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方砖:佛学故事:四个老婆(多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1:57:44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文殊菩萨的考验

(2011-12-23 17:38:4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进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干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
  “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 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进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神女

(2011-12-23 17:47:2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得道升天,是多少人连作梦都在向往的事情啊!有的人甚至为此着了迷。
  从前,尼呵遍国有一个国王从小就听说“有人得道升天,成仙腾空”,心里羡慕不已,从幼年起,就一直想着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飞上天去,但始终没能如愿。这事成了他多年来的一桩心事,害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有一天,他召来国内的四万婆罗门,问道:“你们都是有智慧、有办法、见多识广的人,我现在的唯一愿望,就是升天。你们有什么法子能让我的愿望实现呢?”
  一位婆罗门做出很认真的样子,问:“陛下,您的问题问得好!您真想升天的话,是以肉身升天,还是以灵魂升天呢?”
  国王回答:“我想就这样坐着升上天去。”那群婆罗门满口应承:“这好办!好办!您不用操心,只要举办一个大祭祀,就可以实现了。”
  国王听说如此便利,喜不自胜,立即赐给婆罗门两千斤黄金和白银为奖赏。
  那群婆罗门得到这么多钱财,个个笑眯了眼,立即拿去大吃大喝,胡乱挥霍了一阵子。没多久,眼看着这笔钱就快要吃光用尽了,他们悄悄地凑在一起说:“钱就快用完了,可是我们应许下的祭礼,还丝毫没有着落,要是国王问起这件事,咱们就这样回复他:‘要准备童男、童女各一百人,象、马各一百头;当然,首先得请我们吃一顿最丰盛的饭;然后,将这些人和牲口都杀死,用他们的骨头和肉祭祀,大王就可以升天了。’”
  众人一致说好。
  果然,当国王问起时,他们就这样说了。国王升天心切,听到有这样的办法,迫不及待地派人四出搜寻、勒索所需要的童男、童女和牲口。
  大规模又惨无人道的掠夺,使全国陷入一片混乱中,愤怒的情绪像烈火般蔓延开来,反抗的事件层出不穷。不过几天的时间,全国的监狱里关满了反抗者。
  那些被夺走儿女、夺走牲畜的可怜人,呼天唤地,悲痛欲绝,有的人冒着被关、被杀的危险,上谏国王说:“陛下啊!
  您违背了佛法,而听信妖言,国家就危险了啊!”
  那群婆罗门心里也害怕起来,商议说:“现在事情闹大了,弄得人人反对,怨声四起;若是杀了这么多人和牲口,国王还升不上天去,我们非得给抓去砍头不可!得想出一条妙计让我们能脱身才成。”
  有个人立即献策说:“我想出一个办法了。我们就跟国王这样说:‘现在我们是万事俱备了,但还缺一样最主要的——那就是香山中的神女。她是神,但她的形象却和人一样,又聪明又漂亮,只有凭藉她的神力,祭祀才能奏效,否则再准备什么都是白费。’让国王去找这天神吧!她藏在九十九座山峰中,藏在九十九层云雾中,想找到她谈何容易啊!找不到她,我们自然就不必承担任何罪名,可以放心过舒服日子啦!”
  众人一听,这可真是个绝妙的主意,他们立即去见国王说:“陛下!我们的祭祀,还需要香山中的神女——要用她的血和童男、童女及牲畜的血,混和在一起,方可发生作用,陛下就可升上天去了。”
  国王一听,高兴极了,但又担心地说:“你们为什么不早说?现在正值四月,雨季来临,山中终日云雾缭绕,连道路、方向都难以辨认了,能找得到她吗?”
  婆罗门立即很有把握地说:“这容易,我们有办法!”
  他们让国王派人准备酒肉,大摆宴席招待四方百姓,并问那些人说:“香山之中有位神女,有谁知道她的吗?又有谁知道如何捉到她吗?”
  百姓中有个人知道这事,他报告说:“在第七座山中有两个修道人,一个叫阇梨,一个叫优奔,只要找到他们两个人,就一定能知道神女住在什么地方。”
  国王派使者去找来这两位修道人,以上好的美酒佳肴,招待了他们整整七天,并许愿说:“要是你们能把神女带到我这里,待我升天之时,你们就可以得到我的王位。”
  两位修道人受到如此厚待,又得到这样不同寻常的许诺,满心喜悦,都表示一定尽力而为。
  于是,他俩立即动身,出发到山里去找神女。山高路远,天气又不好,他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翻过了七重高山,终于来到香山。进到山里一看,处处景色迷人,果然气象不凡,他们最先看到一座大水池,长和宽都有三十余里,池内清水漪漪、碧波荡漾。池中有莲花,翡翠般的片片绿叶,衬托着五彩缤纷的莲花,美不胜收。他们又见到池边有座极大的宝石城,它的长、宽、高都有八十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宝树围绕着城墙,闪闪放光;无数珍珍、美丽非凡的鸟儿,在欢乐地歌唱。城门共有七层;城中亭台楼阁相映生辉;各种钟、铃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组成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许多漂亮的宫女,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正在表演美妙轻盈的舞蹈。
  天帝释就住在这座城里,每隔几天,他便出来游玩,在大池中沐浴,然后升空。
  两位修道人到了那里以后,见到池边的大树下坐着一位圣洁的婆罗门,具有各种高超的技能和智慧。他们便问婆罗门:“尊敬的长者!这样的音乐,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啊!请问,这是为谁而奏的呢?”
  那老婆罗门见到这两个陌生人,就警告说:“告诉你们,头摩王的女儿,还有一千多人,要到这里来游玩,你们要快些离开,不要教他们看见哪!”
  两位修道人听到是这种情况,不得不遵命离开。路上,他们边走边商量:“这可是个好机会,可以捉到神女了!可是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捉到她呢?”想来想去,最后他们想到可以利用一种特别的草,只要对它施了咒术,投入水中,就能奏效。他们立即找来这种草,将它结成一种珍特的花样,施以咒术,投入水中。
  众天神都在池中欢乐地嬉戏,之后,个个都飞升上天回去了。
  唯有这个神女,因咒术起了作用,飞不了也动弹不得。
  两位修道人下水去捉住她。神女奇怪地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捉我?”
  两位修道人只好向她说明白:“这是国王的命令!我们奉他的命令,到此地来抓你,他要借用你的神力升天。”
  神女没有办法,只得跟着他们去。
  由于修道人施了法术,只用了七天,他们就来到国王面前。
  国王大为高兴,一面召见神女、一面派人大摆宴席,款待修道人,并告诉他们:“现在,我别的什么都不要了,你们帮了我最大的忙。在我飞升上天之时,这整个国家就是你们的啦!”
  国王的长子叫难罗尸,在另一个国家当国王;孙子叫须罗,他非常聪明,心地善良,从小学识渊博,深得老国王的宠爱。
  这天,老国王想到自己快要升天了,便派人去把须罗叫来。
  等皇孙来后,老国王问道:“你们国家是否太平无事?”
  须罗回答他:“托您的福!我们那里是国家富强,人民安乐。”须罗已经听说祖父要用神女祭祀升天的一事了,他心里很不安,想道:“那个可怜的无辜女子!要是我不娶她为妻,爷爷一定会杀死她的。”于是,他向老国王提出要求。
  老国王虽然很疼爱孙子,可是心想:“他要带走我好不容易才弄来的神女,那没有了神女,祭祀进行不了,我升天的愿望不是又落空了吗?”他怎么也不答应。
  孙子见一再央求都没用,便宣布绝食,几天几夜水米不进。
  老国王一看,着急地叫道:“啊,要是我的孙子,真的这样固执下去,万一有个好歹该怎么办呢?”老国王唯恐孙子真的闯出什么祸来,赶紧答应他的要求,将神女许配给须罗。
  宫廷内外知道这个决定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事情能有这样的结果真是再好不过,一切麻烦都要过去了。
  哪知那群婆罗门却不高兴了,他们本来就是靠祭祀吃饭的,若国王放弃了这次盛大的祭祀,他们到哪儿去捞油水呢?
  仅仅四天刚过,他们又开始搬弄是非了。他们上奏国王:“陛下!您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能飞升上天,现在万事俱备,不办更待何时?我们现在就应该杀死那些牲畜和童男、童女,挖个大坑把他们埋了,再用神女的血洒在坑上,选个吉日来祭天。”
  国王本来就是万般无奈才放弃这个念头的,被这么一挑动,心又动了起来。他立刻下命令:“全国男女老少,统统来参加这个祭祀。”
  须罗知道了这个消息,对祖父的这种糊涂作法,真是又气又愁。他赶来见那些婆罗门,并且故意问他们:“谋害众生之命,是万恶之首,祸害无边。即使灵魂转变成别的什么,必然还是互相残杀,永无休止,死后入地狱,更要受种种熬煎:被烧、被煮、被割,或者下一世转生为畜牲,由人来杀、来宰割。哪有谁杀了人还能升天的?”
  婆罗门被他这番话,问得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叫道:“你这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才念了几天书,竟敢来质问我们?”
  皇孙理直气壮地说:“我五百世来,一直生在婆罗门家庭,但你们读的那些书我早就读过。书中都是教人行善、寻求真理的,你们这些虚伪的人,骗子!你们的所做所为,哪一点符合经书的教训呢?”
  他接着又慷慨陈词道:“一个婆罗门,本应心灵圣洁,而你们却污浊肮脏、残酷贪婪,藉帮国王升天之名,举办那邪门歪道的祭祀,狂饮滥吃,欺上瞒下,自己大发横财,却苦了百姓。你们让百姓违背佛法,背叛贤人和祖先,把财产都用来供了鬼神,而让他们自己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难道这就是一个高尚、贤明的出家人该有的行为吗?”
  这些话一针见血,说得这些婆罗门面红耳赤、无言以答,狼狈不堪地退了下去,须罗最后又跟祖父讲清道理。
  老国王终于放弃升天的念头,下令开狱大赦,并赏给须罗许多宝物。他拿了这些宝物,立即施舍给穷人,连着布施了七天,全国的穷人都得到了满足,都称赞须罗道德高尚。
  须罗带着妻子,告别了老祖父,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宫中,这对年轻人无忧无虑地过着欢乐的生活。
  大臣们看了他们夫妻的情形,感到忧虑,他们向国王难罗尸报告说:“陛下!您请看看这对年轻人,他们终日欢娱嬉戏。太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长此下去,恐怕会因贪求安逸享乐,而丧失理智,到那时,政事荒废,群龙无首,国家可就危险了!不如趁早除去那个女人。”
  国王为难地说:“唉!这事我也不好管。这是他祖父许配给他的妻子,我怎么能除掉她呢?”但想来想去,又觉得大臣们的话很有道理,为了长远的安排,应对儿子严加管教才对。
  于是他把儿子须罗召到自己宫里,软禁起来。
  神女听说了这件事,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飞回到她原来居住的山里。路上,她见到优奔那两个修道人,就嘱咐他们道:“若是我丈夫来了,请替我接待他,并告诉他我住的地方。”
  并留下自己的金指环为信物,请他们转交给须罗。
  国王难罗尸听说神女已离去,也就放了儿子。须罗并不知道妻子已离去,一得到自由,连忙赶回宫中,却再也寻不到心爱的神女了。
  他难过得流下眼泪。护宫神安慰他说:“你不要难过,我知道她在哪儿。她现在在第七座山,你赶快去,还可以找到她。”
  须罗听了,立即穿上珍珠做成的衣服,带上剑和其他武士上路。一路上,他飞也似地赶路,不顾一切艰难险阻,穿过一片片荆棘丛生、毒蛇密布的树林,翻过一道道陡峭的绝壁,第二天,便到了第七座山。他一眼便看出妻子丢在地上,做为指路记号的树枝,又见到前面有两个修道人,连忙上前问道:“圣者!我的妻子是不是从这里走过去的?请你们快告诉我!”
  两个修道人说:“是,正是从这里走过去的。”他们把神女留下的金指环,交给须罗,并陪同他上路。
  在第七座山中,有一道深不可测的湍急河流。他们砍了一棵大树,当作独木桥,渡过这条河,在河岸上,见到那个老婆罗门。他们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问:“请问您,王妃是不是曾经过这里?”
  老婆罗门说:“我见她从这里过去的,请你们稍坐,略微休息一下,我再告诉你们她去的地方。”正说着,忽然狂风骤起,地动山摇,须罗和两个修道人都极为恐惧。老婆罗门见状,安慰他们说:“请不要怕!这是天帝释下来了,他每天都变成猴子来供养我。”
  话音刚落,天帝释变成的猴子已来到跟前,见到新来的三个人,它踌躇着没有往前走。
  老婆罗门招呼着:“过来吧!”
  猴子上前,并把带来的果子呈送上来。
  老婆罗门一边接过果子,一边对猴子说:“请您把这三个人带到神女那儿去吧!”
  猴子问:“他们是什么人?可以让他们升天吗?”
  婆罗门说:“这是国王的太子,是真正领悟了最高道理的人;靠着他,下界无数众生才得以保全生命。”
  猴子说:“那好吧!我带他们去。”
  一路上,由猴子带路来到神女住的地方。猴子行过礼就离开了。
  须罗和修道人,三个人静静地等候着。
  这时,有个穿青衣的姑娘出来打水。
  须罗问:“你为什么打水啊?”
  她回答说:“我们大王的女儿洗澡要用的。”
  须罗把金指环,悄悄地扔进水桶。
  神女洗澡时,忽然在水中见到自己的那枚金指环,忙问侍女:“你打水时见到什么人了吗?”
  侍女回答:“有三个人在那里坐着,其中一个人问我给谁打水,为什么要打水。”
  神女马上带着金指环去见父母,高兴地告诉他们:“我丈夫来找我,现在他已经到这儿了。”
  她的双亲也喜出望外,赶紧出来迎接。
  须罗等三人向他们行过礼,优奔这两位修道人便先行告辞回去了。
  老夫妇见到须罗,非常喜欢他,请他进去,亲自拉着女儿的手,交到须罗手里。
  一千多位侍女翩翩起舞,乐队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
  这里的一切都是这么和谐、美满、安宁、舒适,住了一、两天,老岳父和须罗商量,希望他能在这里住七年。
  但须罗想着自己的国家和父母,心中十分不安,想离开这里回家。
  老岳父劝他说:“你就是这里的主人,这个国家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须罗说:“我想回去协助我的父亲,管理那个国家。”
  岳父又说:“既然这样,暂且先住满七天再走吧!在这七天里,你们可以尽情欢乐。”
  七天之后,老岳父对一位前来贺喜的天神说:“我的女儿是个微贱之人,却得到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夫婿,这也是她的福气。现在女婿很想回去侍奉双亲,麻烦你送他们一趟。”
  岳父立刻用天上最名贵的宝物做成一座上下共七层的宫殿,它那珍异的结构美丽的色彩,都是世上从未有过的。天神手里托着这座辉煌灿烂的宫殿,把须罗和神女送回人间。
  须罗的老祖父见到孙子回来,非常高兴,将王位让给了孙子。
  全国上下都得到须罗的布施,大家都心满意足,非常高兴。

