吸氣,只是悶在那裡而已,所以就會喘,這是過精進。假若真有氣還可以吸進來的話,那就是正精進的功法。在坐的有幾位是新的同學,大部份是在家修或在別的道場修,其實剛開始做的話,橫隔膜脹滿一定會悶,如果你連這個都沒有做到的話,表示吸氣不夠;打坐越久,橫隔膜會越來越下降,肺活量也會越來越增加。
橫隔膜是在胃跟肺之間,橫隔膜一直下降,所以就有空隙,可容納的空氣越來越多,等到丹田成形或者是肺通丹田之管成形了,有一條脈連接到丹田。像一個身體氣脈打通的人,在他勞累的時候,只要閉氣幾秒鐘,這條管子由肺到丹田又接上了,氣就一點、一點的到丹田。之後,他又精神抖擻,不再呼吸了,只有進沒有出,慢慢吸進來,一口氣可以吸多少氣進來,兩三分鐘一直在吸,這時丹田已成形,如果沒有的話,就會悶、會發熱。
正常的呼吸是一口氣可以吸100個氧,所以吐出去的二氧化碳也是100個,慢慢以後就不一定,有的只有進沒有出的,呼跟吸是不等量的,這要以後慢慢去體會。初學者吸一口氣有這麼長,吐盡時也這麼長,這樣一來一往,表示正常的「在一數一,在二數二。」

以前在大乘精舍上課時,有一位同學課後跑來問我說:「老師!真的我們身體有氣嗎?」
師:「有呀!」
生:「那我打坐二十幾年了,怎麼沒有感覺呢?」
師:「你呼吸沒力沒氣的,是沒有認真在呼吸!」
生:「打坐很好!可入輕安之狀,這樣就是在打坐吧!?」
師:「對!打坐很好,常常可以進入輕安的。」他認為輕安就是在打坐,打坐的境界只是很舒服而已,以禪修來講,二十幾年都是那個境界,不要說等先修班課程結束,也許你們現在就有那種境界了,何必花一、二十年。
生:「那我該怎麼做呢?」
師:我就跟他講這些,安般數息法的要訣。回去後他照做,一個禮拜後來上課,他就對我說:「真的耶!身體真有氣感!」因為他有十幾年的禪修底子,只是不知道怎麼修,這樣如法一做時,整個氣機就劈哩叭啦的一直發動,他才知道:哦!原來打坐是有氣感,是要這樣子的。
譬如說禪宗的經典從不講「氣」,《大藏經》也很少講「氣」,一講到「氣」好像都不對,都是外道,不講不是沒有氣,只是怕你們執著色身的「氣」,而不去修心,那就糟糕了;先修班的課程都是在練這個丹田,最重要的是到最後都是要修這個「心」,練得解脫、自在。真的沒氣,也修不進去,只在那裡講些名相,從不會修得好,故諦閑法師說,悟後才是實修的開始。
上述經文講「不及精進」及「過精進」的現象,那是依數數字來講,若依呼吸量的多少及數息相配度來言,「不及精進」是指一口氣未吸滿即數「一」,或一口氣未吐盡即數「二」,是為「不及精進」;另種情況,一口氣已吸滿,應數「一」時,卻不數,還悶在那裡;或一口氣已吐盡,應數「二」時,還不數,悶在那裡。此種現象是謂「過精進」。不及精進及過精進之利弊如下:
過精進會傷身,尤其是呼吸器官;不及精進是會多花時間在打坐上而已,因為方法不對,所以沒有辦法進到修心的境界。
普通我們剛開始的呼吸是這樣,慢慢的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一年、兩年過了…你的呼吸會越來越加長。假設最長是這樣子,何謂最長呢?表示你身體已經灌不進空氣來了,像籃球一樣,用一根針把球灌滿氣,灌滿的時候就會反彈,所以氣就進不去了。身體也一樣,等到你身體氣都灌滿的時候,你能再呼吸嗎?氣進得去嗎?不能,所以呼吸就越來越短。在剛開始學的時候呼吸是越來越長的,長到一個境界以後,氣就進不去了,到最後呼吸就變為似有若無。很多老參說:「我忘了呼吸!」這時候吸一點點就夠了,甚至於不呼吸了,這已經快到三、四禪的境界。
打坐一柱香也是一樣,剛開始呼吸越來越長,..,你叫我數息法,我數得很用心,呼吸就越來越慢、越來越長。數到一個境界以後數不下去了,進不了空氣了。數一數二的數息法,除了丹田的誘發以外,還可加深呼吸,這個過程及功用要去了解。

