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ip route summary: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4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17:10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四十七讲 玛欣德尊者2009.06.12讲于江西佛学院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本文是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证
           完全没有错漏,未经玛欣德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各位法师、居士、大德、贤友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缘起支当中的无明缘行,行缘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讲缘起的部分。
    我们讲到了行缘识之后,接着是识缘名色vinnanapaccaya namarupam。
    在这里,名色里面的名是以“朝向故为‘名”。”
    就是(倾向故为‘名’namatiti namam,‘倾向之相’为‘名’namanalakkhanam namam)。因为所有的名法都有一个特相,就是面对所缘、朝向所缘,所以称为名。在这里它是特指心所。
    名的特相是朝向;作用是与识相应,作为心所它和心是相应的;表现为无鉴别;近因是识。
    而色以“变坏故为‘色’。”
    ruppati rupam.
    ruppati就是变坏或者会毁坏的,所以称为rupa色。
    它的特点是毁坏;作用是散布,散布全身的散布;表现为无记,因为色法不会有善或者有恶;近因是识。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色,它是特指业生色。
    对于名色,在十二缘起支当中的名色,佛陀是这么样说的:
    “诸比库,什么是名色呢?诸比库,受、想、思、触、作意,这称为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这称为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诸比库,这称为名色。”
    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名法,本来名法包括了心与心所,但是由于这里讲到的心是属于识,而这里的名是特指心所。对于色法来说,本来色法包括了四种生起之因:即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但它在这边是特指业生,就是由业产生的四大以及四大种。
    对于识缘名色里面的识,《清净道论》又这么样说:
    “作为名色之因的识。可分为果报与非果报识两种。”
    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讲到的识缘名色里面的识,应当用两种方法来讲:一种是果报识,一种是非果报识。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讲到的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果报识,果报识就是我们所说的果报心;另外一种是非果报识,非果报识是属于造业的心。果报识在识缘名色这里,是特指今生的果报识;而非果报识,在这里是指前生的业识,就是前生所造的业的识(造业的心),而且它是特指在前一世造业的心。
    我们为了要讲清楚识缘名色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今生当中果报心和果报心所,还有业生色之间的关系;另外就是作为前世、前一生所造下的那些业、造业的心和带来今生这些名法和色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要厘清识缘名色的关系,我们先要分,因为佛陀的教法里面它是涵盖三界的。而且十二缘起支只是发生在生命界、轮回界,而作为轮回,一个众生投生的地方可以分为三类,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而三界的结生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就是:
    有一类的有情属于无想有情天。无想有情天是指有一类的有情投生在第四禅天里面,这一种有情并没有任何的心识,他们只有色法。所以,当一个众生透过无想定投生到无想有情天的时候,由于没有心,所以他只是属于色结生。换而言之,这一种有情并没有结生心,在他的生命一开始那一刹那,就只是一堆色法而已。由于在这一类的生命当中,整个生命五百大劫只有业生色,而且这种业生色是特指命根九法聚,所以这一类的众生存在称为一蕴有。这里的一蕴有是指哪一蕴呢?是指色蕴。
