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牙膏广告视频:钢筋知识汇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6:01:14

钢筋知识汇总

 

钢筋知识汇总一

“双筋”和“双向配筋”的区别                                               “双筋”是指在构件的同一截面内既有受拉钢筋,又有受压钢筋;“双向配筋”是指在构件的同一截面内的同一位置上有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它们的受力方向(拉或压)是一样的。 双筋”和“单筋”主要指梁中的配筋。在梁的计算中,当荷载不大时,其受压区的应力(压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受拉区的应力(拉力)由钢筋承担。此时,只需在受拉区配置受力钢筋即可,在受压区配置的是构造钢筋(架力筋),在计算中架力筋是不承担应力的,这种配筋的梁叫“单筋梁”。当荷载较大时,梁中受压区的混凝土不足以承担压应力时,就要在受压区也配置一部份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压应力,这种钢筋称为受压区的受力钢筋。为了平衡,在受拉区除了配置受压区的混凝土所对应的受拉钢筋外,还要增加与受压区的受压钢筋同等面积的受拉钢筋。这种在受拉区和受压区都有受力钢筋的梁称为“双筋梁”。这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书中都有介绍。在实际工程中,“单筋梁”是用得较多的,但有些双向受弯的梁,即荷载是向上作用还是向下作用不易区分的梁(如地基梁)也是配双筋的。

“         双向配筋”指板中的配筋,主要指双向板中的配筋。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的跨度接近,两个方向的钢筋均需承担应力,这种两个方向的钢筋均为受力钢筋的配筋叫“双向配筋”。如果是单向板,只有一个方向的配筋是受力钢筋,另一个方向的钢筋称为“分布筋”,是构造配筋,这种配筋方法虽然两个方向也都有钢筋,但也只能叫“单向配筋”,而不能称为“双向配筋”。你所说的条形基础,是一种特殊情况,条形基础一般按弹性地基理论计算,它在纵向也是受弯的。所以条形基础的底部钢筋应该是双向配筋,而基础顶部的配筋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条形基础形成一个大的基础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条形基础上下都配筋应该是双筋(如前所述)。 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一般按双向板计算,所以是双向配筋。

      平板式筏形基础中板的配筋,是双向配筋。如果厚度较大,可以配双层钢筋,但每层都属于双向配筋。如果是梁板式筏形基础,梁中的配筋有可能是“双筋”

 

钢筋知识汇总二

梁,板,柱,墙钢筋绑扎(1)2008年01月07日 星期一 19:10一、施工准备: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化学成分检验

(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4)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作业条件: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结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结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9)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艺:

1、柱子钢筋:

1)工艺流程:套柱箍筋 →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 画箍筋间距线 → 绑箍筋

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角。

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 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柱箍筋绑扎。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成梅花交错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 d(d为箍筋直径)

(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要求箍筋设拉筋,拉筋应钩住箍筋。

(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柱筋外皮为25㎜,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一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要求。

2、绑剪力墙钢筋:

1)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 → 画水平筋间距 → 绑定位横筋 → 绑其余横竖筋

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水平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竖筋与伸出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

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7)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3、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画主次梁箍筋间距 → 放主梁次梁箍筋 → 穿主梁底层纵筋 → 及弯及弯起筋 → 穿次粮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 → 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 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 按箍筋间距绑扎 → 模外绑扎(想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 →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 → 在横柑上画放箍筋 → 穿主梁下层纵筋 →穿次梁下层钢筋 → 穿主梁上层钢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穿次梁上层纵筋 → 按箍筋间距绑扎 → 抽出横柑落骨架于模板内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的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作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 d。

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10,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13,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4、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 → 模板上画线 → 绑板下受力筋 → 绑负弯矩钢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板钢筋绑扎前应修整模板,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不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5)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镫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距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6)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毫米,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6)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7板上下层钢筋有接头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均须要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

8钢筋绑扎后应随即垫好沙浆垫块。

9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后即可绑扎上层钢筋的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并在定位钢筋上画分档标志。然后穿放纵横钢筋,绑扎方法同下层钢筋。

10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在底板上弹出钢筋

 

钢筋知识汇总 3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1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13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镫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米左右一个为宜),在马镫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5、楼梯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 → 绑主筋 → 绑分布筋 → 绑踏步筋

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三、质量标准:

1、               证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2、               基本项目

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度,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4)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 d,且不大于2㎜。

四、成品保护

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五、应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7)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应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各类钢筋的表示方法

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 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2.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

