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琼玉膏 医学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2:31:37

琼玉膏

别名:益寿永真膏、益寿永贞膏

组成

新鲜地黄8斤(取自然汁),新罗人参(锉,杵1000下)12两,甘枸杞半斤,天门冬(去心)半斤,麦门冬(去心)半斤,白蜜5斤,白茯苓(去皮)1斤半(捶碎,舂细,水飞,去浮筋,澄,晒干,复为末)。

功效主治

劳瘵,瘫痪。

用法用量

此半料药也。1料分5剂,可救瘫痪者5人,分10剂,可救瘵者10人。

附注

益寿永真膏(原书)、益寿永贞膏(《医部全录》卷三三一)。 

 

 

琼玉膏

处方

地黄 ? 640g 党参 60g 茯苓 120g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4小时,第二次 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吸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炼蜜 280g,继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香,味甘、微酸。

检查

相对密度 取本品 10g,加水20ml稀释后,依法测定(附录34页),应不低于1.11。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3页)。

功能与主治

补虚健脾。用于气阴不足,肺虚干咳,津枯形瘦,劳损失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5g,一日 2次。

注意

忌食葱、蒜、生萝卜及醋等物。感冒时暂停服用。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忌食葱、蒜、生萝卜及醋等物。

2.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4.本品宜饭前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脉数而虚。又兼紧涩。骨蒸劳热。盗汗咳嗽。必殒其躯。非药可除。
夫阴虚火动。劳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伤其精则阴虚而火动。耗其血则火亢而金亏。人身之血犹水也。血之英华最浓者精也。不谨者。纵其欲而快其心。则精血渗涸。故脏腑津液渐燥。则火动熏肺而生痰。因其燥则痰结肺管。不利于出。故咳而声干。原乎精乏则阴虚。阴虚则相火行于胃。而变为涎也。二火熏膈。则痰涎逆上。胃脘不利。则多嗽声。
盖痰因火动。嗽因痰起。痰之黄浓者为有气。可治。状如鱼涎白沫者。为无元气。难痊然斯病之起。非止过欲而已。或五味之偏。或七情之极。或劳役之过。耗散元气。损伤脾胃。气血亏损。脏腑虚弱。六脉沉细。微涩而数。百病由是次第而生。盖肾水一虚。则相火旺动相火上炎则克肺金。肺受火邪所克。所以为咳为嗽。为热为痰。为喘息。为盗汗。为吐血。为衄血为便血尿血。为四肢倦怠。为五心烦热。为咽干声哑。为耳鸣眼花。为遗精便浊。为虫胀肿满。为一应难状之症。治者宜滋肾水。养心血元气。健脾胃。以培其本。降相火。清湿热。化痰涎。润肺金。以治其标。宜以清离滋坎汤补中益气汤、河车地黄汤、太平丸、瑞莲丸、宁嗽膏、白雪膏之类。宜对症选用。慎毋执泥盖此病功不可以间断。效有难于速期。久则肾水上升。相火下降。火降则痰消嗽止。水升则气足神完。水火既济。又何疾之不愈哉。又须病者坚心爱命。绝房劳。戒恼怒。息妄想。节饮食。广服药。以自培其根可也。万一毫分不谨。则诸症迭起。纵庐扁复生。亦难为矣。可不慎乎。
一论因房欲过度。而成阴虚火动劳瘵之症。发热咳嗽。吐痰喘急。盗汗。五心烦热。吐血衄血。咽喉声哑。夜梦泄精。耳鸣眼花。六脉沉数而涩。
清离滋坎汤
