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款包臀裙怎么搭配:公共行政寓言与管理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5:48
公共行政寓言与管理定律(一)(2008-01-17 14:00:06)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工作文字仓储室  一、公共行政寓言与原理
  1. “木桶”理论
  之一,传统的木桶理论(短板理论):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个理论由谁提出,目前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这个理论的应用范围却是十分广泛,从经济学、企业管理到人力资源到个人发展。
  之二,改良版的木桶理论(残桶理论):意思是说木桶的木板已经是这样了,短期内无法加高,无法改变板的长度,在这样一个传统的情况下,怎样让残桶装更多的水。将桶向长板方向倾斜,这样装水比平的装水更多一些,其实也是这样将优势发挥出来,原来是劣势我们要弥补,现在不是了,而是怎样发挥优势。
  之三,新木桶理论(漏桶理论):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之四,引申木桶理论(木桶底理论):虽然木桶板长短决定了木桶盛水的,多少木桶底的结实程度决定了能否盛水,因为木桶底不结实的话一点水也盛不了。
  2.“鱼缸”法则
  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鱼缸”法则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各项工作有了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置于全体下属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力,从而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机制。
     3.“热炉”法则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4.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量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看中了一双鞋子,突然想起:“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你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跑回去看鞋样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说明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正是这一寓言所展示的道理。
  5.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说,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了。这个人便急忙在船边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然后就悠闲地等着船靠岸。船靠岸停下来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可是再也没有找到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对于那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只知一味墨守成规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6.老农移石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中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道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们会领悟出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
  管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拖延了事,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企业管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是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及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7.蜘蛛修网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地编织起蜘蛛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小风刮起,都会让它忙着修上半天。它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檐已经没有了吗?”
  修网自然很重要,但了解网破的原因更重要。经常会看见忙得团团转的管理者,这些在管理中充当救火队员的管理者就像那只忙碌的蜘蛛一样,没有考虑过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8.钓螃蟹的故事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
  组织中也应该留意与去除所谓的“螃蟹文化”。企业里常有一些分子,不喜欢看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组织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9。老鹰喂食的故事
  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
  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
    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公平”不能成为组织中的公认原则,组织若无适当的淘汰制度,常会因小仁小义而耽误了进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将会遭到自然淘汰。
  10。两只刺猬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11.北风和南风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管理定律
     12.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3.金字塔上升(帕金森定律详解)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它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C、D,自己掌握全面。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
     帕金森用英国海军部人员统计证明:1914年皇家海军官兵146万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3249人,到1928年,官兵降为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却增加到4558人,增加40%。
     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如何消灭帕金森定律的负作用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建国初期,一个县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几百人,而现在则有上千人乃至几千人。庞大的行政管理开支必然落到每个纳税人身上,过多的行政干预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还会给下面没事找事。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的公社连每株玉米的间距多少厘米都要制订计划,还要层层落实,确实大大地辛苦。然而,由于土壤肥瘠、气候旱涝等诸多因素,谁也不买领导的账。
     还有一则计划经济时代的真实笑话,说上海某厂盖厕所,报告经过层层审批,经费总算批下来了,但只够盖一间的,经过厂领导反复研究拍板,先盖一间男厕所,至于女厕所,只有明年再说了……
     帕金森定律都影响到了厕所建设,方便的事不方便了,的确该引起重视,应反复讨论研究、制定切实计划加以解决。
      14.苛希纳定律
     西方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苛希纳定律: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员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15. 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16.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因为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取较大的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三、管理法则三十一类
     一类  素养
     17.蓝斯登原则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18.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19.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类  统御
     20.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21.累鲍夫法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6)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勒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22.洛伯定理
     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类  沟通
     23.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24.费斯诺定理
     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l·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25.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四类  协调
     25.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26.米格-25效应
     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点评: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27.磨合效应
     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双方都作出必要的割舍。
     五类  指导
     28.波特定理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提出者:英国行为学家l.w.波特
  点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29.蓝斯登定律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30.吉尔伯特法则
     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
  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
  点评: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31.权威暗示效应
     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点评: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六类  组织
  32.奥尼尔定理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院长奥尼尔
  点评: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群众才认为那是真实的。
  33.定位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点评:凡是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
  34.艾奇布恩定理
     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
  提出者: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导演亚伦。艾奇布恩
  点评:摊子一旦铺得过大,你就很难把它照顾周全。
     35.梅菲定律 / 帕金森定律?
