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酷免费素材没有了:“中国驰名商标”的司法猫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22:28

中国的事不能太较真,一较真准有事。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中国驰名商标”来说,中国现有近2500件驰名商标,占据了45类商标分类中的44类。按常理,所谓“驰名”,那一定是如雷贯耳,名声远扬,妇孺皆知。虽不说驰名中外,但至少应该驰名当世。可是,闭着眼睛苦想,屈着指头尽算,能报出几个来呢?

我们接触“驰名商标”,大概先从“吃”的老字号开始。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山西陈醋、金华火腿、贵州茅台、青岛啤酒等等,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驰名天下。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突变,各种各样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办公设备不断出现,伴随我们生活每一天。国际品牌、民族品牌交相辉映,倡导着我们生活的新美学。松下、东芝,肯德基、麦当劳,奔驰、宝马,沃尔玛、家乐福,香奈尔、LV等等,让我们充分享受资本主义五彩斑斓的文明,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当联想收购IBM,当海尔走向世界,当吉利收购沃尔沃,当正泰成为欧洲电器的贴牌标准,当政府购买公务车开始移情自主品牌,民族工业从中国制造飞跃到中国创造,在迅速崛起。越来越多“驰名商标”响彻在中华大地。

真正优秀的中国产品当然无愧于“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这不仅仅意味成功,更是一张国家名片。“中国驰名商标”在国人眼里,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

在《商标法》修改前,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量认定的200多件“中国驰名商标”,绝大多数是本行业本来就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虽然几乎是清一色的民族品牌,但绝对称得上“驰名天下”,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份额。“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企业最具有广告宣传价值的荣誉称号。

但近几年来,“中国驰名商标”队伍呼啦啦地迅猛扩展,一下子猛增十倍。其中按地区计算浙江省排名老大,占了341件,比例高达14%。按城市排名北京有110件,雄居榜首。莫非是这一南一北搞了“驰名商标”千里马运动,跑步进入了品牌新纪元?

拉出“中国驰名商标”庞大的新科演员表,驰名的名角其实并不多。在国内资深营销策划专家秦全耀看来,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匪兵甲、匪兵乙、群众丁、群众丙。他甚至认为,跑到北大、清华随便拉上个品牌学者,看一口气能道出多少知晓的“中国驰名商标”,绝超不过总数的10%。中国驰名商标就像个筐,啥都能往里面装。先生一直不解,“中国驰名商标”演员表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驰名的匪兵和群众呢?

“中国驰名商标”患上了浮肿病,变得陌生,让营销专家都心里纳闷,社会大众当然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其然。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中国驰名商标”的浮肿病,源头在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执政观。党和国家领导都明确提出,中国要形成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战略成为各级政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本是一件很有战略眼光的良策。但是,真经常常被和尚念歪了。各地政府把“驰名商标”的数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作为城市之间竞争的一张脸面,因为“驰名商标”不仅仅能提高企业知名度,也能提高所在城市知名度。地方政府出于培育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目的,通过财政奖励的方式鼓励企业申报、争取驰名商标,少的几十万,多的上百万。这就意味着企业一旦获得驰名商标认定,不仅品牌身价猛增,获得自身宣传的最好理由,还能获得财政巨额的无偿拨款奖赏。有名有利的好事,哪个不干?于是,许多企业趋之若骛、不遗余力地争取“驰名商标”的认定。对企业而言,再也没有比不花钱就可获得“驰名商标”更好的事了。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分为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两种,行政认定是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司法认定则是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来认定。新的《商标法》规定,在商标的确权和被侵权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在异议、争议、复审和反侵权、主张民事赔偿诉讼等行政、司法程序中就个案申请“驰名商标”的认定。也就是说,法院有权判定任何一个商标为“驰名商标”。据悉,北京中院、高院,还有全国40多家地方法院的知识产权法庭,都有审定“驰名商标”的资格。这本是国际惯例。可是,贪赃枉法屡见不鲜的中国法官,加上一批投机钻营的无良分子,岂能不发生陌生商标一夜驰名的咄咄怪事?

在北京,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出现专门代办驰名商标的知识产权事务所。他们在内部形成了一个驰名商标认定的系统作业链,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选择中西部地区的数家中院作为驰名商标认定的合作对象,以重金收买或者利益分成和知识产权法官结成牢固关系。一个驰名商标的认定,负责判决的法官可进账10万元,甚至高达20万元。紧接着,安排律师负责收集侵权企业(大多是伪造案件)的案宗资料,以便于通过里应外合的知识产权庭审,认定所代理的商标为“驰名商标”。一个驰名商标的律师代理费约在2-5万元左右。同时,他们以各省市代理制组织相关业务网络,挑选熟悉当地企业情况的业务人员,以40%高额业务提成,诱惑业务员的积极性。一个企业申报驰名商标的代理合同金额,最初时竞有高达150万之巨,一般在50-80万元之间,令人乍舌。一段时间后,不少地方政府领导觉察到本地“驰名商标”的数量增长太快,大大超出预期目标,财政拨款渐成压力,于是纷纷锐减奖金幅度。以浙中某市为例,政府对“驰名商标”的百万奖金实行一年后,不得已急降到五十万。

不难算出,这是一笔法官、律师、业务员、事务所、企业多方共赢的生意。政府财政拨款奖励,申报企业认定成功“驰名商标”除了付出部分还可以盈余。由于“驰名商标”的作业链组织系统而严密,基本做到稳、准、狠,个保个,故此业务员在和企业洽谈后,敢签“驰名商标认定成功再付款”的合同。对企业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签!对知识产权事务所而言,十拿九稳,干!在“驰名商标”作业链中,北京的知识产权事务所由于全国撒网,广种厚收,赚得盆满罐满,盈利动辄上千万。我认识一位“北漂”,混了五六年,一无所获,窘困不堪。改行做“驰名商标”业务员,不到一年就赚了百万,回老家买了好车盖了新房。

“驰名商标”在中国司法猫腻的搅和下,终于灰头土脸,不伦不类,患上了浮肿和陌生的顽疾。我们在生活中不时地邂逅从未谋面的“驰名商标”,有时真为贴上“驰名商标”的陌生产品感到脸红。

“驰名商标”是由巴黎公约提出的商标特殊保护概念,国际惯例是在法律的框架下,由执法机关个案认定、被动保护。在西方民主国家法治社会的背景下,“驰名商标”认定一直很严谨,很规范。虽然西方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不同,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存在差别,但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是相同的,那就是诚信的原则。单以驰名商标概念的诞生地法国而言,一大批“驰名商标”诸如标致雪铁龙、米其林、家乐福、欧莱雅、达能、迪奥、香奈尔、圣罗兰、皮尔·卡丹、兰蔻、路易·威登、阿尔卡特等等也早已来到我们身边,家喻户晓,人见人爱。支撑这些“驰名商标”屹立于世界经济浪潮核心的,是其独有的优秀企业文化,而这些文化正是中国企业值得学习的。

每一个“驰名商标”的背后,是无数次坎坷经历的积累,是无数次创新进取的叠加。它不仅仅代表企业产品的美好声誉,更代表一个企业家的良好道德。如果企业家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一切均以眼前利益来权衡,最后将把一个运筹帷幄的战略,变成一个过眼云烟的闹剧。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而没有道德的企业一定是短命的企业。

还“驰名商标”一个尊严吧。中国社会迫切呼唤一种质朴的“归位”精神,来引领企业和大众思想。愿“驰名商标”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归位”与“跨越”的精神坐标和时代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