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to the moon意思?:河北易县易水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4:42:14
       河北易县易水砚          在易县城西,总投资近1.2亿元、占地100亩,集生产加工、展览展销、饮食服务为一体的易水砚文化园将于近期动工。易水砚文化园的建设者,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
        从一个破旧的小作坊,到燕下都易水古砚厂,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及近期将要动工的易水砚文化园,无不凝聚着邹洪利夫妻二人对易水砚艺术的不懈追寻。目前,以易水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砚产业链在易县已经形成,行业年产值约2亿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小作坊内开始创业
        温文尔雅的邹洪利自小喜欢写写画画,当时手头使用的就是一方精美的易水砚。受父亲熏陶,那时他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一名艺术家。但命运之神却把他送进了省卫院的大门,毕业后被分配到易县防疫站。1985年,已经是检查科长的邹洪利,结识了当时一心想挖掘开发易水砚工艺的漂亮姑娘张淑芬。两人思想的碰撞,重新激发了邹洪利想当一名艺术家的梦想和雄心,也使两人结为伉俪。为了心中的梦想,邹洪利辞去公职,夫妻俩在农贸市场一个破旧的小作坊内开始创业。
        反复设计、反复雕刻、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当一方方砚台打磨抛蜡,鲜活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欣喜,他们流泪。特别是1986年,他们请来古砚收藏家闰家宪先生到企业进行造型设计、技术指导,雕刻完成后,很快得到了30多方砚台的订单。从那时起,夫妻二人得到启发:易砚的开发设计必须有专家学者参与指导,才能走出闭门造车的圈子。
        1989年,他们自筹资金办起了集培训、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燕下都易水古砚厂。与此同时,张淑芬还不辞辛苦地跑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进行市场调查,很快明确了易水砚由实用向收藏转变,面向大众,出精品、创名牌,建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
        高质量产品必须有高素质人才做后盾。为提高制砚艺人的素质,他们聘请专家和制砚名师来企业讲课授艺,在易水砚设计制作工艺上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平雕、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技法被大胆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邹洪利带领雕刻师们先后开发出山水、花鸟虫鱼、人物、龙龟砚、十二生肖、古币、琴砚等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易水砚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此外,他们还请全国著名雕刻家、书画家等前来讲课传艺,使企业涌现出多位全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夫妇二人也成为易水砚产业的领军人物。
        倾情传承砚文化
        易水砚在中国砚业中有很高的地位,正说明邹洪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有独到之处。邹洪利说:“回顾易水砚发展的历史,值得总结的东西颇多,我认为核心的东西是以下三句话:适应消费者心理,把握市场导向,开发多层次需要的产品。前两项是基础和依据,后一项是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在砚雕生涯和砚的销售实践中,邹洪利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消费者大多数把砚作为观赏品和收藏品,而把它作为书画工具的人很少,因此,他开发的易水砚产品既有高、中、低档之分,又有大、中、小型之别,以此适应各种层次的需求。高档产品是大师级的作品,可以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家元首、国外友人、中外名流,供他们欣赏、收藏;中档产品既可以作为一些单位往来相互赠送,也可以进入较为殷实的家庭;低档产品可以进入千家万户,作为普通百姓习字作画及收藏赏玩之用。
        “近几年,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收藏热。就易水砚而言,不仅民间热衷收藏,而且常常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邹洪利说,中国砚业的发展史,也可以充分证明“盛世重收藏”的道理。抛下较远的唐朝盛世不说,清朝康乾盛世时砚的品种最多,据考证,有200多个品种。当时文人爱砚,文人琢砚,文人用砚,成为一种风气。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房四宝”独具特色,是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喜爱。“文房四宝”砚为首,砚集中了雕塑、书画、金石、文学、历史等文化艺术,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历史,收藏价值很高。
        2010年5月14日,世博会河北活动周拉开帷幕,19项河北民间绝技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轮番上演,易水砚作为我省特色“非遗”文化代表亮相世博会河北馆。邹洪利带领几位雕刻高手各显神通,一方精美的“双龙聚宝”砚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惊叹!赞许!数百名中外游人把邹洪利等团团围住,几个欧洲客人通过翻译购得这方易水砚,并争相与邹洪利合影。易水砚成为世博会河北活动周一道亮丽风景线。
        把“非遗”雕成一项文化产业
        从一个破旧的小作坊,到燕下都易水古砚厂,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及近期将要动工的易水砚文化园,无不凝聚着邹洪利夫妻二人对易水砚艺术的不懈追寻。“要想把这一方方砚台变成一项大的文化产业,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扬名、要占有市场,这也是创业中最为艰辛的地方。”邹洪利说。
        为实施名牌战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们就独家注册“易水”商标,公司产品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易水砚在他们夫妇精心打造下,红遍大江南北。2008年6月,公司被评为“河北省十强文化企业”之首,砚雕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0月,易水砚品牌被确定为“中国著名商标”……目前,以易水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砚产业链在易县已经形成,行业年产值约2亿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易水砚雕刻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雕”成一项文化产业。
        目前,该公司总投资近1.2亿元的易水砚文化园项目规划、审批等手续已全部完成,将于近期动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旅游接待、易砚展览销售一体化,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