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心理学教授:持用念珠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7:59
(一) 念珠的含义

"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珠",因为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有两三种外道,他们也仿效佛教在使用念珠。)念珠,梵名叫做"钵塞莫"。经云:"佛告(毗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报障者,当惯(串)木株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掐)一株子(今日"念珠"也),如果渐次度(掐)木株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诌曲者,得生三焰天(中略)若能满一百万遍者,常得断百八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涅槃。"  

念佛或持咒为什么要数念珠?

(1) 可以收摄心意,使不驰。

(2) 有些修持的行人,希望能持念某一最高数目,因而以之为计数工具。

(二) 念珠长短的意义

念珠的粒数,按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这种念珠,因太长,仅为极少数高僧大德或潜修者使用,以及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者外,极少人使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净宗的三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等共九种。它的粒数各有其含义:如一千零八十粒的,是包括了十法界的一百零八个数,而成为一千零八十粒。一百零八粒的,是表示单纯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或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或本有的五十四位与修证(由修行而得者)的五十四位。(一百零八数所代表的含义很多,不赘)。五十四粒的,是表示修生(即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种境界,与修证同)之五十四粒。四十二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也。二十七粒的是表声闻之二十七贤圣。二十一粒的是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三十六、十八等粒数的,有的是为携带方便,使一百零八数三分之或六分之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通变化,别无其他深义。

(三) 佛经中所说念珠之功德

念珠有其功德,好的念珠,功德可以增加很多倍,不好的念珠,念一倍就是一倍。根据《数珠功德经》的记载是这样的:
   铁 者:五倍。
   赤 铜 者:十倍。
   真珠珊瑚者:百倍。
   木株子者:(又名"无患子",可能桃李之核。因其有避邪之功用故也)千倍。
   莲子者:万倍。
   帝释青子者:百万倍。(此物不明)。
   菩提子者:无数倍。


   《摄真实经》中,则分念珠之功德为:

   香木者:一分
   鍮石(黄铜)、铜铁者:三分。
   水精、真珠者:一分。
   莲子,金刚子者:二分。
   诸宝及菩提子者:无数分。


另外,如《瑜伽念诵经》、《守护国界经》、《苏悉地经》及《陀罗尼集经》等,对念珠之功德,均有记载。总而言之,所说都是以菩提子的功德最殊胜和最大,这是佛教中,无论出家在家,凡与佛有缘而喜修佛法者,都喜欢使用菩提子念珠的原因。

但密宗修法或持咒,则有视法而用之说,唯凤眼菩提子念珠可以通用、但其他念珠,经加持后,也有以一当很多倍的功能。

所以,修持佛法。同道们,如要使用念珠(因念珠还有避邪、煞--引用外道名词--的功用。)最好还是用菩提子,既可增加功德,又可助长道业也。

(四)执持念珠的方法

拿念珠的方法是: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Y〉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轮到母珠时,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

《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

     佛 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也)掐之。
     金刚部: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应用右手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馀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合大指与食指之头,馀皆舒而掐之。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手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馀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状。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未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摄真实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方法了。如果真是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我认为还是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法去修持为妙。因为功德究竟不同也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万倍。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诸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视其所要。说此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汝所说一无有异。一切大众闻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于十万广颂中略出)
    
  尔时毘卢遮那世尊。告金刚手言。善哉善哉。为诸修真言行菩萨者。说诸仪轨则。哀愍未来诸有情等。说念珠功德胜利。由闻如是妙意趣故速证悉地。时金刚萨埵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为说之。尔时金刚萨埵菩萨而说偈言

  珠表菩萨之胜果   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   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   皆由念珠积功德
  砗渠念珠一倍福   木患念珠两倍福
  以铁为珠三倍福   熟铜作珠四倍福
  水精真珠及诸宝   此等念珠百倍福
  千倍功德帝释子   金刚子珠俱胝福
  莲子念珠千俱胝   菩提子珠无数福
  佛部念诵菩提子   金刚部法金刚子
  宝部念诵以诸宝   莲花部珠用莲子
  羯磨部中为念珠   众珠间杂应贯串
  念珠分别有四种   上品最胜及中下
  一千八十以为上   一百八珠为最胜
  五十四珠以为中   二十七珠为下类
  二手持珠当心上   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   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   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   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   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   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   所求胜愿皆成就 

  加持念珠贯串之法。一如苏悉地经说。其瑜伽经但说其功能理趣。不说相应知金刚顶瑜伽念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