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对人体的危害:略论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4:59
略论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广德县职业教育中心  马燕 【内容提要】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主要指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职业精神缺失严重,从一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中等职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社会对中等职校的认同度,促进中等职校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   培养       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人类的职业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来说,所谓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人们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精神。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范和职业人格,是促进从业者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各中等职校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职业道德失范,职业精神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中等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认为:中等职校职业道德教育要想行之有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人生方向,解决原动力的问题;其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准确定位,研究和探索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行为方法等,并结合青少年成长期的特性,通过大比例的娱乐型校园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还要构筑发达的德育网络,通过健全系统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本人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同时又于本学期担任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参与课题研究活动与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职业道德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即通过对人的本能改造和潜能开发以臻于人性的完善和人生的成就,在这种培养与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促进其对具体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从而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职业精神。这既是对课题《中等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所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也是对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下面本人就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及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一、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严重缺失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     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提升一个人精神文化的关键所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为成就个人发展提供了可能,因为它激发了人的进取动力和热情。相对于中等职校学生来讲,职业精神其主要是指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那么,目前中等职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今年3月份,《中等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组印制了三份调查问卷,即《中职生关于德育课看法的调查问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和《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分别对学校德育课、本校毕业生、部分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三份问卷调查都力图从不同侧面了解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其中《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合作、敬业、主动、诚信等职业精神分布情况设计了较全面的问卷。课题组发放《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共120份,包括用人单位2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回收率为70%,具体情况见下表:广德县职教中心毕业生职业精神分布情况(%)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具体目标和要求 较好 一般 较差 合作精神 和同事协商解决问题 60.3 26.5 13.2 与同事互帮学习 66.3 32.4 1.3 企业内同时交往沟通能力 42.8 47.1 10.1 与客户打交道能力 44.2 52.9 12.9 敬业精神 工作差错率小或无差错 35.2 61.8 3.0 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46.2 41.2 12.2 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 44.2 44.1 11.7 遇到问题不回避 55.2 32.4 12.4 主动精神 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知识 55.9 35.3 18.8 提高工作效率,开拓工作局面 30.1 58.5 11.1 关心企业,经常提出新建议 34.2 52.9 12.9 对于额外的工作能乐于去做 35.3 49.9 14.8 诚信精神 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57.8 32.4 9.8 遵守诺言 59.4 30.1 10.2 对客户不弄虚作假 66.8 27.5 60.7 保证产品质量,不以次充好 66.6 30.4 3.0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尽管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的、从善的,职业精神的总体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有的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     1、合作精神淡化。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否拥有这种素质将影响中职生今后的工作成效。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人际沟通与合作、交流与分享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职生多90后的独生子女,习惯于长辈的关爱而不关爱别人,同时,他们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长期遭遇学习上的挫折造成了他们情感上的冷漠,相对于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他人怀有更多的戒心和不信任,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所以,他们一旦走上就业岗位,现实的落差使他们难以接受,而人际交往的障碍又使得他们自我封闭,与生活现实产生隔阂。     2、淡漠敬业精神。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因为它可以派生出其他许多健康的人格特质,一个拥有责任感的人,往往能激发和实现自身的潜能。而一个人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则容易向环境屈服,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90后的中职生长期享受着父母过多的呵护,习惯于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他们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敬业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3、淡薄主动精神。成功是由哪些抱有积极心态和主动精神并付诸行动的人所取得的,积极心态和主动精神能够激发起我们自身所有的聪明才智,而消极和被动只会遮住我们才华的光芒。然而,中职生缺少这种认识,他们总是以消极被动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包括自己的人生。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进入职校后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于是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这种心态衍生到工作中,就不可能获得工作的业绩和成功。    4、淡然诚信精神。诚信是成功的根本,是成才的根基。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人交往,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在当前的中职生有许多不守诺言,淡然诚信的现象:考试作弊、失约、不遵守纪律,就业后不能遵守厂规厂纪、随意矿工等等。