     人生有很多没有道理的道理,最著名的一个是梅菲定律,是管理大师梅菲提出的。意思是说,你预料之中的事没有发生,而你预料之外的事却发生了。梅菲定律据说是这样发现的:有一天,他伏案写稿,刚刚写了两行,感觉不满意,就一手揉烂,想扔出窗口,但却掷打在窗框上。他于是又捡起来,瞄准窗框一掷,竟然飞出窗口。这一件小事启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归纳出一个人生定律:凡事好像罚点球,平时怎么踢怎么中,但是越有名的球员,在关键的时刻越容易失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时刻准掉链子。
在生活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怕什么来什么”,用中国人的话说,人倒霉时,喝凉水也塞牙。比如:穿着件新衣服怕弄脏,处处小心,偏偏一滴油掉在衣服上;早上出门时阳光明媚,没有带伞,心里想着可别下雨,可偏偏到下午阴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老师上节课留的课文没背会,上课时心里嘀咕可千万别叫到自己,这时却偏偏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和男朋友约会,心里七上八下,就怕撞见熟人,却正好和熟人走个对面,好不尴尬。人生的得失进退也往往是歪打正着,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在生意场上也同样,有时你越看准的赢利项目,却赔了个血本无归;你越看不好的、不愿投资的股票,却常常牛气冲天,让你肠子都悔青了。
     梅菲定律告诉人们,你设计的人生目标有时并不能实现,而你没想到的果子有时会掉到你嘴里。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七类  培养
     36.吉格勒定理
     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
     点评: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37.10犬1獒效应
     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点评: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八类  选拔
     38.近因效应
     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
点评: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39.酒井法则
     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
     提出者:日本企业管理顾问酒井正敬
     点评: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40.美即好效应
     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
     点评: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
     九类  任用
     41.奥格尔维法则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
点评: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42.皮尔·卡丹定理
     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
     点评: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十类  激励
     43.马蝇效应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点评: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44.倒U形假说
     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作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作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点评:1、激情过热,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 2、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十一类  调研
     45.特伯论断
     在数字中找不到安全。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W·S·特伯
     点评:数字是死的,情况是活的。
     46.摩斯科定理
     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摩斯科
     点评:刨根得根,问底知底。
     十二类  预测
     47.罗杰斯论断
     成功的公司不会等待外界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是始终向前看。
     提出者:美国IBM公司前总裁P·罗杰斯
     点评:只想随波逐流,难有理想彼岸。
     48.萨盖定律
     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便不敢确定几点了。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P·萨盖
     点评:若选错误参照,必无正确比较。
     49.隧道视野效应
     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点评:1、不拓心路,难开视野。2、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
     十三类  目标
     50.巴菲特定律
     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提出者:美国"股神"巴菲特
     点评:1、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2、特色不特,优势无优。
     51.古特累定理
     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
     点评: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
     十四类  计划
     52.列文定理
     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P·列文
     点评: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
     53.弗洛斯特法则
     在筑墙之前应该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进来。
     提出者:美国思想家W·P·弗洛斯特
     点评:开始就明确了界限,最终就不会作出超越界限的事来。
     十五类  参谋
     54.波克定理
     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提出者: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
     点评: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55.韦奇定理
     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
     提出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
     点评:1、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2、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只怕最后莫衷一是。
     十六类   决策
     56.福克兰定律
     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D·L·福克兰
     点评: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57.王安论断
     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作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提出者: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
     点评:寡断能使好事由好变坏,果断可将危机转危为安。
     十七类  执行
     58.格瑞斯特定理
     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H·格瑞斯特
     点评:好事干实更好,实事办好愈实。
     59.吉德林法则
     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
     点评:杂乱无章的思维,不可能产生有条有理的行动。
     十八类  信息
     60.沃尔森法则
     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
     点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61.塔马拉效应
     塔马拉是捷克雷达专家弗·佩赫发明的一种雷达,它与其他雷达的最大不同是不发射信号而只接收信号,故不会被敌方反雷达装置发现。
     点评: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无以藏。
     十九类  监督
     62.小池定理
     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
     点评: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是不喜批评。
     63.赫勒法则
     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h·赫勒
     点评: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监督才会成为动力。
     二十类  控制
     64.横山法则
     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65.蝴蝶效应
     "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点评: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66.阿什法则
