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b什么叫做市场营销:古中医“形神理论”的计算机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0:32
中医学理论计算机仿真初探

作者:李婷 陈晓东

摘 要:虽然中医学所构建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难以在简单系统的实验室中得到验证,但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中医学提供了复杂系统的实验室。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中医学相似的思维方式使之成为可能。运用这一技术可以作出诸如中医学意义上的生理、病证、实验模型,不仅可以对中医学概念、理论、方法的客观性、有效性、实用性进行证实,而且有前瞻性和预测性。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复杂系统;中医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 计算机仿真技术提供了适合中医学理论的实验室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说:“我们所设计的信息体系简直可以包括全部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而且还在不断创造的精神财富。而这全部精神财富可以由我们每个人随手调用和享受。这不但是从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是获得一个伟大的世界,从来未有的高度文化的世界。……人将变得更为聪明,人类的前进步伐更将加快。”这位大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论述了由计算机引起的这场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崭新的学科——仿真学诞生了,从新药品的仿真测试到行星和星系的创生模型,以及计算机化培养皿中生长的数字生命形式,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不是基于直接的观察和实验,而是基于从真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映射。虽然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歩阶段,但已足以让每一颗好奇的心欣喜若狂。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古老的中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融入中医学领域,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大胆尝试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计算机仿真是建立在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的,而中医学理论所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系统。

当伽俐略第一次拿起望远镜仰望太空时,他为人类创造了科学方法,即用实验来检验关于世界如何成其为世界的种种假说。于是有了拥有试管、曲颈瓶和本生灯的化学实验室,用来探测物质内核的价值连城的粒子加速器,以及在任何生物实验室都能看到的解剖青蛙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然而,这些都是仅适用于简单系统中物质结构研究的实验室。现代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写道:“只要我们涉及活物质的结构,我们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它是以不能还原成通常的物理学定律的方式起作用的。原因不在于某种‘新的力’或某种类似的东西支配着活的机体中的一个个原子,而是其结构不同于任何我们已从试验室研究中认识的东西。”[1]也正因如此,尤其是对于与西医学思维方式大相径庭的中医学理论,实验室研究一直是一筹莫展,经络实质的研究无功而返,各种“证”的实验模型设计令人啼笑皆非,中药的研究几乎与中医理论毫不相干……中医学所构建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难以在简单系统的实验室中得到验证,这是不难理解的。计算机仿真学的出现真值得每一位中医界的同仁为此干上一杯,因为这一方法的出现能使中医学多年的“科学梦”成为现实!虽然计算机仿真学正在起步,而这对中医学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不仅可以揭开其古老而神秘的面纱,而且有望为中医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于中医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概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称OOP,是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的缩写。面向对象是与面向过程相对而言的,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这种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非常流行。随着软件业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软件的生产、调试、维护越来越困难,因而发生了软件危机。人们期待着一种效率更高,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OOP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OOP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程序设计方法。

①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

计算机没有思想,人必须明确地告诉它如何运算,每一步做什么。站在这种计算机的角度进行程序设计,就是面向过程的方法。如:用计算机模拟一只猫捉老鼠的过程,程序员必须告诉计算机每一步猫的具体的动作。如果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来做,就可以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猫会奔跑,猫会捉老鼠,这些是它的固有属性,被封装在猫这个对象之中,所以,只需给出老鼠出现的信息,猫就会自动去捉。与面向过程相比,面向对象的方法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

②对象与类的概念

对象与类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客观世界中实体的抽象构成对象,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对象,如一个人、一辆汽车、一个窗口、一个按钮、一座建筑、一项贷款等等。对象的划分和定义是灵活的,视需要而定。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集合成为一类。类有层次之别,类下可以有子类,类上可以有父类。如:人可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又可以分为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类的划分也是灵活的,依需要而定。子类可以作为父类的对象看待。

③对象的特性

对象有以下基本特性:

封装性:对象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之相关的数据和操作被封装在内部,对外是不可见的。对象和对象之间通过信息交换进行联系。如一只花猫,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它的机体内包含复杂的结构,而这些结构是不可见的。

继承性:每个对象都从它所属的类中继承共性。如一只花猫,它从猫这一类中继承了猫的共性。

多态性:每个对象都有其特有的属性,使之区别于其它对象。如一只具体的猫,它与其它猫是不同的,有不同色泽、脾气、体重等。

④面向对象方法可以用下列方程式来概括:

OO=Objects+Classes+Inheritance+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即:面向对象=对象+类+继承+信息交换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方程式也可以用作系统的描述,而且容易从中看出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的区别:简单系统通常是少量的个体对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故而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而复杂系统中涉及中等数目的对象,不仅如此,对象通常具有智能性与自适应性,它们可以按照各种规则作出决策,随时准备根据接收到的新信息修改自身的行为规则,故而每一个对象不能独立的看待,这正符合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3 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

