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所logo:纪念苏联解体20周年系列:普京继承了苏联遗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6:20:12

纪念苏联解体20周年系列:普京继承了苏联遗产

  • http://www.huanqiu.com
  • 2011-12-24 17:05
  • 环球网评论
  • 我要评论
字号:T|T
  • 环球调查:如何看待苏联解体、俄罗斯现状和前景
摘要:普京用行动表明,在革新和振兴国家过程中,注意既避免苏联时期的弊端同时又吸收其有益遗产,竭力维护俄罗斯的国情、利益和尊严,义正辞严地回敬来自西方的攻击。

  作者: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苏联演变或者说苏联剧变,包含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两层意思。今年12月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共垮台还要早一个多月。整整20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在关注这样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建立93年、执政74年,第一个社会主义联盟国家成立69年且被公认为一个超级大国,为何在几年之内就消失了呢?这里就苏联演变的原因和影响,简要要地谈谈看法。


  领导者路线错误与僵化的管理模式弊端交织是解体根源


  苏联曾经被公认是一个超级大国,其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当。上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的高度集权的苏联管理体制,在战争年代和战后恢复时期显示过动员性强和困难承受能力强的优点,并在医疗、教育和其他社会福利保障方面有过积极的建树。例如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先于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的世界第一个宇航员上天。这些成就在相当长时期内掩盖了苏联管理模式的缺陷。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表现为思想理论僵化、经济管理凝固化和政治上不民主,其根源首先在于执政党本身的蜕化。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倡导)时期搞过两次改革,由于认识局限、不得要领和阻力重重,都没有成功。安德罗波夫就任最高领导人之后,闪烁过改革希望之光,但他主政15个月就去世了。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面临不改革不行与改不好也不行两大问题。苏联模式弊端造成改革的难度很大,他却一再表示改革决心,而且198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和1987年苏共中央六月全会都展示过改革的良好开篇。可是,在经济改革严重受阻的情况下,他将改革重心急剧转向了政治改革,思想变异与一系列政策失误,特别是取消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局面越来越混乱却又无力驾驭,民族分立主义势如狂飙,叶利钦和其他一些地方精英的个人权力欲望极度膨胀,加之西方反苏反共势力乘机策动,结果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苏共改革难度之大,主要表现在:


  其一,苏共本身发生蜕变。苏共严重脱离群众,丧失人民拥戴。上层墨守陈规,官僚主义;中层维护既得利益,等因奉此;基层思想组织涣散,无所作为。党内充斥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党自身缺乏自我革新的动力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党实际上逐渐丧失了先锋队作用,各级组织很大一部分领导权落入非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苏共后来严重受挫时,广大党内外群众不是挺身维护,竟然无动于衷。


  其二,过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僵化、凝固化。被称作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管理体制,日益使经济失去活力;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在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同美国的经济竞赛中被动挨打。苏联长期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忽视轻工业和食品工业,60年代起又大搞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经济结构畸形,大量资金被耗,致使经济发展速度步步下降。几十年来,苏联否定商品经济规律和市场作用,忽视参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和利用先进科技,缺少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的刺激因素和机制等等,这些严重问题从未得到认真解决。


  其三,深层次的民族矛盾被掩盖。苏共历届领导人都在关注少数民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过高估计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就,轻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大俄罗斯主义。他们认为民族问题已“一劳永逸”地解决,甚至宣传“形成了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亦即达到了民族融合。但事实上民族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很多,例如一些共和国是被强迫加入苏联的,肃反扩大化杀害了大批民族干部,民族共和国之间的领土疆界问题并未解决,卫国战争期间强迫一些民族迁徙一直未作妥善处理,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忽视了尊重民族特点和自决权;等等。这些矛盾长期被掩盖着,遇到适当的条件和气候终于爆发成灾。


  其四,对外政策严重失误。搞革命输出、推行霸权主义,既丑化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形象,挫伤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元气,又忽视了国际国内存在阶级斗争的严峻现实,对西方的渗透丧失警惕。特别是1975年欧安会以后,在扩大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的势头下,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得以自由渗入,对之防范不足,苏联社会已在悄悄发生演化。


