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榜样视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军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6:46
老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军史》
',1)">
',2)">
(铁岭老鱼收集整理)
23军军史
资料一
第23军属三野系统的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新四军第1师、第6师各一部组成,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陶勇将军(建国后任东海舰队司令)任司令,转战华东,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战斗、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在打完淮海战役后,改称23军,在渡江战役中给耀武扬威挑衅的英国远东舰队以重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该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六十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1969年第23军第67师部分部队参加了珍宝岛战斗。80年代,在震惊全国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该军参加了扑救工作。
第23集团军
23集团军的军部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原代号81032部队,隶属沈阳军区,是1985年由陆军第23军改编的,下辖67,68,69师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5、第7师(后撤销)。 1987年5月,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步兵第68师是第一支赶赴火场的部队,之后全师荣立集体一等功,“大胡子师长”吴长富也入选当年国内“十大新闻人物”。而1991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人物”中又有被誉为“现代军人楷模”的该集团军步兵第69师炮兵团原参谋长苏宁。1998年夏,集团军部队参加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步兵第69师第205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此后,步兵第67、第68师分别改为步兵旅和摩步旅,坦克旅则改装甲旅。现任军长柳凤举,政委张世显。
原福州军区政委和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曾任69师政委,23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粟裕大将的儿子粟戎生也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他1965年从哈军工大学毕业后在这个军先后任战士、班长、技师、排长,1969年后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1983年任步兵第69师师长。直到1990年后任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才离开工作了25年的部队、他于1998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0年晋升中将。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单位有:
红军团、抗洪抢险模范团----步兵第69师第205团;
大兴安岭扑火英雄营----步兵第69师第205团第3营;
23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长期在粟裕直接指挥下作战。其最早的前身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闽浙赣地区的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1939年11月编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7月渡江北上改称苏北指挥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粟裕长期担任该师师长。1944年12月粟裕亲率第1师主力3个团突破长江,从苏北南下挺进苏浙皖边,于1945年2月成立苏浙军区,其中以南下部队组成第3纵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重庆谈判”协议,苏浙地区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1月北撤山东,原苏浙军区第3纵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5月再改称第1师。1947年2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在陶勇司令员率领下,该部先后参加了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和挺进豫皖苏作战,与刘邓、陈谢大军共同经略中原,参加了破击陇海路、豫东等战役。1948年9月后又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1949年1月第4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各师分别改为第67、第68和第 69师,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随后属中集团参加渡江战役,在南京长江江面重创企图滋事的英国远东舰队,这就是有名的“紫石英号事件”。
1952年9月该军作为第一期轮换部队入朝参战,第68师调出第23军,另调入原属第25军的第73师(其前身为坚持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的红16师,抗战初期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皖南事变突围出来后整编为新四军7师 19旅,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7纵19师,25军73师)。在1953年1月芝山洞南侧高地的“丁字山”战斗中,第67师201团以一个排机智灵活地抗击美第8集团军的“陆空联合作战试验”,以伤亡11人的代价坚守住阵地,歼敌150人。“美联社”事后报道说,被邀请前来观摩的国会议员们都怀着“忧郁”的心情对这种“斯巴达”式的进攻感到怀疑。1953年7月金城战役期间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第67师200团战士许家朋为掩护部队冲击,毅然扑向敌军地堡射孔,战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1958年3月第23军撤离朝鲜,回国后该军驻防黑龙江。1960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1966年3月,该军战士刘英俊为保护儿童,勇拦惊马而壮烈牺牲。1969年3月,第73师一部参加珍宝岛战斗,第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和1连副连长王庆容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 3师改称第68师。
第23集团军属沈阳军区,军部驻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该军属于乙类集团军,主要任务是中俄方向的防御作战,下67、68、69步兵师,和独立防空炮兵旅、地炮旅,与其他乙类集团军不同的是,第23军有一个陆航直升机团,不过该团直属总参陆航局。现任军长是粟裕之子粟戎生,巧合的是,第23军的前身的新四军1师师长就是粟裕,子继父业,担任同一支部队的首长,这在解放军里可能不会有第二例了。
