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联盟7大创始人:百年堪舆:将帅家国 作者:桐源居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2:53
百年堪舆:将帅家国 作者:桐源居士


《将帅家国》序
《百年堪舆--将帅家国》是一部别开生面的风水学着作。作者通过广泛田野考察获得翔实资料,并对之作出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资料生动,理论分析透彻,读之引人入胜。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风水学,上合公侯之意,下应布衣之需,雅俗共赏,经过几千年充实、提高,历久弥新。它由古代神秘文化演变而来,目的在于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时至今日,仍在各种建筑领域发挥着独有的作用。风水文化,无论其理论基础、思维模式,还是价值取向、终极目标,都深受《周易》思想影响,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人统一学说奠定了风水学的理论基础。风水学以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为核心,成为生态环境地理学科。风水名家指出,风水学以“气”为主。人之于气,如鱼之于水,不可须臾离。风水学古称堪舆。堪是天道,舆是地道,实质在探察天象的变化和地气的变化。风水术就是天人统一术,离开天人统一学说,风水学就失去灵魂。
  太极思维主导风水学思维模式。太极思维可以说是东方思维的精华,其优点在于考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全面地考察事物演变的规律,然后作出整体综合评价。风水学吸收了太极思维的优点,加以巧妙运用。注重的是龙、砂、水与穴、堂、案六维统一的整体环境结构。任何一方有缺陷,都会影响穴位的效应。点穴位,观明堂,睹朝案,是从整体着眼,评论其综合效应,目的在于营造足以令人身心舒适、视野开朗、生意盎然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
  燮理阴阳主导风水学的价值取向。《周易》哲学的核心是阴阳学说。风水学将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理论骨架。常言“地理之道,山水而已”。风水者,阴阳之道也。“相其阴阳”,旨在燮理阴阳。观山察水,目的在判明二者是否阴阳调和。或重形势,或重理气,总在谋求营造一个山水融结、阴阳合和的最佳穴位。观山察水,还须结合天象变化。天象变化,制约地理生态,直接影响人的身心。风水学从整体形势、长远趋势着眼,进行整体综合评判,而以燮理阴阳、藏风聚气为其价值取向。
  风水学的终极目标是“顺天休命”。人们的普遍心理是希望有良好居室以保障身心康泰,风水学力图满足人们的这一欲求,上律天时,下察地理,以自然生成的青山绿水为依托,天时地理良性结合,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妥善选择,精心调整,以创造天人统一的最佳效应。“顺天休命”,即顺应天地自然形势,以完美人生性命。既考虑天时变化的恒定趋势,又考虑山川道路的不断变化。总的意向是使居室背山、面水,向阳,营造一种阴阳调合,“藏风聚气”,使人身心康泰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
  桐源居士,少时得家传风水术,通晓不同流派的风水学说,理论自成体系;遍游名山大川,作实际田野考察,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具有极其敏锐的通变能力,寻龙点穴方面有过人天赋。通过对古今堪舆实例进行深入研究,撰成此《百年堪舆--将帅家国》一书。此书特点有二:一是由事入理,针对风水现象阐述风水理论。用可读性较强的事例和语言,扣紧风水主题进行总体判断、具体分析,有助于深化人们对风水学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全面详尽,案例多。对不同案例的龙穴砂水作全面论述,借鉴前人成果,将自己的心得、经验和盘托出,分析大量实例,利于学习参考。
  此书写作章法,以田野考察资料为主,辅之以结合实际的理论分析;对显示山川形势的图像,作画龙点睛的评判,图文并茂,文字畅通,浓厚的历史感同强烈的现实感交相辉映,读之令人兴味盎然。年轻后学,出手不凡。不确之处,在所难免。愿为制序,以示推荐。望再接再厉,不断推出新着,以飨读者。
  唐明邦
  二00八年五月八日于云鹤书房
  (唐明邦, 1925年1月生,重庆忠县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易学学会首任会长,国际易*合会首席顾问,“中国和世界最着名易学家”)
  

《将帅家国》导论(1)

  风水出人才,地灵铸人杰。风水的重要性,古代尽人皆知。古人认为,风水与人祸福相依,医生治死一人,而风水师却灭一族。俗语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其实,就因果关系看,三者的顺序应该掉转过来:一风水二命三运。从“铜山西崩,灵钟东应”始,人们已经认识到如同什么种子结什么果的道理一样,有什么样的风水就会出什么样的人才,今人的显着行为和突出成就,往往可以从生存的空间和祖上的阴宅中找到风水的根据。风水不仅对人的成长有暗示引导作用,还影响着人的身体、心情、性格等多个方面。
  有学者认为,风水是没有根据的,纯属子虚乌有,这未免主观武断。如果世间确实无风水可言,我们的祖先何至于愚蠢到那种地步,几千年来围绕着风水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无数的事实证明,人的贵贱寿夭、成就大小、起落成败,既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还受到先天风水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找到祖宗风水留下的印记。正视风水的作用,在实践中趋吉避凶,不仅不会阻碍个人的进步,反而可以更加有力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风水出人才绝非风水决定论,风水不是一剂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肯定风水对于人才的作用的同时,应当看到风水的局限性。世界上不存在风水万能的理据与可能,任何夸大风水作用的行为,既对个人的成长不利,也不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更不利风水理论自身的传承与完善。人的前进方向与最终成就不同程度上受到风水的暗示、诱导和制约,但人的具体行为必须靠自己去判断和把握,风水不可能给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直接的帮助;国家建设在计划、实施阶段可以参考风水的因素,贯彻时空平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但不可以由风水来最终决定其发展方向。先天风水的预示只有与个人后天的努力结合,顺应时势,把握机遇,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实现,风水的作用才能凸显。从这个角度上说,夸大和否定风水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风水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正确定位。
  二
  风水是什么?书载,“堪舆”初为神名。东汉许慎注《淮南子》作了引申:“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因而代称天地。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进一步发挥:“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表达了天、地、人相协调的堪舆理念。
  在中国较长的历史时期里,堪舆作为相宅、相墓之法,实际上又是“地理”、“风水”的代名词。《易系辞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堪舆兼有宇宙星辰、日月天地、山川形势的交汇变化之意。东晋郭璞在《葬书》中对“风水”的含义作了阐释:“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是自然界中的现象,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水”是指大自然中的山谷溪涧、河流、湖泊、海洋。“风水”要求生活环境藏风聚气,利于人们居住。这种结论,实际上也解释了堪舆的应用意义。
  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洪荒时代。先民们面对洪水的泛滥,开始运用智慧择地而居。殷商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进了一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发展,易经的占卜功能运用于人文地理,“卜”而后“居”的经验,与八卦、九星、阴阳五行等术数结合,成为风水学原始的雏形。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将帅家国》导论(2)
此后,风水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先秦孕育时期、秦汉萌芽时期、魏晋发扬时期、唐宋成熟盛行时期、元代低落时期、明清流传繁荣时期。
  魏晋之前,相地、相宅、相墓主要在士大夫、达官贵族等上层阶级流行传开,广大百姓无缘问及,风水作为皇家术只为官僚阶层服务。随着郭璞《葬书》以及陶侃《捉脉赋》的问世,风水阴阳术开始大行其道,蔚然成风;风水已不再是上层官宦阶层的专利,穷苦百姓也笃信风水。住宅基地或坟墓周围山川龙脉、河流形势、风向、阳光等环境因素,能对住者或葬者家人吉凶祸福产生影响,能够庇护后代,带来福荫,使人荣华富贵,出人头地,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和求索的目标。“葬乘生气”这一堪舆术精髓,也成为几千年来各派风水学保持不变的运用原理和宗旨。
  值得重视的是,因为唐末黄巢起义,“掌灵台地理事”的光禄大夫杨筠松流落民间。扎根于广袤大地上的丰富的堪舆实践,使杨筠松成为一代宗师。他主张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位置。由此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他的活动,也使风水术最广泛地应用于民间。
  风水领域,名人辈出,着述甚多,为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晋郭璞,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被尊为风水鼻祖,其明确的思想体系及理论精髓一直为风水界遵从和应用。唐杨筠松,世称“救贫先生”,着《疑龙经》、《撼龙经》等,以其理论与实践同辉的非凡造诣成为无可置疑的旷古大师,其弟子如曾文遄、廖金精、赖文俊、刘江东等,着有《寻龙记》、《画荚图》等,进一步补充、发展了他的形派理论。宋国师张子微,根据多年掌管皇家风水档案的阅历和研习风水典籍的体会,将汉至唐1000多年间帝王将相的名墓和风水得失详加列举并系统分析,所着《玉髓真经》一书成为风水实践中具指导意义的不朽名着,对后世风水师产生较大影响。蔡元定着《发微论》(一说蔡发)、《玉髓真经〈发挥〉》等,虽然操作实例不多,但出手不凡,其着述中显露出的风水认知深不可测,理论高度让后人惊叹不已。赖文俊,世称赖布衣,宋代相地大师,是将风水传粤的第一人,撰有《催官篇》等,在南方尤其是两广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尊为国师的吴景鸾,既是风水实践的高手,着述亦丰,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玄机赋》等。明徐善继、徐善述,兄弟二人历30年考察钻研,写出文图并茂、深入浅出的《地理人子须知》,大大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着作,堪称风水典籍中之精品。徐试可则善于归纳总结,着力于古今堪舆实例的分门别类,着《地理天机会元》一书,内容丰富,予人启迪颇多。明末清初蒋大鸿,着《地理辨正注》、《阳宅指南》等,所论虽不甚全面,但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理论。可惜的是,清末以来,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风水领域后继乏人,传世之作更是无从谈起。
  三
  不可否认,风水确有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玄机奥妙,具有某种跨时代、超想象的力量,产生过无数说不清、道不明,至今仍难以解释的风水现象。对于风水,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青囊奥语》中坦露的一句心得:“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金龙一经一纬义不同,动不动,只待高人施妙用”,竟引来近现代许多自以为懂风水的专家、学者的嘲笑和辛辣批评。殊不知,嘲笑者日后又将如何地被人嘲笑。世界上存在的很多今人无法认识和理解的事情,并非就毫无道理,这与100年前,人们无法预知现代人会普遍使用手机的道理一样。在古代,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的子孙今天可以看电视、玩电脑、买股票。同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见过熊猫,就说世界上没有熊猫;因为不懂风水就去彻底否定风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将帅家国》导论(3)
自古以来,风水理论体系中过于神化和迷信的糟粕一直遭人诟病,风水理论与应用的因循守旧、缺乏灵活性使风水的探索长时间停滞不前、创新乏陈,视风水至高无上的不正确定位、一些人将风水奉为金科玉律照搬照套不允许有任何改变的僵化思维又反过来妨碍着风水的普及与发展,近现代过犹不及的“扫荡”、“根绝”运动,更使风水研究出现了断层,今人对风水理论的掌握运用明显落后于前人。社会大环境压缩了风水实践的空间,风水界本身的底气不足,良莠不齐,又进一步强化了风水的“迷信”色彩,风水活动从官方到民间变得遮遮掩掩,羞于示人。曾几何时,有风水爱好者试图从居宅风水角度探讨《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生坎坷、命运不济的原因,结果招致挥舞“破除迷信”大旗的学者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姑不论其论证的方法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这种做法本身却是无可厚非的。学习前人的理论着述,观摩风水大师留给后人的范例,以典型个案、特定人物经历为主线,从其阴阳宅选址构造特点中求证、探索、领悟风水的真谛,是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主要途径。以果求因,因果相证,过去是、现在仍然是风水研究最具说服力的手段,舍此别无它法。
  诚然,真正的风水术绝不是单靠书本就能学到的。风水有术,秘而难传。风水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适用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普及方术,各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有所不同,实践中产生的结果也不同,这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给人高深莫测的印象并非全是风水师的缘故。对此,风水哲学家刘若谷在着名的《千金赋》中开篇就说道:“夫地之妙,乃天地之所留以有待,亦先师之所秘而难传。”不懂风水的人,以为这是风水师故弄玄虚,实际上,这是一种连风水师自己也难以全面认识更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是风水学说发展的不二法门。要掌握风水术的诀窍,必然要力戒浮躁与虚荣,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探索实践的过程。当今中国,“学院派”风水研究者苦于无实际应用能力,于民间遍寻风水师学艺而不得,哀叹风水术的零散脱节和失传;民间风水师或传得一二秘技,或总结创造出一些有用的经验,但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局限于私下传播,不登大雅之堂。这就是当今中国风水研究领域令人尴尬的、裹足不前的、无法突破的现状。
  祖宗的东西要批判性地继承,要扬弃而非抛弃,全盘否定与完全肯定都不是正确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一百多年来,风水作为“阻碍科学发展的罪魁祸首”,遭到国家机器和思想理论界的全面批判、“围剿”,甚至于“挖祖坟”之风盛行,风水遗迹与华夏文明一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和摧残,在公共领域,风水几近灭绝,但在民间,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具有异乎寻常的顽强生命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注意到,风水学千百年的精髓和机秘,依然有很大的一部分在藏龙卧虎、地大物博的中国得到了传承。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彻底否定风水,大张旗鼓地与风水为敌,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历史,毕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将帅家国》导论(4)
其实,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并不重要,也许两者都不是。风水是一种我们至今仍无法全面认识的客观存在。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风水这一“封建糟粕”已成过街老鼠,古代的风水术,早已失传,所谓的风水师实际上都是谋财的骗子,研究风水是“沉渣泛起”,必须予以迎头痛击。这些人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风水如同种子一样在中国民间广阔而肥沃的土壤上深深地扎下了根,这既是历史,也是现状,要彻底铲除谈何容易?集中体现前人智慧的理论典籍犹在,风水名师的后代繁衍,徒子徒孙不绝,怎会失传?!富于代表性的风水作品大至帝都、城垣,小至平民百姓的阴阳二宅,比比皆是,举目可见,毁之不尽,如何灭绝?!!
  在西方,根据太空12个星座运行规律想象出来的星占学,风靡一时。对于星占学这种绝非科学的东西,西方科学家并没有一概嗤之以鼻。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星占学是启迪自我的学问。由于它,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对之深深表示感激。地球物理学讨论了恒星和行星对地球的作用力。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星占学着重表述了恒星和行星自身的力量。正因为这样,对于人类生活,星占学是生命的一种有益配剂。”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姑不论亚洲其它国家、西方各国对中国风水的态度如何,对我们的祖宗几千年来视为至宝,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风水文化予以全盘否定,把精华与糟粕一并扫除,在思想意识和文化领域企求高度统一,实行文化革命、一元化领导,这有悖于繁荣中国的历史文化,不利于文化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有志于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继承和发扬祖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统的堪舆理论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应用于人类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行动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四
  风水在当今中国仍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物,现代工具书关于风水的解释中即可略见一斑。《辞海》:“‘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辞源》:“‘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现代汉语词典》:“‘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几千年来,风水一直被国人视为国粹瑰宝加以继承和发展。对风水的不同看法,产生在近代百年。之所以对风水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与中国风水术的外部环境有关。在西方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中国,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的情况下,重新认识和评价风水,破除迷信,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否则,科学不能传入中国,铁路、水利建设不能开展,开荒造田、造福桑梓的举措只能落空。当风水变成迷信时,迷信应当予以破除。将风水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被动地依靠风水去改变命运,阻挠城乡建设,妨碍科学的发展,这样的风水观就是一种迷信,必须破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殡葬制度改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在实行火葬的文件上签了名。岁月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大批功勋卓着、心底无私的开国*去世后相继安葬于八宝山,周恩来、*等人的骨灰撒向青山、大海,叶剑英、*、*等火化后择地安葬,魂归故里,个别战功显赫的将领、元勋干脆寻求风光土葬,带头签名火葬的毛泽东逝世后因为政治需要被留在了天安门广场,世世代代接受人们的瞻仰。事实证明,“破四旧,立四新”,对转变过于迷信的社会风气有相当大的作用,但人的观念“破”“立”谈何容易,国家的发展并非全靠破除旧观念来带动促进。在新的条件下重提“天人合一”,正确认识风水的价值和地位,与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可等同。书中的这些时代伟人和显赫人物在世时远离家乡,是革命理想的驱使或生存的需要;割舍自己的感情,死后永别故土,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一种无奈。这些人功成名就后,千人千面,但都知恩图报,无论是否“还乡”,内心深处都铭记故土情谊、祖先恩德,牵挂着自己赖以成长的风水之根。

《将帅家国》导论(5)
饮水思源。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韶山,在父母坟前祭奠双亲时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这位具有强烈反叛性格,号召全国人民破除迷信,大兴“破四旧、立四新”之风,最终变奏出“*”和挖祖坟盛行的伟人,对自己赖以发迹的故乡山水充满了依恋,对荫护自己的祖先充满了感激。有趣的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不乏破除迷信的倡导者,但无一是先从根绝自己祖上风水做起的,反而对风水的迷恋历久弥深。风水是他们心中的秘密,是每个中国人永远割舍不了的情结。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对传统的风水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研究和继承风水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并非认为风水可以大张旗鼓,把对前人的纪念不正当地表现出来,甚至违背堪舆传统,占山霸田,大肆营造坟茔。尊重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研究和重视风水,不是风水至上。相反,风水应当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所谓城乡发展、路网建设会破坏风水的说法从根本上看是迂腐的。祖国大好河山,处处人杰地灵,风水宝地比比皆是。况且,时空变了,环境变了,风水也会跟着起变化。风水一时一地被“破坏”了,很快又会达成新的平衡,这种新的格局演变产生的新风水,又构成新的和谐。“风水轮流转”,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的科学道理。
  社会在进步,人们对风水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从“人定胜天”到今天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追求正义、中庸、和谐的社会形态的历史占主导地位,超越客观规律、与自然为敌的做法得到不断的修正。科学的迅猛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久远深刻,可能是相互促进的一对孪生兄弟。我们的责任,就是共同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本书通过回顾一百年来活跃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舞台上杰出人物的主要经历,实事求是地分析他们的成长环境、风水渊源与得失,旨在探讨并说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界的这些代表性人物,既有风云际会的机遇,又有个人秉赋和不懈努力的奋斗,还有祖上风水的庇佑以及自然环境、山川形胜的综合影响。先天因素与后天努力、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个人机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造就了这一批人中之杰、天之骄子、乱世枭雄。除了个别极具争议的人物外,他们的人生或灿若晨星,或富于特色,文明史因之而丰富多彩,社稷江山为之而增色添辉。风水铸人杰,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在他们身上紧密结合,体现得尤为完美。本书并不宣扬被动的、安于天命的自然山水崇拜,也不主张超越自然规律,违背客观条件的战天斗地,若能顺应历史潮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生存环境,个人的奋斗就会如虎添翼,成功就能事半功倍,指日可待。
  五
  以近现代我国着名历史人物为对象,研究百年堪舆,是笔者近年来的主要任务。书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深刻影响了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书中论述的百年堪舆实例,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时间尚不过百年,但其基本的、重要的堪舆实践活动则应追溯到他们祖先所进行的努力。距今一百多年前甚至更早,在他们崭露头角之前,他们的祖先或深谙堪舆之道,或得名手相助,默默地、虔诚地进行了阴阳宅的堪舆活动,那时进行的风水活动,还没有迷信与科学之争。为了摆脱贫穷,冀求富贵的到来和延续,他们在精心选址的一席之地上,寄托着自身炽热诚挚的情感和对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他们留下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千辛万苦、散尽家财得来的一孔“龙穴”,以及尊崇风水、敬重自然的淳朴家风。显然,杰出人物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作为,而是一部家族奋斗史,也是风水理论在这些家庭中的一次跨越时空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关注书中主人公昨天辉煌的同时,应当纪念他们的祖先,那些甘于幕后、作出过奠基性劳动的堪舆名手同样值得人们尊敬。本书展现的虽然只是影响当代名人的风水及相互联系,但这又何尝不凝聚着他们祖先的心血,何尝缺少得了堪舆大师们预卜未来、造就辉煌的风水探索?