  但是,我也不应该把体制弊端这一客观存在与从事改革的主观努力割裂开来,把改革难度大与改革必然失败划上等号。回国头来看,戈尔巴乔夫时期如果从1987年开始的经济改革认真地坚持下去而不是半途搁浅,孤立地去搞那种破坏性的政治改革;如果当即奋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食品消费品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在原先非常畸形结构基础上推行仍以重工业优先的加速战略;如果听取许多人的建议早抓农业改革,并且在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不惜付出一定代价大量进口食品以丰富市场,在给人民群众带来经济实惠的同时逐步放开价格;如果在保持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实行渐进的、适当的所有制变革,而不是要么迟迟不触动所有制问题,要么在缺乏思想准备和未经试点的情况下企图用几百天时间完成私有化和非国有化;如果不是盲目地频繁更换干部,造成党内离心离德倾向滋长和党的队伍涣散,一批打着支持改革旗号、别有用心的人乘机钻进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因而加重了党的危机;如果民主化和公开性掌握适度,而不是将其作为万灵药方加以滥用,破坏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造成激烈的权力之争与民族冲突;如果正确地总结历史教训,认真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并切实纠正种种错误,而不是诋毁社会主义历史、丑化共产党并取消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执政地位——如果这一切本可避免的重大错误(不是指一般错误)得以避免或者及时纠正(包括重大错误),那么,后来促使事态恶性发展的“8·19”事件也就不会发生,苏联的形势和结局很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最后,我们可以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纳为这样一段话:导致苏联演变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有领导人的错误,也有改革本身的难度,领导人的错误是主要的。强调说内因是主要的,并非外因不重要,而是避免将外部“和平演变”万能化;强调说现实原因是主要的,并非低估苏联模式弊端的严重性,而是警惕陷入改革必败的“宿命论”;强调说领导人的错误是主要的,并非否认苏联改革的艰巨性,而是防止无谓地为领导者的罪责开脱。我们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种原因,但又不能孤立地只用某一种原因来对苏联剧变作总体上的解释。如果更概括地表述,那么可以说,导致剧变的各种原因在深层次盘根错节,执政党及其领导者的路线错误与僵化的管理模式弊端相交织所体现的现实内因,则是问题之根本。


  “硬汉”普京继承苏联遗产又维护俄罗斯尊严


  普京说过,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所谓“最大”,说明其影响之大。


  其一,改变了世界格局。一是世界多极化结构变异。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俄罗斯降格为“一超多强”中的一“强”。二是“东西”力量失衡。北约东扩不仅将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卷入其中,还试图将触角延伸到原苏联领域。“欧洲一体化”的范围已从仅指西欧而发展到全欧。三是“南北”矛盾加深。昔日苏联的“天然盟友”——第三世界国家客观上被推向西方列强的掌握之中。四是地区热点转移。苏联解体之后,原先两极体制掩盖下的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争端激化。如果苏联还在,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崩溃、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兵戎相见乃至“9?11”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当前西亚北非形势动荡,未必就一定会发生,“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可能完全是另一种局面。


  其二,给后苏联空间留下不确定因素。独联体20年来蹒跚而行,在磨合过程中出现多种双边或多边联合体。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早在1994年便提出建立近似欧洲联盟的“欧亚国家联盟”设想。2011年10月4日,被统一俄罗斯党提名决定参加明年总统竞选的普京又提出了构建“欧亚联盟”的主张。他说,将于2012年启动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原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说新联盟将建立在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原则之上,“这不是要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


  其三,世界社会主义经受冲击。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演变之后,这些国家经历了政治经济管理模式乃至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渡期,充满矛盾,发展不平衡。它们在转型过程中,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存在着共识与非共识、共性与非共性的不同程度的差别。


  其四,对中国产生多方面影响。一是敲起警钟。促使中国增强忧患意识,务必增强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能力的意识,增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意识。二是改善了环境。俄罗斯经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多重压力,采取弱化其综合国力、挤压其战略空间的战略,迫使俄罗斯增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中俄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义深远。三是提供了机遇。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四是招来了压力。社会主义中国的作用被突出起来,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普京有一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他用行动表明,在革新和振兴国家过程中,注意既避免苏联时期的弊端同时又吸收其有益遗产,竭力维护俄罗斯的国情、利益和尊严,义正辞严地回敬来自西方的攻击。西方国家不喜欢他这个“硬汉”,乃至对他将参选2012年总统大加非议和抨击。从普京接班,到“梅普组合”,再到可能出现的“普梅组合”,这种体制好与不好,要由俄罗斯国情和俄罗斯人民说了算。今年11月11日普京针对“梅普易位”执政方式的质疑,说他知道这种模式存在缺陷,“但不知道哪种方式完美”。他表示在选举中将为民众提供评判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