资料二
陆军第23集团军
陆军第23集团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经历了战备训练、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以及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锻炼,广大指战员团结奋斗,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拼搏进取,创造了光辉的战绩和突出的工作成就,涌现出许多著名领导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对这支部队的简略介绍:
一、悠久、光荣的军队发展史
23军是一支诞生在赣闽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老部队,她最初是来自于红军初创时期的三支革命武装。这三支革命武装分别是:戈横农民起义武装、闽西地区农民起义武装、闽南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又经历了新四军第1师、第6师各一部的演变,抗日战争胜利后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陶勇将军(建国后任东海舰队司令)任司令,转战华东,在渡江战役中该军给耀武扬威挑衅的美国远东舰队以重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一)戈横农民起义武装。1928年元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在江西戈阳、横峰一带,领导农民武装暴动。戈横起义后,方志敏挑选青壮年,编成一个红军独立连。一点星火,逐渐扩大。一年后独立连就发展为独立营。并于1929年8月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团。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在以后的战斗中,连战连捷,规模越来越大,从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不久又扩编为红军第10军。对于方志敏开创的根据地式的革命发展道路,毛泽东当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无疑义地是正确的”。1933年6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红10军南渡信江,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同红31师合编成立红11军。同年10月,与其他部队合编组建为红7军团。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又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但在这个过程中,先遣队伤亡惨重。由于中央苏区丧失,主力红军长征,闽浙赣苏区也处于敌人大举进攻之中,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上级命令,先遣队与闽浙赣苏区的新10红军合编,成立红军第10军团。军团司令员刘畴西、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先遣队开始了转移。在来到赣东北敌人陇首地段封锁线的山脚下后,由于刘畴西的犹豫,使得行动迟缓,陷入了敌人重兵包围之中。尽管广大官兵顽强迎战,但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围,大部分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捕。1935年2月初,以先遣队突围出来的人员为基础,组成红军挺进师,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从此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在他们的领导下,转战浙江、福建,进行了坚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并使这支只剩下500多人的部队由小到大,越战越强,保存了革命火种。23军的69师205团就是由其演变过来的,该团是红军团,其第1、第7、第8连是红军连队。
(二)闽西地区农民起义武装。1928年春夏,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了后田、永定暴动。在之后,他们会合后,经分析决定,执行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闽西建立红军部队,建设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集中了闽西各地起义队伍后,选择精干人员组织1个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灰任党代表。这是闽西最早的一支红军部队,正当闽西斗争最艰难的时候,红四军的主力部队来了。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开辟了以龙岩、上杭、永定、边城、长汀5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12月末,在上杭县召开了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这次会议决议是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共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党和军队建设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即将长征之前,受毛泽东委托,张鼎丞去了闽西领导游击战争。为了统一领导,在1935年4月中旬召开了闽西地方党、政、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并选举张鼎丞为主席,邓子恢为副主席兼财政部长,谭震林为军事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和新的对敌方针的确定,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面对敌人的严密封锁和残酷的清剿,党把革命队伍一方面建成能打仗的战斗队,同时又能筹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政治工作队。正是有了适宜的斗争策略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长达3年的游击战争中,使革命旗帜始终不倒。
