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王壮同学:女真人的社会生活一 婚姻、家庭、姓氏和部落组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25:42
 文/佚名
女真人的社会生活一 婚姻、家庭、姓氏和部落组织 同契丹人一样,女真人的部落也与原始社会的血缘氏族部落组织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即使是发展后进的生女真完颜部,从血缘向地缘的转化过程至迟在其始祖函普时也已发生,作为异族分子的函普加入完颜部本身就是这一判断的根据之一。到其四世孙绥可定居于按出虎水时,这一过程便大体完成。这种发展变化,与婚姻、家庭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一)婚姻 从女真贵族的婚姻状况看,女真人也是同姓不婚的。自昭祖石鲁以后,完颜氏贵族皆与异姓通婚。而由于政治的需要和旧俗的影响,完颜氏还与部外贵族结成了较为牢固的婚姻集团。 婚姻的缔结女真人的婚姻保留了较多原始氏族制残余。在婚姻缔结方面的姑舅表亲还相当普遍。其择偶方式,既可由男女自行决定,也可由长辈代为选择。一般说来,贵族子弟的婚姻因与政治、财产关系密切,多由长辈决定,贫苦人家子女在配偶的选择上则享有较多的自主权。 《三朝北盟会编》载:“其婚嫁,富者则以牛马为币,贫者则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以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 乌惹居生女真与系籍女真之间,其婚姻状况与生女真相近。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记载了乌惹女子择偶的情况:“契丹、女真贵族子弟及富家儿,月夕被酒,则相率携尊驰马欢饮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歌讴以侑觞者。邂逅相契,调谑往返,即载以归。不为所顾者,至追逐马足不远数里。其携去者,父母皆不问。留数月,有子,始具茶食、酒数车归宁,谓之拜门,因执子婿之礼。其俗谓男女自谋胜于纳币而婚者。” 或许是父母干预日益增多,使青年男女择偶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或许是女真社会分化加剧,产生了凭借权势占有妇女的行为,建国前后在女真人中也出现了偷婚和抢婚的现象。 偷婚的最好时机是正月十六日的放偷。放偷是女真人承自契丹的一种习俗,有趣的是它居然被要求婚姻自主的男女所利用。“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这一切都反映了原始社会婚姻形态残余的浓厚存在和它所受到的强烈冲击。 建国前女真贵族中也存在着抢婚现象,它是同以暴力获取财产一样的掠夺行为。建国后,强纳宋皇室妃嫔和宗女也可以归于这一类。 女真人中,由长者作主的婚姻,除双方父母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缔结婚约外,还存在着指腹为婚的现象。双方父母在子女出生之前就决定结成亲家,待小孩降生后,如为同性,则拜为义兄弟或姐妹,如为异性,便结为夫妇,“虽贵贱殊隔,必不可渝”①。指腹为婚是一种以婚姻和结拜加强友情的方式,生女真中多指腹为婚姻。 婚姻的仪式女真人缔结婚约和结婚都有特殊的仪式。其行纳币之礼,又称拜门。至期,男方亲戚、家人一同前往女家,携带酒馔少者十余车,多则百车,以宴请女家亲族。席间,男女分行而坐,先以金、银或木杯进酒,然后进茶食(大软脂、小软脂、蜜糕)。食罢进茶、乳酪。“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行礼后,男方牵过作为聘礼的马匹,少者十匹,多者百匹。女方则指定其家善相马者选择最好的酌留十分之二三,并以衣服为回报。 女真人的聘礼,不同于后世买卖婚姻的彩礼,它产生于原始社会从妻居向从夫居的过渡时期,是作为赔偿女方氏族损失的一种代价。同样,一般是男子成婚后需住在女方家,侍奉岳父母,从事各种劳作。在汉人看来,与仆隶无别,甚至“行酒进食皆躬亲之”。三年后,携妻归己家,女家则以奴隶、马牛相赠。这种原始社会从妻居的残余形式,在进入一夫一妻制后,作为习俗被保留下来。而纳聘礼与回赠则除了经济原因外,也是双方显示财富的方式。