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没有丝足会所: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2:16

第五类:民间美食

泰宁民间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据乾隆年间编纂的《泰宁县志》记载:“村隅流传吃品,聊以民食,为外邑所道也。”1990年,泰宁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对全县风味小吃进行了一次调查,民间菜肴、民间小吃在我县广阔城乡仍然久传不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风味小吃还有五十余种。其中较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碧玉卷”、“状元糍”、“暖菇包”、“仙草糕”、“乌株粳米糍”、“馅心馒头”等等,

这些风味小吃,不仅在城乡农家一年四季随着岁时节日变化不断,有的已成为泰宁旅游市场的特色产品,有的还在改革开放之后,乘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涌向外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些风味小吃的制作技巧、风味特色,以及流传着饶有风趣的传说故事,形成了特有的小吃文化,让人们在品尝之余,感受到浓郁的山乡风味和地方特色,这也是泰宁风味小吃的风韵及魅力之所在。

第一节  饱料

以前泰宁面粉缺乏,席间少用面类食品。所用的饱料无非是一些糯米、粳米、大米做的糍米馃。丸子、粉干、糍是当家饱料。

糯米糍

典故

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邻里亲戚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上几口清泉,饿了,用火烤几块糍粑吃。他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都,文章才华出众,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钦点他状元及第。闲谈之中提到福建、讲到泰宁风俗、民情、小吃,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粑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言道:“原来邹爱卿是一路吃这个来赶考的,真个是‘状元糍’啊!”

糯米糍标志着甜蜜、粘合,除了在结婚、乔迁喜筵上为饱料之外,冬至、过年及摊贩小吃都很盛行。

原料

主料:纯净糯米数升;拌料:炒熟的黄豆、花生碾粉、芝麻、砂糖等。

做法

将色泽透明的糯米,在水里浸泡三、四个小时,再冲洗干净,捞进饭甑,用旺火蒸熟,再将蒸熟的糯米饭倒入石臼里,两人用木制的杵头,一上一下轮番舂打,将米饭打成糊团,然后趁热双掌托起用力一掷,整臼的糍粑便完整地置于事先准备好的簸箕里,周围等待捏糍粑的人,双手蘸些茶油,将糍粑分成三、四个小糍团,再把小糍团搓成磨菇状,从拇指与食指缝间挤出乒乓球大小的糍团,放到预先拌好黄豆粉、花生粉、芝麻、白糖等调料的盆子里,不断滚动,当洁白的糍团沾满了粉料后,就成了一粒粒颜色淡黄,软韧适度,香甜可口的糯米糍粑了。农村的秋后庆丰宴、冬至以及新房乔迁宴会糯米糍都是必备的饱料。

过年时,用同样的做法做黄碱米糍。在浸泡糯米时则是用碱水(用稻草、豆壳叶各半烧灰,用大桶泡水,贮存数日过滤后便成了黄色碱水)浸泡,舂出来的糍粑是黄灿灿的,叫黄碱米糍,它不沾粉料吃,而是整齐地摆放篾筢之上,慢慢风干。风干的小糍粑,吃法更是多种多样,煎、炸、煮、炒、烤,任你所好。除了待客食用,也是一种馈赠亲友的好礼品,邹应龙当年进京赶考亲友们就是赠送这种糯米糍子。这种风味小吃,在泰宁城乡普遍流行。

粉干

粉干,是旧时待客的主要食品,正月待客吃粉干、平日待客也是粉干、“媒人喋呀喋,三十二顿食”还多是吃粉干。不论是婚宴、寿筵、乔迁、高中办喜事等等,都要上标志着“那那长”的煮粉干。而粉干又数龙湖的尤源粉干最好。

食用方法:

