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泥人:张建军:虚拟空间的赋权与集体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7:01:23

张建军:虚拟空间的赋权与集体行动

2008-12-17 15:18:31 来源: 网易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虚拟空间的赋权与集体行动——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影响

张建军

摘要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从2007年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到2008年反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从厦门PX事件,到汶川地震救援的组织动员,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社会领域重大事件中已经开始显现强大影响力。

互联网虚拟空间的赋权是通过信息交流、意见表达、群体意识建立、行动四个环节实现。互联网使得网民能够及时获得多样化的信息,并彼此交流并就共同关注的事件表达意见,从而建立群体意识,经过协商集体行动。互联网集体行为分为三种模式:线上行动、线下行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互联网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使用并不平衡,这种虚拟空间的赋权仅限于使用互联网的阶层。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空间赋权社会动员集体行动

从2007年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通过网络论坛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进而迅速解决,到2008年中国网民反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网络空间迅速动员参与救助,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社会领域重大事件中已经开始显现强劲影响力,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期间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1]。

本文尝试以赋权理论尝试分析互联网在中国转型社会中的作用。

一.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年轻人是中国网民的主体。中国网站数量为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家庭拥有互联网的比率为74.1%。

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博客/个人空间、论坛/BBS均是网民前十大网络应用。即时通信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半年增长了2442万,半年增长率14.3%。2.06亿人浏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1.5%,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二位。最近半年以来,网络新闻用户增长迅速,半年增长了5164万人,增长率达33.4%。中国网民中81.5%的网络新闻阅读率,高于美国(71%)和韩国(67.1%)。

表5.1 [2]

流动的空间——地方事件缘何举国关注?

曼纽尔·卡斯特认为互联网塑造的“新沟通系统彻底转变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向度:空间与时间。地域性解体脱离了文化、历史、地理的意义,并重新整合进功能性的网络或意象拼贴之中,导致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3]。陕西华南虎事件、厦门PX事件、重庆拆迁钉子户事件,地方事件经过互联网传播放大,成为全国性事件甚至全球瞩目。互联网空间消灭了地域的界限,任何一个节点的信息地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地球村的村民。网络空间中“不允许异地监督”禁令不再有效力,当涉及关乎公众利益的问题时,地方性议题可能迅速成为全国网民关注的内容,同样中国国内的议题也可能为世界所关注。

2.人人参与的虚拟世界

参与是指通过互联网对公共话题表达意见,协商沟通,采取行动,进而提高网民对涉及生活的国家制度的影响力,消除阻碍其获得政治、法律和社会权利的藩篱,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互联网的魔力在于它使得各种形式的文化符号都能够及时参与,抹平了社会身份,使得学者,公务员,打工者平等地在网络上交流(Poster, 1997, p. 211)。网络赋予了个体平等在网络空间交流的权力。这种参与是通过在BBS论坛的回帖、顶贴,网络新闻后的跟帖,网络调查中的投票,“反对日本入常”的网络签名,“红心中国”运动中MSN、QQ头像、签名,博客中的讨论,以及“陕西华南虎事件”中恶搞相关人士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实现的。

3.认同的力量——群体意识的建立

通过网络平台的沟通交流,各个社会群体建立各自的交流空间,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汇聚相关信息、资料,学习讨论,组成虚拟空间松散的共同体,逐步建立群体意识,构成虚拟部落。认同是人们意义和经验的来源[4]。各种类型的BBS论坛、庞大的百度贴吧为这类群体集中的空间,而及时通讯工具QQ群,MSN群等为虚拟部落的及时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经验分享能增进社会粘性,帮助解决共同的问题,鼓励人们视他人认为同胞,有时还能确保人们对正真的问题和需求有所反应,甚至帮助人们认同自己。[5]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截止2008年6月,中国网络社区中的论坛/BBS访问率为38.8%,用户规模达到9822万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九。虚拟部落的主题广泛、丰富,几乎涵盖所有社会领域。如前两年影响广泛的超级女声贴吧为代表的娱乐明星偶像粉丝部落,以社区居住关系而建立的社区论坛、房屋业主论坛,以共同社会身份象征为主题建立的汽车车主论坛,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建立的维护权力论坛如乙肝携带者的虚拟部落“肝胆相照网”、不同性取向人群建立的各种虚拟空间等等众多虚拟部落空间。9月,人民网也为胡锦涛和温家宝建立粉丝部落——什锦八宝饭网站。

通过虚拟空间的组织赋权,各个群体被组织动员。2005年超级女声电视娱乐票选运动中,正是通过贴吧建立各地的粉丝组织、用QQ以及手机短信保持及时联络,从虚拟空间的发帖到街头的拉票,从组织明星后援团到支持明星代言品牌。认同的力量在虚拟空间被激活,进而影响走向现实生活。