    还有无色界的梵天人,由于一个众生投生到无色界,无色界有没有色法?没有色法,如果有色法那就不叫无色了。如果没有色法的话,那他属于什么结生?他只是属于名结生。在五蕴当中名是指哪些蕴呢?受、想、行、识。所以无色界的有情的生命是只有名法而没有色法的,这称为四蕴有。有(bhava)的意思就是生命。一蕴有就是有一类的生命只有色法,但没有心;有一类的生命只有心法,而没有色法。
    除了无想有情天,欲界和色界的众生,他们在结生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开始的时候是名法和色法一起生起的,这一类的众生称为名色结生。由于有了名色,所以,这一类的众生也称为五蕴有,就是拥有五蕴的,拥有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生命。
    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存在有这三种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在这三种有当中,识缘名色是什么样的关系的。
    一蕴有是指只有色法的众生,在这个时候,识缘名色不一定能够说得通。对于这一类的众生来说只是识缘色,而且这里的识是特指前生所造的业识。例如,他造作了入无想定的这种善业,由于这一种善业的成熟,使他投生到色界里的无想有情天,而由于投生的时候只有色法并没有名法,所以对于无想有情天来说,识缘名色是不适合的,只能够说识缘色。
    对于四蕴有来说,也是识缘名色并不适合,只能够说在无色界的有情里面是识缘名。这个时候它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就是在那一生当中的心跟心所;而在前世来说,由于他前世曾经造了无色界定的这种善业,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能够证得无色界定,在他的心中生起的心是属于无色界的广大心,这种心所造下的业是属于能够使他投生到无色界梵天里的这种善业。这里讲到的识缘名,就是指过去所造的业而带来了在那一期生命里的果报的名法。
    而对于五蕴有来说,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或者动物、或者鬼类、或者欲界的天,还有色界,就是除了一蕴有的其它的色界梵天,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是识缘名色。因为,这一类的众生拥有色、受、想、行、识,也就是说他们都有名色法,所以识缘名色是这么样来的。
    在这里我们并不讨论一蕴有跟讨论四蕴有,我们在这里只是讨论五蕴有的世间。当然,如果有一些禅修者在观照他们的过去世的时候,如果发现他们在过去的轮回里面曾经投生到无想有情天,也就是他们的过去生曾经经验过一蕴有,或者曾经投生到无色界梵天,也就是他的过去生命曾经是四蕴有,那么,在他辨识他的过去世的缘起关系的时候,还是要辨识识缘色或者识缘名。但是,一般情况来说,大多数的众生、有情,他们轮回都是在欲界、在色界,这个时候,如果这一位禅修者在辨识他的过去世的时候,他就要用识缘名色的这种关系来辨识。
    在这里,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解释识缘名色:第一种用业识的方法,业识的方法就是在《清净道论》里说到的非果报识。另外一种我们用果报识的方法来解释识缘名色。
    这里先讲用业识,这里讲的业识是前一世造业的心称为业识。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业,这种业在他结生的时候成熟,那过去所造业的这种心带来今生结生的果报名色法,对于名法来说就是果报心与心所,而对于色法来说是业生色。
    假如这一堆名色法是一个人的话,就是说如果一个众生在过去生曾经造下了善业,这种善业在过去生造的时候称为前生的业识。前生的业识,例如:它是属于八大善心的其中一种,我们在这里就举一个人在过去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为例子。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一般是指悦俱的智相应心或者舍俱的智相应心。过去造的这种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带来结生,在结生的那一刹那,他的果报心是属于什么心?属于结生心,而且是属于智相应的果报心。如果是智相应的悦俱的心,那么一个心(这里的果报心)再加上心所(心所一共有三十三个心所),也就是说这一个人的结生名法是三十四个名法。
    对于如果是一个舍俱的智相应心的话,那么这里的心是属于舍俱智相应一心,然后心所有多少个?心所有三十二个,因为少了一个什么心所?少了一个喜心所,舍俱的就没有喜心所,如果悦俱的,也就是受是属于乐受的,那么它就会有喜心所。
    对于色法来说,一个众生投生为人,在一结生的那一刹那有多少种色法?有多少种?有三十种,即:身十法聚、性十法聚和心处十法聚。在一结生那一刹那,这一个人,只是我们叫做受精卵,刚刚受精那一刹那结生已经形成了。结生那一刹那,这一个人的那一个受精卵的里面,就会有身十法聚,身十法聚就是指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身净色。