1、拌粉干:只要把粉干放入沸水锅中翻动、汤软,捞入碗中,加入盐巴、味精、葱花、麻油等佐料即可食用。

2、煮粉干:将粉干放入沸水锅中翻动煮软,用清水漂一下待用,热锅中放油,用葱蒜炒出香味,加入高汤,再放入适量湿粉干,开锅后加入芡粉的肉丝、青菜丝或贝类,煮熟后加盐巴味精香油即可。

3、炒粉干:热锅放油,姜蒜煸炒出香味,加入湿粉干翻炒,再加入肉丝、香菇丝、青菜丝翻炒,炒熟后加盐巴、味精,香油,起锅即可。

丸子

丸子,在酒席上多用粳米馃搓成的又白又圆的粳米丸子。寓意圆圆满满。

粳米丸子的加工

选取上好的纯粳米数升,用清水浸泡半天,淘洗干净后,捞进饭甑猛火蒸熟,然后放进石臼反复舂打,舂打时不断翻动并加入少许的清水,直至米烂成团,起出洁白、柔软的糍团放于案板上。

将糍团搓成糍条,再截成小块,搓成大小均匀的丸子备用。

煮丸子:

用于宴会大餐的丸子煮法与少量小碗煮法不一样,做为饱料都是用大盆,十几桌、几十桌要煮几大锅才够。所以煮法也较为简单。先把大锅涮洗干净,猛火将锅烧热,加入食用油,再倒入干净的粳米丸子(大半锅)翻炒,加盐巴、酱油、炒匀,再加满高汤和清水,猛火烧开,文火慢煮,直到丸子软了,汤粘稠了,再加入味精、葱花、姜末、胡椒粉等佐料,即可出锅装盆。

豆子米饭

豆子米饭,只有在老人过世的便餐上才有的一道特殊的饭食。“豆”与“后”,泰宁方言是相同的,有豆子就有后子,因此很多地方用豆子,如新人豆子,回赠礼品用黄豆等,都是寓意着有“后”的做法。

做法:

一、捞米饭    大米加入少量豆子一起浸洗,再倒入锅里水煮,等米粒煮成饭,用笊篱捞出米饭,放入饭甑蒸熟即可。

二、烹米饭   烹饭,一般是人多量大时才用此法。首先备好几只大木桶、多个饭甑。1、浸洗,将大米数斗加入一两升豆子,一起倒入大木桶浸泡个吧钟头;2、用笊篱捞起漂洗过的大米,倒入空桶中,以桶的三分之一满为限;3、将开水冲入桶里,冲水到与米面持平,搅拌均匀后,盖上锅盖闷半个钟头;4、用大瓢将闷过膨胀的大米一瓢一瓢舀到另一个空桶中,再次冲入开水到与米持平,再盖上锅盖继续闷半小时;5、经过两次浸泡热闷的大米基本上已经膨大,就可以用大瓢将米舀到饭甑里,再在米中间用筷子插几个通气孔,就可以上锅猛火蒸熟。

第二节  菜肴

辣炒田鼠干

辣炒田鼠干是泰宁农村常用的下酒小菜。每到冬天,乡间农民常用自制的竹制捕鼠琴罐,到田野山间捕捉老鼠,将捕来的老鼠剥皮,去掉头、脚、肚肠和尾巴,串起来晒干。食用前,先用米糠放在锅灶里,把老鼠干架在米糠上面,紧闭锅盖,再烧热锅灶,用米糠的烟将老鼠熏烤成香喷喷的金黄色。然后取出用热水把鼠干清洗干净,切成小块,放进油锅爆炒,加以冬笋丝、辣椒干、大蒜、料酒、酱油及盐巴、味精,香味扑鼻,辣中带甜,其味无穷,不仅下酒下饭,而且还有补肾健身功能。

魔芋糕

资料:

魔芋,英文名:Konjac,别名蒟蒻

(jǔruò),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物,

有小毒.用途广泛。魔芋是一个大家族,

全世界大约有130种,我国就有30多

种, 魔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大量

提供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在食品医

药方面魔芋的应用价值将不断地被开发

出来。魔芋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受

到人们普遍欢迎,其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1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更具有低蛋白、低脂肪、高纤维、吸水性强、膨胀率高等特性,药用功效方面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排毒、减肥、美容、保健、通便润肠胃等多种疗效。