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B25,下一排纵筋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B25+2B22。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4. 梁下部纵筋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B25,下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2/4"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且不伸入;。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B25+3B22(-2)/5B25,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和3B22,其中2B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B25,全部伸入支座。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当梁某跨侧面布有抗扭纵筋时,须在该跨的适当位置标注抗扭纵筋的总配筋值,并在其前面加"*"号。

例:在梁下部纵筋处另注写有*6B18时,则表示该跨梁两侧各有3B18的抗扭纵筋。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

梁类型

注:(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钢筋知识汇总4

法绘图钢筋表示方法(觉得有用请顶下,谢谢)

文字各类钢筋的表示方法

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2.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

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

3.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B25,下一排纵筋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B25+2B22。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4.梁下部纵筋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B25,下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2/4"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且不伸入;下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B25+3B22(-2)/5B25,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和3B22,其中2B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B25,全部伸入支座。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当梁某跨侧面布有抗扭纵筋时,须在该跨的适当位置标注抗扭纵筋的总配筋值,并在其前面加"*"号。

例:在梁下部纵筋处另注写有*6B18时,则表示该跨梁两侧各有3B18的抗扭纵筋。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

梁类型

注:(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第四章梁钢筋计算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上部通长筋 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49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图49)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图51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架立筋 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 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图51)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下部通长筋 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 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51

下部非通长钢筋 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 图52

(图52)

三、梁附加钢筋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长度=净跨长度+2*15d 03G101-1P24、62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分为一级抗震和二至四级抗震等级

注: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取值可参见(03G101-1P24)第4.2.3条第五款的注1与注2,即:梁侧面构造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图53

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

拉筋 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根数计算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竖向错开设置。

吊筋 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03G101-1P62

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45度 图54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长度同箍筋长度计算 在次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 图55

加腋钢筋 长度=加腋斜长+2*锚固 03G101-1P60

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注明时,其梁腋的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根数n的n-1根(且不少于两根),并插空放置,其箍筋与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图56

(图53)

(图54)

(图55)

(图56)

四、框架梁箍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箍筋计算 长度计算同柱箍筋计算 03G101-1P35、62、63 图57

图58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图57)

(图58)

五、其它梁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锚固长度=hc-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一) 图59

非框架梁 端支座锚固长度:上部钢筋端支座锚固同框架梁 03G101-1P65

主要介绍非框架梁与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图60

端支座负筋延伸长度=净跨长/5+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La用于弧形梁

(图59)

(图6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独立悬臂梁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n1/3+支座宽+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 03G101-1P66 图61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Ln1/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悬臂梁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锚固; 03G101-1P66

注:

1、通常为角筋,且根数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

2、当悬挑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以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 图62

当L≥4hb时,第一排钢筋需要设置为弯起筋,长度=L-保护层+0.414*(梁高-2*保护层)+锚固;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0.75L+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钢筋知识汇总 5

 

 

钢筋计算规则2

钢筋计算的规则如下:

编制预算时,钢筋工程量可暂按构件体积(或水平投影面积、外围面积、延长米)×钢筋含量;结算时按设计要求,无设计按下列规则计算。

(一)一般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构件、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点焊网片等及不同规格分别按设计展开长度(展开长度、保护层、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乘理论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搭接长度按规范规定计算。当梁、板(包括整板基础)Φ8以上的通筋未设计搭接位置时,预算书暂按8m一个双面电焊接头考虑,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定尺长度调整搭接个数,搭接方式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

3、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工程量应合并按设计长度计算,按预应力钢筋定额(梁、大型屋面板、F板执行Φ5外的定额,其余均执行Φ5内定额)执行。后张法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分别计算,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区别不同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350m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150mm,两端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300m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砼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350mm计算。

4、电渣压力焊、锥螺纹、套管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标底、标书中,底板、梁暂按8m长一个接头的50%计算;柱按自然层每根钢筋1个接头计算。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接头个数计算。

5、桩顶部破碎砼后主筋与底板钢筋焊接分别分为灌注桩、方桩(离心管桩按方桩)以桩的根数计算。每根桩端焊接钢筋根数不调整。

6、在加工厂制作的铁件(包括半成品铁件)、已弯曲成型钢筋的场外运输按吨计算。各种砌体内的钢筋加固分绑扎、不绑扎应分别按吨计算。

7、砼柱中埋设的钢柱,其制作、安装应按相应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定额执行。

8、基础中钢支架、预埋铁件的计算:

(1)基础中,多层钢筋的型钢支架、垫铁、撑筋、马凳等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合并用量计算,执行金属结构的钢托架制、安定额执行(并扣除定额中的油漆材料费58.18元/t)。现浇楼板中设置的撑筋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用量与现浇构件钢筋用量合并计算。