(三)闽南红军游击队。为了牵制敌人兵力,配合闽西的平和暴动,1928年3月25日,王占春率领300多名农民袭击程溪保安分驻所。第二天,迫使国民党陆军第49师师长派兵支援。1930年12月13日闽南特委书记陶铸宣布成立闽南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并根据斗争的需要,任命王占春为支队长,李金发为政委……健全了组织,游击队的战斗力更强了,活动范围也更大了。1932年4月,带领红军转战福建的毛泽东、聂荣臻、罗荣桓等指挥部队攻克漳州。不久,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任主席。5月闽南红军游击队扩编为工农红军独立第3团,团长冯翼飞,政委王占春,全团6个连队,共700多人。红3团几次遭受重大挫折,差点儿全军覆灭,但在党的领导下,同志们前仆后继,挫折——发展——再挫折——再发展。1937年7月16日的“漳浦事件”红3团又遭厄运。幸亏卢胜、王胜等人机智地突围出来,经重新整理,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以后,在红9团的支援下,他们不断扩充部队,恢复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第1、第2、第4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2月,该部前身几支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1营由闽南红3团保留下的人员组成;2营由闽西地区红军游击队组成;3营由红军挺进师保留下的人员组成。面对日寇的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溃退,华中敌后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陈毅根据党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命令我第4团率2营(缺6连)、3营挺进江南敌后,开展抗日根据地。该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创建了江(宁)当(涂)溧(水)高(淳)抗日游击基地和茅山抗日根据地,并锻炼和壮大了自己,为以后发展苏北奠定了基础。1939年冬,团长张道庸(陶勇的原名)、政委卢胜率团部和第2营北渡长江,进至仪征县月塘集地区,并与梅嘉生等率领的挺进纵队第3团,组成苏皖支队。在这期间,与其他部队一起进行了保卫郭村战斗、黄桥决战等著名战斗。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整编了部队,第3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第3旅,辖第7、8、9团和南通独立团。1942年9月起,我部在苏中通过内外线紧密配合,经过9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先后粉碎了日伪的“全面清乡”、“强化清乡”和“延期清乡”。从1944年春起,我第7团和特务4团,在第1师的统一部署下,对日伪军展开连续作战,先后进行了王家营攻击战、车桥攻击战、南坎攻坚战等。为了贯彻向东南发展的战略,我第三旅渡江南下,并于1945年1月进至浙江省长兴县,整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3纵队,第7团、特务4团和特务1团分别改编为第7、8、9支队。之后,参加了3次浙江西部天目山地区反顽战役。与兄弟部队密切协同,粉碎了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精锐部队由5个到42个团的进攻,经受了大兵团作战的锻炼,开始了由抗日游击战争到运动战的转变。
(本文由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整理)
一、战功卓著、作风优良的陆军第二十三军
在党的领导下,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的指挥下,部队转战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华东战场上一支劲旅。
解放战争时期,是该部在大兵团作战中发展壮大时期。1945年9月下旬,战胜了日伪顽的截击,渡江北上,进到淮安,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下辖5个团。1946年5月8日,第8纵队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1师(上升为军的建制),下辖第1、3两个旅6个团,11月下旬成立第2旅。面对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该部第1师与其他部队奋战苏中,实现了七战七捷。随后又成功进行了鲁南战役和全歼蒋介石“王牌军”整编第74师的孟良固战役。1947年7月,我人民解放军进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阶段。我纵挺进鲁西南,出击豫皖苏,解放了永城、蒙城等广大地区。1948年5月底,我纵南渡黄河,参加了豫东战役。在战略决战阶段,我第4纵队参加了淮海战役3个阶段的全过程,在艰苦、激烈的战斗中英勇作战,先后作战40多次,歼敌7.2万多人。此役结束后,第4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23军,原属各师番号依次改为第67、68、69师,各团番号依次为199团至207团,军成立了炮兵团。
在朝鲜战争打响的第三年七月,我部入朝作战。同年8月,在上海嘉定地区按志愿军编制整编,原68师师部调空军,203团,204团及67师199团机关调山东军区,改作新兵接训机构,原202团调归67师,改番号为199团。原25军73师调入我部,即后来的68师。1958年3月,我部从朝鲜回国后,编入沈阳军区序列。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
二、历经沙场、战功卓著
23军作为经历了中国革命几个时期的老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堪称是一支久经沙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了许多胜仗的雄师劲旅。如在革命初期,参加过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主力红军长征后,在南方经历了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韦岗战斗、保卫郭村、黄桥决战、反“清乡”斗争、车桥战役、天目山反顽战役、高邮战役;解放战争时期,进入大兵团作战,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抗美援朝期间,又经历了丁字山、四打石砚洞北山等战斗;60年代末,参加了珍宝岛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都取得了不平凡的战绩。
三、将星云集、英模齐聚。
在23军长达70多年的发展史中,锻炼和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军政领导人。他们有的年仅三十几岁就为党为国捐躯,有的一身戎装终身为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事业奋斗,有的转业到地方成为省部级甚至中央领导人,他们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做人和干事业的楷模。
这里列举主要的领导和英模。该部创始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23军的前身创始人之一——方志敏。他出生于1900年江西的戈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在1923年3月加入了共产党。方志敏一贯重视根据地建设和红军队伍建设,使根据地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不幸的是,在一次突围战中由于叛徒的出卖,而于1935年1月24日被捕,并于同年8月6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张鼎丞,福建永定人,参加过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其他的如闽西农民起义领袖邓子恢,闽南红军游击队创始人王占春。
杰出的军事战略家粟裕。粟裕是该部的老首长,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都长期指挥战斗。1946年5月,我部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兼任该师师长、政委,故此有粟裕是第一任军长兼政委之说。在粟裕大将指挥的系列战斗、战役中,充满了高度的战略远见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其战略思想、指挥艺术成了以后军事教学和研讨的重要题材。著名将领陶勇。陶勇,长期在我部任军事主官,对我军英勇顽强战斗作风的形成和光辉战绩的取得起着重要作用。卢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军政主官,对我部的发展壮大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他的著名将领如郭化若、梅嘉生等。