    还有性根十法聚,也就是说在一投生那一刹那,一个人的性别已经决定了,是男是女已经决定了。如果是个女性的话,那么性根十法聚是指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女性根色;如果是男的话,那它是男性根色。还有心处十法聚,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心所依处色。为什么必须得要有心所依处色呢?因为它也是结生心的依处。
    所以,在结生那一刹那,识缘名色的关系是由于过去造了业,造业是由什么来负责的?是由这种造业的心,这种造业的心我们称为识。在他投生的那一刹那带来了结生心(结生名法)和那一个果报的身体,这称为识缘名色。
    在生命期间,识还是指前生的业识。在一个人的生命期间,对于名法来说他可以有多少种名法?果报的心可以在一个人的生命里面有多少种可以生起?多少种?双五识可不可以生起?即是眼、耳、鼻、舌、身的善果报和不善果报,还有两个领受心,三个推度心和八个大果报心,这些可以在生命期间生起。
    对于色法来说,即是业生色,也就是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业,这里的业就和我们刚才讲到的结生的业不尽相同了,也就是这里的识。对于一个人来说,令他结生的前生业识一定是什么?一定是善业,是不是?是还是不是?如果是不善业的话,那么他不可能投生为人。所以,对于一个人在结生的时候,必定识是善业。
    而生命期间,这里的前生业识可不可以是不善业?可以吗?可以。如果只是善业的话,那么双五识只剩下五个了,它只剩下善果报了。所以,在生命期间,这里讲到的业识可以是所造的不善业或善业。就是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不善业,今生他是不善果报心来体验的。如果前生造的是善业,当这种善业在这一生的生命当中成熟,他可以体验为善的果报心、善的果报心可以体验。而作为前一世所造的业,在今生只要他这个身体还存在、他还有生命,那他过去所造的业不断地会成熟,而带来这个业生身,这个业生身我们称为业生色法,就是说这个身体,在这种情况是属于识缘名色。
    我们讲了由于前一世所造的善或不善的业,带来今生的名色法,这一种是属于识缘名色。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清净道论》里面讲到的,如果是作为果报识的话,那识缘名色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也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来解释:
    第一种识缘名色只是发生在结生那一刹那。
    在结生那一刹那,这里的识是指结生识,也就是结生心。因为心就是识,识就是心,我们讲到的五蕴当中的色、受、想、行、识vinnana,这里的识就等于所有的心法——八十九种心。
    在结生的时候和结生识一起生起的名法是什么?是俱生的相应心所。如果这个结生心是发生在人,而且我们又再举刚才如果是一种殊胜的三因善心的话,那他过去生所造的可能是悦俱的智相应心或者舍俱的智相应心。在他结生的时候,他的结生心只是一个,然后结生的名法,就是说跟这一个结生识同时发生的称为相应的心所,有三十三个。如果是悦俱的话三十三个,如果是舍俱的话三十二个。为什么它们会一起发生的呢?因为我们讲到心所的时候还记得吗?心所必定跟心同生同灭,取同一个目标,拥有同一个依处。心和心所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国王和大臣的关系,有了心必定会有和它一起生起的心所,就好象四大与四大所造一样,四大种不会单独地生起。任何的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不会单独、单独地生起,它们一生起就是成组成组地生起。心也是究竟法,心所也是究竟法,它们生起就是按照心的规律而生起。
    对于色法也是。一旦色法,例如:地界生起,它必定会伴随着水、火、风,还有颜色、香味、食素会一起生起的。
    在结生的时候,心的生起必然伴随着心所的生起,所以我们称为“俱生”,就是一起生起的意思。而“相应”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在同一个名聚里面。一堆的色法我们称为色聚,而名法也是以一堆的方式出现,所以这个我们称为相应的心所,它是和心相应的。
    对于色法上来说,它也是属于俱生的业生色。这里的“俱生”是和什么同时生起啊?和结生心同时生起。如果他是个人的话,那么俱生的业生色有多少种?有多少种?还是刚才讲到的有三十种,即: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心处十法聚。
    这里所讲到的“识缘名色”,当一个人在结生那一刹那,结生的心称为识;和结生心一起生起的心所称为名;而结生的时候一起生起的色法称为色;所以这称为“识缘名色”。这种关系就犹如佛陀在《大因缘经》里面讲到的,佛陀问阿难尊者说:
    “阿难,若识不入母胎有名色生起吗?”