(2)预埋铁件、螺栓按设计图纸以吨计算,执行铁件制安定额。

(3)预制柱上钢牛腿按铁件以吨计算。

(二)钢筋保护层、锚固、搭接、直(弯)、弯钩、圆桩、柱螺旋箍筋及其它长度的计算:

1、受力钢筋砼保护层C最小厚度(以钢筋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1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2、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拉纵向钢筋应符合表2的规定。

(1)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中间层端节点内锚固长度,除符合表2的要求外,并应过节点中心线,当上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水平锚固长度不够时,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按图1的要求配置。

(2)下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或中间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S)可按下列规定取用:

(a)当为简支梁、连续梁、次梁时,其伸入的锚固长度应符合:当Ⅰ级钢时≥15d,当Ⅱ级钢时≥12d。

(b)当为框架梁时,其伸入的锚固长度(La)不应小于表2规定的数值。

(3)框架顶层端节点内的钢筋配置,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图2的要求。  

注:①当月牙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采用;

②当螺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③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④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3、钢筋的搭接接头,图纸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采用搭接焊时,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5、箍筋末端应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e,一般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当平直部分为5d时,箍筋长度L=(a-2c+2d)×2+(b-2c+2d)×2+14d;

当平直部分为10d时,箍筋长度L=(a-2c+2d)×2+(b-2c+2d)×2+24d。

6、弯起钢筋终弯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弯起钢筋斜长按表4系数计算。

7、箍筋、板筋排列根数=,但在加密区的根数按设计另增。

上式中L=柱、梁、板净长。柱梁净长计算方法同砼,其中柱不扣板厚。板净长指主(次)梁与主(次)梁之间的净长。计算中有小数时,向上舍入(如:4.1取5)。

8、圆桩、柱螺旋箍筋长度计算:

上式中:D=圆桩、柱直径、C=主筋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h=箍筋间距、n=箍筋道数=桩、桩中箍筋配置长度÷h+1

9、其它:有设计者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按下列规定计算:

(1)柱底插筋          (2)斜筋挑钩

问 马凳如何分布?

答 马凳的费用含在技术措施费中,不再另付,如D6可能1米1个,如D25可能4米1 个。

问 抽出的墙特别少?

答 标高按米输入了,应改为毫米。

问 钢筋表格表头不打印?

答 取消表头阴影。

问 录入数据时,往往有砼标号一列,是否必须填写?

答 输入砼标号是为了取布筋的锚固或搭接倍数,而一般结构图总说明给定相应构件的锚固或搭接倍数,所以一般直接在“描述计算”选项卡中,“图标库公共变量”中填写。

问 楼板钢筋量是必须板底筋与负筋分开提取吗?

答 在新版钢筋软件中,我们向广大用户推荐使用一些常用图标,都在图标中有所说明。如板中,我们推荐用户使用“07 板底筋”、“08 板负筋及分布筋”,是需要主、负筋分别提取的。如果使用其它图标也可不必如此。

问 某种原因,手工计算出部分钢筋量,如何较快地录入到本软件以便于汇总或打印?

答 新增节点,须打开“单筋”图标库,选择(双击)相应的单筋图标,记录对应图标号(4位数字),在“录入数据”中表格中,钢筋编号处填写图标号,在A、B、C、D...列输入相应尺寸,如此输入手工计算的全部配筋后,提取即可。

问 我在使用贵软件时有2点怀疑:一是软件所提取量是否准确;二是是否有必要应用软件,也即应用软件的好处有那么大吗?请明白地解释,谢谢。

答 手工的速度与误差是众所周知的,尤其在汇总时更是重复性的作业,且易错。而软件的汇总快捷自不必说,手工的误差部分几乎不存在,因为量是完全按规则公式计算出的(如果欲做手工调整也可)。至于准确性,在使用软件时便可感受到,只要用户做到不少填写或填错数据,是完全准确的。

问 我是钢筋软件的老用户,旧版软件较熟悉,不知如何快速学会新版软件呢?