《将帅家国》导论(6)
从某种意义上讲,风水师的责任重于泰山。“风水师”的名号不是滥竽充数,可以任意冠之的。自古以来,在成功的风水师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懂理论,二是会应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缺一不可。风水师的第一要务,不是敛财致富,而是济世救贫,造福于人。因此,风水大师当世时常隐姓埋名,不求回报。他们或孜孜不倦精研苦读只为自用,世代相传而秘不示人;或为皇家、官方所用,服务于有缘之人而从不扬名;或醉心游历于名山大川只留谶文遗世;或超凡脱俗专心着述,给后世留下精到的见解和字字珠玑的理论概说。笔者原本没有在风水上着书立说之愿,近年之所以写作出版堪舆系列丛书,一是觉得中国的风水文化、我们的祖先为之自豪了几千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断送;二是对日趋庸俗化的风水现状深感忧虑,觉得有责任在身,应当为风水领域的正本清源尽微薄之力。在国家文化大发展的今天,风水领域良莠并存,莫衷一是,广大爱好者在毫无识别能力的情况下接受风水熏陶,真假难辨,更会加剧人们对这一文化瑰宝的误读,最终影响风水理论的发展。考虑到这些因素,笔者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以期抛砖引玉,与有志于此的人士一道,努力使风水理论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我们的祖先在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如今,在风水理论的探索和实际的运用上,我们已经与前人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蔑视传统,使我们丢掉了祖宗许多宝贵的遗产。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废弃祖先几千年来视之为至宝的成果,都是令人扼腕痛心的。在风水前途未卜的今天,尊重前人的劳动,珍视祖宗的智慧,可能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否则,我们无以谈继承,难以谋发展。
  六
  百年堪舆,特指近代以来约一百年时间里我国民间有目的的、突出的风水实践活动。在中国,堪舆理论和实践可以上溯几千年,近代百年的堪舆实践是中国千年堪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从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名人入手,探究风水与人的成长、成就之间的联系,总结这些特定堪舆实例的得失成败,揭示风水的奥秘和具体运作的方法,是本书的主要着力点。书中既论证了成功的堪舆实践范例,又详细分析了各种风水败笔,总结了许多值得后人警醒的教训。本书的论证分析,依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精髓,结合本人数十年的学习研究心得,针对特定堪舆事实进行。书中主要观点和理论依据大部分出自前人的风水典籍或受其启迪而归纳发挥,不少地方直接引用前人着述,地质数据、主要史实出自地方志、人物传记等权威性着作,力求言之有据,准确可靠,风水结论为笔者实地寻访考察之后长时间独立思考所得。论述时尤其注意风水现象的典型性、关联性以及与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随着风水探索的深入,突出理论阐述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不同人物的风水核心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兼顾全面。如果本书的出版,能够给风水理论研究者以某些实例的补充和研究方法的参考,能够让广大的风水爱好者受到一些启发,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由事入理,针对堪舆事实阐发风水理论,是本书区别于前人许多风水着作的地方。其实,风水理论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与自然相处中探索出来的,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本来就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绝不是神神秘秘、脱离普通老百姓的空中楼阁。前辈风水大师在进行理论着述时,往往言犹未尽,在堪舆实例中的风水与人的关系方面点到即止,不作深入分析,使读者感到隐晦难明,这并不说明他们不会分析,也不代表其水平的高下,只是着重点的不同。本书阐述的一些观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采用的某些方法、步骤,并非笔者首创,而是古已有之。前人在风水的某些领域、个别地方或许论述得不够详尽,有些方法可能已不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笔者只不过借鉴前人的理论精华和杰出智慧应用于风水实例中的分析罢了。考虑到当今中国不少人对风水已渐渐陌生的现状,为避免空泛枯燥的议论,本书尽量注意了通俗性、可读性,紧扣风水主题进行总体判断、具体分析,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帮助人们深化对风水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阅读方便,书中人物阴阳宅的风水态势图,全部根据实地考察由笔者手绘而成,与实拍照片、卫星摄像图以及各种示意图等相互补充,力求与实际相符,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得生动形象。这有别于以往那些为了叙述需要而脱离现实的夸张手法,与前人着作中后人靠主观想象而草绘加工的配图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效果,某些方面也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
  限于篇幅,很多杰出人物在本书中没有涉及。对书中人物的史实和定位,采用公允之说,笔者主观上绝没有褒贬之意。为了说明风水问题,个别地方难免有个人的分析推断,若因此对其有过褒、贬损或不当不实之处,恳请所涉人物亲属和有关人士原谅并指出,以便本人改正。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风水理论体系面前,笔者还是一名学生,对一些风水问题的看法,可能会见仁见智,笔者的分析结论并不具有唯一性,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讨论的行列中来。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加上考察的局限性,某些地方虽然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究论证,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但不可能做到事实和观点均准确无误。书中的谬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桐源居士
  2008年6月18日于广州
  

《将帅家国》引言
20世纪前半叶,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战争充斥着整个中国。为摆脱帝国主义和军阀强加于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变革。
  有史以来,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来没有像这一次那样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经过了军阀割据混战后,中国社会很快划分为两大阵营,即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阵营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阵营。国共两党有战有和,斗智斗勇,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民族战争中,通力合作,共御外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随后,在毛泽东、蒋介石麾下,两大军事集团在中国广阔的战争舞台上展开了殊死战斗,上演了一幕幕战争活剧,进行了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战争博奕的结果,国民党失败,退守台湾;共产党由弱变强,取得全国政权。中国人民迎来盼望已久的和平。
  将星璀璨。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同的历史阶段,一大批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军事将帅脱颖而出。他们中既有新中国的开国元戎,也不乏军阀和地方派系首脑,以及国民党军队中的重要人物。既有雄才大略的战区统帅,又有出神入化、把仗打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术天才。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的战争手段、战争艺术如此丰富,涌现如此之多的军事人才。无论是活跃在正面战场上的方面大员,还是威镇敌胆的情报干将,由20世纪中国将领创造的战争奇迹都是空前的。服务和服从于两大利益集团的将领,或顺应时势,或逆潮流而动,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均以其过人的表现共同创造了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他们的战争实践,中国可能还要在混乱和动荡中持续更长的时间。正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撑起了20世纪中华民族的脊梁,共同书写了人类进步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有了他们,中国百年军事史变得深邃和完整。
  本书中的人物,就是这段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时期军事领域的突出代表。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这些传奇将领身上时,当我们的脚步踏上他们家乡,从风水的角度再一次追溯那段历史,认真予以审视时,我们发现,他们祖上的风水同样深刻。如今,国共之间规模巨大、空前惨烈的战争已成过眼烟云。反思历史,依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探索其成败与风水之间的关系,在新的时期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的变革催生杰出的将帅。书中24名将帅,既各具特色,又都烙上时代的印记;祖上风水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在相同中发现不同,于普遍性中突出特殊性,是本书的写作难点也是重点。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风水现象,实事求是予以研判,是本书的主要出发点和着力点。限于篇幅,24个人物的故居、祖坟未逐一详解,仅对其起决定作用的阴阳宅风水进行了分析。在阐述风水案例时,按统一的体例,先行人物概述,再交代来龙去脉和风水结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力图抽丝剥茧,于纷繁的风水现象中剖析出其本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本书人物的顺序时,笔者首先根据风水特点进行归类,然后再尽可能地兼顾其地位和影响。这种以风水为主、兼顾其他的划分,不可能尽善尽美,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上篇 引言
在风水实践中,除了贵贱是寻龙点穴首先必须认清辨明的事情外,阴阳宅所主的文武也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将帅在战场上厮杀建功的背后,其祖上风水为“武”的特色也格外地引人注目。这些活生生的风水个案,有力地验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风水理论在这一方面的论述。
  能文能武,文武全才,历朝历代不乏其人,也为人所共仰。然时代不同,人物经历各异,文武表现形式又多有区别。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文武百官无论在职限划分还是在考核晋升上,都有着明确的界限和不同的规则。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有所不同,风水理论中区别文武的方法和标准相对简单,其原则原理得到广泛认同和较好传承。
  与生活中阳刚为武,阴柔为文的道理相通,风水上以水为太柔,火为太刚;土为少柔,石为少刚,此所谓“地之四象”。《发微论》认为“水则人身之血,故为太柔;火则人身之气,故为太刚;土则人身之肉,故为少柔;石则人身之骨,故为少刚。”不同的是,太柔的水一般主文,太刚的火则不一定全为武,而是可文可武;少柔的土、少刚的石仅就其质而言,只论程度,石为上,土次之,文武皆宜,不可执一。
  与文人相比,武将多有刚强之身、不夺之志,故龙脉必然健旺,否则龙势难以虚其焰,统兵无以先士卒。但过刚易折,人生如此,风水亦然。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在贵应上划分文武都是风水实践中的一件必要而且有趣的事情。龙的贵贱定根本,肖形物器的形态、位置及方向与其吉凶祸福密切关联。一般认为,龙身或前砂有刀枪剑戟、兜鍪、屯军、攒兵等,为明显的武应器物。现兵戈之象,龙贵,主将帅元戎。若为狮虎,兼旗鼓应之,必有武将统兵之验。刀枪剑戟,狮子、老虎,凶猛器物,威势压人又易伤及自身,必须权衡利弊,审慎抉择。
  刀枪剑戟,狮子、老虎,本篇首先讨论的,就是具有这些鲜明特征的将帅风水。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乌石列阵 宝剑出匣--彭德怀(1)
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衡山为太祖,营盘寨、乌石峰为少祖的一座圆形山峰下,以眠木形式透出的彭家围子,诞生了共和国元帅彭德怀。
  旗、鼓、剑,是彭氏祖地至为关键的风水因素。十里旗鼓大阵,穴结宝剑出匣,不仅成就了一代元戎战场上的威猛无比,攻无不克,还带来了弱木穿金等生克制化的风水问题。彭德怀的刚烈性格、元帅地位以及悲剧结局,与上述风水要素休戚相关。
  横刀立马 军功盖世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元帅。[1]
  1916年,18岁的彭德怀入湘军当兵,步入行伍,后参加北伐。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随后率主力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在此后的反“围剿”战斗中,任红三军团总指挥,是前线主要军事指挥者。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是彭德怀军事生涯的一大亮点。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在关系红军命运的一场作战中,毛泽东亲自点将,命彭德怀全权指挥。是役,毛泽东亲自督战,并当场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敢打硬仗、恶仗,使彭德怀成为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1940年组织指挥百团大战,此役被誉为“天才的指挥官打出的天才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保卫陕北的战役,之后率部解放大西北和新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军赴朝作战,把侵朝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南,“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并给毛泽东写信,陈述自己的看法,自此受到批判,被定为反党集团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开始后,受到残酷*,含冤去世。后获*。
  横刀立马、军功盖世,至情至性、刚正不阿,彭德怀身上这些骄人的光环和鲜明的个性,得非偶然,实与他祖上阴阳宅的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门旗建鼓 乌石大阵 彭德怀祖居坐辛向乙,原为一幢破烂的“一”字型茅草屋。其祖母等多位祖先,葬于祖居后面十数米的山上。从对面的乌石村看过来,祖坟、祖居处在乌石峰下向东面透出的一条长长的脊岭上,屋前坟后,相去不远,坐向一致。
  清雍正年间,彭德怀先祖彭忠遂,从家乡湘乡县谷水溪路过乌石峰,见这一带山水气势不凡,便在背靠青山、面对平野的黄泥坪旁买了一片莽坡,建房定居,死后归葬坡上。百余年后,彭忠遂第六代孙彭德怀,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彭德怀祖坟,大革命期间被湖南军阀何键所毁。祖居亦荡然无存,只剩残垣房基,故址依稀。风水常识告诉人们,这被毁掉的祖坟、祖居,正是影响和决定彭德怀的风水根基。
  如今对外开放参观、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彭德怀故居,为彭德怀在湘军当营长时其胞弟所建,位于祖居右面数十米处,坐申向寅,与祖居在坐向上仅一字之差。这座故居,给考证和进一步研究彭德怀阴阳宅风水提供了参考。
  研究彭德怀风水,当先察其祖山。明代缪希雍《葬经翼》说:“崇山忽起,作镇一方,莫之与京(通“竞”)者,是曰祖山。”《地理人子须知》曰:“夫寻龙之法,当原其所始,故先察祖宗山。”乌石峰下的这支龙脉,祖山大有来头。

乌石列阵 宝剑出匣--彭德怀(2)
南岳衡山,以海拔1289米的祝融峰为最高峰,绵延北上,数脉齐发。整个中央支脉,分支百出,逶迤起伏于涟、涓二水之间。西北行,过涓水,脱卸融聚,入湘潭境分两支,东北支直上湘潭大罗山,至海拔511米、嵯峨高峻的营盘寨,脉沉上石坝水库,过此连起峻峭山峰,十里绵延,在乌石等村镇形成旗鼓大阵,主脉于帐中穿心,逐级而下。[2]
  彭德怀祖坟、祖居,以距离40多公里的南岳衡山为太祖,西南8公里的营盘寨为少祖;乌石峰再起又为少祖;乌石峰下,起圆金山峰为父母山。龙脉跌宕而上的同时,有护脉相随。营盘寨北行6公里,先为红家山,折西北为东台山;西北行分两支,一支至梅桥,约13公里,一支至酒铺。北支与西北两支均为乌石旗鼓大阵的倚靠。
  乌石峰主峰孤峰锐起,侵云插汉,为一方诸峰之冠。顶有嶙峋黑石显露,坚硬无比,故名乌石。元末,农民起义军曾屯军于此。从风水上看,乌石峰为明显的少火,在尖挺群峰的簇拥下,木火相辉,烈焰透天。木火阵中脱卸转换而出的彭氏祖地,前面递降为低丘山地,不改其威势。左有铢山、黄板塘山丘连绵前出作护,右有长山、新安、郑家坳、方仑山丘有力包抄,紫山居、辰山、严塘等地丘岗继而东出护卫。
  与东南-西北走向的山列基本构成“丁”字形直角关系的彭氏祖地,坐西向东,背靠高大厚重、层次分明的两条山列,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降龙入势。
  龙真势危出猛将。对彭德怀这位勇猛善战的湘潭老乡,毛泽东曾赞赏有加。在毛泽东眼里,“横刀立马”是彭德怀再合适不过的特征了。但是,眼界开阔的毛泽东显然没有到过离韶山30余公里的乌石镇考察过彭德怀祖上的风水,出身草莽的彭德怀也可能终其一生不懂得自己的祖辈为何在乌石峰下长相厮守,生死不离。事实上,彭大将军发迹的风水,并非常见的“刀”、“马”,而是有着更胜一筹的贵证。[3]
  彭氏祖地背倚的十里旗鼓大阵,其威势世间罕有。大旗大鼓中,摆列又甚有章法。一脉中抽,直下结穴。西北为旗,东南为鼓,两边为低,中间渐高,呈两侧向中央靠拢夹护之势,山腿充分向外伸展。尤为奇特的是,鼓之旁有角,如执戈之士紧密护卫;旗之旁有兜鍪,如枪如戟。
  旗有多种,战旗卓立峻直,则所至有功,此所谓战必胜,攻必取。配置上则又以“品”字形、门旗形为最。“品”字形、门旗形战旗,主出方面大将军,节制诸军,若更有鼓角者,尤为贵显。彭氏祖地背倚之旗,横观其落脉,远察其龙势,南北竖看为“品”字形战旗,至结穴处鼓角成形。东西横看为两组战旗,之间构成门旗形状,左右皆配圆鼓,大贵至极,应将军武公节制诸军之穴。[4]
  彭氏祖地少祖、父母山来龙的形态,是典型的开帐、列阵。从风水的角度看,开帐、列阵是龙脉结作的一种极为贵重的形态,非大贵地不备。开帐与列阵,绝不虚生,必应大封大拜之人。
  彭氏祖地的结作,再一次印证了龙的至贵。旗鼓分列中,裹夹一峰,金木成器,金星为体,略低于旗鼓,大旗在左,顿鼓居右,在旗鼓的夹送下,山脊隆起,如剑透出。宛如大贵人端坐中军帐,一脉直下数里,彭氏祖地居中落在山脊的中下部,直面前方的应山,处于挟旗鼓之威*前砂的恰当位置。书包网 www.bookbao.com

乌石列阵 宝剑出匣--彭德怀(3)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结作形态呢?
  剑刃立穴 元帅攒兵 彭氏祖地的结作情形,是一种少有的怪穴,名“宝剑出匣”。[5]
  宝剑出匣,以威武金星作剑头,脉从中出,山脊为剑身,两侧田垄、山地隐隐约约呈条状剑鞘包裹,必要立金剑头、眠木剑身、水土剑把三样齐备,方才合格。宝剑两侧,有砂护送,贵星罗列左右,尤贵。
  对宝剑出匣龙,徐试可有诗赞曰:“龙名宝剑最堪观,但向龙身脊上安。更得生龙来作案,儿孙代代坐朝端。”因穴居山脊,呈骑龙状,故又有“生龙来作案”的说法。
  令人诧异的是,祖居所在的位置,并不在透出直下的山脊上,而是略偏于山脊右边,靠近故居一侧,像是不经意地滑落剑刃一边似的。不懂风水的人,还可能以为是无意为之,实际上,这种做法内有玄机。不要小看了细微的偏侧,这正是宝剑出匣穴法的奥妙所在:于中下部一边,不可居高硬直裸露而下,以避其煞。
  按风水术,宝剑出匣,穴在剑刃,结血晕穴,非在剑把。彭氏祖地适中而下,以五色土辨,虽无血晕之状,但亦在剑刃处,基本合法。
  《发微论》“强弱篇”曰:“天下之理中而已矣。太刚则折,故须济之以柔。太柔则弱,故须济之以刚。刚柔相济,中道得矣。论地理者,必须察其禀气。禀偏于柔,故其性缓;禀偏于刚,故其性急。禀刚性急,此宜穴于缓处,若复穴于强急之处,则必有绝宗之祸;禀柔性缓,此宜穴于急处,若复穴于弱缓之处,则必有冷退之患。强来强下则伤龙,弱来弱下则脱脉。”彭氏祖居的穴法,体现了这一要旨。
  堪舆实践中,风水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可能在已有条件下轻而易举地找到寻龙点穴的答案,摆在面前的,所见所闻皆全新的考验,或成功,或失败,全在一念之间。风水的原则、原理虽相通相融,但各施各法,效果迥然不同。患得患失,不知通变者,点穴就无从下手。故失败为常态,极少成功之例。
  “或因就局而趋于横逆,或因避煞而闪于偏斜”,这是风水师饱经成败后的经验之谈。俗语说:“大地常在孤坟边”,说的是察龙点穴玄机重重,像是故意与人斗智角力似的,无一不在考验着人的智慧,惟明师识之用之。彭氏祖地结穴看似简单,但若照搬它法,也会在点穴上功亏一篑。
  深谙剑穴奥妙、点穴精准的彭氏祖地,得山的雄健,乌石的助性,其水又如何呢?[6]
  彭氏祖地右后方4公里,为上石坝水库。可别小看了这水库,深水潭天然生成,那可是营盘寨脱卸,至乌石重又特起而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彭氏祖地于火耀石煞中得以立穴的重要条件。
  彭氏祖地左侧约一公里,一水东流,至左前分叉。一水在乌石镇扬长北去,一水至祖居前方,蜿蜒向东。此水不吉,与元辰水直走无异,主初年贫穷。
  俗语说:“去水地,最可忌。”但是,仅看到面前之水,断言其凶,又未免有失偏颇。彭氏祖地水之形势,需要放宽眼界,认真予以审视。
  彭氏祖地前元辰水走,好在弯曲前行,至前方9公里处汇入韶山灌区南干渠,再东南,与涓水交会,涓水北上,归入湘江。从大的方面看,涟水、涓水受到彭氏祖地南北山丘阻隔,分别从左右方曲折环绕,呈逐步靠拢之势,近处只有11公里,最后在左前方约30公里处汇入湘江。

