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优品手机靠谱吗:激活传统话诗词(上)(影珠诗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9:59:33

周笃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2月27日   第 07 版)

  对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的中华诗词遗产,我们在以敬慕的心情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感,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卷》评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远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运天成……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乎文章,弥恨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是多么深刻、重要的美学理论。它涉及了审美疲劳与传统惰性问题。他主张文学必须开一代之新,续千古之雄风。这对于中华诗词也同样是适用的。任何文化传统都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传统必须吸收时代新元素,加以激活,才能永葆其活力。

  回顾中华诗词的历史正是如此。四千年前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是所谓“兮”字体。这种形式到了屈原手里便发展成为鸿篇巨制的《离骚》,以及妙曼多姿的《九章》与《九歌》。内容、形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因而成就了与日月争光的千古之胜。以曹操为核心的建安风骨,则将日渐式微的四言诗体,注入了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它突破了《古诗十九首》的“忧生之嗟”,而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生命意识。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奋发昂扬的生命价值观。从而响彻千古,大放异彩。

  如何激活传统?我以为,首先是要宏开思路。时代的进步是伴随着思想的突破的,新的时代有太多的创造与期许,我们必须直面它,表现它,擂出时代的鼓点。比如鲁迅先生的:“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都是对旧社会丑恶的批判,锋芒是何等犀利、尖锐、切中肯綮。又如毛泽东的:“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长新美”(《送纵宇一郎东行》)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创新宇宙的襟抱与整顿乾坤使命感又是何等气壮山河、光耀霄汉了。一样的形式格律,在伟人的手中,便有焕然一新,发聋振聩的作用,这就是价值观念创新的结果。

  其次是创新语言。司空图《诗品》云:“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把诗的语言提高到从生活中采炼金矿的境地。出色的诗人无一不是超级语言大师,传世的名篇大都有惊人之句。比如孟浩然和杜甫的《岳阳楼》诗:孟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0个字写尽了洞庭的水势与涛声。“蒸”字、“撼”字真是笔雄万夫了。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可谓笼盖天下,包举宇宙之奇语。“坼”字、“浮”字笔力之健举又有谁能及?漱玉词人之《声声慢》,一起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4个叠词。后面以“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岂一个愁字了得。”全章用舌齿两声字多达57个。词人正是以啮齿叮咛的声口写其郁苦惝恍的心态。人谓乃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段,洵为允当。以声写愁,可谓前无古人。辛稼轩《清平乐》:“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农家生活,情态活现,“小儿”两句写尽了稚子淘气模样。如此活灵活现的手笔,真是妙夺造化,画工难及之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