答 新版软件改动应该说是很大,但在图标的录入这一关键环节,却保留了原先的特点,不同与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是:

(1)新建一工程后,在左侧有级联关系的项目索引,如富景花园,下分一号楼、二号楼、游泳池等,其中一号楼又细分有底板、楼板、墙、柱、梁等,而其中楼板再细分有一层楼板,标准层2-9层楼板等;

(2)具体钢筋图标的不同请参见“图标说明”选项卡;

(3)录入数据后仍需提取(双对号);

(4)表格中第一列“特项”,输入的“*”间为一个构件;

(5)在左侧项目分支中,点击相应的项在右侧则有相应的钢筋数量。如点击“一层楼板”,则汇总出一层的楼板量;若点击“一号楼”,则为一号楼各构件的汇总量,这时可打印相应的钢筋预算报表等。

钢筋计算规则 二

一、 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 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钢筋知识汇总6

二章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 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钢筋知识汇总7

钢筋 A2008-05-01 17:43一、梁: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 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 支座负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 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 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2) 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二:

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三:

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

说明:1.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

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

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

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构件135度弯钩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弯钩取11.9d但箍筋无加密要求(底板的其余钢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设计)。

5.板筋先铺短向筋,后铺长向筋。

四、集水坑:(略)

五、柱:

一)概念: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

角柱、边柱、中柱

柱中的钢筋按位置分:

1、 底层钢筋

2、 中层钢筋

3、 顶层钢筋:

(1)向梁筋

(2)向边筋

(3)远梁筋

注:向梁筋:就近弯向梁的一侧的筋;

向近筋:弯向远离的对边那一侧;

远梁筋:弯向远离的那一侧梁的筋。

二)计算:

1.柱截面中的钢筋数=2×(i+j)-4

i——横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j——竖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2.基础层: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

柱、墙插筋锚固竖向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锚固竖向长度 弯钩长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基础及首层柱筋长度(含首层和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首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伸入上层钢筋长度值见(03G101-1)P42】

3.中间层:

1)柱纵筋:

纵筋长度L=层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层伸出楼面的高度+搭接长度(如果是机械连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长度,只加焊接缩损长度调整值)

2)箍筋:

箍筋下料长度L=(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

箍筋计算长度L=(2H+2B)-8bhc+8d+2×11.9d

说明: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柱截面宽;H——柱截面高。

★注意:此时的弯折调整值多为负值

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计算长度同梁小箍计算。

箍筋根数=(加密区范围长度/加密间距)+(非加密区范围长度/非加密间距)+1

3)柱加密区的一般规定:

○1首层柱箍筋加密区有三个(这里所说的首层是指基础上的第一层,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层,也可以是地下室):

a. 下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

b.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c.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2首层以上柱箍筋加密区:

a.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b.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c. 下部同上部加密区。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Hc——柱长边尺寸;Hn——柱的净高度。

4.顶层柱:

顶层柱分角柱、边柱、中间柱(中柱)。

1) 角柱: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焊接或机械连接时)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绑扎,通常情况下预算采用,如机械连接或焊接,根据双方协议另行计算焊接或机械连接费用时,不计搭接长度)

★说明:

○1内测钢筋锚固长度:

a. 直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

b. 弯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12d 。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a. 柱顶第一层:

a):≥1.5laE(与梁上部纵筋搭接);

b):≥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弯入柱内侧)。

b.柱顶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

注意: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 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详图及其它说明见(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

2) 边柱:

(同角柱)

3) 中柱:

纵筋l=柱净高Hn-本层伸出地面高度+顶层锚固长度(如果是搭接的应+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

○1直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

○2弯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12d .

注意事项:

○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钢筋时,多出的钢筋应下插到下层的柱中1.2LaE。(含梁)

○2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大时,上柱筋应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3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小时,下柱筋应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注○2条中将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见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应延伸至上层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详见03G101—1 P42图1、图3及附注)

六、 墙:

一)墙的分类:

1 按结构分类: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 按部位分类: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

3 按空间类型分类:墙身、暗柱、暗梁(墙顶设置)、连梁(洞口部位设置)

4 按洞口:有洞墙、无洞墙。

二)钢筋种类:

1 墙身:水平钢筋、竖向钢筋、拉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强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

【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况下,每间隔1~1.2米设一道(也可只在墙顶设置一道)】。

◆ 端柱:在剪力墙中,如果在墙的尽端厚度加宽、添加纵筋、加设箍筋,即为端柱(03G101—1 P47)(三种)

三)计算:

1.墙身:

(一)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墙身水平钢筋构造图

c 水平筋根数(每排)=(层高-扣减值)/间距+1(注: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以上相关详细资料和附图详见(03G101-1) P47

★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筋时,其中间排水平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钢筋的锚固构造。

4)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

5)水平钢筋的根数: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首层以上)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基础内的水平布筋(首层,基础内布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水平布筋与拉筋)

墙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构造节点图

(二)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竖向钢筋长度L=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laE或la,详03G101-1 P48)

4)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钢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5)墙身竖向钢筋根数

n=墙净长/布筋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三)墙身拉筋:

1)长度L=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11.9+2)d】;

2)根数n=(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AL、LL中的拉筋根数)。

说明:

○1墙净面积: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和门洞口后的面积, 即(墙总面积-门洞口总面积-暗柱、端柱面积-暗梁、连梁面积);

○2拉筋布置面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2.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伸入上层之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柱、中柱和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纵筋锚固长度也与框架柱相同。(其余规定详见03G101—1 P48)

(二)箍筋按设计要求。

3.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max{2×laE,≥2×600}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n=[(laE-0.1)÷0.15+1]×2+[(洞口宽-0.05×2) ÷间距+1]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n=(洞口宽-0.05×2) ÷间距+1

(图示详见03G101—1 P51)

注意:顶层连梁和中间层连梁的箍筋布置范围不一样。

3) 拉筋(详见03G101—1 P51注)

(二)暗梁:

1)主筋长度L=间梁净长+锚固;

2)箍筋布置到暗柱边50mm;

3)拉筋间距为箍筋的2倍。

建议计算顺序: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墙竖向筋—墙水平筋—拉筋

★剪力墙钢筋下料和计算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 墙身拉筋遇连梁、暗梁时要设,遇暗柱时不设,暗柱本身有拉筋时要计算。

(2) 墙身300以下洞时一般不考虑(扣减)。

(3) 暗梁的钢筋要锚入暗柱中。

(4) 暗梁连梁的墙身水平筋照设,竖向筋没有设计说明时照设。

(5) 水平筋遇框架柱时不断开。

(6) 暗柱中图低标拉筋的计算,标的不计算。

(7) 暗梁、连梁均设拉筋。

(8) 暗柱、连梁、暗梁保护层按墙计算。

(9) 一般情况下,暗柱箍筋布筋范围按全高减50mm计算。

(10) 楼层连梁两侧暗柱内不设置连梁箍筋,长城杯暗柱中每边加一个连梁箍筋。

(11) 暗梁在暗柱内不布置箍筋。

(12) 墙身水平筋长度不减暗柱,墙身竖向筋布筋范围要减暗柱

(13) 墙身、连梁、暗梁拉筋均按梅花布置,暗柱不按梅花布置,按节点详图布置。

(14) 墙身、暗墙、暗梁绑扎搭接处箍筋加密[5d(100)]。

七、楼梯钢筋(略)

八、二次结构:

配筋带:纵筋长度=墙净长+2×锚固长度(laE或la)

箍筋按设计要求

过梁:纵筋长度=洞口宽+2×锚固长度(laE或la)

门抱柱(框):纵筋长度=洞口高+2×锚固长度(laE或la)

零星钢筋:据实计算。

最新回复

阳阳 at 2007-6-05 13:00:45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 梁

第一节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钢筋 B2008-05-01 17:44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 无变截面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 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 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钢筋知识汇总8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的计算(一)

   [折叠]

一、清单项目设置及说明

钢筋砼工程共包括十七部分69个项目,其中现浇砼构件8节内容(必须掌握),预制砼构件6节内容(常用项目3项,过梁和空心板、沟盖板),砼构筑物4项,钢筋工程8项(重点项目4项,001~004),螺栓、铁件(常用项目1项,预埋铁件)。

二、有关概念和计算规定

1、几个名词:

1)现浇板

有梁板:现浇板下有现浇梁,其梁和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无梁板:现浇板下无现浇梁但有柱,板与柱分别计算列项(柱帽计入板内)

平板:指板直接搁在墙上(或圈梁上)板按体积计算。

    注意:有梁板中不包括圈梁和框架梁

2)现浇梁

基础梁:指梁的两端搁在柱基上(梁下是否放在土上,有没有底模板不管)

圈梁:沿砖墙设置的梁,施工时无底模板,地圈梁执行圈梁定额。

梁及框架梁(单梁、挑梁、连梁等):施工时有底模板和支撑。

2、计算规定

1)梁长的确定

梁与柱相交,梁长算至柱的内侧边。

主梁与次梁相交,次梁算至主梁的侧边。

梁与墙相交,梁长算至墙的内侧边(墙指混凝土墙)

圈梁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内墙按净长线长度。

2)柱高的确定

从基础扩大顶面算起。

柱与梁(有梁板)相交,柱高算至梁顶面。

柱与无梁板相交,柱高算至柱帽下表面。

框架柱算至柱顶高度。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身体积。

3)计算砼时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4)砼墙、板及散水、坡道中单孔面积在0.3平方米以下的孔洞,在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时不预扣除。

5)预制砼板及其它预制构件中,不扣除300×300以内的孔洞所占的体积。

三、主要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1、现浇砼基础:包括带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设备基础、桩承台等。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以m3计算。

1)带形基础(有梁式和无梁式)