乌石列阵 宝剑出匣--彭德怀(4)
龙穴左右,有水缠绕,弯曲回环,风水上意义何在?
  水于砂来说,虽各有优长,但有时水的力量尤胜之,不可替代。水缠与砂护性质相同,龙穴有之皆不致为空。先有砂首护之,继有水在外如龙虎砂首般缠绕,是为至佳之局。如此,不但河水风扫之虞免去,而且砂、水配合,相得益彰,力量更大。彭德怀祖坟、祖居风水取用,就选择了这一种方式,使看似平凡的山丘暗中增添了无形的威势。
  得水左右缠护,龙虎砂首更为有力,影响力深远。尤为佳绝的是,两水大小、形状、距离相若,皆前出汇入大江,呈左右大包抄迂回之势,殊为难得。
  “水如精兵,进退由将”。得水的助势,彭氏祖地如虎添翼,驾驭兵将如鱼得水。
  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呈南北流向、在彭氏祖地前横列而过的南干渠,如今成为彭氏祖地前难得的腰带水。但此水又不可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腰带水。
  韶山灌区总干渠于1965年8、9月间开始建设,1966年宣告建成通水,全长240公里。工程由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策划和指挥,华也因为修建了这一民生工程而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
  长达66公里的南干渠,由于建造时间关系,对彭氏祖地风水意义不大。但应当看到,这里的地势总体上南、北、西三面为高,东面开阔,彭氏祖地后面地势高峻,前面逐步递降,在干渠建设之前,即有数量不少,大小不等的河溪之水。干渠工程充分利用了这一自然条件,经一年多时间建设便告竣。从风水上看,水渠建设对彭氏祖地有一定帮补作用,但意义不大。与此相巧合的是,差不多在水渠开始建设的同一时间,在庐山会议上被打倒的彭德怀,1965年9月再次复出,任西南大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可惜好景不长,昙花一现,“*”狂飙很快卷起,彭被再次打倒,直至去世后才获*。
  从风水的角度看,地貌的改造虽然对风水有一定影响,但一般不会改变原有风水的性质。彭德怀贵为元帅含冤而去,非一砂一水改变所致,实由其综合的风水环境决定。
  彭氏祖地前面,是一望无际的低山丘陵。在这片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见丘岗连绵,波状起伏,宛如万千兵将专有拜朝。左前方约三至五公里,受地质带影响,自低而高的两列山丘有水相傍,形如军队梯次跟进,有序地接踵奔跑至青龙方,集结于侧翼,随时准备向前方进发。
  彭氏祖地右侧,一圆形山包旁侍,如鼓如印,又为阅兵台,台下为难以胜数的攒兵。
  攒兵,小阜或土或石杂列于外平野,或与诸山相间错杂。旗鼓相应,为大将用兵。如有大贵人,门旗建鼓具备,主出将入相、宰臣兼镇节度,生杀诸将节制诸路,统兵百万。
  从彭氏祖地前望,一派攒兵之状,只见万山簇拥,四方拜伏,活添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于前砂回望,则旌旗高插,鼓角连绵,乌石十里,中间一剑飞出,左旗右鼓,宛如身带翅膀、两翼生风的黑脸巨人,威风八面,居中布阵指挥。变换地点,前望后瞻,体会自是不同。如若仅是看到前面的攒兵,或者只看到后面的来龙,均不能领会这列旗鼓大阵的威势及力量。在大旗大鼓夹送下指挥千军万马的这位主人,必定是一位威镇华夏的大将军。[7]
  风水术上,有攒兵状者,主为将立功扬名,身至荣显。但是,风水前辈亦提醒,攒兵者,常小山聚集,灭族之山亦多如此。因为山小而成一体,相跟相随,前有胁迫凶恶之形,故而偶为聚族而诛之象,攒兵与聚族而诛,其差仅在毫厘之间。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乌石列阵 宝剑出匣--彭德怀(5)
攒兵的吉凶变换固然让人惕戒,但彭氏祖地的主要问题还不在于此。
  剑刃立穴,直来直去,凸显龙脉的正气与力量。然而,来龙中火、金、木的配置系统,又隐含着令人忧心的风水变数。
  弱木穿金 金石刚强 龙穴贵贱高下之分,首在于龙,次在范围大小和结作形态。营盘寨、乌石峰与韶山同出一脉,为南岳72峰之一。自南岳西北行的龙脉,先有乌石峰,后为韶山,龙贵不言而喻。两者相较,则又有不同。彭氏祖地过河脱煞,大旗大鼓,开帐中出,势不可挡,结将帅之穴,为将至尊,位及人臣;韶山毛氏祖地则另行特起,走北斗形龙,结至尊禁穴。
  少祖之下火、金、木行度,金星为父母,木星中剑刃作穴的彭氏祖地,后面烈焰火势,一片灼热,虽有脱卸,但嫌其短促,隔而不力。明火虽增其威,但近之感其灼,必火燎伤身,使得刚柔无法相济,生化出现偏颇,虽长于官威,但不利财丁。
  按五星论,宝剑出匣,剑属眠木体。背倚十里旗鼓大阵的彭氏祖地,剑自后方金星鼓阵中出。金星连连,孔武有力,而木单影只。依五行体性,金石刚强,故穿金之木,多有不吉。彭氏祖地鲜明的火烈金曜特性,给彭德怀带来了赫赫战功,但五星缺陷,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命运。
  对龙行中木少金多的情况,精于五行并将其运用于风水术中的张子微不无担忧,曰:“木性有伤,非后之福。”彭氏的情况,不幸被其言中。与此相矛盾的是,徐试可关于宝剑出匣龙“儿孙代代坐朝端”的赞许不但没有在彭德怀身上应验,还致其无后,并多了几分曲折。其根源就在于五行缺失,兼前砂攒兵之虞。
  脸黑心热,威武不屈,嫉恶如仇,性烈如雷,现实中的彭德怀,完全秉承乌石峰刚烈的体性,与乌石作祖、金石刚强的龙脉结作特色并无二致。他的刚直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统兵驭将上,还表现在对上犯颜直谏,以及对权贵们的不留情面。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红军时期,他冲撞李德,怒骂他“崽卖爷田心不疼”。抗美援朝,为了给牺牲在三七线的180师官兵讨回公道,传他扇了金日成两个耳光。志愿军在朝鲜断粮,他在北京对与会高官大发雷霆。面对民间的疾苦,他为民请命仗义执言,敢于与毛泽东拍桌对骂。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敢于坚持,而且从不更改。即使在“*”狂飙中惨被批斗,红卫兵将他打倒在地,肋骨被打断,年逾古稀的他仍大义凛然,拒绝认错,并出手还击。
  “水至清则无鱼”。也许正是由于彭德怀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使得和平年代的他有点不合时宜,很少有人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炮筒子。这位开国元帅,不谙处世之道、为官哲学,体会不到战争时期与和平年代的细微区别,以致被打倒后,没能在生前等到翻身的机会。
  也许有人认为,彭德怀缺乏应有的灵活,逆境中没有任何的回旋,并为之惋惜。其实,从风水上看,自乌石峰下走出的这位开国元戎,若多了几分圆滑,他就不是彭德怀了。
  彭氏祖地南,一圆形山丘耸立,彭德怀铜像如今就矗立其上。山丘西南与高大顿鼓山畔相连,一高一低,风水上名为甲山,又为将军卸甲。穴前有此砂,主出人立军功,封侯殿前太尉,然亦有退隐之象。
  巧合的是,将军卸甲的风水含义,在彭德怀身上得到印证。“唯我彭大将军”,战争年代横刀立马的彭德怀,成为毛泽东倚重的着名战将;庐山会议后,这位战功卓着的开国元戎幽居于北京西北郊的挂甲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回到他先前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军队里。
  火炼真金,木从金琢,此木所以成器也,但金过刚则木易折,这是彭德怀祖上风水于五行术中蕴涵的重要信息。彭德怀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拜祖上风水所赐。有了这种风水因素,现实中彭德怀的显赫与受打击、被打倒在所难免。彭德怀的最后结局,祖上风水是因。这种结论,也使风水分析极大地区别于其它方法,并高于现实演绎。
  

渴龙奔湖 将军试刀--冯玉祥(1)
一条生动悠长的龙脉,自南京西部山地起,以巢湖为目标,逆长江而行,百里游走在皖东平原丘陵上。渴龙奔湖,气势如虹,一龙独大,车骑阵仗缠护重重,是冯氏祖上龙脉风水的贵耀本质。既迂回曲折,“V”形反转,又不改初衷,虽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龙行特点,成为冯玉祥人生历程的现实写照。横龙结作,后路空虚;马困南山,先盛后衰,最终使这位饮誉西北、震古烁今的民国名将壮志难酬。渴龙奔湖的主人,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沙场鏖战、威镇一方的壮烈,还有惊涛骇浪中令人痛惜的结局。
  驱逐清室 威镇西北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微巢县(今巢湖市),出生于河北青县,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
  冯玉祥是*革命时期一名旧军人,少时家贫,11岁补缺当清兵,由士兵递升为管带。1911年11月响应辛亥革命,举行滦州起义。此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等职。1915年,全国旅以上将领联名通电拥护袁世凯称帝,冯玉祥拒绝签名。1917年6、7月间,张勋率部进入紫禁城,演出了一场复辟丑剧。冯玉祥召集旧部,奋起*,攻破北京,驱走张勋。1924年10月,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囚禁大总统曹锟,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故宫,结束民国后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
  1926年9月,冯率部于五原誓师,集体加入国民党,任国民联军总司令。1929年至1930年,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冯玉祥发动讨蒋战争及与阎锡山联合发动中原大战,兵败后被迫通电下野。1933年5月,冯与*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6年到南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翌年,抗日战争爆发,冯先后出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7月,冯正式退为备役,随即出访美国。1948年8月,拟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不幸遇难。
  冯一生戎马,以治军严、善练兵着称,挥师南征北战,功成反帝;力主国共合作,积极反蒋;生活俭朴,治军严明,人称“布衣将军”,结局却令人扼腕。这种独特的人生,与祖上的风水有什么联系吗?
  渴龙奔湖 碾盘旁结 冯玉祥祖居,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坐癸向丁。1936年,冯玉祥回老家隐居时,购买堂兄旧屋,在祖居前建起两栋房屋,遂成三进。三栋房子朝向一致,前后相连,南北错落,不在一条轴线上。
  皖中地区,论水莫过于像“U”字形鸟巢一样的巢湖,论山最明显的就是源于南京之西,位于合肥东面逶迤西南、气势磅礴的山列。山列如巨龙,似蜥蜴,像一路车骑大军。这是一条典型的龙脉,山脊嶙峋,石骨凸露,形态与众不同;这是一条饥渴至极的龙脉,力量强悍,目标明确,自东北直扑巢湖而来。[2]
  长江万里奔腾至安徽芜湖后,往东北而上对南京有情地绕了一个半圆弧后折向东流。与长江水势相反,宁镇山脉自东向西逆向而行,聚结南京城。但龙脉并未就此完结,长江西岸浦口区山地,与钟山一东一西对夹长江后,经顿挫蓄势,余脉继续潜行西南。
  冯氏祖地龙脉,就酝酿、源起于南京浦口区西部山地。顺延原有走势,山脉溯江而上,只是形态稍作改变,并非受长江主导,傍水同行,而是逐渐转入内地,另有所图。促使龙脉出现这一变化的,是宽达700多平方公里的巢湖。像鸟巢一样向东北开口的巢湖,有力地吸引着龙脉向西南奔跃前行。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渴龙奔湖 将军试刀--冯玉祥(2)
皖东地区,好一片广袤土地。上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岗地、丘陵,给龙脉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渐离长江的龙脉,经跌宕起伏,先充分展布,再成形、聚拢,在离巢湖百里之遥的全椒县南10多公里处,五、六条山脉同时强势隆起,力量之大、形状之壮观令人咋舌称奇。
  冯氏祖地龙脉,置身于条形隆起的山脉之中。犹如大军开拔一样,动感十足的五、六条山脉,像一路路纵队,千军万马簇拥着中军主将自东北往西南呼啸而下,锐不可挡。值得注意的是,龙脉至含山县西部约7公里处,出现一个典型的“V”形回旋,完成转折后,再蓄势重起,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进至巢湖东北角,连起双子尖山、青龙尖至圆山、碾盘山,山势狰狞高峻,欲去还回,宛如开张双爪、趴伏待机的巨龙,驻扎下来,渴而饮泉。
  这是一条出洋龙,发迹蜿蜒,百里腾挪,其中穿水过湖,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形势特达,如入无人之境。在皖东万里土地上,一龙独活,一龙独大,唯我独高,气壮山河。
  堪舆实践中,凡将帅元戎之地必重威仪,行龙中多见浩荡出阵,气焰张扬,前呼后拥,缠护重重,在绵密包裹中显示出为将的尊贵。因此,武应山脉多奔腾少曲折,多直露少蜿蜒。即使周边缠护之砂欠缺,也要山水回环,构成一种明确的主仆关系。冯氏祖地龙脉中途虽有曲折,却不改趋势,正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风水术奇妙无穷,可以在龙脉行度与结作特点中找到所主之人经历的影子。北部起始阶段和五、六路大军奔行于平原丘陵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冯玉祥军中初露头角、崛起、叱咤风云的历程;龙脉南行将至结作时出现的“V”形转折,人们很容易与冯玉祥回师北京,反戈一击,将清帝逐出京城联系起来。如果说,反袁、驱张、反蒋在冯玉祥的一生中尚不足以证其光辉的话,那么,“V”形反转引出的惊人之举,则建大功于中华民族,彪炳千古。
  这是一次充满胆识和智慧的一击!是结束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永绝帝制梦想的最后一击!!冯氏祖地龙脉的“V”形反转,恰恰又是那样的洒脱漂亮,绝不拖泥带水。
  冯氏祖地龙行,其辉煌之处见于过程,不在结果。毫无疑问,“V”形回旋是起着脱卸、转折作用的一个里程碑。
  海拔403米的青龙尖,是其后逐步融聚而崛起的重要关节点,又为祖山。与名字一样,该山高而尖,为火星,于祖居左后方艮位七、八公里处挺立,光照一方。青龙尖南下,有操兵塘,接试刀山、碾盘山、大尖山、岠嶂山、长腰山、凤凰山。
  海拔339米的碾盘山,又称万家山,状如碾盘。碾盘山北,有圆山相接。位于祖居左方巽位的圆山,高128米。从祖居东望,两山恰似一艘起锚将发的舰船。[3]
  圆山一脉悄然西出,一线相透,穿田而过,冯氏祖居东南距碾盘山千米之外面巢湖而建。位于扬子江断裂破碎带以西的冯氏祖居,旁落闪结之形甚为明显,避来龙嶙峋山峰锋芒,得巽、巳、丙位碾盘山、圆山连金之武贵,前对耸秀翔舞之湖、山,后承渐次包裹高岗,趋吉避凶,遂告大成。
  从龙脉形态看,冯氏祖居得龙脉之精髓,不改大势,竞一脉相承之功,结渴龙奔湖穴无疑。但令人奇怪的是,冯氏祖居却远离巢湖10余公里而建。奔湖未至、不见湖水的冯氏祖居,是否建不得位,当在湖岸之处择地呢?否。

渴龙奔湖 将军试刀--冯玉祥(3)
风水术认为,凡奔泉湖饮水之形,多不至水边,而结于离水一定距离上的气堂。这是因为,龙渴而饮水,奔而气盛,故取气堂。是否结穴,以前砂证之,非以水远近而定,此万变不离其宗之理。诚然,泉塘边上亦非一概不可迁穴,只是泉塘之上,龙脉多数不下。前砂不正,朝应不真,取穴就难成气候。
  龙脉侧闪旁结是否成立,主要看朝应。朝应定穴、十道天心证穴作为重要穴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冯氏祖居的情况。祖居百米开外,一冈如印,作为案山置于前。右侧山势低矮缓和,乾兑两卦丘岗连绵,呈金水连绵之势,由后而前向巢湖方向延伸。右前,巢湖东北,有青苔山、龟山等峰,形似案台的平顶山端置祖居前方,一峰居中,连带左右各四座滚圆的山峰,九峰横列,如将军屯兵,似列阵揖拜,是为朝山,极为难得。冯氏祖居,朝、案二山俱备,贵应连连。[4]
  不随汹涌直露的山脉南下尽结,突然抽身旁出面向另一番天地,褪去煞气,出老为嫩,采用旁落闪结穴法,兼得健旺的龙力和秀美的明堂、朝案,这正是冯氏祖居结作的巧妙之处。
  巢湖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东、南三方环以峰圆坡缓的残蚀山丘,分散峙立,主要有狼窝山、皇甫山、黄山、银屏山等,海拔为300米左右。巢湖以南,为银屏山地。
  冯氏祖居北面,黄山横亘于后,一列南北纵向山列在西部充当侧翼屏障;东南,凤凰山远侍,旗鼓对应,素有“鼓响、旗摇、凤点头”之称,重重兵将面向长江驻扎;南及西,巢湖广布横列,宛如鸟巢般从西南向祖居弯环;过巢湖,银屏山地如大军屯集,方圆百里连绵远朝,隔湖朝揖。
  同处皖地,皖南受黄山山脉影响制约,皖中、皖东则另有出处和凭仗。冯氏赖以发迹的风水,虽与“黄山”有关,但此黄山非彼黄山。与皖南海拔1800多米的天下名山黄山相比,冯氏祖居后的黄山山地最高峰公安山只有米,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北距祖居15公里的黄山,从地形图上看,像一个直径近10公里、方圆约100公里的巨大的圆盆,风水上是为典型的金星,金水连绵。
  祖居北面不远处,冯氏祖坟集葬于夏阁镇锦龙村锦龙冈上,坐子向午,正靠黄山,是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这里有冯氏家族从江西迁皖后数百年的上百座坟,冯发迹后,雇坟丁终日把守看护,如今已明显不复当日。[5]
  从冯氏祖坟看,黄山俨然是一把张开的巨伞,经水库脱卸后穿田过峡约10公里,隐隐隆隆而来,正直落脉结穴。穴前近处丘岗起伏,远处山冈连绵。巽位金星起峰,辰、巳绵延,艮位圆峰于左后侍,与右方庚、酉、辛马山、狮山对峙护卫。
  冯氏阴坟阳宅,一北一南,相隔10余里,左倚百里来龙,右傍夏阁、柘皋二河,遥靠黄山,面对巢湖,相辅相成。从两者的关系看,祖坟是基础,祖居是关键。有了祖坟的荫生,只要机缘结合,冯氏必当贵显;祖居是庇佑冯氏发迹的直接因素,屋宅一经建成,百年基业从此起。
  将军试刀 马困南山 “前呼后拥,定为贵胄之儿”。冯氏祖地龙脉的行止,体现了与国民党一级上将相匹配的尊贵与荣耀。长江自西南而东北,对这条南下山龙形成对进,从另一侧面增加了龙脉的风水分数。
  气势磅礴的龙脉,行极畅旺,止之有度,聚结之际防护周密,排兵布阵井然有序,颇具大将风范。14岁从军的冯玉祥,一生戎马。然作为其尚武之证,不在上述之砂,而主要在于龙身所带的“刀”上。[6]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渴龙奔湖 将军试刀--冯玉祥(4)
祖居左面乙位的试刀山,当地人名为“关公试刀”。传说为关公当年在此试刀所遗,故谓之“试刀山”,是颇值一提的风水贵证。祖居前朝,已有屯军武应;此“刀”出现,更是百试不爽的武将之证。
  刀,多为倒地之曜,少见高山为刀者。冯氏之试刀山,高置山顶,山脊如刀背,刀面平拖,手起刀落。一端为握刀的刀把,一端刀头壁立。奇特的是,此处刀头所指,有圆形山峰相连,逐山而下,山头微有参差,宛如架上人之头颅,上有五官及毛发,是为刀山之应,惟妙惟肖。有此应物,定主武将无疑。
  凡刀剑、斧钺,有头应之方贵,为我伤他人、杀他人。无则凶狠,而致自伤自残。刀之吉凶在于龙,龙贱则凶狠斗勇,为屠夫之类;龙贵则统兵元戎,有杀人立威之应。
  风水上,刀亦可分衙刀、劫刀、屠刀等。冯氏祖居的这把刀,名为衙刀。衙刀有立、眠二体,眠地置于穴前、刀面相向者多凶,置于左右备用则为贵应,应将军、武公、贵人之穴。位于冯氏祖居左侧的衙刀,为眠体,随时供主人取用,是为将军砍伐立威之刀。
  [7]凡刀,必煞气重,须避煞而结。祖居左右,边急边缓,边高边低,一峥嵘一柔和,一紧迫一从容,灵气聚于一侧。高处来龙低处结,祖居避实就虚,靠右而建,切合刀之宜忌,遵循风水规则。
  慕青龙气势,一般人或认为祖居左比右好。但事实上,冯玉祥父亲在四兄弟中居第二,长兄20多岁早逝,未婚无后。冯玉祥兄弟二人,大哥无甚出息。长子不吉,两代如此。这种状况,与祖居左脉汹涌、拖刀带煞、来龙凶猛有关。
  风水实践中,目力所及之山水固然重要,隐于视线以外之前砂也不容忽视。巢湖北行,祖居东南第二条山列中,一马面西北昂首长啸,隔碾盘山遥对祖居。马困南山,与主人关山重隔,无奈引颈北顾,惟有望山兴叹。此马非龙身所带,未成赶马之状,近无旗鼓它山应之,独马难成气候,孤掌难鸣。与此相合的是,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曾图再举,但为蒋介石武力所逼,未能如愿。抗日战争期间,冯虚功实做,辗转各地呼吁抗战,抨击内战、*,喊出了“还我河山”的时代最强音,表达了强烈的报国之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国人深切地感受到这位着名将领壮志未酬的忧愤。
  冯氏一生大起大落,与风水相关之处,还体现在龙脉将至祖居时的三度回环上。
  祖居侧后,先是艮位青龙尖山,为火耀于侧后,有低山延伸至祖居后方,高丘虽然未能横枕而过,但亦成包抄之势;二是试刀山刀把、刀柄中,一脉飞出;三是形如舰船船头的圆山一脉中透,穿田而至。
  来龙对祖居的三次顾盼,风水意义迥然不同。前两次为护为包裹,最后为圆山透脉结作。两次面向祖居的环卫包抄,虽没有尖刻直射,但回旋幅度不够,对祖居无法形成实质支撑。横龙结作的冯氏祖居,此为最大的风水缺陷。
  横龙结作无专峙后乐、鬼星,有高岗亦可。乐、鬼中,方、圆为靠,条形为枕。岗地条形伸入后方的冯氏祖居,虽然后靠不足,但不妨结作。问题在于,后方茫茫田野,来自东北与山脉相连、暗暗伸来的高垄,边高边低,似有似无,难以捉摸,既给了主人某种庇护,也像黑手一样三次探入和光顾,让人心生忌惮。与此相对应的是,乘上归国邮轮,光明在望的冯玉祥,因为突如其来的莫名火灾,最终逃不过宿命的安排,受困于船上一股弥漫的黑烟之中,魂断黑海。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渴龙奔湖 将军试刀--冯玉祥(5)
祖居周边地势,强化了这种预示,给吉中藏凶的祖居提供了“凶”的注脚。处在洼地中间,四周为高的祖居,坐北朝南,表现出仰高而结的特点。右有一梨形长塘,达10多亩地之广。右前案山,呈向祖居倾倒之势。[8]
  远有山丘侧靠、近有高垄、水塘护卫的祖居,势成低洼,藏风聚气,于财丁有利,但水、火相战无情,祸患未除,危急关头往往无法自拔,欲救无门,命运之船唯有沉没。
  “金鱼不合,枉教九曲来朝;肘腋不全,虚劳万山献秀。”风水哲学家刘若谷的告诫,适用于冯氏祖居的情况。虽然龙真穴的,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地处洼地,煞重伤身,后面缺乏坚强依靠,祖居关键时刻难以承受来自左方的重压,使冯玉祥付出了后半生欲振不能,最后竟意外身亡的代价。
  冯氏祖上阴阳二宅皆美,所主之人结局却令人痛惜,风水根源何在?
  以龙脉的生动形象和气势而言,冯氏祖地龙脉实具王者风范。可惜的是,龙身先天不足,后靠有欠,难以为继;惟我独尊,翼侧护靠乏力,来龙奔腾南下时,右路虽有跟进,但不够贴切,只是补了空虚;左侧零碎空缺,无法连接成纵向的护从。这种不足,与帝王出阵的特大阵仗相比,关键时刻会呈现出英雄气短,后继无力的局面。于茫茫人海中,登高振臂一呼,万军拥从,为将有余,为王却仍然不够。冯氏祖地,欠缺雄霸天下的高贵龙身和四应之山。
  龙身雄昂直露,表明龙脉正气凛然。如同冯氏高大的身躯一样,让人体会到民族的脊梁。祖居前后黄山、银屏山的圆润周正、体大面广,实为金星威武,代表了所主之人的敦厚牢实。游弋于平原丘陵上的这条骄龙,奔向巢湖是那样的决然迅猛,饥渴难耐,但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还是只到达巢湖的东北角,望水兴叹。而祖居周边的田塘之水,对于这条绵延百里的饥渴巨龙而言,宛如杯水车薪。
  远离巢湖,并不影响龙脉的结作,但缺水却是山边闪结的冯氏祖地的特点,也是这片土地的实际写照。龙脉的真切与贵耀,是造就冯氏辉煌之本;然龙身不足和结作上的矛盾,则是铸成冯氏结局的根本原因。无法两全的风水暗示,最后竟主宰了冯氏的命运。
  值得欣慰的是,全长公里的夏阁河,从刘桥到顾张,自右后缠绕祖居后方,下游与柘皋河汇合后流入巢湖。有水缠玄武之象,先斜撇而去最后终归大湖的流向,与祖居周边近处环绕的田园、池塘之水不同,预示了冯家早年贫穷,而后随着布衣将军的发迹而财丁富贵齐备的发展趋势。水归大湖的风水景象,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冯氏曲折归流的吉祥未来。风水上的美中不足,不损冯氏祖地之贵。这条皖东平原上的人中之龙,终究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对于冯氏家族来说,经历了贫穷、荣耀与挫折,由煊赫归于平和,福泽其后,这倒是最好的一种结局。
  有功于中华民族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人民没有忘记他的历史功绩。新中国成立后,其夫人李德全担任第一任卫生部长,子女多有建树而显达。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才干,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风水所荫。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骆驼进宝 身带马枪--白崇禧(1)
世间阴阳二宅兼得者,为上佳;二者势成互补,则更为难得。“小诸葛”白崇禧祖上风水,不但二宅兼得,还势成互补,羡煞世人。
  一头孜然行进于广西临桂石山之中的进宝骆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白氏阳宅丁财两旺的风水气象,揭示出主人非凡的保障能力;相邻不远的白氏祖坟,来龙有条不紊的连袂跟进,迂回包抄,显示了龙脉的贵气与力量。身带马枪,明示了主人的出身;障缺补足,凸显出其行事风格。白氏祖上交错布局于石山丘陵上的阴阳二宅,缔造了白崇禧战场上运筹帷幄的一世英名。但水与山组合上存在的美中不足,又使这位民国名将的晚景难如人意。
  上将伐谋 桂系首领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回族,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白崇禧,与李宗仁同为新桂系首脑,担任过国民党的总参谋长、国防部长,抗战初期有“战神” 之称。
  在蒋介石兼并异己的新军阀混战中,桂系与蒋若即若离,期间三次逼宫,有得有失;数度反蒋,均告失利。
  反蒋失败,并不影响白崇禧在军事上的作为。蒋介石倚重白的军事才能。抗战期间,白崇禧较好地借鉴和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法,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
  白极重谋略,是国民党军队最重要的军事幕僚、为数不多的军事战略家和理论家,有“小诸葛”之誉,擅长组织大兵团作战,参与了台儿庄等着名战役的策划和指挥。
  白、李相识于1923年,两人的命运从此联系在一起。1949年,在白崇禧的支持下,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后又任代总统,这个经历使白与蒋介石结下不解之仇。1966年,白在台湾的家中去世。对于白的死因,外界多有揣测。
  石山一驼 昂头东进 白崇禧赖以发迹的风水宝地在临桂县一个叫会仙的偏僻乡镇。临桂人才辈出,广西第一位状元就出在这里,自唐代以来,共出过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被誉为“状元之乡”。在军队中以谋略见长的白崇禧,与临桂崇文的传统风气和利文的地理环境有关。
  临桂地处南岭南缘,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东西向分水岭。西北属三台山系,为越城岭余脉;西南属架桥岭山地。[2]
  会仙龙脉起自桂林北部、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为数龙贯脉,踊跃南下。漓江、洛清江于两翼夹送,东、西部山脉在外左右护从。先沉匿于田洋之中,复又重起,只是山地没有了原来的高峻,多了几分柔媚。在桂林西南,经过长30多公里、宽约10公里,呈南北走向的低山丘陵充分脱卸,于古桂柳运河两岸波状起伏的丘陵平原中起一连串形态各异、作用不一的石山,蓄势结作。
  石山是临桂的一种重要地貌特征,在会仙尤为多见。与西部山脉相异,这里为峰林平原及岩溶山地,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一般在15-30度,相对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山岭无明显走向,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景色多姿,山水秀丽。
  踏上会仙这片土地,感受到的首先是散落在丘陵中的石山千姿百态,表面上看似无序,细细品味又有着一定之规;其次是丘陵平原的无边无际,好大一片用武之地。身处四面环山的会仙,全然没有飘然欲仙的感觉,反而会陡生一种纵横疆场、逐鹿天下的豪气。

