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渠道业务:兰考祭坛上的焦裕禄和张钦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56:25
兰考祭坛上的焦裕禄和张钦礼一、兰天考地      兰考,位于豫鲁边界辽阔的大平原上,由于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决口,使其到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形成了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加上当时河南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浮夸作风,让本身就十分困难的兰考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在全国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兰考要饭大军,这让当时的兰考领导班子倍感压力。
    本来,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自然环境,兰考不是唯一,而是全国众多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但是,随后兰考历史上两个特殊人物的出现,让本无任何可圈可点的兰考,成为全国的焦点。而在其随后的几十年里,给兰考的许多党员干都、甚至最基层的普通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时至今日,这种灾难仍未消除,它还在深深伤害着许多人,更让人如梗在喉的是有些人已带着冤屈,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两个特殊的人物是谁呢?一个是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学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个是先是被誉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后又身陷囹圄十三年的张钦礼。
    对于焦裕禄,我们无需再多费笔墨,大通讯以及后来众多的文学作品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和张钦礼珠连璧和的默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通讯该说的都说了。有些事情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是亲历者,最具有发言权。而对于后来者,他们也有许多不解。焦裕禄,一个普通的党员,一个普通的县委书记,一个因病去世的处级干部,他在兰考工作一年多点,做了他应该做的份内之事,这在当时全国的干部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些干部做的要比他更多、更高大。远的不说,同在河南的林县红旗渠和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他们所处的险恶环境和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豪迈精神,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兰考。做为因病去逝的焦裕禄,这也再正常不过了,肝癌晚期,在现在还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至到今天还是束手无策。
    张钦礼,土生土长的兰考人,父亲曾参加吴芝圃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一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老党员。张钦礼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十五、六岁也投身到了民族独立的腥风血雨中,敌人为了抓到他,曾将他的新婚妻子刘秀芝抓去,逼她交出张钦礼。刘秀芝,这位也已参加革命的柔弱女子,以她对党、对丈夫的赤胆忠心,拒绝了敌人的威逼利诱,丧心病狂的敌人最终决定将她活埋,千钧一发之际,二好汉王拐子率战友将已马上就被活埋的刘秀芝从土坑中救出。建国后,年轻的张钦礼任考城县副县长、县长,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县长之一。兰封与考城合并为兰考县,张钦礼任县长,后任副书记兼县长。后来,兰考百姓对张钦礼有一个评价,说他是兰考的活地图,想必是他对兰考全县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都了如指掌的由衷赞誉。张钦礼的实干,在兰考的干部和群众中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善于动脑筋,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调查、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验收,总是事无巨细。当然,张钦礼也会因一些对问题不同理解,会和班子成员产生不同意见。特别是针对兰考自然灾害的治理上,他的一些想法同主要领导常常意见相左,这使他感到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出的感觉。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让本来就落后的兰考,更是雪上加霜,这让他终日寝食难安。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兰考县委书记。大通讯是这样描述的:“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由此可见兰考当年的凄凉景象和困难局面。大通讯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描写,讲的是焦裕禄找到张钦礼的彻夜长谈,从此改变了兰考的历史进程,那就是成立除“三害”办公室。张钦礼自告奋勇的担负起了全县治理“三害”的重任。根据史料记载分析,焦裕禄同张钦礼的不谋而合,既统一了县委一班人的认识,又增强了全县党员干部的团结,从而更加调动了全县人民的干劲。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不是后来焦裕禄因病去世,对焦裕禄和张钦礼来说,到一九六六年底,兰考至少有四年的治理“三害”的有序工作安排和规划,而这种有序可使兰考的前进步伐会更好、更快。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假设。
