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礼仪规范: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8:27:21

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

一、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

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关键是要学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要靠从小培养,使他们能面对未来挑战,更有竞争力。根据这一理念,国家教育部确定了重点研究课题——“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

什么是科学教育?它与学科教育有什么不同?国务委员陈至立曾作过精辟的阐述,她说“科学教育是一种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整体性、连贯性的教育。”科学教育至今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开放体系,不仅系统内部互相渗透,而且系统外部的技术、社会文化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科学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也不是分门别类的科学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人们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掌握科学所具有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实质。我们认为数学、英语以及文科学知识在科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与热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能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交融和贯通。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由单方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育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科学教育转变。科学教育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以及人的一生。科学教育在我国有两个目标:一是尽快地更多地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二是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是单靠学科教育难于实现的。

二、课程科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在课程改革方面我们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课程的基础性

 “双基”一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必须继续重视原来的双基,而且要把基本的情感和基本态度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内容,这符合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学习理论、记忆的最佳期在早期的特点,国家提倡从小学开始开设外语课,有条件的在幼儿园进行外语实验。开设外语若没有科学方法,恐怕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是科学外语教育在改革实践中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传统教育的课程比较注重学科的逻辑体系,科学体系比较严密,新知识,新内容很难渗透进来。我们根据新课程方案,把原来的英语会话课程综合为视听说课程,把原有英语综合成读写课程,明确规定这两门课程是主干课程。

3.努力促进课程的多样性

我们主张在统一要求下的多样性,一方面减少必修课的课时,增加研修课和活动选修的内容。

4.积极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多媒体语言教学的改革试验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学科的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年龄段都应有适合自己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人生的历程很像是人类文明演进历程的一个缩影。从一无所知到聪明有知。科学本身就像人类历史一样,永无终结,永远在发展变化,所以科学教育也就不断发展深化。

科学教育无所不在,在家庭、社会、学校,在每一门课中。学生时期应为学生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解科学最本质的东西,把科学思维潜移默化成自己的人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科技活动固然重要,科学教育还应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无论哪门课程,只讲述和学习知识的结论是不够的,应该扩展和探究知识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实施科学教育。

1.探究课程知识的发展历程

课程教育中如果把知识的发展历程搞得很清楚,把知识创造过程中人的活动、人的创造精神,人的挫折失败的智慧讲的很清楚,有血有肉,勾画出一幅基础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位图,常常会使学生终身难忘,会更深刻理解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解科学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如学语言的就要了解劳动创造语言的历史,语言学得是人类大脑学习机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说明学好语言,也要了解一点生理心理学的知识。

2.探讨课程知识的应用

知识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大门,从而找到无数宝藏。用这把钥匙去开门的过程,就是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人类带来幸福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第二次创造,如果课堂中仅仅是理解知识本身,还未能用它解决问题,因而也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课堂教育中应呈现知识创造性的第二个内容,讲述创造性的方式应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实例。日本有座音乐桥,这座举世无双的音乐桥坐落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两侧装有109块不同规格音响的杠杆。当行人付桥时,只要依次敲打每一条栏杆,就能奏出一支完整优美的乐曲。应该说这是桥梁建筑史上的创造。创造的特色就是把科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3.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

知识的讲述和积累使学生的知识逐步地向系统化方向发展,有目标地使积累的知识系统化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整体效应,系统化就是按照科学内在联系组织知识,使之在课题面前解决问题,达尔文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找到普遍的规律或结论,知识的系统化不仅是发挥功能前提,也是科学本身的重要特征。”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也是这样,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产生1+l>2的整体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误解,一是各门学科之间互不相干,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二是各课教学过程要么就是机械重复或是单课讲述缺少有机连结点。事实上人类的知识结构不是互不相交的平衡结构,而是网络结构。在很多情况下,知识能够纵横交叉,能够不断的产生新的节点。这种知识联系过程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过程。这也是课程教学中要探讨的内容。

4.讲述和介绍学科前沿活动的动态

涉及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效应,我们就必然要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沿活动,人们正在探索什么,正在创造什么。创造和发明对人类是极端重要的,如果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今天的文明。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促进,实质上是不把一门知识凝固化,从整体结构上去把握知识纵横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另外合理、高效的知识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求得深入。这样有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