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华人才网学历:不知有花【经典美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53:53
不   知   有   花
文 张晓风 编辑 我是一片云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神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
附:《不知有花》读后感两则
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读《不知有花》
花海,山庄,妇人。
“花?哪有花?”这是山村妇人面对作者的回答所发出的疑问。那些使我们惊呆沉迷的花,在她眼里居然是不存在的。也是,她每天在这些桐树间要走好几个来回,在她看来,只有那些高贵典雅的花才是花,只有那些有着芬芳馥郁的花才是花,渺小的桐花称不上“花”。
面对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我们这些“局外人”可能会为之陶醉其中。而在桐树下走过千百回的山村妇人已习惯了这一自然现象,每天都与它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都看见,难怪不足为奇。近在眼前的明明是花,却不知眼前有花。
就像一个每天都看落日的人和一个难得看一次落日的人,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天都看落日的人会认为这落日天天都是这样,而难得看一次落日的人会认为这落日居然会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太绝了!
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去一片满是桐树的山林驻足欣赏的话,我想我定会陶醉其中的。自小我就喜欢那些不是很引人注目,但不施典雅的小花。是的,在生活中,与某一个人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其实你并未彻底地发现或了解他。
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度过岁岁月月而不知有爱。
真可谓“相亲相融而不相知”啊!
心不由己和处美不惊
——我读《不知有花》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张晓风的文章,我是很欣赏的。这样的文章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赞云,佛光普照,亦不为过。
我先说,我的阅读体验。或者说我的写作的经验。桐花,泡桐之花,平凡而灿烂。在我们学校操场后面的围墙边上也有的。记得2007年的时候,我准备自学考试,考的是《高尔基研究》。因为操场安静,我来到操场,邂逅了美丽的桐花。当时有一些感受,淡紫色的云霞,一片一片,煞是好看。但我是没有张阿姨的惊心动魄的感受的,可能是心境的区别吧。(后有故人为我纠错,此为油桐花,所谓无错不成书,将错就错吧。)
我记得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的问题:“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这里的“主人”作何解,还有作者对于两个人物,农妇和老尼的态度是“嫉妒”怎样理解?
我知道这样的问题是很深沉的、或者很深刻的,学生缺乏人生的体验。于是我讲了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得金牌的故事。这是后来央视访谈节目中刘翔本人的一段自白。
刘翔获得了金牌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如在梦境。回到奥运村他的房间里以后,他把所有的门窗都关闭了,把金牌藏在了自己的枕头下,然后蒙头大睡。第二天,一醒来,第一件事情,他就看枕头下,那块令许多人激动,狂喜的金牌还在否。
这样的一段自白非常有意思。它向我们展示了天鹅振翅,人生花开的心醉神迷。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但是张阿姨这样低调的来了一句,淡淡地来了一句。而且非常深沉的用了“主人”这个词语。让我深思。
整日里忙忙碌碌的农妇,心静如水的老尼,这样的人不知有花,让张阿姨“嫉妒”羡慕,憧憬。而我们呢?我们会用这样的目光来看待她们吗?未必。
我也会陶醉于这样的美丽,我没有办法处美不惊。我会心不由己,我会流连忘返。我终究是俗人。我还说,这样农妇,终日忙于自己的生计,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过于卑微,过于庸俗。我不愿意过。我还会说,这样的老尼,端坐静默,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过于死寂。我不愿意过。我是断然不会“嫉妒”到羡慕的。
走笔至此处,我记得在杨绛文集的读后感中,其中有这样的感悟:“ 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善人吉哈诺。”这是《堂·吉诃德》小说主人公临终前最后的话。那位曾经喜欢做梦、耽于幻想,勇敢地向风车发起挑战的骑士,走到人生的尽头时,留下了如梦方醒的话语,又成为了杨绛先生纪念父亲时的感言。这话语是那么平常朴实,却又如此含义深邃。我想,这或许也可以是一个历尽沧桑者的告别语,或许在若干年以后会成为我们告别这个世界的寄语吧。面对生与死,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多余的,每一个生命都只是他自己。”人生到终了,才大梦方醒。我们终究都是一些未明之人。人类一思索,上帝就要发笑。但是谁能够不思考呢?有情,有思,这是人之灵性。但也就是这个灵性使得我迷,使得我蔽,使得我痴,使得我执,所以读张阿姨的文章,我获得了一个字“忘”。或者也可以说是平常心吧。
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