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商务中心:汉唐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5:01:20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康熙仿成化款瓷器述要

王莉(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

       1959年,孙瀛洲先生发表了《成化款官窑彩瓷的鉴定》一文,随文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的鉴定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此歌诀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仿成化款瓷器,自明正德之后的明清各朝乃至民国屡出不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至民国瓷业发展的脉络。仿成化款瓷器落款有“大明成化年制”与“成化年制”两种。仿成化款风格不同,形态各异,体现着制作朝的审美和习俗,也是鉴定仿成化款瓷器的切入点。本文以实物为例探讨这一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成化伪托款瓷器共计达三十八件之多,有崇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一直到民国年间。这些仿成化款瓷器,除一件来自北京文物商店外,其余均来自陕西地区或者西安市。与一九五九年故宫博物院下拨的那批“宫廷”瓷器相比,这些成化款瓷器容易被忽视。但正是因为这种地区性的来源,使得这些成化款瓷器更显珍贵。捋清这些成化款瓷的制作朝代,为馆藏成化款的瓷器的科学定级提供依据。在这些成化伪托款瓷器中,康熙仿成化款瓷器为大宗,共计九类二十件。馆藏康熙仿成化款瓷器分为青花、青花五彩、釉里三彩、斗彩、青白釉等五种。本文摘要叙述部分康熙仿成化款瓷器。其中青花、斗彩的数量较多,品质也高。斗彩瓷的器型与纹饰是康熙斗彩瓷器断代的典型器物。釉里三彩瓷的器型、底足以及釉质与釉色都很有特点,堪称鉴定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标准器。

康熙仿成化款瓷器列表  

序号

类别

纹饰和器型

来源

款识

底足

其它主要特征

件数

1

青花

瑞兽纹碗

1955年清理队移交

六字双行

足沿涂刷酱色

釉面发青,瑞兽纹形象生动

6

2

“寿”字八宝纹碗

1949年前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移交

六字双行

足沿露胎,手感光滑,足内外施白釉,足墙稍内敛,施釉较厚

折沿,青花双勾纹样,平涂填色

1

3

青花五彩

人物故事纹葫芦瓶

1952年收购吴云樵之物

四字双行

足沿露胎,修足不精,内施白釉

胎体粗糙,釉面凝厚莹润,枣皮红

1

4

青花釉里三彩

蟋蟀盖罐

1952年陆士基捐赠

六字双行

壁形底,有旋纹。底中心施釉,底款上有水印指捺纹

胎体较多黑疵点,釉面有棕眼,胎釉结合处有缩釉现象

1

5

斗彩

鱼龙纹盘

1982年陕西省文物商店调拨

六字双行

足墙内敛,足沿露胎

釉面泛青,施釉厚,腊米黄,枣皮红

4

6

花卉纹盘

1983年北京文物商店调拨

六字双行

足墙内敛,足沿露胎

釉面泛青,凝厚莹润并有芒眼,腊米黄,深红色

1

7

团花纹碗

1957年蒋宗彝捐赠

六字双行

外足墙直立,足墙较高且厚,足跟内凹

器型敦厚浑圆饱满,绿色较多,腊米黄,深红色

1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瑞兽纹碗(图一)

口径16.3厘米,高7.8厘米,底径7.8厘米。1955年西安“ 清理队”移交。碗敞口、口沿外撇、深弧壁、圈足。碗内底与外壁均为青花装饰。内底绘制山水、小船、阁楼、松树、明月等景物。外壁绘麒麟、狮子、老虎等三瑞兽,以祥云、芭蕉、松柏、地面、栏杆等为饰。底足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碗造型敦厚,胎质细腻,绘画精致。外壁绘麒麟、狮子、老虎三瑞兽,以祥云、松柏、地面、栏杆为背景。三瑞兽形象生动,作蹲起状,表现瑞兽瞬间的动态。外景场面宏大,线条流畅随意自然。白色底釉闪青,青花发色灰暗。呈色有深有浅,皴染手法类似平涂。从造型、瑞兽纹样、白色底釉发青,以及青花的渲染方式来看,具有崇祯、顺治朝青花的特征。

