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百度空间:丰城民间故事(6)-----孙曰恭中状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24:58

丰城民间故事(6)-----孙曰恭中状元
孙曰恭,字恭斋,号翼庵,是敷山书院的高材生。生于明朝永乐年间,丰城秀市镇同造村人(该村因建潘桥水库而折迁)。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孙曰恭自负满腹经纶,怀着报效国家的宏志,踌躇满志地上京应考,考场上,他文思如涌,笔走龙蛇,锦绣文章一挥而就,被主考官取为第一名,只等皇帝钦点,就是当然的状元了。
殿试时,皇帝亲自阅卷,很喜欢孙曰恭的文章,有心把他点为头名状元。大臣们也拟定第一名为孙曰恭。但明成祖朱棣一看名字,却又连连摇头:“孙暴怎能做状元?”主持阅卷的大学士杨士奇连忙解释:“不是孙暴,是孙曰恭。”但古代直行书写,曰与恭上下一合,看上去就像个暴字。不管杨士奇如何解释,朱棣就是觉得不顺眼。最后按皇帝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因其姓名谐音为刑宽。永乐爷朱棣为何忌“暴”崇“宽”呢?原来有着很深的心理因素。因为他不是靠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坐上金龙椅的,而是靠武力从侄子建文帝手中硬夺过江山,故而对“暴”字有着特殊的敏感。
关于这个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古时候,中国文字都是竖行排列。孙曰恭的书法有如行云流水,可是皇帝看了半天,把两个字看成了一个字,“曰恭”二字成了“暴”字,点名:“孙暴”连呼二声,没有人答应,这时孙曰恭自已也纳闷:难道有一个人叫孙暴?一时不敢贸然出声。点到第三声时,忽然醒悟过来:肯定是自己的字迹太潦草,皇帝看错了。虽然心里犯疑,还是不敢吭声,只是跪在阶下仔细聆听。皇帝只好往下点其他人,待到宣读到第三名“探花”时,孙曰恭忽然壮起胆子插话:“启奏万岁,臣名曰恭,非敢暴也。”,皇帝方才知道是自己看错了字,然而,皇帝是金口银牙,出口就是圣旨,既不能改变自已的“旨意”,更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已认错了字,当众丢脸,双眼一转,为自已打圆场说:“朕怒者曰恭,爱者暴也”。自此以后,京城考试的试卷,一律改用横线直格,以免再出现类似错误。
因为孙曰恭没有当成状元,也因而成就了一个有趣的风俗: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博比月饼在福建厦门的风俗中,也称会饼。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有意思的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因为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第一名的孙曰恭降为探花,而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因此,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所以,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的。
孙曰恭慧眼识才,曾被名士杨东里称为“伯乐”,当时有一个叫做钟甬的,研究心理学很有成就,孙曰恭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向学者杨东里推荐说:钟甬的才能为“江西第一”,杨东里经过考察,觉得他确实有特殊才能。
孙曰恭后来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后升为修撰、待读学士。他的文章写得简洁老练,很得当时称为“:三杨”的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的称道。
孙曰恭定居丰城县城,著书立说,在当时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