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技巧第一季百度云:吴铮:终结美元时代知易行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9:16:11

吴铮:终结美元时代知易行难

2009年03月25日23:55 来源: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召开前夕,关于美元问题的讨论再度升温。上周发生的最重要背景事件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宣布计划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美国货币当局以这种实质上等于“印钞票”的方式,支持政府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元购买力的担忧,带动美元下跌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上周美元汇率创出1985年以来最大的周跌幅。

  中国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买主(目前持有约7400亿美元,还不包括具有“准国家信用”的美国机构债)。中国态度对美元汇率的影响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事态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继3月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公开表示对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债“确实有些担心”后,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措辞含蓄,周小川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中表达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中国认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其系统性风险被目前的金融危机所放大,中国认为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第二,周小川提出了他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具体设想,即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目前美元扮演的角色。具体来说,周小川希望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管理的特别提款权(SDR)的转型,构建以SDR为基础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周小川文章的前一个观点,是对目前形势清醒且重大的“诊断”,第二个观点则更接近于一个目前条件下难以见效的“处方”。

  周小川指出,以主权信用货币(如今天的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具有内在缺陷,因为该主权国家的货币当局(如今天的美联储)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因而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保障币值的稳定。比如,目前美国国内需要扩大赤字刺激经济,而中国等美国债权国则需要美国控制赤字规模,维护美元币值。这一被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sDilemma)的矛盾,说明了积累大量美元储备模式背后的脆弱性,一旦货币危机爆发,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中国而言,其持有的巨额美元将面临贬值,对美国而言,失去中国的资金,其财政赤字将难以维持,并且成本高昂(美国被迫为国债支付更高利率)。

  但是,文章提出的以SDR为基础改造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果中国央行不改变目前干预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即通过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大量积累外汇储备,限制人民币升值空间),仍然难以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整个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在存在汇率干预的情况下,美元储备将按照一定汇率转换为一篮子货币组成的SDR储备。但SDR储备本身的依然存在贬值风险,受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如果汇率没有弹性,由一篮子主权货币组成的SDR的价值依然可能被高估,只是将过去集中在美国的风险转化为若干国家的风险。例如,英国央行目前实行的“数量宽松”同美联储购买国债的政策并无二致——都稀释了本币的购买力。而且,即使不借助SDR,这样的目标中国通过外汇币种的多元化已经部分实现。

  解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风险,目前条件下,最现实的做法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而不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单位。

  中国面临的两难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大规模储备美元的做法。现实的选择是,放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上世纪80年代,日元经过广场协议等大幅升值过程,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依然充满争议。同时,考虑到现有存量外汇储备贬值和汇率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采取类似的步骤必然高度谨慎。实际上,中国2005年以来允许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已经开始向这一目标接近,此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仍然很大。今天的形势下,两害相权,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目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吴铮,文章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