进入中原后,这种攀比财富、讲究排场的现象愈演愈烈,以致朝廷不得不用行政手段加以约束。受汉人习俗的影响,从妻居的情况在金代已不多见。 收继婚女真人中,原始婚姻习俗残余的另一突出表现就是收继婚现象的普遍存在。“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①对于女真人的这种婚姻形态,当时的汉人记载颇多,②被汉人讥讽为“与犬豕无异”的这种婚俗,其实正是人类社会婚姻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夫兄弟婚的残余。这种婚俗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进入阶级社会后,依然保留,是因为妇女被当成了家庭财产,丈夫死后,由亲族继承,以保证家庭财产不致外流。因而,收继后母、寡嫂,抚养父兄的遗孤乃是族中男子的权力和义务。进入中原后,随着女真人封建观念的树立,收继婚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金朝皇室的婚姻对女真人的婚姻关系,记载最多的莫过于皇室的婚姻。“国朝故事,皆徒单、唐括、蒲察、拏懒、仆散、纥石烈、乌林荅、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①,这是金朝皇室婚姻的特点。它同契丹皇室与后族萧氏的婚姻一样,既有原始婚姻形态的残余,也是政治行为的体现。所不同的仅仅在于金朝皇室的婚姻对象较耶律氏更为广泛,它是在完颜贵族兴起之际以婚姻方式巩固部落联盟的产物。 生女真禁止同姓为婚。熟女真对同姓为婚则无限制,渤海人至金朝中期仍保留着偷婚习俗,这些婚俗都曾被国家明令禁止。而为了减少民族间的矛盾与隔阂,金朝也曾鼓励女真人与契丹人、汉人通婚。 (二)家庭 建国前的女真人已经进入家长奴隶制发展时期。女真人的家庭中既包括男性家长的妻、子,也包括家庭奴隶。建国初期战争频繁,奴隶的数目有很大的增长。这是女真社会的奴隶占有制性质决定的。此外,女真人的家庭,也有些本身固有的特点。 生子年长即析居《金史·世纪》载:“生女真之俗,生子年长即异居。”但这种异居的家庭之间,仍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阿骨打的祖父乌古乃有子五人,为了完颜家族的事业,乌古乃令其长子与次子同居,三子与四子同居。使其一人治家,一人从事统一生女真诸部的大业。 分居后的小家庭,有各自的家室和由小家庭支配的一定数量的财产。它们是女真社会的基层单位。小家庭的居地一般应在本族帐所属范围之内。 合族聚种的大家族各自独立的小家庭与自己所从出的大家族之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家族作为实体在女真社会中依然存在,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当时的记载称之为“族帐”。建国之初,宋使马扩见到的情况是“每三五里之间,有一二族帐,每帐不过三五十家”①。这里所说的“族帐”,指父系大家族,即“宗族”。而“家”则是由年长异居的子弟们组成的小家庭。 大家族在女真社会和女真人的日常活动中,起着联系、组织各小家庭从事某些重要活动的作用,完颜氏家族在统一生女真诸部和建立政权的活动中就是完颜部的骨干和中坚力量。石鲁初立条教,遭到部人的反对,赖其叔父谢里忽才得以保全,而谢里忽将他救出的理由是他“必能承家,安辑部众”。日常发挥作用最多的则是生产活动。由于生产力低下,互助合作尤为重要,因此,族人聚种是大家族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职能。 这种大家族在生产活动中的互助行为在迁入中原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由于土地分配的限制,同一家族的各个家庭居住比较分散,大家族开始解体。 (三)姓氏、部落 由于时间久远,又无文字记录可考,女真人得姓之原已难得其详。但他们的姓氏当与最初的氏族、部落有某种联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的血缘氏族、部落逐渐解体,姓氏与部落间的血缘联系逐渐向地缘关系转化,部落和姓氏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变化。最晚在完颜部定居于按出虎水之时,部落的血缘纽带已经松弛,地缘关系已经确立,虽然仍保留有若干原始时期的残余。 