三、粗心的控制
很多人說我也想打坐,但一坐下後心亂想,不得不放棄。此種人無智慧又不請教他人,真是福德不具足,沒有遵照方法去修、去做,當然無法入門的。初學打坐的人,因平時身無靜止下來過,不知自心是那麼心猿意馬,從無一刻安定。現盤腿坐定後,始知此心亂七八糟,若用安般數息法很得利,能自在控制你亂心,那是不錯的境界。因數息法除能增長呼吸長度外,第二個功用是在攝受你的粗心、妄心,不要去胡思亂想。初學人的粗心要怎麼來攝受呢?攝受在「數一數二」上,攝受在呼吸上上下下中,這種方法叫做「數息守意法」。
很多道場都在教數息法,如果你照《安那般那沙第法門經》中所言去做的話,體會其殊勝處,就不會用其他的方法去教人。安般數息法正確的說法是入息數一(單),出息數二(雙),數的數字不要超過十息,十息以後再由一開始。
有的道場說數息法很簡單,從一數到一千也可,或吸吐完再數一次,或甚至倒數數字,此種說法並不是說不對,但其效果及方法沒有經典之精神也。若是行家或久經打坐沒進境者,以安般守意經方法試試看,即知其差異在何處矣。
例如打坐時,你數:1,2,3….9,10,之後又倒數:10,9….3,2,1等,此種數息法祇是在攝受你的心,無法好好控制你的呼吸,不能在無意間拉長呼吸。若用安般數息法,你的心要去配合,也就能把呼吸拉長,呼吸拉長要做什麼?就是要丹田能夠早日成形,發動氣機,是有很多的功用在裡面,不是只有攝受你的心而已。如果你要這麼念1,2,3….9,10,10,9….3,2,1,那不如去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這樣還可以消業障,念1,2,3…幹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攝受心,也可以消業障。
如果安般數息法還不能攝受你的心,打坐時心還是無法定下來,那表示你的業障蠻重的,否則你坐下來怎麼會一直胡思亂想一大堆呢?此是業障深重之現象,故安般數息法派不上用場。此時,你只有用「萬法歸一」的法門來攝心。什麼叫「萬法歸一」?就是將萬種念頭,歸在一句佛號上。既然妄想一堆,不如以一句佛號來攝受心,同時亦可消業障,讓吾等理性抬頭。
一個人一心一意用嘴巴來念佛號,是用第六意識心來修。妄想心起自第七識對八識種子的執著,若用第六意識來念佛,其力量會強過第七意識的妄想執著心。唯識中闡述第六意識說:「動身發語獨為最。」用語言念佛,突顯第六意識的功用,會強過第七意識的妄想力的。
另外,念佛一句,可消恆河沙業,念到心清淨無雜念時,也可與諸佛法身相應,此時打坐就不再一直打妄想了。不要輕看念佛法門,《佛說阿彌陀佛經》是世尊不請自說的,念「阿彌陀佛」佛號是末法時期,依佛庇佑而能成就的法門,古僧大德念佛開悟例有很多。當然你也可依喜愛而執其他佛或菩薩的洪名,只要在打坐中,能攝住你的妄想心都可用的。
以上所講是初學的「打坐三要素」,包括七支坐法、安般數息守意法及粗心的控制等三。若初期以安般數息法能順利打坐,就可日日進步,往後打坐姿勢就顯得重要。若初學者妄想心很重,則粗心的控制變為第一重要,要先對症採用適當方法,始能不半途而廢。
最後要提醒各位,打坐三要素只是基礎而已,其他打坐生理衛生、飲食、丹田誘發等還有很多的課程要學,須能搭配來聽學,才能對打坐技巧有完整的認知。另外,八週課上完,不是就圓滿了,往後的身、心變化要如何化解,更需有人指導,才不會遇事驚慌失措,或者好事認為是出問題,更怕錯認境界而走入歧路。故隨時要參加初級禪修課,以增廣見聞。
(87年12月12日講於法爾先修班)

打坐生理衛生(1)
-打坐入門(二)

一、下座時的養生動作
打坐完後,一定要做此養生動作,否則久了,身體一定會有副作用發生的。

1.若下座時腳麻無法忍受
可以雙手大姆指與食指,分別按住雙腳拇指指甲靠內側的穴道處(大敦穴),約十幾秒後,因刺激血液流速,酸麻現象即可解除。

2.洗臉動作:
打坐時像睡覺一樣,下坐時如剛睡醒之時,猶是懵懵懂懂的,要把代謝下降的現象恢復,以按摩來恢復。打坐久的人,丹田會較易控制,而初學打坐的人,因丹田的氣未上來。故初學者要多坐,境界就會慢慢改善。
(1)下坐時,雙手搓熱,然後像洗臉一樣搓揉臉部,重複兩、三次。打坐久了以後,皮膚會細膩光滑,所以打坐的人皮膚看上去會非常滑潤漂亮。
(2)再搓熱雙手,搓揉後腦及頸脖子,同樣重複兩、三次。

3.眼睛保護
若有近視者,雙手搓熱後,以手心按住眼球,把熱氣灌到眼球,手壓住時想把眼球凸出的水晶體壓成扁平,次數約兩次到四次。若有老花眼者,以食指用微力,由眼睛上眼簾緣及下簾緣,向內側往外側推磨數十次。

4.鼻子保護
打坐時,氣由喉嚨入鼻子深處,在通與不通間,會流出鼻清液體,所以下坐後,用鼻猛吸一氣後,再用嘴巴把氣吐光。在做吸吐氣之間,同時用兩大拇指背面,在鼻翼旁的迎香穴處,推往睛明穴方向,如此上下摩擦間,配合吸吐氣。注意摩擦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把鼻子外皮搓破了!做這動作後,保證打坐間,不會造成鼻子發生副作用。

5.頭痛的處理
(1)時常頭痛的人,要以右手大拇指及中指同時用力按住眉毛末端處,在眉尾與太陽穴間之嶺骨突處,數次壓抑其疼痛點。再以大拇指及中指,同時用力按住眼睛魚尾紋末嶺脊處,數次壓抑其疼痛點。
(2)再以右手大拇指與中指,按住臉上兩邊顴骨最高點中間凹陷處,數次壓抑其疼痛點。
(3)上下牙齦咬住,牙槽處肌肉凸出最高點,有個頰車穴,用雙手之大拇指壓下去,會有想咳嗽反應的地方,因它刺激到肺部氣管,此處加以按摩。

6.聽力改善
耳朵的耳珠前面有一聽宮穴,把嘴張開時,耳珠前會有凹下的地方,可按此穴。用雙手食指頭壓按此穴,耳朵有聽力毛病者可改善。

7.女生婦科毛病
耳朵上緣第1軟骨結紋處上端,摸了會痛的地方,有一神門穴,女孩子生殖器官有疾病的話,要多壓此穴。把耳朵摺壓著會感知痛時,表示健康太差。所以要常常捏按,直到有一天怎麼捏按都不會痛,表示身體健康多了。

8.用手來按摩各部位
(1)輪流用一隻手掌抓捏令一隻手的肩部、手臂,使之鬆弛。因為打坐後肌肉靜止不動,要使血氣流通。
(2)胃腸不好的人,以雙手掌心按摩腹部,以順時鐘方向,像轉八卦般,以兩手按摩,胃腸不好的人,要多花時間做這動作。
(3)大拇指放前,四指放後,摸到背後腎的部位,左右上下搓揉按摩後腰腎臟。常腰酸背痛的人,腎臟不強壯。
(4)腳踝內踝邊緣是腎經走過經絡,按揉大鍾、水泉、照海等穴道。女眾有婦科毛病多按此等處所穴道。
(5)腳踝外踝邊緣是膀胱經,按壓崑崙、申脈、束骨、至陰穴道,按揉順著腳外兩側穴道。這是膀胱經的經路,膀胱與腎是互為表裡,腎不好,膀胱經也不會很健康,女孩子婦科毛病也會發生,所以生殖器官有病,都與腎、膀胱不好有關。(待續)

打坐生理衛生(2)
-打坐入門(二)