一支部队既要有英明的领导,还要有勇敢善战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23军的光辉军史就是由这些官兵来书写的。部分英模,如在1944年春的车桥战役中涌现的“飞将军”陈福田;1945年12月在高邮战斗中的为部队打开进攻之路的特等英雄袁金生;战斗英雄王庆容、华玉杰、杨林等;“雷锋式的好连长”吴志国;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模范干部苏宁……
四、23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23军作为一支几乎与人民解放军同时诞生的老部队,除了具备人民军队共同的优良传统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还形成了的自己的传统。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它是这支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也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显著特点之一。正是靠着它,才有力地保证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在革命初创时期,为了策应红军主力部队长征,红7团担任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带领部队转战江西时不幸被捕。尽管敌人用尽种种卑劣手段,企图“软化”、“规劝”方志敏投降,但方志敏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即使在以后的抗日、解放等战争中,我军的装备常常处于劣势,广大官兵始终不丢理想、不失信念这一制胜的基石,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最终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劲旅。
(二)大无畏的革命英勇主义精神。这支部队,不论是在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都表现出了不甘落后、永不服输的革命进取意志,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和英雄事迹,在军内外传为佳话。在抗战时期的黄桥战役,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韩德勤顽部的疯狂进攻,我部第3纵队在纵队司令员陶勇、参谋长张震东的带领下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尽管战斗场面异常惨烈,但凭着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献身精神,成功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顽强的突击精神。23军向来以有突击精神著称,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如此。无论是在从朝鲜
回国初期参加国家开发大庆油田的大会战,还是参加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救火行动,以及参与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的百年不遇的抗洪救灾都是冲锋、战斗在第一线,并出色地完成了党、国家和人民交与任务。
(四)顾全大局,善于协作的精神。无论是从战略、战术,还是从人员调配、使用上都需要各部队充分配合与协作。该部在红军时期、抗日战时期如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面对采取运动战开展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对协同作战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了围歼黄伯韬兵团,我部华野第7纵19师(原68师)在徐州以东担任阻击任务。阻击是个苦差使,吃炮弹多,伤亡大,还得不到多少缴获,但为了保障兄弟部队歼敌和整个战役进程顺利进行,19师尽管付出了沉重伤亡代价,但仍像一面铜墙铁壁,死死地阻住了援敌。
我们学习和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辉发展史,旨在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为“不变质”和“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旨在加强拥军爱民,密切军民鱼水情,为军队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这里借用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视察23集团军的题词,以表达对这支雄师劲旅的敬佩之意和祝福之愿。“老一辈驰骋华东堪称劲旅,新一代驻守北疆誓做雄师。”(本文由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整理)
附67师部分资料
67师扬名之战: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
1947年2月7日,第1师于大官庄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原辖第1、第2、第3旅依次改番号为第10、第11、第12师;第1至第9团,依次改番号为第28至第36团。
这就是说,原1旅改编并升格为第10师,下辖第28、第29、第30团。师长卢胜,副师长俞炳辉。
1947年5月,在陈、粟首长的统一指挥下,第4纵队参加孟良崮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
5月11日,蒋介石命令以整编第74师为中心,以整编第25师为左翼,以整编第83师为右翼,限于12日攻占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坦埠。
这对于整编第74师和他的师长张灵甫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
国民党整编第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是五大主力中的主力,蒋介石把这支嫡系部队称之为“模范军”、“精锐之师”。整编74师,原为74军。最早任这个军军长的是蒋介石的心腹干将王耀武。这个部队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武器装备完全是美式的。美国特使马歇尔亲自到这个部队检阅过。宋美龄也多次到该师讲话,代表“委座”慰勉。因此,蒋介石亲自指定整编第74师为国民党军队的“典范”,命令各部队的教育训练要以第74师为标准。这个备受蒋介石宠爱的“天之骄子”,一再充任直属国民党陆军总部的南京警卫部队,成为护卫蒋家王朝的“御林
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与钟爱。他身材魁梧,性情强悍,反共立场极为顽固。他早先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受训于“陆大”甲级将官班。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升迁,由旅长升为师长,又升至
内战开始后,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几次都以整编第74师打头阵。去年侵犯我淮南之天长、六合,苏北涟水、沭阳,今年又侵占我陇海线之新安镇,山东之临沂、蒙阴,这次重点进攻,整编第74师又被放在突出
接到命令以后,师长张灵甫,马上召集副师长蔡仁杰、参谋长魏振钺开会。张灵甫鼓吹说:“弟兄们,天赐良机,又到整编第74师擦胭脂抹粉、风光露脸的时候了,进攻坦埠,打陈、粟指挥部,可是去叼肥肉。南京蒋总座看着我们,徐州的顾长官看着我们,在前线督战的汤司令更是看着我们,成败得失,在此一举,万望弟兄们精诚协力,建功立业!