    就是讲到的如果没有结生心的生起,那么在母胎里面有没有名色的生起?那是没有的,不可能的。而同时,这一句话里面也揭示了这里讲到的识和名色,它可以专指在投生那一刹那。
    另外,如果在生命期间,生命期间识在这里是属于俱生识,而且特指果报识来说的,不是业识。这种果报识在生命期间,它和名色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识就是果报心,而名法就是和这一个果报心俱生的相应心所。
    我们举眼识为例子。眼识只是一种心,和眼识俱生的名法有多少个?有七个,这七个是哪七个呢?它就是遍一切心的心所,即:触、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和作意。所以在眼识里面,眼识这种心称为果报心。这里的俱生是指和名法俱生的,而名是指心所,对于色法来说,色法在这里是特指心生色法。为什么不是业生色法呢?因为,如果是俱生的话,名法在生时是最强的,它能够生起心生色法,所以在这个阶段它是属于俱生的色法。这一种称为俱生缘。
    在这里识缘名色可有四种方法来分析、来解释。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讲识缘名色的识是过去生所造下的善或不善的心的话,那么今生的名色法就是由过去所造业的心带来的名色法,这种称为识缘名色。它又分为在结生的时候和在生命期间。如果从今生来讲,这里的识只是指果报识,这里的名是指果报名法,这里的色在结生的时候是业生色,在生命期间我们可以指心生色法。这一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结生(在投生的那一刹那)的关系;一种是在生命期间的关系。
    这是识缘名色vinnanapaccaya namarupam的这种关系。
    接着我们再讲六处salayatana。
    六处的处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来者生长及扩大故为处。”
    它的特点是处;作用就是见、闻、尝等;表现为依处或者门,也就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这样的意思;近因是名色。
    那什么是六处呢?佛陀这样讲:
    “诸比库!什么是六处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库这称为六处。”
    这里讲到的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处。这六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五种属于什么法?是属于色法,也就是我们说到的,以眼净色为主要的眼处门的五十四种色法,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而对于意处来说,意处是色法还是心法?还是属于心法。
    名色缘六处可以说是在缘起支当中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这里就去分析名色缘六处一共有五种关系namarupapaccaya salayatanam:
    第一种是nama-paccaya manayatanam,名缘意处,这是一种关系;
    第二nama-paccaya rupayatanam,名缘色处,这是第二种关系;
    第三rupa-paccaya rupayatanam,色缘色处,这是第三种关系;
    第四种rupa-paccaya manayatanam,色缘意处,这是第四种关系;
    第五namarupa-paccaya manayatanam,名色缘意处,这是第五种关系。
    这五种关系,它们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这里简单地再讲一讲。
    我们先讲第一种关系,即名缘意处。名缘意处里面的名是指俱生的相应心所,而意处在这里是指俱生的心;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名缘意处,就是心所和心之间的关系。心所和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是俱生的关系,所以这个叫做sahajatapaccayo俱生缘。也就是在这里讲到的名色缘六处,我们可以分为名缘意处,它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相应的心所为缘,所以才会有心的生起。因为心所和心必然是同时生起的,所以这种同时生起的支持的缘称为俱生缘。也就是说心法的存在必须得有心所法的支助,这种支助的关系是它们同时生起的关系。所以,在这里名缘意处以俱生缘它们成为一种缘、一种关系。
    第二种是nama-paccaya rupayatanam名缘色处。名缘色处在这里的名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对于色处来说是五种色处,哪五种色处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五种色处。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五蕴有的世间,凡是名法的生起必须要有什么?要有依处。我们用一种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心就必须得有心生起的物质基础、心产生的物质基础。例如:我们说到的眼识,眼识如果没有眼睛,会有眼识执行看的作用吗?没有。也就是说这里的关系就是作为眼处的物质基础、耳处的物质基础、鼻处、舌处、身处的物质基础,它是支持依这些依处生起的心。
    这一种关系,它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后生缘的关系pacchajatapaccayo。为什么是后生缘呢?因为,先有色处的生起,才会有名法的生起。例如:有了眼睛,先有了这个作为物质的眼睛——肉眼,然后它才会有眼识。但是眼识的生起比色处,就是比眼更后生起。而由于有了后面生起,它反而支助这里的依处,这称为后生缘。也就是名法是后面生起的,它比色法更后生起,但由于后生的名法支助前面前生的色法,这种称为后生缘。
    而对于色法来说,它如果是支助名法,这个叫做前生缘。
    这个在二十四缘当中的purejatapaccayo(前生缘)、pacchajatapaccayo(后生缘)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理解这句话,就是:因为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它才会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心法的生起,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么样的。
    我们再看另外第三种关系是rupa-paccaya rupayatanam色缘色处。色缘色处在这里的色,它是指俱生的色界和命根、还有食素。而对于色处来说,在这里的色处还是我们刚才讲到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是属于五处的色法。我们刚刚讲到的眼、耳、鼻、舌、身这是称为色法,这个是属于处。而对于意处它是属于名法,它是属于心。