因为合作精神淡化,敬业精神淡漠,主动精神淡薄,诚信精神淡然,这些职业精神的缺失,使得中职生在就业后不能适应,无法担负必要的工作责任,不能遵守厂规厂纪,工作随意性大,稍有不如意即变更工作,没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严重影响了中等职校就业稳定率,从而对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二、   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我们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将进入各行业成为职业人。因此,在中职阶段,“学生”即是“准职业人”,“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要求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传授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同时具备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精神。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准职业人”,才能提高中等职校学生就业的稳定率,增加社会对中职校的认同度,保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力,提高中等职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中等职校除了必须的理论教学和必备实践技能教学外,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课题《中等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研究认为: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其实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即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将社会价值内化于学生个体品德之中。而当前中等职校现状往往是重专业技能培训轻情感态度培养,重各种专业资格证书轻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精神教育,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关注学生工作态度和生存状态,明确其职业生涯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塑造学生的职业人格以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形成敬业、主动、诚信、合作的职业精神。1、明确目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中等职校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要求中等职校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这对于即将走进职业生涯的中职学生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广大中职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帮助学生做好他的职业生涯设计入手。上学期,我担任的就是《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的有以下四步:第一步寻找“突破口”,谋求学生的积极配合。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职业生涯设计的理念,能积极配合教师的的工作。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如果学生不配合你,你再努力也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同样,如果学生不理解其中的理念,虽然有配合但结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然后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寻求突破口。第二步亲自“督查”,保障“设计”的圆满完成。首先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其次是落到实处,不开空白支票;最后是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教师要亲自督查,给予鼓励的同时加点压力。第三步是分段总结,及时调整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同时结合实际,调整对其引导策略。第四步是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     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学生为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不断培养敬业、主动、诚信、合作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树立职业意识,提炼职业技能,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台阶。2、端正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许多中职生存在一些就业误区。《中等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组曾印制了《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中职生的就业误区主要表现在:     ①盲目从众,随波逐流。中职生就业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追求热门职业,盲目从众,而不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等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考虑,结果在求职竞争中遭遇失败。     2贪图轻松,害怕吃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总是希望找一个轻松、自在的工作岗位,不愿劳心伤神、害怕吃苦。这类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使运气好找到一份工作,也极不稳定,不会持久,结果还是被淘汰。    ③找大城市、片面强调地区观念。一些同学找工作把眼光瞄准大城市、沿海城市、经济特区,欠发达地区不去。就业后真正到了这些地方,许多情况不能适应,很不习惯,悔之晚矣。    ④留恋家乡,思想保守。有的同学一味留恋家乡,不愿走出家门,害怕到外地就业。因此,丧失大好的机会,使自己不能更好地发展。   ⑤片面追求高薪高酬。有的学生求职时首先考虑的是工资报酬,而不分析自己是否能学以致用,是否能胜任工作岗位,结果造成“高不成、低不就”。这样,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   ⑥讲求体面,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有些学生就业时总是把眼光放在社会评价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或行政、事业等单位。认为在这样的单位工作脸上光彩,渴望当白领丽人,而不愿意去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这些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单位。这种只考虑个人的愿望,而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和求职态度,正视自身和现实,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从实际出发求职就业,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从社会需要、发展趋势和自身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两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时调整就业意愿,从而培养其敬业、主动、诚信、合作的职业精神。3、科学支配,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任何职业都离不开专业的知识,专门的技能和独特的专业职业精神。在这个职业化的社会里,一个人是否受到认可,是否受到重用,获得发展,与他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是指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是一种专业职业需要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既要掌握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树立专业职业精神,既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能充分体现个人特色,既能满足专业要求,又有良好职业精神,既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能展现个人专长,从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敬业、主动、诚信、合作的职业精神。     我们常说,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内容要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教育的现实性则决定了其教育对象培养的艰难,而这种艰难则又决定了必须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职业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是每一个从业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中等职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促进其个体成长的适应性,简单的讲,就是能顺利完成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过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