张灵甫命部队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向坦埠杀奔而
陈毅、粟裕调5个纵队担任围歼敌整编第74师的任务。战至15日,已将整编第74师紧紧地包围在了孟良崮
孟良崮及其四周,暗岩林立、草木稀少,怪石陡峭,裂缝纵横。整编第74师把所有能攀登的山石都堆满鹿砦,凡能容身的岩缝,都修筑成掩体、防炮洞,更加易守难攻
但是,为了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了消灭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我第10师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厮杀
一会儿我军冲上山头
一会儿又被敌人反击下
我军再次冲上去
又被敌反击下来
每一仗,都打得很艰苦。我军每攻克一个阵地,都要经过数次、十几次的冲锋,反复争夺,短兵相接,白刃肉搏。孟良崮,每一块石头都被血染红了
5月13日,我军发起对整编第74师的围歼战。第4纵队对敌第51旅据守之马山、佛山、上高潮、南山、罗汉山等阵地展开攻击,歼敌一部。14日,敌向垛庄、孟良崮地区收缩。第4纵队当即按野司既定计划发起全线攻击,左路第12师经马山、新兴进至当阳逼近540高地;右路第10师经旧寨进至荆汶,先头逼近520高地;第11师进至葛墟。至15日拂晓,第4纵队与友邻第1、第6、第8、第9纵队将敌整编第74师全部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紧紧包围于520高地、孟良崮、芦山地区。
5月15日,战况空前激烈,每一阵地均经反复争夺。全纵指战员坚决执行命令,忍饥耐渴,猛打猛冲,奋勇作战。敌顽抗无效后,倾全力多次突围,均被击退。第10师攻占西540高地的大山腿后,即向主峰发起攻击。师长卢胜、副师长俞炳辉亲临第一线指挥。副师长俞炳辉不幸中弹,身负重伤,被抬下
第10师第30团副团长黄竞,哪里战斗激烈,他就奔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阵地上,他和战士们一样冲锋,拼杀。在攻击600高地战斗中,他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7岁
黄竞牺牲的不幸消息传出后,干部战士极为悲痛,大家喊着“为副团长报仇”、“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口号,更加勇猛前进
这时,3个战士押着一个俘虏,来到卢胜师长面前,说是敌人的大官。经审问验查证件,原来是整编第74师参谋长魏振
魏振钺是在540高地指挥所被攻破时俘获的。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等腿快逃上了主
师长张灵甫,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只得往一起龟缩,最后钻进一个山洞,在报话机旁张灵甫一改过去骄横傲慢的态度,苦苦向左右的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和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呼救。黄百韬的援救被我军坚决阻击。而李天霞象征性地增援了一下,并无拼死相救。从内心讲,李天霞是希望张灵甫从此完蛋的,因为在争当整编第74师师长这个肥缺时,李天霞败给了张灵甫,他一直
堂堂一个“国军”中将,一个“王牌师”的师长,像一只被追得无路可逃的豺狗一样,蹿进山洞。他到了自己的最后时刻,阎王爷已经在摸他的鼻子了!