制作及烹调:

魔芋糕,是用魔芋为原料做成的食品。昔日,用这种魔芋糕做菜是泰宁开善、大布、龙安一带的特产,现在已经遍布全县城乡,深受人们的喜爱。

魔芋生长在阴湿肥沃的土壤里,大块茎根呈球形,富含淀粉。制作魔芋糕,是取魔芋的球形大块根,工艺较为简单,只要将魔芋洗净、磨烂,加入少量食用碱,用手或木棒搅拌,待凝固后,切成小块,再放入碱水中煮熟,然后浸泡于清水中冷却即可随你或炒或煮,风味俱佳。

1、魔芋炒肉片:将魔芋糕切成5厘米见方、0.5厘米厚度的小块,在沸水中煮沸片刻捞出备用;瘦肉片用盐、料酒腌制片刻,湿淀粉挂浆备用。

锅内猛火热油,先将肉片炒至半熟,加入魔芋片同炒,放入大蒜、辣椒、料酒、盐巴、酱油,炒熟后加味精,淋上一点香油,即可出锅装盘。

2、做火锅料:将魔芋切成一两厘米粗、七八厘米长的魔芋条,与猪肉、豆腐、大白菜、加入火锅汤料一起烹调,再加入芹菜、辣椒及调味品即可。

鼓子菜

“蛋鼓好吃箍难扎啊”!这是一位江西客人在酒席上吃到鼓子菜时,反复琢磨这肠衣是怎么箍到蛋鼓里的,始终没法悟出才发出的感叹。

其实,蛋鼓的制作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就不难了。制作鼓子菜的原料主要是猪小肠和鸡鸭蛋。首先把小肠内外用盐巴翻洗干净,用竹苎线扎紧小肠的一头,从另一头吹风入肠,再扎紧,使其鼓胀来凉干水份。接着将鸡蛋或鸭蛋打入碗中,加入适量清水、盐巴、味精,用力打匀;然后,解开小肠一头的线结,用漏斗将和好的蛋液灌进肠内(不可太过饱满,以防煮蛋肠时爆裂),扎紧封口。再将灌好的蛋肠放入冷水锅里,再点火徐徐烧热,用文火慢慢将蛋肠煮熟,不可不熟或太熟(看蛋肠鼓胀变硬时,用牙签刺入蛋肠,不会有蛋液流出即可)。捞出冷却后,用锋利菜刀将煮熟的蛋肠切成寸段,备用。

烹调时,将燕皮、肉丝、香菇丝、烧成汤,再倒入蛋肠,煮开后切成寸段的蛋肠由于受热,便往两头翻出成小鼓形状,故名“蛋鼓”或“鼓子菜”。煮好的鼓子菜加些葱花、盐、味精、香油,出锅装碗,就成了待客的佳肴名菜了。

香菇蒸腊肉

香菇蒸腊肉是开善一带在春节期间一碗特有风味的菜肴。这碗菜的关键在于制作腊肉的功夫。开善一带的群众每年冬至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做腌肉,少则十多斤,多的几十斤。制作这种腊肉最好要用五花肉,每块切成四五斤的长块,中间用刀把瘦肉和肥肉部分拉开一条槽,留皮连着,再穿一挂绳,便于凉晒。腌肉前,在锅中将盐巴炒热,把要腌的肉块放进锅中搓搽,使得肉块的内外及肉槽内都沾上盐巴(一斤肉约二三两盐),叠盛在缸中十天半月,待盐粒融成盐水,趁大晴天,在锅中用热水洗去盐巴,凉晒十天半月至干透,贮藏备用。

食用时,将腌肉架在锅中的米糠上面熏过10来分钟,再放进锅里用热水洗去焦味,切成1厘米厚的肉片,把浸泡洗净好的冬香菇铺在碗底,上面排放腊肉,蒸笼(旧时放在饭甑地下)蒸熟即可享用。

红菇焖蛋

资料:

红菇, (Russula sp). 