宗室、同姓完颜与异姓完颜生女真部落内血缘关系的松弛表现在同一家族的后裔分属于不同部落和同一部落内包含了并无血缘关系的家庭、家族。 以完颜氏为例,《金史·宗室表序》说:“金人初起完颜十二部,其后皆以部为氏,史臣记录有称宗室者,有称完颜者。称完颜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颜,盖疏族,若石土门、迪古乃是也;有异姓完颜,盖部人,若欢都是也。”这里的完颜十二部,当指以按出虎水完颜部为核心组成的早期的完颜氏部落联盟。属于这一联盟的人们后来“皆以部为姓”,成为完颜氏。显然,完颜部联盟中的各家族、家庭并非都有血缘关系。与金朝皇室无血缘关系的完颜氏即“部人”,也就是“异姓完颜”。 金皇室始祖函普的直系和旁系后裔,分别为宗室和同姓完颜。同姓完颜为疏族,是函普兄弟的后人,如函普之弟保活里的后裔石土门、迪古乃,兄阿古乃的后裔、曷苏馆人胡十门等。 函普的直系后裔为宗室完颜,大定前统称“宗室”,明昌后改称“内族”,凡文献记载,只称名而不称姓。至宣宗时,又一律称“完颜”。宗室完颜多属按出虎水完颜部,但该部却并非全由宗室组成。金初名相完颜希尹与函普就无血缘关系。 异姓完颜知名者有完颜希尹。希尹曾祖石鲁,“与昭祖同时同部同名,交相得,誓曰:‘生则同川居,列则同谷葬。’土人呼昭祖为勇石鲁,呼石鲁为贤石鲁”①。后来,贤石鲁脱离按出虎水完颜部,其子劾孙时又归。此后,其孙欢都和曾孙希尹遂为该部成员。他们无疑是异姓完颜。显然,这部分人的数目甚至多于同姓完颜和宗室完颜。 另一方面,按出虎水之外,仍有以完颜为部名者,各部成员也都以完颜为姓。如雅达澜水完颜部人阿库德、白达;泰神忒保水完颜部孛堇安团;耶懒路完颜部部长石土门等。同时,加入完颜部联盟的部落,也有初期并不以完颜为部名者。如娄室一族,“其先曰合笃者,居阿注浒水(按出虎水)之源,为完颜部人,祖洽鲁直,……以财雄乡里,枝属浸繁,乃择广土,徙雅挞濑水,拏邻、麻吉等七水之人皆附丽焉。父白答,……事世祖为七水部长”①。这个七水部长白答,因加入了以按出虎水完颜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也自然就成了完颜部人,并取得了完颜这个姓氏。与此相反的是函普的后人有的迁出该部另组新部,如神隐水完颜部孛堇冶诃就是景祖乌古乃的后裔。 由此可知,部落之名得自其首领的姓氏,同姓组成的不同部落则各以所居地为别。它揭示了这样一个史实:见于记载的女真人姓氏产生于当时的女真诸部落之前,此时的女真人早已走完了原始氏族部落的里程,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的同时,个体家庭和地缘的部落也就随之产生。早期氏族成员的后裔已经分别迁到了不同地区,加入了不同部落,有的成了部落首领,有的则沦为部落平民或奴隶。部落完成了由血缘向地缘的转化,氏族也为宗族所取代。 《金史·百官志》载,女真人有白姓、黑姓之分。白姓包括以完颜、温迪罕、夹谷、仆散为首的27姓,以裴满、徒单为首的30姓和以吾古论(乌古论)为首的26姓;黑姓包括以唐括、蒲察为首的16姓,总计99姓。白、黑二姓的划分或许与最初的氏族有某种渊源。同时,从姓氏谱列举的姓氏中也透露出了另外一个信息,即女真人中还包括了一些肃慎系统之外的成分,如光吉剌和蒙古。 部落组织建国前的生女真部落由若干大家族组成,部落首领称孛堇,统兵打仗则称猛安、谋克。若干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联盟首领称都部长(都孛堇)。 所谓完颜十二部,就是以按出虎水完颜部为核心的生女真人的一个部落联盟组织。它由函普的直系、旁系后裔和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人领导的12个部落组成。 此外,生女真社会中同时也还有其他部落联盟存在。盈歌时与完颜部抗衡的留可是统门、浑蠢二水合流处的乌古论部人,与留可结成联盟的有徒单、蒲察等部。在分析两大势力集团对抗的形势,估计双方的实力时,他们称:“徒单部之党十四部为一,乌古论部之党十四部为一,蒲察部之党七部为一,凡三十五部。完颜部十二而已,以三十五部战十二部,三人战一人也,胜之必矣。”①从留可等人对形势的分析看,当时完颜部落联盟并不是实力很强的联盟,由于他们选择了土肥水美且与发展水平较高的契丹人接近的按出虎水作为定居地,数世以来又连续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首领,才得以后来居上,战胜了对手,在统一女真诸部的基础上,建立政权并进而成为当时我国境内幅员最为广大、实力最为强盛的政权。 