①面向对象方法与中医学具有相似的思维方式

假使我们想用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方法来完成中医学理论的计算机仿真,不仅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而且是不可能的事,对计算机发出人体生理、病理等过程的每一步指令,既使是在分析还原思维方式指导下对人体结构分解得极细,对人体生化过程了解得极为透彻的西医学也无能为力,更何况中医学本身就只重整体,不重结构。而面向对象方法,因其与中医学在思维方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使之运用于中医学成为可能,成为对中医学进行计算机仿真的基础。其相似性体现在中医学的整体观与黑箱方法和OOP中的对象的特性及其信息交换上。可以将上文中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方程式用下图表示: 而这正是黑箱方法的图形表达。黑箱方法典型地表现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脏腑功能的学说。古人虽然知道“八尺之士,可以剖而视之。”(《灵枢·胀论》)但又认为“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同上)更重要的是,基于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对于整体性和运动性的强调,使得中医学未从解剖入手,分析人体的结构、成分,而是以极简单的解剖为基础,构造出了以象为内容的有机的学术体系。由“藏象”之名可知,中医是以现之于外的象来把握藏之于内的脏的,即“执其见功处见其形”,即黑箱方法。对此《灵枢·顺气一是分为四时》中论述道:“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对心的描述是这样的:“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它四脏与此相仿。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心己不是解剖学中的有一定形态结构之心,而是一系列相关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在人脑中形成的综合的象。它不具有实体性,却正好可以作为面向对象方法学中的一个对象来看待。推而广之,中医学中的其它概念,如气、血、津液、精、神、经络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个对象,对象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相互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系统,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便可由此开始。

②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应用前景


用计算机仿真学对中医学中的概念、现象、原理、机制等进行模拟,可以建立各种模型,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主要可以用于建设生理模型、病证模型、实验模型。

生理模型:在中医学中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筋、脉、骨、髓等,都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对象,赋予每个对象适当的属性,对象具有智能性与自适应性,它们可以按照各自的属性作出决策,并随时准备根据接收到的新信息修改自身的行为规则,它们之间通过信息交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系统,这一复杂系统即人体。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就可以建立人体的病理模型。下图是生理模型的简单图示,实际中的生理模型还要复杂的多。

(图略)


病证模型:中医学中的证是非常复杂的,也是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非常灵活,以哮喘为例,说明中医病证模型的组建。哮喘发病,总因本虚标实,其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肾密切相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造成肺、脾、肾不足是哮喘发病的内在原因。正气不足就易感外邪,感邪而产生风、寒、热、痰、湿、瘀、气等诸多病理因素,一些病理因素作用于肺,是发生哮喘的外在原因。如下图所示,运用OOP将各种因素的特性封装起来,作为对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以建造哮喘的病证模型,输入相应的信息,就可以得出诸如肺脾两虚,寒痰蕴肺;肺肾不足,肾不纳气;风寒外束,痰热内阻等证型,有力地指导临床实践。

(图略)

实验模型:正如在汽车研制中需要的碰撞实验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代替,中医学中的实验也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消耗。比如可以建立中药模型库、方剂模型库、病因模型库、生理模型库、病证模型库,如下图所示,中药模型库和方剂模型库作用于病证模型库,就可以模拟出对于某种病证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最佳药物及最佳方剂。病因模型库作用于生理模型库,生理就可以模拟出在某些致病因素下,人体生理的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这些都可以为中医学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图略)

4 小结

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科研、临床的生产力,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屏弃简单系统实验室的不足,为中医学提供实验的空间。十六世纪,伽利略通过引入可重复的受控实验室的思想,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实践,目前这一思想成为判定延续几千年的中医学是否科学的依据,而这一思想的中心在于能够实施一些实验,以检验关于待研究现象的假说。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不仅可以对中医学概念、理论、方法的客观性、有效性、实用性进行证实,而且有前瞻性和预测性。

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中医学科研的大势所趋,也是目前将当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与最古老的中医学相结合的最佳契机,这里有大量的工作尚待有志者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德]克劳斯·迈因策尔 著, 曾国屏 译.复杂性中的思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11.

作者简介

李婷(1972-),女,山西人。1993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第二学士学位,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方法论、方剂学的研究。

陈晓东(1972-),男,黑龙江人。1993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第二学士学位,2002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古中医“形神理论”的计算机原理

中医传奇之明月清风( 2009-04-12 )

古中医的“形神理论”不同于现代中医的“形神理论”,现代中医形神理论认为神是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已,以及神志而已,广义与狭义不过如此,从而给临床的中医实践带来灭顶之灾,因为这种“神”的解读完全是现代西医的神经系统的低劣翻版,而古中医的“ 五藏神”、“神机”等等理论完全得不到正确解释与诠释,对于古中医的“治神”理论更是无从下手,以至于近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推行的所谓“治未病”理论,就是简单的“未病防治”、“即病防变”这种下三滥的中医学院理论,丢尽中医的脸,而没有将“神”看做是一种“生命体”、一种形态发生场去理解,所以南辕北辙,相去甚远。无奈,世道如此,中医末法时期,我们中医人能做的也只有亲历亲为、大声疾呼了。