张灵甫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儿时十分聪颖,18岁考入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酷爱诗词书画。如果他的人生之路照此走下去,以他的天赋和才气,可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教师或文化人。但是,后来他从军了,先投河南军官训练团,后进黄埔军官学校。从此,开始了他征战杀伐的铁血生涯。他打过不少仗,负过伤,流过血,深得上司的赏识。这也铸成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冷酷无情,嗜杀残忍。他当团长时,听到几句流言蜚语,竟在西安枪杀了妻子吴海兰。
亡命之徒张灵甫图以山洞做掩护,苟延残喘,但山洞恰恰成了他的坟墓。人民解放军在外面喊话,令其放下武器,张灵甫拒不投降,战士们冲进山洞,张灵甫被当场击毙。
我军攻占了孟良崮周围所有的高地,敌整编第74师指挥机关已被粉碎,但在收拢部队、清点战果时,华野指挥部电台发现孟良崮地区仍有敌人电台活动,这说明山里还有残敌。
粟裕副司令员和参谋长陈士榘立即指示各纵清查毙俘敌军实数。当数字报上来后,一核对,只有2.5万人,与敌军的编制数相差很大。粟裕令各纵队继续进行战场搜索。当时,虽然是下午两点多钟,但是,天空乌云密布,能见度很低。第10师和兄弟部队不顾疲劳,踏着乱石满山遍野搜索。在孟良崮与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又发现残敌,我军勇猛出击。敌人因失去指挥机关,早已军心动摇,死的死,降的降,7000多人全部解决。这下子,使歼敌总数达3.2万余人,与敌编制数字正好相符。
摘自《十大王牌师》 作者:宋晓军 青山编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3军67师在朝鲜战场最精彩的战斗
(2008-08-28 21:13:56)
标签:杂谈
抗美援朝中英勇的四次反击
第23军作为第三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从1949年8月初,一直是秣马厉兵,准备解放台湾的。1952年夏季,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军委突然决定第23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1952年11月1日,第67师在第23军编成内,到达朝鲜东海岸,接替第20军防务。
T字山是美军的叫法,在第23军的地图上,标的是205高地。因为该山形状像汉字的丁字,我军叫它丁字山。   1953年1月12日的凌晨,美第8集团军第7师第31团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4辆坦克和数10门火炮的支援下,向205高地南山的第23军第67蚰第201团第1连第3排阵地,发起突然进攻。三排长乐志洲,勇敢、沉着,率领同志们连续打垮敌人4次冲锋,毙伤美军50多人,缴获轻机枪4挺,半自动步枪7支,手枪1支。
美军试探性进攻受挫,但并不甘心。从1月20日起,连续4天,每天出动大批飞机,发射大量炮弹,对205高地进行狂轰滥炸。
1月25日上午,美军一个加强营,在8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战斗轰炸机联队的支援下,向205高地及城山、芝山阵地连续进攻,一天之内向我阵地发射炮弹近17万发,投掷炸弹22万多磅。
为了显示力量,扩大影响,侵朝美军总部邀请了大批高级军官、记者至现场观战采访,范佛里特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指挥才能。
对于敌人大规模进攻的阴谋,我军早就有所察觉。负责守卫205高地任务的第201团做了充分的准备。战斗英雄、副团长黄浩,亲自到前沿第1营掌握情况,指挥部队利用坑道,巧妙地打击敌人。敌人大量使用火力袭击时,我军隐蔽于坑道,在敌火力间歇时,迅速跃出坑道,利用野战工事抗击敌人冲锋。
第1连第1排排长负重伤,3班副陈志挺身而出,不顾燃烧弹烧着了衣服,烧焦了耳朵,以顽强的毅力代理排长指挥。在第3排侧射火力和炮兵的支援下,连续击退了美军5次集团冲锋。战斗小组长刘开发,右眼负伤,血流满面,就用左眼瞄准射击敌人,他高声鼓动战友:“同志们,狠狠地打!有我们在,敌人就休想上来!”
激战至下午3时半,敌人进攻的锐气已尽,观战的记者们也没了兴趣,美军只好撤退。此战,我军仅以11人伤亡的代价,歼敌150余人。
美军在丁字山的惨败,使其国会内部争吵不休,也引起西方舆论的讥笑。
这是第67师给刚刚上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当头一棒!
范佛里特的牛皮吹破了。他给总统的献礼不成,反倒招来了麻烦。2月10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离职退休,由泰勒接替了范佛里特的职务。
石岘洞,是朝鲜三八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它的北山,只是个小高地,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石岘洞北山,既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不是什么险关隘口,按说是不值得兵家你争我夺的。
但为了更多地消灭敌人,积极配合停战谈判,激战在石岘洞北山反复进行,侵占者为美军第8集团第7师!
