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控系统 教程:惊世易俗之文化概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56:10


   目睹近现代中国之弱,实乃精神文化凋敝之症兆。于是国人汲汲于西方文化,希求更新的道路。

  西方文化强势涌入,外侵内引,不可谓不强,令国人目不暇接,大有病急乱投医之嫌。一会儿这种主义,一会儿那种主义,争论得不可开交,甚至因为某种主义而国际之间、国内各派系之间相互厮杀,流血浮尸亿万,悲哀莫有大于人间世了!

  观乎世界文化,沉重窒息者莫若中国孔孟文化之教,以至于流毒数千年至今。战国时庄子早已指明,孔丘儒家之徒何为,太阳、月亮明明就在天上,这些人居然打着灯笼火把高吼着找太阳、月亮!真是滑稽可笑之至!不稼不穑,摇唇鼓舌,以天下之危机鼓捣个人之功名利禄!

  观其儒教,表面上大讲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哀求统治阶级的可怜,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忽悠人民大众,大张其奴化教育,率万民以结豺狼之欢心,幸得一杯羹!关乎历史,其道德很不道德,片面化的人伦教育使得人世间善恶是非黑白颠倒错乱,这样的文化没有超越,没有正义,唯有沉重窒息的死路一条!

  历史开启的残酷性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而孔孟却主要教化人民大众克己服礼曰仁义,难怪连盗跖都看不起他的儒教,骂得孔夫子狗血喷头,灰溜溜的逃之大吉,心有余悸!孔孟的道德很容易和权力结合,结果就成了可怕的道德权力化和权力道德化,世界沦为囹圄!观乎数千年的历史,国人的脊梁骨何其弯曲卑微,简直就是大地上可怜的爬虫!毫不客气地说,儒教之道德,戕害了生命,使得国人精神意志乃至肉体上数千年来处于持续地衰落状态,何其不幸之甚哉!观乎庄子思想,主承老子旨意,倡无为自然,痛批儒教霍乱天下人心之危害!酣畅淋漓之至!

  孔孟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追求所谓正义,可谓南辕北辙,可谓与自己的影子赛跑的大愚大迷者!甚至有人将这种奴性化的儒教嘲讽为裤裆里的虱子!悲哉!而国人竟引以为显教,真是与狼共舞,黑白共生之古今中外奇观!人民本是淳朴如大地的,而有人却高唱仁义道德而行相反之实际!荒谬绝伦!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父母死了哭的很悲伤,竟三日不餐,形容枯槁,结果被官僚们树为榜样,提举他做了官,这就是儒教所谓的“举孝廉”。结果荒谬的事情出现了,原来淳朴的山村,竟然因为父母丧葬一类的事情哭死了一大半人!违反人之真性情岂不远矣!

  国人大都从小深受儒教熏染,待到看清社会面目,明白事理,原来不过一忽悠文化而已,内心不免怅然若失,甚至仇怨郁结于心!不少人以儒教为假面具而已,所谓披着羊皮的狼,正是儒教成果运用之写照!然而深受其害者正是痴情忠厚者!这是国人的悲哀,反倒是好人和老实人真正吃亏,好人和老实人沦为了平衡社会各种情欲的工具物,于是有人醒来,大吼一声:人活着绝不是做什么所谓的好人!此类人类似尼采!

  道家是中国隐蔽的上帝,稚嫩的人很难理解和实行其淡而无味之真纯,更难以穿透其浑厚质朴大气之魂魄!如果说儒家是初级形态的伦理文化的话,那么道家则是国人最高形态的道德文化,当然其间还有什么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五花八门的各类非主流文化。国人注意,孔孟的道德和老庄的道德这“道德”二字的内涵大不相同。儒家的道德主要是指上下尊卑的合乎礼法的人伦道德,而道家之道德主要是指符合天道自然人性之道德,高下良莠,清澈可鉴!

  有意思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一书,道和德是分开而论的,这是先秦道德还未合流的初朴状态。道是老子创造性的哲学大智慧提出的最高哲学范畴,一个“道”字代表了鸿蒙初开之情形,甚至追溯到未始有无,未始无有,以致无可追寻之“无无”状态!道是世界的本初,也是万事万物兴衰胜败之根本!大到浩天广地,小到细丝尘埃,无道则无存!天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毫不夸张地说:国人的情商和智商主要取决于对道家之“道”及其“无为”的理解!可惜,国人的哲学思维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缺陷,以至于要溜达了一圈西方文化才略微明白道家之微言大义!