底足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青花双圈。布局规整疏朗。字体瘦长,缺乏明成化款圆润、朴拙之格调。笔画顿挫明显,起落露锋,其钢筋自信之气与康熙早期落款风格一致,明显具有康熙官窑款特征。综合考察青花瑞兽纹碗,为康熙早期官窑仿成化款瓷器。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寿字”八宝纹折沿碗(图二)

       口径15.8厘米,高7.5厘米,底径6.3厘米。1949年,前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移交。此碗内外均为青花纹饰。碗折沿内壁一圈梅花、如意云头纹饰,内底圆形花卉装饰,外青花双圈。碗折沿外壁饰八宝纹饰,腹外壁八个变形寿字,字下一圈缠枝花草纹。以线条绘制纹样轮廓,平涂填色。青花发色沉稳,呈色有深浅之分。足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青花双圈。其形体瘦长,结构紧凑。“年”字为四横“年 ”。“制”字上半部分结体小,笔画简略,以一竖代表立刀旁。下半部分“衣”字较宽大。款外青花双圈的呈色不同,内圈色匀且浅,外圈有青花呈色有深有浅,重叠处较深。其先划外圈后划内圈的工艺特征明显。对比“大明成化年制”底款与已确定的康熙仿成化款的字型、字距、书写风格以及青花双圈等特征均一致。根据此碗的造型,青花发色,绘画技法,纹饰内容,特别是底足的落款,青花“寿”字纹折沿碗应为清康熙仿成化款之器。

“成化年制”款青花五彩人物故事纹葫芦瓶(图三)

        口径3厘米,高19.5厘米,底径4.8厘米。瓶呈葫芦状。直口溜肩,上部垂腹,下部丰肩浑圆。腰间有折棱。瓶胎体厚重,施釉较厚,釉色莹润。葫芦瓶的绘画以形分为两部分。画面粗犷飘逸。上部绘童子舞蹈嬉戏纹,下部绘高士对弈纹。以祥云、山石、松枝为远景,以站立的侍从和担柴拿廉赶路的樵夫为近景。大面积使用青花,并衬以绿、翠绿、黄绿、褐、红等色。以线条绘制轮廓,平涂上色。以深浅不同的平涂用色,体现粗放的层次感。红色均匀深沉,称“枣皮红”,有明代瓷绘遗风。人物神态自然,衣饰纹路流畅。远景宏大,山石间云雾缭绕,仙气飘飘。人物面部只勾勒轮廓,且歪斜不正,未填色,体现明末清初画家陈老莲的画风。从釉与胎结合处来看,施釉较厚,釉色莹润。综合造型、胎釉、绘画、色彩等特征,此葫芦瓶为康熙朝早期作品。从底足和落款来看,结论亦然。圈足内饰白釉,青花楷书“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款,款外青花双圈。四字款书写虽规矩,但笔画细,结体拘谨。无明成化款圆润稚拙之气,也无康熙官窑款的自信与洒脱。故此青花五彩葫芦瓶为康熙早期民窑仿成化款之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陶瓷器》第132页,收录有这件葫芦瓶。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釉里三彩蟋蟀盖罐(图四)

       口径12.8厘米,通高8.9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11.7厘米。1952年西安陆士基先生捐献。此罐器型浑厚挺俊,彩釉凝厚,堪称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标准器。长期以来这件难得的康熙青花釉里三彩蟋蟀盖罐未被发现,一直被认为是“青花蟋蟀罐”。