砼带形基础T形接头部分不能重复计算,因此

无梁式:V=基础断面积×基础长度+T形接头部分的体积

有梁式:V=基础断面积×基础长度+T形接头部分的体积

    基础长度 L—外墙下:L中

                内墙下:基础底面净长线

T形接头部分体积的计算:VD=V1+(V2+V3)

V1-搭接部分上部矩形梁的体积:V1=b×h3×LD

V2-搭接部分中部楔形体的体积:V2=b×h2×LD/2

V3-搭接部分两侧三棱锥的体积:V3=(B-b)/2×h2×LD/3×2

VD=b×h3×LD+(2b+B)/6×h2×LD

对于无梁式带形基础,h3=0,即

    VD= (2b+B)/6×h2×LD

如果T形接头是阶梯形的,则每个搭接部分均为矩形,接头部分的体积是把每个台阶矩形直接叠加起来即可。

2)独立基础(阶梯式和方锥形)

阶梯式:按台阶分层计算(底面积*台阶高度)

方锥形:分台形体和矩形体计算

台形体 V=[A×B+(A+a)×(B+b)+a×b]×h/6

矩形体 V=底面积×高度

3)杯形基础

   分成两个台形体和两个矩形体计算

         V=V1+V2+V3-V4

杯形基础列项时按独立基础考虑

4)满堂基础(有梁式和无梁式)

无梁式:V=基础底板面积×板厚

有梁式:V=基础底板面积×板厚+∑梁断面积×梁长

5)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常见的是块体状,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按体积以m3计算。

设备基础若是框架式,则要分解成设备基础、柱、梁、板、墙列项编码。

6)桩承台基础

   桩承台基础分为独立式、带式和满堂式承台,类型不同分别列项编码。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7)箱形基础

《清单计价规则》没有箱形满堂基础的项目,在编制清单时,应将其分解为满堂基础、墙(柱)、顶板等项目分别列项编码,其工程量按相应构件的计算规则计算。或者按《计价规则》P64 说明3,按第五级编码不同来列项

2、现浇砼柱: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以m3计算。

1)一般柱

    V=柱的断面积×柱高

2)带牛腿柱

V=柱的断面积×柱高+牛腿体积

3)构造柱(按矩形柱列项)

V=(构造柱断面积+马牙槎断面积)×柱高

4)异形柱

     异形柱要单独列项,其工程量计算同一般柱,注意断面积的计算

3、现浇砼梁: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以m3计算。

1)一般梁(基础梁、矩形梁、异形梁)

    V=梁的断面积×梁长

2)圈梁

V=圈梁的断面积×梁长(L中,L内)

3)过梁

    V=过梁的断面积×梁长    (L=洞口宽+500)

4、现浇砼墙: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以m3计算。墙垛及突出部分并入墙体积内计算。

5、现浇砼板: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以m3计算。

1)平板按板的净面积×板厚计算。

2)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之和计算。

4)各类板(雨蓬、阳台板除外)伸入砖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5)栏板是楼梯、阳台、雨蓬、通廊等侧边弯起的垂直部分,起防护及装饰作用。其工程量按垂直投影面积×栏板厚度计算。

6、现浇砼悬挑构件: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墙外部分体积以m3计算。

1)挑沿

挑沿的体积包括底板和翻沿两部分

    V1=底板的断面积×(L外+4×底板宽)

    V2=翻沿的断面积×[L外+8×(底板宽-沿厚/2)]

2)雨蓬、阳台板

包括伸出墙外的牛腿、挑梁和雨蓬反挑檐的体积

雨蓬:V=底板的面积×板厚+挑梁体积+翻起的体积

阳台板:V=底板的面积×板厚+挑梁体积

“阳台板”仅指阳台底板,当阳台为现浇整体阳台或采用多孔板的挑阳台时,应分解后列项编码。

7、现浇砼楼梯: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以m2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0.5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水平投影面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楼梯与板的连接梁)

8、现浇砼其他构件

1)散水、坡道: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按m2计算。不扣除单个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面积。

     散水:S=(L外-台阶宽)×宽+宽×宽×4

     坡道: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按m2计算。

散水和坡道要结合建筑设计说明把构造做法描述清楚

2)电缆沟、地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中心线按m计算

在项目特征中,要把地沟的断面尺寸、垫层材料、砼强度等级及是否包含土方开挖等要描述清楚。

地沟土方若在管沟土方中编码列项,地沟项目中就不能再包括挖土方内容。

地沟的工程内容中不包括地沟盖板和地沟过梁。

地沟盖板和过梁可以按预制砼构件单独列项编码(010410003,010412008)。

3)其它构件(零星构件):《计价规则》 P64(8)