    焦裕禄虽然在兰考工作仅一年多时间,可他的精神让许多人敬佩和感动。这其中感受最深的非张钦礼莫属,这也给后来兰考和兰考的党员干部、普通百姓带来沉重打击和灾难埋下了伏笔。在这里,需要埋怨张钦礼的是,如何对待焦裕禄,是上级党组织的事,而你继续干好自已的工作也就罢了,又是在全省会议上介绍焦裕禄的事迹,又是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你何必呢?大通讯的发表,加上中国头牌播音员齐越饱含深情的播音,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中国正需要焦裕禄这种典型,这就马上让兰考这个以前默默无闻的豫东小县,突然间闻名全国,兰考从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曾有人揣测过张钦礼此时此刻的用心,说他是想推出焦裕禄以捞取政治资本,从而达到当县委一把手的愿望;还有人猜测后来局势的发展张钦礼也无法驾驭,只能咽下焦裕禄这枚苦果。张钦礼宣传焦裕禄事迹的初衷,由于张钦礼已于二00四年五月七日去逝,我们无法亲自核实,但就张钦礼一贯的工作作风和他的行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揣测不值一驳;更令许多兰考人不解的,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亲自出面给中央写信,指出大通讯的几处不实,这也为极力想否定焦裕禄精神的资改派们提供了口实,这也算是一种大义灭亲吧。不知后来张钦礼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滋味,他为树立焦裕禄这个典型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值吗?焦裕禄的几个子女因为焦裕禄,都仕途顺利,官运亨通;而张钦礼的几个子女全都在靠做生意过活,不过,这几个子女在兰考的口碑,远远胜过焦裕禄的几个子女。
    张钦礼几经浮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干预下,他开始主政兰考。从此张钦礼在兰考这个舞台上,使他的领导艺术和务实作风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如网的沟渠使内涝无踪,如繁星的树木使风沙无痕,特别是引黄灌淤工程,不但改造了盐碱地,更使兰考二十七万亩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良田。与此同时,兰考的工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兰考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说到这里,还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时任开封地委宣传部长的秦一飞,一个是焦裕禄的继任者,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周化民。据和秦一飞共过事的人讲,秦一飞是一个报复心特别强的人,属于小肚鸡肠类型的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秦一飞对张钦礼欲置于死地而快的呢?从资料上看,确实没办法理解,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张钦礼在宣传焦裕禄事迹的事情上,不向上级领导请示,擅做主张。并且秦一飞认为张钦礼言过其实,焦裕禄的事迹没有那么伟大,所以,在全国都开始轰轰烈烈的学习焦裕禄事迹的时候,在开封、在兰考基本上没什么动静。而作为焦裕禄继任者的周化民,他对秦一飞惟命是从,对他来说,只有自己比焦裕禄更贴近群众,做的工作比焦裕禄更多,兰考的干部群众才会认可他,这无形中让他感到了空前的压力,认为张钦礼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他们的消极抵触情绪,被省委领导发现后,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省委书记刘建勋专门将他们两个叫到省委,这让秦一飞和周化民感到极无颜面,认为是张钦礼告的状,所以对张钦礼的恨也由此而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兰考也和全国一样,形成了两派。在捍卫焦裕禄精神和反对焦裕禄精神而形成对立,渐渐的反对焦裕禄精神的一派占了上风,在军队的介入下,支持焦裕禄、张钦礼的干部群众遭到空前镇压,以致兰考监狱人满为患,许多人被转至东明、杞县等地关押,张钦礼更是遭受非人折磨。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河南省军区将张钦礼放出并护送到北京,当周总理见到已不成人样的张钦礼的时候,悲愤之情难以言表。张钦礼从北京回到兰考后,他不计前嫌,团结兰考的广大干部群众,将一门心思全部用到了发展兰考经济上。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当张钦礼们也沉浸在一九七六年胜利的十月的喜悦之中时,全国的两案清查运动开始了。这次,张钦礼就没有前几次牢狱之灾那么幸运了,那时,毛泽东、周恩来都在,他有地方可以诉冤,而这一次是那么的让他始料不及。说起“三种人”,不论怎么靠,张钦礼都没资格享受这份“殊荣”,说他在文革中积极追随林彪、“四人帮”,这更是无稽之谈,文革中他的被捕入狱,正是林彪在河南的追随者王新一手制造的;关于“四人帮”,想必后来“揭、批、查”运动中的主要领导者们,他们“高瞻远瞩”,从一开始就同林彪、“四人帮”做了坚决的斗争,而张钦礼们就只有“追随”的份了。
    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是两案清查运动?当时的中央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运动?搞这样一个运动要达到什么一种目的?所谓的两案清查运动是指深入揭、批、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思想上清除其流毒和影响,组织上进行整顿,把一些帮派人物从领导班子中调整出去。
    张钦礼与这些靠上边吗?请看如下事实:
