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莞城老字号美食:人民日报打造富有特色的边境文化名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9:20

(干部说干事)

戴玉林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6日   14 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辽宁省丹东市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必须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用先进文化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边境文化名城,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挖掘文化资源。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展示着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丹东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多民族文化共融共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资源。旧石器时代的“前阳文化”,开启鸭绿江流域文明的先河;秦汉时期的“丝绸文化”,印证东方丝绸之路的足迹;明清时期的“长城文化”,延伸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晚清时期的“木都文化”,繁盛北方通关的最早商埠;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文化”,传播英雄城市的美名;改革开放以来的“旅游文化”,吸引海内外关注的目光。这些文化资源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和理念,是感召人民的文化力量。当前,尤其应深入挖掘英雄城市勇当国门卫士的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增强国防意识,维护边境安全稳定,推动丹东发展成为具有更大影响的边境文化名城。

  推出文化精品。文化精品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创新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丹东立足实际,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挖掘地域文化素材,创作出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一些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多次应邀到朝鲜和韩国参加文艺活动,同时邀请国外高水平艺术团体前来演出,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后应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多创作高扬主旋律、反映现实生活、突出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让人民得到更多的高雅文化享受。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传播力强的优势,精心组织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用健康向上的作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维护边境文化安全。

  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丹东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出“中朝边境风情游”、“鸭绿江文化之旅”、“抗联红色之旅”等精品线路,利用虎山长城、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努力提升旅游业品质。今后应进一步发挥旅游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抗美援朝纪念广场等重点项目,突出抓好数字动漫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民俗风情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新闻出版、文博会展、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积极扶持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和品牌。

  坚持文化惠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丹东市由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充分调动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实体、举办文化活动。全市自发组织了千余个合唱队、舞蹈队、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体,长期在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投入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构建全覆盖、高效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让边境人民共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丹东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