由此看来,建国前的生女真部落组织存在着三个层次,部落一部落联盟一部落大联盟。这个部落大联盟是包括全部生女真人的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联盟,它与国家组织已相当接近,是金政权建立的基础,它的核心则是完颜十二部的部落联盟。 这样就不难理解金朝皇室的婚姻关系了。交错从表婚是原始社会残余的影响;婚姻对象的选择又是社会现实和政治利益的产物。就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他们的婚姻对象都是与完颜家族居地相近的家族,如石鲁妻徒单氏、乌古乃妻唐括氏,他们的家族都居于按出虎水附近,这是女真人进入定居农业生活的反映。而徒单、唐括、蒲察等家族都是生女真中强有力的贵族,完颜氏的事业需要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则是这种婚姻关系建立的政治原因。② 二 生活习俗 三部分女真人建国前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熟女真发展程度最高,回跋次之,生女真则较前二者为低。 (一)饮食起居与丧葬 居室早期完颜部也是生女真中发展较慢的部落,他们“无室庐,负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则出随水草以居,冬则入处其中,迁徙无常”。这种坎地而筑的居处,当是一种依山傍水的半地穴式建筑,是早期挹娄人的遗制。至献祖绥可时,完颜一族徙居海古水(今黑龙江阿城市东北10公里的大海沟、小海沟),“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纳葛里。‘纳葛里’者,汉语居室也。自此遂定居于按出浒水之侧矣”①。至此,完颜家族由原来的迁徙不常转向较为稳定的永久性定居生活,居处也由地穴或半地穴式转为完全的地面建筑。按出虎水土地肥沃,与辽和回跋接近,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的社会发展进程加快。 地上所建居室是由地穴形制发展变化而成的,它依然保留了依山而建的特点。《三朝北盟会编》对这种建筑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这种建筑形制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北方冬季寒冷,依山谷、门东向可避风,火炕能取暖。火炕的使用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大发明。最晚在北魏时已经有了关于火炕的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观鸡寺所用的火炕,“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其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唐代幽州寺庙中也有以火炕取暖的。这种火炕取暖的方式可能最晚在北朝或隋唐时期已传入河北地区,而较为广泛应用于民居当自金朝始。 服饰女真人的衣服以布、皮为原料。“土产无桑蚕,惟多织布,贵贱以布之粗、细为别。又以化外不毛之地,非皮不可御寒,所以无贫富皆服之。富者春夏多以纻丝、绵、为衫裳,亦间用细布。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貉皮或羔皮为裘,或作纻丝四袖(?)。贫者春夏并用布为衫裳。秋冬亦衣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或獐、鹿皮为衫,裤袜皆以皮。”① 上衣短而左衽,喜用白色。“至妇人衣,曰大袄子。不领,如男子道服。裳曰锦裙,裙去左右各缺二尺许,以铁条为圈,裹以锦帛,上以单裙袭之。” 建国后,衣服形制也有改变,或受契丹,或受汉服影响。《金虏图经》说,金朝“君臣之服大率与中国相似,止左衽异焉”。《金志·男女冠服》载:“自灭辽侵宋,渐有文饰,妇人或裹‘逍遥’,或裹头巾。”至金中期,风俗日趋侈糜,衣服之制也更趋豪华,富贵之家甚至奴婢都得以服罗绮。为扭转奢华的风气,章宗时曾命礼部和尚书省制定衣服之制。除帝、后、太子、宗室、命妇和臣下朝服、祭服、公服外,还制定了常服之制。 