大海救人

(2011-12-23 17:50:4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很久以前,有五百个商人一起去海中采宝。他们忍受着风吹日晒,与狂风恶浪搏斗了好几个月,辛苦地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得到很多世上罕见的珍宝。
  就在他们满载着财宝,准备返航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四周一片漆黑。
  在雷鸣电闪中,清晰可见立于滔天恶浪里、面目狰狞的海神包围了船队,他们血红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凶狠地盯着这些商人。
  商人们一阵恐慌,绝望地喊着:“完了!这下我们都跑不掉,只有死路一条了。”
  船上有位年轻人,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的心里也和大家一样,感到焦急、绝望、恐怖,但他冷静一想:“在这关键时刻,最主要的是想一个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救大家的命。过去曾经听说海神有洁癖,他们最厌恶的就是死尸。我若把自己的鲜血倾注于海中,让海神感到厌恶,也许他们就会放了船上的人。
  在这危急关头,能以自己的生命救大家一命,才是最高尚的!”想到这里,他果断地对众人说:“请诸位用手托着我的身体。”
  众商人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还是照办了。
  他立刻抽出一把短刀,迅速向自己的喉管刺去。他死了,殷红的鲜血洒到船上、海中,飘在波浪上。
  海神见到这种情景,慌忙躲开,海上顿时风平浪静。
  大家都得救了,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所感动,大家抱着他的尸体,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地叫道:“天呀!这必定是菩萨下凡呀!宁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死去,也不能让这个有德的人死掉呀!上天啊!救救他吧!”
  他们诚心诚意的祈求,与他们悲痛的泪水,深深地感动了天神。
  天帝释派天神下凡,用一种天上的仙药灌入他的口中,又涂遍了他全身。
  真是灵验,年轻人马上苏醒过来了。
  他环顾周围,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他,个个都焦急不安,继而又化悲为喜。当他知道是他们祈求天神救了他后,也深深地被他们的深情给感动了。
  天帝释又变出各种珍珍异宝,比他们原有的还要多一千倍,装满了几艘大船。他们就这样顺利地返航。
  亲友们见到他们,个个兴高采烈。
  这些财宝都用来救济穷人。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2011-12-23 17:53:2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在听经前,一定要先认识所听的这部经是大乘或是小乘的经典。谈到大乘、小乘,今天给各位讲一个公案听一听。在印度,有位世亲菩萨,又叫天亲菩萨,和哥哥无着菩萨是两兄弟。无着菩萨学习的是大乘教理,可是世亲菩萨因为有一种不很好的因缘,所以就入了小乘的佛教里边去学习小乘的教理。这位世亲菩萨非常聪明,他哥哥无着菩萨总想要度他信大乘的法门,但没有力量令他的弟弟相信。
  他这个弟弟就专门赞叹小乘法,说大乘法不对。后来无着菩萨就想出一个方便法门,故意装病,叫人去请他的弟弟来探病,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又病成这个样子,你再不来看我,以后就没有机会见面了。”于是乎他弟弟就来看他。他就对弟弟说:“我已经要死了,我所读的大乘经典你可以看一看。你若能看,我死了眼睛也可以闭了。”他这个弟弟来探病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于是就把大乘经典拿来看。他看什么经典呢?就是这部《华严经》。
  他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才知道华严的境界是妙不可言的,好像太阳在空中遍照万物,又好像大梵天王的网罗幢孔孔相摄一样。这时候,他知道自己以前错了,就大叫:
    “快给我拿一把宝剑来!”
    “你拿宝剑做什么?”旁人就问。
    “我要把舌头割下来。”
    “你为什么要割舌头?”
    “我以前尽用我这个舌头赞叹小乘法,毁谤大乘经,这是有罪过的,所以我要把它割下来。”
    他哥哥一听,说:“你不必啊!”
    “为什么?我这个罪过太大了,我一定要把舌头割下来。”他说。
    “譬如你不小心跌倒在地上,你要起身是不是还要藉着地的力量呢?你不能倒在地上就不起来了。你要起身的时候,就用手这么一按地就起身了嘛。以前你用舌头赞叹小乘,毁谤大乘,现在你可以用你这个舌头来赞叹大乘啊!”他哥哥说。
  世亲一听,这也有道理,于是不割舌头了。后来他就入山修行,学习大乘经典,也造了一部《十地论》。《十地论》造成的那一天,大地就震动了,他口里也放出光来。这时候,国王就来见他,说: “你是证阿罗汉果了吗?”
    “没有,我没有证阿罗汉果。”世亲菩萨说。
    “你没有证阿罗汉果,怎么地动了,你的口里也放光呢?”
    “因为我年青时,学习小乘而毁谤大乘,现在改过学习《华严经》,造了一部《十地论》。现在这部论造成了,所以地就震动,我的口里也放出光来,这并不是证果。”世亲菩萨说。
    “原来这部《华严经》这样的微妙!”国王说。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意思是到达这种不可思议,没有法子想像的解脱境界。本来解脱是没有境界,有境界就不是解脱。那为什么又说解脱境界呢?这个境界是一个譬喻,根本就没有这种境界,因为到了解脱时,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叫解脱。
    “普贤行愿品”:普贤,所谓“道遍宇宙曰普,德邻极圣曰贤”,意思是他的道遍满宇宙,他的德行和最高尚的圣人是一样的,和最高尚的圣人作邻居了。行愿品,“行”是他修行的大行;“愿”是他所发的愿。普贤菩萨修行发的行愿是最大的,所以叫大行普贤菩萨。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在菩萨里边是智慧第一,地藏菩萨是愿力第一,观音菩萨是慈悲第一,普贤菩萨是行门第一。凡是佛说法都有弟子请法,华藏世界海,以《华严经》为主,这部经的请法主就是普贤菩萨。《妙法莲华经》是由舍利弗尊者请法的,《楞严经》是由阿难尊者请法的。请法主又叫当机众,这一部《华严经》的当机众就是普贤菩萨。