二、打坐所需的道具
(一)坐具(蒲團):

1.坐具:
若以榻榻米做蒲團,應分上下座兩塊合成,一般腳放在下座,屁股坐在上座。其尺度:下座為2*2尺見方,上座為1*2尺,上座高度為1.5寸。唯打坐的人若大腿太胖或腳僵硬的話,上座高度不夠時,打座時兩腳擺不下,會有上身後仰的現象發生,故此等人上墊要再加高至最舒適的高度。待打坐者用功時間久了後,腳已柔軟下來,再將上座高度調低至1.5寸左右。坐在榻榻米蒲團上座時,只能坐表面的三分之一的部分,如此脊椎骨較易打直。

2.材質:
世上有相物質是一物剋一物,打坐蒲團材質也是一樣,有的會蘊氣,有的會耗氣或吸人氣。助人蘊氣的材質有稻草、椰子纖維、茶葉、香草、草藥、刨下的木材。耗氣或吸人的氣者有塑膠類、橡膠、PVC、藤材、海綿、泡棉等,這些材質會吸人之氣。
若不信可試驗一下:找一練功的人,讓他用一手平舉時,似可舉起重物後,再拿一塊塑膠布遮蓋於其頭上,隔絕此人的頭與虛空之間氣的通路,此時再叫練功人的手,手舉起重物,似無法再舉起至水平處,或能舉而不持久。

(二)蓋腳巾、夾克(厚衣)、毛巾

1.蓋腳巾:
長期間打坐,若不用蓋腳巾,關節會發生問題,故定要用蓋腳巾蓋住腳膝部,甚至打坐習慣了,看電視或和人講話時盤腿,此時也要用蓋腳巾蓋住雙膝。因打坐初期時,人的體溫因代謝增加會升高,與室溫的差距會加大。假定冬天室溫在攝氏22.5°,而體溫36.5°,打坐時人體溫若升高達1°,溫差則由14°變為15°,故身體會覺得有點涼意。若夏天室溫33°,體溫為36.5°,打坐時人的體溫增加1°,溫差由3.5°增加到4.5°,因此在打坐時,會覺得外圍溫度下降,因此不會因夏天炎熱,造成打坐煩悶,坐一陣子後會覺得更舒適,因溫差加大故。

2.夾克、厚衣:
春秋二季打坐要準備一夾克放在座位旁,打坐完洗臉動作做完時,先要將夾克穿上後,始下座活動,以免引發感冒。冬天打坐要視室溫穿衣服護身,若寒流來時,則要穿厚重衣服打坐,一個原則是當打坐時,後背不要有涼意升起,若有此現象時,要多穿一些衣服上坐,免得著涼為要。

3.毛巾:
夏季時宜準備一毛巾,放置在打坐座位旁。打坐完未做養生動作前,先使用毛巾擦汗後再做養生動作。記住,不要一邊打坐一邊擦汗,打坐是在訓練定力,流汗也要讓其自流,不要理它。

(三)、衣著:
打坐時要穿著長袖衣服,且要注意莊嚴。因為在打坐時,與你有緣的菩薩、護法,可能會來護持你,穿著整齊一點較有禮貌,或表示尊敬。打坐時所穿褲子要寬鬆,可用鬆緊帶式者為佳,太緊會讓氣滯不前行,故女眾在打坐時緊身褲不要穿上。

(四)、打坐地點
1.打坐地點要有所選擇,佳良場所依次為(1)佛堂(2)書房(3)單身臥房等。
2.打坐的地方,風不要直吹(賊風)到身體,否則易得風寒。
3.因地球磁場的關係,睡覺最好採東西向,不要南北向。但打坐則無掛礙,以面對佛像或側對佛像即可。在自家房中,則以面向西或面向房門方向為宜。
4.忌諱在夫妻房間裡打坐。

三、打坐的時間

(一)、何時打坐
初學者飯後不要立刻打坐,要飯後1.5~2小時以上再打坐。吃飽飯時,血氣在胃部進行消化作用,且食物聚集在胃部,若此時打坐,腳一盤,血氣分散到腳部,手印一結,肩膀會有氣行走,血氣會集中到手去。如此會造成胃及消化道無法正常運轉,胃腸內容本來2~3時可排空的,此時便成3~4小時後才排空。久而久之,胃會受傷害,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所以空腹時打坐最合乎衛生。
但老參不受此限制,因為老參全身都有氣感,吃完東西一定下心來,氣便在自行運轉,因此不受食後胃納的影響。老參可藉用後天營衛來幫助氣運行,飯後打坐更能有進境。氣的來源→先天氣(由丹田、會陰、右腎發出真氣),後天氣(吃下食物代謝產生能量之氣→營衛之氣)。
初學者打坐時間選在(1)早上起床盥洗後,(2)睡覺前打坐,約在11點時,就不受食後多久才能打坐的困擾。

(二)、打坐時間長短
初學的人可由10~15分鐘開始,慢慢加長打坐時間,至每炷香約一個半鐘頭到兩個小時左右。每天至少早晚兩次打坐,若有氣感時打坐,半小時打坐則可抵得過兩小時的睡眠。若打坐習慣了,也開發出真氣來時,若一天不打坐,會覺得沒精神、血氣不順。因為每次打坐時,被開發出來的氣,能將經絡一一打開。若有一天不打坐,全身經絡不開通,人會覺得不舒服。打坐的人累的時候,也可閉目養神,用打坐的調息法,十分鐘就有非常好的休息效果。
初學者會打坐後,每座最好能打到80分鐘,起坐時先雙盤再改單盤,如雙盤坐了50分鐘後,再改成單盤,如此又可坐30分鐘,總共80分鐘很快就到了。打坐時間若太短,才剛上座就要下座,如此對修行是沒有功效的,要達到修心的境界,就要把打坐時間拉長,至少能坐兩小時。譬如修心中心法修到最緊要關頭,一次要坐六小時,一天要坐三坐,共十八小時,如此加緊用功才會有成就。

(三)、子、午時能否打坐
子午時打坐無妨,因修佛法要求解脫、要得自在,若對佛禪有所認知後,就能不為境縛,更不會掛礙何時不能打坐。子午時指夜晚、中午11~1點,此時間內因地球、月亮、太陽之間互相引力的關係,大氣中磁能、真氣最旺,若能吸氣入體中可化成內氣,有助於色身的用功。故一般沒佛法熏習的人,不敢有太多的氣化入身中,但要開悟卻非有足夠氣機不可。故修佛禪解脫道,不要忌諱子午時不能打坐,但佛教的大道理一定要懂。