自熙宗入燕,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冕24旒,衮用青罗夹制,有日、月、龙、虎、山、火等纹饰,皆袭前代遗制。皇后花珠冠,青罗衣,以九龙、四凤、花鸟为饰。太子冕用白珠九旒,青衣朱裳。 其常服有带、巾、盘领衣、乌皮靴。其衣窄袖,盘领,缝腋,下为襞积,前胸和肩袖等处,可加鸟、兽、花卉、山水之文饰。下着长裤。 妇人服襜裙,多以黑紫,上编绣全枝花,周身六襞积。上衣称团衫,用黑紫、黑、绀等色,直领,左衽,掖缝,两旁复为双襞积,前拂地,后曳地尺余。 身分、地位不同,使用的衣料也有规定。庶人只许用粗绸、绢布、毛褐、花纱、无纹素罗、丝绵,兵卒只许服无纹压罗、粗绸、绢布和毛褐。奴婢只许用粗绸、绢布、毛褐。同时严格规定女真人不得学南人装束。 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男女袍、裤、中单、裙、腰带、幞头、护胸、腹带、袜等,为研究女真人的服装提供了实物资料。其袍盘领或交领,窄袖,左衽,钉扣绊,有织金珠纹、飞鹤、卷云等图案。这些服饰华贵精美,色泽鲜艳,制作精致,具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发式女真人辫发。其式不可得而详。宋人有“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秃头辫发”,“编发露顶”等记载,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资料分析,女真人的辫发或与后世满族的相近,或为编结双辫垂于两肩。 女真人喜用首饰,妇女有簪、钏、钗、耳环、耳坠、指环等饰物,男子也爱“耳垂金银”。金朝规定:妇女首饰,不许用珠翠钿子等物。黑龙江地区出土的首饰、佩饰等,也多用金、银、铜、铁、石制作。 金朝服装的发展变化趋势是由简入奢和各民族服饰的互相影响。太祖、太宗时期,帝后、百官与平民服装无明显区别。自熙宗后,渐染华风,君臣、官民间的界限逐渐严格。及至迁入中原,女真平民在与汉人的频繁接触中也不可避免地受汉人生活习惯和风俗的影响。于是才有大定、明昌间关于学南人装束的禁令。 另一突出现象是女真服饰对汉地甚至南宋的影响。自辽以来,燕京以北的汉人就已改着胡服,即苏辙所说的“衣服渐变存语言”,“左衽已过半”。金初,统治者又强制推行女真化政策,令汉人削发、短巾、左袄;加之后来女真人大量南迁,汉人与之接触日多,女真人的衣服、发式在汉地也流行起来,甚至传到南宋地区。范成大说:“民亦久习胡服,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与此相应,女真等少数民族的衣冠、用品也成了市场上的重要商品。① 饮食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女真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前后也有所不同。建国前后,作物品种较少,食物除粮食外,还有大量的渔猎产品。随着统治范围的扩大,物质财富的增加,食品日益丰富,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女真人食用的粮食有粟、麦、黍、稷、稻、粱、菽、糜和荞麦等。家畜、家禽和猎物有猪、鸡、羊、犬、马、牛、驴、鹿、兔、狼、熊、獐、狐狸、麂、狍、鹅、鸭、雁、鱼、虾蟆等。蔬菜有葱、韭、蒜、长瓜、芹、笋、蔓菁、葵、回鹘豆和野生植物芍药花等。他们会造酒、制酱,在气候寒冷的北方,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也能吃到蔬菜,他们还创造了独特的蔬菜保存方法,制作咸菜和酸菜。 女真人的食物以粮食为主,辅以肉类和蔬菜。饮食方式既有其自身特点,也有一个由粗向精的变化过程,贫富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距也随着这一过程的出现而加剧。宋人记载说:“其饭食则以糜酿酒,以豆为酱,以半生米为饭,渍以生狗血及葱、韭之属,和而食之,芼以芜荑。食器无瓠陶,无碗箸,皆以木为盘。春夏之间,止用木盆注口粥,随人多寡盛之,以长柄小木勺子数柄回环共食。下粥肉味无多品,止用鱼生、獐生,间用烧肉。冬亦冷饮,却以木碟盛饭,木盆盛羹。下饭肉味与下粥一等。饮酒无算,只用一木勺子,循环酌之。炙股烹脯,以余肉和菜捣臼中,糜烂而进。”