  不少国人从小深受儒教意识形态的熏染,待到大人成熟,发现其弊端流毒,转而寻求西方真经,下面略述西方大家之要旨。

  柏拉图其人其说,可谓西方文化的真正开端,前有其老师大哲苏格拉底,后有其弟子大哲亚里士多德。一提到他们,其地位正如中国人的老庄与孔孟,其实孔孟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别有用心的抬高了,而老百姓浑知以之交相为利,其祸害流毒善莫大焉!因为一个片面讲人伦道德政治的人实在是不大配的上和世界一流的人物、特别是这些雄视百代的大哲人们为伍的!

  柏拉图对于其老师苏格拉底过分的理性化似乎有所纠偏,但是柏拉图似乎又是个特别理想浪漫的人,特别是他的理念论,又名共相论。比如他的“三张床”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中的床不过是对理念世界的床的模仿,而艺术家笔下的床又不过是对现实世界的床的模仿,并且认为现实世界的床和艺术家笔下的床都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床的影子。这就等于睁着眼睛说瞎话,好像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他心目中的那个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这就难怪他有理想国和精神恋爱的高级精神创造了,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也就不难理解柏拉图走上轻肉体而重灵魂的精神道路了,这也就不难理解后世的基督教文化了!

  不过,柏拉图的文化也不是一无是处,这有可能将信仰和灵魂这一类的东西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甚至物质力量,虽然他的思想在根本上是荒谬的!如果说柏拉图是全世界的毒药的话,那么似乎古今中外很难有人完全免除这种毒药的危害,似乎这就是文明教化之毒,不过中国的老子是个例外,因为他才是全世界真正的道德天尊,其他的人都是自封或者伪封的,很难名副其实,英雄定然所见略同!

  亚里士多德对其老师的哲学产生了不少怀疑,似乎走了一条现实些的道路,不过我认为亚里士多德似乎在哲学精神文化上的创造力不如柏拉图,正是因为柏拉图的理想浪漫才开启了他宏大的精神之路,亚里士多德似乎主要贡献于逻辑乃至影响此后的科学思维,尽管亚里士多德存在的错误不少。

  整个西方中世纪文化似乎乏善可陈,主要是流行了为柏拉图影响的基督教文化,这种宗教文化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精神控制,类似今天的“传销文化”。

  西方继柏拉图影响而异峰突起的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这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骄傲。在这里,理性和精神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平衡,逻辑和精神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康德将理性、宗教乃至审美作出了一个大致的划界,在寻求现实和精神道德纷争的妥协,诚然这里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相互斗争及其妥协的印迹。黑格尔似乎将理性和精神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他的国家学说,用逻辑理性建构了精神意志化的国家学说,其优点是可能将民族国家带向空前的团结强盛,但是也有导致国家侵伐毁灭的狂热危机!实践正好证明了其国家学说的危害!当然与之相反的学说也就无足挂齿了!

  叔本华和尼采似乎是相对另类而优秀的人物。叔本华不同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理性乐观主义,认为这是浅陋而有害的,他将整个世界把握为痛苦挣扎的“意志”。这种原始的生命意志莫可名状,它推动万事万物痛苦的挣扎,一句话,正如佛教的“众生皆苦”,最终走向悲观主义!可以说,叔本华是西方化的佛教思想,但是叔本华的重要意义正如尼采所指出的,叔本华面对了人类的苦难和真实,把世界的悲剧性整体面貌第一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是何其壮观而大智大勇的!尼采的任务主要是克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为人类寻求新的精神价值。尼采出生于牧师家庭却反基督教,他主张重估人类一切精神价值,打碎人类一切精神枷锁,彻底地解放人类精神乃至肉身,这又是何其大智大勇的宏伟事业,人类似乎还未曾真正有过的宏愿!生而为人,你不得不佩服尼采的大无畏精神和他对西方文化的贡献,他几乎就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开启者,有人甚至将尼采和柏拉图比着整个西方文化的两座大的桥墩!