俗名别名:正红菇(正红菇是个

新种)、真红菇、大红菇、红椎

菌、大红菌、大朱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

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白色或极淡的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产地: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营养成分即功效:红菇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的54.4%。红菇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维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红菇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法伦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泰宁红菇:

泰宁的大田、开善盛产红菇,尤其大田小北斗的红菇素负盛名。据《泰宁县志》记载,红菇又名“朱菇”,产西乡小北斗者极佳,运销福州、闽南等地,年产均数千斤。大田小北斗红菇,紫红泛绿,色泽分明,菇页规则,菇茎粗短,颗粒均匀,丰厚脆嫩,晒干后入水不破,为朝贡之物。

烹调技术:

红菇焖蛋是泰宁大田、开善等乡村的一道特色汤菜。红菇焖蛋,一般是先将红菇洗干净,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的撕开红菇,清水浸泡至软化,连水一起放入锅中煮熟,盛于碗中待用;将数个鲜蛋打入碗中,加入适量温水、盐巴,用力打匀,将蛋液倒入锅中,焖紧锅盖,文火焖煮数分钟,待蛋液蒸成蛋糕,即用尖刀把蛋糕划成菱形小块,再连汤倒入煮好的红菇,烧开加入香葱、盐巴、味精、香油,即可出锅装碗。这种食法营养丰富,有生血、健脾、补肝、强肾、祛湿等功能。

泥鳅炖豆腐

泥鳅炖豆腐是上青人盛行的一碗菜肴,上青的泥鳅肥,上青的豆腐嫩,二者搭配真是又好吃又补身。

捉泥鳅:    捉泥鳅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叉泥鳅”,端午过后,刚刚插完秧苗,田平水清,天气闷热,这时的泥鳅趁晚上都从泥巴里钻出来乘凉,正是务农人叉泥鳅的好时机。每到黄昏,人们就会两三人一伙,腰上挂着泥鳅篓子,一人手上举着松明,一人手上拿着特制的泥鳅铁杈,在田间巡回叉捕纳凉泥鳅;另一种办法是“翻泥鳅”,水稻收割以后,泥鳅大多集中在田沟或小水潭中,你只要把沟中的水排干,就可以用耙子或双手顺次把烂泥翻起,泥中的鳅鱼随手可得。

泥鳅焖豆腐:    泥鳅的烹调方法除了辣椒、腌菜煎泥鳅之外,最好是泥鳅炖水豆腐。选择较为肥硕的大泥鳅,先倒入热锅,加盖将泥鳅烤死,起锅后用竹丝挑去泥鳅内脏,涮锅后,先煎水豆腐,再将泥鳅倒入半煎半煮的水豆腐面上,放上盐巴与豆腐同煮,等泥鳅熟烂后,加入生姜、胡椒粉即可起锅装碗。

第三节  小吃

乌槠粳米糍

典故

这是泰宁乌石上畲族居民的一种食品。相传15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兰先举,原是汀洲人,因家中贫寒,为谋生携家带口外出行乞,后来流落到泰宁,在南会乌石上的山中搭蓬定居,以垦荒种茶种果种杂粮和打猎为生。后来,他们发现山中的一种名叫“乌株树”的枝叶烧灰,泡出的碱水做糍馃,别有风味。

原料

主料:上好纯正的粳米数升、乌株树的碱水

    附料:瘦猪肉、香菇、鲜笋、香料或白糖、葱花

做法

1、制碱水:将山上乌株树的枝叶烧成灰,用开水淋洗过滤制成乌株碱水;