骆驼进宝 身带马枪--白崇禧(2)
白崇禧故居,地处临桂南部,距县城约18公里。与龙脉山水的走势不同,故居掉转90度,遥靠雄峻的大雾山脉,面东而建。
  白氏故居的坐向,取决于所在地的局部形势。就在会仙镇山尾村的一片丘陵中,大自然有意识地置放着高低大小不一的座座石山。众山中,只见一座石山,两峰参差相连,前低后高,酷肖驭着东西行进的动物,低头缓缓东行。风水上,此为骆驼进宝。白崇禧故居,建在石山下骆驼的鼻观处。[3]
  骆驼,横观有凹。正面观之,白氏故居倚靠之骆驼昂头,不见起伏,惟背后有山,呈驭宝向东进朝之状,尤为奇特。此格之驼,富贵双全,应王公卿相。
  《葬书》云:“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而石山不可葬也。”其虽言葬事,然实与居宅之理一也。观会仙之地,石曜太过,吉地难寻,多不能葬,亦难卜居。白氏故居离开石山一定距离,避其煞,建于一块田畴之中,巧妙地避开了《葬书》所言“不可葬”之地。[4]
  白氏故居有两处,前后参差,相隔仅数十米,虽为一地之属,但轻重有别。一为祖居,白崇禧的出生地,靠山而建,上世纪60年代末拆除,现存基址,坐庚兼酉257度;一为城堡式庄园,建于1929年,坐酉兼辛276度。风水上,以祖居为正结。
  会仙地势低洼,沼泽水面广,河溪纵横,流向不一。发源于南边山的大江自西南往六塘镇北上,东入漓江。发源于六塘镇清泰村的相思江则先北上,汇会仙河,折西北,与洛清江相交。屋前仅一条小水沟穿过的白崇禧故居,实际上四面有河环绕,且一南一北两个水库并侍于左右两翼,显为得水。
  进宝骆驼,兼之得水,巨富无疑。骆驼西出向东进宝,更是一种极为吉祥的格局。它的妙处尤其在财丁上,利商贾经营、借贷等,可以无中生有,亦主妻妾成群,人丁大旺。在民间,乃是普罗大众求之不得的美事。
  巧合的是,现实中的白崇禧,得美妻,育有子女10人,感情生活多姿多彩。
  白家先前的富足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是,骆驼全为石山,有得石曜而兼兵权之象。观故居前砂,左青龙缺失空虚,右*厚实,有马上贵人立于其间,旗鼓应之。此等迹象,与骆驼进宝的寓意不同,主武而不止于富。如何看待这种风水现象呢?
  骆驼进宝为龙身所带,为结作之形,无论文武,富厚无疑,此为本。前砂有马上贵人,旗鼓应之,必以军功显赫于世,故当以前砂朝应所主论之。换言之,若以进宝驼为前砂,则又应以富商看待。驼本富,有马上贵人应之,为武将中之富人。[5]
  白氏故居的这种现象,风水上还可以作进一步思考。马上贵人所主的武将显赫与功名,是故居的必然之应。只是这名武将,绝不是清心寡欲之辈,而势必兼有财富和其它令人倾羡的美事。“进宝”应于军事,预示着这名将领日后在后勤保障、筹措粮饷方面的特殊本领和非凡业绩。而事实上,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白氏与李宗仁携手并肩战斗,没有白的运筹帷幄,善筹粮草,确保后勤补给,台儿庄大捷就无从谈起。
  不过,由于石灰岩地带缺乏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桂北低山丘陵上林立的石山,带给这头进宝骆驼的,不全是顺风顺水之事。在相互独立的破碎山河中,一头满载宝物的骆驼在其中艰难地跋涉,宛如一个跛脚汉子,蹒跚前行,任你有无价之宝,经天纬地之才,又能奈何。

骆驼进宝 身带马枪--白崇禧(3)
在围三缺一,东、南、西三面皆石,北面空虚残缺的情况下,自信有起死回生之术的故居主人,最大限度地依托西面东出的那支山脉、那些兵将,勉为其难地开始了他经略这片庞大石灰岩低山丘陵的历程。
  故居右边贵证明显,左面一望无际。龙虎或缺,风水上属不得已而为之。边实边虚,一得一失,贵证本不成立;对于将帅,主成败无定数,胜则一鸣惊人,败则覆亡无救。白氏故居的这种缺陷,又是如何补救的呢?
  肩背马枪 仙人下棋 白崇禧祖坟,集葬于故居北部约3公里的一处丘岗上。其中清道光元年(1821)所下之先祖墓,坐子向午,是为主坟,喝“仙人下棋”形。
  龙脉自桂林西南不规则的低山丘陵中蜿蜒南下,似无规律,实则又有其神髓。在这片宽达数十公里的低山丘陵南端,突然间耸起金星华盖,面东南连抛两星,再转西南潜藏而下,约2公里,白氏祖坟端然而结。
  在茫茫石山中择得此地,实属不易。祖坟右有大神山,后靠窑头山、凤凰山,右前五指界,牛枯岭、龙角寨、麦瓶山诸山在临桂、阳朔界横布,正向南边山,虽多不正之形,但势成摆列,架桥岭山脉由南向北延伸,是为远朝。
  龙穴既下,离所荫之人白崇禧出生竟时隔72年,似觉太久。但就其宽大堂局,朝应之山四面远布,坟前渺渺茫茫,平丘散漫无序,明显不同于团聚紧凑之局的形势及发越原理看,则又属正常。
  祖坟背后数百米,一峰卓立,如枪似笔。因穴后正靠,其状特异,考究其性质,弄清其所主,风水意义重大。
  按五星论,笔为纯木;枪焰其上,为木上火。笔重其形,不拘斜侧高低,其峰常不止一数;枪求其体,稳重牢靠不宜高,居中一峰,尖削插天。
  笔、枪区别仅在毫厘之间,性质却大相径庭。笔为文,枪主武。白氏祖坟后山,山峰秀而挺立,是为木星,粗看属笔。然细细观察,上部秀丽、俨似笔形的山峰,底部宽大,上尖下圆,又有别于笔,实为枪。[6]
  枪为兵器,分立卧二体。白氏祖坟龙身所带,为立枪一枝独秀。按前人论,立枪为武可作大将,其程度当又以兼星论之。白氏所带之枪,贵贱大小必须结合其它地貌综合分析。
  白氏祖坟侧后,10多座石山连袂跟进,自东南而西北,再南下,形成一个扇形的半圆弧。但见形态各异的石山,以刀、枪、剑、戟、旗、鼓之形列于左前,宛如一路奔跑的队伍,人前马后,扬旗带枪,渐次跟进,好不威风。白氏祖坟就处在这支扇形队伍的领衔位置上,略微侧身面南结穴。
  枪后一节有跑马,与枪结合,为马枪。有马相配的马枪,较单纯一枪,作用两看。有枪无马,常人得而用之;马前有枪,非将莫属,必主将而后有此。因此,马枪为主将出征,立功扬名之应。张子微云:“马枪,应武公将军之穴。”蔡元定发挥曰:“拔地而立,是为马枪。主出将军,立威显功。虽尖无害,大意不欲长。”
  [7]尤为难得的是,穴后千米之内,木上火的马枪,向西南先生一土,再转南生一金,眠金作穴,极具生化之妙。
  马枪之下的倒地金星,形似棋盒。白氏祖坟前朝,近处宽大从容,一马平川,远处万峰奇秀,别于旷野。中间一盘棋局,主人淡定投子布局,运筹帷幄。于倒地金星上结作的白氏祖坟,喝形“仙人下棋”,由此而来。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骆驼进宝 身带马枪--白崇禧(4)
判断龙穴的贵贱大小及其文武,进而喝形,往往依靠龙身或前砂某一突出地貌论定。但风水师又不能单靠一两种地貌作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堪舆实践中,直立之形易认,倒地眠体难识。潜龙入首的白氏祖坟,穴形为平中乳突。立于平冈之上的祖坟,似无所凭,实则不然。其穴法高深,非高手难为。诀窍有二:一,须看清弄明龙脉为倒地眠金聚结的含义;二,懂得移步换形的方法,熟练掌握方位,精确计算距离。
  潜龙入首结作的白氏祖坟,宛如于倒地弓箭射中目标之处立穴。身背马枪的龙穴,四周围护屏蔽,宛如站在眠金体拜将台上的一名将领,竖枪立马,耀武扬威,面对四面八方有序跟进排列而来的队伍,庄重地发布战前动员,宣读作战命令。[8]
  在一片粗顽的峰林平原中,升起帷幕,筑起将台,点兵布阵,挂甲屯军。那一座座岩溶石山,一点都不可爱,但在龙穴所应之人眼里,却是一个个神出鬼没的奇兵,供他调遣指挥,在各种需要的时候和地方派上用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虽没有重整河山之力,但却有排阵调遣之能。对于战争搏弈来说,这些凶顽之石,皆有妙用,他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才能和力量。更为关键的,是风水上又有这种预示:一枝独秀,唯我独尊,万般皆下,我自峥嵘。个人的努力和风水上的造化,铸就了“小诸葛”的一世英名。白高居一级上将,实是风水使然。正是这种浩远的明堂,略显松散却又前照后靠的堂局,造就了这位民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
  与祖坟背枪者的心高气傲之状如出一辙,白氏故居后,骆驼翘而昂头,显示出主人恃才傲物、不与人谋的性格特质。在这一点上,白氏阴阳二宅不约而同。
  在国民党军队中,白长于谋略,精于运筹,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之才,在战役战斗中善于关照各个要点,战争的规模越大,组织指挥的难度越高,越宏观,越能显示其军事才能。也因为这一点,白独有傲视军中同僚的资格和本钱,一向自视很高,盛气逼人,招人妒忌。白的这种才能,风水上源自于祖坟虚无飘渺中不乏回环巩固,平阔中不失远朝,看似无物时又隐伏千军万马,似有非有,遥相呼应的意境。
  “补缺填空,一可当百”;“边实(厚)边虚(薄),方是灵机;边缩边长,斯为妙谛”。白氏祖坟,左后来龙厚实可靠,右面侧翼空虚,与故居正好相反。故居穴法,因形避煞,偏左而结;祖坟来龙则左来右去,蜿蜒而行,承接来龙之势,先右抛一星,再前行百米,起窝中乳,穴靠金星偏右而下。边实边虚的阴阳二宅,下穴亦一左一右,互为障补,似天造地设,预示主人日后在战场上不求尽善尽美,惟求神鬼莫测的妙着奇功。
  风水上障缺补足,向以一地一龙论之。但其理相通,阴阳宅亦互为条件,相得益彰,有此不失为一种上佳的配置。由于时日久远,加上客观条件所限,现已无从考证,白崇禧的诞生及贵显,与阴阳宅的这种结合,其关联程度究竟有多深。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阴阳宅的互补,断没有白崇禧日后战场上缜密部署、屡建奇功、百战常胜的作为。
  白氏阴阳二宅,悉数俱佳,又各有偏重,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祖坟为显贵之本,故居为富地,权作贵证。从风水的发越条件看,则又有不同。祖坟葬下后,贵显假以时日,只等契机出现。故居建造是白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坐西面东的进宝骆驼一旦拥有,白家先富后贵,富贵兼备便随之而来。事实上,白家到了白志书这一代,家道富裕,开起了店铺,颇有田产,丁财两旺。白崇禧10岁时,父亲白志书病故。而随着家道渐衰,白崇禧不久后崛起。在这里,白氏阴阳宅风水十分神奇地得以相融。正是这一结合,遂使桂北这片看似平常、趋吉不易的石曜之地倍增其威势,给了白氏家族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骆驼进宝 身带马枪--白崇禧(5)
“风水二字,山水而已。”山水之中,山主贵贱,水管财丁,主智。白氏祖地水的情况又如何呢?
  会仙地下水丰富,河溪密布。远观白氏祖坟东西两翼,山水平分秋色。山外水里,山脉西高东低,但左面的漓江比起右翼的洛清江,大而磅礴,有过之而无不及。左青龙右*的强弱高低,区分在伯仲之间。
  更为难得的是,在白氏祖坟龙脉磅礴南下的同时,漓江、洛清江一左一右贴身夹送,顺流而下,此为顺势,但就在两条江水之内,白氏祖坟左右又有大江、相思江逆而北上,分别向外汇入漓江和洛清江。一顺一逆,一正一反,风水上的两种情形,白氏祖坟兼而有之,妙不可言。风水上有此,至为难得,主人机敏异常,为将神机妙算。
  战场上的白崇禧,目光极为敏锐,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战机,显示出军事战略家的良好素质。台儿庄战役,白崇禧协助李宗仁指挥,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日军被激怒,要寻找国军主力决战。此时的白崇禧,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经过审时度势,白认为决战时机并不成熟,于是见好就收,快速组织军队撤退,实现了战役的完胜。关键时刻,白崇禧冷静的判断和正确的抉择,与某些打了胜仗而骄傲轻敌致败的将领形成鲜明的对照。
  1946年,国共两军在四平交战,白前往沈阳亲临前线督战,国军一战而胜。白适时建议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整个东北。恰在此时,蒋介石下达停战令。奉蒋严令,白无奈离开东北赴南京。有史学家认为,若不是蒋的这一决策失误,东北战史将改写。蒋的失误,恰恰反证白过人的军事战略眼光。
  水的奔流远赴,有力襄助白成就一世功名。白氏祖坟近处之水,也很有特色。祖坟前面数里,古桂柳运河弯环流淌,甚为有情,前列大江自右前绕于左后,右面先有会仙河,相思江再缓缓北上流至右前方,四周诸水缠绕。然而,白氏祖地前后,数水四散分流欠交合,诸水南流北上为无序,且分向左右斜撇而去。水如人之精血,滥而无制,分而欠合,又为美中不足。
  1949年,解放大军逼近两广,*地下党员就桂系的战与降及两大首脑的去留劝说李(宗仁)、白。李态度坚决,决不去台湾。白则不无悲哀地言道:“国民党将领谁都可以留在大陆,唯独我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供他选择的路已经不多,去台湾“向历史交代”可能是明智的,尽管他是那样心有不甘。
  白崇禧的结局,是历史潮流所致,非个人可以逆转。从风水上看,则是龙力由盛而衰的必然结果。脱卸充分的白氏故居、祖坟,明堂浩大辽阔,眼界非比一般。局面的广大,造就了白广阔的胸襟和杰出的谋略,但龙脉尽结而无余曜,锋芒太露,内敛不足。百密终有一疏,江郎自有才尽时,白晚年的失落,包括死的蹊跷,冥冥之中又蕴涵着一种定数,反映了风水的某种预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1)
位于广东西南的云雾山、三叉山,是蔡廷锴故居的祖山。与祖山的端严高峻相异,故居的结作却是穿田过脉、潜龙入首。风水上的这种特点,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蔡廷锴与他的十九路军起落成败的命运。
  故居侧列的金戈铁马,马帽相夹,鼓角旁侍,是这位农民之子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风水基础。祖山明火映照,有力襄助其成为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前砂中巨大的马鞍,则是将军命运转折、卸甲归隐的最好诠释。
  抗日名将 骁勇善战 蔡廷锴(1892-1968),本名廷楷,乳名炳南,字贤初,广东罗定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1]
  蔡廷锴出身贫寒,早年追随孙中山,在军阀混战中迅速成长并崛起于北伐战争,1930年5月,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同年升任第十九路军军长。
  蔡廷锴成为饮誉中外的“抗日将军”、“民族英雄”,源起“一· 二八”凇沪抗战。1932年初,蔡廷锴率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寇血战历33天。日军在十九路军的顽强抗击下,数次总攻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十九路军在这一仗中打出了守土有责的赫赫威名。创造这一功绩的,首推蔡廷锴。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遭蒋介石纠集军队围攻,次年1月宣告失败。
  此后,蔡走上坚定反蒋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能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既是国民党的陆军上将,又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成为共产党得天下后的国家领导人,活跃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蔡廷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其祖上风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头戴三叉 铁马金戈 蔡廷锴故居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龙岩乡双伦角村,坐坤兼未。[2]
  《罗定县志》认为,位居县境西南部的蔡廷锴故居,山脉属云开大山山脉,发脉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勾漏大山,其实不然。蔡廷锴故居,西为云开大山,东为云雾山,两支山脉均南西-北东走向。故居龙脉,既不是贴近故居西部的云开大山,更不是来自于县境西北部的勾漏大山,而是盘踞、绵亘于故居西南,北上环绕故居东北,给故居构成三面屏障的云雾山。
  云雾山绵延于云浮、新兴、信宜、高州等县之间,为数列东北-西南走向山地的总称。云雾山虽不算大龙大脉,干龙行度,但也不乏生动,有的地方还很有气势。打响太平天国运动第一炮的凌十八,其故居就坐落在山脉的西缘--信宜县钱排镇北内村。从地质构造上看,方志称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并无不可,但在风水上,却是反向行度,从西南起始,向东北绵延开去--不但山脉如此,水势亦总体上自西南向东北倾入西江,汇珠江出海。
  缺乏强大依托,却不随波逐流,蜿蜒起伏的龙脉,独行于茫茫山海中,义无反顾。与风水意境相合,蔡廷锴前期生死与共的十九路军,成分主要由广东子弟兵构成,既独立于蒋介石的嫡系,也迥异于共产党的红军,独自肩负起救国救亡的应有责任,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直至战至最后一人,可歌可泣。
  钱排镇南面约6公里,海拔1704米的大田顶,是云雾山的最高峰,也是蔡廷锴故居的太祖山。云雾山龙楼起祖,向东北变高大纯石金星,如大将威严挺立,然后再转金水连绵开帐,在钱排镇形成一个半月形的扁平盆地,龙脉至此跌断后重起,约七、八公里后,至合水镇重又跌断,起而为海拔1010米的三叉山。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2)
信宜至罗定走向独特的山脉里,有两座海拔1000余米的大山,矗立在这片山的海洋里,格外引人注目。两山高度相差不到10米,都叫“三叉山”,此是蔡廷锴故居的少祖山。
  三叉山拔地而起,岿然屹立,先为“头叉”,火星体性,自东南巽方来。之后径直北上,入罗镜镇境,将至结作处,再起高大火星,形如笔架,又为少祖,是为“二叉”。龙脉在30多公里的距离上,数度剥换,二起少祖,其中千峰万壑,嵯峨险要,至宽大尖挺的“二叉”后,别是一番天地。[3]
  少祖之下,龙脉脱老出嫩,变顽为秀。只见一脉从三叉山右膀缓缓而下,降龙入势,委蛇扭曲,连绵开帐。十里范围内分左右两路,一路雄健高峻,径直前行,气宇轩昂,为戈矛、兜鍪,勒马开旗,作*;一路呈天梯状,似从天而降,接连抛浪前行,共计20多座山峰,或方或尖或圆,金、木、土、火星变换,向北绕行一圈后,折东北另起落地金星作鼓,为青龙、倚靠。与青龙、*的张扬之势截然不同,龙脉在左右分支中悄然透出,呈丝线串珠形次第而下,最后潜龙入首,脉沉田间。故居捉脉而下,准确地建在群山环抱的一块田畴里。
  看出这偏居一隅之地的不凡,悟透其风水的精妙,是蔡廷锴曾祖父。清末从南雄珠玑巷举家迁居穷乡僻壤的双伦角村,需要一定的眼光和魄力。藏风聚气的故居,屋前有一池塘,聚气之象,显为穴证。故居盖后约40年,蔡廷锴在屋内诞生。懂堪舆、会中医,蔡家三代相传。深信风水的蔡家四代人就住在两进的房子里,守护着这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直至蔡廷锴投军发迹,举家外迁。
  故居祖山高大,缠护重重,经过充分跌断,穿田过脉,脱卸已然干净。反观故居,后方地势逐步抬高,近枕土、金相间连绵而来的龙脉,远靠峻拔的三叉山北部余脉。绕穴而过的青龙砂,弯环如一把天造地设的交椅,妥帖有情。似乎不满足于交椅的高度和单薄,为补强靠山,故居后面约4公里处,专起金水帐,南北纵贯,三叉山与高大金星雄踞两端,中间一字玉屏横展,作为故居的坚强依靠。从东北往西南穿望过去,两个山列一前一后,一低一高,故居靠得自然端正。尤其是后山列一尖一圆两座山峰,如同一文一武两位大员,稳稳地站立于南北两端。有高大金星雄镇于盆地南缘,使故居的翼侧分外厚实。金星威武峙于左后,也是故居为武为将的一处重要应山。
  故居两重靠山的含义,象征了蔡廷锴两个不同时代的经历。靠山厚重,助蔡在惊心动魄的转折中安然度过。先拥蒋后反蒋,蔡不改为国为民初衷;国家政权在国共两党上易手,蔡不损其贵。
  三叉山,火星禄曜,卓尔不凡,是这片数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最高峰。山势挺拔端正,木星为体,火焰其上,尖而耸秀,面北而立。山北部,是宽达50多平方公里的罗太盆地。盆地面积适中,水系发达,罗镜河蜿蜒而过,土地肥沃,向为福地。从云雾山发脉而来的龙脉,奔腾近百里,目标就是这个盆地。高耸峻拔的三叉山,俯瞰的也是这一片土地。
  表面上,慕盆地的完整肥美,脉从三叉山奔腾而下,建于田畴之中的蔡廷锴故居,理应背靠后面约三、四公里处的三叉山,面向盆地而结。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蔡廷锴故居放着宽大的罗太盆地不要,偏要右转90度,面向盆地边缘之一角,顺着山边一线而望。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情况就偏偏这样发生了。[4]