戒疤放光

(2011-12-23 17:58:0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在抗州西湖旁边,有一所古刹,名叫弥陀寺。寺内有一位大德,法号古昆。大师一生,别无所愿,但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终日专心一意念佛,几十年来,如同一日。所奇者,比丘圆过菩萨戒后,或在头顶,或在两臂,或烧一颗,或烧三颗,或烧九颗,或烧十二颗戒疤不等,而大师的头顶上,烧了十六颗戒疤。这还不算,尤其难得者,在大师圆寂后,遵其遗嘱,付于火葬。当焚化时,那头顶上的十六颗戒疤,放出十六道光明,于每一道光明中,皆现出一尊佛像,每一尊佛像,皆跏趺于莲华座上,火灭像隐,众人见之,啧啧称善,咸谓希有。
  按:是凡修学佛法的人,不管修那一种法门,若工夫真到炉火纯青的时候,都有一种或大或小的感应。如古昆大师,终日专心一意的念佛,积几十年如一日,这即是“感”。待圆寂后火化,而佛光现于戒疤上,这即是“应”。所以佛法但怕我人学而不行,若持有恒心,从信解发愿如法实践,则佛无感不应,从而不失时机。如慧远大师,于定中三睹圣相,善导大师,念一声佛,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诸如这些念佛感应的事迹,在历代净土高僧选集里,比比皆是,于此不胜枚举。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般舟三昧经》上也说:“修般舟三昧,而现见阿弥陀佛。”
  眼看现时念佛的人,到处皆是,多如牛毛,而于生前死后得有感应者,实如麟角。其弊端何在?无非是缺乏恒与专,恒是念佛能持久,不可一暴十寒。专是精而不杂,切忌口是心非。将一句阿弥陀佛,要恒常专精的念下去,不求感应,则感应自现,临终决定往生,如操左券。

九色鹿

(2011-12-23 18:00:3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一天,有人失足掉进了河里,惊恐地大声呼喊,九色鹿听见了,不顾自身的安危,赶忙跳下河里,将落水人救起。落水人为报答它的救命之恩,愿意当它的仆人,每天取水草来供养并供其使唤。但九色鹿婉拒了,只要求他保守秘密,不要泄露见过九色鹿的秘密:「否则人们会为了贪求我身上的皮、角,而来杀害我!」九色鹿告诫完随即离去。
  此时,国王的夫人在夜里梦见一只身长九色彩毛的鹿,皮薄坚韧,鹿角亮白胜雪,异常珍贵。王后一觉醒来念念不忘梦里的鹿,朝思暮想着要用九色鹿的皮作坐褥,用九色鹿的角作拂柄,最后就称病以死威胁国王,央求国王派人去捕捉。国王为讨王后的欢喜,于是四处张贴布告,若有人能知九色鹿所在,不但能得重金奖赏,更愿分与大半江山。那位落水人听闻这个消息,贪心起、恶念生,想着鹿不过是头畜生,死活有何关系,蒙昧良知的落水人于是向国王密报九色鹿的行踪,由于他违背诺言,恩将仇报,脸上立刻生满癞疮,痛苦难当,但利欲薰心的落水人并没有觉悟,仍然带着国王的大军来到了九色鹿栖息的河边。
  河旁大树上的乌鸦平素与鹿为好友,交谊深厚,远远发现了国王的军队,赶紧飞告九色鹿,但国王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重包围河的两岸,令鹿无处逃脱。这时,九色鹿一眼就认出了落水人的长相,知道是这个人出卖了他,于是上前把当初如何不惜生命救人免难,今日却遭背叛的情况告知国王。国王听了,非常惊讶,畜牲竟然怀有如此深厚的慈悲心,勇于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反而是人忘恩背义;于是便颁布命令,从今以后不许任何人伤害九色鹿,若有违犯者,绝不饶恕。
  典故摘自:《佛说九色鹿经》
  一切事情皆藉由众缘和合,往往须要大众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知因识果的明理人,就会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仅能知,更真实去实践!相反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的人,必然无以成事,亦为人所远离

天魔皈依

(2011-12-23 18:04:4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这个天神就是天魔,也就是魔王波旬。这魔王等佛将要成道的时候,他先派了很多魔眷属,也就是军队,去想扰乱佛,但佛不被他所转。这第二十六章就是说佛不被魔王所扰乱,还能把魔王化过来,成为佛的一个护法。 
  天神献玉女于佛:天上的魔王送了三个玉女给佛。什么叫玉女呢?就是生得非常美貌,像玉那么样地可爱。这三个玉女,不但相貌是人间所没有的,天上也没有那么样地美丽。 欲坏佛意:他的用意就是想教佛生淫欲的念头。坏,就是想要破坏佛修道的意志和愿力。 
  佛言:佛就说了, 革囊众秽:不论是男人、女人,男人生得相貌俊美的,也是一样,女人也是一样的。这不是单单说女人怎么样怎么样坏,男人就没有那么坏了。所以佛言革囊众秽,是说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皮革之囊。革就是皮革,就是皮包着这么一个bag(袋子),这囊就是一个bag。众秽,里面装着什么东西呢?里面除了屎,就是尿,你说这有什么好? 
  在外皮上看那男人长得非常俊美,非常好看,再好看也不过像阿难尊者似的,生得相貌那么俊美,摩登伽女一看就爱上了,到佛那儿,佛说: 
  “你爱他什么?” 
  “他鼻子也长得好,眼睛也长得好,耳朵也长得好,面孔也长得好。” 
  “好!你爱他鼻子,我把他的鼻子割下来给你;你爱他耳朵,我把他的耳朵割下来给  你;你爱他眼睛,我把他的眼睛挖出来给你,你拿回去啰!” 
  “啊,那不行!” 
  那么男女相爱,究竟有什么意思呢?这个相貌生得再好,里边都是革囊众秽——装的是屎、尿,九孔常流不净,眼睛就有眼眵(屎)出来,耳朵就有耳垢,鼻子又有鼻涕,口又有口水,大小便溺等。你说这究竟哪个是干净的?所以这叫革囊众秽,众秽就是众多邋遢的东西。 
  尔来何为?去,吾不用:所以佛说,你送这个给我,有什么用呢?这对我没有用的,你们赶快回去,我不要! 
  当天魔献这些女人给佛的时候,佛一看这三个女人,就观想:“唉呀!你们要是老了的时候,面上的皱纹不知多少啊?那皱纹很难看的,老得那个样子,头发也都白了,什么都是很难看的。”佛这么一想,魔女自然就现出这么个样子来。结果她们一看自己,这真没有什么意思,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所以佛就教她们去了,说:“去!吾不用!我不用你们。” 
  天神愈敬,因问道意:这时天魔看见佛道心这么坚固,所以他愈发恭敬了,因此请求佛为他说法。 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佛就为他说法,这天魔也就即刻证得初果——须陀洹。

一座之地(摩田提比丘)

(2011-12-23 18:08:0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据说,佛陀弟子阿难临涅盘时曾对摩田提说:「佛陀预言,我涅槃后当有摩田比丘前往罽宾国传布佛法。这预言所指的就是你,希望你不负佛陀所托,好自为之。」摩田提本是大雪山中出家修道的婆罗门仙人,信奉的是传统的婆罗门教,已是五百名弟子的师长。后因遇上阿难比丘,受阿难感化,带领弟子们一起皈依了佛教,成了阿难门下的知名弟子。阿难涅槃之后,摩田提带人处理完丧事,便遵照老师的嘱托,担负起远赴罽宾传教的重任。这是佛教传入克什米尔地区(罽宾)的开始。摩田提传教的详情现在已无法知道了,然而,却有个优美的故事流传下来。

    传说,当时罽宾国内有一条大龙居住,性情粗暴之极。他把罽宾国看作是自己的私财,绝不允许别人染指。

    摩田提知道这一情况,意识到如不能降龙,佛法在罽宾国便站不住脚。为了降龙,摩田提只身来到罽宾国,选了一处环境优美的地方,结跏跌而坐,运起神通,罽宾国土便发生六次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海啸石飞,大地疯狂。

    大龙不得安稳,发现是一位比丘作乱,便心生愤恨,放出闪电冰雹向摩田提袭来。磨田提心在定中,不为所伤,连衣角也不曾摇动一下。他把大龙的闪电冰雹化成各种鲜花,只见鲜花自空中纷纷落下,美丽之极,大龙的利器反成了祥和的大花雨。大龙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挥起各种兵器向摩田提砍来,却被摩田提化成了各种宝物。大龙又移山搬石,想把摩田提砸死。山石却被摩田提变成了饮食衣被。大龙怒极,连下七日七夜大雨,要把摩田提淹死。雨水又被摩田提接住,抛入大海之中。大龙无奈,动起最后绝招,口喷万道毒焰,向摩田提滚滚扑来。可毒火一到摩田提身边,又变成了珍珠真宝。

