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广告机软件源码:南宫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57:34


第08版:副刊上一版3

副刊
8
小城嬗变
“流金岁月十一五”
南宫碑与张裕钊
福寿康休养园
征 文
百泉
我家的二分菜园
寻物启事

返回主页 |邢台日报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 二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海拾贝
南宫碑与张裕钊
田 人
南宫碑是一种简化的通称,原名为《南宫县学记》,又名《重修南宫县学记》,清光绪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五月建造。全碑长3.3米,宽0.89米,正面碑文18行,738字,碑首为蛟龙帽浮雕二龙戏珠,篆额写“重修文庙碑记”。全碑放置在赑屃座上,原碑树立在南宫城东关文庙,并有碑廛,1927年10月红枪会攻占南宫时,飞弹击坏第七行毁一“取”字,第八行缺一“之”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末期村民将碑埋于地下得以保存,于1978年挖出放置于南宫县政府后院。2001年为更好保护此碑,又将其移置南宫中学,并请苏州园艺技师造廊亭保护至今。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南宫知县李传棣督修县学,绅士宋弼臣致函恳请时任保定莲池书院院长的张裕钊先生,请其为南宫重修县学写碑文记其事,于是张裕钊先生撰文并书丹,又请在冀州的州官吴挚甫(吴汝纶)先生为其修正。张在给吴的手札书信中说:“呈拙作南宫县学记,其碑已与南宫绅士宋弼臣有约,刻成当为我拓五百纸,并嘱任事者,督令工人精刻为要。”吴挚甫与张裕钊是清代桐城学派的著名传承后人,交往甚密,书信不断。吴挚甫为安徽桐城人,进士出身,曾先后任深州、冀州知州。当时张裕钊在保定莲池讲学并任院长,张曾先后给吴挚甫56封信,后吴珍视出版称《张裕钊先生论学手札》,享誉全国,并传至日本,在书法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裕钊,湖北省武昌即今之鄂州人,武昌鱼即产于此。三国时孙权建都此地称武昌,即旧武昌。在孙权迁都时吴人不愿跟随,便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之说。张裕钊十六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授内阁中书。他不愿做官,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于是弃官从文。他古文造诣极深,书法名满天下,康有为称他为集魏碑之大成,在他《广艺舟双楫》一书中说:“湖北有张孝廉裕钊廉卿,曾文正公弟子也,其书高古浑穆,点划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老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高度评价张公书法,诗曰:“行草方圆逼似真,卷头歌诀见精神。书家自古如名将,一代天生不几人。”对他的内圆外方体非常称赞与敬佩。
张裕钊在《南宫县学记》里写道“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强调了教育与人才的重要,但清代办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取士其立法之始,盖亦欲群天下之士范之”。是为了笼络人才,要让学生死读书,是为了“欲群”天下的知识分子,让其科考状元进士的仕途更好为皇帝服务,培养的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真本领。碑文对当时的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南宫碑738字,字字如珠玑,每个字每一点线都经得起分析与审视,读起来爱不释手,看起来看不够,真能养眼也。那行笔的内圆外方,交接处不露痕迹,从形状上看将魏碑的横势变成了纵势,犹如人体之美,字又极其工整肃然而让人肃然起敬,用笔意态逋峭特甚,结构如刀削铁铸,将篆之圆、隶之方化为一炉,而铸造成内圆外方神韵的佳构。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一比”,至非过誉。至今在魏碑的书写中还没有见到能像张裕钊先生那样的高度。
我研究张裕钊书法已有半个世纪,行走坐卧、感情所系皆张公之神韵,他的书法点线无不使我感动难忘。后来,冀州胡宗照先生继其遗风,也写南宫碑,并在北京、天津等地以写张公书风而闻名,在冀州的故里也留下了胡宗照先生的书法墨迹,近人有所收藏。
一块南宫碑,影响深远,而且传到日本,被日本人视为墨宝,在国内有成千上万的人研习。我们开了不少研讨会,来研讨张公书法及其南宫碑,张公的家乡鄂州也组织大规模的学术纪念活动。南宫碑文章及书法的影响深远,辐射到四周市县以及全国。内圆外方体的南宫碑,必将薪传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写此文后想为南宫碑(称南宫体)与张裕钊先生写一首小诗,作为本文的压轴小戏:
方圆铸就魏碑魂,
千载难逢是精神。
文章自古笔墨出,
糟粕当今何人问。
莲池讲学求真知,
裕钊书风卓绝论。
当需更多勤学子,
南宫碑里求知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邢台新传媒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