(四)、常用如意坐與金剛坐可能誘發的疾病
打坐若氣不具足,色身左右又失去平衡時,且身體營養不平衡,造成肌肉、筋腱無彈性,長期打坐後,就會發生疾病,故要加以瞭解道理並改進之。吾人色身生理全由神經系統來控制五臟六腑等,此包括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肌肉系統及骨骼系統等。而神經系統正常與否,卻與脊椎骨柱有關,若打坐時牽動髖骨與股骨的角度異常加大,就會因打坐誘發出禪病來。髖骨與股骨角度正常為130度,身體左右邊那一邊加大,就會引發長短腳,造成不同的疾病發生。
打坐該用如意坐或金剛坐?不要以舒服為主,而是以個人髖骨左右高低兩腳長短不同來選擇。左右髖骨高低不成水平,髖股骨角度偏大,會造成脊椎骨不直,氣不易發起。一般而言,左腳長的人要用金剛座,右腳長的人要用如意座。
如何知道自己適合用什麼坐法,如意坐或金剛坐?(1)人可立在矮木桌前,閉上眼睛雙手放鬆,雙手手指放直後下垂,身體向前彎下,觀察那隻手先碰到桌面,表示那隻手手臂較長,其相對邊的髖骨也較高,相對側的腳也較長。例如,右手較早碰到桌面,表示左髖股骨角度偏大,左腳也較長。此時宜用金剛坐,右腳放在上。打坐時長的腿應放在下面,較短的放在上面,久而久之,會把髖股骨角度矯正,脊椎柱骨會拉直。所以左腳長的用金剛座,右腳長的用如意座。用跏趺座時雙膝蓋一定要著地,若不能著地,即是有長短腳的問題發生,髖骨骨盤高低已成形。(2)另一判斷腳長短的方法是站立時,長的腳在前,短的腳會在正位上承受較大的體重。(3)嚼東西時,用左邊咬的人左腿比較長,反之,則右腳比較長。(4)翹二郎腿時,長的腿一定搭在另一隻腿上,若左腳搭在右腳上,即表示左腳較長,反之,則右腳較長。
長久打坐若無氣感,髖股骨角度偏大時,就會發生疾病。若造成左腳長的人,毛病會發生在下半身,如胃腸消化不好、泌尿腎臟、生殖器官、膀胱等毛病。右腳長的毛病大半發生在上半身,如心臟血管、肺臟、呼吸毛病、鼻病等。所以要恢復健康,應把習慣的動作反過來,調整、打破習慣。有的人看上去很瘦,打坐氣都無法上來,那種人定有長短腳,脊椎骨不直,毛病很多,所以脊椎牽制健康甚大。

訓練打坐盤腿的技巧
-打坐入門(三)

一、訓練單盤及雙盤的技巧
(一)、單盤:
初學打坐的人,一定從單盤(如意坐、金剛坐)開始練起,若丹田未成形,打坐只有痛的份。故要打坐時間能拉長,就要練習丹田成形,若丹田氣機有了,打坐就能漸入佳境。若丹田有點氣,但是打坐時氣不容易通達到腳,且單盤時膝蓋也不柔軟,不能與另一腳密合。此時最重要的是氣不夠,腳不能調理好,學者可以平躺下來,腿上綁上三節(膝蓋上、膝蓋下、足裸處)健康帶一、兩個鐘頭,腳足的氣就會上來,幫著腳氣通,要通前,腳也會發痛的。我們有位同學,常常全身發冷,冬天睡覺都要穿棉襖,綁了健康帶以後,當下就不必穿那麼多衣物睡覺,因為血氣直接上來了。

(二)、雙盤時:
打坐到上路後,採用雙盤是必要的,因為氣會由丹田往督脈,再經任脈回到丹田後擴散到下盤,雙盤時對氣擴散到下盤很重要。雙盤時,雙膝應能著地的姿勢才是安穩正確的,若一腳膝蓋沒著地,就表示骨盆腔左右有高低,左右腳有長短的問題發生,要進一步調整髖、股骨。

(三)、雙盤不如法的調整
若雙盤時雙腳膝蓋不能同時著地,此時應採用健康帶來做調整,現在我大略把健康帶粗略介紹一下。健康帶是針對瘠柱側彎或前後彎的毛病來調理的,脊椎不直牽連到中樞神經系統,而神經系統關係著五臟六腑的健康,臟腑不健康,影響到內分泌系統,最要命的是真氣也因而不通,打坐很用功但進境很緩慢,或根本無進展。
因此應把最基本的脊椎柱先調整直立,連帶的臟腑毛病也因此易於矯正。所以,不止長短腳,若有婦女毛病、坐月子氣衰、血氣不通、冬天手腳發冷、臟腑器官有毛病的,皆可綁健康帶以對治。
有練打坐、練丹田的人綁健康帶,氣較易誘發起來,十幾分鐘就來了,很奇怪,氣會上來走到頭,走到腦;而沒有打坐的人,要綁到2~3個月氣才會起來。所以老同學,除了感染到病毒類的疾病,要是內臟的疾病,盡量不要依靠藥物,用健康帶來治療最好的。
綁健康帶可以誘氣的原因,是我們的腳普通是外張開的,因此髖骨、股骨角度也是外張的,髖股骨張開,腳走起路來時,就向外成外八字步型,脊椎不易拉直。綁了健康帶,把腳併起,相對地髖股骨也內收,骨盤角度因而歸位,脊椎因此拉直,便進而直接影響到中樞神經與內臟,達恢復健康的目的。所以綁健康帶的人,學打坐初期會比一般人的氣機易誘發起來。