  站在西方文化的长河里审视尼采的悲剧精神及其权力意志,尼采的英雄主义及其理想主义乃至其深深的精英意识,既有其历史文化之巨大贡献,但是亦有其深刻的危害,因为他的悲剧精神更多的是成为了摧毁一切的原始动力,而他的权力意志似乎也有从英雄主义滑变为恶魔的可能性,因为他的崇高理想竟然是要以卑微的现代人乃至存在过的一切作为召唤未来世界主人即“超人”的奠基物,这无疑是精英意识过了头的狂热理想物!但是存在于尼采身上的毒素不过是他作为西方几千年文化毒素之解毒剂的前提或者后果,尼采的确大大地解放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

  至于尼采之后的西方哲学,本人觉得总的来说是分化而零碎的思想火花了,渐渐为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所代替或者淹没。尼采之后,西方文化的大家比如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荣格、萨特、福柯、德里达等,已经远远不能继承和发扬西方文化的整体精神了,但是,仍然称得上星光灿烂!

  回顾东方世界,印度主要是佛教,这种宗教化的文化其害处就是闭上眼睛独自成佛,一味的落后倒退,彻底的精神鸦片,当然在某些领域,比如心理学等方面还是有其特长,甚至也可以成为人生的一种参考或者最后的精神退路,可谓文化上的“葵花宝典”现象!也就是说佛教有其合理性有其优秀的地方,但是它属于非常道,非非常道则不能误入此道!的确,一个人似乎是可以闭上眼睛而成为精神之王的,但那的确是虚幻的精神极致!

  试想,一个大凡健康正常安顺的人,七情六欲在所难免,欲念往往是痛苦的深渊,但是也是日常存在的基本性,佛教一上来就要人们割舍红尘,斩断六根,皈依佛门,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如果说作为人生烦恼之不可解的最后退路,到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从佛教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佛教却往往借助其独特教旨,也就是那种“葵花宝典”似的精神法宝攫取了精神权力,斩钉截铁地通向佛的誓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岂不可笑!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和国家,幸运的是有道家文化的超凡入圣、救世化物及其逍遥自在,不幸的是孔孟文化之道德伦理与权力意志的勾结而几乎窒息了整个生存结构,使得国人数千年来总是陷入不断地沉浮之危机,肉体和精神处于持续的衰落状态,犹如病危中的挣扎!权力与肉身的结合及其分化与抗争,这是十分悲情的文化,也正是尼采提到的人类历史之悲剧轮回,悲哀的是国人沉睡麻木数千年!

  关于儒教的危害,其实道家学派特别是庄子早已酣畅淋漓地批评过了!无奈的是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利欲而不顾整个生存,偏要指鹿为马,利用儒教相互迎合与忽悠,不到彻底翻脸,死不认账,这就是国人虚伪的道德文化性格,甚至盗跖都利用儒教的仁义礼智信,成了“盗亦有道”的大盗,更何况那些执杖明火的贪官污吏,他们何尝不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不过这种道德向来只是用来要求别人,在自己不过是虚伪的面具罢了!令人啼笑皆非!

  可悲的是,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来,国人在精神文化上就走向了持续的衰落状态,再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大智慧的精神文化了!这种文化的衰落不过是群体精神意识的衰落的表征,不过是人的内在生命力的衰减!国人已经没有了创造集体精神之完整图景的能力了,后世不过是辉煌时代的投影及其遥远的遗响,再没有了庞大精神的创造,再没有了浑厚大气的品格,再没有了永无限量的原动力!不过,火种尚在!

  历史的建构主要奠基于这种精神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创造是这种丰厚土壤诞生的花朵,是群体的精神意识通过真正的精英意识而得以提升性的表达!不过,自辉煌时代的过去,历史丧失了那种土壤及其代表性人物,后世只是活在了辉煌时代过去了的暗影里,其文化也不过是丧失了创造力的文化注解!后世在精神意识上活在了我们曾创造了辉煌精神成果的伟大祖先们的影响里,没有了文化精神创造力的“不肖子孙”!

  不深厚地解读古今中外的精神文化,不足以正本清源,不足以发掘出历史留传给后世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孰能浑厚道德、大气智慧、返朴归真呢?孰能浑厚涵养、清静自化、无为而无不为呢?唯有老聃开启的道家文化之“道”,获得了那种最为深厚的历史精神内涵,国得之以宁,家得之以宁,人得之以宁,天下道德自然而顺治以安!伟大哉,老聃之道,悲悼世之乏雄才大略之人守之以道,镇之以朴,浑厚无名,与天地万物共涵养而无伤!

