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出租房:牛田洋:尘封36年的海啸悲歌(连载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2:58
牛田洋:尘封36年的海啸悲歌(连载八)2009-05-10 20:41

九、今日牛田洋

“七·二八”之后,在牛田洋经历过风雨洗礼的两千多名大学生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一批社会的精英后来很多成了大学教授、作家、商人、政府官员,获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当年的幸存者称呼彼此为“牛友”。

当年从外交部来的学生现在正活跃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众所周知的有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许多年过去了,他们仍以在牛田洋劳动锻炼过而自豪。

李肇星把牛田洋看作他的第二故乡,有一次通过外交部网站与公众交流的时候说:“在一次抗击洪水的过程当中,我的好多同学、战友牺牲了,我在自己的一篇文章当中写到,我自己能够活下来就是一种奢侈,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给祖国多做事情。”

1996年6月,李肇星重返牛田洋,题辞“深沉的历史辉煌的未来”。

1997年7月26—28日,为纪念“七·二八”二十八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战友重返牛田洋。

1999年7月25日,“七·二八”三十周年,来自各地的800名“牛友”重逢旧地,在纪念碑前对他们牺牲的战友进行悼念

三十多年过去了,风雨带来的创伤在慢慢地愈合,牛田洋在奋步前进,如今在这片历尽沧桑的土地上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通往牛田洋的公路平坦宽敞,两旁种上了整齐的木棉树,成群的鸭子在池塘戏水,田里的番石榴也已经成熟。新翻的稻田还没播种,海风中带着泥土的气息钻进鼻孔。

牛田洋地处榕江出海口,咸水与淡水交织,水面开阔,是优良的水产养殖基地,盛产各类鱼、虾、蟹及牡蛎等,是野生鸟类的绝佳栖息地。秋冬季栖息着许多跨境越冬的候鸟和在此停歇、补充食物的候鸟。该水域越冬和繁衍生息的鸟类有20多种,尤其以小鱼虾为食物的水禽为主,种群数量超过10万只。因此这个时候,游人在傍晚可以观赏到“落霞与白鹭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几年来,曾有全国及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提出设立汕头牛田洋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景点的建议。

2004年,汕头市拟将设立牛田洋鸟类保护区。

1994年后,主要由于种稻效益不佳,牛田洋陆续退耕改造成水塘。附近的大场、天港、莲塘等村居民看好这片土地,与部队采取联营承包形式,开展水产养殖。
据了解,近年来牛田洋水产养殖基地海水养殖业发展很快,目前共有2.6万多亩养殖池塘,水产养殖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牛田洋被誉为“农场明珠”。牛田洋近年来大力发展具备地域特色的青蟹产业,青蟹养殖面积3.8万亩,产量2000多吨,整个青蟹产业经济规模1亿多元,出口创汇达300多万美元,是国内最大的青蟹生产基地。汕头举办了“2004汕头金秋牛田洋青蟹节”,扩大知名度。

但牛田洋虾蟹增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沿海附近的重大建设工程及企业废物的排放对海水造成了污染,和一部分养殖户不懂得科学养殖,使养殖池不能及时迅畅的排水。造成了虾蟹的死亡。

天港村的林阿伯告诉我们,他以前是在家里种田的。6年前来这里承包鱼塘养殖螃蟹,每五年签一次合同,去年刚刚又续了合同。他说前几年螃蟹的行情很好,钱容易赚一些,现在养螃蟹的人多了,螃蟹的价格不高。还有就是自己文化水平低不懂得科学养殖螃蟹,去年自己投放了2千多块钱的螃蟹种,结果都死掉了,年底结算时发现亏本900多块。

汕头市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工程师李春晓对我们说,他从1996年就开始进入牛田洋基地指导养殖户科学养虾养蟹,非常熟悉这片土地的地值、水源、环境等。他说,牛田洋目前的水产养殖基本属于生态综合混养,即蟹、虾、鱼、贝、藻共生立体混养,平衡池塘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率。由于牛田洋属河口围垦区,分别接韩江和榕江两个水系,上游的榕江的农田污染(如化肥,农药等)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流入牛田洋,水资源的污染导致水产品病害不断复杂化、资源减退、产量下降,众多养殖户深受其苦,他们不断邀请水产研究所专家到牛田洋调研、培训,使这里成为名付其实的水产技术推广基地,科普基地和培训基地,其“围垦区大面积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及锯缘青蟹大面积开发”项目被评为1999年度汕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汕头市水产研究所、汕头市升平区农垦发展公司针对河口区水源污染,池塘老化及病害严重状况,在汕头市牛田洋垦区5,000亩池塘中,开展《围垦区大面积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项目。采取对虾、青蟹、多种鱼类、藻类共生混养生态模式,实行外封闭、内循环、微生物自净化水质管理技术,平衡池塘生态环境,减少海区及池塘富营养化对养殖生物压力引起的病害,从而提高池塘综合生产力。

牛田洋海堤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长18.7公里,其中横隔堤长4.5公里。由于海堤自1969年重建后到2002年都没有加固过加上长年受风浪、暴潮的侵袭,大堤崩塌严重,防暴潮能力不强,而堤上的涵闸更是其中的薄弱环节。不少涵闸下陷倾斜,钢筋外露,吐纳潮水的能力下降,海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02年在当地部队和市政府的合作下,加固工程开始。工程的建设内容为堤面宽按6.5米实施,堤顶高程从原来的3米提高到4.1米,原来设有防浪墙,现在加高至5.2米,堤身加厚。整个工程投资1个多亿,2003年全面开工,加固长度为14.26公里,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按5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设防,预计05年8月份就可以完工。

2001年“尤特”台风过后,汕头市采取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办法先行加固长2.08公里的危险堤段和7号危闸,建设规模为加固堤围14.26公里,堤身加高培厚,加固防渗标准从现5%达到2%。建设年限 2001-2005年 投资计划 总投资17500万元。形象进度 7号闸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两侧各一百米的堤段达标建设已完工。建设单位是汕头市水利局,建设地点在军垦牛田洋农场。去年12月,加固工程正式向全国公开招投标,共有110家施工单位参加竞标,创下了汕头建筑招标史之最。

十、牛田洋祭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汕头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台风、大海潮的袭击。驻在这里担负战备生产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段文波、王秋萍、王丙申、陈汉民等同志,为抢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光荣牺牲,特立此碑纪念。

                                      一九七二年春立
                           ——“七·二八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碑文

清明。

纪念碑位于莲塘的一个小山丘上,松柏环绕,背面是开阔的牛田洋。长眠地下的英雄,依然日夜注视着这片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

空气中飘着酒香,碑前已摆着鲜花、花圈。仔细一看,哦,原来是“牛友”们来拜祭过他们的战友了!

设计者别具匠心,六十九级阶梯代表69年。1999年,“七·二八”三十周年,汕头市人民政府、广州军区牛田洋生产基地将纪念碑全面整饰一新。

红云载日,绿荷报暑。八邑轻车飞聚。生雄死杰吊当年,意尽在,莲塘碑墓。
长堤草蔓,连营何处?举目波澜倒注。鱼欢虾跃亦沧桑,更待酿,新城清露。

                    ——黄赞发《鹊桥仙·牛田洋“七二八”风灾二十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