反击者为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
第一次反击。
1953年3月6日21时52分,第67师第201团第5连,利用夜暗接敌,迫近敌人铁丝网。这时,10班发现敌20余人正沿交通壕向铁丝网运动,敌我相距仅30余米,3排长机智地投出一枚手雷,带领10班勇猛突入敌阵地。第2排5班从主峰与西南无名高地之间插进去,断敌退路,之后,向敌侧后攻击。其余两个班也迅速投入战斗。   由于我炮兵火力猛烈压制主峰之敌,使其不敢出援,经10分钟战斗,第5连歼守敌一个排又一个班,共53人,生俘美军2人、伪军1人。      第二次反击。
3月23日20时,第201团第5连,从隐蔽地进至冲击发地。在炮火的支援下,对石岘洞北山之敌,第二次发起反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全歼敌3个排又2个班,毙伤敌人100余名,俘美军2人、伪军5人。之后,我军主动撤出战斗。3月28日,新华社广播了这个胜利消息。
第三次反击。
4月16日22时,第201团第五连,在炮兵、坦克的支援下,对石岘洞北山之敌,第三次发起反击。第5连连长朱金余带领第2排,冒着弹雨冲锋,仅9分钟即攻占主峰。战斗中朱金余一条腿和一只手被打伤,他忍着剧痛爬上主峰,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光荣牺牲。
战斗到17日1时,第5连和随后投入战斗的第4连全歼守敌一个加强连。之后,他们修整工事,准备打敌反扑。   17日4时,美军开始反扑。坚守次峰的第5连第1排连续打退敌人5次反扑。全排只剩下14名同志,代理排长胡祖卿进行组织调整并鼓励大家与敌人血战到底。8时15分,敌人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发起第6次反扑,阵地上打成了火海。
剩下8个人了。他们还在坚持战斗!
只有4个人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
最后,每人手中只剩下一枚手雷了。他们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次战斗持续了两天三夜,毙伤敌人1000余人。鉴于大量歼敌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军于18日主动撤出战斗。   第四次反击。
石岘洞北的仗越打越大,为了大量歼敌,也为了永久占领并巩固这个阵地。第23军首长决心以第67师全部,在炮兵、坦克支援下,第4次反击石岘洞北之敌。
敌人经我3次反击,警觉性非常高。守敌已从一个加强连,增至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火器连,并增筑了大量发射点和掩盖交通壕,设了6道障碍物。
第67师确定第200团4个连、第199团6个连、第201团3个连,共13个步兵连,配以炮兵和坦克,进行大规模反击。任务区分是:第200团6连担任攻击,其余部队打敌反扑。
接受任务后,各部队积极进行战前准备,召开了各种会议,组织了步、炮、坦的协同,进行了敌前练兵。
为了出敌不意地发起战斗,并使后续梯队适时投入战斗,第67师在石岘洞北山的山腰部,距敌障碍物仅120米处,打了一条屯兵坑道,战士们称它为“特别坑道”。在敌人鼻子下挖坑道,可不容易。敌发觉后,多次出动兵力破坏,都被我炮兵及警戒部队击退。广大指战员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坑道”终于筑成。这个坑道总长102米,有7个出入口,可容纳一个加强连,并能囤积大量弹药、粮食、饮水、急救包等。
第67师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首长的高度赞扬。因为这一工程的完成,使反击部队有了良好的出发阵地,使后续梯队能快速投入战斗,又可使伤员得到及时抢救,而且削弱了敌人一向仗恃的空军和炮兵的作用。   7月6日深夜,我军冒着大雨发起反击。炮兵以平均每平方米落弹一发的密度,向敌阵地急袭3分钟,紧接着,第200团第6连在连长陆昌荣的率领下,分3路发起冲击。这场冒雨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第6连每个人都变成了泥人,后来,每个人又都变成了血人!
第1排在向主峰冲击中,被敌人力阻住了。4班战士许家朋挺身而出,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堡。前进途中,他右腿被打断,左腿负伤,但他咬着牙,忍着剧痛,硬是爬到敌堡跟前。当他拉起导火索时,可惜炸药受潮未能起爆。此时,敌人机枪疯狂扫射,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倒下去,在这万分紧急时刻,许家朋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扑向敌堡枪眼,用胸膛堵住枪口,敌人机枪顿时成了哑巴。许家朋用鲜血和生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全部攻占主峰、次峰。虽然敌人拼死多次反扑,都被我军打退。
从此,我军彻底占领石岘洞北山,敌人再也无力争夺了。
战后,许家朋被追认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1958年春天,第67师在第23军编成内撤离朝鲜回国。
1958年3月12日上午,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内阁首相金日成及其他领导人,在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来给第23军送行,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金日成接见了部门以上首长,然后同英模代表进行座谈,合影留念。
欢迎大会上,金日成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转达了朝鲜劳动党、共和国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对志愿军即将返回祖国表示热烈的欢送。并对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在反侵略战争中结成的深厚友谊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同志们留在历史上永远是光芒万丈的丰功伟绩,把无限友爱情谊留在我国人民的心坎里。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团结,将是永远不灭的,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金日成还亲手把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佩戴在吴瑞山军长、谢福林政委等军、师首长的胸前。
随同金日成一起来第23军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等党政军领导人,在志愿军政委王平的陪同下,分别向第23军第69师和第67师广大干部、战士表示热烈欢送,赠送了锦旗、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和朝中友谊章以及大批礼品。
第67师在归国途中,一路受到朝鲜人民群众的热烈欢送,从第一列列车发车起,到最后一列列车止,连续13天的时间里,只要列车一到,他们就把鸡蛋糖果等各种食品送到车厢。在铁路运输中,得到了朝鲜铁道部门的大力帮助,列车全部按计划正点发车、安全运行,顺利凯旋!