    经过一连串的较量,大龙知道自己是无法战胜摩田提了,只好惊恐地走到摩田提身前,问道:「你这位和尚,来我这里添麻烦,到底想干什么?」摩田提回答:「我来是为了找你借块地皮使用。」大龙又问:「你一位出家和尚,要块地皮有什么用?」摩田提回答:「佛陀曾预言过,这里应当成为佛法化行之地。我跟你借地,就是想在这里传播佛法,以应佛陀的预言。」

    大龙听后,心中实在不愿意,地本是自己的,为什么要借给别人呢?如果不借,这位和尚每天都在这里制造地震,也实在让人受不了。沈吟良久,大龙又问:「那么,你想借多少呢?」摩田提回答:「不多,只需一座之地,让我有个座处就可以了。」大龙一听,摩田提所求只这么一点,出乎意料,急忙答应,以防摩田提反悔。可是,一座之地到底有多大呢?只见摩田提突然凌空飞起,身体在空中变得越来越大,当他重新落地坐下时,那一座之地不多不少,正好是罽宾国的全部国土。大龙立即惊恐万分,明知上了大当,却不敢争辩,急忙逃走了。

    从此,罽宾就成了摩田提的地方,他把自己的五百弟子领到此地,又移来无数的百姓,一边治理河山,发展生产,一边讲经说法,传播佛教,终使罽宾成了印度经济、文化的繁荣地区,成了佛教的传法中心地。

因苦愿得

(2011-12-23 18:12:3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个阿修罗,长得身材非常高大。他站在海中,四大海水都不能没过其膝盖。他的身子超过须弥山,手可以摸着须弥山顶,并且可以看到忉利天宫。
  阿修罗在上世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每天以打柴、卖柴为生。
  在他家的门前有一条河。河水很深,水流湍急。每天,这个人都要涉水过河到山里打柴,然后,又要担着柴渡河回来,到市场上去卖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次当他担着沉重的柴过河时,都被河水冲得趔趔趄趄。他常常想,如果我能长得高大一些,河水只能没到膝盖下面,那么渡河就会客易得多。
  一天,这人打柴归来,准备渡河。正好此时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水流很急。他几次下水想渡过河去,都没有成功。眼看着天色已晚,他心里着急,便想强行渡过去。
  他刚下水走了没多远,一个大浪打来,把他背的柴冲走了,湍急的水流转眼之间便把柴冲得无影无踪。他自己也被浪头打倒,被水冲出了很远。万幸的是他抓住了一根顺水漂流的树干,才没有被淹死,几经挣扎,他才爬上岸来,但这里离他的家已经很远了。
  这个人累得筋疲力尽才走回家中,他实在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想赶快躺下来睡一觉。
  正在这时,有一个辟支佛手持乞钵来到他家门口。这个辟支佛相貌端庄,举止大方,洒脱自然。
  那打柴人看到辟支佛来向他化缘,顿时忘掉了一切忧愁和劳累。他非常高兴地做了一顿饭菜来供养辟支佛。
  辟支佛受用过饭食后,便将钵扔到空中,自己也腾空飞出房屋而去。
  打柴人见状,立即向辟支佛隐去的地方虔诚顶礼膜拜。并祈祷说:"愿我后世能生成高大的身材,一切世间的水都超不过我的膝盖!"
  由于这个因缘,这个人这世便感生得如此高大的身材。

人心不足

(2011-12-23 18:14:2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是太难得了。  

  傍晚,尊者阿难结束禅修后,就去礼见佛陀,将他在禅思中的体悟,向佛陀报告。

  佛陀告诉尊者阿难说:   

  “是啊!是啊!正是这样。   

  阿难!过去,有一位名叫‘顶生’的聪明转轮王,他拥有大军,也拥有轮宝、象宝、马宝、宝物、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等七宝,又有着上千位勇猛的儿子,自在地统治着一大片延伸到大海的广大领土,而且懂得以王政而不以武力酷罚治国,百姓生活得十分富裕安乐。  

  阿难!过了很久,有一天,顶生王心想:我目前拥有阎浮洲这片广大的领土,人民众多而且富裕,也有七宝与千子,我还想要整个王宫有积到膝盖的宝物财富。  

  当顶生王拥有整座王宫积到膝盖的宝物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统领西方另一片叫瞿陀尼洲的富裕地方。  

  当顶生王统领了西方瞿陀尼洲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统领东方另一片叫弗婆鞞陀提洲的富裕地方。  

  当顶生王统领了东方弗婆鞞陀提洲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统领北方另一片叫郁单曰洲的富裕地方。  

  当顶生王统领了北方另一片叫郁单曰洲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传说天界有一个叫三十三天的地方,现在,我已统领了人间的四大洲,我想要到三十三天去看看。

  顶生王以神通力到了三十三天,见识到那里殊胜的环境。随后,顶生王进入了三十三天的集会堂。三十三天的领袖‘天帝释’,尊重他是一位有威德的转轮王,连忙起来礼让他半座,让顶生王坐在他的旁边。此时,顶生王的外貌,除了眼睛之外,变得和天帝释完全一样。  

  过了很久,顶生王心想:我有七宝、千子、宝物,统治着人间的四大洲,现在来到三十三天,又得到天帝释的半座,而且,除了眼睛外,我的外貌也和天帝释一样殊胜,我何不将天帝释赶走,夺取另外的半座,这样一来,我就成了天上人间自由自在的统治者了。

  阿难!当顶生王这样想时,不知不觉地掉回原来人间的阎浮洲,失去了上三十三天的神通力,而且还得了重病。  

  临死前,有大臣来问:   

  ‘大王!如果有人来问我,顶生王临终时交代了些什么,我该怎么回答?’   

  ‘你应该这样答:顶生王得到了阎浮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有了七宝,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有了千子,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有了大量的宝物,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得到了瞿陀尼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得到了弗婆鞞陀提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得到了郁单曰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能见识到诸天集会,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顶生王具足五欲享乐,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如果有人问,你就这样回答好了。’”   

  接着,佛陀说:   

  “即使珍宝如雨般的下,欲望仍然无法满足;   

  欲只带来苦而没有乐,有智慧者当如是知。   

  即使得到无量的黄金,犹如大雪山一般高;   

  也不能一一得到满足,有智慧者当如是想。   

  即使有天的殊胜五欲,也不以这五欲为乐;   

  这样断贪不着欲的人,是圆满觉者的弟子。”

居士信女

(2011-12-23 19:09:4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开展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着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叫着“我苦啊!我苦啊!”的声音。

    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他也用怀疑的心情看着佛陀。终于佛陀的相好庄严,摄住了他发狂的精神,他跪在佛陀面前说道:“您是不是名叫大慈大悲的佛陀?请您慈悲救救我吧!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给生活困惑得实在不安。旭日高升的白天,声色财利困扰得我没有休息的时候;华灯初上的黄昏,舞姬们又集合起来举行豪华的宴会。当初,我也曾为此陶醉迷恋过一时,但日子久了,我真寻找不出这其中的乐趣。昨夜,当宴会席终的时候,我拖着疲乏的身体,颓靡的回室就寝。正在昏沉朦胧的当儿,我做了一个恐怖的恶梦,再也不能入眠。我就从床上起来,走出寝室,忽然看到我私爱的舞女同一个音乐家正在戏弄,我当时再也无法忍耐,瞋恚的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烧起来。我的神经也就错乱,因此,发狂似的,就在午夜,离开家庭。我一路盲目的狂奔,像有一股什么力量似的,使我刚到黎明的时候,走到缚罗迦河的这边来。我看您大概就是被人称做大觉者的佛陀吧!请求您救我,我的心中实在烦恼得很!”

    佛陀慈和地用手抚摸着耶舍说道:“年青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说的佛陀。你不要烦恼不安,你见到我,自会安稳自在。你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想想:世间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吗?人生哪里能永远亲密的住在一起?你不要悲伤,这本是一个虚伪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我们的身体尚且不能依赖,哪里能要求别人都属于我们自己?你得度的机缘已到,你就把这一切放下罢!”

    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润着他被怒火烧着的心灵。他再看看佛陀的慈祥的相好,他感动得流下泪来,他跪在地下痛切陈情,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悯的眼光看看耶舍,说道:“耶舍!你现在可以立刻回家去,你的双亲这时候都在焦急的挂念着你。出家并非离开家庭才叫出家。身上虽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却染着世间的俗情;人虽居住在深山丛林中,而时时不忘怀一般的名利,这怎么能叫做出家?如果身上虽然装饰着华美的璎珞,而心却光明清净,能降服烦恼的怨敌,对人没有怨亲的分别,还能以真理教化人间,这才可说是真正的出家。你要出什么样的家呢?”

    “佛陀!您开示出家的意义,我全部了解,也能接受。我请求佛陀,慈悲允许我出烦恼的家,做一个真理的传播者,做你伟大佛陀的一名弟子。”

    佛陀当即允许耶舍的请求。

    再说耶舍的父亲俱梨迦长者。他在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听到家人的报告,说耶舍夜半无故出走,下落不明。一听到这话以后,他非常惊慌,当即下令,叫家人四面八方出外寻找,自己也亲往各地访查。就这样,他访查到缚罗迦河而来。

    俱梨迦长者渡过河川,走向佛陀的住处而来。佛陀先命耶舍避开,然后自己出来相见,俱梨迦长者问道:“你是不是做沙门的?怎么我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具有威仪相好的沙门呢?你看到我的一个名叫耶舍的孩子吗?”

    “请你坐下吧!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见到的!”