【 超级生物计算机——“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所谓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物理装置。而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的总和。众所周知,硬件是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软件则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它无形、不可触摸,只是一些信息的排列罢了,但它作用强大。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况为:存储程序然后逐条执行,它按一定的顺序执行程序的指令,其间不必人工干预,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速运算,按指令执行、完成任务。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最高级、最先进、最复杂的生物计算机——“人”。

用计算机的结构原理来看,“人”这个生物计算机系统当然也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很容易就发现了:皮肤、肌肉、骨骼、血液、血管、神经、心、肝、脾、肺、肾、大脑……一件件就在眼前,再把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拿来,我们还可以发现各器官组织的细胞结构,甚至分子结构……洋洋大观的硬件设备,都看得清清楚楚。找到了硬件,我们再找找软件。心脏的自主跳动、呼吸运动……由谁操控?操控着这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软件系统是怎样的?可以刻录出来看看吗?笔者发现,这方面被人们大大忽视了。如果看到有人拿铁锤、螺丝刀,将一台计算机大卸八块,再拿出放大镜、电子显微镜来把各部分仔细寻找一番,试图找出一个“视窗软件系统”,或者“某某驱动程序”,你一定觉得滑稽可笑。多年来,现代科学、现代中医、中医学院的“专家”就是用解剖的方法试图寻找“经络 ”系统,不正是犯了这种拆电脑找软件的滑稽错误吗?当我们对自身软件系统一无所知,对一些“软件系统疾病”(如机理不清的各种综合征等)单纯用药物治疗,不正是拿杀虫水杀“千年虫”的现实版吗?现代中医研究者、那些中医学院教授好像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人”本身存在着一个巨大复杂的软件系统。

【神】

《黄帝内经》成书于2500多年前,其理论形成于7000年前,尤其已经佚传的《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等古中医经典,文字古奥,现代人难以理解。何者为“神”?《内经》对“神”的描述有很多。因为这个“神”字,令中医学

近百年来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被误认为“迷信”,几乎被废除。学院派亦笼统将其解释为“精神、神明、情志活动”等,都未能真正论释出《内经》里“神”的含义。现将《内经》里有关“神”的一些描述摘录下来,只用现代的计算机理论去理解、论释。

《灵枢·天年》:“黄帝问于岐伯曰:原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循,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在这段对答中可看出“神”是极重要的,“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可是“神”到底是什么?笼统解释为“精神、神明”等于没有解释。如果有人问:愿闻计算机之始生……何失而不能运行,何得而能运行?答:以电脑主板、芯片、硬盘等元件为基础,得到软件系统支持则生,没有软件系统则死。如此一类比,“神”不正是“人”这个生物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吗?以母亲卵子为基,父亲精子为循,精卵结合而为物质基础,是硬件,当得到“神”即软件系统时就生,失去了“神”这个软件系统就死。“血气以和”就是能量具备,“营卫已通”就是能量的通道畅顺,“五藏已成”就是各种元件具备,“神气舍心”就是软件系统被刻录到“心(芯)”片中,“魂魄毕具”就是各种程序安装完毕,乃成为人。

《内经》中这一“人始生”的描述过程,似乎比单纯从“硬件”来解释人的生育的现代理论更全面。《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沃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许多人认为德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内经中却明确说明“德”是中医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精华之一,其实整个现代中医理论都需要我们深深反思),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文字,不能简单看成是对人的一些精神活动的描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这一句,“神”就是软件程序,各系统、脏器都有其相应的软件程序,在用刺法时,必须以这些软件为根本,就像我们的计算机失灵了,硬件坏了,换掉即可,软件出现问题,就必须用修复软件的方法来修理了,当然要本于“软件”。“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可理解成不同层次、级别的软件系统。“德”与“气”是天地运行的软件系统,如果将其理解为“父母”的软件系统就更合理,故“德流气薄”,父母交合而生,“ 生”的来源是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即父母之“精”(可以理解为精卵子各自所带父母之信息)结合,继而“神”居其位,就是前文所说“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神”,当来自天地父母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则成为“神”这个软件系统,并进一步自动生成“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等一个个子系统、孙系统,形成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支持“人”这个生物“计算机”运行的巨大系统。

因此,有理由认为,《内经》中“神”的概念,不单是指精神活动、神志等,更重要的“神”就是“人”的主宰,就是主宰“人”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庞大的“软件系统”,就像软件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主宰一样。它不是“鬼神 ”的“神”,《素问·五脏别论》有“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内经》不谈“鬼神”。

其实“神”是一种基于“层创时空”的“生命体”、一种基于整体粒子物理形态之上的形态发生场,这一理论将在《阴阳之门·层创时空论》之中详细论述。

【气】

关于 “ 气 ”,可谓洋洋大观,对《内经》逐章逐句的分析和统计,可确定各种气名共2997个,气名分类271种,全书162篇中,150篇有不同的气名。相信是《内经》中出现最多的字,所谓“凡气皆象,凡象皆气”、“人之精气津液血脉,分则为六,合则一气耳”……包罗万象,什么都有“气”。故学院派甚至认为“气学说是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在《内经》里,于内,五脏六腑皆有“气”;于外,天地万物亦有“气”,“气”有正邪、有强弱,其性流行,宜畅不宜滞,变化多端,却又无形可寻可摸,有强大作用。究竟“气”是什么?读完所有的学院派现代“气”论,“气”还是“气”,有从哲学去研究,有从物质去研究,众说纷纭。都是之乎者也,故弄玄虚,不明所以,不知所云。