    一、1967年1月29日,开封军分区支左部队进入兰考当天,就通过传单和有线广播宣布,张钦礼是兰考最大的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贫下中农卫焦司令部”是张钦礼的反革命集团,坚决予以镇压。当即由“卫东林焦”的成员带领和指认,抓捕张钦礼及“卫焦”组织负责人和被认为支持“卫焦”的各级党政干部。抓捕行动持续到同年的3月上旬,总计将张钦礼等各级领导干部,“卫焦”组织的农民、工人、学生多人抓进监狱,兰考关不下,分押到杞县、东明监狱。凡焦裕禄生前在兰考树立的模范人物,除三害办公室人员,向记者介绍焦裕禄事迹的,写回忆文章纪念焦裕禄的各级干部,直至在兰考为焦裕禄这一典型说过公道话的外地学生都被一网打尽,极少幸免。
    二、1971年初,林彪在河南的死党王新把持了河南大权,把张钦礼调往信阳地区,随即派军宣队进入兰考,批判张钦礼的“生产党”,文革初期大反焦裕禄的“卫东林焦”的头头们,又乘机掀起派性恶浪,对1966年、1967年他们曾经关押捆打过的“卫焦”组织的干部和群众实施了第二次全面迫害。他们首先免去了上至革委会,下至农村生产队,工厂车间班组中所有持过“卫焦”观点的人的职务。再次形成一派掌权的政治结构后,进而对免职人员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又把数百名抵制他们派性报复的职工,干部拉到外县以办学习班为名,长期剥夺人身自由。在非法逮捕十多人,意欲继续更大规模逮捕时,赶上林彪叛逃之事公开,才暂时停手。而张钦礼事实上被软禁在大别山中。
    十年文革中,张钦礼是否有可能、有本事在兰考组织一个反党的帮派体系?他本人是否够得上“四人帮”的成员?甚至在粉碎“四人帮”的前一分钟他是否知道中央有个“四人帮”?至今没有人能做出理性的回答。但是,在1977——1978年的清查运动中,张钦礼却作为“四人帮”在兰考的骨干而锒铛入狱,判处重刑;张钦礼主持工作时的各级领导成员作为“四人帮”的帮派体系而一道被“粉碎”。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张钦礼主政兰考期间都干了什么?
    在农业上,县委带领干部和农民群众又用引黄灌淤,稻改,再改造27万亩沙荒、盐碱为世代可耕的良田,开通了历史上没有开通的排涝河道,排涝能力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根本上消除了“三害”,实现了焦裕禄的遗愿。在此基础上,以每年500眼的进度大搞井河建设,结合打井,平整土地35万亩,至76年底,共建成45万亩井河双保险、机电双配套的稳产高产田,全县230多个大队,每队都拥有2台大型拖拉机,实现了耕作机械化。兰考这个吃粮靠返销的老缺粮县已能向国家提供3000万斤余粮,100万斤油料,80万斤皮棉的余粮县了。
   在工业建设上,张钦礼在第一次主持工作时兴建5座大厂的基础上,再建5座国营大厂,50多座社、队集体工厂,所生产的砖瓦机、变压器、电动机、潜水泵、深井泵、四轮拖拉机均为省内外的领先产品,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是香港的抢手货,供不应求。企业的发展促使财政好转,至1976年,兰考已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兰考,财政入不敷出,国有企业全部卖光,职工全部下岗,仅每年就需向上面要三个亿,才能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和公务员的工资。
    “四人帮”有一个罪名叫祸国殃民,而他们的所谓“追随者”张钦礼,不但没有祸县殃民,反而改变了兰考落后面貌,实现了焦裕禄的遗愿,谁见过这样的“追随者”?
    还得说一下秦一飞和周化民,在逮捕张钦礼的同时,兰考莫名其妙的从开封地区划归商丘地区,待张钦礼被判十三年重刑后,又重新划回开封,而此时商丘地委书记又恰恰是周化民。在兰考划归商丘的一年时间里,在周化民的直接操控下,兰考的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文革以来的第三次大换班。凡是文革初期发表过批判周化民否定焦裕禄事迹言行,参加过或支持过“卫焦”群众组织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论错误大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免职,一律作为清查对象,纵横扫荡,不留出路。凡是加入过“卫东林焦”组织,整过张钦礼及其支持者的人,不论有无劣迹,不论能力如何,统统破格提拔,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紧随张钦礼被捕、被判,兰考的“清查对象”中有50多人被捕,搭乘河南省突击判刑的快车于79年12月以形形色色的刑事罪名通通判刑。曾有人问过周化民,你当过兰考的县委书记,情况你都了解,兰考不至于如此吧?周化民说,那还不是张钦礼得罪了秦一飞,秦一飞有人,冤也得判。
    其实,在两案清查运动中,河南不仅将运动扩大化,而且相对于前几次运动来说,又制造了更多的冤、假、错案。兰考如此,全省许多地方如此。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统计:在两案清查运动中,被捕、被抓、被判、被开除公职、党籍、被撤职的,全国有13多万人,但河南就达10万多人,而兰考也有50多人被判刑(被开除公职、党籍、被撤职的没计算在内)。
    焦裕禄和张钦礼都己作古,在兰考这个祭坛上,他们演绎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我相信,既使时光倒流,张钦礼也会选择宣传焦裕禄的事迹,可焦裕禄呢?你会不遗余力的选择宣传张钦礼的事迹吗?在天堂,你哥俩好好议下这个话题好吗?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共两党之争已成历史,一笑泯恩仇,那些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战犯如沈醉之流也不过被禁十年而遭特赦;共产党创始人毛泽东主席处理党内路线斗争“大部不抓、一个不杀”,对另立中央的张国焘还尽力挽留。毛主席、周总理逝世后,有人另辟蹊径,口头上说取消阶级斗争,实际上则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在党内大开杀戒,对坚持毛泽东革命路线的人关的关、杀的杀,无任何底线。张钦礼冤案说明了什么?当法律一旦成为当权者泄私愤的工具,“是非”与“公平”都成了儿戏。执政者践踏法律、蔑视公平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不仅是张钦礼及其家人的悲哀,也是共产党及整个社会的悲哀。这一兰考现代祭坛上的奇观将为历史留下悬案,或许会成为共产党内斗之经典载入史册!