    “真的吗?我看你像一位大人物似的,一定不会说谎!”俱梨迦长者在佛陀对面坐下来。

    佛陀向他说明人生是如何需要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处。更说些人生非常的苦恼,富贵像水上的泡沫都是不可靠的道理。俱梨迦长者听佛陀的开示,很受感动。及至听到他原来是迦毗罗国悉达多太子出家而成道的佛陀,不觉就跪在佛陀面前顶礼起来,心里又感激又兴奋。佛陀这时才叫耶舍出来谒见他的父亲。

    长者本来怀疑耶舍或已自杀,但现在却依然健在,而且亦已皈依佛陀,其欢喜非同小可。他很赞成耶舍的出家,他自己也愿意皈依佛陀,做一个在家的弟子,这是为佛陀优婆塞弟子(居士)的第一人。

    俱梨迦长者并恳请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第二天佛陀带领六名弟子受供后,耶舍的慈母也皈依佛陀的座下,作为在家的信女,过着佛化家庭的生活,是为佛陀优婆夷弟子(信女)的第一人。

到了龙潭

(2011-12-23 19:13:1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经典,再究竟的讲说,仍是分别知识;禅门无言,终究是无分别心的证悟。夜晚,是黑暗的,点了烛火又再吹灭,这意谓着外在的光亮熄灭以后,内心的禅光就会亮起来了,这个禅光,看清楚了真我,所谓语言文字,分别意识都是大海一滴了。

济公和卖肉的胡三

(2011-12-23 19:16:1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济公全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日济公随处化缘,见一个卖狗肉的人在一个茅厕里大解,肉挑子放在外面,济公一看,不好,这茅厕马上要倒,定要砸死这卖狗肉的,心想:这个人不应死,他可是天下第一的大孝子,于是济公走上前去,挑起肉担就跑,口中还大叫:“这肉挑子没人要,我担回寺里吃去。”那卖肉的一听,提着裤子就追了出来,大叫:“和尚别抢我的挑子。”还没走几步,那茅厕便“轰”的一声蹋了,卖肉的回头一看,吓傻了,心道亏了这位和尚,若不自己早死了。济公哈哈一笑,还给那卖肉的挑子,道:“大孝子,卖完肉快回家,老娘在挂念你呢。”原来这卖肉的叫胡三,已卖肉数年,住在钱塘门内,家中就是他母亲,娶妻韩氏。胡三为人的性情,最好生疑,时常在他母亲面前不孝。虽没有什么大过,无非言语中不顺。清早起来,他就跟母亲辩嘴,说他母亲不知好歹。他妻子韩氏是一位贤良妇人,常时劝他,说:“老娘这大年纪,你就不应该无事生非,惹老娘生气。”胡三也就不言语,出去做买卖。这天胡三在家中煮肉烧上锅,叫韩氏看着,他出来买了一大一小两条母子狗。胡三用绳子把大狗一捆,扛着小狗,拉着狗回家,到家把大狗搁在院中就走,进屋中拿了一把刀要杀狗,把刀搁在院中,到屋内拿盆子出来,一瞧刀没了。胡三问他妻子:“你拿了刀去?”韩氏说:“没见。”胡三一找,见小狗把刀衔在东边,藏在身底下,露出刀柄。胡三过来一脚踢开小狗,拿刀过来要宰大狗。小狗跑过来往大狗脖子上一趴,龇着牙瞧着胡三。小狗眼泪一滴一滴往下落。胡三大嚷一声,就把刀扔在地上,往屋中就跑,吓得韩氏目瞪口呆。不知所因何故。胡三愣了半天,自己想:“狗都知道身从何处来,何况我是个人来。”自己把大小狗放开说:“我也不杀你了。你母子愿意在我这里,我有食水喂养;不愿在我这里,任你自去。”他到屋中给他母亲跪倒说:“孩儿我自己时常在你老人家面前无礼,罪该万死。”韩氏说:“只要你好好在老娘跟前尽孝,我们夫妻自有好处。”胡三说:“我今日把这一锅狗肉卖了,明天改行做个小本经营,这血盆子里的买卖我不做了。”把狗肉挑前去,到了外面。每日挑出来一卖就完,今日走在钱塘江大街玉皇阁照壁前,觉得腹中疼痛,把肉担儿放在道上,进茅厕大解,不料遇到墙倒,被济公所救。
  诸位要问“为什么这胡三,以前对老娘不敬不孝,而济公却称他为大孝子呢?”须知人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胡三,虽不孝母,一旦醒悟改悔,立志尽孝,乃一片至诚之心,并无半点虚浮之意,已朝着这一善念奔去,绝无反悔,先前所有恶缘便全然消失,所以称为天下第一大孝子,同理,若人数年行善,忽一日,起个歹意,这先前善缘便一笔勾销,这一恶念,便必会引他往恶路上而去,越走越远,此时,他虽未作恶,此时便已是天下第一大恶人了。同人处十字路口,起初犹疑不决,便是站在原地十年也一步行不得,若一旦选定方向,立志要去,虽还未走出一步,但已早晚必到那个目的地,至于所选方向是善是恶,全在他当初那一念之间。所以这一念非常之重要,也即是发心之重要啊!

不肯承担

(2011-12-23 21:57:2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

  “有贼!有贼!”

  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

  “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

  学僧推拒道:“禅师!你弄错了,不是贼,是我!”

  利踪不放手,大声道:“是就是,为什么不肯承担?”

  学僧惊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利踪禅师说偈道:

  “三十年来西子湖,二时斋粥气力粗;

  无事上山行一转,借问时人会也无?”

  有道是“擒山中之贼易,捉心内之贼难”,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向外执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欲乐,引生种种烦恼痛苦。三十年的修行,每日的二时粥饭,都只为了降伏心中的盗贼,能够如此领会,上山一转,心贼一捉,佛法就此当下了!

  利踪禅师对禅者的一番考验,实在是禅师的大机大用。

  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

  无事上街逛一趟,惹出是非却问谁?

  昼夜二十四小时,如何守护我们六根的门户,不使它蠢动妄为,是修禅不可忽视的功课。

广州土地口上的钉子

(2011-12-23 22:02:0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前朝广州城外,有一鱼贩某,每日一早进城做生意,这日起身过早,至双门底时,城门尚未开,不得已,走进土地庙暂息。朦胧间,听到二位土地公说话,甲土地公说,你知今天何仙下界,乙土地公答,拐李大仙,甲说,在何地,怎样打扮,你知否。乙答知,是从小北门外而来,像一位拾粪的打扮,但他手中拿的拾粪叉,是两个叉头的。甲说,你的神通真不错,说毕,不再语。某鱼贩,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想,大仙下界,很难遇到,今既知晓,万不可错过良机,因此鱼也不卖了,一直到小北门坐侯,等了多时,果见来了一位拾粪人,同土地公说的一点不差,某鱼贩,上前一手将大仙拉住说,大仙呀,我可遇见你啦,请你收我作徒弟吧。大仙说,谁告诉你知的。鱼贩说,是双门底的土地。大仙从腰间用手将身上的汉泥一搓,搓成一个丸子,说,你既欲学仙艺,将这丸子吃力。又搓了两个小点的说,将这两个丸子给土地的口上每位塞一个。鱼贩拉着大仙的衣服,一看这丸子又脏又臭,实难入口,一手未拉住,大仙已去远,再也无法找到,只得依大仙所嘱,将两个丸子去塞进土地公口内,哪知塞完后一看,原来每位土地公口上生了一个大铁钉,从此二位土地公再不能说话。鱼贩拿着给他的那个丸子,又怕脏不肯吃,又舍不得扔了。有一日不留神,将丸子落在卖鱼的盆里,盆里死去的鱼全都活啦。从此鱼贩专买死鱼,回来将丸子放在鱼水中,死鱼即刻就活了,由此贱价买进,贵价卖出,鱼贩发了大财。日子久了,有很多知道人他的秘密。一日,有一个无赖问他,大仙给你的丸子在哪里,鱼贩从水中捞起说,就是这个,无赖伸手就抢,鱼贩一急,放入口内吃啦,因为丸子活鱼无数,解了力,所以鱼贩虽然吃下,当时亦未能飞升。从此鱼贩改为画字画,但他是用口水磨墨,他所写的画是活的。譬如他画一个月亮,悬在屋中,到了十五日,屋中无灯,会明如白昼这样亮,而画的这个月亮,会如真月一样有盈亏,所以他的画非常值钱。有一次,他嫁女,没有配送什么好衣服嫁妆,只配送了两箱字画,嫁过去以后,她的婆婆一看就恼了,拿起画,一张一张的烧去,最后烧的只剩一张了,又拿出来要烧。新娘实在忍受不住,下床一手抢来说,我父亲的画全是宝物,你们不知,全烧了,这一张决不能叫你再烧去,叫大家看看。于是将画悬在壁间,大家一看,原来是百鸟回巢。新人叫拿了一把米撒在地上,那纸画上的麻雀,全都落地来抢米吃,食毕仍返画上去,由此他的画值了钱,但是他很少与人画,非至他有了兴趣时才画一张。鱼贩即今明传百粤的李子长老先生,乃南海西樵人。

鸟兽语

(2011-12-23 22:04:0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龙王的女儿出外游玩,被一个放牛的人捆了起来,还挨了打。碰巧国王出行,看到龙王的女儿,就解救了她。龙女哭哭啼啼地回了家,龙王问女儿:“你为什么哭呢?”女儿说:“国王平白无故地打我。”龙王心里想:这位国王平常很仁慈,怎么会平白无故打人呢?夜里,龙王变成一条蛇,来到国王的床下,听国王说些什么。国王告诉夫人说:“我今天出去,看见一个牧牛人打一个小女孩,我救了那小孩,把她放了。”
  第二天,龙王变做人的模养,来见国王,对国王说:“大王对我有大恩,我女儿昨天出外游玩,被人欺侮,是大王救了她。我是龙王,你想要什么东西,都能满足你。”国王说:“我自己的宝物已经不少了,我只希望能懂得鸟兽的语言。”龙王说:“那你斋戒七天吧!”七天过后,龙王把鸟兽语教给了国王,说:“小心别让人知道了。”于是国王懂得了鸟兽的语言。
  此后,有一次国王和夫人一起吃饭,国王听见雌飞蛾叫雄飞蛾拿饭来吃,雄飞蛾说:“各人自己拿。”雌飞蛾说:“我大着肚子,不方便。”国王禁不住失口笑起来。夫人问国王:“大王笑什么?”国王默然,没有回答。后来又有一次,国王与夫人坐在一起,看见飞蛾们在墙壁前撞在一起,听见它们互相争吵,还打起架来,一下子都掉到地上。国王又禁不住失口笑了出来。夫人又问:“大王笑什么?”国王还是不回答。这样的事有了多次,国王总是说:“我不告诉你。”夫人说:“大王不告诉我,我就自杀。”国王说:“那你等我出去,回来再告诉你吧!”
  国王走出王宫。龙王变化出几百头羊,正在渡河。一只怀孕的母羊呼唤公羊道:“你快回来接我!”公羊说:“我累了,不能过来接你过河。”母羊说:“你不接我过河,我就自杀,你没看见国王会因为妇人去死吗?”公羊说:“这个国王太痴,才会为妇人而死。你要死就死,你死了就以为我没有母羊了吗?”国王听了公羊与母羊这一段对话,心里想:我是一个国王,难道聪明还比不上羊?
  国王回到宫里,夫人说:“大王要是不告诉我,我就自杀!”
  国王说:“你要能自杀最好。我的宫中多的是妇女,用不着你了!”
  偈曰:“恩爱千百种,尽是痴心作。
            情字看不破,生死故难脱。”

 佛说做人的道理:
  国王通鸟兽语后,才明白了自己的贪痴之心,跳出界外再去审视人类之爱,可以不那么执着贪恋,境界自然开阔。

你说希奇不希奇?