怀生地黄(一钱) 熟地(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 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怀山药(一钱) 牡丹皮(六分) 炙甘草(三分) 天门冬(去心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山茱萸(酒蒸去核一钱) 白术(去芦土炒一钱) 泽泻(炒五分) 黄柏(蜜炒五分) 知母(五分)
上锉。姜枣煎。温服。痰盛。加竹沥、姜汁。热盛。加童便、人乳同服。盗汗。加黄蜜水炒、酸枣仁炒。嗽甚。加五味子。痰盛。加贝母、栝蒌仁。热盛。加骨皮。心下怔忡。恍惚不寐。加远志去心、酸枣仁炒。遗精。加龙骨、牡蛎 。
胸中不爽。加陈皮。泄泻。加莲肉、陈皮。去知母、黄柏。吐血衄。加犀角、玄参。气虚。加人参。阳虚。加熟附子。咽疮喉痛。加桔梗、玄参。
一论虚劳发热。口干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肚腹蛊胀肿。六脉浮数无力是也。
加减补中益气汤
黄 (蜜炒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去油芦炒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陈皮(六分) 白芍(酒炒一钱) 莲肉(一钱) 怀山药(一钱) 甘草(炙三分半)
上锉。姜、枣煎服。痰盛。加姜制半夏。嗽甚。加五味子。口渴。加麦门冬。腹胀。加浓朴、姜炒。胸痞。加枳实麸炒。泄泻。加炒黑干姜。呕吐。加姜炒半夏。肿满。加猪苓、泽泻、木通。憎寒发热。加柴胡。元气下陷。加升麻。元气虚惫。加熟附子、肉桂。
一论年少之人。禀赋薄弱。不能谨慎。斫丧太过。以致肾水枯竭。相火妄动。而成阴虚火动之症。浑身发热。咳嗽吐痰。喘急上壅。夜多盗汗。五心烦热。日轻夜重。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咯血唾血。肺痈肺痿。咽疮声哑。口干发渴。耳鸣眼黑。头眩昏沉蛊胀肿满。小便淋沥。夜梦遗精。足膝酸软。肌肉消瘦。四肢困倦。饮食少思。血虚发热之圣药也。
河车地黄丸
怀生地黄(先将酒洗令净再入酒拌匀。粗碗盛坐放砂锅内重汤蒸半日取出加酒再蒸至极黑为度再入生姜汁拌匀慢火焙干八两) 山茱萸(酒蒸去复选肉四两) 怀山药(四两) 白茯苓(去皮筋膜乳汁浸晒三次) 牡丹皮(去骨) 泽泻(各三两)
上忌铁器。为最细末。用头生胞衣一具。男用男胎。女用女胎。长流水洗净。瓷碗盛放砂锅内。用文武火蒸一日。极烂入臼内杵如泥。入药。再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肾水不能摄养脾土。多吐痰唾。姜汤送下。或用斑龙胶酒化开为丸尤妙如病患大便干燥。口干作渴。此相火太旺。加黄柏酒炒、知母酒炒、麦门冬去心、五味子各一两。同丸服。
一论虚劳。久嗽红痰。肺痿肺痈。卧不倒床。嗽声不绝者。宜用
噙化太平丸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知母(去毛) 贝母(去心) 款冬花 杏仁(去皮各二两)梗(去芦一两) 麝香(少许) 白蜜(四两) 南薄荷叶(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临卧。浓煎薄荷汤。先灌漱喉中。细嚼一丸。津液送下。
一论阴虚火动。吐血咯血。咳嗽痰涎喘急。大敛肺气。止咳化痰。定喘之圣药也。
如神宁嗽膏
天门冬(去心八两) 杏仁(泡去皮尖四两) 贝母(去心四两) 百部(四两) 百合(四两)
款冬花(五两) 紫菀(三两)
上以上俱为细末。长流水煎三次。入饴糖八两。蜜一斤。再熬。又入阿胶四两。白茯苓水飞去筋膜四两。晒干。二味入前汁内。调匀如糊成膏。每服三五匙。
一论治虚劳。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等症。宜参苓白术散。
理气健脾丸(方见饮食) 治男妇虚劳。肚腹胀痛。泄泻不止。咳嗽吐痰。上喘痞闷。
阳春白雪糕(方见内伤) 治虚劳百病。可兼前汤丸进之。大有补益。
一论虚劳发热。痰咳喘汗。泄泻腹痛。脾虚虚弱。饮食少思。骨瘦如柴。宜