     罐敞口微收、弧壁、璧形底。平盖,盖沿突起一圈,内为子母口,盖中间有一圆形透气小孔。罐壁与罐盖纹饰、色彩均不同。罐外壁腹部青花描绘牡丹花,并配以石块、地面、兰草以及飞翔的小鸟。青花线条粗犷,画面夸张。牡丹花、枝干等处人工点染许多青花小点,仿明青花器纹饰自然形成的“铁斑”。与罐壁大面积的青花牡丹图案相比,盖面的纹饰显得纤细、小巧。细观其色彩,与罐壁的纯青花截然不同。以青花双勾线描绘竹石纹。竹叶、石内填涂豆青色,豆青色突起。竹干内填涂淡淡的釉里红。整体纹样精致紧凑,但填彩凝厚。豆青色虽为釉下彩,凸感较强,不论手摸还是目视都很明显。放大图案观察,青花勾线内的色彩填涂不是很精细,有的超出青花勾线,有的未涂满双勾线,为“平涂”填彩。俯视罐内胎体,质地较粗,胎内有许多黑色疵点,釉面凝厚出现棕眼,胎釉结合处有缩釉现象。璧形底外圈露胎,旋纹明显,露胎处同样有黑疵点。中心施白釉,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青花双圈,与款的距离较大。落款中“成”字的写法较特别,第二划撇超出第一笔横,横与撇的三分之一处相接。六字款书写露锋,笔画顿挫明显,整体风格“字大笔粗”,为康熙早期署款之特征。豆青色、浅淡的釉里红、凝厚的釉面、胎体内黑疵点以及平涂填彩等也均为康熙釉里三彩器之特征。更为惊喜的是,在罐盖竹纹以及落款“明”字的上方等多处可见清晰的“水印指捺纹”。“水印指捺纹”即手指印纹,是康熙青花瓷器常见的现象,但此盖罐上多处的“水印指捺纹”均不在青花的青料上。此蟋蟀盖罐虽落“大明成化年制”款,但康熙瓷器特点鲜明,是康熙早期仿成化款之器。此“大明成化年制”款釉里三彩蟋蟀盖罐的发现,丰富了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品类。

“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鱼龙纹盘(图五)

口径16.4厘米,高3.9厘米,底径10.2厘米。1982年陕西省文物商店调拨。盘敞口,弧壁,圈足。器型敦厚,胎壁均匀。白色底釉泛青。足底、外壁釉面有芒眼。盘内壁以青花双圈分割,内壁与内底饰两层图案。内壁一圈海浪纹上腾跃着四条红色鲤鱼。海水填涂绿色,以青花双勾弧线与小圆圈表现海浪纹。内底一条红色龙穿行于云朵之中。头为正面,四臂弯折,五抓撑开,一派张牙舞爪之态。以黄、绿色填涂三角形卷状云和一字形卷状云。外壁以青花双圈分割不同的空间。重新强调海浪纹,与内壁海浪纹的造型相似,色彩相同。碗内外壁画面古朴浓艳,以翠绿、腊米黄与深红色平涂上色,色彩均匀,无明暗深浅变化。大面积使用红色,色浓黯抢眼,堪称“枣皮红”。整体风格淳朴厚重,继承了明晚期的瓷绘风格。底足特征鲜明,是典型的康熙瓷盘底足。足内敛,足墙较矮,高仅0.6厘米。外足墙内收,内足墙跟外凹。足沿露胎,足外壁施釉较厚,釉色莹润光滑。用手试抓底足,手指滑脱,瓷盘未动。底足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青花双圈。六字款布局合理,青花双圈规整。字体书写风格与康熙官窑仿款一致,尤其是“大”、“年”、“制”与康熙官窑落款写法相同。其用笔自然,起落露锋。如“大”字第二笔较高,第三笔落笔轻,收笔下顿并上挑。“制”字上小下大,是典型的康熙早期落款特征。结合施釉、绘画、填彩及足部特征等,此“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鱼龙纹瓷盘为康熙官窑仿成化款斗彩器。

“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花卉纹盘(图六)

