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免费推广软件:解读定海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构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1:55:23
若有人问,定海古城的文化厚重在哪里?答案就在数之不尽的定海老屋里。用历史的眼光看,宅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幕幕兴衰消长的悲喜剧,使历史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定海每一处传统民居,那扇扇大门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过去,人文内涵也特别丰富,掸一掸尘封的记忆,或许就能真实地触摸到定海古城上千年历史的余温……
上世纪40年代末的定海老城大屋鳞次栉比(资料照片)

  一、定海的大屋

  定海历史悠久,拥有很多的古宅老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生活的发展,这些老屋古宅其中不少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但你若是在这些遗留的古宅角落里稍待片刻,那造型精美、不同风格的门楼、门廊,高翘的飞檐,玲珑别致的雕梁画栋以及花窗、挂落,镂刻精细的漏窗、砖雕,以它一贯的从容和庄重,都会使你触摸到它原先的繁荣和建筑工艺的精细,深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壮美而折服,自然会萌生出一种寻幽探秘的感觉。

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马头墙飞檐翘楚(阿能 摄)
  定海的清代大屋大多是木结构的大院,如西大街的蓝家大屋、建国路34号的中营衙门大屋、聚奎弄的刘鸿生故居、芙蓉弄的施家大院、东管庙弄刘坤记大院、51号王家大屋、36号王顺成住宅、西大街“大街朱家”大屋、留方井路康五房老屋、环城西路乐家老屋、人民北路金家大屋、道头顺裕弄孙家老宅和陈家老宅、柴水弄的徐家老宅和北门石柱弄的陈氏民居等。民国期间建成的较大宅院,多数是由主房、厢房、天井组成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大的有三四进。较出名的有人民南路潘尚林住宅、西门前府街吴家大院、环城南路许家大屋(一说是清末建)、建国路戴家住宅、环城西路陈氏大屋、留方井路1号陈子均(陈坤)大屋、恒丰弄5号刘家大屋和东管庙弄1号朱家大屋。
二、瓦、木、石的名堂
中国工匠的师祖——鲁班师傅
  古代建筑多为瓦、木、石结构和砖木混合结构,所以造大屋与石匠、木匠、瓦匠联系比较密切。瓦匠在南方行话称为“土伦”,舟山老话头“土老伦”,就是老瓦匠老土包子的意思;木匠工靠锛、凿、斧、锯做生活,木匠中小器作制造镂花家具雕,方木匠制造门、木窗等;石匠修台阶,立门墩、凿柱石和雕塑石狮子。传说春秋末期,精于瓦、木、石等多种技艺鲁班师傅,造屋修凉亭,架桥铺路、打船造车等百样生活会做,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的师祖。在修建房屋时,鲁班师傅每每要带着他的瓦匠、石匠、木匠三个徒弟。舟山的瓦匠、石匠、木匠等建工也敬奉鲁班师傅为先师,怪不得定海的大屋建筑也造得盘龙卧脊,飞檐翘壁,造形非常复杂。但各式各样都有话头,一砖一瓦都有名称。瓦房有“九级梢”、“六级挑”、“五级悬”、“四大坡”等,房脊有“清水脊”、“马鞍脊”、“透龙脊”、“皮条脊”等;瓦也有布瓦、筒子瓦、截子瓦、折子瓦、罗锅头、迎风瓦、滴水瓦、勾檐瓦、猫儿头等;砖头也有话头,最底下圆形钱状的砖叫“千斤”,千斤上托的砖叫“排山”,排山上的砖叫“盘子”,再上面两道径叫“瓦线”,最上部冲头叫“探海”。
三、“屋将军”与“吞脊兽”
定海顺裕弄陈家“屋将军”

   

庙屋上的吞脊兽(阿能 摄)
  老宅瓦房脊正中的砖刻叫“坐脊花”,定海人土话叫“屋将军”,房脊正中的小人叫“坐脊佛”,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太公的老婆,左右两边拉着线的小人,一个叫东拉,一个叫西扯,他们是保驾将军,是姜太公的小舅子,实际是不让姜太公的老婆乱说乱动的,屋脊两端盘着两条龙,嘴巴紧紧咬住房脊,身上插着一把宝剑,通常称它为“吞脊兽”,也叫“大吻”,正名叫“鸱吻”,是龙的儿子,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不同,这鸱吻乃是其中之一,能喷水降雨,可辟火灾,他的任务是负责把守房脊的。传说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懊恼鸱吻多管闲事,坏了他与何仙姑的“好事”,所以用宝剑把鸱吻插在屋脊上,可怜鸱吻千百年来固定不变成了“吞脊兽”。其实鸱吻在建筑上还有其它特殊功能,正脊两端是殿顶各坡的交汇点,雨水容易从缝隙渗入,鸱吻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的作用。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则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具有严格的等级意义,建筑等级越高,可安放的脊兽越多。
 四、与众不同的老宅墙门

