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系和锕系是同位素吗:美丽而危险的并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54:14

  Hello,moto——将变成Hello,Google?!这让缺乏并购想象力的中国厂商一声叹息。

富有想象力的并购案一般都是高风险的,最著名一次,应该算是2000年,时代华纳和AOL令人惊艳的新旧媒体融合,价值1470亿美金!而事实上,这一次合并除了背后不为人知的交易外,对于两家公司,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失去了很多速度和机会。

就节奏而言,无疑那次的想象力过于超前,到今天,新旧媒体的融合都还是试验期。

这次谷歌对于摩托罗拉的并购涉及金额不大,但是对于业界来说却是一枚大炸弹。如果当年是微软而不是惠普买下了康柏电脑,就是类似这样的爆炸性消息。跨界,而且涉及产业链的整合,总是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大的变数。所以,为了和谐着想,主流观点都认为,谷歌目的在于那些专利,而不是想塑造一个终端的王者。

 

其实,谷歌内部都可以有ChromeOS和Android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他们早晚会在平板上相遇。那么,Android为什么不可以分裂为两个版本,一个专门为moto优化,另外一个继续开源进化呢?谷歌完全有能力扶持起一个作为Android终极典范的终端王者,并且用他来专门对抗苹果。就是这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并购,有各种的可能性,危险而美丽。多玩CEO李学凌在微博上转发雷锋网一个关于谷歌并购摩托罗拉到底是防守还是进攻的文章时,一针见血评论道:“谁会花125亿去防守?”

手机领域的并购,国内不是没有过,比如,TCL并购阿尔卡特;比如,华为差点卖掉自己的手机业务,也差点要买下——没有Android救命当年正在水深火热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比如,联想卖了自己的手机部门,然后又自己买了回来……但这些,基本是一目了然的业务组合计算,没有涉及未来变局的可能性。就算当时华为买了摩托罗拉,今天的摩托,估计也就真的就卖个专利钱。这次谷歌对摩托罗拉的并购,也许会引发新的并购热潮,但对手机厂商的并购,应该不会发生在国内,比如oppo卖给网易,魅族卖给腾讯之类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现在的国内,手机厂商这个角色早就走入民间,台湾联发科MTK的交钥匙方案让深圳华强北的千家万户一夜间都变成了手机厂商,每个人都觉得,原来做手机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而Android开源出来之后,虽然有千千万万的手机厂商倒下去了,但是有另外一批玩家站了出来。他们发现,原来做一个类似iPhone那样的神器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山寨机固然不难,智能机也很容易制造嘛。于是,就连大财主阿里巴巴,这个刚刚把雅虎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智者,转眼间就推出了自主操作系统的阿里云手机,他们宣称重新独立研发了Android,在昔日的山寨之王天语的帮助下,重新发明了手机。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谷歌花了125亿美金,才买了一个做手机的,多缺乏想象力。

当然,国内也有具备想象力的并购案例,但是,这些有想象力的并购,并非吉利收购沃尔沃,腾中试图买悍马这种消灭“资本主义害虫”的义举,而是比如联想并购IBM。但是,有想象力的并购,被缺乏想象力的运营搞砸了。联想在运营IBM笔记本的过程中,不是把联想品牌IBM化,而反而把联想的血液灌输到IBM产品里面去,为了成本可以砍掉很多提高用户体验的“没用小部件”、可以置换廉价部件、可以为了国情特色化……活生生把IBM笔记本这个曾经的消费者心目中的好产品搞成了“来弄我”。如果这样,还不如当初自己发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并购是为了获得自己没有的能力,而不是去把一个并购对象也异化成为毫无差异的自己。如果不是这种毫无想象力的运营搞砸了这个富有想象力的并购案例,联想在市场上,完全可以比今天更加富有竞争力。 

虽然联想有过那么富有想象力的并购,但是在此之后,联想判若两人,比如以一亿出、两亿入的方式回购联想移动,用膝盖都知道他们在玩什么。这个案例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国内有想象力并购的案例为什么会那么少,哪怕是最有资本企图心的企业掌舵者,都会在纯粹个体私利面前低头。

在中国市场,对于资本运作的监督依附到了权力监督的范围之内。在这种背景之下,并购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对未来的渴望,不是来自于掌控产业的野心,不是来自于竞争的焦虑,而是来自于对当下的满足,对当下的满足,不需要想象力,需要的,只是算计。

想象一下,比如吃下诺基亚,如何吃?一地鸡毛。多么匮乏的并购想象力啊!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笨狸,又称banly,实名张震阳。常年混迹IT圈,骨灰级网络玩家,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