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海绵垫批发: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20:05:51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

(2007-11-17 10:06:08) 转载标签:

书法

于右任

标准草书

行草

推陈出新

一笔书

分类: 书论:天下第一小楷 推陈出新 独创一体 黄若舟教授,中国书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穷毕生之精力,研究汉字实用快写。

从他1939年编著的《通书》起,到建国后《汉字快写法》等一系列专著的完成,历时六十余年。

 

六十多年来,黄老的“快写”一版再版,总发行量达两千万册之巨,这在同类刊物的发行史上,堪称奇迹。黄老的“快写”至少影响了三代人,世称“黄体”,不仅普通知识分子广泛学习采用,即便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里,黄体的影子也时有所见。

 

众所周知,现行汉字只有正楷印刷体,没有手写体,虽经简化,书写速度依然是个问题。传统的草书固然很快,但变化起来漫无准则,难写难认,专业性太强,很不容易普及。早在1936年,书法大家于右任就著有《标准草书》一书,意在普及草书,提高汉字书写速度。于先生根椐草书的变化规律,把汉字的偏旁部首分门别类,列成表格,归纳出一整套符号化的标准草法,并从历代书法名家的草书作品里,精选出部分合用的字,集成《千字文》,作为“标准草书”的范字。

 

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理顺了传统草书的一团乱麻,使学草书的人有了准则可依,掌握起来容易多了,所以于先生的《标准草书》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对中国书坛影响很大。但它终究没能跳出“艺术”的圈子,对于书坛之外的广大社会,学习起来仍有相当的难度,专业性还是太强。

 

而黄老的快写法,是在传统“行草书”的基础上,舍弃难写难认的,取用通行易识的,这是其一;其二,黄老依照传统草书的变化规律,对现行的一些汉字大胆删减笔画,以保持楷体字形的轮廓,而又便于连写为原则,推陈出新,独创一体,无论钢笔毛笔,都很适用。因此黄老的快写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普及。

 

半个多世纪以来,黄老的快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屡易其稿,多次修订。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黄老的快写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快。一九九〇年前后,黄老在原有快写的基础上,参照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些连笔字,又开发出一种“词语连写”的“一笔书”。

 

所谓词语连写的“一笔书”,就是三、五个字乃至七、八个字的一句词语,一笔完成。例如黄老摘抄的《雷锋日记》,“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句话,“在生活上”这四个字一笔完成,“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这九个字一笔完成,“看齐”二字一笔完成,总共15个字的一句词语,只用了三个“一笔书”就完成了。(见《汉字快写书法》增补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〇年五月版第107页)

 

黄老虽然研究的是实用快写,但艺术性上也堪称一流,特别是黄老早期作品里称之为“字根”的部分,传统韵味十足,非常美观耐看。当然,黄老后来的“一笔书”,就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了,甚至可以说简直就看不得了。但黄老开宗明义,说那是专为有“速记”需要的人开发的,所以我们不该求全责备。

 

概言之,一、黄老的快写,大大地提高了汉字的书写速度,在社会实用上,功不可没。二、黄老的快写已形成完整体系,社会影响很大,为将来“汉字手写体”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仅上述两点,就奠定了黄老在中国书坛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