(2011-12-23 22:10:0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一座小庙里,住着一位和尚师父和一位小沙弥,小沙弥只有9岁。小沙弥长得面容清秀,聪明伶俐,就是生性顽皮,常常看着一些事情无端发笑,说些稀奇古怪的话,让和尚师父也摸不着头脑。

 这一天,和尚师父要外出云游,少不了要带上小沙弥,这可乐坏了小沙弥,弄得小沙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和尚师父正色道:出家人要守清规戒律,如此轻狂成何体统!小沙弥连忙收起笑容止住手脚,连连称是。

 这一天,师徒二人出行,来到田间小路上,看到一中年农夫赶着青牛耕地,小沙弥看了一会,不觉抿嘴笑出声来,弄得和尚师傅不知所笑何为,厉声说道:你这孽障,笑些什么?

 小沙弥随口应道:老子耕地儿扶犁,你说稀奇不稀奇?

 ——明明是牛耕地,人扶犁,牛在前人在后,怎么是老子耕地儿扶犁,一派胡言,快走快走。

 师徒二个接着前行,来到一个村口,这时一青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出来,给孩子端尿,小沙弥看了,忍不住大笑起来,和尚师父连忙正色道:你这个轻狂的孽障,为何如此发笑?

 小沙弥答道:媳妇端了公公的尿,你说可笑不可笑?

 ——明明是女施主给她的孩子端尿,怎么是给公公端尿,胡言乱语,快走快走。

 正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来到一座大庙前。这座庙是和尚师父年轻时出家的地方,接待他们的是年逾古稀的老方丈。晚饭时分,小沙弥看到庙前的大鼓,拿起鼓锤就要击鼓,和尚师父抢前一步,一把夺过。当值的和尚看到两师徒抢雷锤,觉得有趣,以为他们没有见识这么大的鼓,都想擂鼓,也到了击鼓时间,就说时间到了,快击鼓。

 和尚师父听值班和尚要自己击鼓,也不好推辞,就用力击起鼓来,那沉沉的鼓声,在寺院回荡。这时小沙弥哈哈大笑,笑得众和尚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莫名其妙。

 此时小沙弥大声说道:自已擂了自己的皮,你说稀奇不奇?

 此时和尚师父看自己的徒弟在无端耻笑自己,什么自己擂自己的皮,难道我身上披的是牛皮?连忙喝令小沙弥跪下受罚。

 此时老方丈从里面走出,拉着和尚师父同桌进餐,并请小沙弥同桌。

 老方丈打量了师徒二人,笑问:刚才师父为何动怒?和尚师父答道:我这徒弟太顽皮,不守清规,看到什么就无端发笑,现在都笑到我的头上了。

 老方丈哦了一声,用和蔼的眼神看着小沙弥,问:你看到什么,因何发笑?如说得有理,老纳求你师父免你罚。

 小沙弥说道:我看那中年男子挥着鞭子赶着牛耕地,其实那牛是男子的父亲。他父亲在世时,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而他的儿子勤扒苦做,积积攒攒,而所积攒的家业,都被他父亲挥攉一空。故父亲死后到阎王那报到,阎王要他还债其子,就转了牛生。

 和尚师父问:那青年女子抱子出来,你又为何傻笑?

 小沙弥说道:那女人抱的孩子,原是那女人的公公转世,她公公在世时,十分勤劳节俭,故此攒下了一份厚实的家业,成为这个地方附近几个村的富户。那公公去逝后,阎王就安排他到媳妇跟前转世。我看到那媳妇给小孩端尿,故而发笑。
  和尚师父又问:那我击鼓,你又为何发笑?

 这个……小沙弥欲言又止,面有难色,老方丈挥挥手,叫小沙弥下去,老方丈说:这个还是我来说吧。

 原来在这附近有一家员外,他家养了一头牛,后来这头牛就老死了。员外可怜牛一世劳苦,没有宰杀,就选个地方将牛掩埋了。后来牛要转世了,阎王安排它转世人生,可他身上牛皮未脱。老牛就给这大庙里的住持报梦。后来老住持就将梦里说的事告知了员外。员外立即派人将牛挖起。将牛挖起时,牛皮还完好无缺,员外让人把皮剥下,捐到大庙做了个鼓。这个鼓现在还在呢。

 鼓还在?和尚师父有些惊奇。老方丈说:不仅鼓在,而且当年被托梦的老住持、那头转世的牛今天都在这里。

 和尚师父问:他们在哪?老方丈答道:那鼓,就是师父你今天擂的鼓,那头牛后来转生后,为了报答庙里住持的恩德,也出家为僧,服侍住持——他就是师父你啊。

 和尚师父一惊:是我?无怪我那顽徒说我是自己擂了自己的皮,那老住持是?和尚师父已若有所悟。

 老住持笑笑,那老住持就是你的那位顽徒啊,他前辈子修得不错,但没有修成佛,所以这辈子接着修。由于他前世的修过,打下底子,所以他这世是开着天眼的。他说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话,就是他神目所见啊。

 和尚师父哦了一声,对老方丈谢道:多谢师父指教。我是错怪他了。

 方丈说道:你也不必过于自责,严师出高徒嘛。他虽说慧根不错,但好玉也要好人雕琢嘛。如果他这世能修成佛,那师父你也是功不可没的,师父可要严加管教。

善生童子

(2011-12-23 22:16:4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印度有一个大国叉尸罗国,国王叫提婆王。提婆王膝下有十个王子,各自统领一个小国。善住王子统领的国家最小,但国力稳固,百姓生活富裕。邻国有一个恶王叫做罗目侯,十分眼馋住国的富庶,于是派兵侵略。善住国王虽然竭力抵抗,怎奈寡不敌众,丢失了国土。他只好向父王的尸罗国逃去。
    当时,善住王膝下有一个男孩名叫善生,年仅七岁,十分可爱。善住王夫妇抱着儿子,在兵荒马乱之中逃到国境外。从本国到父王的国境,要费七天的时间,中间隔着荒无人烟的荒野。他们携带七天的干粮,踏上逃亡路。不料,中途迷了路,七天后仍未抵达父王的国境。粮食吃完了,这样下去,一家三口非饿死不可。
    “不能让三个人都丧命在路上,总得牺牲一个人,让其他两个人活下去。”善住王心里暗自寻思,看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走在前面,善住王抽刀就要从背后砍自己的夫人。就在这时,善生回头看见,急忙阻止父王说:“千万不能杀死母亲,世上怎有孩子吃母亲的肉来维持生命的呢?请父王杀我吧!应该把我的肉作为你们的粮食才对。”善生说完,紧紧搂住母亲不放。
    善住王收了刀,泪落如雨。善生又对父王说:“请割下我的肉当粮食吧!但是如果我一下就死了,我身上的肉就会腐烂。所以不要杀死我,只需一块一块地削下肉来吃,保住我的性命就行。”可做父母的怎么也不忍心下手。善生看见如此情形,就自己拔刀割下身上的肉,跪着呈献给父母。善住王夫妇惊慌失措,悲叹许久,最后只好成全爱子的心愿,吃下他的肉。连续几天,善住王夫妇一直在悲伤与饥饿的旅途上苦撑。善生童子的身上,也只有骨骼之间仅存的几片肉了。父母取下这最后的几片肉,充做粮食,然后含泪把爱子的尸骨留在荒野上,匆匆离去。当父母离去后,善生王子心里祈盼:父母亲啊!但愿你们能够平安回国,也希望以我这份自我牺牲的功德,将来能开悟成佛,济度一切众生。
    他一念至此,三千世界,六种震动,天上诸神赞叹之余,泪如雨下。这时,天帝释王为了试探善生童子的心,化成一只狼来吃他。善生毫不畏惧地说:“虽然我仅存一副骨头,也愿意施给饿狼充饥。”天帝释立刻消失狼形,现出本来面目,赞叹道:“割下自身的肉来维持父母的生命,真是罕见的义举。你如有什么愿望,不妨对我实说。”善生说:“我没有其他愿望,只希望开悟成佛。”天帝释又问:“你的身体已经无肉仅存骨头,到了这种地步,你恨自己的父母吗?”善生说:“我没有一点儿憎恨之心。倘若我能悟道成佛,就可以还我本来面目。”善生童子话音刚落,忽然皮肉渐生,很快便恢复了原来的可爱身影。