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3)
龙脉顺来,穴必结逆。蔡廷锴故居的选址和建造方法,验证了堪舆实践的这一普遍规律。
  实际上,蔡廷锴故居看似超乎常规的做法,却是风水上最为正确的选择。三叉山右膊而下的龙脉结作,已经透露了这支龙脉力量有限的玄机,完全符合南龙结作的一般性特点。堂堂正正的三叉山,要葆其焰,全其节,壮其行,切不可贪大求全,过于直露。龙脉天梯状自上而下规避正面的宽大盆地,星体剥换中突然转身穿田过脉结作,以及面向东北弯环前行的青龙砂,无不证明了龙脉的这一性情。而青龙砂尽头处,连续抛浪如印如鼓,相牵相连又相对独立,这些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龙脉行度至此为止,需要就局趋于横逆聚结了。更为重要的是,就在青龙砂踊跃前行的同时,三叉山下作为*砂的另一脉相对雄健有力,北出至盆地边缘后,折东连起武曜之山,作为故居的前砂贵证。这一系列风水因素,从朝应定穴的角度规定着故居的位置和方向。
  另一风水现象也充分证明了故居坐西南向东北的正确性。故居西面的分界镇与罗镜镇之间,有一列长达10多公里的峡谷。峡谷东接盆地,使自南而北的三叉山龙脉面对一片宽达50多公里长的反弓地。若不知通变,顺来顺结,故居将反弓而箭射北方。借力转身,顺左势而右向,弃反弓,走弓弦,得盆地砂水西来东往之神韵,实在算得上是高明的风水选择。
  “全势不回,虽巧媚端严而亦假。周围拱顾,即奇形怪状而愈真。”顺应潮流,顾全大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巧合的是,蔡廷锴戎马一生的经历,与故居顺势而为的风水结作完全一致。
  行伍出身的蔡廷锴,外战辉煌,内战也出色。他和他的十九路军,不但令日本军队闻风丧胆,使蒋介石感到头疼,也让共产党吃过苦头。这位北伐时曾先于叶挺挥军攻入武昌城的团长,“八一”南昌起义前与叶挺同居师长职、同时参加起义,分别被任命为正、副军长,因表现动摇,中途脱离了革命队伍。在江西,受命围剿红军的蔡廷锴,曾重创过红军主将彭德怀。人民记住了蔡反蒋抗日的杰出表现,宽容了南昌起义以及让红军付出惨重代价的那段历史。其在国内外享有的崇高声誉,于国家、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得到了广泛的尊重。
  “武夫技艺多英豪,战功超擢至大将”,对旁列刀枪的龙穴,风水前辈给予高度评价。三叉山发脉,凸显了蔡廷锴故居来龙的贵气与真切。然蔡廷锴功成一代战将,则全赖前砂。故居前方,一系列的武器兵戈,应有尽有。在蔡廷锴的人生中,这些兵器又都纷纷派上了用场,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风水案例中,很少如蔡廷锴故居那样,武应之砂集中地排列在侧翼。先是旗鼓左右分置,安营扎寨。左面鼓山,遮挡住触手可及的罗太盆地,使自身周密回环,藏风聚气。右侧,一侍主马傍而近身,随时候用。右前,狰狞的石山是为高大的戈矛,异样锋利,砍剁自如。这种古人常用的兵器,置放于*首,使人不寒而栗。戈矛山旁,继有兜鍪峰相夹,如勇士执戈,站立一侧。再前,有马山东向,山上皆石,其色如铁,呈大马赶小马状。[5]
  “兜鍪,有侧倾之势,曳尾如鳖,亦微带杀,盖横视之则为尖杀耳。有贵星,则为大将。无贵星或龙贱,则军头将校而已。”蔡元定的论述,不但点明了兜鍪的外部特征,还明确了兜鍪贵贱的标准。

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4)
蔡廷锴故居前除兜鍪外,贵星重重。一水自山岭流出,从戈矛、兜鍪两山相夹中飞流直下,取名“帝瓮”,足证其曲折婉转。戈矛与兜鍪,有水缠绕,活添了几分威武之气,也给故居风水增添了分数。
  兜鍪,石者为上,土者次之。蔡廷锴故居前砂兜鍪为石,故又名铁帽山。戈矛、马山、铁帽山三者皆石,马上征战的风水特色尤其鲜明突出。风水术认为,金戈铁马与兜鍪同居水边夹峙,必为将威震当代。[6]
  崇尚风水的粤西地区,早就有人看出罗镜三叉山蕴涵的真龙之气,千百年来慕名踏勘,寻龙点穴者络绎不绝,并留下许多似是而非的谶文。有说“三千粉黛,八百烟花”者;誉称“头戴三叉,脚踏云沙(地名),谁人葬得到,代代出探花”。更有人说此地五星归垣,文笔插天,必出宰相。事实却与当地人的传说开起了玩笑,这里几千年不出宰相,也不出探花,作为三叉山龙脉正结的蔡廷锴故居,倒是出了个名震天下的铁血将军。
  铁马金戈,造就了一代战将蔡廷锴。作为职业军人的蔡廷锴,绝非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对战役战斗的胜败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准确预见。这不仅表现在其参加南昌起义时对于战役胜败的把握上,还表现在对于十九路军走向覆灭的“福建事变”的战略判断中。前者,是由于蔡经历、识见所限,没有革命的思想基础和关于中国革命的远大目光,故备受争议;后者,恰恰证明了其确有先见之明。当延期举义的军事主张被多数人否定后,预见事变可能失败的主帅蔡廷锴明知不得已而为之,毅然将个人的命运融会在了时代的潮流之中。
  成败龙岩 将军卸鞍 “福建事变”中,蔡廷锴在麾下各军相继投降的情况下率4000广东子弟兵退守福建龙岩,最后被陈济棠收编后缴械,蔡出走香港。出生于故乡龙岩(乡),兵败于福建省龙岩市,加之蔡廷锴四柱年、月、时地支“三龙(辰)出海”,遂有“‘龙’归大海而发,‘龙’缩龙岩而败”的民间说法。风水与命理的相合,增加了蔡廷锴人生的传奇色彩。
  放着面前的宽大明堂、泼天富贵不要,弃唾手可得的锦绣前程,侧向就局,犯难冒险,动起兵戈,走上一条形窄实宽、时人为之错愕不已的道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起救国救民的功业。这是蔡廷锴故居的风水预示,又是蔡廷锴与他的两广籍战友共同选择的曲折而又光明的道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十九路军的覆灭,蔡痛定思痛,以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南京蒋介石政府,建立人民政权,组织联合战线,武装抗日为已任。风水上,高大挺拔的三叉山,正气凛然,如同一支火炬一样明耀于南方,照亮着蔡廷锴的故居。预后吉祥,是蔡廷锴本人区别于同时期其他民国将领的地方。
  蔡廷锴故居风水缺陷,不在龙身与砂水,而在明堂地势。来龙数十里行度,至结作处穿田过脉,本可后倚少祖三叉山,面向宽大盆地,直龙入首结作,如此明堂,当可另看。但天地造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行龙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将结作处侧身转向右边,舍大求小,舍远就近,横闪而结。这种情况,多少令人感到有点惋惜,宽敞明堂不用,似乎削减了真龙大地的贵气和力量。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此地的缺点。它的不足,在于屋前池塘以外,地势逐级低下,再无遮拦朝拱,展露一派堂气无收的倾倒之状。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金戈铁马 名将卸鞍--蔡廷锴(5)
明堂倾泻,风水大忌。谚云:“宁可龙虎或缺,最怕堂气无收”。明堂水倾,龙虎顺随而去,此堂最有亏损。断诀云:“明堂倾倒休夸穴好”。廖氏云:“若是堂倾无落聚,有穴终须弃。故倾倒明堂,纵有龙穴亦须弃置”。董氏云:“明堂第一嫌倾倒,倾倒有砂飞水走,卖尽田园走外乡,更主儿孙多寿夭”。前辈风水师众口一词,皆言倾倒明堂不吉,须弃。
  对于故居存在的风水问题,蔡氏家人似乎心照不宣。解放后,蔡廷锴亦曾在家乡与人谈及。当然,他是从破除迷信的角度说的,旨在说明风水不可信,关键得靠自己努力。但不管其是否承认,风水上的缺陷却是如影随形,成为家族内部始终放不下的一块心病,并长时间影响着其后人,尤其在财丁方面。
  故居的风水贵证,林林总总,证得龙真穴的,但明堂倾泻,显为美中不足。既为真龙莫须弃,明智的方法是另寻吉地补缺。
  三叉山为火禄之星,靠之本为吉兆。经云:“无火贵不至三公。”盖火为万山之祖,蔡氏贵耀由此可判。但是,火星高大,烈焰无制,也会伤身,贵而不永。因此,前朝后靠火禄之山,宜隔穴三、五、十重,离十数里外,或有水拦截,褪去火气为宜。观蔡廷锴故居,后面烈火透天,嫌其近身,水隔不力,当有大起大落,大悲大痛之验。
  穿田过脉,潜龙入首,蔡廷锴故居将结作之处出现的突然跌断,既是南方龙脉富于变化的一种常态,但也往往使所应之人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增加。“福建事变”失败后的蔡廷锴,历经各种危难,最后死里逃生,与风水上的预示不无关系。
  蔡廷锴故居前朝,置放着一座占地颇大的马鞍。卸鞍,是蔡廷锴故居前砂的一大风水特征。这一特征,与蔡廷锴本人的经历再次吻合。[7]
  前人对马鞍的风水含义,有深刻的研究。鞍形,前朝此砂,应解鞍下马,或攀鞍上马。金鞍玉鞭,鞍辔贵人,出鞍摄马,唤马装鞍,自有此格。但如若鞍只是前砂的一件应星,则需要结合它山判断其归属和功用,比如得将军贵人之类。
  前砂有鞍,用马为应;若应星无马,谓无归宿之鞍,不足取矣。又有一样直鞍,若龙本身见之,前昂后俯,两傍有带,鞯鞍分明,却是入贵之格。若以横取之,则须详加检点,不可直谓之贵格也。故经云:“亦兼甲仗兜鍪而言之”。
  蔡廷锴故居,前朝不但有马,鞍前再有一枪劲插东方,是为将军贵人之佐证。
  马鞍虽为贵证,但鞍大而正朝,有卸甲之义,既可作将军休整再战的象征,亦可成为马放南山,从此弃武赋闲的根据,视情而定。前砂先有马,继有巨大的马鞍横列,此为先有武应,后被削兵权,难于再起。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福建事变”中落败的蔡廷锴再次请缨抗日,1939年被蒋介石起用为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旋接任总司令;后又被委为第26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桂南会战。但很快,蔡因受蒋介石排挤而去职,闲居桂林。1947年,蔡被授予陆军上将,但同时退为备役,是为无职虚衔。如同马鞍闲置的风水含义一样,蔡廷锴再也没有昔日军中的威权,处处受到掣肘,更谈不上军事上的作为了。
  马鞍的出现,预示着蔡廷锴作为军事将领的命运必将发生转折。脱离军职的蔡廷锴,避居香港,流亡海外,宣传抗日救国,奔走*;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发展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成立“中国国民党*促进会”,投身全国政协的筹备工作。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旧军人、新*主义战士迎来了新生。
  

武公仗剑 五桂齐芳--薛岳(1)
粤北山区,多少藏龙卧虎之地。雄昂的蔚岭、大庾山系,一条东西游走、南来北往的龙脉催生了一代名将薛岳。凶悍强劲的龙脉,成为这位抗日名将的有力凭侍,成就了薛岳机动灵活的征战功业。薛岳祖坟头顶凉伞,下有按剑,刚金为父,虎爪为指,武将的刚烈与尊贵派头十足。而水的流向及弯环上的奇特,深化了这位名将战术上的造诣。前砂中乾参天柱,五桂齐芳,更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拄国之才,薛家也兄贵弟及,显赫一时。
  明堂的局促与文应不足,限制了薛岳治省治国上的作为。旗、鼓高夹水边,代表了薛岳为将的张扬与跋扈。耀极无敛,失败的种子常在胜利的喧嚣声中悄然种下。
  一级上将 功高气傲 薛岳(1896-1998),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广东乐昌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
  薛岳身材魁梧,作战勇敢,外号“老虎崽”,曾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1922年,陈炯明叛变,率部进攻孙中山总统府,时任警卫营长的薛岳与叶挺分守前后门,掩护孙中山、宋庆龄脱险。
  经历了政治上的彷徨和动摇后,薛岳依附了蒋介石,成为共产党的强敌,内战的功臣。1933年5月,薛岳被蒋介石起用为第五军军长,参加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月,任第六路军总指挥。是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薛岳指挥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跟踪追击,率部行程2万余里,辗转西南数省,重创红军,并为蒋扩充了势力。1935年,薛奉调湖北“围剿”红军,年底率部入川,解雅安之围,迫使红四方面军退入藏区。
  内战出色的薛岳,外战同样不凡。1939年至1942年,薛岳指挥三次长沙会战,击败日军土肥原师团、冈村宁次、阿南惟矶等悍将,歼灭日军10万多人,是抗日战争期间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着名的长沙三捷,是二战时期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军的第一个伟大胜利,举世闻名。
  抗战战绩斐然,但薛岳为人骄狂的弱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南昌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薛岳皆因轻敌致败。1946年6月,薛岳率部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连遭败绩。
  盛气冲天,败则涂地。一代战将薛岳的这些特点和其享年102岁,5兄弟同时贵显绝不是偶然的。所有这些,都和其祖上风水有着某种神奇的联系。
  东来西往 贵人按剑 薛岳祖坟位于广东省乐昌市九峰镇小坪石村,多位祖先集葬于土名“南山”的山脚凹环处,其中有:清道光戊申年(1848)下葬的曾祖母墓及清光绪、宣统年间下葬的祖母、祖父墓;1939年,薛父去世后,亦葬于此。坟同一向:坐丙兼午。
  粤北蔚岭、大庾山系,地处南岭山麓中段,属于华南褶皱带的一部分。山系西起乐昌县北部蔚岭,向东经九峰、五山至仁化县入南雄抵江西省境。山脉主要由花岗岩组成,群峰连绵,巍峨高峻。
  薛岳祖坟龙脉起自九峰镇东北面的五指峰,海拔1726米。山脉沿东南磅礴而下,脊线相连,起一列长达20多公里的山脉,主要山峰有富家地、状元墩、寒公脑等6座。中峰状元墩,海拔1557米,是为薛岳祖坟的少祖山。[2]
  远观大势,离薛岳祖坟东南12公里的状元墩,西北行,龙行扭曲,约5公里为海拔1346米的沿溪山,至此出现一次明显的跌断。龙脉渡河后,重又特起,连起海拔1385米的丫叉山等3座高大山峰,开“个”字充分伸张,并一次比一次地大幅度展开。左路曜砂直达两江镇;右路与起祖山脉一河相隔,受制于峡谷,向北直上至九峰镇;中路主脉向西北逐浪而上,经6公里行度,起金星大圆顶,如大鹏展翅,晒张两翼,脉从右下临水而结。