(四)健康帶的綁法:
1.腳踝部分:在腳踝上方部分綁上最短的第三條健康帶,鬆緊要適當,太鬆氣起不來,太緊會脹得很大,很疼痛。若躺下來覺得太緊,要再放鬆點,因為十幾分鐘後氣上來時腳會膨脹,會把帶子拉得更緊。若足裸處會痛,兩足裸間墊放一毛巾也可解決此困擾。
2.膝蓋上部分:在膝蓋上1~2公分處綁第一條健康長帶,此處綁緊一點沒關係。
3.膝蓋下部分:在膝蓋下1~2公分綁上第二條健康長帶,此處要略鬆,不宜太緊,因為太緊會影響到腳踝處,躺下會覺得太緊。
平躺下來時,若覺得太緊,要重新放鬆調整,調整好後,雙手輕放於中腹部上兩側。何時要綁,睡覺時最好能整晚綁三條健康帶,除此外,只要人躺下便可綁。工作的時候也可綁,尤其打電腦、看書、看電視時,可以只綁膝蓋上第一條健康帶。
一個月後會發現走八字步的腳會變為正向平行走,而且雙盤時雙膝也可著地,因為此時腳型、脊椎與骨盆腔皆已開始恢復到較正常的位置了!有的人為了矯正脊椎而去整椎,花很多錢,跑很遠,但整後隔日又恢復原狀。我們不必去花錢,只要有機會,天天綁健康帶,讓肌肉、筋骨定型就可達到固定的好效果,因此希望學員們好好的利用這三條帶子。

二、心繫緣處(意守何處)
初機打坐者要有一套方法,使自己能早日上路,以進入禪修的境界。在丹田誘發起來後,讓意守督脈與任脈不同定點,可使任督兩脈初連,然於往後打坐中再長守下盤丹田,即能將誘發之真氣,隨風大調理而漸入佳境。
督、任脈打坐時不同期間心繫緣在何處?打坐時氣已經能上來了,心要守哪裡?意守何處,隨下列各定點轉移。
1.打坐時,初學的人意守在呼吸上下之間。
2.丹田誘起後要改成意守督脈命門穴,肚臍正對面的腰脊柱上有一命門穴。
(1)先記得提肛。
(2)氣通過會陰。
(3)心守到命門穴:把意念和氣導到命門,要是不知如何將氣轉入督脈,氣容易從任脈逆流往上沖,念佛、念咒的人,因為心專注觀想於頭部,最會有此毛病,要注意不能讓氣逆走任脈。要使氣從背後上來,再從頭、面下到任脈去。命門在肚臍相對位置的後脊椎S彎曲的地方,亦即後面兩腎中間與脊柱相交的部位。
(4)若微微感覺命門穴處脹或緊,則表示氣已達到此部位,但若要是感覺該處緊或脹得厲害,就表示打坐姿勢不正,腰彎駝背使得氣無法通過,此時應要挺腰。
3.次改守身柱穴,氣能隨意走到身柱穴最好,前胸檀中穴的正背後脊柱相對位置即為身柱穴。打坐時覺得胸悶,要觀想身柱穴,脈通時氣進去胸後,就會覺得胸部豁然開朗。
心守何處的方法有:
(1)若不會用心念守某定點,要用最笨的方法,以手抓痛那位置後,再用心觀想該痛處。
(2)心可多用時,可同時觀想呼吸和命門穴處,能做到則直接觀想。道家、密宗用觀想說氣從背後上面前下,重複不斷地將心遶在前後脈上,因剛開始時,氣尚無,也無法通督、任兩脈,但如此觀遶久了,任督二脈也會通。但是我們不如此做的原因是,要真正體會到氣,使心守哪裡,氣就走到哪裡,通到哪裡為要。因往後心要入定,不能讓它一直在動,初機學者不得不移動心所守的地方,但如此做,起碼一段時間心還是不動的。
4.次改守眉間(上丹田):若氣覺得已到身柱穴處,就要把氣從背後身柱穴導至眉間來,即要意守眉間輪。修世間禪定的人,從此點看外世界,內可連接到腦部的明點,閉著眼可見山河大地,即是道家說的第三隻眼。但佛禪修的是體性現,得半頭天眼,就是腦裡可充滿外界虛空或一切境,是用見性看外界
5.次改守鼻尖:氣至後心移守到鼻尖,氣會走過鼻柱或鼻兩邊而下。
6.次改守仁中:此為任、督兩脈交接的地方,氣會由此進入牙齦門齒之間。
7.次改守檀中穴:兩乳之間中線任脈交接處,即中丹田。
8.次回守丹田:小腹為下丹田,心守住下丹田後,再正精進呼吸,因守下盤,要再進行風大呼吸的調理,往後打坐就一直意守丹田。
因為呼吸太大時,腳會脹痛厲害,故宜適當調理風大進出大小。呼吸(風)量大時,口會乾(火旺),呼吸量不大,則口不乾(火不旺),口水津液分泌適度(水溫和上升),全身經絡(地大)就會柔和。
(89年4月15日講於法爾先修班)

飲食與丹田契機的形成
-打坐入門(四)

上一節課我們知道左腳長的人,大半用左邊牙齒咬,翹二郎腿時左腳在上,泰半下半身有消化器官、腎、膀胱、生殖臟器等的毛病,行者打坐時宜用金剛座。右腳長的人,大半用右邊牙齒咬合,翹二郎腿時右腳在上,泰半有心臟、肺臟、呼吸道等上半身毛病,行者打坐時要行如意座,平常習慣要反過來,才能配合調整脊柱的正直。而跏趺座雙膝蓋一定要能兩邊著地,如此脊椎才能打直,因為脊椎彎曲時,氣不易發起。
今天開始講飲食與打坐之關係,也就是說飲食對丹田契機的影響,飲食與丹田成形:氣的形成影響較大的事項是(1)夫妻性生活和(2)飲食暴飲暴食。修行首要斷淫欲外,就要注意飲食方面對氣機的影響,事實上,人的攝食量是與氣的誘發成反比例的,故初機行者要節飲食。

一、節減飲食:
(一)若本來每餐吃兩碗飯,現在可改為吃一碗,節減食量。
(二)斷食是最佳的,斷得好的人能誘發丹田契機,甚至引起丹田的跳動,有如心跳般,此謂胎息。若呼吸微細,入似有若無的呼吸,停息後時間久久,偶爾吸一點氣,體內真氣就很旺盛,行者能利用一點點空氣化為內在大量真氣,此謂龜息。行者進行禪坐中入三禪境界時,色身佈滿真氣,直到第四禪境界時行者呼吸即停止。
斷食是初學者較銳利的法門,但執行時一定要有人指導,因為斷食不佳會有副作用。問題大部分出現在斷食後與復食間,譬如某些食物是否適宜食用等等,因為饑餓故,吃的欲望很強,不能節制。故有的人不是被餓死的,而是復食時被食物脹死的。
(三)持不非時食戒:這是在家菩薩戒之一,此戒即是規定不該吃飯時不要吃飯,叫不非時食戒。我們常聽人說吃齋,即指吃素言,若言齋戒者是指吃素外,還要在中午十二點到一點間吃過飯後(出家眾均在11點後即用齋飯),即不再吃食物,是謂過午不食,中間只喝水,到第二天早上七點再吃東西,此戒是約19小時的斷食。若能持之以恆,人過四十,易發胖,持此戒,可維持數十年身材不突變。