在计算机世界里“信息”二字是用得最广的,“信息”是反映客观情况的资料,广义的“信息”指的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这些方式、状态的直接和间接的表达,其表达方式不局限于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符号。“信息”的特点也是有正有邪(正面的、负面的),有强有弱,其性亦可到处流动,“信息”当然宜通畅不宜停滞,其表达的形式也是变化多端,亦是无形状可寻可触摸,却有强大功能。如果从计算机世界里去推测假设“气”的实质,可以认为“气”就是“信息”,即使“信息”不能完全等同于“气”,但“信息”确实具有“气”的很多特性,在此姑且将“气”就认为是“信息”,这样一来,对各种“气”的理解就不再神秘,不再摸不着头脑了。在体内,五脏六腑都在各种“软件” 的驱动下,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温热的信息称为“阳信息”(阳气),相反的称为“阴信息”(阴气)。心脏发出的称为“心信息 ”(心气)等等。在体外,天地又发出天地的信息,所谓“天地垂象,圣人察之”,四季的更替,亦发出各自的信息,金的信息表示肃杀,水的信息就是寒冷,火的信息是炎热,木的信息是生发等等。笔者相信,把《内经》中2997个“气”字,全都换成“信息”两个字,《内经》仍可以原意不变。

【 0 ,1与阴阳】

阴阳,在中医古籍《内经》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抽象、不可触摸,很多学者都将其作为哲学的概念来研究。用计算机原理来类推、假设“阴、阳”就是 “0,1”,至少阴阳包含有0与1的概念、用途,传统的表达方式是“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段文字前几句还好理解,“阴阳”是“神明之府也”,就不好理解了。《康熙字典》说“府”者“聚也、藏货也、文书藏也 ”,“神明”又是怎样以“阴阳”为聚集地呢?但如果将“阴阳”假设为“0与1”,按前文对“神明”的理解,译成“人的软件程序”,这段文字就相当有趣了。在计算机世界里说“0与1者,计算机天地之道也,计算机万物之纲纪,所有变化之父母,所有生成与删除的根本,所有软件程序之府也”,相信稍有计算机知识的人都能认同这段文字。由此可推,“阴阳”就是现实世界的0与1,具有0与1的功能,并非单纯的哲学概念。再看经文《灵枢·阴阳系日月》:“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人们,“阴阳”具有“数”的特征!《素问·灵兰秘典论》:“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阂阂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这段文字在篇中紧随“十二藏相使,贵贱何如?”这一段之后,表面看似与前面文字毫无关系,读起来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可黄帝对这篇论相当恭敬,要 “斋戒择吉日”,方“敢受也”,并要“择吉诶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可见此篇文字的重要。可是,对岐伯一番感叹之后道出的“恍惚之数”如何理解?它真的那么重要吗?现仍用计算机世界的语言翻译它:恍惚之数生于0、1,0和1之数起于人类的思考度量,千之万之,可以不断扩大,推之大之,那些有形体的东西被其控制!天啊!这是数千年前古人写的理论吗?!是否应反思:科技进步的现代人,智慧是否一定超过古人!? 笔者认为未必是这样,我们更应该尊重、学习祖先智慧的结晶——《黄帝内经》。在现代,小至孩子玩的游戏机,大至登陆火星的飞船,莫不生于毫厘之数一“0” 和“1",它们的活动莫不受制于0和1——其形乃制!这样一来,这段文字就绝对与篇首的内容有关,而且非常重要,它正是“十二藏相使”的原理、基础。十二藏的相互联系以及十二藏本身的活动,离不开控制、调节其活动的“软件系统”——“神”,而这些“软件系统”正是由毫厘之数——“0,1”或者说“阴阳”组成。如此重要的经文,圣人黄帝要“斋戒择吉日而受”并“藏于灵兰之室”,一点也不奇怪。