武公仗剑 五桂齐芳--薛岳(2)
与祖山自东北而西南再西北的龙脉走势截然相反,两江镇西约6公里,一列毫不逊色的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而上,距离长达10多公里。尤为特别的是,山列至盈洞乡南部,转而向东偏南有力回勾,距薛岳祖坟左前方约6公里处驻扎下来,宛如听命前来的兵将,俯首帖耳,跪伏于前,在外对薛岳祖坟形成专有拜朝。这个山列,与中间一路南北走向的山脉、右路东北-西南走向的通天窝山列相互配合,连袂向南面的薛岳祖坟朝揖。
  东来西往,左右开弓,得回旋之力,龙脉激荡澎湃,其贵倍增。与薛岳祖坟来龙特点相对应的是,薛岳日后在战场上机动灵活,善于运用分进合击战术。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正是派遣这位祖上龙脉生动游走,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呈现一派生龙活虎景象的骁将全责追剿红军。而这位猛将又不负所望,巧与红军周旋,粘上去,贴着打,追着咬,着实让红军吃尽了苦头,几至山穷水尽、全军覆没的境地。用人经常出错的蒋介石,惟独这一次没看错人。
  杨成武上将在晚年回忆湘江战役的惨烈时曾说:“我这把老骨头,差点埋在湘江边上了。”此言非虚,他当年身负重伤,是爬回部队里去的。那一仗,中央红军从万人锐减至3万,主攻者就是薛岳。
  着名战将许世友一生能打大仗、恶仗,是一位“常胜将军”,但也打过败仗,其中就曾败在薛岳的手下。1934年,红四方面军脱离中央红军南下,许世友率领的红四军为前锋。在关键的峡口一战中,许部实力最强的35团被薛岳全歼。为此事,许世友一直耿耿于怀,追悔莫及。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无疑是光辉的胜利,但在军事上,却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助推这一军事创举的对方主将,首为薛岳。
  1927年“4·12”事件之前曾建议*中央“把蒋介石当反革命抓起来”的薛岳,后来却成为跟随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急先锋,成了红军名副其实的克星。对于其个中根由,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善用阶级分析方法的学者主要从思想基础上去寻找根源。但从风水上看,薛岳前期恶蒋,态度反复,后期与共产党为敌,关键时刻又毫不留情重拳出击的做法,与薛岳祖坟龙脉起始阶段来回飘忽、难以捉摸,经脱卸后主脉北上义无反顾,高大金星威武连举的特点与内涵,有着极大的关联。
  不少人对三万红军居然在绝境中突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最后胜利到达陕北感到疑惑。从种种迹象看来,国民党中央军在湘江战役重创红军后,有意延缓了进攻速度。按照薛岳的一贯作风,若继续穷追猛打,红军绝难脱身,但薛岳没有这样做。有人认为是蒋介石在用借刀杀人之计,把红军赶到大渡河边,自己却放慢追击的脚步,要白崇禧和红军火并并担当罪名,可白崇禧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是“小诸葛”。白崇禧故意卖了个破绽,让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扬长而去。不管是不是薛岳、白崇禧觉得红军已是困兽犹斗,有意放红军一马,(红军长征之初,就曾有“南天王”陈济棠借道的事情,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反正历史就是这样演绎的。与此同时,内部刚刚完成领导层调整的红军,十分机敏地抓住了这一机会,迅速脱离了险境。
  心高气傲的薛岳,常怀鸿鹄之志,确有过人之才,曾有非凡之举。在薛岳的家乡九峰镇,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红军之所以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是因为薛岳手下留情,红军才不致全军覆没。如若历史真是这样,那么对于红军,对于日后得天下的共产党人来说,薛岳不仅是敌人,还是恩人。

武公仗剑 五桂齐芳--薛岳(3)
不管上述说法是否有根据,可以肯定的是,薛岳虽没有改变中国历史的能力,但却实具在一定时空内举足轻重、左右甚至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风水气象。
  这种气象表现在薛岳祖坟的砂与水两个方面。山脉东来西往,水也由东往西流,成为罕见的风水奇观。[3]
  薛岳祖坟前面,九峰河自右从九峰镇东来,至艮、寅方旗鼓相夹,穴前癸方聚一水,酉、辛位去,经两江镇折南汇入武江。作为下手砂的青龙,在西侧约5公里的距离上,出现7次重要的交锁,不但使九峰河在薛岳祖坟前看不到点滴去水,还呈现出十里九曲的大吉之象。本身山第一重青龙砂两度拦击,第二重砂开二指再度两次拦击,第三重砂更开三指三次拦击。九峰河北,一南北走向的庞大山列紧密配合,像是专责前来关锁水口似的,共计8支山腿呈条状迎面南下,与薛岳祖坟的7重青龙砂缠绵交错在一起。5公里内受到7次拦截的九峰河,曲折西流,依依不舍。
  九峰河水十环九曲,水*插关锁,来得婉约,去得缠绵,薛岳祖坟前绕穴而过的腰带水,极为难得。水口上吉,对武应的龙脉有利财丁和逢凶化吉的功用。然而,这还不是薛岳祖坟之水最值得参详之处。
  水向西流,是薛岳祖坟之水的一大特色。山脉的雄峻,铸就了薛岳祖坟的威势;而水的清奇,更使薛岳祖坟如虎添翼,贵不可言。
  在一些特定地区,受地貌条件影响,水流方向会出现某种特殊情况,流向东、南、西、北皆有可能。水向西流,一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水向东流的总体趋势,是大自然的丰富表现之一。
  风水上看水向西流,则有着另一层含义。凡力量巨大之地,必造化多多,甚至可令天地为之变色,江河为之倒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向西流,是一种非比寻常的风水现象,若龙真穴的,很可能出圣贤或扭转乾坤之人。
  有非凡山水气象的薛岳祖坟,穴情更是可圈可点。父母山为武曜金星,顶如凉伞开张,下有威猛虎爪,均为武将之应。
  这是一座海拔千米以上、东西正面宽达8公里的巨大金星,主脉中抽,自圆顶面北蜿蜒而下,左右大放曜砂,共计10多重山梁从两侧齐向中央缠绵包裹,其状有如观音千手,无穷无尽地向两侧伸展。薛岳祖坟就在观音的肚脐左下位置,适中而建。龙穴呈微窝之势,山地褶皱明显,前有天然拜台,隐蔽在内*砂的臂弯之中,不易被人发现。[4]
  穴爱窝藏,不宜高张。从本身山看,薛岳祖坟似偏右不正,与右水倒左、靠下手砂扦穴的常规不符。但跳出自身局限,以朝应、明堂证穴,则准确无疑。更为关键的是,凉伞山左面峻急,无穴情可言;右翼缓和,形成天然穴场。穴法精妙,不可更易。
  为防下穴不准,薛家干脆10多座墓一字横排,祖先集葬于斯,宽近百米,将观音肚脐左下部悉数占满,颇壮观瞻。
  金星高大,开帐浑厚,遮天蔽日,下有多条山梁支撑,故喝形“凉伞”。*自带一砂,横拖穴下为案,此为武公仗剑,大贵之象。薛岳贵为一级上将,实至名归。
  按剑无凶,多应武公之穴,或自身带出,或它山送至,取用一同。龙虎身上带,为按剑;外龙虎,为横剑;右手为按。薛岳祖坟减虎饶龙,偏右而下,远以前案最高峰为正朝,近取按剑为用。
  张子微曰:“按剑,木文金武,方面专征,藩镇节使,文以武名,他星俱秀,位至公卿”。蔡元定发挥曰:“若为金星行龙,则只应武臣为将,而显立功名者也。” [5]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武公仗剑 五桂齐芳--薛岳(4)
按剑之穴,本逆水为上,薛岳祖坟顺水而结,按剑之效稍差。至为重要的结穴之所,*绵软,其弊应于幼子,使本占旗鼓优势的*所主,其成就不超长子。去水拦截得法,两相比较,龙强虎弱,薛家长子薛岳遂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
  薛岳是一代名将,勇猛善战,实实在在地让他的对手们伤透了脑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论是共产党还是日本军队。薛岳又是一名福将,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中走过,多次大难不死,转危为安。陈炯明的叛兵、日军飞机的炸弹,在上海、在南京、在家乡等多次历险,都没能把他摧毁压垮。终其一生,有胜有败但不改其威名,身为粤将不得蒋介石宠信却在军中享有一席之地,受猜忌却善节其身,得享高寿,安以善终,“抗日英雄”的威名更使其名垂千古。从风水上看,威武金星的接续连起,凉伞的羽翼丰满,缠护重重,与贵人按剑的不怒而威,均成为这位战将的坚强依靠,庇佑他度过千难万险。
  旗开得胜 五桂齐芳 远看前砂,薛岳祖坟前约20公里的正面上,得一左一右两列高大山脉缠护夹送,三路山脉宛如三路浩荡大军在前方专有拜朝,与薛岳祖坟遥相呼应,其风水意义非同小可。
  近观穴前,薛岳祖坟的左右应砂对其所主不但十分重要,而且极具风水内涵,值得细细玩味。[6]
  祖坟左前,戌、乾、亥连绵起峰,以壬峰为最高,自左面向中央逐次排列,因五峰参差,呈连袂执衣状,故名“五桂齐芳”。
  五桂齐芳,因其山峰由低至高,故主兄贵及弟,渐次贵显,多见兄弟叔侄同朝为官。若有文星,又为五子登科之应。薛岳祖坟前朝,无文星应之,金星威武,故以武贵显。诗曰:“五桂齐芳最好看,兄弟立朝端。若见尖多森似戟,五马从此出。”与五峰形状及风水含义甚合的是,薛岳为长子,身材亦最高,兄弟五人中,除上将外,少将、中将齐备,皆同时贵显,被号为“薛家五虎”,在九峰当地可谓显赫一时,其鼎盛之势远居望族之上。
  五峰所在方位,乾卦高大。乾为天柱,若贵人之峰高耸天位,主极贵。赖氏云:“玑人云霄生宰辅。”又云:“世登要路重玑峰”。
  [7]乾参天柱,若高大肥满,又主贵人高寿。富、贵、福、禄、寿,薛岳兼而有之。百岁名将薛岳,赋予了五桂齐芳另一层风水含义。
  不仅五桂齐芳与“薛家五虎”景况相合,薛岳祖坟右前方的另一应砂,与薛岳的表现也甚为贴切。
  距薛岳祖坟不远,九峰河东北,一旗高大,东面逼峻,岩石显露,壁立千仞,旗尾向东南方向悠扬舒展,旗带所卷,九峰河水为之弯环,一座如印如屏的鼓山深深楔入旗山东南部的两个旗摆之间。
  位于薛岳祖坟本身山第三重*砂北端的这座鼓山,表面上并不高大,却有着两层风水含义:一是*带印,“*砂带金弹子,七岁神童通经史”,预示着所主之人天资聪颖,非寻常人可及;二是应于北面的旗,为鼓置南方,与本身山武曜金星一起,成为此地出上将元戎最直接的风水依据。
  旗杆高插,卓立水边,旗帜向前开张,迎风招展,鼓山隔河尾随接应。旗鼓相夹,弹冠相庆,得意洋洋。[8]
  薛岳祖坟右前方,旗山之后,海拔1475米的富家地雄峙,有力镇守一方。强手的加入襄助,使薛岳祖坟旗开得胜之势得以进一步确立并迅速蔓延开来,好不威风!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武公仗剑 五桂齐芳--薛岳(5)
受到旗山、鼓山的拦截作用,九峰镇与薛岳祖坟之间约3公里的距离上,九峰河水相继出现3次较大的扭曲,欲去还回。山水龙脉的聚结形势,使薛氏家族对这块山地分外看重,长相厮守。薛岳祖坟下行百余米,薛岳家祠紧临九峰河而建,那里有薛岳出生屋。屋、坟基本同向,坐南朝北。家祠、出生屋与祖坟同出一脉,但更为藏风聚气。从风水的角度看,立于高大金星山脚凹环位置的薛岳祖坟,是为龙脉正结,而山脚凹环下的薛岳家祠、出生屋,风水意义不大。
  “局不取阔而取聚,砂不论格而论情。”与高峻宽大的星体相映照,朝、案俱备的薛岳祖坟,内明堂虽小,但团聚有情。堂局、砂水,无不证明薛岳祖坟葬得其位,龙力深厚。
  屡建奇功的薛岳,战争中亦饱尝失败。1949年12月,薛岳出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组织部署“伯陵防线”,却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一击即溃。最后一战竟遭如此惨败,薛岳惟有自叹回天乏术。是什么风水因素导致战功赫赫的薛岳如此胜败无常呢?
  从风水上探究,薛岳的败,不在一山一水的个别因素上,而在于龙穴砂水的整体结构,偶然中蕴涵了必然。
  旗开得胜,五桂齐芳,洋溢着一股富贵逼人的气势,这是薛岳祖坟内明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满招损,谦受益。气势逼人,缺乏内敛,不留余地,谓之太过,与中庸思想不符。如若薛岳祖坟的外明堂延续内堂的贵耀,或许能尽善尽美。但是,粤北山地的高峻,在增加薛岳祖坟威势的同时,却又反衬出自身的逼仄紧凑,使内堂与结作、朝应之山的高大不相匹配,凸显空间的狭小。一般情况下,方圆达千米以上的内堂,并不算小,但薛岳祖坟内堂偏偏就显得局促,使人有压抑之感,难以舒畅。
  前朝局促,显示出主人的心胸和气度有限。当然,这些缺点在多数情况下,不损其贵,只是在主人命运不济时,人格的缺点才会被放大。现实生活中,薛岳功高气傲,与其接触共事过的将领颇有微词。其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也多少引起两位上司的不快,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薛岳祖坟内堂狭小,外堂也不宽大;内堂砂水皆美,外堂则显得散乱,左右两处明曜的应山之后,远朝的无序露出端倪,或竖或横没有一定之规。远处癸方的兜鍪金星与近处丑方的华盖参差相连,粗看为诰轴生花,细看又有破损,不能善始善终。既多受褒奖,又难逃责罚,风水景象实际上预示了主人这种一时荣光后的失败和耻辱总是相伴相随,终生如此。
  九峰河自东向西流,凸证其能;太祖五指峰嵯峨峻拔,尽显其贵。然而,与名山大川相比,九峰河毕竟属小河小溪,蔚岭、大庾山系因为散漫而欠缺王者之气。龙的出身与力量是风水的决定性因素,龙脉的走势及形态改变不了龙身的性质。水向西流的薛岳祖坟,假若龙身再贵气一点,河水再大而磅礴一些,薛岳的结局或可另看。
  名将百战终不能成为常胜将军,大功之后常有大过,天生傲骨却不可以骄傲到底。这是薛岳祖坟风水的缺陷,也是福将薛岳人生中的遗憾。
  

猛虎降狮 九死一生--徐海东(1)
大别山、五岳山蜿蜒南下的一条龙脉,诞生了大悟县东南的一处猛虎之地。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动物界至刚至猛的两种动物--虎与狮,竟在徐海东祖坟处同时出现。狮、虎同居一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伏虎之形与所主之人有什么具体的联系?这不但是虎将徐海东个人的问题,还是堪舆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猛虎降狮,伏虎多病,决定了这位共和国大将的神奇经历,也给前辈大师的风水论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狮、虎身上生发出的不绝话题,跨越古今成为永恒。
  戎马征战 威名远播 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大将。[1]
  徐海东出生于一个六代窑工家庭,当过11年窑工。1926年夏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曾带全排冲垮敌人四个炮兵连。1927年11月,率农民自卫队参加黄麻起义。因作战勇猛,“徐老虎”声名鹊起。
  1934年,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独当一面的徐海东,此时威风八面,率红十五军团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独立完成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此后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8月,随刘少奇赴华中,9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
  猛将“徐老虎”,战功卓着,毛泽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蒋介石则说:“徐海东是文明社会的一大害。他诡计多端,骁勇善战,非同仇敌忾,协同作战不能消灭。”
  个人品格正直无私的徐海东,看不惯性格阴鸷的*。他不服*。“*”中,徐海东遭**,含恨去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害死的。”
  湖北大悟县城东南约7公里处的公路北侧山坡上,埋葬着徐海东的多位先祖。徐大将军事上的成就和人生经历,与其祖坟风水有着什么样的神奇联系?
  旗鼓对应 猛虎降狮 徐氏祖坟坐癸向丁,龙脉来自大别山脉中部分支,西承桐柏山脉,经武胜关蜿蜒东移,以五岳山为少祖,经三爪山逶迤南下,逐渐脱离大别山脉,过渡为低山地区。[2]
  徐氏祖坟北面,马吼岭东南新城镇境内及黄站以北,主要为岗地,坡度平缓,土层较深厚。一路南下的龙脉,状如卧龙,经过低山、岗地、丘陵的充分脱卸,变粗为细,出老成嫩,准备结作,却又突然雄起,宛如一只出林的老虎。
  龙脉的这一雄起,非因其它,而是缘自地质的悄然变化。南面约7公里,大悟山高峻,雄踞一方。受其影响,周边山地绵亘,与原先的低山丘陵地形截然不同。是加入大悟山庞大的山地队形中,继续南下的征程,还是大别山龙脉百里行度,已然足够,正好以大悟山为朝应,停顿下来,择地结作?徐氏祖坟龙脉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后者。
  如今的304省道,在大悟县城与新城镇之间,很好地利用了地质的这一变化,建在两地的接合部上,将山脉截然分开,南北界限明显。徐氏祖坟就建在公路北面的山坡上,离公路仅数十米。
  大悟山位于大悟县南部,势若屏障,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面向徐氏祖坟,充分展开。山脉向东延伸至夏店镇境望夫山,南至枯竹岩,西至芳畈镇境大兴垴,总面积约217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813米。高大绵延的大悟山,既是徐氏祖坟面前至贵的朝应,也是徐氏祖坟仰望的前山,不但逐步升高,而且格外厚重。

猛虎降狮 九死一生--徐海东(2)
受地质情况影响,省道南北山地形态各异。北面10多公里的正面上,山脉数路齐发,形势蹲踞,安稳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齐刷刷地面南列阵布局,蔚为壮观;慑于北面山脉的气势,南面山脉在纵深达2公里的距离上,群山一片低伏,或离而避让,或起而侍卫,列队迎接。
  主客相迎!省道南北呈现的,是风水实践中的一种贵耀状态。其规模之大,难得一见。
  经过约2公里的顿挫,北高南低,呈一线压倒之势的南部山脉颓势得到遏止。山地逐渐恢复元气,连片高丘开始依附在大悟山等4大主峰周围。呈鸡爪状、脊线不明显的山脉,山顶大多浑圆,频频顿首,给徐氏祖坟遥以回环远朝。
  徐氏祖坟两翼大势不凡。左,有海拔451米的大礼山,青龙砂连起两重,缠护紧密;右,有海拔378米的老山等山峰,大悟县城东部山脉连起四峰,呈逐次降低之势,聚于徐氏祖坟右,形成弯环有情、坚强有力的屏障。[3]
  越过省道,徐氏祖坟前面贵砂重重。目力所及,左旗右鼓,分置丙、申二位。旗不多不少,三枝卓立,由内向外、自近而远高低梯次排列;一只大鼓置于右方,中有小鼓相连,形成当面第一重贵应--旗鼓阵。正面宽仅数里之遥的旗鼓阵,绝不宽大浩淼,而是团聚周密,不留间隙。穴前观之,点滴不漏。
  旗鼓摆列,尤贵在其所处位置及组合。旗鼓中,多见单旗单鼓,大旗小鼓,旗鼓拥于一处等,如此分列前面两侧,有序排列,颇具章法,相互对应,非大将不为。主将用兵胸有成竹,调兵遣将不慌不忙,战无不胜。
  目力可及的第二重贵砂,如屏如诰。右前大鼓之后,圆体山峰林立,一起一伏,似藏千军万马,为攒兵、屯军之象,在高大金星和远方马山的引领下,向西南进发。更兼旗鼓应之,为旗开进众,鼓响兵发,倍增其力。
  目力不及的第三重贵砂,群峰叠嶂,巍峨壮观。大悟境内最高峰大悟山正朝,左前方为大坡顶、棺材山。
  仅就朝、案二山而言,徐氏祖坟近前分列左右的旗鼓,风水上代表了主人日后必以军功立世;诰轴正朝,预示了主人因大功而受封诰的必然,而右前的屯军,决定了主人日后贵为大将的命运;远处四峰相连的大悟山,延伸了诰轴和屏障的风水含义,象征着主人正大光明,永受褒扬尊敬的前程。
  实际上,贵应连连的朝应,又为一片刀兵之阵、逐鹿的疆场。四处飘扬的旗山,连绵起伏的鼓海,近百公里范围内,无不在昭示着大将用兵的阵势与为将的韬略、勇猛。
  风水气象与实际情况甚为吻合。徐忠心为党,立有大功,平生多获褒奖,饮誉全军。虽久病卧床,后期由于身体原因在战场上鲜有作为,然其为大将,军中咸服,党内毫无异议。其本人则深感不安,多次请求降衔降级而未获准。周恩来说:“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猛将徐海东,担任军长后还赤膊上阵,身先士卒,勇不可挡。“徐老虎”的威名,是靠在战争中打出来的。而在风水上,则来自于虎形穴结作的祖坟。
  徐氏祖坟龙脉,在省道北面的龙行大军中,像是预知大悟山存在似的,南行至丰店镇南时,即开始向西南方向开张展翅,大放曜砂,作结穴准备。主脉在左右山冈的护从下,经7公里行度,脉沉田畴,仅丝线相连,充分跌断,而后重起。雄浑的连绵三金,雄踞于省道北。龙穴靠右面南而下,结虎形穴,虎头高昂。[4]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猛虎降狮 九死一生--徐海东(3)
虎形地结作的徐氏祖坟,威风十足。西面稍高的丘岗上,有一地名“虎岗”的村庄。显然,前人已经看出了村庄东去不远的地方,伏虎山一股肃杀之气,故离之千米起名示警。虎性之烈,竟使村民远离而聚居。
  风水上,虎为大将。大将排兵布阵之气派,徐氏祖坟展露无遗。然而,这只虎究竟性情如何?除了虎威之外,它还给所主之人带来了些什么呢?
  虎形地,金星为本,间或有土,连金而成,故面圆而凹,势雄而慑。大自然中,凡虎山必威,自有一等精神、气焰,人见之常怀畏心,此真虎形也。若视之无威,履之不慑则非牛即犊。虎之应,有狮、羊、牛、堆肉、拖枪伏弩、暗箭弧矢、奔狼走豕、虎子等,不一而足。
  虎形地的鉴别,值得一提。有学艺不精却又异想天开的时师认为,凡虎形地,必*砂拖撑,较青龙砂长而有力,此为望文生义的不确之论,易于误人。虎形地,有*砂长而结作者,亦有*砂短而结作者,其界限不在砂长砂短,而在于其身面右还是面左。
  虎形地穴法,蔡元定认为:“惟鼻、眼、爪是穴,额穴亦可下,达者自通变之耳。”其旨在说明,穴之高低左右,须视应山酌情而定,不可执一。
  徐氏祖坟,地势西高东低,右水倒左,左青龙为下手砂,龙长虎短,按形势,应减龙饶虎,穴居左。但是,徐氏祖坟却偏不这样。
  面右而结、下于鼻穴的徐氏祖坟,距山顶10多米,自山下公路越级而上,也仅二、三十米。穴居右,身在左,*砂短促,青龙悠长且连放曜砂。高低适中的穴位,本身看并无不妥,穴情天然,护从之山收放自如,朝、案二山悉数在猛虎的掌控之中。徐氏祖坟为什么与通常的穴法相矛盾呢?
  解开这一谜团,要从虎、狮特性说起。
  狮,金头、土身、水尾,面方头大,腰狭尾润,前重后轻。相比之下,虎头小、身粗、尾巴高翘,头、身、尾比例较为适当。此外,狮常带球,有球者多为狮,无球者常为虎。[5]
  徐氏祖坟本身形态,为虎无疑。穴右戌方,*首外有狮子,狮头西南向,尾曳东北。东有圆山如球,分置狮头狮尾,引狮东顾,又为狮之确证。
  虎降于狮,屏气窃息,故脉在鼻也。徐氏祖坟穴下鼻观,是因为有狮于右,需要警惕地注意其一举一动,随时应对。
  虎山结作,旁有一狮,狮大虎雄,相对顾盼,距离仅千米之遥,世间事物竟是如此奇妙。不懂风水的人,以为这是凶象,因为就理而言,虎、狮同居一地,似有虎不能出头、活动不便之象。“既生瑜,何生亮”,受制于狮之虎,焉有大作为?其实不然。
  对于狮、虎相处一局的现象,前人早有定论。张子微在风水名着《玉髓真经》里,就列举了班将军祖、阎都督祖、濮公祖三个典型的例子,均为狮、虎相对,而出节使大将军封侯、监司节钺等,尤以濮公祖最为显赫,出人登科,累世五马,第五代追赠太师,六代位至三公。三例中,一例为狮子伏虎,于狮身结穴;两例为虎强于狮,穴结于虎。
  经验丰富的张子微,对动物界里常为对手的狮、虎同居一地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会影响到龙穴的结作及其富贵程度。而聪明睿智的蔡元定,也认为虎形地的应山其中就含狮形。对于前辈风水师这些独到的见解,至今仍值得充分借鉴。其判断的关键在于,龙脉真伪与是否结作才是根本,狮、虎齐备作为龙脉结作的一种形态,只是预示着所应之人日后的作为及其特点。