二、墓园沉思  在兰考,有两处墓园,一个叫焦裕禄纪念园,一个叫张钦礼墓园(人民群众自己叫起来的),这两处墓园目前情况下在全国都是唯一的。不同的是:一个是政府花巨资建的,一个是百姓自发兑钱建的。共同的是:他们都曾担任过兰考县委书记,都曾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呕心沥血,都是兰考百姓的贴心人。  焦裕禄纪念园,原名焦裕禄烈士陵园,坐落在兰考县城的中心,始建于1966年2月,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是中轴对称纪念性园林。   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正面镌刻毛主席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在四周苍松翠的映衬下,显得洁净无暇。     墓碑位于纪念碑北侧墓区最高处,由大理石雕砌而成。碑高2.75米,正面镌刻“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阴为烈士生平简介。墓盖由汉白玉外镶。墓后屏风墙纪念壁上,镶嵌着毛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区广场2100平方米,平整开阔。墓前两侧树立了两座题词牌,分别刻有董必武、郭沫若撰写的长诗。整个墓区松柏参天,庄严肃穆。     纪念馆位于墓区西侧,为现代化新式建筑,1994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主要组成部分。序厅正面立焦裕禄半身铜像一尊,像后墙上镶嵌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七个大字,金光闪闪。展厅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为五个部分:“青少年时代”、“走上工作岗位”、“干部楷模”、“人民公仆”、“焦裕禄精神常青”。计版面、照片260块,遗物89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光辉一生。馆内珍藏有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宋任穷、刘华清、薄一波、李岚清、李铁映、温家宝、陈云、宋健等中央领导题词。纪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李岚清、李铁映、宋健、李长春、贺国强等中央领导亲临纪念园视察。最近来的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自从重新开展学习焦裕禄活动以来,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拜谒焦裕禄纪念园,特别是每年五月的焦裕禄逝世的日子,由官方举办的纪念活动更是非常壮观。主要干道上非参加纪念活动的车辆禁止通行,各个路口和主要路段都有警察把守,还有从开封各地调来的武警。既使是2010年来的最高职务仅是开封市的领导,交通管制也是如此。而与焦裕禄有着深厚感情的兰考普通百姓,则不准到纪念园参加活动,以确保领导的“人身安全”。  在兰考东北隅的豫鲁交界处,有一个兰考南彰乡张庄村,在张庄村正西的田野里,原来有几座孤零零土坟,这里是一个家族墓地,里边埋着张钦礼的父母和兄、弟。这本是一个在豫东再普通不过的坟莹,因为张钦礼埋在这里,而变得不再普通,甚至成为全国民众关注的地方,更是众多兰考百姓驱车百里,在每年张钦礼去逝的日子都要去的地方。  张钦礼是2004年5月7日病逝于郑州的,按照兰考百姓的说法,张书记的身体特棒,活到九十、百岁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主要是文革中几次入狱,“反焦”的人都是朝死里打他,戴的是死刑犯才戴的镣铐,将他打成耳聋、骨折,连周总理见到他的惨状后都心痛不已,文革后又将他投入监狱十三年,身体吃大亏了。  同年阴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鬼节,这天,一座署名卞秀英、王和平、郑士成、齐二亮的石碑,悄然立在了张钦礼的土坟前。  然而,正是卞秀英四人出于对老书记敬仰之情的这个不经意的举动,竟开了一个让全中国都为之动容的先河,那就是普通百姓为一个人建了一片碑林。从2005年5月7日起到2010年5月7日的五年间,张钦礼坟前的石碑有近60座之多,这是目前己知的在全国百姓为一个人立碑最多、参与墓碑署名最多(达一万多人)的民间碑林。而这个碑林政府没出一分钱,全是百姓自发兑钱立的。  一个是由国家全额出资兴建、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国家财政支付、规模宏大、用了汉白玉等上乘石料修建的焦裕禄纪念园,一个是由老百姓自发兑钱树碑、目前仍是一丘土坟的张钦礼家族墓地。是什么原因让同是抗战时期就参加革命、同在兰考任县委书记、同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的两个人的身后有如此悬殊的“待遇”呢?回过头来去重温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只不过焦裕禄病逝于毛泽东时代,张钦礼则病逝于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形容焦裕禄和张钦礼的关系是惺惺相惜,这话一点没错,焦裕禄接到组织调令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是兰考遭受风沙、内涝、盐碱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到兰考后,他急需一位熟悉兰考灾情、又能独当一面的得力助手;而张钦礼既是土生土长的兰考人,又是一位在建国后就任考城县副县长、县长,兰封、考城合并后又任兰考县长、县委副书记,对兰考了如指掌、又在干部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的实干家,他也急需一位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好班长。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彻底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艰苦奋斗。