二、持不非時食戒---六齋日
(一)宗教上的意義:
持六齋日是指農曆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或小月二十八、二十九日)這六天就是要守齋戒。此六天源自印度曆法,印度一年分二十四個月(節氣),一個節氣有十五天算一個月,一年有360天,(24*15=360),所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屬上半月,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屬下半月。在這六天裡,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太子會來人間考察善惡,所以要守六齋日,清淨自身胃腸,並能潔身自愛,不行淫慾。
娑婆世界人壽有增劫和減劫之分,在增劫中,每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人壽最長,人無夭折。然後進入減劫中,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增劫壽及減劫壽與人類德行有關。經載彌勒菩薩下生時,人壽八萬四千歲,因人壽久遠,人的德性都很好,故只說法三次,即龍華三會,就度無量眾生。
阿修羅道也會投生在人道,所以有的人常常喜歡吵架、鬥爭、妒嫉等,可能是修羅道轉來的。而我們人只要還在欲界,要屬四天王天與忉利天(中翻為33天)的管轄。須彌山半山腰東南西北四方各有一天王守護,而山頂中間有忉利天宮,其四方分佈有32天,每方各有8天,再加上中間的忉利天宮共33天,有4*8+1=33天。吃素行善而未去色欲等欲望者,都居於此33天中。
(二)、空出胃腸使它休息
一般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是用肚臍吸取養分,胎兒臍帶會跳動。嬰孩則用腹部呼吸,人越長越大則呼吸點上移至胃中部,最後老人氣弱則用肺部短程呼吸。我們修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恢復用腹部呼吸。腹式呼吸就能把丹田開發出來,但若吃得太多,則會堵死丹田契機,故持六齋日的好處,即能讓丹田復活。
持六齋日有數年者,當可體會遇到連續兩日的齋戒後,色身的契機就會恢復或更強,打起坐來時間會較長久,全身氣機也較旺盛。
(三)、學習死亡時的心境
一般人在死亡彌留邊緣中時,心識會產生迷亂,錯認幻化境界為真,而隨緣去輪迴。守六齋日可在不進食的情況下,來預先體會心亂的情形,進而克服心亂。我們的神經系統細胞大部分需要以葡萄糖來營養,少部份是利用支鍵胺基酸為營養。若在外源營養份不補充時,血糖下降容易造成人的心慌意亂,潛在的脾氣、執著都會現出來。
人在死亡時也是這樣,所以人死亡時要給他助唸,把迷亂的心清淨下來,減少妄想,集中注意力於佛號上,臨死者才不會心生顛倒。要是往生者平時有念佛,到死時比較能跟得上助唸者的念佛清淨地。要是平常沒常唸佛者,或為非作歹者,雖有助唸的人在唸,但他的心根本不能跟著唸,心因妄想念多故,都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若沒修行者,臨死亡時,更不知心境的真假,大部份逆境都現出來了,所以很容易墜落!
我們初期守齋戒時,可利用這種狀態來觀自己存在的瞋心與邪心,然後要知道自己還有什麼習氣、毛病在,然後就要好好修行,降服我們的心亂與壞脾氣。若平時人稍為感到一點點饑餓,一餓就馬上又吃東西,因此血糖又上升,壞脾氣就出不來了。故守齋戒時可發現潛在的習氣,不吃飯時我們內心會現哪些潛在的習氣、毛病,耍什麼脾氣、個性,我們都會知悉。

三、如何守六齋---採漸進方式練習守齋戒
(一)、食量由多漸少,食物的質由硬質改為流質。
(二)、剛開始每月可自選一天,譬如初八過午不食。
(三)、因血糖偏低,若頭昏腦脹,晚上可早點上床睡覺,譬如8點即可上床睡覺。
(四)、要是晚上餓得頭昏難過,不能入睡時,可喝點流質的東西,如果汁。真的不行時再喝牛奶,但因牛奶營養很高,是有吃的意味在。千萬別喝咖啡,咖啡會讓你興奮,反而睡不著。
(五)、有了一次的過午不食經驗後,接著下來就可正式進行守六齋日。
(六)、如此要訓練兩、三個月約12~18次後,應能習慣在低血糖下活動,因此往後若活動到晚十一、二點,都不覺得與常人有異常的狀況。