2、选取上好的纯粳米数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乌株碱水浸泡三四个钟头后,捞进饭甑猛火蒸熟,然后放进石臼反复舂打,舂打时不断加少许的乌株碱水,做成米团,再蒸再打,经过三蒸三打,才使这种米团柔嫩、光滑、半透明、软而韧性,最后制成饼状凉干,即成“乌株粳米糍”。

吃法

1、将若干乌株粳米糍切成薄片,佐以少许肉丝、香菇丝、冬笋丝及葱蒜香料炒了吃,外观晶莹剔透,口味滑嫩、柔韧,还带一点碱的清香。

2、将切成薄片的乌株粳米糍用用沸水烫软,拌茶油、白糖、芝麻食之。

暖菇丸、暖菇包及包糍

典故

相传龙湖童氏先祖童傲洲而远徙他乡,途中饥寒交迫,此时正值春社日过后的第三天(农历二月初四),童傲洲幸遇一慈善人家赠食,方免于饿死。这户人家所赠之食是一种参有“暖菇”米浆制成的糍团,这糍团可以敬神,也是一种美食。童傲洲得救后,这户慈善人家又赠送了十几个糍团让他带着路上当干粮吃,籍此,童傲洲才走到龙湖,并在此垦荒定居下来。童傲洲定居龙湖后,念念不忘恩公大德,遂将这种救难食品发扬光大,每年的二月初四,他便制作大量的糍团,并在糍团中包入各种菜蔬,他把这些暖菇包、暖菇包糍摆放在大路口,任由路人取食。不论是民夫走足,还是乞丐流浪汉,一律笑脸相迎。末了,还赠送些许,因为他坚信这些人里头也会有他当年一样的落难之人。他的后人一代一代效仿老祖宗的做法,把二月初四做暖菇包、吃暖菇包、送暖菇包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暖菇,学名叫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初春时分生长在田野间,性温味甘,入夏开黄白色花,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骨之功能。泰宁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有的做暖菇丸,有的做暖菇包,龙湖官田一带则做成“包糍”,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原料

主料:鼠曲草(鲜草或干粉)、大米、糯米;

馅料:鲜笋、腊肉、藠子、虾米、淹菜、辣椒或红米豆、白糖。

暖菇丸的做法:

三分之一糯米、三分之二大米洗净后磨成浓米浆,再把浓米浆放进大锅里熬煮,边煮边加鼠曲草的干粉,边搅匀,到米浆变熟、变硬后,成了糍团就起锅,放在案板上。众人再把糍团搓成糍条,糍条截成小团搓成丸子。随后就用香菇丝、目鱼丝、红米豆、大蒜等与搓好的暖菇丸子一起煮,煮熟后带汤起锅即成。

暖菇包的做法:

三分之一糯米、三分之二大米洗净后磨成米浆,装入干净的布袋中,将水分扎干。再配上暖菇干粉揉匀,撮一小块捏成锅状,填入炒熟的馅料,封口捏成饺子状或包子状,排到蒸笼蒸熟即成。(馅料一:将鲜笋、腊肉、泡好的香菇、藠子或加虾米、淹菜切碎放入锅中炒熟,调以辣椒粉、盐巴、味精;馅料二:红米豆洗净放入锅中煮烂,去汤捣烂,加上白糖调匀即可。)

包糍的做法:

泰宁的龙湖、黄厝、与三地等农村,盛行做包糍,包糍用碾碎暖菇粉与炊熟的米饭(六成糯米、四成食米)舂打成糍,切块、捏成筒状,放馅(以腊肉、香菇、鲜笋、虾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等佐料炒熟)两边合拢捏紧,蒸熟即成。还有一种馅料带汤的做法,就不封口成烧卖状,立在蒸笼中蒸熟,这种汤包别有风味。

