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宣传平台:藏家耗尽所有积蓄收藏客家文物 民俗博物馆无处安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0:01:07

■梁小玲与她的“镇馆之宝”唐僧取经布绢画。

■乾隆木雕。(梁小玲藏品)

■清末紫檀屏风。(梁小玲藏品)

梁小玲目前“蜗居”在深圳坪山一栋古民居里。

梁小玲是一位以收藏客家文物为主的名家,其藏品不乏珍品精品,在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员、中国收藏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刘静在看了她的藏品后,写下:兢兢业业历尽资材,勤勤恳恳为中国文化与客家文化奉献终身,为后人学习典范。

已经年近六旬的梁小玲,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全体客家人的博物馆,但九年时间里,她三次搬迁,“每一次搬迁对文物都是一种损害”。2008年,由于自己部分陈列藏品发霉变质,她在一次发言时竟然当场失声落泪。

◆民间淘宝

做文化的“广东阿姨” 淘得珍贵布绢画

早在年轻的时候,梦想的种子就播下了。

梁小玲出生于梅县一个山区镇。1970年代末,一天,曾经到过南洋的婆婆,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压箱服饰拿到院子里晾晒,从小爱美并一直珍视传统文化的梁小玲惊呆了:古老的客家女性服饰,竟然如此之美!从那时起,她就立下心愿:收集与客家人有关的一切“老东西”,待条件成熟时,开办一个客家民俗博物馆!

在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她便开始广泛收集与客家人有关的所有产品,包括陶瓷、木雕、文房四宝、宗教器物、客家服饰等等,“那时收藏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是被人家瞧不起的,我就偷偷做,到临县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收购。”

1994年,福建省宁化县一个叫胡村的地方,因为要修建水库,村庄面临搬迁,村中一位老人,珍藏着一幅6米长、1米宽的“唐僧取经布绢画”,绘画技艺精湛,把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刻画得栩栩如生。有人曾多次找到老人,想买下这件布绢画,但老人说,给再多的钱我都不卖,因为你们是做生意的,我要卖给那个广东阿姨,她是做文化的。

老人所说的那个“广东阿姨”就是梁小玲。梁小玲听说此事,立即找到老人,买下了这幅珍品。后经专家鉴定,这是一件乾隆年间的物品,“这个画的原材料,现在根本找不到,是一件难得的珍稀文物”,它也因此成了梁小玲的“镇馆之宝”。

◆名家相助

省博专家曾广亿 赞是客家文化活化石

2002年,当时在镇里任党校校长的梁小玲决定放下自己的工作,办理“内退”,而目的只有一个:开办客家民俗博物馆!

梁小玲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找到了广东省博物馆古陶瓷专家曾广亿老先生。“老先生看了以后,非常惊喜,称这些文物是活化石,是探讨客家文化的实物佐证,是活教材。他在这里呆了两周。从此以后,老先生每年回梅州都到我这里来,他说看不够。”

嘉应学院研究客家学的教授陈干华听说此事后,也于2002年9月帮梁小玲整理文物,进行分类,忙了十天,“无论如何不收一分钱”。2002年12月,梁小玲的藏品终于在梅县百花洲展出。

◆藏品展出

叶剑英基金会会长 免费为其提供展览场地

2002年以后,梁小玲不再做收藏,专心研究藏品。“一个是自己的经济能力不行,二是很难再见到好的藏品,三是假东西开始出现。”

梁小玲的特色收藏引起了广东叶剑英基金会会长黄桂清的注意。她亲自到梁小玲在百花洲的展览馆,看了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说那么好的东西,却放在一个那么拥挤的空间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黄桂清将自己在梅州的一套房产无私地腾出来,供梁小玲作文物展览之用,并在经济上鼎力支持。

2003年8月31日,“梁小玲客家收藏馆”在梅州江南菊绣楼开馆。“展览的条件好多了。我非常高兴,把自己的收藏全部拉了过去。”梁小玲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

2004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叶佩兰,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员、中国收藏家鉴定委员会刘静,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副研究员丁孟等,亲临梅州梁小玲客家民俗馆对其藏品进行了鉴定并题词。2005年,梁小玲被广东省收藏家协会评为优秀收藏家。

然而,在黄桂清因病于2007年去世后,梁小玲再度面临场地问题,后经别人牵线搭桥,深圳龙岗区坪山街道办事处向梁小玲伸出了手。梁小玲最终决定离开家乡,把自己的藏品带到深圳。

最大苦恼

场馆破旧潮湿文物发霉变质

2008年5月14日,坪山客家民俗收藏博物馆揭幕。

当地政府不仅为梁小玲解决了场地,每年还补助她一定的生活费用,梁小玲和丈夫一起搬到坪山居住。据悉,几年来,该博物馆共接待“观光者”约3万人以上。

安定下来的梁小玲又有了新的苦恼:场地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一系列不便。一是房间狭小,光线暗淡。古民居房间小,最大的不足10平方米,大多数为3平方米,低矮破旧,通风透气效果极差。“在有限的空间里,根本无法为藏品分类。”

最令梁小玲忧心的是潮湿给文物带来的损害。“南方雨水多,室内空气湿度大,加之深圳靠近大海,空气中盐分较多,室内地板出水,墙壁挂水,字画、服饰、刺绣、木雕、铜器,受潮湿影响,已经发霉变质,文物损坏严重。”梁小玲告诉新快报记者:“2008年我刚来,这里的好多东西都发霉了,我束手无策,一次发言时我都哭了。”

至今,梁小玲依旧在做着自己的私博梦,“我希望有一个正规的博物馆,起码5层,有展厅,有好的灯光设备,有抽湿设备。如果能有这一天,我估计会在梦中笑醒。”

主要藏品

到2000年,梁小玲共收集了千余件民间文物精品,分为五大类: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的岭南民窑瓷器;明清、民国大件小件金漆浮雕和精品木雕;铜器;反映客家文化生活的历代字画;反映客家生活习俗的特色文物和客家先民遗物,如古书籍、证书契书等。

分期付款买宝物

作为一名普通人,梁小玲收入微薄,为了搞收藏,她几乎耗尽了自己所有的收入,甚至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福建民间购得一对清同治年间的粉彩双耳方瓶。“尽管家人不太理解,但我十分执着。”

相关新闻:

·全国首家客家匾额博物馆开馆·江汉关博物馆文物征集启事·800年古沉船博物馆办特展:天价文物保存完好·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亮相台北 图见证台湾:六堆客家文物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亮相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