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手机m1l就是个垃圾:WK事件之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3:58:06
     

WK事件之鉴

财新观察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50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6日

  持续数月之久、一度形成激烈对抗的WK事件逐渐平息。广东省委工作组已进驻该村,开始回应村民的多项诉求。同时,舆论界也开始比较系统地反思这一事件,并对地方政府在处置这一事件过程中的得失加以检讨。

  这一事件的起因和演变过程并不复杂:村庄治理不民主,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村民一再求告,却迟迟未获积极理会。这种情形在所有农村维权群体性事件中都能看到。但是,一个看似偶然和平常的权益纠纷最终演变为举世关注的群体事件、必须在省委明确定性并派出工作组之后才得以平息,反映出WK事件有其特殊性,暴露出的深层机理和制度性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梳理WK事件,可叹者三,可虑者三。

  一叹基层政府对群众诉求如此漠然。大规模的侵地行为一再发生,农民得到的补偿如此之少,村民从2009年开始向当地政府反映问题,但是,直到整个村庄沸腾起来,直到被抓的村民牵头人死亡,地方官员仍然以弹压应对;即使在省委明确定性之后,有些地方官员仍然以训诫者的口吻申斥村民“不顾大局”。二叹泛政治化的思维如此根深蒂固。事件的起因很清楚,即使演变为大规模游行并带有个别过激行为,WK村民的诉求仍属于“村内利益矛盾”。但是,在一段时期内,地方官员却沿袭着“抓黑手”的思路,认为系海外“烂媒体”在推波助澜,将正常的经济问题提升到敌我对抗,客观上激化了事态。三叹发展方式转变如此之难。WK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强烈而粗放的发展冲动与村民土地权利的冲突,地方政府秉持的发展主义理念使其往往罔顾村民的利益诉求,与开发商同声息、共谋利,一旦激起民怨,总是动用一切手段捍卫到手的利益。

  正如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WK事件看似偶然,但也有必然性。因此,需要研究的便是偶然滑向必然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可以说,在群体性维权抗争事件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偶然到必然的演变。最初都是个人或集体利益受到损害的小事。这些正常的纠纷,有的却发展成了群体性事件。我们不能不问,有没有办法阻断从偶然到必然的演变之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我们产生了三个忧虑。

  一虑者,目前中国的利益分配格局有趋于僵化的征象。针对利益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利益流向,使利益分配更加均衡。一个好的利益分配体制要能灵活地对利益加以调整,化解矛盾,平息冲突。但是,在WK事件中,在疏通利益纷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梗阻现象。二虑者,面对纠纷,政府总是直接地成为冲突中的一方,司法系统起不到公正裁判的作用。动辄调动警察对付群众,长此以往,公器信誉难免受损。三虑者,矛盾化解机制显得迟钝低效。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发生纠纷和冲突,好的秩序指的不是杜绝冲突,而是有一套成熟、可预期的解决冲突的程序。但是,在WK事件中,利益各方的博弈过程逐渐向着非程序化演变。正是这样的机制和程序溃败导致小事变成大事。

  WK事件只是每年十多万起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例。深入剖析这一事件,意在为矛盾多发期的中国社会找到和平转型的途径。在处理WK事件中,广东省委对事件的分析以及采取的办法,可圈可点。我们期望,广东省创造出来的这一做法,不要成为孤例。

  正如汪洋书记对这一事件的分析,WK事件原因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的矛盾积累,“是我们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必然结果”。所谓“一手硬一手软”,指的是用强政府推进经济增长,而对社会管理重视不够。总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遇到社会矛盾,遇到群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抗争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用“硬道理”压制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这次事件表明,只有发展和群众权益都硬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面对社会矛盾,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如何避免使偶然矛盾演变为必然的事件。需要在各个层次上,在各个环节上,建立起阻断事态继续升级的机制。为此,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执政方式,转变发展方式。

  核心是执政方式的转变。面对市场经济激发起来的公民权利的觉醒,各级政府都要学会用对话、谈判和协商的办法化解利益矛盾,并创造一种机制,使官民互动程序化。在这一背景下,广东近日放松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便是积极而值得期待的举措。

  来源: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23/10034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