馅心馒头

典故

相传明永乐年间,“外邦”遣使向我朝进贡了一对金丝鸟,如能养活,“外邦”自当岁岁朝贡。假如贡鸟伤亡,“外邦”必将兴师问罪。次日皇帝临朝,召见满朝文武百官,询问如何养活贡鸟,群官面面相觑,无人能回答。当时有位新科状元叫商辂,立即前去拜访恩师伍宁,伍宁当即告诉商辂:“这种金丝鸟为珍奇之禽,既不食虫,又不食草黍,用矿铁铸成的铁子,趁热饲之,可保养活。”新科状元商辂启奏皇帝,皇帝随即下旨,命架炉炼铁子,贡鸟果然啄食。世宗皇帝见了大喜,立即召见番使,番使一见心中大惊,心想中原果然有能人,回国回奏番王,从此,年年来朝,岁岁进贡。皇上因伍宁处理“贡鸟”有功,赐予伍宁“青云”匾额一块,至今仍悬挂在伍宁的故乡——泰宁开善乡上坑村村口的牌坊上,其后裔为纪念伍宁定国安邦之功.元宵节用糯米、粳米加工制作成这种馅心馒头,祀祭伍宁公以示纪念。数百年前的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原料

糯米、粳米、红糖、香油

做法

这种馅心馒头本地人又叫馃子,制作比较简易,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用饭甑旺火蒸熟,倒入盆内,放入红糖、香油,用木棍不断搅拌,使其均匀,然后用手捏成乒乓球大小的团粒,再包裹上一层新鲜柔软的粳米糍,白里透黄,盖上红印记,既美观又可使用,还可以做为馈赠的礼品。

韭菜糍

典故    

北宋熙宁二年,叶祖洽晋京赴考时,其母用韭菜、米浆做成韭菜糍,为他饯行。后来叶祖洽得中状元,荣归故里后,仍念念不忘“韭菜糍”,家中经常为他煎韭菜糍吃。且因薄饼颜色碧绿,将馅料卷成卷条,外观酷似碧玉,故又誉为“碧玉卷”。他的美味加美名,成为数百年来久传不衰的风味小吃。

原料    

主料:大米、黄豆(少量)、鲜韭菜、生油,

馅料:荤食用腌肉丝、鲜笋丝、淹菜及辣椒粉、味精、香料

素食用豆干、香菇丝、淹菜、鲜笋丝及辣椒粉、香料等。

做法    

1、大米和少量黄豆用清水浸泡约二、三个小时,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细,再将大米和韭菜拌匀,用磨浆机或石磨磨成翠绿色的米浆待用;

2、将切碎的馅料用油炒熟待用;

3、用旺火烧热小铁锅,放入生油,用小勺子舀一勺米浆倒入铁锅里,转动小锅摊平,盖上锅盖一下子,看米浆已干熟,成了薄薄的韭菜饼,再在薄饼边上的锅里淋些油料,在韭菜饼上摊一些馅料,将薄饼像折信封一样两边往中间折,再前后折卷,卷成筒状,即可起锅食用了。

特点    

趁热食之,香软润滑,咸辣可口,色香味俱全。

仙草糕

典故

东汉时期,长兴村的栖真岩来了一个道人,名叫梅福,在岩中炼丹修仙、开经讲道。人们见他常常采一种野草和米浆做成一种糕来食用,后来附近的人也学做来吃,觉得清香软滑,又清凉解暑,于是有人把这种野草移植到菜地里栽种,并美名曰“仙草”, 是泰宁夏秋季节上好的清凉小吃。

原料

新鲜的仙草1斤、大米4斤浸泡、磨浆;拌料:姜汁、白糖或蒜泥、葱花、香油。

做法

先将仙草洗干净切段,放在锅里煮成汤汁,滤去草渣后.掺入米浆捣匀,入锅同煮,边煮边搅拌,直至煮成碧绿色的浓糊,用勺舀到浅盆或篾盘中,冷却凝固后用刀划成如豆腐大小的方块。即为“仙草糕”。

吃法

1、切片的仙草糕在锅中加热后,拌入姜汁、白糖,即成甜食;