穆青、冯健、周原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长篇通讯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的:   夜,已经很深了,焦裕禄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披上棉衣,找县委副书记张钦礼谈心去了。       在这么晚的时候,张钦礼听见叩门声,吃了一惊。他迎进焦裕禄,连声问:“老焦,出了啥事?”       焦裕禄说:“我想找你谈谈。你在兰考十多年了,情况比我熟,你说,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张钦礼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       “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两个人谈得很久,很深,一直说到后半夜。他们的共同结论是,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不首先从思想上把人们武装起来,要想完成除“三害”斗争,将是不可能的。   在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斗争岁月里,焦裕禄和张钦礼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虽然焦裕禄在兰考仅仅工作了一年另三个月时间,但那是可以穿越时空的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不朽精神和高尚品质。然而,焦裕禄病了,而且是不治之症——肝癌。在他病危之际,心里依然装的是兰考的灾情和受灾的百姓,大通讯对此有详尽的描述:   五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当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着张钦礼,两只失神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望着他时,张钦礼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       焦裕禄问道:“听说豫东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没有?”       “没有。”       “这样大的雨,咋会不淹?你不要不告诉我。”       “是没有淹!排涝工程起作用了。”张钦礼一面回答,一面强忍着悲痛给他讲了一些兰考人民抗灾斗争胜利的情况,安慰他安心养病,说兰考面貌的改变也许会比原来的估计更快一些。       这时候,张钦礼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他勉强擦了擦汗,半晌,问张钦礼:       “我的病咋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       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       焦裕禄一连追问了几次,张钦礼最后不得不告诉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听了这句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定地说道:“呵,那我明白了……。”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张钦礼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着焦裕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他带着泪告别了自己最亲密的阶级战友。……       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同兰考县党组织的最后一别。   从大通讯中撷取的两段描述中不难看出,焦裕禄和张钦礼之间的革命战友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啊!  每年的五月十四号,在焦裕禄的忌日,等官方戒备森严的纪念活动结束后,兰考的百姓都会说:纪念焦裕禄,我们衷心拥护,因为他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他是为兰考人民累死的。可把焦裕禄的纪念活动弄成当官的做秀场,拒绝百姓参加,不让百姓靠近,这算哪门子事?现在的干部还是焦裕禄式的干部吗?还和百姓贴心吗?  而每年的五月七日,张钦礼周年纪念日则不同,在张钦礼的墓园里,来自全县、外地市、甚至外省的百姓都达数百人之多,而且都是租车、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来的,更让人不解的是,从县城到张钦礼墓园有近百里,只要乘坐兰考至张庄的城乡客车,跟售票员说是去张钦礼墓园的,一律免费。  我们一直在说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这话真对呀!  现在的张钦礼土坟前,碑已达50多座,署名者达万人之多,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兰考人民对张钦礼的怀念敬仰之情可见一斑。  焦裕禄纪念园里的纪念碑的正面是毛主席手写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的背墙上还是毛主席的手写体“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纪念馆是由江泽民题的馆名“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纪念碑、墓碑都是汉白玉的,可见规格之高,这在全国去逝的县委书记中恐怕仅此一处。  而张钦礼的墓园里50多座石碑中,虽然也有汉白玉的,但最多的还是青石的,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沒有人去规划设计,也沒有按立碑的时间排序,而是见缝插针,现在整个墓园己经立满了,下一步不知兰考的百姓还该立在什么地方?有一首纪念张钦礼的诗写得好“把它立在百姓的心上”!