  定海的传统民居大门与众不同,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防盗,还是主人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海岛市井建筑别具一格特有的装饰。舟山有句老话头叫“墙门对墙门,厂笆对厂笆”,墙门构筑得好孬,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气势如何,大户人家讲究撑“门面”,墙门小,面子上是说不过去的。定海传统民居中,富家的豪门用材料最为考究,装饰最为精美,装饰手法也最为繁杂。宅主人对大门的材料往往要用特制的水磨青砖,结实耐用又适合雕刻的上等木料和最好的青石。

   

定海城关西大街89号蓝宅清代墙门(资料照片)

  定海的老墙门大多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建筑。官府和大户人家墙门一般有“八字墙门”、“歪摆墙门”。一般民居大门就简单得多了,大多是普通的“竹丝墙门”和“拼板墙门”。

  大户人家也即诗礼人家,流行高大的马头墙封闭住宅,墙门大多系亭阁式,门头上的砖雕图案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以蝙蝠、喜鹊、仙鹤、盘长、如意等分别组成画面,各有其寓意。如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墙门,门柱上角石雕笙笛吹歌引凤求凰和迎亲送嫁图案,门楣上数层砖雕,有砖匾,戏文故事,祥鸟瑞兽等吉祥如意图案,加上洋铁皮色的黑漆大门,使人感到豪华恢宏,气势非凡,森严壁垒,一般人家开门是道地,也有一些大户人家开门后有隔扇门,女墙或两道墙门,如我在上世纪60年代住的西大街蓝家大屋,因前有临街门楼,进门第四道才是墙门,龚家河头大院向南是西洋式周白花大门,进去后是女儿墙,再是向东中式翘檐式墙门,进去后才是石板道地,定海人开门朝向还很有讲究,一般朝东、西、北三向开门,当武将者居家大门切不可以向北开,否则就有“败北”之忌,如西街蓝府大门是朝南偏东的,西门外左城脚跟26号武举人周槐之“举人第”大门是向西开的,文人不顾忌向北,如太保庙弄里举人孙尔瓒之宅向北开门,且穿堂而出,也叫“漏底台门”。还有定海东管庙弄17号刘坤记大院,有门数道,大道地中有方石板公道穿堂而过,也是典型的“漏底台门”,商贾人家,门不宜向南开,因“五行”中商屋金,火克金,所以定海商家大门或石匾,镌有“紫气东来“第颜,东汉哲学家王充就有“商家门不宜向南,征家门不宜向北”之说,因地基所致不得不向南开门者,也大部朝南偏东斜向开门,因而就有了“歪摆墙门”之说。

  定海大户人家的隔扇内门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内容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暗八仙”(渔鼓、荷花、葫芦、花篮、宝扇、竹笛、宝剑、檀板)和“忠孝节义”等,如道头顺裕弄33号孙家清代老宅中的中堂欹斜格花隔门扇上的浮雕和东管庙弄36号的王顺成清代老宅中的内门上的浮雕,都是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另一种是“八卦”砖饰等,也就是驱邪的“暗八仙”。在城关中大街73号门墙上,就有一“八卦”砖饰。木雕多是莲花、葫芦、桃子、玉鱼、灵芝以及丹凤、松鹤、喜鹊等图案,体现了主人的“讨彩”心理。如莲花雕饰寓意“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成为“清正明洁”的象征。缠枝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定海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墙门门罩(阿能 摄)

   

柳行徐家司马第“海岳传芳”门匾(资料照片)

  定海民居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格,最具表现力的就是门额和厅堂上的横批,俗称门厅匾,其形式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美学等为一体。凝聚亲和,导向归一,这是门匾题字最有价值的社会历史效应,这种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民俗风情实物资料,被称作海岛市井文化的“活化石”。门匾本是汉魏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舟山人作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海岛民居门匾。海岛民居门匾习俗,说明了舟山迁徙人口普遍对祖居地的崇念文化。如清政府康熙三十七年在定海城衜(原卫海路隆泰行弄)创设了对外商务和海关事务的“红毛馆”,红毛馆由九幢楼屋组成,门上悬一方匾额,书有“万国来同”四个大字,意思对来此经商的各国商人一视同仁,显现了舟山高高在上的商主地位。定海册子丁家大院正厅挂有“存心堂”匾额,意思是“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但心存故里”。普陀展茅柴家走马楼正堂悬挂有“茂林堂”字匾。展茅翁家宗祠堂中悬有“六桂堂”金字匾,均是风光其家族荣耀。另有定海小沙王家村王国祚为民请命后,其故居悬有乡人所献“复翁堂”匾。还有清代定海人虞长赓常做善事,积善乡里,其堂上匾额为“一乡善士”。金塘有柳行徐家司马第“海岳传芳”匾额、陈家“昌占五世”匾额和大丰徐姓“新安望重”匾额等。白泉田中央王氏祖堂清光绪皇帝钦旌“节孝”匾额。秀山厉家墙门的上方有一砖页匾额,上题“德礼不易”四字。刘鸿生因捐助兴办定海公学(今舟山中学),1923年3月,北洋政府以大总统名义颁发“乐育菁莪”匾额嘉奖。定海最后一位举人孙尔瓒孙氏大院有南通状元张謇书赠的“有政堂”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