2、热锅加油,放入切成小片的仙草糕轻轻翻炒,加入蒜泥、葱花、香油,起锅即可。

米花擂茶

典故

泰宁喝擂茶的习惯流传甚久,尤其大布、龙安的米花擂茶让人久久难忘。擂茶又分荤擂茶、素擂茶、畏热人喝的、畏凉人喝的、喜茶或平时茶等。凡是结婚、生孩子荡三朝都要擂茶请人喝,贵客上门请擂茶,夏天降暑喝擂茶,闲来无事喝擂茶,身体不适也喝擂茶······几百年习俗不变。

原料

炸米花、猪骨头汤、花生、黄豆、芝麻;茶叶、鱼鯹草、蛤蟆滕、茶油;枸杞、当归、黄芪、党参等

做法

1、炸米花,用适量糯米,开水泡洗干净,再凉晒干至不沾手,用茶油炸至焦黄,起锅待用。

2、将以上原料倒入擂钵(喜茶仅用炒熟的花生米、黄豆、芝麻及茶叶)、用擂茶棍擂烂。

3、用熬好的猪骨头汤(头骨不可用)冲泡到擂好的擂茶里,撒入适量的炸米花,调匀即可饮用。这种茶又香又有嚼劲。

注:荤茶用骨头汤冲泡擂茶;素茶加茶油一起擂制,用开水冲泡;畏热的或夏天加鱼腥草、蛤蟆藤、茶油等青草药擂制;畏凉的加黄芪、当归、枸杞、党参擂制。

带子糕

这种小吃流行于大布、龙安一带,是墟场小吃摊点最受群众喜爱的一种。

原料

大米淘洗干净,浸泡、磨浆。

做法

用洋铁皮做的蒸盆里放入一小瓢米浆,将蒸盆放入锅中的沸水上蒸一会儿,取出蒸熟的薄米片,稍凉后卷成筒,这样一张张蒸好卷好备用

吃法

1、拌着吃:取一张卷米片切成指头宽的带子状米片条(称带子糕),放入开水锅中汤熟,捞进碗里,浇上辣椒酱、蒜泥、酱油味精拌匀即食,麻辣开胃,尤其是冷天吃一碗,会使你周身暖和,精神爽快。

2、煮来吃:将切好的带子糕放入骨头汤中煮,加入肉丝、笋丝、香菇丝,蒸熟后加盐巴味精、葱花即可。

蕨萩丸与蕨萩包

原本为山野村夫的抵饥之物,如今登上招待贵宾的大雅之堂。

原料

主料:蕨萩粉(山上蕨根提炼出来的淀粉,也称蕨粉或山粉)、地瓜粉、芋子

馅料:香菇、鲜笋、五花肉、豆腐干、葱、佐料

做法

蕨萩丸的做法:1、芋子去皮蒸熟打烂成芋泥;2、将蕨萩粉地瓜粉各半掺入芋泥中碾揉均匀,做成糍团;3、把糍团分出,揉成糍条,捏出小团,搓成丸子;4、放入配好料的汤锅里煮熟即可。这种丸子柔软、滑溜、细腻、爽口。

蕨萩包的做法:第1、2、步同上;3、将馅料剁碎用油锅炒熟备用;4、从蕨萩糍团中分出小块,揉成糍条,切成小段,扞成薄皮;5、用炒好的馅料包入皮中,捏成三角包,6、将做好的蕨萩包排进蒸笼,蒸熟即可。

米豆腐

你可能只知道豆子能做豆腐,可能没听说大米也能做豆腐吧!

