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微博推广商品:时尚新地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16:04
 

 从老码头看黄浦江

    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为上海最早的码头,晚清、民国期间,这里已经发展为远东第一港口,是全国的交通和贸易中心。这一段历史,提升了老码头的旅游价值。改造后的南外滩老码头,以老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保持了砖石结构的十六铺建筑特点,同时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将成为这一区域的新地标。
    据《上海名街志》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吴凇江下游有一条支流名上海浦(即今十六铺处),岸边逐渐形成聚落,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

    而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地方官员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 

    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的广大面积。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随之消失。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将这里称作“十六铺”,该名称也因而顽强得存用至今。

   清乾隆后,海禁开放。由于受制于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北洋航线上的船舶不能在南洋航线上航行,反之亦然),上海港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必然停泊之处,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事实上,自清代中叶起,十六铺依托江海航运的发展,成为南北货、海味、水果、粮食、禽蛋等大宗货物的上海集散地,货物经各行家分级整理后,转批给上海市内和邻省县镇上的商店销售,长三角居民的粮油柴米就靠这里供给输送。又因粮油豆米业的发展,这一地区的豆市街、油车码头街、王家码头街等和码头航运有关的街名由此得来。奠定了重要航运中心地位的十六铺地区,到1947年共拥有大小48座码头,并繁荣发展到1980年代,十六铺码头从来就不是“一个”码头,而是各个历史时期十六铺地区范围内很多码头的不规范总称。*
    老码头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这一区域的旅游含金量。它东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南临南浦大桥,与世博园区紧密相邻;西部则是上海老城厢,与豫园、淮海路商业街、上海新天地等城市地标遥相呼应;北面则是举世闻名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正好组成上海的黄金旅游线。目前老码头内建有特色酒吧、休闲会所、主题餐厅、个性零售等,广场中心的景观水池,需要时可变为一个水上T型秀台。旅游节期间,这里将成为“时尚·饕餮”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美食汇聚一堂,精彩纷呈,让游人尽享美味。& Y+ a, K# M# ~: _
  黄浦江畔的十六铺码头,在海派文化的浸润中,曾亲自见证了老上海商业经济的繁盛和中西文明交融的盛会。如今,这块历经百年历史变迁的核心区域,在弘基集团巨资打造下,已开始复兴传统商业盛景,并引入时尚消费风尚,开创出全新的南外滩商业锋会“老码头”。
老码头还将南扩,老码头门前这条距黄浦江最近的外马路,将被改造成具有老上海风貌的风情街,石库门、黄包车、弹硌路、有轨电车……重现海派风情。

 

 2 这座黄浦江边上造型奇特的老房子,想必是有些年头了.既然建在了这块风水宝地上,肯定不会让它一直这样荒芜下去的.

 

 

 

3 还是走进去看看这块时尚之地吧.

 

 

 

4 进去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大水池.水里的喷泉给这里也增加了不少的生气.

 

 

 

5

 

 

 

 

 

一孔之见

 

 

 

 

 

 

8 悠闲的人和幽静的景

 

 

 

 

与老码头一墙之隔的老房子.

 

 

 

 

10  老房子的门头

 

 

 

11 老弄堂里的孩子们

 

 

 

 

12  行摄老弄堂

 

 

 

 

13  老码头的细节

 

 

 

 

14 

 

 

 

 

15

 

 

 

 

16  日落时分

 

 

 

 

 

17  夕阳下的老房子

 

 

 

 

18  三癸堂茶室

 

 

 

 

19  茶室细节

 

 

 

 

20 

 

 

 

 

21 

 

 

 

 

22  华灯初上

 

 

 

 

23  夜色中的老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