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部门英文简称:中国文化认雌是没有前途的--评《金陵十三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15:35
作者:雷思海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文化认雌是没有前途的。希望我们的文化产业,能够以更宏伟、自信、强大而能穿透人心的思想,来征服世界,而不是以这种文化认雌的讨巧的方式,来获得某些人一时之嘉许,但却贻害民族精神于永久

当看到张艺谋《金陵十三钗》预告片里,13名中国风尘女子,在南京大屠杀的废墟里,穿着旗袍,摇摆着身体,唱着软歌走向画面时,笔者心头一阵收紧。这又是一部以雌化的中国形象,试图获得西方理解的中国电影。这样的文化认雌的作品,也许可以取得西方一时的认可,但其对民族精神负面影响,则更为深远。
《金陵十三钗》剧本的原作者,已经使这部电影的这个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避免,因为严歌苓就是一位入了美籍的女性华人,这点是值得强调的。作为个人,任何人可以以任何形象展示给其他人,这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一个民族精神形象的展示,则不可如此轻易处之。
《金陵十三钗》的英文名字是“战争之花”,正如其名字一样,中国女人,而且还是妩媚的风尘女子,则是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而一名西方男人则是男主角。这样的角色设置,从市场的角度而言,也许对西方人构成了很大的吸引,但是,从大众乃至民族心理上而言,它则构成了另外一种非常清晰的暗示:中国的形象是雌性化的,是妩媚乃至妖媚的,取悦他人的,而西方的形象则是男性化的,是阳刚的,有力量的。
笔者相信张艺谋导演也正是出于对这一点的担忧,而在电影中安排了中国军人抵抗的英勇情结,但是,这并不影响这部电影,是以中国女人、西方男人为主角的电影的判断。
同样是拍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我们很少看到美国的经典名片,是拿本国的女人与其他国家的男人搭配的,甚至在更多的经典影片中,根本没有女人出现,如《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即使有女人出现,也是本国男人是主角,而他国女人是配角,这几乎是一种文化的阳刚自觉,更是它们文化自信与阳刚的一种无声传承。
也许张艺谋是出于无奈,毕竟这是一个西方舆垄断话语权的世界,因此,他希望用一种柔软的、甚至是自我雌化的方式,来向西方世界展示一段真实的历史,以图获得西方世界对日本暴行历史的正确认识。但结果是更令人失望的。西方媒体非常警惕地看着张艺谋的这种努力,很快就批评这部电影是宣传,是中国的政治宣传,并因此而展开了一场争论。
这是一记耻辱的耳光,当我们以主动阉割中国文化里雄伟、阳刚的精神因子,而试图以雌化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西方的理解时,西方并不满足,它们各种挑剔的背后,隐射出来的其实是希望中国不仅要在文化上进行自我阉割,还要在政治上进行自我阉割的无底洞般的要求。这就是它们指责这是中国企图在宣传的背后真正隐藏的动机。当然,西方并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动机,这其实正反映了希望中国进行文化与政治上的自我阉割,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一种本能。
以雌性化的中国形象,试图换取西方的理解,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可以说已经无出其右。但是这样的努力真的有意义吗?我们某些人也许可以因此获得美国的奥斯卡奖项,获得西方主流舆论的嘉许,最多也就是让西方一些人更多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但是,代价则将更为沉重。因为,这样的做法,已经同时在无形中,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匍匐到了西方精神的脚下,一次又一次地,将中华民族精神里的阳刚阉割,而甘为西方文化能够把玩或者施之以同情的小女人、尤物,是西方文化可以救助的柔弱的小猫。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文化认雌是没有前途的。希望我们的文化产业,能够以更宏伟、自信、强大而能穿透人心的思想,来征服世界,而不是以这种文化认雌的讨巧的方式,来获得一时之嘉许,但却贻害民族精神于永久。(本文刊载于世界新闻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