猛虎降狮 九死一生--徐海东(4)
细较徐氏祖坟与《玉髓真经》所举两例,又略有不同。古例为狮、虎面面相对,踞而应之;徐氏祖坟则为狮、虎相傍,狮在虎右,同时面南的狮、虎,虽或为对手,但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却又可以同仇敌忾,同赴时艰。
  徐氏祖坟形为猛虎,穴扦于鼻,有不高而威之势。“虎降于狮”,似乎是动物界的常识,实际情形却未必如此。恐怕无人说得清楚,虎降于狮的可能性多大,概率怎样。在徐氏祖坟这里,明明白白地发生着虎强狮让的情形。
  令人感叹的是,对于徐氏祖坟这头猛虎,右边的狮子变得相对柔和,似乎有所畏惧,而故意避让。狮身悠扬,先向西奔跑,一段距离后再回头东顾,与烈虎共同面南驻扎。狮子的这一去一回之间,与猛虎已隔开一定距离,中有鼓山相分,田间溪水自两者的间隙由北向南流出,显得颇有风度的狮子与猛虎之间有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6]
  “一山不容二虎”,自然界里说的是二虎必然相争,无法相容。同类相争,是动物世界中的一条普遍规律。狮、虎是不是真的无法相处呢?显然不是。在很多情况下,两者为友好邻邦,和平相处,不会发生你死我活的战争。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风水师眼里的狮、虎,是同类相助,倍增其威势,主人为将英勇。风水实践中,也确实多有狮、虎同见而主人拜将封侯的例子。
  话又说回来,狮、虎相处得好,可以相得益彰,但若不善处理,则又另当别论。面对共同的敌人,狮、虎密切协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有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世无强敌,狮、虎之间必生戒备,相争相斗的事情往往应验于身上。
  明白了狮、虎同伍的风水含义,对于徐海东建国后遭*排挤打击的经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狮、虎为威猛之兽,其穴多应将帅元戎,然仍须前砂验之,亦有利科举文魁者。狮、虎若真,必有不凡结作。而富贵大小,又与朝应相关。狮、虎若无贵砂,只为凶残斗狠之人,或世代为刽子手之类。贵砂归于何种何类,决定了主人日后所应及作为。
  狮、虎势压万人以立威,在带给常人不幸的同时,若龙脉不畅,有制有牵,稍有差池,自身亦受伤。另外,狮、虎地为凶地,前辈风水大师反复提醒人们勿轻言葬事。确须迁穴,风水师当避之,以免杀师之祸。
  狮、虎之性刚烈,现实中徐家满门英烈。大革命时期,面对困难局面,人丁兴旺的“徐家兵”秘密发展起来。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工农武装斗争的烈火,杀死徐海东的亲属66人。徐海东虎将功成,徐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虎伏多病 将军卧床 徐氏祖坟为猛虎,细分之又可归入伏虎之列。
  张子微曰:“伏虎,应狮子、虎子、虎母之穴。”蔡元定将伏虎划分为六类,断曰:“伏虎六格,其一格主出人多病卧床。”徐氏祖坟之状,为蔡元定所述伏虎第一格。[7]
  伏虎缘何出人多病,蔡元定并没有细说。但就蔡元定一贯的风水分析思路和方法看,蔡断出人多病,是因应其形而言的。伏虎如人卧,虎威在一时之需,虎踞虎伏才是常态。有伏虎之形,人常卧床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理虽如此,伏虎是否就一定出人多病卧床,还须结合应砂综合论定,不可一见伏虎,立断出人多病卧床。
  徐氏祖坟之虎虽然伏卧,却不损其威。但伏虎之害,亦准确地应验于徐海东的身上。徐之情形,被距今近1000年的蔡元定不幸言中。经过残酷战争洗礼的他,可谓九死一生。这头猛虎在建立赫赫战功的同时,也付出了身体的沉重代价。战争中,他先后9次负伤,身上17处伤疤,尤其是左眼下面的脸颊上打进的一颗子弹,从耳后穿出,致使左耳失聪,身体垮了,长期卧床养病,基本上不能站起来正常工作,竟长达30年。毛泽东非常钟爱这员虎将,发电嘱咐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实际地形分析,徐氏祖坟的伏虎之害,一方面源起前砂的征战之象;另一方面,来龙潜藏透脉,跌断后无高大星辰重起,客观上也与猛虎的高大与威势不相匹配。虎伏而卧,后期的徐海东身体严重透支,战争的残酷折磨,使他失去了原有的健康,变得“外强中干”,其意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象征。
  伏虎虽病,不损其结作。徐氏祖坟前列一水,柔和吉祥,多少弥补了这种缺陷。得水之助,徐氏祖坟添其威,抑其弊,预后吉祥。
  徐氏祖坟前数十米,为滠水西大河支流,右水倒左,酉方来辰方去,静谧无声,腰带水横列。河水顺势东流,蜿蜒注入西大河。虽然实际地势西高东低,有水流东泻之虞,但临穴却不觉其低,水不见其泻。其原因在于青龙砂连起两重,于出水口有力兜收。水口外再起连绵丘岗,自东北向西南反复拦截,使河水数度弯环,忽南忽北,缠绵曲折。
  徐氏祖坟,坐北朝南,西面一片开阔,东面山丘连绵交错,一派“天门开、地户闭”的格局,水法吉祥。虎砂短小,穴结于右,青龙为逆关之砂。虎短龙长,龙强虎弱,面右而结的徐氏祖坟,既符合虎、狮之地的穴法要求,又顺应水法的特点,完全合乎风水要旨。
  得水法之柔美的伏虎将军,迥异于战场拼杀,生活中妻贤子孝,爱情和美,家庭幸福,得享天伦。虽30年卧床,但妻子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毫无怨言,给了他极大的精神安慰。战争中多次大难不死的他,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体现出异乎寻常的生命力,竟一次次地战胜死神,多次病危而安然度过,直至古稀之年去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升帐点兵 中南威虎--黄克诚(1)
南岭名山阳明山,经四州山过舂陵水,结作黄克诚故居,沿途自西向东,不屈不挠,气势磅礴,与一条道走到底的黄克诚何其相似。行龙的特点,显现出主人的经历和性格。
  虎形地结作的黄克诚故居,是大将之地的又一典型代表。穴结吐气,升帐点兵,为将之威与阵势应有尽有。行走于低山丘陵的这只中南威虎,俯视前砂中弱小的走豕奔兔,更是一种让人大开眼界的风水景观。
  虎性刚烈 忠直大将 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大将。[1]
  这是共产党内一位总是与“左倾”唱反调的老布尔什维克,10次被打成右倾,削职降级,有人说他天生反骨;这是一位律己异常严格的高级将领,怕给人添麻烦,得病后竟欲自杀,让人对这位出生入死,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英雄人物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被通知上山的总参谋长黄克诚,很容易地看清了会议的风向,此时的彭德怀已必倒无疑。但这位眼里只有真理,只认对错的硬汉子,再一次表现出他的倔强,虽然不赞同彭德怀写信的方法,但立场坚定,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彭的一边,成为名列彭之后的“反党集团”第二号人物,让人们见识了“打不死的黄克诚,压不弯的硬骨头”的风骨。这一次,黄没有先前那样好运。他的再起,一直等到于他有知遇之恩的彭德怀去世,等到他一生追随、既让他崛起做了大将,又把他高高地摔下去的毛泽东去世的十几年之后。
  在*党内,黄以敢说真话着名。最让人难以忘怀、也最为后人称颂的,莫过于黄在打倒“四人帮”后复出,发表的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评价。在“*”刚刚结束,大家仍心有余悸,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评毛泽东、*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他第一个冲破禁区,实事求是地作了中肯而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彻底否定“*”,全国人民痛定思痛,不少人对毛泽东的评价出现偏激的时候,从这位受党内“左倾”和“*”*至深的共和国大将口里说出来的话,入骨三分,难能可贵,足以撼动亿万人民的心灵。黄是大家公认的品格高尚、正直无私的共产党人。也因此,黄再一次奠定其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在党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尊重。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黄当选为第二书记。
  如此独具人格魅力的一员忠直大将,其始终不渝、为人楷模的操守、倔强的性格与显赫的战功,能够在其祖上的风水中找到根据吗?
  阳明西发 四州雄峙 黄克诚大将的风水之根扎于湖南省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故居“凌云第”坐酉兼辛,始建于1855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湘西农家民居。房屋建后47年,黄克诚在此诞生。[2]
  与永兴境东、南、北面山地皆为罗霄山脉余脉情况截然不同,仅仅与县城相距30多公里的黄克诚故居,龙脉发自于西部80多公里的阳明山,此山亦即黄氏故居的太祖山。
  南岭山脉阳明山,乃天下名山,位于潇水之东,湘南中部,双牌县境内东北隅,东西宽约75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与零陵、祁阳、宁远等县接壤,主峰望佛台海拔1625米。登峰远眺,极目千里,上可达九嶷,下可见衡岳,芝城冷区和蜿蜒潇湘,无不历历在目。据地方志载:“阳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秀齐九疑。”又云:“其麓险绝,几疑无路。有银沙十里,鸟道盘折,上与天齐。及登顶峰,左衡(山)右(九)疑,极目千里,身在云际,超然出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升帐点兵 中南威虎--黄克诚(2)
阳明东出龙脉,一路前行,经过60多公里行度,将至舂陵水,重又特起巍峨峻拔的四州山,昂然东顾,隔水蓄势待发。此山东距黄氏故居约16公里,是黄氏故居的少祖山。
  四州山海拔1428米,山顶为椭圆金星,山石满布,林木不生,晴天时站在山顶,可以看到衡、永、郴、桂四州(清代)的州城,故名。山体呈南北走向,纵贯20多公里,金水连绵,开遮天蔽日的莲花大帐。[3]
  南岭山脉中的阳明山、四州山,一东一西,几乎一线所牵,分毫不差,在黄氏故居正后酉方高昂雄峙,遥相呼应。虽然远隔少祖四州山10多公里,故居仍依稀可见,靠得分外堂皇端正。
  四州山刚性十足。与此相对应的是,黄克诚本人骨子里也是刚性十足,绝不卑躬奴颜。从风水的角度上看,正是有了祖山的高大刚正,正是故居靠得端正,才有了黄日后的凛然正气,黄也才会多次犯颜直谏,以人格的刚正不阿名满天下。
  南北流向的舂陵水河,为湘江支流,源出蓝山县南风坳,中上游建有欧阳海水库,流域面积6746平方公里,大而磅礴,一点也不温柔婉约。但横亘于四州山前面的舂陵水,并没有阻挡住阳明山、四州山龙脉东进的步伐。在黄氏故居后7公里处,龙脉穿河过水,悄然过峡。
  堪舆实践首在寻龙。判明黄氏故居的来龙方向及过程,需要打破思维禁区,灵活运用风水理论原则。
  《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黄氏故居西面之四州山,不是隔舂陵水而止了吗?为何说龙脉渡水过峡呢?
  界水而止,作为堪舆实践的普遍规律,其现象十分常见。受河水所阻,龙脉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奔腾之势转向缓和,开张晒翼,在河边适当位置直龙结作,以横列之河为腰带水;二是河随山转,山识水情,侧身逆水而结,横直皆可。遇水而雄起,以强硬姿态展开迎送,渡水过脉,在堪舆实践中较为罕见。但龙脉行止绝非一概以水为界线,可以简单地因水定龙,而应该以龙为先,结合水情考虑行龙方向及其范围。实践中应用界水而止原则,必须通变行事。判断是否界水为止,关键看龙脉的走势与方向。在龙脉行进过程中,一水横列,然山有迎送,水有回环,山水含情,是为脱卸。龙脉渡水而过,江河溪流也就成为龙脉过峡重起的新的里程碑。龙脉的力量愈大,行止变化愈多,遇到水流的机会也就愈多,渡水成为龙脉潜藏过峡,由粗变细,变老为嫩,准备结作的必然过程。黄氏故居龙脉,过舂陵水只是结作前的脱卸,否则,龙脉就是无本之木。因此,以四州山为少祖山,不但有理,而且有据。
  黄氏少祖山的这次直接过峡,固然有阳明山西发东出未经河湖脱卸、过水去煞的客观要求,但龙脉鼎盛、力量强大才是其根本原因所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河水阻隔,仍不改初衷,直来直去,是这支龙脉在行度中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而这一点,正是黄克诚刚强性格以及在战场上敌强我强、敢打必胜的真实写照。
  龙脉行度中的脱卸过峡,穿河过湖,重又特起,或直或横入首而结,是衡量真龙大穴力量的重要依据。来龙之祖山,是结作之根本。一以贯之,靠得端正,为官致富亦正;曲折反复,靠得歪斜,居官不正,为富不仁。
  黄氏少祖山,高大横列,开帐中透,穿水而过,至故居跨度长达10多公里,无法紧贴穴场,若说其为特乐,与乐山的传统认识有一定差距,尚可斟酌。但少祖之后,龙脉直行入首,从不躲闪趋避,与那种横龙入首、后无来龙隔河、海虚以为乐的情形有着天壤之别。其为后峙作乐,笃定无疑。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升帐点兵 中南威虎--黄克诚(3)
渡河而过的龙脉,脱卸干净,洗尽石煞,开始相机择地结作。河东河西,山势截然两样,地形急剧递降。区别于河西山地的高峻,河东变为低山丘陵,海拔高差达500米以上,龙脉盘旋曲折,一起一伏。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经过一片近10公里长的低山丘陵后,前面呈现出四周回环的盆地地形,正是一种从老变嫩、由粗转细、出顽为秀的风水结作状态。地貌的变化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河东的数公里内,龙脉百里行度后融聚结作的大富贵地就在眼前。[4]
  黄氏故居,就在这一片丘陵中,背靠圆体金星山,面东而建。至此,群山耸峙的四州山东出之脉,穿越舂陵水和欧阳海水库,重又特起高大星峰,在左右山脉的簇拥下,经5公里行度,脉透田洋,终于直达黄氏故居父母山。
  黄氏故居前,为坦坦荡荡的低山丘陵,散落的岩溶峰林并没有阻挡住远观的视线。地势欲去还回,虽已没有明显的落差,但能体会到一种俯瞰的意境。身在正直中出、没有任何遮掩的故居,一种胸怀广阔、志存高远的感觉油然而生。与故居的这种坦荡气势相吻合,黄克诚的一生襟怀坦白,正直无私,成为共产党员的一名楷模。
  这是一条出洋龙。阳明东出,四州过峡,龙脉顿挫频仍,幅度巨大,一方面预示所荫之人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和打击,以至一时陷落。但另一方面,龙脉过河穿湖始终不改其向;地处中南,却没有曲折婉转之情、躲闪做作之态;西来东去,直龙结作,直面宽大堂局,丝毫不减威势,来龙、靠山与前朝,无不在证明一个事实:龙力非凡,正气磅礴,黄氏故居具有一般富贵之地无法具备的气势和力量,足以经受时间考验,助其度过各种难关。
  在黄克诚磨难曲折的人生历程上,方志敏是他的一个贵人。是他,保住了敢于坚持己见,犯颜直谏,当时境况岌岌可危的黄,也使他第一次通过方志敏之口给毛泽东留下了优缺点同时突出但正直可靠的深刻印象,从此走上了一条光辉的人生道路。否则,仅长征中就四次遭批判、三次被撤职、最后当大兵的黄,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像其他运气不佳的共产党将领一样,莫名其妙地被错误肃反*,作了冤死鬼。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因祸得福、有惊无险的经历。
  可惜的是,这位于他有知遇之恩的文武全才、毛泽东的爱将方志敏,不久后却英年早逝。将星过早陨落,使他失去了一位最可信赖和依靠的战友和首长。10多年后,另一位与他不打不相识、结下深厚情谊、休戚与共的领导遭遇同样命运,被彻底打倒。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幸运,再也与其脱不了干系。经历了长达20年的被打倒赋闲后,才再次获*复出。不过,这一次复出,却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辉煌。黄的特殊经历,与故居龙脉反复过峡、大幅跌断后顽强崛起何其相似。
  到过黄氏故居的人,常会为眼前山水地貌的奇秀所折服而发出由衷的感叹,而对于风水上隐于祖山的天生刚正气势全然不觉。一叶障目,就无法理解此地风水的奥妙,悟不出风水与所主之人的潜在联系。事实上,这种为龙身所带的刚正,宛若遗传基因一样,深植于黄的身上,一生一世不曾有丝毫的改变。在党内军内历来以看问题尖锐着称的黄克诚,陈毅曾评价说:“他的眼睛虽然近视,但看事情却是千里眼啊!”对于这样一个勇于提意见的人物,毛泽东有时也感到无奈:“上至中央下至支部,他都有意见”。