因此,《内经》阴阳的概念,绝非单纯的哲学概念,几乎可以肯定,“阴阳”包含有计算机理论“0,1”的功能、含义。

【藏象】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里极重要的内容,很多关于脏腑的理论用于临床数千年,疗效确切,但原理众说纷纭。现代人将中医的“脏腑”理解成现代西医学脏腑的生理功能,虽然能解释一部分问题,但仍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悬而未决。我们继续用计算机理论来解释中医的脏腑现象。在计算机世界里,计算机的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控制、驱动它的软件,同时每一个设备,都有其功能。以此类推,可以假设中医学里的人的五脏六腑的概念:既是一个实体器官,又是一个控制该器官运行的“软件系统”,还包括两者的功能。如“心”:“心主血脉”是其实体器官的功能;“心主神明”是其“软件系统”的功能。如果从这几方面去理解中医的脏腑,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心藏神,在志为喜;肺藏魄,在志为悲;肝藏魂,在志为怒;脾藏意,在志为思;肾藏志,在志为恐。”藏象学,简单说就是里有所“藏”,外有所“象”。里边藏的是什么?综合前述,五神藏所藏的“神、魂、魄、意、志”正是“软件系统”,而且它们间相互关系在《素问·灵兰秘典》中表述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用现代医学器官的功能难以理解肺与治节有关、肝与谋虑有关。如果用计算机原理去思维则很好解释:心的“软件系统”称为“神”,它处于君主的地位,其他器官的“软件系统”都受其控制,这个系统还主管人的神志(神明出焉);肺(肺所藏)的“软件系统”称为“魄”,在五脏“软件网络”中,它处于相傅的地位,它在网络中起调节作用; 肝的“软件”称为“魂”,它在人体网络中处于将军的地位,人的谋划思虑就在这一软件运行……如此类推就很明晰了。只要分清哪些是描述脏器的,哪些是描述“ 软件系统”的,哪些是其功能作用,中医的脏腑学说将很清楚明了,何神秘之有?

【经络与穴位】

在《内经》里有关经络的论述占了很大篇幅,而现代的经络研究进行了50余年,各种学院派的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神经论,二是体液论,三是能量论。这三种学说各有特点,都能解释一部分经络现象,但都未能揭示出经络实质。以上的研究思路离不开实体物质的概念,总想在人体中找出一个或一些物质性的经络。假设经络系统是“人”这台生物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来诊释经络系统,结果会怎样?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就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其组成是一系列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链路,其中节点是各种处理设备的统称,如用户计算机、路由器等,链路则是指两个节点间数据传输的线路,如电话线、电缆、光纤、微波等。如果经络系统就是“人”的网络系统的假设成立,那么 “经络系统”也具有网络系统的性质和内容,必定有它的“节点”和“传输链路”,有其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运算处理中心,并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反之,如果能证实“经络系统”具有这些网络系统的结构、内容、性质、功能,就有理由肯定假设成立。

《灵枢·经脉》:“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这里明确了经脉的概念和重要功能——可以决定人的生死,不可不通。再看《灵枢·经脉》经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肝足厥阴之脉,起于……”这是对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一直以来,都理所当然地把这十二条线当成十二经脉,并且做了很多研究,亦发现这些路线有很多特异的现象。这十二条循行路线全部都经过手、足,这些路线就是十二经脉的话,那被断去手足的人不但经脉不通,而且失去了一大半,怎么现实中他们还能生存呢?可见经脉的实质与“ 肺手太阴之脉……”的循行路线是有区别的。那么“经脉”与“肺手太阴之脉”到底是什么?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假设:“十二经脉”就是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网络软件”,十二条循行路线就是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在计算机网络里,链路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可以是电话线、宽带网、光纤、微波,甚至已由地球“链”到火星。在网络世界,没有人会认为传输数据的电话线、供给能量的电线、传播微波的空间就是计算机网络,当然,计算机网络离不开这些东西,但决定计算机网络生死(能否运行)的是“软件系统”,经脉在人体中同样具有“决生死”的功能,有理由认定“经脉”就是人的“网络软件”。

经脉的十二条循行路线,以“肺手太阴之脉”为例,译成“肺手太阴经脉的信息脉动传递路线”就很清楚了,这些路线就是“经脉”这个“软件系统”运行传递信息经由的线路。就像计算机一样,计算机的软件藏在硬盘或别的载体里,只要这些软件运行正常,外围设备部分损坏或缺少些(砍掉手足),计算机仍可照常运行。文字上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循行路线是“肺手太阴之脉”而不是“肺手太阴经脉”,经脉的循行路线不是“经脉”本身,就像网络软件的传递路线不是网络软件本身一样。当然,在《内经》中“经脉”这个词有时亦指这些循行路线,但按《灵枢·经脉》定义的“决生死”的“经脉”,绝对不能等同于“肺手太阴之脉”。

从《灵枢·终始》一文,亦可佐证上述观点,“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疼疚,其色白……少阳终者……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憔而终矣。”如果把“太阳之脉 ”等看成就是那条循行路线,亦会得出断手足之人不能存活的谬论。如果理解成:“太阳经脉”这个“网络软件”的信息流动停止了,就会出现症状,就死亡。这样理解就非常合理了。在网络世界里,网络软件不能运行,网络就瘫痪了,但没有了电话线,可以用宽带网,没有宽带网,可以用微波……只要软件完好,网络照常运行。