     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m·k·阿什
     点评: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
     二十一类  法纪
     67.洛克忠告
     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68.热炉法则精解版(参见第三条)
     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即时性、预警性、平等性。
     点评: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二十二类  改革
     69.柯美雅定律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r·柯美雅
     点评:不拘于常规,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70.达维多夫定律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
     提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
     点评:只有敢为人先的人,才最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先驱者。
     71.自吃幼崽效应
     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
     点评:1、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2、敢于对过去告一个段落,才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
     二十三类  创新
     72.舍恩定理
     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提出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
     点评: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之以恒。
     73.吉宁定理
     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吉宁
     点评: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74.卡贝定理
     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提出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
     点评: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
     二十四类  考评
     75.吉普林忠告
     将成败同等看待。
     提出者: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普林
     点评:如果不明白失败是什么,那么对成功的理解也是片面的。
     76.史华兹论断
     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提出者:美国管理心理学家d·克华兹
     点评:若能坏中看好,终会好上加好。
     二十五类  竞争
     77.廷克定律
     如果你处在第二的位置,你就总想努力去争作第一。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廷克
     点评:欲往高处走,须向高处看。
     78.鲁尼恩定律
     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
     提出者:奥地利经济学家r·h·鲁尼恩
     点评:无备,强不抵弱,出奇,弱可胜强。
     79.史密斯原则
     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
     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r·史密斯
     点评:竞争使人进步最快,合作让人得到最多。
     二十六类  营销
     80.阿尔巴德定理
     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提出者: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
     点评: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81.冰淇淋哲学
     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
     提出者: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
     点评:逆境不错,顺境更好。
     二十七类  营销
     82.布里特定理
     商品不作广告,就像姑娘在暗处向小伙子递送秋波,脉脉此情只有她自己知道。
     提出者:英国广告学专家s·布里特
     点评:要推而广之,先广而告之。
     83.伯内特定理
     只有占领头脑,才会占有市场。
     提出者:美国广告专家利奥·伯内特
     点评:脍炙人口才会耐人寻味,深得人心方可引人入胜。
     84.拉图尔定律
     一个好品名可能无助于劣质产品的销售,但是一个坏品名则会使好产品滞销。
     提出者:法国诺门公司德国分公司负责人苏珊·拉图尔
     点评:取名的艺术,亦是取得成功的艺术。
     85.赫斯定律
     广告超过12个字,读者的记忆力要降低50%。
     提出者:澳大利亚广告家h·赫斯
     点评:忘却即等于抛弃。
     二十八类  公关
     86.玛丽法则
     假如还没有破,就不要去修它,免得弄巧成拙。
     提出者: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阿什
     点评:弄巧之所以成拙,往往是因为本来就无巧可弄。
     87.弗里施定理
     没有满意的工作人员,就没有满意的顾客。
     提出者:德国慕尼黑企业咨询顾问弗里施
     点评:协调内外关系,从协调内部关系开始。
     88.反哺效应
     动物学家将某些动物长大后把觅到的食物给予其父母的行为称为反哺。
     点评:给别人好处的人,往往也是得到好处最多的人。
     89.史崔维兹定理
     如果你为获得好处而帮助他人,就不算帮助他人。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史崔维兹
     点评:动机不纯,行为失真。
     二十九类  谈判
     90.奥狄思法则
     在每一次谈判中,你都应准备向对方作出让步。
     提出者:美国谈判专家j·s·奥狄思
     点评:争,丈不足;让,寸有余。
     91.居家效应
     一个人在家里或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言谈举止表现得最为自信和从容。
     点评:没有实力垫底,自信永远是苍白的。
     92.尼伦伯格原则
     一场圆满的、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应是胜利者。
     提出者:美国著名谈判学家尼伦伯格
     点评:总想自己得势,必然势不两立。
     93.比林定律
     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
     提出者:美国幽默作家比林
     点评:1、没有否决权,发言权也很容易被剥夺。2、对不该让步的事不让步,别人反而更容易给你让步。
     三十类  交往
     94.克林纳德法则
     与人相处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
     提出者:美国人际关系学家h·h·克林纳德
     点评:交之有道,能打好交道;来而无往,难有常来往。
     95.忌讳效应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点评:知道别人不喜欢什么,比知道别人喜欢什么更重要。
     96.弗里德曼定律
     当一个人的需要可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时,两人就趋于互相喜欢。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n·w·弗里德曼
     点评:有利益与利益的相互补充,才会有需要与需要的相互满足。
     三十一类  成果
     97.基利定理
     容忍失败,这是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的极为积极的东西。
     提出者:美国多布林咨询公司集团总经理拉里·基利
     点评:1、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过是他不被失败左右而已。2、不许失败,无异于不许成功。
     98.沸腾效应
     水温升到99度,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度的基础上再升高1度,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点评:只差一点点,往往是导致最大差别的关键。
     99.王永庆法则
     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提出者:台湾企业界“精神领袖”台塑总裁王永庆
     点评:赚钱要依赖别人,节省只取决自己。
  100.管理三度规则:
  基础厚度——一个企业(或组织)可以选择依次有不同厚度的业务基础:对内外部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特色技术资源、机会性政策资源、垄断资源、变易性较大的关键人物洞察。
  战略长度——一个企业(或组织)你是选择按照现在的能力、资源、条件去做事,还是按对3年、8年、15年以后的大势与远景目标的要求来衡量和规划现在向后的工作?战略长度决定着企业是否能以更加前瞻性的目光去确定未来目标,明确由现在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向此路径与目标点汇集资源。
  领导高度——企业(或组织)领导人可以从特定具体业务、公司多业务关联、业内公司间位置、行业间互动、政经互动、全局层面等不同的角度,返观自己的工作方向,高的领导角度使领导人可能从较为超脱的层面甚至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层面、影响着企业命运和机会的重大环境因素变动层面、超脱日常事务分工与细微利益纠葛的全面视角、对从局部角度看不到的和在很多其它人看来不相关的社会资源整合面来考虑与设置基本工作方向,高度决定了企业能否超越褊狭的本位视角,实现组织在社会格局中的有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