①这当是早期女真人的饮食方式,与宋使马扩所见无大异。② 太宗时,女真人与契丹人、汉人接触日多,眼界渐宽,饮食方式、食品种类都有所增加。宣和乙巳(宋宣和五年,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宋使许亢宗所见与马扩所见就已有所不同。他在清州(辽石城县,今河北唐山东北开平)所食有酒、粥、米饭,佐餐之物则是“研芥子和醋伴肉食,心血脏羹,芼以韭菜”。宋人以为“不可向口”,而“虏人嗜之”。在咸州,则行酒作乐,果品、饭菜、酒肉“铺满几案”,还有馒头、炊饼、白熟胡饼③等多种面食。并且有了以前所不曾见的“茶食”和“肉盘子”④。这时,州县待客标准比当初阿骨打的御宴食品种类还多,制作亦稍精细。 据洪皓所记,供应宋使有细酒、白面、细白米、羊肉、粉、醋、盐、油、面酱、果子钱等;行纳币礼有大软脂、小软脂、蜜糕等。⑤而以芍药芽煮面,更为新奇。“凡待宾斋素则用,其味脆美,可以久留。”朱弁也盛赞所食松皮之美。① 后来,食物品种日渐精细,而独具特色的女真食品不仅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各民族饮食习惯的相互影响。其中的厮剌葵菜冷羹、蒸羊眉突、塔不剌鸭子(亦可用鸡、鹅)、野鸡撒孙(也可用鹌鹑)等,有的为冷荤,有的为烧烤,有的为炖煮肉食,风味独到。又有以糯米加柿、枣泥、松仁、胡桃仁蒸制,浇蜜食用的柿糕和用栗子粉加糯米面,以蜜和面蒸制的高丽栗糕。高丽栗糕,顾名思意,系女真人学自高丽,而女真葵羹的作法又与渤海葵羹同,或承自渤海也不无可能。② 女真人以乳、酒、茶为饮料。他们嗜酒好客,酒行无算,必醉或逃才已。早期以糜造酒。灭辽、北宋后,酒的质量也有提高,消费量也很大,为国家榷货品种之一。 女真内地本不产茶,但最晚在太宗时女真人已有了饮茶的嗜好。进入中原后,饮茶之风更盛,向南宋购茶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甚至不得不限制饮茶。 交通女真人继承了挹娄人的传统,渡水会用舟楫,也会造小船。有时,或“浮马而渡”。在同宋朝的战争中,俘虏了造船工匠,也能造战船和海船。③ 水运在金朝占有重要地位,海陵迁燕后,沿河如恩、景、清、献、深等州都置仓贮粮。黄河、漳水、御河、衡水、滹沱河、运河都可通舟船。诸仓之粮以漕运或海运抵达通州,再经高良河、白莲潭诸水,以达京师。通州以上地势高峻,于两水之上设闸截水,以利行船。世宗时,又拟开芦沟、金口,引水通漕运,虽所役无功,也足见金朝对水运的重视。 陆路交通主要用畜力和车。马是主要交通工具,牛、驴也可用以负物和骑乘。金朝继承了我国古代的驿传制度,境内设驿站传递公文和为公干、使臣往来提供交通工具。泰和六年(1206年)又“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①。急递铺之制为元朝所继承。 疾病与丧葬早期,女真社会无医药。有病则请萨满作法,杀猪、狗驱邪镇鬼,诅咒禳解。或将病人载入深山大谷躲病。进入中原后,虽仍借助萨满作法医治,也逐渐使用药物,有些女真读书人也略通医道。 女真人行土葬。早期,“死者埋之而无棺椁”。建国后,受契丹人、汉人的影响,渐有棺椁之制,贫富的差别在墓葬形制上有明显反映。贫者有棺无椁,富者则棺椁俱全,或用石棺木椁,或用木棺石椁。金墓中比较多见的是竖穴土圹石椁墓。正隆前多为土葬,石椁内置木棺。大定后火葬较为普遍,石椁内置石函或木匣盛放骨灰。这种石椁墓当是由辽墓的石室、石棺简化而来。 黑龙江绥滨县永生的14座金代平民墓葬,为土坑木棺葬,结构比较简单,随葬品有陶、瓷器,铜、铁、陶、石制饰物。奥里迷古城发现的金代墓群有长方型土坑木棺墓、积石墓和火葬墓。积石墓墓底用石板铺平,有破碎的棺木、铁钉;火葬墓中有烧毁的棺木痕迹。内蒙古巴林左旗金火葬墓内有小木棺。 官僚贵族的墓葬随葬品较多,墓内多有壁画、砖雕或石雕。黑龙江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为了解金朝前期贵族的葬式提供了实例。这是一座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石椁近东西向,长2.8米、宽1.9米、高1.5米,四壁由四块花岗岩组成。石椁内放置一长方形木棺,棺内葬夫妇二人,仰身直肢,头西脚东。有多层多件装裹,男性8层17件,女性9层16件。有袍、衫、裙、裤、腰带、冠帽和鞋袜等。随葬品中还有金、银饰物,金锭、银牌等。 完颜希尹、完颜娄室、完颜忠等墓地有石人、石羊、石虎、石柱和神道碑等雕刻。