  审乎庄子文章,其风姿不可不谓风流潇洒、天马行空,其思想意识不可不谓汪洋恣肆、海阔天空!然而,剑门若郎愿将其排为中国文化第三人,中国文化之第一人无可争辩的是老聃,开创道家学派的老子,道教之“教主”,神话之“太上老君”,道德之天尊,浑厚其大哉,古往今来,无与伦比!然而,诸位读者可能会迷惑不解,那么剑门若郎心目中的第二人又当是何人?直言不讳,此第二人乃是一个谜!或者说是暂时性空缺位!缘何?因为这个位置是属于未来的你我他!也就是说,在本人心目中,这个第二位还有待于历史性地呈现!那么自第三位的庄子之后,不论他人怎么排位那些历史文化人物,在本人是无较的!

  有一点,本人要指出的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大人物主要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犹如古希腊文化和古印度佛教时期,那是很难超越的精神文化时代,至于那些完全女人化的权欲时代,则是微不足道的,犹如昙花一现,价值紊乱的时代,文化缺失的状态,势必难以长久!

  剑门若郎把中国精神文化的第二号人物留给了未来时代的人们,有可能是你,我,还有他!亿万个的你,我,他汇成了朝气蓬勃的生命之流,开创精神文化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存在之遗忘中的开天辟地,是仅次于诸子百家时代的精神文化高峰之预设性召唤,诚然,历史也不可能返回诸子百家时代!那一个时代,大地是如此的阳光明媚却又动荡不安,历史不断地涌现出灿若群星的精神文化巨人,他们行走在大地上,身着华服,精神矍铄,召唤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追逐着他们心中涌动的崇高理想,化着了大地上永葆青春的无限风光!如此辉煌的时代,唯有古希腊堪比!

  庄子在精神文化上的意义主要是坚定不移地追随了老子的道家文化,始终坚守了道德的清静无为和精神世界的逍遥自在,还在于他以历史性的眼光审视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化类型及其代表性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写出了文化史的人物,自觉和不自觉的,源自他包容天地、雄视百代的非凡气度和才情!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孔子、庄子和司马迁这几个人物在保存中国文化遗存方面是有着巨大历史功绩的,并且往往相互辉映,各有千秋!

  但是,道家学派为老子创立,同时也即是其成熟的顶峰,自庄子以来,道家学派的发展似乎就有些偏向了,偏向了后世的道教方向!庄子的洋洋洒洒,天马行空,荒诞不经,看似文章华美,然而从精神文化上讲却失之浮华空泛,丧失了老子道德的浑厚质朴与智慧大气!庄子的心斋坐忘以及齐万物等生死一系列的过分精神化的追求终于堕入了虚妄,变得与佛教极其相似了!孔子曰:过犹不及!此不虚言也!

  虽然庄子自诩宗法老子而胜出老子,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剑门若郎毫不客气地认为此言行大过矣,忘本矣,与物不返矣!文笔至此,本人觉得将庄子视为中国文化第三人,主要是基于庄子精神的超脱及其文章的风流,其实在思想文化层面上来讲,庄子已经沦入浮华空泛了!

  文章最后,本人将用寥寥数笔写出老子道德文章的内涵:老子的道乃是修身养性的法宝,无可而无不可,道曰平常自然,其要旨归于无为而无不为。其道即是自然,无必无执,无固无我,以静制动,节欲保真,明哲保身,无作无妄,高于有为之无为,顺随物化,韬光养晦,深藏不露,隐而不发,大德大为,清静自守,和光同尘, 与存在浑一,平常心,积淀涵养,进技乎神,长生久视,得道成仙,镇之以朴,拨乱反正,淳淳朴厚,天道人心,功德圆满,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美不言,大象无形,物壮则老,知止曰明,顺天保民,守正不邪,无范鬼神,返本归源,心魂归一,以柔克刚,大者宜下,谦和退让,功成不居,涵养万物,不与物争,柔弱胜刚强,永葆青春,灵丹妙药,正本清源,与物推移,潜移默化,浑厚质朴,大气智慧,灵动不居。这些都是笔者反复读老子《道德经》所感悟到的内在精神蕴含,诚然还有许多宝藏有待后来者为用!聊以勾画,召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