四、六齋日適應後對身體的影響
(一)、促進體中脂肪的代謝
在正常人的體中蛋白質(肌肉、酵素脢等)、脂肪等物質,隨時都在分解、合成,合成、分解。若一個人一餓了就吃,當然脂肪及蛋白質,合成量會大於分解量,人也就越來越壯,越來越胖。若當守六齋日時,過午就不吃後,饑餓時已無新營養補進,故要維持體細胞的運轉,就會分解儲存的肝糖(glycogen)、脂肪或蛋白質來當能量的來源。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吃飯後,肝糖、脂肪、肌肉細胞等會依序被當做能量來源來用掉。
因只有19小時的禁食,不會動到肌肉蛋白質,大多只動到體存的脂肪,以脂肪分解被利用為能量。起初禁食時,尚有些葡萄糖能被利用,隨後肝臟即分解肝糖而利用肝糖,肝糖因量微,馬上會被用罄,再來就會燃燒脂肪。我們體內細胞產生能量有兩條路,一條是肝臟細胞中的粒腺體中,進行三碳酸環(TCAcycle)生化作用,此能量產生的原料是糖類及胺基酸,這是一般人的能量代謝主途徑。
另一條是脂肪組織細胞分解成游離脂肪酸,脂肪酸轉化成乙醯輔脢A(acetylCo-A),進入三碳酸環(TCAcycle),以輔脢-A(co-enzymeA)做為氧化還原物質,進行電子傳遞而產生能量。此途徑是適度斷食者主要產生能量的途徑,也就是充分以脂肪酸為能量之來源者。
一般人很難去使乙醯丙酮(acetylacetone)代謝成能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醣份不夠,就會燃燒脂肪,產生乙醯酮體,此種酮體太多就會昏倒休克,是為丙酮血症(acetonemia)。然正常人做19小時斷食數次以後,當丙酮體上升時,體內自然會分泌出分解酵素,促使體中的丙酮物質代謝,此理論已從動物實驗證明,指出絕食中的小白鼠,其體中乙醯丙酮代謝脢會上升。因此長期做19小時禁食的人,可以誘發乙醯丙酮代謝脢產生,對脂肪酸的代謝效果很好,也可達到減肥的目的。
(二)、胃變小而壁厚,改善消化能力
我們吃飽時胃壁變薄,長期大吃大喝者,胃壁脹得更大更薄。實行六齋日後,一個月中有6次19小時讓胃休息,故長久以往,胃會變小,胃壁會增厚,消化功能會增強。斷食過的人和打坐的人胃口會轉好,但是胃不好的人要先治好,再做斷食。
(三)、胃變小後會控制食量
長期守六齋日的人,因胃已變小而厚,但食欲很好,每吃多時,胃就會脹而感覺不舒服,故此時會停止而不再進食,可長久維持體重在適當的重量下,不會增重太多。
(四)、維持體重最佳方法
行六齋日行者,因消化能力增強,吸收能力也增加,雖有胃納量的限制,但照樣會發胖的。好在第1週所增加的體脂肪,在第1次(週)齋戒時即會去掉一點。到第2次(週)連續兩天的齋戒時,更多的體脂肪會被用掉。如此的保持戒律,能常久地維持個人的體重不變,不要為年老發福憂愁。
若年紀輕者女生,為愛美要塑身,可用此法減肥或塑身,此法是最佳的減肥法,同時亦兼具養生法。若用此法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運動,也不要花很多的冤枉錢去塑身,年輕朋友何樂不為。

長時間打坐後色身運動方法
-打坐入門(五)

一、前言
打坐或禪修者在長時間打坐或參加禪七等禪修時,因長時間打坐或調息不是很得體的情形下,色身及血氣難免會滯悶,故逢此現象就要做一些色身的運動,才能保持禪修的進境。下列提供一些簡單的功法供有心者參考。

二、手中乾坤對對碰:十一節動作
大拇指的基部互相碰撞36下
手掌外刀部互相碰撞36下
手腕基部互相碰撞36下
雙手手指用力互抓摩擦兩邊經絡36下
右手手刀部敲擊左手虎口的合谷穴36下
左手手刀部敲擊右手虎口的合谷穴36下
右手握拳,敲擊左手手心的勞宮穴36下
左手握拳,敲擊右手手心的勞宮穴36下
兩手掌微外翻背刀部互相碰撞36下
手背互相碰撞36下
指頭用力抓放36下
全部做完手掌摩擦。常常做此運動,上半身的毛病會消除。

三、肩膀運動:打坐久了,頭與肩膀會酸痛,做這動作會有幫助。
提肩:肩膀提起、放下,重複十八次
旋轉肩膀十八次
右手握拳手垂直手肘彎屈,由前往後大力撞擺18下
右手手肘與腋窩成45度,由前往後大力撞擺18下
右手手肘與腋窩成90度,由前往後大力撞擺18下
右手握拳彎臂向上外方擺動,左手握拳向下外擺動18下
換左手輪流重複再做一遍。

四、頭的運動:
打坐到一個階段,當氣衝到頭部,化不開也下不來時,在頭裡面發脹,要如何克服?頭部、胸部和喉嚨的交界點叫喉輪,要技巧運動頭頸部,讓上下的氣相通。
低頭再往上,上下18下
以頸部為基準,頭部左右擺動18下
頭部由左往後再往右旋轉(逆時鐘)18下
頭部由右往後再往左旋轉(順時鐘)18下
以頸部為基準,先吸一口氣後閉氣,然後頭部左右45度擺動,至不能再憋氣為止。應練習到一口氣可做到180下(來回算一次),做完後調息。

五、手腕與腳踝部位的旋轉:
手腕旋轉:
手三陰(心、肺、心包絡)與手三陽(小腸、大腸、三焦)等六條脈,都是經過手腕。手三陰由胸部走到手指端,手三陽由手指端走到頭部。所以有頭痛的毛病,不是處理頭部,而是要轉手腕,讓氣通後,頭痛就會好的。動作簡單,但對身體調理很有幫助,有時間就要多做,動的時候若感覺手很酸痛,表示身體很不健康,經絡不通,起碼練習做到一百五、六十下,肌肉不覺得酸痛,如此才表示身體健康。順逆不同方向各轉一百零八下。

腳踝旋轉:
打坐久了,因為解谿穴常常氣不夠或不通,所以環跳、膝蓋和腳掌會痠疼,故要轉動足踝處。因為足三陽(胃、膀胱、膽)由頭走到腳趾端,足三陰(脾、腎、肝)由腳趾端走到腹胸部。故下半身的內臟器官經絡都通過內踝彎曲的地方,如果肝、脾、腎、膀胱、膽、胃及生殖器官等不好的人,表示此處經絡不通,要多運動。若長期打坐腳會酸痛,亦要運動此關節處。這運動最好在家裡休息時躺著做比較能得力,效果會更佳。
膝蓋曲起,一隻腳以腳跟為中心,先依順時針方向,用大力旋轉,腳掌尖範圍要大,轉108下後,再依逆時針方向重複做108下。做完再換另一隻腳做;兩隻腳要分開各別做,因為如此注意力和力道較充足。剛開始做的時候,解谿穴裡的關節會很酸痛,要是做後不痛,則表示沒有做對。
兩隻腳板平行,足掌板反方向踏下、提起,即一隻腳板向下、另一隻腳板向上提起,一隻腳板上下算一次,如此運作108下。
回去要多練,都要做到108下不痠疼,如果作30下左右就痠疼,表示腳很不健康,氣不通順,影響到骨骼肌腱、生殖器官、肝、腎、脾等都不健康。

用心觀想助丹田成形
-打坐入門(六)