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中各群体对利益诉求更加强烈。利益诉求的主题国内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司法公平、公民财产、社会道德等:对外关注中国国际形象、民族尊严、民族情感。而介于商业力量和政治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维护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法律、行政、媒体等当下的表现和状况,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面前部分丧失社会公众的信任。通过互联网,虚拟空间公民对传统的利益表达和平衡体系——法律、行政、媒体都有反动和牵制。在网民反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厦门PX事件,在刘涌案、许霆案中正是互联网空间的舆论对事件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完全逆转。厦门PX事件、孙志刚事件中是互联网推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变革。2008年年初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中,亿万中国网民对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进行了监控与反制。这种非中心化和分散化的网状结构,无疑使网络拥有了比传统媒体更为广阔和自由传播的空间。其自由言说和参政议政的公民权利意识正在逐渐觉醒。网民个体所表达的思想、意见和情感,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被放大为网上的公共话题。可以说,中国的网民完成了历史性的蜕变,成为一种积极干预社会现实、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6]

近年来有影响力的网络事件及其关注问题列表

时间

地区

事件名称

关注问题

2006年

广州

孙志刚事件

行政司法

2006年

沈阳

刘涌事件

司法公正

秦皇岛

铜须门

公民道德

黑龙江

虐猫事件

公民道德

重庆

钉子户事件

公民财产权力

陕西

周正龙华南虎事件

社会

深圳

许霆取款案

司法公正

厦门

厦门PX项目事件

环境安全

上海

磁悬浮建设事件

环境安全

北京上海深圳等

反日入常事件

国际关系

全国

抵制家乐福事件

中国形象

全国

反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

中国形象

全国

万科王石捐款事件

公民与企业道德

全国

贵州瓮安事件

行政司法

全国

爱国红心事件

中国形象

4.集体行动——虚拟与现实的互动

通过网络空间的交流、协商,达成一致而采取集体行动。这种集体行动有三种形式:在线行动、线下行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所谓的在线行动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与意见表达,在论坛的顶贴、回帖,转发信息等,以及继续搜索信息补充相关信息,以及发起人肉搜索。线下行动是指网民经线上动员,约定时间和行动内容而采取线下行动。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组织和动员的作用。厦门PX事件,事件发生之初是网民在互联网空间讨论,后在2007年6月初网民约定集体携带绿丝带上街游行。

这种集体行动通常是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中国有影响力的个人博客周曙光,曾多次就网络空间的热点事件,采取线下行动。居住在湖南的周曙光曾到重庆钉子户拆迁现场,了解事件发生情况,在其博客中发布文字、照片和视频介绍事件进程。周曙光利用自己的博客向网友募捐一定的资金和物品,先后报道厦门PX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参与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等。通过互联网发动的这种集体行动常常时线上与线下互动,线下行动提供事发现场的信息,网民线上行动为线下行动者提供资金、物质、信息的资助和认同的强化。

三.第五压力集团——赋权的结果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将新闻业视为与司法、行政、立法三权相并列的第四势力集团。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转型社会中新压力集团。政府重视网络平台的意见表达。胡锦涛2008年6月在人民网表示: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7]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胡锦涛、温家宝等高层领导屡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互联网舆论,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事件处理会议中宣读网络意见,陕西副省长在华南虎事件千人大会公开提及网络空间的批评意见。互联网舆论正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执政过程中新压力集团。

互联网压力形成的过程:地方各级政府面对自己管辖地域出现问题时经常会采取封锁消息,不愿将信息公开以及上报中央政府,传统媒体传播系统经常受制于政治以及经济利益的掣肘。互联网平台消除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信息传播中间环节,使得底层的网民也可将信息传播出去,可能形成全国性的舆论压力。互联网成为地方政府的压力集团。中央政府也受到互联网舆论压力。中国国内问题经网络空间传播,可能为世界瞩目,引来海外舆论压力。

四.有限阶层赋权及赋权滥用

社会阶层获得互联网权利不平衡。很多中国的家庭在计算机硬件方面有障碍,在软件技术使用方面也有困难。物质条件与技术要求的限制,互联网目前在中国社会部分群体中使用,而占社会总人口80%的农民,互联网使用率低,所以网络赋权更多地是对社会中经济基础及知识技能均有处于优势的群体。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08年6月,中国网民第一大职业为学生7600万,占30%,居于第二位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5.5%。

[1] 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

[2] CNNIC 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调查统计报告》

[3] 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第46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

[4] 曼纽尔·卡斯特 《认同的力量》第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

[5] [美]凯斯·桑斯坦 《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 第74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3年。

[6]陈力丹lhttp://blog.sina.com.cn/chenlidan

[7]曼纽尔·卡斯特 《认同的力量》第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

(本文来源: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