如果用网络的概念,分清《内经》里有关经络的描述,哪些是指“节点”,哪些是“网络软件 ”,哪些是“连接线路”等等,这样分清后,就不会含糊不清,不知所云了。十二脏腑就是“节点”,十二经脉就是十二脏腑之间连网的“网络软件”,十二经脉循行的路线就是“链路”。因此,可以认定“经络就是人这一生物计算机的网络”这一假设成立。这一假设成立,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使很多问题不再神秘。例如经络的表里问题:一个“软件”建立在另一个之上,那么在上的为表,在下的为里;相生相克关系:一个“软件”支持另一“软件”、一个“软件”控制另一“软件” 的关系;十二经脉按十二时辰循行交替现象:这是一个全自动软件系统很普遍的运行现象,是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反复运行的过程;“是动则病”是经络研究的难点之一,可以理解为这些软件不按常规运行、有“变动”,人当然就患病了;这些软件运行的时间性、规律性,正是“子午流注”等时间治疗学的有力支持。亦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研究机构找了五十多年仍找不到经络的实体,因为“软件”是无形的,其信息传递也是无形的、多元化的。

关于 “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节,就是穴位。按照本文的假设:“神”就是各种“软件系统”,“气”就是“信息”,那么“穴位一节”就是软件系统信息出入的地方(“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已经否定了“穴位”的实体性。笔者认为“穴位”有相当于计算机的键盘或鼠标的功能,通过穴位可以象通过键盘和鼠标操控计算机一样,调节人的“软件系统”,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穴位”有特殊功能。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现代中医学院派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存在极大的误解,神是中医人体生命的根本决定因素,有神的人就是健康的人,乱神的人就是病人,无神的人就是死人,这就是死人与活人的基本区别。神是建立在肉体有形之体基础之上的中医人体形态发生场,具有中医人体生命科学的一切信息、能量与物质,所以有的患者虽然失去了四肢,却有患肢痛现象,这就是神的结构之一:经络存在导致的疼痛症状。

其实古中医,《黄帝内经》已经很明确的说出了关于人的理论:

1、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人是由道德的德与气构成的生命物质;

2、中医人体具有神、魂、魄、意、志等五种生命形式,这五种中医生命体寄居在人的肉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医人体生命;

3、人是倮虫,五行属土,同其他生命形式没有特殊的不同,只是属性不同而已,

4、中医治神,就是治疗中医人体之上的神体、神机,而藏象、经络、穴位、精气等等中医人体概念都是中医的“神”的基本结构。

5、神体的机制是神机,是中医人体运行的基本机制,天地的机制是五运六气,故称为气立。于人体内,称为神机;于人体外,称为气立。都是五运六气的天地阴阳五行之气、日月五星之场造化中医人体。所以我说,没有古运气就没有古中医。故《黄帝内经》是关于中医人体内部的理论经典,《黄帝外经》是关于中医人体外部五运六气的理论经典,即《运气九篇》就是《黄帝外经》的遗篇。

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这篇是说“五常政”的,天气变化的五种分类方法。这一句是说正常情况下的变化规律。每年如此往复的规律,根本不变的法则,内心要知道自然的机理,这就是根于中的神机;而外在的春花秋实,万物随化,就是“气立”,春气立而花开,秋气立而果实等等。春天一过,“气止”,基本大面上大面积的花开就停止了,这就是“化绝”。所以“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就是说,你要是不知道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话,就很难和你说明白生化的事了。也就是说内知根于中的神机,外见根于外的气立,就看到了五气的制、胜、生、成决不是理论的问题,而个实际的现象。《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
气立孤危。”神机即人体运转不息的生命活动。中医所谓的神机、气立说法实际上描述的是机与气的关系,机乃中节,气成外象,气立为门,机则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它们也对应一整套软件系统,气立对应开关,神机则为生化。中医的经络脏腑穴位系统以及密宗所谓坛城都是一套完备的功能或者说功德解释体系,实际相关于人体能量数码分布盘。阴符经说,机在目。吕祖说,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 ,寄之两目。全真教有“三分命功,七分性学”之语(对应帘上七分)。并以“同光”为宗门真诀。回光者,即回心光性光也。故谓:“但能回光,即了生死。”心性之灵光,寄于两目,故继又简捷指点云:“人自两目外,皆死物也。一日中,元精元气元神皆在。可不重欤?眼光落地,万古长夜。人在胎中,先生两目,其死也先化两目。”因此,双目之光乃元神之光,其可成神机,因此在锻炼时,神光所至,都有强机作用,导致相关地方生化增强,所谓生之于眼,灭尽于心。从这点意义上说,神机之神乃为元神,气立之气,乃为元气。   

面向对象的中医理论体系

作者:罗文新,何敢想,毛维伦,许腊英 罗锎

首席医学网      2006年12月07日

 

【关键词】  中医理论体系

 面向对象的中医理论体系 (pdf) 

     人们通过智力模型来理解世界。构造世界各部分的智力模型是一个简化的概念。它表示某些事物是如何运作的。面向对象就是这样一种模型。

    在计算机设计中,把任何感兴趣的或要加以研究的事物、概念都统称为对象。按照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这些对象的问题,就叫面向对象。具有相同特性和共同用途的一组对象抽象成为类。

    为了模拟人的思维方式,计算机软件设计者们花费了几代人的时间。近代,面向对象的思想是结构化、模块化、数据抽象、信息隐藏、知识表示、并行处理等各种概念的积累与发展。计算机软件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向对象(Object)设计已成为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主流,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非线性世界、探索某些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