    这里讲到的名色缘六处的色法,它包括了俱生的色界。俱生的色界意思就是在一粒色聚里面的地、水、火、风,这称为俱生的色界。对于这俱生的色界是如何支助一粒色聚里面的眼净色、或者耳净色、或者鼻净色、或者舌净色、或者身净色呢?它们是以助力的关系而支助相应的处色。而对于命根来说,它是以随护力就是保护生命,保护这一粒业生色的生命这种关系。对于食素来说,它也是以助力的关系而帮助,就是提供营养素。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粒业生色里面。这里的业生色是特指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这五类的业生色。五类的业生色里面的地、水、火、风,它以支持力支持眼净色或者耳净色。而命根是以保护、提供生命而支持眼净色、耳净色。对食素来说是提供营养素而支助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这一种关系称为色缘色处。
    我们看看第四种关系rupa-paccaya manayatanam色缘意处。这里讲到的色缘意处的色,跟我们刚才讲到的名缘色处,它们正好是相反。这里的色是前生的依处色。而对于意处来说,这里是指心与心所。也就是说由于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基础,才会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生起。这种关系由于色法是之前生起的,之前生起它是支助作为眼、耳、鼻、舌、身这些心与心所生起的物质基础,所以称为前生缘purejatapaccayo。也就是因为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基础,所以它支助眼、耳、鼻、舌、身这些心、就是这些意的生起。所以如果没有了这些色法,例如:没有了眼净色,没有了眼睛,它自然不会有这些的生起。而因为有了这个生起,所以它能够支助它的生起和存在,所以这个是色缘意处。
    我们再看第五种关系namarupa-paccaya manayatanam 名色缘意处。这里讲到的名色的名,是俱生的相应心所。而色是指依处色。它支助的意处,意处就是指心,即识。
    因为有了俱生的相应心所,那么这里名和意处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俱生缘的关系,也就是同时生起的关系。而作为依处来说,依处对于识它们是什么关系?是前生缘的关系。名色缘意处,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在一种名法里面的心所,它才会有心的存在,因为它们是互相生起的。心生起必定会有心所的生起,而心所的生起必定会有心的生起。所以这里讲到的意处就是指心,它因为有了心所的存在,它才会有存在,所以这个是一种缘。还有因为依处是心生起的物质基础,所以以依处的方法而它存在。而由于在依处色里面它是前生的,它比心更早生起,之后才提供了心的生起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一种关系称为前生缘的关系。
    这个是名色缘六处的五种关系。
    因为有了名色缘六处,然后接着就是六处缘触。那触到底是什么触呢?触就是phassa。
    “接触故为‘触’。”
    它的特点就是触到;作用是接触;表现为集合,什么的集合呢?依处、所缘和心、心所的集合;近因是六处。
    佛陀怎么样定义“触”的呢?佛陀这样说:
    “诸比库!什么是触呢?诸比库,此六处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诸比库这称为触。”
    在讲触之前,我们再讲一个处,不过这个处就是ayatana的处,就是六处的处salayatanam。在中文里面它的音是一样的,但是字是不同的,在巴利里面也不同。
    在这里讲到的六处,它包括了内六处和外六处。内六处是指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和意处这六种;而作为外六处包括了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和法处。这里所讲到的内六处眼、耳、鼻、舌、身,这些处是属于什么法?属于色法。意处是属于什么法?属于名法、属于心。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是属于什么法?属于色法。而法处呢?法处包括了三类:包括了第一是十六种微细色;第二类是五十二种心所;第三是涅槃。
    那为什么概念法不包括呢?因为佛陀讲十二处只讨论的是究竟法的范畴,所以概念法并不包括在内。
    我们在讲六处的时候,先要了解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十二处。在这十二处当中,有十个半的是属于色法,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这十种是属于色法。然后还要加十六种微细色,十六种微细色是指哪些啊?水界、性根色就是女性根、男性根、心所依处色、食素、命根色,还有空界、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和色无常性,这些是十六种微细色。那心是指哪种?十二处哪种是指心?意处,意处是指八十九种心,而心所是五十二个心所还包括涅槃。所以这个是指法处,所以法处在这里的范围是最广的。
    我们讲到的六处缘触,佛陀又讲到了触由六处生,即: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和意触。这里讲到的触是指什么触呢?是指在心所里面的第一个心所——触心所。还记得吗?我们讲了七种遍一切心心所的第一个心所是什么?就是触,这个触就是这里的触。
    由于,眼识有多少种眼识?有两种:一种是善果报的,一种是不善果报的眼识。在善果报眼识这个名法里面的触心所和不善果报眼识里面的触心所,所以一共有两种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也是同样。而作为意触,这里的意触还是属于果报心里面的触,一共有二十二种,即:领受心有两种,善果报和不善果报的领受心有两种;推度心也是,善果报和不善果报的推度心有三种;和大果报心,是欲界的大果报心里面的触心所有八种;色界果报心有五种;无色界果报心有四种。所以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二种,这个是意触的触。
    意触就是manosamphasso。
    为什么说六处缘触呢?我们看它们的关系。salayatanapaccaya phasso,因为有了六依处,有了六所缘,和有了心与心所,它们之间的集合、或者接触,称为什么?就称为触。所以由于依处,眼、耳、鼻、舌、身,刚才那个是依处,有了六所缘,色、声、香、味、触,这个是所缘,再包括法所缘,还有心是属于意处,而心所是属于法处,它们之间的碰触我们称为触。
    例如:我们以眼触来说,生于眼处之触称为眼触,因为有了眼处,眼处就是内六处之一还是外六处啊?内六处。而作为颜色所缘呢?是外六处的其中一种。也就是我们讲到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的眼和色。然后作为眼识的是属于哪一种?是属于哪一种处?是属于意处。这三种的集合我们称为什么?我们就称为眼触。它们是这样来的,犹如佛陀在经典里面讲到的:缘于眼、颜色、眼识而有触,以触而有受。不管是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受,最后讲到你要去观它,如何观它无常、苦、无我等等。我们如果看到《处相应》里面,佛陀就经常这么教导。
    在这里我们再以眼触为例子来讲一讲,为什么说六处缘触呢?