(1)台阶: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以m2计算。

(2)扶手、压顶: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延长米按m计算。

(3)其余构件: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按m3计算。

9、预制砼构件: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以m3计算。

    标准预制构件的砼体积 V=标准构件的砼含量×预制构件的数量

标准预制构件的钢筋重量 G=标准构件的钢筋含量×预制构件的数量

标准构件的砼含量、钢筋含量查有关的标准图集得到  

 

10、钢筋工程:包括现浇砼钢筋、预制构件钢筋、预应力钢筋、钢筋网片、钢筋笼等,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以T计算(即其工程量为图纸用量 )。

   钢筋图纸用量计算公式:G=L×n×g×k

          L—计算长度            n—钢筋根数

          g—每米长重量          k—构件根数

1)、每米长钢筋重量(g)(g/m)

①查钢筋重量表

② [直径(mm)/10]×0.617

2)、长度计算(L)

①两端无弯钩的直筋

      L=构件长—保护层

②有弯钩(折)的直筋

       L=构件长—保护层+弯钩长(弯折长度)

③弯起钢筋长度

     弯起钢筋的长度计算,可按构件长度减去保护层,加上弯起部分增加的长度及端部的弯钩或弯折长度。

     L=构件长—保护层+弯起增加长+端部弯钩长

④保护层厚度

      基础:有垫层 a=35

            无垫层 a=70

      梁柱:a=25

      板:    板厚<100 a=10

              板厚>100 a=15

⑤钢筋的接头

在计算钢筋长度时,还应考虑钢筋的接头情况,对于钢筋的接头长度: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搭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搭接长度的,不在另行计算搭接长度(已包括在定额钢筋的损耗率之内或报价时自行考虑)。

⑥箍筋长度计算

可以按构件(梁、柱)断面周长加上调整值计算。

          L=(B+H)×2+△

          △调整值见教材 P215

⑦螺旋箍筋长度计算

   L=

3)钢筋的根数计算(n)

①图纸上直接注明钢筋根数的,已图纸标注为准,如梁、柱中的柱筋

② 以间距表示的,如箍筋、板中的钢筋

            n=构件长度/间距+1

4)施工措施用钢筋

施工措施用钢筋是指施工图纸上未标出,但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用的钢筋,应按其实际用量计入钢筋工程量内。

如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梁中的垫筋、伸入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 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 支座负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 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 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2) 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二:

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三:

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

说明:1.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

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

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

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构件135度弯钩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弯钩取11.9d但箍筋无加密要求(底板的其余钢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设计)。

5.板筋先铺短向筋,后铺长向筋。

四、集水坑:(略)

五、柱:

一)概念: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

角柱、边柱、中柱

柱中的钢筋按位置分:

1、 底层钢筋

2、 中层钢筋

3、 顶层钢筋:

(1)向梁筋

(2)向边筋

(3)远梁筋

注:向梁筋:就近弯向梁的一侧的筋;

向近筋:弯向远离的对边那一侧;

远梁筋:弯向远离的那一侧梁的筋。

二)计算:

1.柱截面中的钢筋数=2×(i+j)-4

i——横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j——竖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2.基础层: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

柱、墙插筋锚固竖向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锚固竖向长度 弯钩长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基础及首层柱筋长度(含首层和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首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伸入上层钢筋长度值见(03G101-1)P42】

3.中间层:

1)柱纵筋:

纵筋长度L=层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层伸出楼面的高度+搭接长度(如果是机械连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长度,只加焊接缩损长度调整值)

2)箍筋:

箍筋下料长度L=(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

箍筋计算长度L=(2H+2B)-8bhc+8d+2×11.9d

说明: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柱截面宽;H——柱截面高。

★注意:此时的弯折调整值多为负值

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计算长度同梁小箍计算。

箍筋根数=(加密区范围长度/加密间距)+(非加密区范围长度/非加密间距)+1

3)柱加密区的一般规定:

○1首层柱箍筋加密区有三个(这里所说的首层是指基础上的第一层,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层,也可以是地下室):

a. 下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

b.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c.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2首层以上柱箍筋加密区:

a.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b.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c. 下部同上部加密区。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Hc——柱长边尺寸;Hn——柱的净高度。

4.顶层柱:

顶层柱分角柱、边柱、中间柱(中柱)。

1) 角柱: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焊接或机械连接时)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绑扎,通常情况下预算采用,如机械连接或焊接,根据双方协议另行计算焊接或机械连接费用时,不计搭接长度)

★说明:

○1内测钢筋锚固长度:

a. 直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

b. 弯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12d 。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a. 柱顶第一层:

a):≥1.5laE(与梁上部纵筋搭接);

b):≥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弯入柱内侧)。

b.柱顶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

注意: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 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详图及其它说明见(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

2) 边柱:

(同角柱)

3) 中柱:

纵筋l=柱净高Hn-本层伸出地面高度+顶层锚固长度(如果是搭接的应+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

○1直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

○2弯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12d .