这恐怕是人民对这位饱经风霜、饱受折磨和倍受冤屈的老书记最好的怀念。在张钦礼墓园里的纪念碑中,所有碑文都是老百姓自已撰写的,虽然朴实无华,但都是他们的心里话。说每一座墓碑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话一点沒错,每一个来过张钦礼墓园的人,都会被碑文所打动,里边全是感念张钦礼为人民办实事的动人故事,有一个人的,有一家人的,有一个全村庄百姓的,还有全县回族兄弟的;有本县的,有外县的,有本省的,有外省的,还有台湾的。  张钦礼,这个普通的县委书记,他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全兰考人民怀念他?为什么他在2004年5月17日魂归故里时,整个兰考县倾城而出,十多万群众沿途跪拜、烧纸焚香,灵车在县城被阻四、五个小时。现在,张钦礼墓园前形成的碑林和他魂归故里兰考百姓的迎灵场面,这两项都是全国唯一的。查遍二十四史,有记载的只有海瑞一人也是百姓沿途跪拜、焚香截道,但不同的是,海瑞是死在县令任上的,而张钦礼是在被判十三年徒刑、离开兰考公众视野达二十七年之久的县委书记,就这一点而言,张钦礼第一是前无古人,如果中国的干部队伍照此下去继续不为人民服务,这第二后无来者恐怕就会变成现实,可千万别让我的这句话变成事实。  盖棺定论,无论是焦裕禄,还是张钦礼,因为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所以,人民才把他们举得很高很高。不同的是焦裕禄是由人民群众和共产党一起为他定论的,而张钦礼则完全是由人民为他画的句号,而且这个句号人民画的很圆很圆。  
三、永不落幕的时代英雄焦裕禄曾有几句名言让毛泽东时代的过来人,今天依然记忆犹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穆青、冯健、周原在大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把伟大的焦裕禄精神浓缩成一句话: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啊! 远的不说,这句话足以让焦裕禄精神的诞生地------开封市的贪官市长周以忠和那位集300多女性阴毛准备制成毛笔、用来每年在焦裕禄墓前书写决心书、在提拔任用干部的任命书上签下自己名字的开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森林羞耻一生。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焦裕禄同志的儿子也是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从最近查处的开封市主要领导贪腐的事实来看,不管他们多少次在焦裕禄墓前怎样表演,都足以证明三十年改革之路已进入死胡同,道德的沦丧更是超过中国的历朝历代,超过国外发达的或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当温总理大声疾呼让毫无良知的人“流着道德的血液” 时,当无一人不负心、无一物不造假、无一食不用毒、无一官不贪腐时,当饭没饭味、菜没菜味、肉没肉味时,难道人还有人味吗? 有一个例外,人味浓,情味更浓,这个人情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足以让史册彪炳,足以让贪官胆战心惊,那就是2004年5月17日,整个兰考倾城而出,十多万群众将不大的兰考县城围的水泄不通,他们只为迎接一位为兰考人民操劳一生、付出自己毕生精力的“囚徒”魂归故里。这个人就是焦裕禄同志最亲密的战友、敬爱的周总理三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率领兰考人民彻底治理了内涝、盐碱、风沙三害、让兰考人民彻底丢下要饭棍的原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常委、省贫下中农协会主任、开封地委书记、驻开封空降师政委、兰考县委第一书记、兰考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张钦礼。罗列了张钦礼这么多头衔,其实他还有很多,比如他是抗战时期的老干部、他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县长之一(二十二岁)、老百姓送他的活地图、新包公等等。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特别是”以来,每年都会树立新的英雄榜样,都会再生生造出一些精神,但让人们记住并广泛自觉学习的几乎没有,几乎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而毛泽东时代所树立的英模代表,迄今难以忘怀,从战争年代的红军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到白求恩、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再到建国后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寨、大庆、林县红旗渠、雷锋、铁人王进喜、焦裕禄等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雷锋精神更是那个时代的标志,至到今天,他依然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在当时,全国涌现出多少大寨县?多少大庆式企业?多少活雷锋?多少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恐怕让今天的国家统计局来个统计,数据恐怕依然“鸡的屁”,更会有官员出来说话:“你们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 “这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在兰考,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决口,给兰考以及黄河中下游的人民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在兰考最困难时期,党组织派焦裕禄同志来任县委书记,在张钦礼等众多干部的协助下,他们紧紧依靠兰考的人民,重新安排兰考大地,种树治风沙,引黄改土壤,挖渠排涝灾。但就在这个时候,来兰考工作一年另三个月的焦裕禄同志因患肝癌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兰考大地和兰考人民,他才刚刚绘制好兰考发展的美好蓝图啊……