     口径10厘米,高2.3厘米,底径6厘米。1983年北京文物商店调拨。盘敞口,浅弧壁,圈足。施釉较厚,釉色莹润。与上述瓷盘相同,以青花双圈分割瓷盘的内外壁及底足的不同空间。内底釉下青花双勾线描绘花卉图案,釉上以红、绿、黄、紫等四色平涂填色。其红色花朵仅填涂青花双描线的内圈,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康熙斗彩碗的涂色技法相同。红色鲜亮沉稳,涂色均匀无明暗色差。腊米黄、茄皮紫的呈色不匀,因填涂的厚薄而呈色不一。外壁饰斗彩缠枝花卉纹,大红、翠绿、腊米黄、茄皮紫、肉粉等色填涂。构图繁复,拘谨生硬,无成化瓷之疏朗自然之美。足墙较矮,仅0.4厘米。足部特征与上述斗彩鱼龙纹盘相同。足内底施釉不匀,有高低起伏之感,俗称“波浪釉”。足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书款与康熙官窑落款的形体、笔法同出一辙,无明成化款稚拙圆润之茂。综合造型、施釉、纹样、填彩,特别是足部特征与底款,此“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花卉纹瓷盘为康熙官窑仿成化款之器。与上述“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鱼龙纹盘相比,前者制作的时间较早,其敦厚朴实的气息更浓郁。

“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团花纹碗(图七)

口径18.2厘米,高8.6厘米,底径7.4厘米。1957年西安蒋宗彝先生捐赠。碗敞口,深弧壁,圈足。此碗口阔腹深,形体较大,器型敦厚圆润饱满,是康熙斗彩碗的典型代表。碗施釉较厚,口沿处有脱釉现象,白色釉面泛青。外壁绘制五组斗彩团花纹饰,空余处加饰折枝石榴纹。近足处装饰一圈变形莲瓣纹。碗内底青花双勾线内饰斗彩缠枝凤尾草纹。外壁斗彩大量使用绿色填彩,以红、黄、紫、蓝等色作为点缀。整体呈色淡雅柔和。其黄色为腊米黄,红色填涂均匀,呈色深沉,与前述黄、红色相同,是典型的康熙色调。此碗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用窑瓷器》卷一上册第124页刊载的“康熙款斗彩团花纹碗”形制相同,其造型、纹饰、色彩等完全一致。只是大小和落款不同。故宫博物院藏斗彩团花碗尺寸较小,落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青花双圈。其字体方正规整,是典型的康熙官窑落款。馆藏斗彩团花碗尺寸较大,落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青花双圈。布局较拘谨。字体瘦长,结体紧凑,书写流畅,是康熙官窑仿成化款的规范写法。两碗的足部特征也一致。均为立足(足外墙直立,内足跟内凹)。较前述的两件斗彩盘,足墙直、高、厚,用手抓足,可将碗体提起。此碗足部的处理,反映出康熙朝瓷器因不同的器型设计不同足形的制瓷理念。

以上四类七种十五件瓷器,以成化款为主线,从一个侧面反映康熙朝制瓷业的成就。有的器型、釉面、纹饰、色彩、落款等都具有康熙瓷器的特征,有的器型、釉色或者纹样等时代特征含糊,但康熙朝落款特点鲜明,以此也可判断其制作的朝代,如前述的青花瑞兽纹碗。来源均为传世品,个人收藏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移交或者调拨也不排除原为个人收藏的可能,可见康熙仿成化款瓷器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

参考书目:

1、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陶瓷馆上.下编》,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2、故宫博物院编,耿宝昌主编:《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3、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吕成龙著:《中国古陶瓷款识》,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5、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卷一.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6、熊寥、熊微编著:《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

7、王志敏著:《学瓷琐记——王志敏文物鉴定100例》,文滙出版社,2002年。

8、杨培均:《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珍藏——陶瓷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9、宁云龙编著:《中国历代文物鉴赏——陶瓷卷》,辽宁画报出版社,1997年。

10、熊寥著:《中国陶瓷》,浙江美术出版社,1990年。

11、艺术家工具书编委会主编,何正黄、许礼平策划:《明代陶瓷大全》,1987年。

12、刘兰花、张柏著:《清代陶瓷》北方文物杂志社,1988年。

13 陈癸淼:《冰肌玉骨——青花瓷》,国立历史博物馆印行,中华民国七十七年。

14、李毅华编辑:《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雨木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