注意事项:

○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钢筋时,多出的钢筋应下插到下层的柱中1.2LaE。(含梁)

○2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大时,上柱筋应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3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小时,下柱筋应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注○2条中将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见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应延伸至上层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详见03G101—1 P42图1、图3及附注)

六、 墙:

一)墙的分类:

1 按结构分类: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 按部位分类: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

3 按空间类型分类:墙身、暗柱、暗梁(墙顶设置)、连梁(洞口部位设置)

4 按洞口:有洞墙、无洞墙。

二)钢筋种类:

1 墙身:水平钢筋、竖向钢筋、拉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强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

【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况下,每间隔1~1.2米设一道(也可只在墙顶设置一道)】。

◆ 端柱:在剪力墙中,如果在墙的尽端厚度加宽、添加纵筋、加设箍筋,即为端柱(03G101—1 P47)(三种)

三)计算:

1.墙身:

(一)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墙身水平钢筋构造图

c 水平筋根数(每排)=(层高-扣减值)/间距+1(注: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以上相关详细资料和附图详见(03G101-1) P47

★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筋时,其中间排水平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钢筋的锚固构造。

4)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

5)水平钢筋的根数: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首层以上)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基础内的水平布筋(首层,基础内布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水平布筋与拉筋)

墙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构造节点图

(二)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竖向钢筋长度L=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laE或la,详03G101-1 P48)

4)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钢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5)墙身竖向钢筋根数

n=墙净长/布筋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三)墙身拉筋:

1)长度L=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11.9+2)d】;

2)根数n=(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AL、LL中的拉筋根数)。

说明:

○1墙净面积: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和门洞口后的面积, 即(墙总面积-门洞口总面积-暗柱、端柱面积-暗梁、连梁面积);

○2拉筋布置面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2.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伸入上层之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柱、中柱和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纵筋锚固长度也与框架柱相同。(其余规定详见03G101—1 P48)

(二)箍筋按设计要求。

3.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max{2×laE,≥2×600}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n=[(laE-0.1)÷0.15+1]×2+[(洞口宽-0.05×2) ÷间距+1]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n=(洞口宽-0.05×2) ÷间距+1

(图示详见03G101—1 P51)

注意:顶层连梁和中间层连梁的箍筋布置范围不一样。

3) 拉筋(详见03G101—1 P51注)

(二)暗梁:

1)主筋长度L=间梁净长+锚固;

2)箍筋布置到暗柱边50mm;

3)拉筋间距为箍筋的2倍。

建议计算顺序: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墙竖向筋—墙水平筋—拉筋

★剪力墙钢筋下料和计算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 墙身拉筋遇连梁、暗梁时要设,遇暗柱时不设,暗柱本身有拉筋时要计算。

(2) 墙身300以下洞时一般不考虑(扣减)。

(3) 暗梁的钢筋要锚入暗柱中。

(4) 暗梁连梁的墙身水平筋照设,竖向筋没有设计说明时照设。

(5) 水平筋遇框架柱时不断开。

(6) 暗柱中图低标拉筋的计算,标的不计算。

(7) 暗梁、连梁均设拉筋。

(8) 暗柱、连梁、暗梁保护层按墙计算。

(9) 一般情况下,暗柱箍筋布筋范围按全高减50mm计算。

(10) 楼层连梁两侧暗柱内不设置连梁箍筋,长城杯暗柱中每边加一个连梁箍筋。

(11) 暗梁在暗柱内不布置箍筋。

(12) 墙身水平筋长度不减暗柱,墙身竖向筋布筋范围要减暗柱

(13) 墙身、连梁、暗梁拉筋均按梅花布置,暗柱不按梅花布置,按节点详图布置。

(14) 墙身、暗墙、暗梁绑扎搭接处箍筋加密[5d(100)]。

七、楼梯钢筋(略)

八、二次结构:

配筋带:纵筋长度=墙净长+2×锚固长度(laE或la)

箍筋按设计要求

过梁:纵筋长度=洞口宽+2×锚固长度(laE或la)

门抱柱(框):纵筋长度=洞口高+2×锚固长度(laE或la)

零星钢筋:据实计算。

最新回复

阳阳 at 2007-6-05 13:00:45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 梁

第一节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 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 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