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证书考试有哪些: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23:50

柳比歇夫

  全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 )  生卒: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  苏联昆虫学家

,数学家,哲学家。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  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  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  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  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概述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而得名的。这种方法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简单地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就是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个人时间定量管理的方法。

要点

  ⑴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真实是指工作现场的记录,而不是补记的。准确是要求记录的误差不大于15分钟,否则记录就无使用价值;  ⑵切勿相信凭记忆的估计,人对时间这种抽象物质的记忆是十分不可靠的;  ⑶选择的时间记录区段要有代表性;  ⑷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在检查时间记录时,要找出上一时段计划时间与实耗时间的差,并以此为根据,对下一时段的时间耗用予以重新分配;  ⑸坚持就是成功。

步骤

  ⑴记录。运用各种各样的耗时记录卡准确地记录时间耗费情况。工作记实表,真实准确;  ⑵统计。每填完一个时间区段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走访用户、读书看报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  ⑶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浪费时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做了应该由别人做的工作;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犯了过去犯过的错误;开会和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等等。  ⑷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奇特的一生》,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
    柳比歇夫是苏联时代的科学家,他一生著作丰富,涉猎广泛,成就斐然: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
  他的知识面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马丁?路德的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是如数家珍。他懂复变数理论、农业经济、罗?费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古希腊古罗马,天知道他还精通些什么。

  
    看了上面的介绍,有人会认为他是不是一个非常勤奋,不分日夜做研究的人,那那就错了,柳比歇夫在这之外,还比旁人看过更多的话剧,去过更多的地方旅游,听过更多的名家音乐,搞过更多的体育活动……
  可最为令人惊叹的事情还不在这里,他人生格言的重要一条便是“感到疲倦就马上停下工作去休息”。根据书中记载,柳比歇夫每天都保持10个小时的睡眠——天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究竟是怎么做到上述那一切的呢?

    这都是在于柳比歇夫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统计法。其实这套方法本质上也就是“事前计划、事后总结”,但是柳比歇夫把他发挥到了极致,每天都记下自己当日活动的耗时,每月又累计叠加,每年又总结展望,摘书中一段为证:

  我们随便拿一天的日记来做例子——一九六五年夏季的一天:

  “索斯诺戈尔斯克。0.5。基本科研(图书索引——十五分,陀布尔让斯基——一小时十五分)。分类昆虫学,参观——二小时三十分,安置捕捉器两个——二十分,分析——一小时五十五分。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消息报》——二十分,《医学报》——十五分,霍夫曼的《金罐子》——一小时三十分,给安德朗写信——十五分。共计六小时十五分。”

  整个一天的活动,直至看报,都经过分析,分门别类登记上了。

  怎么是“共计六小时十五分”?从记录着,这仅仅是第一类工作时间的总数。其余经过计算的时间是第二类工作或其它。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就拿这个一九六五年的八月来说,第一类工作的总时间是一百三十六小时四十六分。其中又包括哪些项目呢?请看吧,一切情况在每月小结中都有说明。

  “基本科研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       ——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组织工作        ——五小时四十分

  合计 ——       一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基本科研”这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1.分类工作——《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六小时二十五分

  2.杂事                   —— 一小时0分

  8.校对《达达派研究》            ——三十分

  4.数学                   ——十六小时四十分

  5.日常参考书:里亚曾诺夫          ——五十五分

  6.日常参考书:生物学            ——十二小时O分

  7.学术通信                 ——十一小时五十五分

  8.学术札记                 ——三小时二十五分

  9.图书索引                 ——六小时五十五分

  合计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我们还可以随便拿哪一项继续分析下去,就拿第六项吧——日常参考书:生物学——十二小时。这十二小时花在什么上面,一目了然,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1.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三百七十二页,看完(共十六小时五十五分)——六小时四十五分

  2.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九十一页    ——二小时0分

  3.P.贝尔格的手稿——二小时0分

  4.聂考洛,奥斯维尔陀,十七页            ——四十分

  5.拉特纳的手稿                —— 一小时三十分

  合计                     —— 十二小时五十五分”

  

  柳比歇夫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总结、统计、展望,归纳自己的得失,最后形成了一套极为高效的工作生活安排。根据这一安排,他认为自己倘能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就已经非常伟大了,事实上他所以能做出那么多的成就,也正是建立在这每天的七八个小时之上——不过必须说明,这是所谓“纯时间”,柳比歇夫自己在日记中是这么解释的: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创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十一小时三十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纪录的一个月是一九三七年七月,我一个月工作了三百一十六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七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

  纯时间主要用来进行最需要消耗心智的活动,比如学术研究,而在此之外的准备、搜集、整理、积累,又包括上述大量娱乐、体育活动,柳比歇夫只用所谓“时间下脚料”来进行:

  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他规定,短距离,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为了等车浪费时间、损害神经。步行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反正需要散步。

  他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举个例,英语他就是主要利用“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我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常常出差。一般我要带一定数量的书上火车。如果是长期出差,我就把书打成邮件,寄到一定的地点。带多少书,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决定。

  “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在路上看书有什么好处?第一,路途的不使你感觉不到,很容易将就;第二,神经系统的状况比在其它条件下良好。

  “坐电车,我看的不是一种书,有两三种书。如果是从起点站坐起(例如在列宁格勒),那就可以有位子坐,因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写字。如果电车很挤,有时候只能把着扶手杆勉强站住,那就需要小册子,而且要比较轻松的。现在列宁格勒有许多人在电车上看书。”

  
     这套时间管理法其实和现在通常的时间管理方法相类似,计划-行动-总结,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时间管理不好呢?(包括我自己)。这就是缺乏柳比歇夫的精神,为科研研究而献身的精神。

     愿我们都学习柳比歇夫,不仅仅学习他的方法,而更学习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