瑞莲丸
干山药(炒二两) 莲肉(去心膜皮二两) 白术(去芦土炒三两) 芡实(去壳炒二两)参(二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陈皮(一两) 白芍(火煨酒炒一两) 粉草(炙五钱)
上锉细末。用公猪肚一个。洗净。水煮烂。捣和为丸。如梧桐了大。每服百丸。米汤送下。
一论此膏能治五劳七伤。诸虚劳极。元气虚损。脾胃亏弱。养血和中。宁嗽化痰。退热定喘。止泻除渴。真王道之剂也。
调元百补膏 张尚书传。
当归身(酒洗四两) 怀生地黄(二斤) 怀熟地黄(四两) 甘枸杞子(一斤) 白芍(一斤用米粉炒) 人参(四两) 辽五味子(一两) 麦门冬(去心五两) 地骨皮(四两) 白术(去芦四两) 白茯苓(去皮十二两) 莲肉(四两) 怀山药(五两) 贝母(去心三两) 甘草(三两)琥珀(一钱三分) 薏苡仁(用米粉炒八两)
上锉细末。和足水十斤。微火煎干。再加水十斤。如此四次。滤去渣。取汁。文武火熬之待减去三分。每斤拣净熟蜜四两。春五两。夏六两。共熬成膏。每服三匙。白汤调下。吐血。加牡丹皮二两。骨蒸。加青蒿汁、童便各二碗。同热服之。一人足热口干。吐痰头晕。
服四物、黄连、黄柏。饮食即减。痰涎益甚。用十全大补加麦门冬、五味、山药、山茱而愈一男子年十六。夏月作渴。发热吐痰。唇燥。遍体生疥。两腿尤多。色暗作痒。日晡愈炽。
仲冬腿患疮。尺脉洪数。余曰。疥。肾疳也。疮骨疽也。皆肾经虚症。针之脓出。其气氤氲余谓火旺之际。必患瘵症。遂用六味地黄、十全大补。不二旬而诸症愈。瘵症俱用前药而愈。抵冬娶妻。至春其症复作。父母忧之。俾其外寝。虽其年少谨疾。亦服地黄丸数斤。煎药三百余剂而愈也。
一余尝闻士子读书。作文辛苦。最宜节欲。盖劳心而不节欲则火动。火动则肾水日耗。
水耗则火炽。火炽则肺金受害。传变为劳。此固深知读书之苦。洞得病情之由。而患者不可不知所预防也。
一阴虚火动。发热烦躁。服诸药不效者。非童便不能奏效。益气汤去柴、升。加生地、赤茯苓、白茯苓、天冬、麦冬、赤芍、五味、黄柏、地骨皮、知母、贝母、银花、柴胡、龟板。
一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而作口舌生疮者。若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以八味丸、十全大补汤。加麦门冬、五味子。
一治阴虚火动。五心烦热。用七八岁无病童子小便。去头尾。用白色者一盏。或食前。
或食后服之。每日二三次服之。降火滋阴最速。童便红黄者。勿用。若误服。伤脾胃而作泄泻。
慎之。
一儒者形体魁伟。冬日饮水。自喜壮实。余曰。此阴虚也。不信。一日。口舌生疮。或用寒凉之剂。肢体倦怠。发热恶寒。余用六味地黄、补中益气而愈。
一治劳瘵阳旺不倒。用皮硝不拘多少。放劳宫。即手掌心内。两手合住。自化。其阳自痿。病愈。用起阳法。好烧酒和黄泥。涂阴毛际处一日。其阳即起。
一方。治阳旺用丝瓜小藤捣烂。敷玉茎。阳即倒矣。
一方。痿阳。用经霜丝瓜。不拘大小。白马尿浸一日。阴干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酒送下。
一方。缩阳法。
马蝗蜞一曰马鳖。寻起九条。入水养之。至七月七日。取之阴干。称有多少。入麝香并合衣香。三样一般多。研为细末。用蜜少许为饼。遇阳旺时。即将少许擦左脚心。实时阳痿过日复旺。又擦。
一论劳者劳于神气。伤者伤于形容。饥饱过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
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则伤肺。又风寒暑湿则伤外。饥饱劳役则伤内。昼感之则伤荣。
夜感之则伤卫。荣卫经行。内外交运。而各从其昼夜。始劳于一。一起为二。二传于三。三通于四。四干其五。五复犯一。一至于五。邪乃深藏。真气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气弱。饮食减。行步难。及其如此。则虽有命。亦不能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