这是一支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她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经历了战备训练、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锻炼。
这支部队发端于方志敏领导的弋横农民起义武装,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的闽西农民起义武装,王占春等领导的闽南红军游击队。后来的67师的血脉中就流淌有这几支红色武装的血。
这支部队的红色种子在白色恐怖中进行艰苦的奋战,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剿”进行浴血战斗,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方志敏等人被俘、英勇牺牲。
为了抗日,具有红色种子性质的一部分红军指战员渡过长江北上,面对数万敌军的“围剿”,取得了黄桥之战的重大胜利,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对日伪军作战的胜利。与此同时,这部分红色种子生根发芽,被编入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的一部,后成为苏皖支队的一部分,之后编入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第3、7团,再后来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3旅的第7团,第8纵队第64团。
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苏中七战七捷,参加孟良崮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与此同时,后来成为67师骨干部(分)队的抗日力量,逐步扩大,并被先后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第4纵队第10师,淮海战役之后即1949年春天,第10师改称67师,属23军,第一任师长杜屏、政委李彬山,辖第199、第200、第201团。建国初,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在丁字山战斗中创造奇迹,给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当头一棒……
第67师的征战历史,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自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歌可泣。直接领导过这支部队或从这支部队走出来的战将有一大批,现略举几位:方志敏、张鼎丞、邓子恢、王占春、粟裕、刘英、卢胜、王胜、曾山、张震、叶道之、廖海涛、陶勇(张道庸)、吴庭真、梅嘉生、张震东、黄才胜、吴载文、李干辉、韩念龙、刘先胜、严昌荣、王澄、阮英平、杜屏、李彬山,等等。在历次战争中,牺牲和幸存的战斗英雄、立功人员数千人,英雄战斗集体几十个。
英雄是由无数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牺牲的除方志敏之外,团以上领导有数十人,如团长黄才胜、严昌荣、林少克,政委吴载文、陆骏等,他们用生命书写了英雄的第67师的辉煌历史。
每战必克:67师
这是一支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她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经历了战备训练、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锻炼。
方志敏等在弋横领导农民武装暴动(1) 
方志敏等在弋横领导农民武装暴动(2)
闽西农民武装起义
悲壮的先遣队
粟裕率部挺进浙南
英雄的闽南红3团
第4团在白土成立(1)
第4团在白土成立(2)
弯弓射日到江南
到江北,第4团改称苏皖支队(1)
到江北,第4团改称苏皖支队(2)
苏皖支队发展为第3纵队
参加黄桥决战(1)
参加黄桥决战(2)
漂亮的三阳伏击战(1)
漂亮的三阳伏击战(2)
强攻车桥(1)
强攻车桥(2)
如皋遭遇战中显虎威(1)
如皋遭遇战中显虎威(2)
第7团相继改名为第7支队、第64团
战如南
合歼王牌军(1)
合歼王牌军(2)
围歼黄维、杜聿明集团(1)
围歼黄维、杜聿明集团(2)
围歼黄维、杜聿明集团(3)
渡江、进军上海(1)
渡江、进军上海(2)
抗美援朝中英勇的四次反击(1)
抗美援朝中英勇的四次反击(2)
凯旋 ;
',3)">
23军军歌《铁军丰碑耸苍穹》
',4)">
23军67师师史介绍
黄山自由行超值双人游¥460

【西藏旅游】特惠推荐

【丽江旅游】特惠推荐

暑期全家行-北京游-无购物团

欧洲旅游】超低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