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黑人牙膏女主角:我们的教育为何不公平:全国人大常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21:52:33
        2005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发出通知规定“学籍户籍双认定”才能参加高考。这一政策有效遏制了高考移民现象,但是却也剥夺了大批“在非户籍地长期固定工作居住人员子女”高考权。
        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多年,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此无法参加高考,许多父母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不但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而且使很多“流动人口”家庭长期以来无安定之感……>>访谈实录
  • 高考权利被剥夺,很荒唐
            从1997年开始,我担任苏州市的副市长担任教育问题,是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我们有几十万务工子弟的子女在读书,他们也提出了这个问题。特别是07年我到北京以后,北京的问题更加突出,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参政党,民进中央也一直关注教育问题。
            这涉及到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涉及到弱势人群的教育权益的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到民生的大问题,所以对它的关注是作为一个参政党成员的一个责任,也是作为一个政协常委和全国人大常委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将心比心,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地方学习,但是不能参加考试,要回到老家去,当然是很冤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纠结,因为孩子对父母来说,因为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对很多家庭来说,孩子不仅仅意味着未来,同时也意味着全部。所以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能不能得到尽快的解决。
            非户籍地固定工作居住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是源于2005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学籍户籍双认定”才能高考。这个规定从当时出台的背景来说,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当时出现的所谓的高考移民的问题,就是很多有部分的家长利用各地的分数线的差距,在考前把学生移到分数低的地方去,但是他的户籍不在这个地方,从当时来说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从它的政治本身,它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在遏制高考移民的同时,也剥夺了大批在非户籍地长期工作的子女高考的权利,因为有很多流动人员他在非户籍地有固定的住所,有稳定的工作,甚至于取得了居住证和暂住证,但是他们子女往往在户籍地没有学籍,在学籍地没有户籍,所以学籍和户籍是长期分离的,所以导致了有一些孩子就没办法参加高考。高考的权利被剥夺了,我觉得这是很荒唐的,也是不应该的。
  • 异地高考限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一,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的问题,你没有同在一片蓝天下,应该享有同样的教育权利,同样的教育机会,这些人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权利和机会,在这方面是不公平的。
            这样一群人,本身他也是对他工作,或者居住的所在地,他是纳税人,从国际的惯例来看,纳税人是最重要的,对一个城市最大的贡献,必须要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这样一群人半身他背井离乡去工作,尤其是务工人员子女,应该说生活也非常艰辛,在他们的艰辛的背后,再加上这样一个事实,应该说是雪上加霜,事实上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这些人对社会产生了一些抱怨,甚至于憎恨,和他们的孩子得不到这样的教育的权利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北京这样的事情就非常多,每年上访,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的因素。
            09年我向教育部门提议解决长期非户籍地工作子女上学问题,教育部门专门给我做了答复,也是表示会商有关部门尽快的能够出台相关的办法,能够解决。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还没有非常满意的答复。
            第一,父母在本地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他的子女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或者在当地有连续学籍五年以上,高中毕业的时候,可以在本地参加高考。
            第二,父母只有工作居住证,在有效期内他的子女包括本地高中三年之内的,四年以上的连续就读,高中毕业以后可以在本地参加高考。
            第三,学生有本地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完整的学籍的,高中毕业就可以在本地参加高考。
            第四,父母在本地工作15年以上,在自愿的情况下允许他在父母的所在地参加高考,这样就不存在学籍和户籍的一个限制的问题,今年年初教育部表示正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准备在三个城市进行试点,但是这些试点城市这些人的数量并不是很大,他一开始不敢在数量太大的地方举行这样的试点。
  • 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放开异地高考的限制?
            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从政府来说,因为我担心所在城市成为就学的洼地,也就是说很多人不是为了工作,是为了读书而来,相对来说像苏州,上海,北京这些外来人员聚集的城市,也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城市,所以他不是为了打工,是为了就学。像我苏州本地人口是600多万,外来人口是700万,所以人口压力很大,如果都来读书,我进学校也来不及,所以这样对本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担心成为就学的洼地。
            另一方面,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从政府行政部门要鉴别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是真的还是假的,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
            就高考来说,一个城市是没有任何的行政权。从一个城市来说,它是很难有自主权来操作的,因为这是公安部和教育部联合发表的,要求户籍学籍同意,所以在教育部门没有发文件的时候,他通过人大立法,小法是大法管的,所有一般来说,从一个城市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它对高中阶段以下的学生就学,这个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 如何打破对本地生源施行照顾政策的怪圈?
