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浏览器主页设置:“内部文件”实乃公然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36:52

安徽省凤台县一企业老板向该县公安局一副局长行贿一案近来在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法院宣判,但该案判决书却变成了法院“内部文件”。面对媒体采访,法院设置重重障碍,拒绝透露。这种做法让人疑虑丛生。(人民网)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隐瞒涉及社会大众敏感的话题往往欲盖弥彰。法院的判决书成为“内部文件”还是第一回听说,在感到格外新鲜的同时,也不得不叹服法院的创造力。干部的腐败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蚀党的执政基础,谈到腐败,人民群众必然深恶痛绝。腐败案件的处理不仅仅单纯是对违法干部的处理,更是一个安抚人心、缓解社会矛盾的交待。

 在国家法律规定中,即使个别案件由于特殊的考虑而排除在公开审理范围之外,但也只是针对审理过程,而绝不意味着判决的结果可以成为“内部文件”。相反,判决书应当毫无隐瞒地向社会公开,这是人民群众基本的民主权利之一,也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法律常识。但遗憾的是法院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却没有能够守住自己本身存在的价值,而且毫无顾忌地将判决书创造成为法院的“内部文件”,更敢于面对记者的追问而搪塞。法院敢于公然违背法律,不仅是知法犯法的体现,更是国家权力的悲哀。

 公平正义的判决是法律医治社会伤口的最后一剂良药,但这剂“良药”却堕落成为保护特定人物的特权。对于公安局副局长的行贿案的处理结果直接涉及到党群干群关系,这往往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但凭借着权力对法律的实际“控制”,当事人特殊的身份,法院的判决书堕落成为“内部部件”,的确佩服相关当事人的“沟通能力”。但即使权力再强大,人民监督却如影随形。“聪明反被聪明误”,试图在社会舆论的焦点瞒天过海,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判决书成为“内部文件”,丧失了愈合社会伤口的作用,在感慨权力的强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法律的卑微。当前,国家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及至于以权谋私、以权破法的现象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更应当本着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牢牢守住这最后一道关口,实现自身的司法价值,而不应当堕落成为保护违法人的“特权”。

 “内部文件”的诞生更是公然的腐败,阳光是医治腐败的良药,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不会“发霉腐烂”,这是经过无数贪官污吏“前腐后继”反复印证的真理。法院有此“创新一举”,在不尊重法律、以权破法的同时,也是在公然地侮辱人民群众。但纵使你有天大的权力,还是不可能打破“权为民所赋”的基本定律。当前,只有进一步公开权力运行的过程,公开权力运行的结果,才能够规范权力。防治腐败需要更多的“阳光”。


新闻链接:安徽省凤台县:贪腐案件判决书竟成“内部文件”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664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