“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 这幅由除“三害”办公室主任卓兴隆同志(后任商丘地区柘城县委书记)在焦裕禄追悼会上书写的挽联,表达出了兰考人民共同的心声,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最终成为兰考人民的实际行动。在张钦礼主政兰考期间,他团结县委一班人,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兰考的干部群众,高举焦裕禄精神的伟大旗帜,几年时间内,在农业上,县委带领干部和农民群众引黄灌淤,再改造27万亩沙荒、盐碱为世代可耕的良田,开通了历史上没有开通的排涝河道,排涝能力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根本上消除了“三害”,实现了焦裕禄的遗愿。在此基础上,以每年500眼的进度大搞井河建设,平整土地35万亩,至76年底,共建成45万亩井河双保险、机电双配套的稳产高产田,全县230多个大队,每队都拥有2台大型拖拉机,实现了耕作机械化。兰考这个吃粮靠返销的老缺粮县已能向国家提供3000万斤余粮,100万斤油料,80万斤皮棉的余粮县了。在工业建设上,张钦礼在第一次主持工作时兴建5座大厂的基础上,再建5座国营大厂,50多座社、队集体工厂,所生产的砖瓦机、变压器、电动机、潜水泵、深井泵、四轮拖拉机均为省内外的领先产品,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是香港的抢手货,供不应求。企业的发展促使财政好转,至1976年,兰考已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焦裕禄成为时代英雄和楷模,这一点毫无争议,他不仅得到中央的认可,而且也深受兰考和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而发现并高举焦裕禄精神伟大旗帜的张钦礼呢?毫无疑问,他为兰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和他所做出的实际贡献无人可比,他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在兰考无人可比,他树立焦裕禄精神并使这种精神成为党的宝贵财富无人可比。在兰考,张钦礼与焦裕禄齐名,然而他为兰考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又远远大于焦裕禄。在兰考人民的心目中,张钦礼是真正的时代英雄。人民创造了历史,同时也在记载着历史,传承着历史。毛泽东时代,那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是英雄倍出的时代,那是一个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而且产生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的时代,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的岁月……看看这幅人民群众自发为张钦礼立的碑林图片吧,看过这幅图片 你就知道张钦礼在人民心中的位置了。从2004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张钦礼坟前悄然立下的第一块石碑算起,在以后每年的清明、张钦礼的忌日,都有群众自发的为张钦礼立碑,七年了,张钦礼坟前已成为一片宏大的碑林,这在目前全国来说又是一个无人可比,从历史上来看,这还是一个无人可比,2004年5月7日张钦礼病逝于郑州,5月17日张钦礼魂归故里,十多万兰考人民迎灵的场面同样也是无人可比。截止到2011年8月9日下午一时,在中华网张钦礼纪念馆,已经有1428840位网友到纪念馆为张钦礼献花祭典,要知道张钦礼纪念馆的建立时间是2010年3月份,才一年多时间啊。这还不算无尽的思念网和天堂公墓网的张钦礼纪念馆登录的网友人数,而这三个网的纪念馆都是和张钦礼非亲非故的网民所建。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忠诚》,讲的是改革开放伊始小岗村及省财政厅干部沈浩下派小岗村当书记的事情,看完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怎一个“小”字得了,小岗村的小绝不能仅仅限于凤阳、限于安徽,天下小字是一家吗。在此之前有部同样题材的电影,叫《第一书记》,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第一”非常厌恶,说村级支部书记吧,陈永贵、史来贺、王宏斌你可敢比?说乡镇一级的书记吴仁宝你可敢比?县委书记一级的焦裕禄、张钦礼、杨贵、郑永和你可敢比?而这些书记谁也没敢说是第一书记。我理解小岗村沈浩书记的“第一书记”,是“特别是”以来的无奈之举,或者是肢解国有和集体财富、走特别“色”道路已到尽头的遮羞布而已。兰考的干部和群众十分清楚,甚至几十年来一直残酷迫害张钦礼的秦一飞、周化民们同样清楚,张钦礼经济干净、作风清白、吃苦肯干、政绩卓著、政声甚佳,即是因认识不同、弃之不用,也至少应当保留他的工作权利和公民待遇。但是,仅因为他发现和宣扬了焦裕禄这一英雄典型,才使他后半生屡遭打击,终至灭顶。正如周化民向任彦芳的坦承,是长篇通讯这一“谎言”,把他封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把他害的不轻,不然,他也和我们一样成为离休干部,享受离休待遇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罪恶累累”的罪犯死于郑州以后,十多万群众夹道迎接自己的县委书记回兰考,百姓哭声阵阵,震天动地!张钦礼获当地人民最高荣誉奖!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受百姓拥戴的县委书记的先河!官方真的看不到网上的实况录像录音?毛泽东1958年11月在武汉说:“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1959年8月11日在卢山会议上说过:“曹操被骂了一千多年,現在也恢复名誉。好的讲不坏,一时可以讲坏,总有一天恢复。坏的讲不好。”老祖宗给我们立下的规矩是得民心、合民意的。为什么?因为他公平、公正!