乌古论窝论、乌古论元忠墓石椁较大,石椁内置石棺床,上置石棺或华丽的描金漆棺。有盝顶式或碑形墓志。 河北、山西发现的汉人墓葬也多有壁画和雕刻。内容以墓主人生活图画、二十四孝故事及武士、侍女、花卉、动物、卷云为多。山西襄汾县曲里村金元墓中的砖雕二女弈棋、教子学书、马球、马戏等,内容独特,刻画真实生动。南董金墓的砖雕散乐图和侯马董氏墓五个砖雕演员等,对研究金朝的绘画雕塑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女真人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墓地,死后多归葬故里,由亲族会葬,以血泪哀悼死者。其法是以刀轻划面额至流血,使其与泪俱下,称“送血泪”。初期,生焚奴婢及所乘马殉葬,建国后不久废止。同契丹人一样,祭奠死者也有“烧饭”之俗。 (二)岁时风俗与礼仪 岁时风俗女真人初无纪年,亦无固定的节日。至接触了契丹人、渤海人、汉人后,有了岁时节日,并迅速、大量吸收了契丹人、汉人的风俗。 初,女真贵族皆不知生辰月日,为适应与辽、宋交往的需要,多选择节日为生日。如宗翰取正旦,希尹取上元,其他人则分别取四月初八、重五、七夕、中元、中秋、下元、冬月初一等。 金朝在正旦、寒食、立春、重五、立秋、重九等节皆有例行假日,这无疑是在接触了契丹人、汉人之后形成的,其俗也多承自辽、宋。女真人重视生辰、正旦、元夕、重五和重九又是金朝最重要的节日。 金天会三年,宋、夏遣使贺正旦。女真人即应有了农历的新年。《金史·礼志九》所载元日、圣诞上寿的仪式当是后期逐渐完备的。其内容有鸣鞭、报时,受皇太子、百官舞蹈跪拜和致祝词等项。士庶人家则以燃放爆竹、张贴桃符和饮宴等方式庆祝。 元夕也称上元、元宵。太宗时,女真人尚无此节。及得燕京,渐染华风,熙宗时渐盛。海陵迁都后,依汉人风俗张灯庆贺,于新宫设宴,与群臣赋诗纵饮。世宗时,曾欲禁止宫中元夕张灯,而俗已形成,欲罢不能,后期反而更盛。同时,女真人也继承了契丹人的放偷风俗,正月十六日,许人作贼一天。 立春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节日。金朝也继承了辽、宋在立春日击土牛、作春盘的风俗。 重五、中元、重九三节习俗,杂糅辽、宋的风俗,重五系彩丝、饮雄黄酒、插艾叶、悬菖蒲、浴兰汤;重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同时于重五、中元、重九这三个节日行拜天礼。然后举行射柳、击鞠等娱乐活动。 从正旦放假三日、寒食放假五日看,金朝对上巳、寒食也很重视。 礼仪女真“旧无仪法,君民同川而浴,肩相摩于道,民虽杀鸡,亦召其君同食”。“其节序,元日拜日相庆,重五则射柳祭天”①。相见,有表示亲近的执手礼和表示尊敬的跪拜礼。执手,既可表示亲近,又可表示重托、安抚、慰劳。跪拜,女真语称“撒速”,“先袖手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肘,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跪左膝而成礼”①。章宗时规定,“公裳则朝拜,诸色人便服则皆用本朝拜”。 统治稳定后,逐渐完善了祭祀天地、祖宗、风雨雷师、岳镇海读、宣圣武成、前代帝王等仪式,同时制定了各种朝仪。这些礼仪多是参照唐、宋礼仪制定的。同时,有些礼仪也保留了女真人和契丹人的某些传统,体现了各民族礼仪制度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特点。如在女真拜天礼的基础上,参照唐、宋礼制,形成了金朝的郊礼,而重五拜天射柳的习俗仍然保留。太祖死后,京师为之立庙,称太庙。诸州立庙或用辽朝旧庙安置御容。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在上京立太庙;海陵迁燕,增广旧庙,供奉祖宗神主;正隆中复立南京太庙,逐渐有了宗庙之制。 初,女真人求子皆请萨满代为祈祷。明昌六年(1195年),章宗因无子,又行高禖之祀,于春分日祀青帝、伏牺、女娲、姜嫄、简狄。于是求子之礼也杂用女真、汉仪。 世宗时,对在建国时期有过特殊意义的山、河分别给予封号。长白山素为女真及其先人所敬畏,又在女真发祥之地,大定十二年(1172年),被封为兴国灵应王,建庙于山北。大房山为金皇陵所在,二十一年,敕封其山神为保陵公。出河店之战前,太祖似受神明启示和辅助,顺利渡过混同江,二十五年,封其江神为兴国应圣公,同年又封上京护国林为护国嘉荫侯。大定八年,改太祖伐辽曾驻跸的旺国崖为静宁山,明昌六年(1195年),章宗封其山神为镇安公。