    作为眼依处这是属于一种色法,眼依处是属于什么?属于眼处,所以眼所依处就是以眼净色为主的五十四种色法,特指眼净色。作为颜色所缘,它是属于什么处?属于色处。作为眼识呢?它是属于什么处?它是属于意处。然后在眼识这一个名法里面,除了眼识之外还有多少个心所?还有七个心所。那七个心所如果除了触心所还有多少个心所?还有六个心所。这些六个心所就称为什么处?称为法处,也就是受、想、思、一境性、命根和作意。由于这些六处其中的眼处、色处、意处和法处,因为缘于这些,才会有我们称为的什么触?称为的眼触。
    所以六处缘触就是这么样。这是以眼触来说的,对于耳触来说,那么就替换一下,这里是指耳处,这里是指声处,意处和法处还是一样,而有耳触。
    我们再看一下意触manosamphasso。
    意触的生起是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意门心路过程里面所生起、包括五门心路过程里面,除了相应的根识之外的其它心,都是依什么生起的?都是依心所依处色生起的。那心所依处色属于什么处?心所依处色属于哪一种处?刚才刚刚讲到的,属于法处。颜色所缘呢?属于色处。我们在这里就举意门心路过程里面,取颜色所缘为目标而生起的意触。作为果报的意识,这个是意处,也就是我们以眼识或者以果报心来说。而相应的心所是属于什么处?是属于法处。这里讲到的六处,它就包括了依处、色处、意处和法处,由于这些的缘,才会有称为意触的生起。
    同时,我们还必须得要知道,在这里讲到的处,还是特指果报心来说的。如果是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它可以是指领受心和推度心还有彼所缘;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它可以是指彼所缘。
    我们举领受心来说吧,领受心里面的意处包括了,因为领受心是依什么依处生起的?它是依心所依处。而领受心在眼门心路过程里面,它所取的所缘是什么?是颜色所缘。而领受心是属于什么心?是属于果报心。领受心这一个名法里面,除了一个心之外还有多少个心所?还有十个心所。十个心所在这里的相应心所有多少?有九个,即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寻、伺、还有精进,所以一共有这九个是属于和领受心一起生起的相应心所。
    我们再看,在领受心或者如果是作为推度心来说,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它也可以是推度心,那么它包括了如果是舍俱的话,那么它还是这里有九个心所,如果是悦俱的话,这里就会有十个心所,就是再加上一个喜。
    这个是六处缘触的关系。
    好,我们今天晚上就先讲到这里,如果要再讲的话,下面就是触之后,触缘什么?触缘受phassapaccaya vedana。如果讲触缘受,它还是会有一点长。但是,我们今天晚上讲的这个,已经把缘起的最复杂的部分已经讲完了。
    触缘受这个还是属于果报,受缘爱开始就涉及到造业了,这些多数都是以过去造的业带来的果报,和现在果报名色法之间的关系。然后,由于有了果报之后,如何去造业,这个我们在明天晚上一起继续来学习了。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作回向:
   
    Idam me punnam,asavakkhayamvaham hotu.
    Idam me punnam,nibba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nnabhaga,sabbasattanam bhajemi,
    Te sabbe me samam,punnabhagam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adhu! Sadhu! Sadhu!
    萨度!萨度!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