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堡高级住宅区租房:教育专家蒋佩蓉 平衡的人生,不经意的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07:04
教育专家

  蒋佩蓉,美籍华人,儿童礼仪专家,子女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她出生于台湾,11岁时,和两个妹妹一起到加拿大求学,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书。

  婚后生育三个孩子,她放弃了IT行业,投身于教育,在社区和学校从事青少年辅导、父母培训有20多年的经验。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根据自己培养孩子的亲身经历,结合众多的面试案例,总结了如何培养具有竞争力孩子的18个话题。
在本书,佩蓉并不打算用说教的口吻,而是透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告诉我们:全球化时代要求孩子具备什么素质,我们如何训练面向未来的下一代。
本书不仅具有前瞻性,能帮助父母、老师和所有关注教育的人士思考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培养有竞争力的下一代;本书还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帮助父母在教养子女过程中举一反三,成为有洞察力和远见的父母。

作者简介
蒋佩蓉,出生在台湾的传统大家庭,从小接受中国传统的教育,11岁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后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麻省开放、合作、交流的治学理念对其影响深刻。婚后生育三个孩子,她放弃了IT行业,投身于教育,在社区和学校从事青少年辅导、父母培训有20多年的经验。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自序
第一章 支持哪种教育体制
第二章 创造力
第三章 合作精神
第四章 激情胜过才智
第五章 过度安排时间
第六章 学会休息
第七章 把挫折看做成长的机会
第八章 打好你的生活牌
第九章 认识你自己
第十章 谦卑的魅力
第十一章 挑战常规
第十二章 给想象力留有空间
第十三章 乐于付出
第十四章 优秀源于真诚
第十五章 做有品格的人
第十六章 广泛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
第十七章 领导力
第十八章 家的影响力
结束语:付诸行动

书摘:

第四章激情胜过才智
  一个真实的故事
  Amy是我多年前在洛杉矶面试过的一个女孩,当时她正申请就读麻省理工学院。她看上去很普通,给人的印象不深,但举止温文有礼。看过她的成绩单,我并没有发现她的优势所在。她的成绩的确都在平均水平以上,她的SAT成绩也很好,这证明她有能力应付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业,但成绩比她好的大有人在。接下来,我浏览了她参加过的活动介绍,而上面只有一项活动而已。她没有多少社交生活,因为她的朋友圈子除了科学狂,就是和她一起在当地青年会工作的志愿者,她每周要在那里志愿服务40个小时。在我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之前,我问她闲暇时间喜欢做些什么。她告诉我,她喜欢看“探索频道”,尤其是关于医疗技术突破方面的内容。有时候为了看完一个有意思的节目,她甚至会熬到深夜。
  当我就在她的申请表上的这个只有一行的项目深入问讯时,她一股脑地把自己的经历全说了出来。原来,她的小弟弟很早就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从父母的行动中,她学会了帮忙照料弟弟,并和父母一起成了自闭症的行家。她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解自闭症和最新治疗方法上。Amy有一个目标,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自闭症的治疗方法。虽然年纪轻轻,她却拥有出色的关于自闭症的知识主体架构,这些知识积累来源于:她对这一疾病的科学调研,她在当地青年会为大量自闭症病人服务的实践,还有她的亲身体会——这种疾病如何影响病人(她的弟弟)及其照看者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面试的季节,我面试了很多出色的人,他们或者写出了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或游戏,或者在各种学术比赛中获奖。然而,我惊奇地发现,Amy已经获得了美国所有顶尖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为了争取她,在顶尖大学之间居然出现了竞争,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时候激情都胜于智力。最后,麻省理工学院输给了斯坦福大学,因为除了全额学费奖学金之外,斯坦福还给她提供了额外的奖学金。
  平衡是一个在各个领域都被频繁提到的词。教育者们强调培养儿童多种兴趣以求平衡。经常面试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总是带着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单子,上面写满了他们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运动、音乐、公益服务、学术活动。看起来,他们的发展是平衡的,但我却看不到那个真实的人。在真实这点上,Amy却是清晰的,我可以用一个词概括Amy:自我中心。在约翰•奥特伯格的《你一直想要的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们寻求平衡,事实上却没有意识到:生活被赋予了某种超过我们自身的东西,它忽略自我牺牲和自我否定,而是让我们疯狂、大胆、冒险,不惜一切地投身于一个更伟大的事业。
  在我超过15年的面试经验中,我看到这一点得到反复印证。自我到中国以来,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人被录取——他们不只学业优秀,而且对某种东西怀有全然的激情。
  发掘孩子的激情
  那么,为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发掘他们的激情,而且一旦确认这份激情,就帮助他们聚焦于此,而不被其他事物吸引开呢?我们又如何判断哪一种激情转瞬即逝,而哪一种激情可能持续终生呢?《自主学习》一书的作者伯林•伯格提出了一些激情的表现特征:
  专注 :一般人只能做十分钟的事,他能专注一小时,不会轻易被打断或分心。
  坚持 :始终坚持到底,即使失败了,也会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没有时间感 :忘记了时间,经常忽略正常作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讨厌别人干扰。
  不觉得疲倦 :经常废寝忘食,只要他开心,即使体力透支也不觉得苦,他可以因此不休息,不睡觉。
  动机十足:短暂休息之后,他会很容易继续工作,如果需要他人协助,他会找人帮忙,解决问题后,又投入工作。
  《八个宝盒,让孩子活出精采人生》 的作者提到要启蒙孩子的兴趣,必须:
  时时留心:多留心,能轻易找出孩子充满好奇的事物,引发他的兴趣,长时间下来也许会成为专长。
  不吝鼓励:以实际的语言及行动的鼓励激发孩子兴趣。
  弯下腰来:大人的世界太大,看不清孩子的视野。试着弯下腰,看看孩子的眼里有什么新奇的东西。
  听孩子的话:对父母而言的好路,未必是对路,还可能会造成孩子短路。当孩子有话要说,请静下来听他说心里话,因为,最了解他的还是他自己。
  适时奖赏:适时奖赏不是要求儿女因而成为大师,而是把事情做得更有趣,让自己开心。
这个夏天,当美国和中国的排球队接受采访时,人在动机方面的不同得到了生动地阐释。美国排球运动员告诉记者,她们选择打排球是因为她们热爱排球这项运动远胜于其他事情。而中国运动员则告诉记者,她们选择排球是因为她们有赢得金牌的最大可能性(其中许多人说她们太矮了,不可能在其他运动中取得成功)。
三个儿子的激情所在
我家的三个男孩性情各异、兴趣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眼见他们的个性逐渐显现,与我所预想的完全不同。这令我感到很惊奇,同时又十分高兴,因为他们正长成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想要他们成为的那种人。
 在这个夏天,我的大儿子凯文面临着一次决定。作为年级数学最好的学生之一,他可以上两年微积分课程,而这课已经学完一半了。为了能在秋天注册,他需要自学完成前一半课程,并通过中途插班的考试,这意味着他不得不把这个夏天的大部分闲暇时间都用来补上一整年的高等数学课程。同时,他刚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说,正在努力进行最终的修订完善,以寻找出版商出版。另外,他也有机会成为学校最好的网球运动员,在秋天被选为校队队长,因此他也需要每天练习网球,因为这个夏天,其他运动员都已经去欧洲网球训练营全天练习网球了。每件事情都需要他全心投入,因此,他必须做出选择。
我和丈夫都是工程师,我们自然希望他在10年级就攻读微积分。然而,凯文确信他之所以读微积分更多是为了我们,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不过,他对他的书却充满激情,出于对写作的热爱,他要放弃其他的选择。他要选择一项与写作有关的职业,而不是科学和技术,因为写作是他发自内心热爱东西。经过内心挣扎之后,我不得不抛开自己的虚荣心,也不得不放弃向我的朋友吹嘘他如何擅长数学(恰如他的父母)的机会。同时,我不得不克服我自己的担忧,因为作为一种职业,写作不太可能像搞科技那样给他带来高收入。我只能相信,他的激情将会让他以他热切希望的方式,对他这一代人产生影响。
与凯文刚好相反,我的二儿子凯恩讨厌写作。为了帮助他更多一点喜欢写作,去年夏天,我们返回洛杉矶时,我给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喜剧写作班。结果发现他有极其敏锐的才智,写出了一些我认为最好玩的喜剧片断。在表演过程中,他还能和观众有很好的互动,并让观众大笑不止。他找到了一个感兴趣并让他充满激情的方面。他告诉我们,他将来的职业一定会和某种幽默元素相关。他甚至考虑去当一名喜剧演员,把欢笑带给这个世界。虽然这并非我眼中的理想生活,但他却可以运用天赋享受自己的生活。
我的第三个儿子凯安,自从会走路以来就喜欢跳舞。他喜欢在YouTube网站观看跳舞的视频,并且说服了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街舞班。这个夏天,他报名参加了一个舞蹈班,并公开宣称他热爱芭蕾,尽管他的哥哥和朋友们嘲笑他说女孩子才跳芭蕾。虽然我从未想到儿子会喜欢上舞蹈,但我还是必须克服那种对喜欢做的事进行男女划分的刻板偏见。
你准备好帮助你的孩子发现他们的激情,并帮着培养这份激情了吗(不管它会把人引领到何处)?你准备好放下你自己关于何谓“好生活”或“成功”的先人之见,并帮助你的孩子过一种更幸福的生活了吗?有时候,做这样的决定意味着你或你的孩子将踏上“少有人走的路”,而且还可能因此失去别人的尊敬,甚至失去以往的好名望。不过,最终,与那些刻板地按照传统的看法追求成功的人相比,你的孩子将收获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平衡的人生,不经意的幸福 –读蒋佩蓉有感