神奇的诵经声

(2011-12-23 22:19:1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谓精进持戒,毫不懈怠。
  从日出到日落,从日落到日出,他足不出户,只是一心诵读般若波罗蜜经。
  他那朗朗清脆的读经声,从窗户、门口、壁缝传出来,在山间回响着,似鸟语花香,如淙淙清泉,遍布整个山麓。
  却说这山中,每天清晨和黄昏,都有一个七岁的牧牛郎在山麓放牛,听到朗朗经声,心中甚为欢喜。
  “多美妙呀,念得多好呀!”牧童每次到山麓放牛时,都听到诵读声。
  渐渐地,他入了迷。在一个黄昏时分,牧童循着诵经声来到比丘的门前,说道:“请问,您读得是什么呀,这么好听!”
  比丘正读得入迷,猛听得一个声音叫他,便抬起头来,只见一个小孩倚在门柱上。
  “孩子,进来说话。”比丘招呼道。
  “您读得是什么呀?”牧童走到比丘的面前再次追问,然后靠着书桌,眼睛放出智慧而渴求的目光。
  “是佛经般若波罗蜜。你年纪太小,长大了就懂了。”比丘答道。
  牧童一听,却说:“用不着长大,我现在就懂!”
  “你才多大就懂了?”比丘大为惊奇。
  “七岁了,我觉得您读得美妙极了!”
  比丘心里赞道:“真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童,绝非凡人!”
  没过多久,小童便告辞回去了。
  牧童回到原地,一看牛不见了。
  “呀,肯定进山去了。”牧童便进山找牛。他走了很远,也没有找到牛,太阳已下山了,但他怕回家被父母打骂,不给饭吃,便硬着头皮继续往深山里走去。越走天色越黑,他不禁朝山里喊了起来:“牛啊,牛啊,你在哪里一”
  忽然,从林间深处传来一阵响动。牧童以为是牛在里面,忙走上前去,却朦咙地看见前面正有一只饿虎朝他走来。
  “妈呀!哇一”牧童吓得大哭起来,转身就跑。
  但已经迟了,一幕惨不忍睹的悲剧发生了,那牧童被猛虎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而那比丘还在等着这个有绝顶大智的非凡神童呢。当然,比丘失望了。再也没有牧童经过他的门口了。
  牧童死后转世到一个长者贵族家里。
  那长者家里应有尽有,只是无儿无女。此番长者闻听妻子怀孕,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自从妻子怀上孕后,嘴里老是唠叨着什么,一副昏昏迷迷的样子,如同做梦一般。
  他见妻子总是躺在床上,不断地哼着什么,长者心中疑惑:莫非是妖孽作怪?便赶紧让仆人去请相师来占卜。
  相师占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但肯定不是鬼怪!”说罢惊慌而去。
  长者见状,不知是凶是吉,整日愁眉不展,但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天,山中那比丘化缘到了这个长者家门口,远远地就听到长者妻子嘴里的哼哼声,心里不禁欢喜起来。 “这不是我天天念得般若波罗蜜经吗?”
  比丘即快步走入长者家门,见长者一脸的愁云,便问道,“请问,贵府是谁在念佛经呀?”
  “什么?什么?”长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惊讶地看着比丘。
  “贵府谁在念佛经呀?”比丘又问。
  “没有人念佛经。”
  “那声音我非常熟悉的,贵府一定有人在念佛经!”比丘边说边坐下来,长者莫名其妙,心里很不高兴。
  “那是我妻子得了病,在胡乱哼哼呢厂长者没好气地说。
  “您妻子在念般若波罗蜜经啊!”
  “什么般若波罗蜜经?”
  “就是佛经。”
  “可是真的?”
  “您该放心就是,您的妻子不是害了什么病,而是在诵读般若波罗蜜经,她怀的必是佛家弟子!”说得长者心花怒放,急忙告诉全家人,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转眼便到了婴儿出生的时候。
  那婴儿刚出母腹,即从产床下到地上,双手合十地跪着,嘴里不停地念着般若波罗蜜经。
  全家人惊奇地看着婴儿,再回头望望长者之妻,见她已不哼哼了,也完全醒了,像从长梦中醒来一样,根本不知此前自己的情形。
  长者急忙跑到佛所,去请众僧来看自己的儿子。
  众僧来到长者家里,都惊奇地看着地上的婴儿,被他那连读带讲得诵经声吸引住了。
  众僧一起向长者合掌施礼,道:“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施主千万不要干扰他。好好抚养吧,这孩子以后可以为天下众生之师,包括我们这些比丘。”
  七年过去了。前世的牧童已成为一位贵公子,但他一心只诵读般若波罗蜜经,已完全悟解了经义,同时背诵了所有的经典。可谓无人可比,智慧超众。
  更令人刮目相看得是,所有经典中原来错误或脱落漏掉的字句,他都一一给予纠正补充,完备了原经中的不足。
  于是,比丘僧众均随他诵读经文,听他讲解经义。
  从此,长者的儿子更是身体力行,讲经授法无怠,举止言行为人师表,经常开化弟子们,使他人发大乘心。
  他的足迹遍及整个城市、乡村、大街、小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弟子。经他启发得大乘心的人共八万四千,直接学佛法的著名弟子共五百名。
  佛告诉阿难说:“阿难,那时的牧童就是我的前身,那个比丘就是迦叶佛的前身呀。”

自作聪明的墨鱼

(2011-12-25 21:11:5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海里有一种长得弯弯曲曲的动物,它的名字叫作墨鱼。墨鱼每天在海里游来游去,常常会遇见敌人。有一次,它撞上了一条正在觅食的大鲨鱼。大鲨鱼正饿得发慌,一见了这肥美的墨鱼,不禁喜从心起,它露出一口锋利的白牙齿,气势汹汹地向墨鱼直冲过来,要是真的打起来,墨鱼哪里是鲨鱼的对手,可就是想逃,它也游不过鲨鱼,怎么办呢?墨鱼自有它的一套本领。原来墨鱼肚子里有个墨囊,这会儿它赶紧把里面的墨汁全挤出来,它周围的海水顿时漆黑一片。大鲨鱼不提防,一头撞了进去,什么也看不见,乱冲乱闯,墨鱼趁机溜掉了。

    这下,墨鱼得意极了。它游到温暖的浅海处,沾沾自喜地想:我真是本领高强,看来有这护身法宝,什么都不用怕了。

    正想着,墨鱼一眼看见不远处有父子俩正在捕鱼,心下一阵惊慌:呀,要赶紧想办法把自己藏起来,不然叫他们看见就糟了。于是它又放出墨汁将身边的一片海水染黑。这一放不打紧,老渔人本没有注意到这边,忽然见到海水变黑了,高兴地对儿子说:“快看,那边一定是墨鱼!”于是父子俩顺着墨迹追过去,轻而易举地将这条自作聪明的墨鱼抓到了手。

    墨鱼没有考虑到情况的变化,便将小聪明胡乱施展一气,反而暴露了目标而被捕获,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

(2011-12-25 21:14:4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莫轻少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佛陀有一位眼盲的弟子正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就说:「请肯发心积功德,请为我穿个针吧!」

 这时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便伸手接过他手里的针,将线穿发之后,递给他说:「我是个喜爱功德的人。」