前一陣子幾堂課,都以手的動作及呼吸來幫助丹田成形,現在丹田有點樣子時,就要身心同用來誘發丹田的契機,即是以觀想來協助丹田氣的成形。

一、觀想的作用
眼開的人,能以空體來觀想,想中化成有相。而密宗行者的修法,是先觀想有相後再來將它化空,此是有相密法,尤其如藏密者。另如密法準提法門,除了念咒,還有觀想佛像、日輪、月輪、梵字、…..等等,從無中化有相,再將觀成的有相化為空相。
禪宗與有相密修的不同點是直接趨入本性,了解空相,守住空體,不執著後便能不起一法。因為當初起滅因緣法時有執著心,修禪悟入後,了解空性,能分別真心與妄心,對治我們的習氣、毛病、妄想,成天守住空寂後,其後便不在乎這些妄想、妄念,慢慢就不會再執著,當妄想越來越淡泊時,空性就越顯得堅固,煩惱境便越能排除,隨後要化為有相,也一定要有基礎才化得出來。
初學者閉眼睛時,頭蓋骨一片漆黑,當心光開始外露時,閉眼始可見微光,此時方可學觀想,化成有相,但初機行者亦可用心想,來協助丹田的成形。

二、利用觀想培養丹田契機
密宗觀想氣從海底輪起,由後督脈繞到前面任脈循環不斷,久了以後可打通任督二脈。而我們打坐也是要讓氣打通任、督二脈,上節課我們講,要讓氣隨意走,心守在哪裡,氣便走到哪裡,如守會陰、命門後,再守身柱、眉間、鼻尖、人中、檀中後守住丹田,由督脈到任脈,觀想哪裡,氣就到哪裡,以守定點的心繫緣在不同的穴道處。
當心觀想在丹田時,心守在丹田,氣要如何發起?可用觀想帶動身體契機的轉動,誘發丹田。初學者的丹田範圍是小的,練到一定程度(如有胎息)會有拙火升起,此時會形成略大,再來變成大修行者(開悟者)的大丹田--全腹部均是丹田。雖說密宗是從有相密開始修,但身體有七個輪脈要通過的,淨土宗要求念佛念得一心不亂,亦能生起氣機,此與禪宗三者手段雖不同,但目標與身體的變化皆會是一樣的。以下由袁同學來帶領各位,用觀想練習丹田輔助成形的方法:
(一)觀丹田處火球圓圈轉動法
坐在椅子三分之一處,雙手放在膝蓋上,頭與身體向前傾約45度左右。
觀想時,先吸八分滿的氣後閉氣,將注意力集中丹田。
以丹田為中心的橫切面,觀想有一顆紅色或金色的火球,依順時鐘方向,沿著腹腰腔之肌肉層內緣行走,約一至兩秒的時間轉一圈。
火球轉一圈數一,轉二圈數二,直至氣憋不住時為止,然後坐著調息。
初學者平均一次的閉氣約可數至25次為佳,練兩週可數至三、四十次後,氣感就會很明顯了!
此種觀想若遇粗心時,火球會不見,所以一定要專注。
(二)觀丹田處火球左右直線運動法
坐在椅子三分之一處,雙手放在膝蓋上,身體向前傾斜約45度左右。
觀想時,先吸八分滿的氣後閉氣,將注意力集中。
以丹田為中心的橫切面,觀想有一顆紅色或金色的火球,依直線方向由左往右,再由右往左,左右擺動為一次。
直至氣憋不住為止,大約要做24次以上較好。
停止後坐著調息,把呼吸調順。

三、協助丹田堅實感的功法
做完以上兩種觀想後,可躺下來做另外的觀想法,此法可練丹田的堅實感,躺下面朝上時,臟器會往下(背部)墜落,如此較容易吸入氣。
1.吸滿一口氣後,用一隻手五指端壓住丹田部位,另一隻手壓住第一隻手的手背上,呼氣時慢慢的向下壓沉下去。待再吸氣時雙手仍要施力,雖在雙手的壓力下,肚子還是會因吸飽氣而凸頂起來,這動作雖不若船式激烈,但仍會有幫助丹田成形的功效。
2.做定點觀想:觀想丹田定點,丹田觀想間,局部定點會擴大,丹田會有發脹、發痛的感覺,若沒有此現象,則表示內氣不具足,更要多用呼吸增長法和瑜珈的船式來用功,較會有助益丹田早日成形。

四、用功得利後的現象
前兩種觀想方法可交互配合運作,效果會更好。以上數種方法每人的反應不同,有的人氣會由下往上帶動旋轉,有的會與丹田契合在一起跳動,最重要的是閉氣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所以打坐的時間要能長久,丹田定要練起來,才能再進一步來調理風大。
當打「心中心法」的手印時,手印結起會幫助氣到手,到上半身,仍因而不覺得累。而僅打坐時,若以定心手印打上兩小時以上,更是不簡單,此時風大的控制很重要。上次講到地、水、火、風四大,打坐時四大不調,如地大不調時腳就會僵硬而痛,地大要柔軟不痛,風大就要調得好。風大調得好,火大溫柔,則水大微微上升,口乾舌燥的問題就沒有。氣能往上身,且佈滿了全身後,氣就會往下到大小腿、腳尖等處,如此腳就不會發麻。所以丹田一定要練起來,才可以說學好了打坐的功課。
練丹田時,呼吸會隨著練習的期間越來越長,當呼吸延長到頂點時,又會逐漸慢慢地縮短變小,此時就是要調理風大的必要時候,到後來只要吸一點點氣(百分之1、2而已)就悶在那裡,丹田則仍在那裡轉運那一點點的氣,由下往上,再往下走,這樣腳就不會痛,所以到最後的關鍵點就是在調風大。
不管怎樣,丹田一定要讓它成形,丹田成形後,行者上座要馬上打開丹田,方法前兩節課有提到過(即吐出濁氣、吸氣後閉氣等)。打坐的成就與打坐的時間長短成正比,修「心中心法」時,要突破的關鍵點時,就要在黃曆大月時(有30日的),從晚上九點起每座打坐6小時,再休息2小時,再打6小時一座,如此一天總共要打坐3座18小時,且連續七日才有機緣開悟。故長時間打坐才能突破色身、得開悟,故到後來一定要長時間的用功修法或打坐,才會有成就。
(89年4月22日於法爾先修班)

法爾禪修中心
http://www.dharmaz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