   
张钦礼的案子绝对是起冤假错案!我们的党不可等闲视之!
   
现在有一种奇谈怪论说,文化大革命中诸如张钦礼类案不能翻,翻了影响安定团结。这与法与理与情与民心都是相悖的。即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文献中也可查到: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批的定的案件,只要是冤假错案都要实亊求是纠正过来一类的内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的执法单位应该忠实的执行党规党法,而决不能戴上墨色眼镜看人行事。
   
曹操死了近两千年了,决与毛主席无关。但曹操是中国人,与我们同宗同源同为炎黄子孙,与我们同住同吃同活在大中华这块圡地上。毛主席慧眼看历史,一起冤假错案延续了近两千年,他万万没想到中国共产党给他平反昭雪。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负责任的党,人民唤中国共产党万岁是发自肺腑的,五千年中华史也包含在万岁航程中。古今相通。于是乎,曹操与中国共产党连上了姻便在情理之中了。如今,曹操幸运:中国文化史开天辟地第一回在中国戏剧曹操戏中,白脸曹操眉间加了一点红!白脸曹操“一点红”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新纪元!张钦礼才作古几年。他的魂灵未死!他冤深似海!党啊,给张钦礼“一点红”吧!人人都承认: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动机是为了防止中国像苏联那样变质成修正主义。这不就是说:文革是件好东西吗?不幸的很,连毛主席树起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文化大革命中也未躲过一刼,他三番五次被一些人拿来说事。兰考、红旗渠两面旗被砍了一回又一回,干事的人遭了殃。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原中央电台、人民日报原汁原味刊登、报导的都是正面人物的崇高形象。文革被推倒以后,张钦礼成了反焦裕禄的“白脸奸佞”,焦裕禄成了“假典型”以后,按他们的逻辑,张钦礼该没亊了吧?可历史就爱开玩笑:张钦礼是钦定的“反革命”,焦裕禄真也好、假也罢,你张钦礼我就是要整!前人发明了一个词儿:“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在这儿用上了。
   
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悲剧!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搞一个“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张钦礼感动了兰考、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就是感动不了央视的毙老爷们。
   
说焦裕禄是时代英雄,说张钦礼是时代英雄,还得说兰考有一个英雄群体。这个英雄群体除了全体兰考人民,还有许多像焦裕禄、张钦礼这样的干部,杨捍东、张守德、卓兴隆、樊哲民、吴思敬、张士义、刘俊生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还有一大批公社、局委的干部,他们都在治理三害的战场上流汗流血。正是这个英雄的群体,才使兰考人民在全国成为改天换地、战胜艰难困苦和恶劣自然环境的英雄人民,才使兰考大地成为红色之旅的英雄土地。焦裕禄、张钦礼----永不落幕的时代英雄!  
焦裕禄心里装着三十万兰考人民,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局面,他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诸葛亮语 焦裕禄心里装着30万兰考人民,为改变兰考贫,累倒在兰考土地上,真可谓()诸葛亮语 焦裕禄心里装着三十万兰考人民,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局面,他到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 焦裕禄心里装着三十万兰考人民,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局面,他累倒在兰考这片土地上,真可谓“ ” 谁是兰考的? 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局面,他累倒在兰考这块地上,真可谓( ) 需要宙斯祭坛饰带上的浮雕资料 兰考到底是被谁改变的 兰考到底是被谁改变的 谁知道兰考的历史啊? 上海到兰考的车票 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局面,他最后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 ”(诸葛亮语) 祭坛上的碑文上写了什么啊?仙剑1的 仿盛大传奇 无穿人穿怪~~...44~45的法师自己怎么清赤月老巢和祭坛??? 关于中国祭坛历史的文章 神秘岛5夕阳岛的祭坛 打到大理的时候到哪找祭坛 神秘祭坛贴论坛的网址 和平祭坛是哪一年修复的 请问做河南兰考大刀面的工具哪有卖的 焦裕禄心中装着30万人民.他为了人民.最终倒在兰考这片土地上,可谓” ” 仙剑95 赵灵儿化解黑族和白族的恩怨 是到那里求雨 祭坛到那里 22号从深圳到兰考的火车票谁有急求两张 兰考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