 弟子听到后,赶紧跪下说:「佛陀,您的功德已经这么大了,不缺乏这一点点小功德。」

 佛陀告诉他:「你知道吗?我还是要不断地积聚功德。我今天的功德之所以不缺乏,乃是由于过去生活中点滴和累积中!」

小沙弥守戒自杀

(2011-12-25 21:16:5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有一位虔诚信佛,钦敬僧尼的老人,他有一个正值年少的独生儿子,他寻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行善修身,莫如佛门,于是一心想让儿子皈依佛门。
  老人四出寻访,精诚所至,终于被他寻访到一位佛法深广、持戒严律,道行高卓的和尚,老人领着儿子去见和尚,请求收留他的儿子为徒。和尚见少年眉清目秀,鼻直口方,既憨厚又聪灵,是一个能出家修行,静心悟禅的好胚于,内心十分喜爱,便一口应允了下来。和尚亲自为少年削发剃度,讲经授课。不久,老人的儿子就正式成为沙弥。在和尚的悉心教诲下,小沙弥渐渐领会了佛教真谛,造诣渐深,尤其在修持戒律方面,能超脱红尘,摒弃七情六欲,心如枯井,一心念佛。
  和尚所在庙宇的饮食之需,由城里一个有钱的施主供给,一日三餐施主派人按时送来,阴晴寒暑,年年月月从不耽搁。有一天,施主的一个朋友请其全家老少、奴仆侍妾作客。施主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但是,全家去赴宴,留谁看家护院呢,留童仆婢女又不放心。正在忧虑为难之中,施主的女儿问道:“父亲去作客,难道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吗?”??
  “我们都去作客,留谁看家呢?”父亲忧心仲仲地说。
  “这有何难,父母尽可率全家放心前去,我在家看守即是。”女儿爽快地答应说。
  于是,施主十分高兴,带了全家到朋友家去了。施主女儿独自一人在家。
  施主临走时一高兴,竟忘了嘱咐女儿给寺庙里送饭。夕阳西坠,晚饭时刻已过,和尚肚子空空,耐不住饥饿,便吩咐小沙弥去施主家取食。和尚再三告诫小沙弥要弃绝一切俗念,入人家乞食,切勿贪图声色,要严守佛家戒规,以免败坏佛门声誉,坠入地狱。小沙弥恭耳聆听,诺诺而退。
  施主女儿独自一人倚窗而思,情窦初开的少女隐隐感到春心的萌动,脸上腮边的潮红。庭院里花花草草,姹紫嫣红地开遍,蝴蝶双双翻飞,云雀对对啁啾着向蓝天飞去。她却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寂寞,十六岁了,她渴望着生活中美好的未来,她哀怨自己的父母亲,不体谅女儿心思,偌大一所庭院,到处声息悄然,只有子然一身,她憧憬着朦胧的神秘迷人的爱情。
  忽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宁静。
  “是谁啊!”她怯生生地问。
  “是我,小沙弥,来取施主布施的饭食。”
  闺房寂寞中的少女突然听到一位青年男子的声音,一种不可言喻的感情涌上心头,她迅速地开了门,一个文雅、俊秀的小沙弥站在她面前,她温柔地低下了头,怀中像揣着头小鹿,突突地欢跳不停。小沙弥也想不到施主竟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一下子手足无措,脸红耳赤起来。
  “施主”,小沙弥彬彬有礼地说,“师父见天晚仍没有人送饭,派我来求取。”他像背书似的嗫嚅着,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不要忘了戒律和师父的嘱咐,眼神呆呆地盯住脚尖,头也不敢抬。
  “快请进来呀!”少女的心像欢快的春风,她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欣喜和对这个英俊小沙弥的爱恋,“啊,一定是神灵的旨意,怜悯我孤孤单单,好不寂寞,安排个这么可爱的小沙弥来到我面前。”盎然的春意使少女忘情,她用纤纤五指拉住小沙弥的手:“沙弥哥哥,一定饿坏了吧?我们俗人家事情多,家父去作客,竞忘了给你们送饭,恕罪、恕罪!”小沙弥被少女的率真勇敢弄得耳热心跳,不由自主地跟着少女走进门里。少女一阵风似地去了,一会又轻捷地飘回来,端来满钵香饭,满钵菜肴,拂动的空气中弥漫着少女芬芳的气息,沙弥心里一阵悸动。少女用充满柔情的双眸细细打量着小沙弥,呀,多么漂亮的小和尚,面孔白净,前额宽宽,浓眉漆黑,嘴鼻有棱有角,透出一股阳刚之气。她白皙的脸上透出一阵阵红晕,浅浅的笑靥在顾盼间显得更加娇媚醉人,她感到自己青春的美丽,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谁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她感到自己憧憬的幸福就在眼前,她深深爱慕面前这个稚气、可爱的小沙弥。
  “小沙弥哥哥,青春多么美好,春宵多么短暂,我们来到了这人世间,难道就是为了遁入空门,在青灯古佛旁忍受孤寂的长久的折磨?人间有这许多恩恩爱爱,大自然又多么绚丽多彩,你这么年轻漂亮为什么一定要在佛门中悄悄逝去这难得的人生和宝贵的青春?我的父母出外作客,家中只有我和你,难道我们不能……少女说到这里打住了,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小沙弥被少女的纯真感动了,他觉得,浑身躁热,他缓缓抬起头来,眼睛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辉。少女情不自禁地紧紧抓住小沙弥的双手说:“我爱你,你也爱我,一定的,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吧。”
  突然,小沙弥看到厅堂的佛龛上身披金光的佛祖妙相,似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他清醒了,他想起了佛门戒律,想起了师父的教诲,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愿,恪守戒律,决不被色相所惑。但是,这姑娘那样纯真,那样圣洁,我岂能伤害她,我只能以一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想到这里,小沙弥内心万念皆消,他平静地对少女说:“你的情意我知道了,但你必须先为我打扫好一间静室,允许我向佛祖忏悔后再和你相亲。”
  “你答应了!太好了。”少女兴奋得声音都发颤了,她迅速地打扫好一间静室,对小沙弥说:“你赶快进去仟悔吧,我在门外等你。”
  小沙弥走进静室,面对西方,焚香祝祷:“大慈大悲的佛祖啊,我立志修行,立誓不违戒律,但我也不忍伤害少女,唯有一死,舍身求法,请佛祖恕罪。”说罢,他刎颈而死。
  少女在静室外耐心地等待,总不见小沙弥出来,她忍不住呼唤了几声,但室内一片死寂,她心中害怕,慌忙推门进去,一副惨不忍睹的情景把她惊呆了;小沙弥自己割断了喉管,鲜血还在汩汩地流。她既怕又羞,晕倒在地上。
  晚上,施主携全家人从朋友家回来,他叫了半天门,不见女儿出来开门,心中疑惑,急忙令仆人翻墙进去,打开大门。全家进得院门,分头寻找姑娘,发现她披头散发、满面泪痕地倒在小沙弥的尸身旁,众人大吃一惊,忙将她唤醒。施主担心女儿受凌辱,赶紧询问。少女一时难以启齿,若说沙弥越轨,诬陷清白,天理难容,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瞒是瞒不住了,小沙弥献出了生命,我还怕什么羞呢。想到这里,她抽泣着说出了事情始末,并表示为了小沙弥的坚贞守戒,她情愿接受任何严厉的惩罚。施主听了感叹唏嘘不已,他对女儿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沙弥修成正果,归天去了,你不必惊恐忧伤。国家有法度;若有沙门殆在俗人家,俗人出金钱一千。我们拿一千金钱去赎罪吧。”
  国王听了跪在殿前的施主父女的陈述,深深为小沙弥的洁身持戒的事迹感动,国王亲率大臣到施主家礼拜小沙弥的尸身,并告谕全国为小沙弥举行国葬。全城百姓拥上街头,争相观看,广场上华丽的七宝香车载着小沙弥的尸身,侍臣们鸣锣击鼓,僧侣们围随香车前后,少女站在高台上。国王指着少女对全体臣民和僧侣们说:“这姑娘年方二八,国色天姿,沉鱼落雁,世人谁不动情?而此小沙弥年纪轻轻,却能超凡脱俗,不为色迷,严守戒律,以身殉教,世人谁不钦敬,”人们听了,无不感叹,敬仰小沙弥的虔心笃诚。 

暑天戴毡帽

(2011-12-25 21:27:3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有个人,办事情很糊涂,从不动脑筋想一想,常做出些可笑的事情来。

  有一次在暑天里,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挂在天上,毒毒地炙烤着大地,一刻也不肯停息。知了扯开嗓子拼命地叫唤:“热啊!热啊!”给人们心中又添一分燥热。这个糊涂人出门去办事,这么热的天,他却在头上扣了一顶毡帽。

  走在半道上,这个人热得简直不行了。浑身上下的衣服让汗给浸了个透湿,头上更是不停地往下滚豆大的汗珠,连眼睛都睁不开。这人一边擦汗,一边四下里看,看有没有可以坐下来歇歇脚、乘乘凉的地方。忽然他遇到一棵大树,赶忙过去在树阴下乘凉。他想找样东西扇扇风,摘了片树叶,太小,不行;又抖抖衣服,衣服早湿透了,扇不起来。他一下子想起了什么,一把摘下头上的毡帽扇了起来,风果然大多了。

  一个过路人问他说:“大热天的,你戴顶毡帽,难道不觉得热吗?”他听了,跟人家翻了一个白眼说道:“你懂什么!今天如果没有这顶帽子,我一定会热死了!”

  戴着毡帽才是感到热的原因,这个人只知道毡帽可以当扇子扇风解暑,却没想到不戴毡帽就用不着要扇子了。我们可不能学他弄不清事物的因果关系,否则就会颠倒对于利弊的判断,做出蠢事。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2011-12-23 17:53:2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在听经前,一定要先认识所听的这部经是大乘或是小乘的经典。谈到大乘、小乘,今天给各位讲一个公案听一听。在印度,有位世亲菩萨,又叫天亲菩萨,和哥哥无着菩萨是两兄弟。无着菩萨学习的是大乘教理,可是世亲菩萨因为有一种不很好的因缘,所以就入了小乘的佛教里边去学习小乘的教理。这位世亲菩萨非常聪明,他哥哥无着菩萨总想要度他信大乘的法门,但没有力量令他的弟弟相信。
  他这个弟弟就专门赞叹小乘法,说大乘法不对。后来无着菩萨就想出一个方便法门,故意装病,叫人去请他的弟弟来探病,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又病成这个样子,你再不来看我,以后就没有机会见面了。”于是乎他弟弟就来看他。他就对弟弟说:“我已经要死了,我所读的大乘经典你可以看一看。你若能看,我死了眼睛也可以闭了。”他这个弟弟来探病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于是就把大乘经典拿来看。他看什么经典呢?就是这部《华严经》。
  他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才知道华严的境界是妙不可言的,好像太阳在空中遍照万物,又好像大梵天王的网罗幢孔孔相摄一样。这时候,他知道自己以前错了,就大叫:
    “快给我拿一把宝剑来!”
    “你拿宝剑做什么?”旁人就问。
    “我要把舌头割下来。”
    “你为什么要割舌头?”
    “我以前尽用我这个舌头赞叹小乘法,毁谤大乘经,这是有罪过的,所以我要把它割下来。”
    他哥哥一听,说:“你不必啊!”
    “为什么?我这个罪过太大了,我一定要把舌头割下来。”他说。
    “譬如你不小心跌倒在地上,你要起身是不是还要藉着地的力量呢?你不能倒在地上就不起来了。你要起身的时候,就用手这么一按地就起身了嘛。以前你用舌头赞叹小乘,毁谤大乘,现在你可以用你这个舌头来赞叹大乘啊!”他哥哥说。
  世亲一听,这也有道理,于是不割舌头了。后来他就入山修行,学习大乘经典,也造了一部《十地论》。《十地论》造成的那一天,大地就震动了,他口里也放出光来。这时候,国王就来见他,说: “你是证阿罗汉果了吗?”
    “没有,我没有证阿罗汉果。”世亲菩萨说。
    “你没有证阿罗汉果,怎么地动了,你的口里也放光呢?”
    “因为我年青时,学习小乘而毁谤大乘,现在改过学习《华严经》,造了一部《十地论》。现在这部论造成了,所以地就震动,我的口里也放出光来,这并不是证果。”世亲菩萨说。
    “原来这部《华严经》这样的微妙!”国王说。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意思是到达这种不可思议,没有法子想像的解脱境界。本来解脱是没有境界,有境界就不是解脱。那为什么又说解脱境界呢?这个境界是一个譬喻,根本就没有这种境界,因为到了解脱时,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叫解脱。
    “普贤行愿品”:普贤,所谓“道遍宇宙曰普,德邻极圣曰贤”,意思是他的道遍满宇宙,他的德行和最高尚的圣人是一样的,和最高尚的圣人作邻居了。行愿品,“行”是他修行的大行;“愿”是他所发的愿。普贤菩萨修行发的行愿是最大的,所以叫大行普贤菩萨。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在菩萨里边是智慧第一,地藏菩萨是愿力第一,观音菩萨是慈悲第一,普贤菩萨是行门第一。凡是佛说法都有弟子请法,华藏世界海,以《华严经》为主,这部经的请法主就是普贤菩萨。《妙法莲华经》是由舍利弗尊者请法的,《楞严经》是由阿难尊者请法的。请法主又叫当机众,这一部《华严经》的当机众就是普贤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