章宗生地麻达葛山之神,明昌四年封为瑞圣公。大定时,还封水患严重的芦沟河、黄河之神为安平侯、昭应顺济圣后。封册、致祭各具其仪。 娱乐女真人有其自身的娱乐活动,也接受了契丹人、汉人的游戏和娱乐方式。女真人善骑射,向契丹人、渤海人学会了射柳和击鞠。同时通过契丹人学会了双陆、围棋、象棋等游戏娱乐方法。灭北宋后,踏跷、踏索、上竿、弄丸、斗鸡、杂剧等也传入金朝内地。南迁后,更直接接受了汉人的各种娱乐方式,投壶、放风筝等活动也见于金人著述中。 此外,女真人也善角觝,同契丹等北方民族一样,也喜爱玩嘎什哈。他们更有一种特殊的游戏“抛雪”,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后,由奴婢僮仆将雪捏成团,天明即抛入亲朋好友家。主人见到后,即设宴招待和组织一次娱乐活动,此风别具特色,沿至元朝。 -------------------------------------------------------------------------------- ① 《松漠纪闻》。 ① 《金史·后妃下·睿宗贞懿皇后》。 ② 《三朝北盟会编》载:“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文惟简《虏廷事实》说:“虏人风俗,取妇于家,而其夫身死,不令妇归宗,则兄弟侄皆得以聘之。有妻其继母者。……” ① 《金史后妃下·章宗元妃李氏传》。 ① 《三朝北盟会编》引马扩《茅斋自叙》。 ① 《金史·欢都传》。 ① 罗福颐辑《满洲金石志外编·壮义王完颜娄室碑》。 ① 《金史·留可传》。 ① 《金史·世纪》。“纳”,满语“地”;“葛里”,蒙语“房屋”。女真人居室的变化,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东胡族系的影响。 ① 参见《大金国志》卷39《男女冠服》。“纻丝四袖”疑有误。《金志·男女冠服》作“丝绢”,也不通。 ① 参见宋德金《金代的社会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宋〕范成大《揽辔录》。 ① 《三朝北盟会编》卷3。 ② 马扩《茅斋自叙》记载宣和间出使金朝,随阿骨打行猎用餐的情况,说:“自过咸州至混同江以北,不种谷麦,所种只稗子春粮。旋炊硬饭,遇阿骨打聚诸酋共食,则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人置稗子饭一碗,加匕其上,列以齑韭、野蒜、长瓜,皆盐渍者。别以木碟盛猪、羊、鸡、鹿、兔、狼、獐、麂、狐狸、牛、驴、犬、马、鹅、雁、鱼、鸭、虾蟆等肉。或燔或烹或生脔,多以芥蒜渍沃,陆续供列,各取佩刀脔切荐饭。” ③ 白熟胡饼是以饴糖、蜜、水和面,微发酵后蘸蜜烘烤的饼。 ④ 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说茶食是“油煮面食,以蜜涂泮,……非厚意不设”。肉盘子是“以极肥肉或脂润切大片一小盘,虚装架起,间插青葱三数茎,……非大宴不设”。 ⑤ 洪皓天会七年(1129年)至皇统三年(1143年)留居金境,所记为太宗后期至熙宗情况。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原寒食节用以代餐的冷食,即后世的馓子。蜜糕,用松实、胡桃肉蜜渍和糯粉制成的或方或圆或柿蒂形的点心。这是女真人食品种类增加的表现。 ① 《中州集》载,朱弁诗“伟哉十八公,兹道亦精进”,“食之不敢余,感激在方寸”。序称“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小把,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因作一诗。” ②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庚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这里所载的柿糕或许即洪皓所说的“蜜糕”,而后期制作更精,原料更丰富。 ③ 《松漠纪闻》载:“其俗刳木为舟,长可八尺,形如梭,曰梭船。上施一桨,止以捕鱼,至渡车则方舟或三舟。后悟室得南人,始造船如中国运粮者,多自国都往五国头城载鱼。” ① 《金史·章宗纪》。 ① 《松漠纪闻》。 ① 《金史·礼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