原料

大米、碱水。

做法

1、大米洗净,轻水浸泡半天,磨成较稀的米浆;2、将米浆倒入温火的热锅里边倒边搅动,以免米浆结块,再徐徐倒入食用碱水,仍要不断搅动,待米浆略呈黄色,就不再加碱水了,3、边熬边搅动,直到米浆熟了即起锅,摊开在浅盆中冷却凝固就成了嫩如豆腐的米糕了,故叫“米豆腐”。

吃法

有用辣酱、蒜泥、香油拌着吃;也有用葱蒜肉丝香料煮来吃。

千层糕

千层糕,是泰宁盛行的一种甜素食,流传很广,城乡都有。现在由于人们口味喜好,也有将千层糕夹上肉泥、葱末,做成咸的荤食。

原料

米浆、白糖、红糖、芝麻

做法

1、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稀稠适度的米浆;2、分成两半,一半米浆加白糖拌匀,一半米浆加红糖拌匀。3、蒸笼上热水锅,笼内铺好纱布,用汤匙在蒸笼四角留出透气孔,就可以开始用勺子把白糖米浆薄薄的铺一层,待这层蒸熟后,再铺一层红糖米浆,蒸熟后再加白糖米浆,如此交替加米浆蒸熟,到七八层厚,最多十来层;4、蒸好的千层糕上面撒一些黑白芝麻;5、将蒸笼倒于板上,用刀将整块千层糕切成菱形小块,这种黄白相间的千层糕即可食用(也有全白糖的,或全红糖的)。

注:荤咸的千层糕,是在米浆中加盐巴、味精,不加糖,在蒸糕时每一两层加撒一些肉末、葱花,其他做法相同。

什锦油饼

油饼又称油糍,是泰宁城乡集市中最普通、最流行的一种小吃,品种有净油糍、豆子油糍、肉馅油糍、蛋油糍等。

原料:

米浆、油(茶油、花生油或菜油)、馅料(浸泡过的黄豆、加有佐料的肉馅、鲜鸡蛋)

做法:

1、大米配以少许黄豆浸泡后磨成米浆,加入盐巴、味精、葱花或韭菜末调匀待用;

2、小锅的油料加热到开锅,用特制的圆形小锅铲盛入米浆,放入油锅中煎炸,待油糍变胖、浮起,再翻面炸至焦黄,即可捞起,放于锅边的铁丝网罩上将余油沥干,又香又脆的净油糍即可食用。

3、要做豆子油糍只要在煎油糍盛米浆的时候,先放一层米浆,再加入一汤匙浸泡过有调味品的黄豆,再加盖一层米浆包裹住黄豆,放入油锅中煎炸至焦黄即可。

4、要做鸡蛋油糍只要在煎油糍盛米浆的时候,先放一层米浆,再打入一个鸡蛋,再加盖一层米浆包裹住蛋液,放入油锅中煎炸至焦黄即可。

5、要做肉馅油糍只要在煎油糍盛米浆的时候,先放一层米浆,再加入放有调味品的瘦肉丁,再加盖一层米浆包裹住馅料,放入油锅中煎炸至焦黄即可。

粃  糍

 “粃糍”是泰宁大田乡一带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往往只有招待贵宾时才会做这种较为复杂的食品。“粃”( bǐ),泰宁人把磨成的米浆,用布袋扎干后的湿米粉,方言叫粃。这种粃,有用纯糯米的、有用大米糯米各半的。它可以做成馃、糍、丸子等风味食品。

原料:

主料,糯米磨浆扎干的粃;

馅料,猪瘦肉、鲜笋、香菇葱剁碎,加盐、味精、香油做成馅料备用;

拌料,炒熟的黄豆、花生、芝麻碾碎成粉料。

做法:

1、将粃用水调制,揉成软硬适度的糍团,搓成条,切小段,扞成水饺皮样的米粃皮子;

2、米粃皮子包入已备的馅料,包成拳头大小的糍团,

3、将包好的糍团,放入已开的水锅中煮熟煮透,待糍团翻滚浮起,则已熟了,用网罩捞起;

4、将捞起的熟糍团,放到备好的黄生、豆子、芝麻粉盘中像滚糯米糍一样的滚动,即可装盘食用,除了有糯米糍一样的软、韧、香、甜外,还有水饺似的鲜味。

(部分摘自县政协文史委1990年编《泰宁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