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视频教程:問題解決策略對網路化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3:52:13
問題解決策略對網路化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Using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for Web-based Learning
 
計畫編號:NSC 88-2520-S-003-005
執行期限:88年8月1 日89年7月31日
 
主持人:陳明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學系
 
E-mail: mpchen@ice.ntnu.edu.tw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平台上學習者小組合作之互動與問題解決成效。107位專科學習者透過網路化學習平台所提供之問題情境與解題範例,按照(1)了解問題、(2)擬定計劃、(3)撰寫程式、(4)測試除錯之問題解決步驟進行為期四週之資料庫專題製作。研究結果發現:低鷹架支援組專題製作之成效顯著優於中、高鷹架支援組,而且高電腦問題解決先備知識組在專題製作之成效也顯著優於低問題解決先備知識組;在問題解決歷程各階段(瞭解問題、擬定計劃、撰寫程式、測試除錯)及討論區之使用方面,高鷹架支援組在專題製作歷程之瞭解問題、擬定計劃、撰寫程式、及測試除錯等各步驟之發表次數顯著高於中、低鷹架支援組;而對於討論區之使用則是低鷹架支援組顯著高於中、高鷹架支援組。

關鍵詞:問題解決、網路化學習、教學設計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 web-based problem-solving environment. There were 107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nd worked on a 4-week database development project following the problem-solving steps of (1) defining the problem, (2) planning, (3) coding, and (4) testing and debugg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scaffolding group outperformed medium and high scaffolding groups on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In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however, the high scaffolding group made more entries on the web-based platform than the low and medium groups. The low scaffolding group only outperformed the others on the use of bulletin-board-system.

Keywords: Problem solving, Web-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將學習者安置於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裡,以解決真實情境(authentic context)中的問題為導向,在提供解決問題的必要資源、指引、與探索機會下,使學習者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與發展問題解決的技能(Mayo, Donnelly, Nash, & Schwartz, 1993)。在PBL的學習情境,學習者通常是以小組討論與分工合作為學習方式,並嘗試驗證各種問題可能的解決途徑,以避免惰性知識(inert knowledge)的產生。與傳統的講述式教學(lecture)相比較,PBL較注重高層次的科學規則歸納與問題解決技能之培養,因此可以有效促進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進而獲致更佳的學習效益(Aspy, Aspy & Quimby, 1993; Bridges & Hallinger, 1992)。

        Norman及Schmidt (1992)指出:雖然以PBL做為主要學習策略的研究,仍未發展出適合一般通用知識的問題解決技能,但PBL因符合科學學習之假設、驗證的學習歷程,以及符合建構論以學生為中心之自我引導(self-directed)理念,故能由早期的醫學教育逐漸擴及至現今成為各個領域學門所廣泛採用之教學方法與策略。從學習較高層次的智能技巧而言,運用PBL能有效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問題解決能力已經多方研究證實(Geban, Asker & Ozkan, 1992; CTGV, 1997)。然而,自從PBL學習策略發展至今,絕大多數的教材設計均是以教室情境為載台,陳述問題的方式也大多是以文字敘述為主要方式(間或輔之以圖片),而回饋與評量的方式更是以教師的觀察與紙筆記錄為之。由近年來多媒體與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趨勢來看,PBL的學習方式如何以更寬廣的電腦虛擬空間來應用,是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
 

貳. 問題解決與學習
 
(1). 問題解決之模式
        Hayes(1980)在分析問題解決的過程後,提出「確認問題、擬定解決計劃、蒐集與探索資訊、實際行動、及評估結果」等問題解決的不同階段。Bransford及Stein(1984)也提出類似之IDEAL model (Identify, Define, Explore, Act, Look back)用以描述問題解決的過程。Andre(1986)進一步認為:像IDEAL model這類型一般性之啟發式問題解決模式,在解決不熟悉領域的問題時最為有用。另外,Newell及Simon(1972)則以資訊處理之觀點提出了「問題解決之資訊處理模型」(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problem solving),以問題之心智表示式(mental representation)與次目標(sub-goals)構成之問題空間(problem space)來說明問題解決之資訊處理過程。

(2). 問題解決之策略
        在問題的解答不明顯的情況下,通用性問題解決策略是尋找解答上很有用的方法(Andre, 1986)。Schunk(1996)指出常見而且有效的通用性問題解決策略有:假設-驗證策略(Generate-and-Test Strategy)、方法-結果分析(Means-Ends Analysis)、類比推理(AnalogicaReasoning)、以及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等策略。然而,Schunk建議:在學習者熟悉的知識域中,領域特定策略(domain-specific strategy)比通用性問題解決策略更為有效。

 (3). 不同類型之問題導向學習模式
        隨著愈來愈多的學科領域應用PBL的教學策略,使得PBL的教學模式也逐漸的創新改進,Duffy認為下列各種學習型態便是以PBL為基礎的創新應用(Duffy, Lowyck, & Jonassen, 1993; Savery & Duffy, 1995):
 

    1. 錨式情境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以Venderbilt的Jasper系列教材為代表(Cognition &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1997)。Jasper以解決真實情境中的任務挑戰(challenge)為學習目標,先以影碟呈現故事情節與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小組學生持續一段時間不斷的分工、合作、探索與意見交換,來發展及驗證各種可能解決方案(open-ended solution)的可行性。

    2. 目標導向情境學習(Goal-Based Scenario)與案例學習(Case-Based Learning):以Northwestern大學的案例推理學習(Case-Based Reasoning)為主要代表(Schank, 1995)。案例推理是以真實世界中的案例(case)為學習目標,設計模擬情節的劇本並拍攝成擬真的影片,以協助學習者建構發展解決問題的推理技能與程序。

    3. 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通常以探索真實的科學知識為專題內容,強調合作學習,透過提出對科學現象的種種證據,來整合學習社群中的分散性知識(distri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