            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重新对高考制度改革做一些设计,因为我曾经也提出来过,第一,大学应该分类招生,国内大学、省内大学和私立大学应该有所区别,国内大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是同一个标准,不应该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分数差异,他可以采取配额制,比如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可以在西藏,青海,新疆,必须要招满多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我要招满多少人,像美国就是这样的,黑人我必须要保证多少的百分比,这样就保证这些大学对那些弱势的人群应该给予照顾。同时对本地不应该有照顾的,我大学所在北京,或者上海,或者苏州,或者其他地方,相对而言不应该,因为他是全国的纳税人的钱来建这个大学。但是北京是自己的大学,他可以对在北京的纳税人有一定的照顾,就像在国外不同的州,可以对本州的市民的读书有一些照顾。
            现在的确教育公平是教育很大的问题,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也把公平作为基本方针之一,我觉得是我们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意识到必须下决心去推动教育的公平。
            但是怎么样去寻找到促进公平的路径,好的办法,需要大家去探索,全社会一起努力。
            我觉得开放非京籍学生的高考应该是一个必然。因为它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涉及到公民的权益,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所以开放是必然的,无非就是现在接下来考虑怎么开放。当时我们提出的四条办法,我觉得还是具有操作性的,而且是可辨别的。一个孩子从北京一直读小学到初中了,主要是经过事实的认定它有什么样的程序,就是能够完全认定,要防止在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毕竟北京的分数线比外地低得多,父母亲在北京工作那么多年,工作15年以上,也应该允许他的孩子在这个地方高考。
            有大量的网民呼吁,能够开放非京籍的子女去高考,有另外一批网友在反对这样的政策,就像一碗饭原来是两个人吃,现在是三个人吃,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我觉得第一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因为第一毕竟是很少的人群,因为在中小学多一些,高中阶段还是非常少的。真正在高中阶段的,符合我们当时提出建议的四个条件的,恐怕人数不会太多,而且其中很多的人是相对来说层次高的人的孩子,比一般的务工人员的孩子更多一些。因为他们知道,他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比如把孩子送到国外,所以现在把孩子往国外送子情况比较普遍。
            什么问题都从两面看,一方面本来一碗饭两个人吃,变成三个人吃,另外一方面可能也反过来加强了两个人吃饭的本领,因为第一,如果比你学习水平低的人,构不成对你的竞争,因为他竞争也是竞争其他城市的,对你构不成威胁,第二比你学习成绩高的人,他会刺激你,他会带动这个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效率的提高。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风险评估
            第一我觉得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在试点,试点的办法会有一个逐步的推广。第二就是在产业经济调整的过程中,人口流动的确实可能不会重复过去的,全部往最大的城市去,可能会向一些相对二线的城市,产业结构会调整的。因为我前面已经提到了,他不会到城市来消费的,他必须首先会来生产,所以他是随着城市的经济的增长而出现的人流,人是跟着经济潮走的,我觉得这个也不用害怕,而且这个城市化的过程,是区域内的一个流动为主,比如在一个省,流动相对合理化,不能太集中。所以它本身不仅不能增加它的外来人口数量,还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更加消化一些人,再流出去,比如现在在江苏的盐城建了一个工业园区,很多人就搬过去,可能有一些人就到那边去了,那边的消费水平更低,就学的机会也会增加一些,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因为过去我们在行政部门的时候最担心成为一个洼地,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因为主要用心去思考,分析,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 中国教育公平路在何方?
            首先是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认识,这是在认识上要进一步提升,根据各个地方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认识。现在国家有了方向,但是这个方向还没形成全社会的共识,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公平的问题,甚至我们可以牺牲一点点效益来追求公平,因为在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把公平放在首位,首先解决认识的问题。
            其次就是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因为公平的问题的产生,主要是配制,政府过去包括我们在地方做行政的时候,比较重视锦上添花,而忽视雪里送炭,对边远地区,山区,相对来说关心不够。比如高考的资源配置也是,我们对城市的配制比对农村的配制要好,所以好学校也集中在城市,因为高考你看起来是城市的问题,但是它本质上它是和当地的教育水平联系起来的,我们过去往往采取的措施导致弄虚作假的现象产生,并没有真正让加分的人得到实惠。比如说少数民族的孩子照顾绝对没有意见,因为这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对那些相对来说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给予关注这是影响的。但是你在大城市,其他地方居住的少数民族也享受这个待遇,这是不可以的。你只能在西藏的藏族我给你配额,从西藏考出来的,而不是在北京考出来的藏族,我再给你加分,这是不合理的。
            其次在资源配置的时候,政府应该更多的去重视教师的资源配置,不仅是经费,影响学校品质最关键的是教师,所以你把教师的资源配置得合理,让优秀的老师能够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这个也是推进教育公平非常好的做法。
        总而言之,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下决心配制教育资源,采取比较强有力的措施,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公办学校基本上办到同一个水平上。如果全国的高中都办得差不多的水平,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高中不同地段的差距太大了,如果说国家的国立大学在全国基本上招生的配制也比较均匀,这些问题也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