升帐点兵 中南威虎--黄克诚(4)
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靠山硬直而缺乏变化的风水现象,则又优劣两看。所主之人视信仰、真理比生命还宝贵,其认死理、不转弯、固执、守旧的缺点也常被别人诟病。要他们改变看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他们又会为自己的固执和坚持沾沾自喜,并不觉得有任何的过错。
  中南威虎 升帐点兵 以正直忠诚着名于党内的黄克诚,其实并不先以思想的睿智、哲人般的观察思考和性格的坚定执着见长,而是首以军功立于党内和军队。黄克诚的大将之位,源自于其在战场上如猛虎般建立的卓越战功。于黄而言,由于作战的勇敢和军功,使他的思想和性格如皓月般光辉。
  黄克诚身居大将之位,风水上来自于故居的威虎大结。[5]
  黄氏故居祖山不凡,其周边环境也颇有气势,四周群山环绕。左有神仙岭、青石岭,右为银岗岭、岩头岭,后有北岸村后山。
  故居后山为典型的虎形地。虎身逶迤,头南尾北。穴情连环紧凑,平地四金相连,虎尾低伏拖撑,虎身三金自北而南渐次升高,虎头昂起,开面东向,故居就离虎面百米开外,向东而建,正靠虎头。
  从结作形态看,故居穴法为直龙入首,结吐气穴。后有虎山为靠,离却一定距离,前有唇毡,面向朝山居中而建,左右前后穴情证佐分明。
  故居两侧,左有高大木星、正体金星立于北,金木成器,旗、鼓摆列;右隔一水有御屏列于南,如中军帐升起,左右对称。故居居中前出,没有常见的左青龙、右*,但正面观之,故居与虎山连成一体,宛如镶嵌在出山虎身上,两侧护从左右对称,微有丘岗向前伸展,呈两翼充分开张,总体包裹回环之势。
  故居右边的中军帐,颇值一提。此山连绵起褶,方平如台,一字摆开,为列屏开帐。帐尾东顾,成故居右边的天然护卫,甚为有力。升起中军帐,点兵布阵,大军云集,只等一声令下,立即开拔。这等格局,非大将不具。
  风水上发越原理中有“左一右二”的说法。故居右边,隔河耸起御屏土星,一将居中运筹帷幄,*雄昂有力的风水发越含义与三兄弟中黄克诚排行第二、位至大将的事实相合。
  故居前为灰岩丘陵,岩溶地貌发育,石峰丛布,溪谷纵横,明堂开阔融聚。永兴中部丘平相间,南北开口,势如马鞍,总体向东南递降,与茶水盆地过渡交接。[6]
  虎为大将之兆,然亦须它山应之。故居前方的地貌,正是一系列与威虎极为匹配的风水景象。肉眼所见,至少十四、五座大小高低相若的山包,摆列前方,其后相牵相连者无数。山包或土或石,居水口的山包,山脚石骨狰狞,山顶林木繁茂。屯军重重,呈点兵状的前列众山,堆肉、野猪、兔子等形,应有尽有。应山中一马独高,马头向前,嘶跃之状,旗鼓夹护。
  点兵,诸多风水典籍均有论述。其形状,或如猪羊,或如散兵,或如牛马,或如狼虎,或如假山,或如架屋,或如刀笔,或大小皆石,不一而足。地点或在田中,或在野外,不宜在高山。此是将军坐阵点兵,出人筑坛拜大将。只是,前列之山少而不满十数,则不可谓之点兵。
  这是一只饿极了的中南威虎,凶猛异常,刚从山中出来觅食,迈着厚重的脚步来到这块洞面开阔的田野,突然在左前方发现了目标。只见野猪、兔子等悠然懒散地在田中尽情嬉戏玩耍,对老虎的到来竟然毫无察觉。堆肉类的小山像包子一样一个个摆列在前,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自北向南行的威虎于是迅速向东转过头来,虎视眈眈,作势欲扑。[7]
  凛凛生威的中南威虎的到来,使沉浸在欢乐中的众动物如同末日来临,一片惊慌,纷纷夺命而逃。故居前面,又呈现出一派狼奔豕突的混乱局面。
  黄氏故居前砂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从风水上探究,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
  故居前面的动物中,有明显的猪形。猪,本为富砂,牲畜成群,主行走经商,为商贾中人。如若依据前砂此等形物判断黄氏故居的风水意义,则大错特错。
  风水上最忌讳的,是将整体地貌、水势割裂开来,单独分析评判。若没有连贯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具备方圆数里、数十里山水了然于胸,统筹考虑的眼光和智慧,断不可妄言风水事。从宏观着眼,于微观入手,灵活通变,是古今风水大师共同的特点,也是其过人之处。
  正因为前列有猪等动物,使得黄氏故居突然间贵重起来。当然,从根由上说,是龙身的贵耀所决定,前砂只是贵证。但前砂为猪,才显得黄氏之虎分外贵重。一弱一强,一大一小,一快一慢, 凸显出虎之威,性之烈。猪见于虎,虎而为威虎;虎见于狮,胜负难料。威虎结作,定主为武为将而不主庸碌之富。黄氏故居父母山,是一只货真价实的威虎。[8]
  风水实践中,有时须强调一种整体的配合,要有全局观。全美之砂,殊属难得。有时贵砂数十重,却不如这种极为鲜明的一正一反、一强一弱的对照。有此对照,证得其龙之真,其力之大,胜过多种朝应。
  风水形家对威虎有着十分精到的见解,认为凡言威虎者,必有猪羊等形,而后谓之威虎。盖虎见物而后作威,以取之无物,则不见其所谓威也。
  一贯“右倾”,却始终正确的黄克诚,就是这样一个人。战场上,他以富有远见但又很少人理解支持的主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重建新四军,“保卫盐城(新四军军部)”的口号声中,惟独黄头脑清醒冷静,坚决反对,主张迅速撤离盐城。虽然一时不为人所理解,但事实很快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黄的这种军事上的直觉和敏感,与故居威虎与弱猪同处,善于在局部中营造强势有着密切关联。
  故居水法,吉凶参半。右侧一水自后而来,有水缠玄武之象,但直流而出,主初年贫寒。好在水至右前,先与自左倒右的田溪之水交会,得岩溶石山相夹,蜿蜒东流数里后,再与九山河合流。直来直出,却去得交锁缠绵,故居水法预示,黄家贫而后发,终得正果。
  

金刚降龙 猛虎跳涧--王树声(1)
金刚台百里降龙而来的王氏祖坟,历经大别山主峰黄毛尖等剥换蜕变,止于一条溪涧前,结猛虎跳涧之穴。龙行虎步,猛虎出林,是王氏祖地的出身;虎踞塘、溪,侧闪旁落,是王氏祖坟的结作之形;釜山当面正朝,是王氏兄弟同时为将的风水关键。
  “气”,是中国风水术不老的话题。弥漫在王氏祖坟周边的山间气雾,是这条大别山龙脉的固有特征,也给王大将战争年代的逢凶化吉增添了云里雾里般的色彩。这种神奇,天意还是人为?总脱不了风水的造化之功。
  百战余生 传奇福将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大将。[1]
  6岁丧父、9岁丧母、穷苦出身的王树声,被称为“泥腿子将军”,崛起于农*动中。1927年6月,在麻城破寨岗指挥农民自卫军和上万农民抗击地主武装的进攻,激战三昼夜,毙俘敌3000余人,继又参加黄麻起义。
  勇猛无敌的王树声,屡立战功,枪法精准,于红四方面军有“神射手”之称,历任红25军师长,红31军军长。1931年3月,指挥第30团在双桥镇战斗中担任主攻,歼国民党军第34师,活捉师长岳维峻。后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协助徐向前指挥作战,在反“六路围攻”中鏖战10个月,歼敌8万余人。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后参加长征。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后,率小部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三个月,部队被冲散,孤身辗转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中原突围,率左路军进入武当山区。
  王树声参加革命,南征北战,一生为民所亲,被敌追杀,多次逢凶化吉。其传奇经历与大别山蜿蜒南下的祖坟风水有着极大的关系。
  金刚降龙 两翼护送 王树声的风水之根,扎在故乡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项家冲,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集葬于一山,坐壬向丙。
  王氏太祖山为金刚台。金刚台,大别山豫内第一高峰,位于商城东南部20公里处,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84米,山势雄伟,群峰叠起。
  金刚台蜿蜒西南,山脉经过两次较为明显的起伏顿挫,于达权店西渡灌水,自东向西贯穿石鼓寨、风簸山连片山区,然后跌断重起,群山中有峰突然高举,是为大别山主峰的黄毛尖山,海拔1011米,王氏祖坟的少祖山。
  黄毛尖山,面朝西南。本为东西走向的龙脉,至此随即转向西南,奔行约3公里后,山脉出现一次扭曲,但并未跌断,是为龙脉剥换蜕变。龙脉开始出现两条分支,一支堂皇南下,开张展翅;一脉则悄然过峡往西,再折西南,约5公里后,陡然而止。王氏祖坟,就在这条婉约西行、势不张扬的真龙中结作。[2]
  区别于王氏祖坟蜿蜒反复的龙脉走向,麻城境内主峰康王寨,与金刚台面西南而去的走势完全相同,有如一线所牵,其往西南直去之势毫不掩饰,自始至终从不更变。
  据《麻城县志》,大别山脉环绕于麻城东及北部边缘地带,雄踞鄂、皖边界的康王寨,向西南纵深及西部边缘伸出7条山脉,形成东、北、西三面山脉相连,群峰逶迤的地貌特征。按其描述,王氏祖坟龙脉来自于其中的第五条山脉。该山脉位于举水干流及支流许家河以西、浮桥河以东地带。由福田河的苏木尖,往西经打油尖、瘌痢寨,至乘马杨泗寨与新县以岭为界,再折向南经石楼子岗、董家畈、三角寨、凤凰山、皮家寨至万义土寨,然后分为两支余脉:一支向南延至鸳鸯斋、五脑山,另一支向西南延至罗家铺梅花山。山脉山势低,为麻西北低丘区,山峰海拔最高不到600米,有凤到山、杨泗寨、落衣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数十座。

金刚降龙 猛虎跳涧--王树声(2)
从地形图上看,王氏祖坟龙脉又是另一番景象,十分复杂的山脉走势变得相对清晰。
  这是一条降龙,又是一条飞龙。由金刚台、黄毛尖山曲折而来的龙脉,经充分脱卸,渡水重起,充分蓄势,与旁边的两列山脉的拘谨呆板截然不同,灵动自如。龙脉与护砂之间,主次分明,宾主相配。在近20公里的行度中,左右腾挪,迎来送往,忽东忽西,一会如金牛转车,一会如猛龙过江,一会如翔凤飞燕,结穴时如猛虎出林,虎性毕现。高大金星起太祖的王氏祖坟龙脉,武曜十足,少祖火禄之下,又为金星,金水连绵,蜕变充分。
  祖山的不凡,预示了真龙正结力量的巨大。唐代风水大师卜则巍曰:“祖宗耸拔者,子孙必贵。”看似平常的王氏祖坟,实际上非同寻常。太祖与少祖之间,反复脱卸重起,远达上百公里,其中穿河过水,曲折迂回但终不改其向。巍峨峻拔的黄毛尖山西南,王氏祖坟在众山簇拥和两翼纵向山列的有力护从下,凛然而结。这支蜿蜒曲折的龙脉,自金刚台起,行度逾100多公里,始告大尽。
  先西南,再西进,又西南。王氏祖坟的龙脉走向,与金刚台、黄毛尖山整体上坐东北面西南的山势完全一致。这种走势,既体现出龙脉的一般性规律,又较好地秉承了祖山的堂皇正气,贯穿了祖山蕴涵的神韵。
  王氏祖坟来龙,为典型的起伏格。其特征是:龙势一起一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起而又断,或高或下,有低有昂。卜氏云:“一起一伏断了断,到头定有奇踪”。宜星峰磊落,山势奔腾,千峰耸秀,万岭巍峨,为得其本体。
  宛如一条奔腾百里的铁流,在万山拥从中突破重围,脱颖而出,一路披荆斩棘,直奔目的地而去。王氏祖坟龙脉,时而舒展两翼,呼啸而至,外山遥作护砂,时而潜藏过脉,仿佛单骑闯关。直露与潜藏交替,磅礴与灵秀同处。
  对真龙大穴,一般人只看到前砂的美妙,忽视来龙百里的挫折沉浮;对将领,更多人看到星光熠熠的光环,很少人注意到其背后的艰辛。金刚台降龙的大将王树声,与祖上来龙相仿,战争年代多位亲人牺牲,本人险象环生,可谓百战余生。
  1927年,王树声率家乡赤卫队参加黄麻起义,21天后,黄麻起义兵败。率部退至木兰山,部队损失和逃亡甚多,仅余72人,42条长枪,9支驳壳枪,2支手枪;继余18人;后仅余9人。1929年夏,所率游击队发展至300余人。
  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要职的王树声,曾在长征中北上、南下、西进,再北上,三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又经历了西征、西进。1937年2月,西路军兵败倪家营,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孤身一人沿路乞讨回到延安。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王树声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1946年,王再次经历了中原突围,率部杀出重围进入武当山。在解放军的将帅中,同时经历中国现代军事史上“西征”和中原突围两次重大事件的,实在不多,王树声因此被誉为“传奇福将”。
  金刚降龙的王氏祖坟,龙行特点不但与其王树声人生经历相合,而且形貌、体性也甚为接近。被徐向前称为“大别山的英雄战士”的王树声,《开国将军逸事》一书描述道:“王树声,敦实剽悍,胡须丛密,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红军时,坐草地*捉虱子,虎背熊腰,浑身肌肉,如怒目金刚。”

金刚降龙 猛虎跳涧--王树声(3)
王氏祖坟后峙长形寨,前朝落衣山,左前有得胜寨。灵动无比、前照后靠的王氏祖坟,其左右两翼的护从之砂又如何呢?[3]
  随从之砂或远或近,障缺补足,两翼护送坚强有力,是王氏祖坟的一个重要特点。从两翼形态看,左面雄健,但后段稍嫌低俯,右面则伸张更远而愈加有力。作为王氏祖坟的左面应砂,黄毛尖南下一脉,威武雄壮,经朱家河、赵家畈、得胜寨、肖家山、乘马岗,直至王福店;王氏祖坟右侧护砂,自河南新县泗店乡南下,紧密护从,像是不离不弃的忠诚卫士,直达火炮山,在王氏祖坟右前连连回钩。惟恐不足,河南新县西南再起海拔755米的大风尖,如珠如盖,铁塔般伫立,向东南连抛两列如屏如帐的山脉,然后前呼后拥,径直南下,经10多公里行度,至朝阳店西,山脉扭头向东,奔东南连绵而去,作为王氏祖坟雄昂有力的外重应砂,遥为呼应,以备不时之需。
  左右两翼有山的护从,水的缠绵有情也十分明显。王氏祖坟左,东偏北为大河铺水库,前为落衣山水库,顺势而建的水库,强化了原有的得水景象。不但如此,离王氏祖坟不过数里之遥,许家河、浮桥河一左一右,夹而南下。山与水的形影不离,重重夹送,无形中使王氏祖坟的力量大增。
  釜山当前 猛虎跳涧 来龙不凡、护卫紧密的王氏祖坟,结作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王氏祖坟穴法,在风水实践中并不多见,颇值一提。
  百里行度的龙脉,尽头为出土金,连金成虎。这是一只出山虎,奔行如飞,虎虎生风。当到达王氏祖坟穴山时,前面突然出现的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猛虎停下步子,左移右挪,持重待机,作势欲扑,其形为典型的猛虎跳涧。
  猛虎跳涧,前必有小溪。王氏祖坟前,不但小溪缠绕,如今还积水成塘。地形的意外变化,迫使猛虎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快速前进方式,伏下身子,止步向前,蓄势待发,准备采取跳跃的办法越过障碍物。[4]
  与猛虎跳涧的风水意义相合,战争年代的王树声,14年间曾两次率军撤退,均受阻于湖北的汉江。前有江水,后有追兵,两次情况都万分危急。好在江水虽然延缓了王的步伐,但并没有成为虎将逾越不了的鸿沟。天不灭王,王激流勇进。在后卫拼死挡住追兵的情况下,王凭借一叶小舟,迅速脱离险境。
  死里逃生!王树声之所以能遇难呈祥,缘其风水上比别人多了一样跳涧的本领。面对溪涧、河流的横拦阻挡,猛虎情急之下,决然起跳,一跃而过。
  “或因就局而趋于横逆,或因避煞而闪于偏斜。”势如猛虎的穴山,受到塘、溪的阻挡,虎面东南向,身形扭曲,头低尾高,脉偏左而下。理气上,庚方来龙,气贯左耳,左落穴,壬山丙向取用。
  气脉侧闪旁落,是王氏祖坟结作的显着特点。山上,密密麻麻地安葬着王树声的多位祖先。坟墓建在虎山的中上部,离山顶约数十米。其曾祖父墓在前,结鼻观穴。其它各墓隔开一定距离,由下而上尾随而葬。与长者在后、晚辈居前的普通葬法不同,王氏祖坟集葬呈现一种不规则的状态。[5]
  识虎形,下虎穴,前人总结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廖金精云:“狮虎之形,最难识也,似圆峰有两手足,后有两背相连项,此真虎形也。”徐试可有诗曰:“虎形之穴本多名,形象随宜定穴情。拱背头圆分两等,有如狐虎体争强。腰身臀足皆相似,顶鼻高低对落平。忽若尾旋朝左右,穴寻虎眼两边足。”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金刚降龙 猛虎跳涧--王树声(4)
虎性凶猛,若葬事处置不当,也可能伤及后代。对于侧闪的跳涧之虎,若采用传统穴法,居中而下,表面上合乎规则,实际上却不得要领,与跳涧猛虎的神髓不符。为此,王氏祖坟在定位上恰当地运用了“饶减”之法。
  对于风水术中的“饶减”之法,《发微论》作了精辟的分析。认为:“饶减者,消长阴阳之义也。大抵以先到者为主,龙山先到,则减龙而饶虎,其穴必居左;虎山先到,则减虎而饶龙,其穴必居右。盖山水关锁,必须交固,然后气全。穴左则取左山为关,须右边水过宫锁断,所谓阴锁阳关也。”《地理人子须知》对此说深表赞同,直指《地理会元》、《地理摘奇》等关于饶减的提法“诸书多误”、“不曾认得明白”。王氏祖坟减虎饶龙,尤其精到,是正确运用饶减法的一个成功范例,既规避了虎山直来之煞,又因应了前面的朝案二山。
  王氏祖坟前面的朝案之山,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王氏祖坟内明堂上,釜山当前,武贵明显,但前朝局促,极富风水内涵。[6]
  釜,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两耳。风水上,釜属金,为武星,与钟同类,但又有细微区别。王氏祖坟正前方的釜山,顶微凹,有两耳,别于钟。有釜为朝,必专方面,守藩镇,而以功名显。张子微认为,釜作官星当门户,主封侯节相,不到朝堂。经云:“家财巨万统千兵,世世儿孙为守土。”故釜山正朝,又主兄弟同朝,发贵不止一人。
  有大将之兆的出山虎,绝不虚生,更有釜山正朝为案,主人尚武无疑,连袂显贵。王树声曾祖父葬得此穴后,王树声、王宏坤两位堂兄弟同时贵为大将、上将,印证了这种风水含义。
  猛虎之所以跳涧,除前临溪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溪水边的对应之物对虎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值得其跳涧猎取。猛虎通常目标明确,若河、溪对面空洞无物,一般不会盲目起跳。而一旦发现目标,就势必雷霆出击。为虎所喜,猎物若为猪羊,主巨富,贵浅于富;若别有贵峰,则主贵。
  在猛虎眼里,釜山不为釜,而是致其垂涎欲滴的堆肉、走豕。受釜山吸引,虎身扭曲,面山绕踞,状极和合,实则又暗藏一股肃杀之气。
  宽大而华美的釜山迎面而至,成为穴结跳涧猛虎的王氏祖坟的直接贵证。但如此一来,内堂既窄且逼,局促受制,穴前视线不畅,外阳登穴不见,无法舒张。
  不识王氏祖坟猛虎跳涧之形,就难以全面理解釜山当前的风水含义,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龙脉结作的基本判断。如何看待王氏祖坟内堂的这种情况,是风水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衡量风水师水平高低的一个关键。
  龙脉既贵,结作既成,朝案二山、内堂外堂只有形态之别,断无弃理。王氏祖坟前釜山后,渐次为低,高峰不再,然山势连绵,如屏如盖,外堂一片开阳广阔,右前午、丁方有马山侍于一旁。这等配置,使得自身颇感局促的王氏祖坟,甚为紧密,实际上内外二堂皆美,藏风聚气,完全符合风水要义。
  从某种角度上看,王氏祖坟与案山缠绕紧逼的架构,在前呼后拥、呼啸而下的山脉中,在林中猛虎奔跑而出的情况下,不但是猛虎跳涧之形所必须,还是唯一可行的风水选择。[7]
  釜山当前,高大宽厚,使得王氏祖坟内堂不美,然正是如此,百里奔腾而至的龙脉,其直去之势才得以遏止,龙脉继续前进的步伐才得以顿挫。力量强悍的龙脉,至此正式驻跸结作。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金刚降龙 猛虎跳涧--王树声(5)
大将之位,当左右环卫,前后呼应。有后拥而无前呼,显属无理。龙脉自高而下,地势北高南低,若穴前毫无遮拦,一望无际,此为旷野明堂,倾倒无收,龙穴必不成立。稍具眼力的风水师,将见之立弃。
  从风水上看王树声战场上的历险传奇,若无猛虎跳涧、釜当门户、内堂团聚的吉祥,很可能覆水无收,换成另外一种结局。同时应当看到,穴场周边弥漫充斥的一股“气”,与此有着重要关联。
  《葬书》曰:“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经曰:行止气蓄,化生万物。”对于自然界的水、土,以及生长的树、草,《葬书》运用“气”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吉”的标准,以利于人们在实践中趋吉避凶。
  风水家有“望气”之说,认为祖山之上,于夏秋之交、雨霁之后、丑寅之时,必有上升之气,宜于此时望之。“气之发从山巅,直起冲上,下小上大如伞,此为真气,若横于山腰者,乃云雾之气,非真气之发也。气清奇者贵,肥浊者富,端正者出文,偏斜者出武”(《地理大全·山法全书》)。又有福喜、衰败之气,福喜之气,关键是“其气凝聚力”;衰败之气,问题在于“其气零散不凝”。
  大别山脉北有淮河,南有长江,是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的主要分水岭,也是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天然屏障。受地理环境影响,大别山区南北气流相夹,水气升腾,雾气充盈。
  处在大别山深处的王氏祖坟,初夏雨霁之后登临其后山,确能感受到一种“福喜”之气。但见金水连绵、土星相间的山峰高耸入云,为真气笼罩,经久不散,远观微微茫茫,龙脉若隐若现。两山之间,山脚以下,水雾弥漫升腾,低处为小,高处渐大,凝聚于山顶,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祖山真气缭绕,为将如有神助,常出人意料,逢凶化吉。尤奇的是,气雾多偏斜于山顶东南侧,正应了“偏斜者出武”的说法。
  与真龙大结的王氏祖坟不同,王氏故居坐落在祖坟东北方数百米处的山冈上,坐丑兼癸。上世纪20年代初,王树声发动农民起义后,故居曾被当地土豪劣绅烧毁。这里是王氏祖坟的左侧护从之脉,房屋仰高而建,前为奔腾南下的山脊遮挡,不见外阳,似有团聚之象,但前后脉走,难以为靠,内堂不备,外堂亦无,左低右高,山间溪水自右往左流,下手砂低陷无力,呈破败之象。*年代权作栖身之所尚可,长期作为主宅居之则不宜。王家有此故宅,主初年由富转贫,而穷极思变。
  王氏祖坟、故宅,一派金水连绵、土星相间景象,周边方圆十数里,不见火禄文笔秀星间之。此等风水格局,注定了出人勇武有余而文贵不足。与猛虎跳涧、釜当门户的风水含义相合,王氏贵为大将,除军功余无大建树,实由风水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