 

首先非常感谢新浪亲子,感谢小鱼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与蒋佩蓉女士近距离对话。昨天连夜读完了她的两本书《下一代的竞争力》和《佩蓉谈商务礼仪》,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尽管新浪没有什么写感想的任务,但还是敲下了这些话,而且非常奇怪的是,多少年没有写这么长的文章了,可却写得非常顺利,好像这些话都是不经思考而直接蹦出来的,所以也自知可能会思路有点混乱,但只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于留学的问题,我一直非常关注,也想让孩子在高中或大学时候有机会感受一下西方的文化。而关于孩子教育的书也自我感觉读了不少,每次读到一些优秀孩子的成长经历的书,总是心中陡然升起一股豪情:YOU CAN, SO I CAN 。在没有见到蒋女士之前,我正琢磨着:什么时候该给孩子加门第二外语了,为了初中时候准备SSAT,现在应该做些什么,面对阅人无数的麻省理工的总面试官,她心中的优秀学生的成长规律是什么。
蒋女士给我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同,原认为应该是非常尖锐的“白骨精”样子,让人在她面前无从隐瞒,无可遁形,总面试官吗。可实际上她非常和气,带着台湾女人的优雅,微笑中似乎总是鼓励你跟她说出心里话,以至于我们这四位网友妈妈反而比主持说的话还多,有点喧宾夺主了,哈哈。作为曾经的小留学生,她反而用自身的经历提醒我们,从小走出去,独闯世界,没有家人的陪伴,所要经历的感情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家庭永远是最好的学校。
回家又连夜读了她的书,更体会到她所说的话。她举了很多自己和儿子的例子,而且给她作序的两位都是夫妻共同署名,这也在佐证着她的观点。还想插一句,读她的书,不像我以前读的育儿书,总是激情满怀地想拿儿子做实验,可读她的书好多次我要停下来,反思我现在的所作所为。
我的体会是:
一、
平衡:勤奋学习与创造力,个体竞争与通力合作,与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不同,深入思考的父母们,有勇气与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对这些矛盾,从而达到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平衡。从书中的例子我看到了她所做的尝试,而这些例子也都使我反思在育儿方面的问题。

二、
激情:一直以来,我对这个词是忽视的,排斥的。也许是因为我以前的个性从某种意义讲是太有激情了,以至于吃了这方面的亏的,所以我很强调孩子做事的冷静和理智。而当别人夸奖我儿子成熟时候我还沾沾自喜。而在书中我看到了她举的例子和感受:我经常面试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总是带着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单子,上面写满了他们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运动、音乐、公益服务。看起来,他们的发展是平衡的,但我却看不到那个真实的人。在真实这点上,Amy却是清晰的,我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她:自我中心。是的,想想看,如果照我的培养模式,我儿子也可能是这样,表面上是优秀的,但却没有生命,没有活力,也看不到那个真实的人。哪怕他长大了他成功了,他会幸福吗。幸福对现在人而言,似乎是苛求了。我们现在最求的是富裕,是成功。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你把所有的面具都摘掉的瞬间,你是否会泪流满面,是否感到自己就像那柜子里的一个个奖杯,而没有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呢。是的,回想起一年多前儿子对乐高疯狂痴迷,能连续几个小时废寝忘食地为了制造他的抛石机工作,而我因为感到这个太耽误时间而没有再给他报机器人班,也回想起儿子热爱的足球也让我因为时间给CANCEL掉了,我感到很内疚。也许我该跟孩子谈一谈,你的激情是什么。

三、
过度安排时间与休息:现在我们都犯了忙碌病,总认为休息是懒惰的表现,总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挤进更多的内容,而把这个冠名为充实。虽说我还算不太疯狂,一直尝试着寒暑假不补课的,而带儿子出去旅游长见识,但是否也会为如此耽误时间而有罪恶感呢,也会尝试着为了让孩子学问等身而做着各种安排,而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呢?

四、
自我认知: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怦然心动:每片雪花,每个指纹,乃至每个视网膜图案都是独一地被创造出来的。难道一个人就不应该独特吗?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历来是以模仿别人,走安全路线的方式把我们培养大的,以便使我们能过上既舒服又稳妥的生活。


实在是不敢写了,几乎是抄书了,怕太多了,但可以说几乎每一章都有让我感动的地方,让我反思的地方。

读完书后,不知怎么,心中很乱,感触很多,不知从哪里捋起,但分明的每根线上又依稀地写着:平衡的人生,不经意的幸福,这几个字。就像高空杂技演员,要在成功与幸福之间走出一条路来本来就需要技巧,平衡的技巧,平衡的心理。但是也许当我们以始为终地看清了最终的目标后,我们就会从容的多,那最终的目标上清晰地写着两个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