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三 零氪玩家装备:史宗伟:瓦全不足以哂玉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55:40

史宗伟:瓦全不足以哂玉碎

  ——感慨于老舍先生之死


  2010年5月21日上午,我在河南黄河河务局干部学校“读书交流会”上发言,谈到老舍先生,对老舍先生在文革初期被迫自沉太平湖表达了极大的沉痛和惋惜。接下来一位先生发言说,读书不能读成书呆子,老舍想不开跳湖自尽了,邓小平活了下来,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因为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先生后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舍予”也就是“舍弃自我”、“忘我”之意。老舍一生写下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大量不朽的文学作品。1968年,老舍先生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最后一轮投票中,获得5位候选人中的最高票,却最终因老舍已故而改颁给日本的川端康成。


  1966年8月23日,老舍先生“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到北京市文联开会。但是就在那里他受到拳打脚踢,加上人身侮辱,自己成了文化大革命专政的对象。过了一天他就躺在太平湖的西岸,身上盖了一床破席。”(巴金《怀念老舍同志》)


  “7月13日,老舍因咳嗽、喀血住院,8月16日出院。8月23日在国子监孔庙大院,遭受拳打脚踢,被逼下跪,跳'牛鬼蛇神舞’等百般侮辱。下午,被弄到市文联,'小将们’用鞭子狠狠地抽打这位文弱老者直到深夜。回到家后,与夫人相背而卧,整夜无眠。次晨,他让妻子照常去上班,叫来只有三岁的小孙女,弯下腰,用很慢的语速说:'跟爷爷再…见!’之后,他拿了一根手杖和一卷亲自抄写的毛泽东的诗词《咏梅》走出家门,到了太平湖公园。在那里,他坐了整整一天,像石雕一般,几乎没有动过(公园看门人回忆)。第二天,儿子舒乙看到的一幕竟是:父亲头朝东,脚朝西,仰天而躺,头挨着青草,眼睛浮肿,衣裤凌乱。头上、脖子上、胸口上、手臂上有大块血斑,遍体鳞伤。”(李辉《消失的太平湖》)


  老舍夫人回忆说:“我永远忘不了我自己怎样在深夜用棉花蘸着清水一点一点地替自己的亲人洗清头上、身上的斑斑血迹,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不明白为什么会闹成这个样子……”(巴金《怀念老舍同志》)


  老舍先生死于那样的一个“伟大”的时代!他拿了“一卷亲自抄写的毛泽东的诗词《咏梅》”,他心里想的什么?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还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还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坐了整整一天,像石雕一般,几乎没有动过”,老舍先生想的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地处偏僻的太平湖,在夜幕之中投湖自尽呢?


  老舍先生“一生是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一生,然而到头来却落到这等地步。为什么呢?究竟是为什么呢?”(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叶圣陶先生感慨老舍的辞世是“屈原同例”(叶圣陶《老舍评传》序)。“两千多年以前,屈原自沉于汩罗江。他行吟泽畔,心里想的恐怕同老舍先生有类似之处吧。他想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难道老舍先生也这样想过吗?”(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自己说:“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老舍《我的母亲》)。老舍的儿子舒乙回忆,老舍先生去世前曾对家人说:“又要死人了!尤其是那些刚烈而清白的人。”老舍先生的遭遇超过了他自己做人的界限,老舍先生恪守了自己做人的宗旨与基本法则,选择了以生命去抗争!老舍先生是刚烈而清白的人,他死了!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他那极不公道的遭遇,他那极其悲惨的结局,我一个晚上都梦见他。这位有才华、有良心的正直、善良的作家,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虽然含恨死去,却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人间,那就是他那些不朽的作品。老舍同志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老舍同志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写作最勤奋的劳动模范,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巴金《怀念老舍同志》)


  读老舍先生的散文《小麻雀》,真感人,好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老舍先生,如此的细心温柔,赛过菩萨心肠。善良的、热爱生命的老舍先生让人肃然起敬!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被文革吞噬,被迫“自绝于人民”,直到今天还被一些人误解。


  老舍先生心中有一个理想的家庭,“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老舍《我的理想家庭》)。多么的纯厚善良的老舍先生啊,心中装着的是对祖国无比深沉真切的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老舍《养花》)。热爱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老舍先生,就在这个他深爱着的“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国家”里被暴打,被迫自沉太平湖了!


  “据冰心的解释,老舍之死'要怪舍予太爱发脾气,一发脾气去跳河自杀死了……’。这句话说得很妙”(梁实秋《忆冰心》)。梁实秋先生说:“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美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哭啼,打喷嚏,打呵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园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梁实秋《听戏》)。梁实秋先生能发出“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美德之一”的高论,难怪会遭到鲁迅先生的挞伐!读完冰心散文《我的老伴吴文藻》,尤其是结尾的部分,总感觉其文思颇有与梁实秋先生相近之处。梁实秋听人误传冰心夫妇双双服毒自杀后,即写下《忆冰心》的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梁实秋和冰心都是老舍先生的朋友,对于老舍先生之死,他们的哀痛是真诚的。然而他们的“老舍之死'要怪舍予太爱发脾气,一发脾气去跳河自杀死了’”的说法实在让人无法苟同。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老舍《茶馆》,常四爷语)。“老舍死去,使我们活着的人惭愧……”(巴金《怀念老舍同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的老舍先生死掉了!我们可以说老舍先生是书呆子想不开吗?


  时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老舍先生离开我们也已经四十四年了!我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邵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