    当软件发展已经相当完善的今天,回过头来用面向对象的眼光来看祖先留下的遗产时,我们惊异地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竟然包含有现代人工智能思想的雏形,甚至包含有计算机最新软件设计思想,特别是包含有新近发展起来的全套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思想。

    1  中医理论具有对象类的所有特征

    1.1  抽象  抽象是强调实体的本质、内在的属性,而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属性。人们通过构造世界各部分的智力模型来理解世界。智力模型是一个简化的概念,它必须在比那些模仿的系统简单才有效,它抽象出必需的要素,而忽略一些无关的要素,并且允许增加深一层抽象概念。如阴阳、表里、经络、卫气营血、藏象等,都是抽象的概念。甚至五脏六腑,不仅仅是解剖内脏的概念,而是内脏器官、功能及有关临床特性的抽象概念。

    1.2  封装(信息隐藏)  封装性是指软件部件内部有明确范围及外部边界。内部实现与外部可访问性分离,内部实现过程及其变更不影响外部访问。方法和实现被包含在隐藏细节的“黑箱”内。从中医        的病因至中医证候的各个中间环节,均处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黑箱中。

    1.3  继承  继承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结构方法的机制。我们说,一个新类继承了父类的所有数据结构和行为,除了这个新的类包含了额外的东西外,几乎与原来那个类完全一样。一个子类为了定义它自己独特的对象,通常增加自己的行为。

    中医学中,父类(基类或称超类)是阴阳类。在此基础上,继承出气血类,再继承出经络、五脏六腑类等。五脏证候中仍包含有阴阳的全部概念。

    1.4  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对象响应同一消息的能力。如肝类的证候中,可收到来自阴阳超类的消息,肾类的证候中,可收到来自阴阳超类的消息,最后可产生肝肾阴虚的结论。

    2  中医整体的对象模型

    我们首先建立面向对象的阴阳父类,并按层次,分级建立各级子类。在完全模拟八纲的基础上,建立五脏六腑的子类。然后按五行生克,建立不必知道生理功能(黑箱)的结构模型。用面向对象的类所建立起来的网络结构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藏象网络结构完全相同。

    建立包括八纲、卫气营血、经络、证候、藏象及病因、药性等全部中医理论的对象模型。以人为对象,按四个层次划分对象类,结合致病因素所组织的类,构成了复杂的多级子类系统。中医整体模型见表1。表1  中医整体模型(略)

    3  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设计中医基础理论的意义

    近代,面向对象的思想最初出现于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计算中心共同研制的Simula67语言中。它是结构化、模块化、数据抽象、信息隐藏、知识表示、并行处理等各种概念的积累与发展。随着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Xerox研究中心推出的Smalltalk-76和80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得到迅猛的发展。由Bell实验室推出的C++语言更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强类型语言,使面向对象的概念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方面得到了更广泛应用。

    按专业要求来说,由于计算机软件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相距太远,两者不易完全贯通,很少有人理解最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设计理论与最古老的中医学理论会有什么关系。仔细研究了中医理论的整个结构和证候诊断的思维过程。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全面模拟中医理论后,一个全新的中医学展现在我们面前。

    3.1  面向对象的思想全面、直接地用现代语言说明了中医核心问题  中医理论中包含结构化、模块化、数据抽象、信息隐藏、知识表示、并行处理等各种概念。一直以来,很难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或理论,说明中医的这些复杂概念。

    一般人认为中医不可能建模,或者不能用完全还原的方法分析中医理论。目前尚无人能用现代语言,全面、直接地说明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证候理论、藏象理论等中医的核心问题的实质。

    现在,我们将其用面向对象的类建模,并且,我们用完全还原分析的方法揭示了阴阳、卫气营血、藏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对象类。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抽象、封装、继承、多态等多种概念,具有对象类的所有特征。如阴阳、表里、经络、卫气营血、藏象等,都是抽象的概念。五脏六腑,不仅仅是解剖内脏的概念,而是简化的内脏器官、功能及有关临床特性的抽象概念和智力模型。从中医的病因至中医证候的各个中间环节,均封装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黑箱中。阴阳类继承出气血类,再继承出经络、五脏六腑类等,肝类的证候中,可收到来自阴阳超类的消息,肾类的证候中,可收到来自阴阳超类的消息,最后可产生肝肾阴虚的结论。

    面向对象的思想很好地解决了中医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脱节的矛盾,它本身就包含结构化、模块化、数据抽象、信息隐藏、知识表示、并行处理等各种概念。用它全面、直接地说明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

    3.2  中医学可将现代西方医学完全纳入自己的范畴  对象类中的信息是隐藏的,我们只需讨论输出和输入,即消息和结果。对象内的运行机制可以随着软件的不同而不同或完全更换。从中医的病因至中医证候的各个中间环节,均处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黑箱中。这样我们就可把中医黑箱中的病机整个更换,代之以全新的现代医学解释,或者在目前的病机中加入现代医学的病理概念,中医与现代西方医学就完全接轨了。中医的现代化也完全解决。中医的分级分类法见表2。表2  中医的分级分类法(略)中医的分级分类法不仅完全解决了证候标准化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医被西医同化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医研究者们害怕中医被西方医学同化,一直不敢把现代已经确定的疾病全面纳入中医范畴。特别是在高等中医教育中,不管是基础理论、诊断还是内科,只是在各论中介绍了屈指可数的几个病,致使学生从学校的课本中仅能学到极少的西方现代医学知识。刚毕业的学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往往连一般化验单都难看懂。

    其实,老祖先们早已为我们确立了各种疾病的辨证方法。像感冒、破伤风、痢疾等,这些疾病及其辨证方法,很早就出现在老祖宗们的书中只是我们没有认识而已。多级辨证将现代医学疾病全部纳入四级辨证。这就为中医理论全面接受西医理论奠定了基础。重新整理后的对象模型见表3。表3  重新整理后的对象模型(略)

    3.3  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分析中医系统理论时,发现中医现存的证候分类中还存在许多缺陷,还应进一步完善  并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各种证候,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由于理论问题没解决,经过多年的定性或定量化规范后的一系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标准一直得不到统一,更难得到推广。就面向对象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观点看来,目前所有这些标准,相当部分都是错的。标准中,病证同称、证症不分、证型繁杂、证名不全、层次不清混乱状况大量存在。错误的关键就在于目前还没有了解中医理论实质就去制定标准,实施规范的技术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中医理论体系的真实面貌。

    解决了阴阳理论、藏象的理论的层次、网络结构后,证候的研究就有了全面的轮廓,混乱状态也就迎刃而解了。证候应划分为父类和三级子类为基础的四级辨证。目前的标准把几个不同级别的证、症、病放在一起,哪能不出现大错误。按面向对象的观点,将对象分级的分级辨证见表4。 表4  按面向对象的观察点,将对象分级的分级辨证(略)

    3.4  中医学说完全是以面向对象的类为基础,以特殊的网络结构为特征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人工智能雏形的先进的医学理论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整个体系由阴阳学说、精气学说、卫气营血学说、经络学说、藏象五行学说、证候理论等组成。这些理论构成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如何使这些理论与现代化接轨,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这些学说是与现代西方医学最难相容的医学理论,也是现代西方医学研究者们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如何诠注这些理论,成了中西方学者面临的巨大难题。一直以来,大多数国外现代西方医学研究者们认为,所有这些理论只不过是中医的一种对病证的古典看法。国内现代西方医学研究者们具有与国外学者大致相同的观点。而中医中药的专业研究者们则总强调中医是一整套完整体系的医学,它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究竟有什么不同,因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的理论、实验,或者模型来阐明机理,划定范畴,也只好把这些理论解释为具有整体观的、反映客观世界的哲学思想。这些学说的实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说明这些理论,如何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说明这些理论,特别是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发展,知识爆炸、不断更新的年代,是目前中医界所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中医理论的复杂性为其实质性的研究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人用计算机理论处理中医问题。但因计算机软件理论发展还处于初期,面向对象的观念还未被大家认识,人工智能的观念还未形成。多数研究者并不了解中医本身就是面向对象建立起来的理论,且有它特有的规律,只是机械地用计算机解决中医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而且对中医的发展也很难起到促进作用。

    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看中医基础理论时,发现中医基础理论包含有现代人工智能思想的雏形及计算机最新软件设计思想,特别是包含有新近发展起来的全套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思想和人工神经网络思想。

    中医的各种学说,甚至整个中医理论,都是由类对象构建起来的先进的医学理论。以阴阳、经络、藏象理论为对象的类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其层次结构复杂。

    八纲、卫气营血及其他脏腑间的关系,既有平行关系,又有隶属关系,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层系统能很好地表达它们的关系。我们使用对象类来建立这种关系,建立了这些网络关系的表达式。基于黑箱结构的以对象类为基础的中医整体人工神经网络就成功实现了。

    不管人的主观愿望如何,也不管老的思想多么保守,现代科学知识的海洋肯定会不断渗入传统的中医理论。要么在保持原有体系的前提下充分接受新理论、新思想,要么就被现代科学的海洋所吞没。面向对象的理论是在全面肯定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思想诠注了中医理论,使原被西方医学认为落后的、陈旧的、过时的理论一举成为最先进的具有人工智能思想的医学理论。

    3.5  面向对象的方法为中医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越接近,看到的东西就越复杂。层层细节是无止境的。面向对象的方法使我们可从宏观着手,即从阴阳、经络、藏象开始,一直到证候、症状、疾病、器官、细胞等等,层层分析下去。为中医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发展方向。

    面向对象与人工神经网络构成的中医学为中医的全面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在古老的中医学中引入现代面向对象的思想,必将引起医学界振动和中医界的一场革命。

   作者单位:1 430061 湖北武汉,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2 湖北武汉,湖北中医学院   
 

原帖地址:http://www.shanghan.com/home/index.php/uid-28030-action-viewspace-itemid-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