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ps:主要中小径竹种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12:18:33
来源: 日期:2006-01-16
1、绿 竹
绿竹是一种以笋用为主的多效益竹种。种植绿竹一般三年即可成林产笋,亩产量可达800—1000公斤,绿笋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清水罐头。绿竹竹材可作建筑、竹编材料和造纸原料,并可加工成竹胶合板和美术工艺品。绿竹根系发达庞大,耐水力强,能固土护岸、保持水土。绿竹树冠翠绿喜人,可绿化庭院、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绿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溪河岸畔、河滩、河洲以及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脚均可生长。气温25℃时生长最佳(气温小于—5℃时叶片受冻,气温在—7℃~—9℃时植株会冻死),绿竹一般在三月下旬发芽,5~10月为出笋期,10月底老叶脱落。
一、栽培技术
⒈林地选择
绿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7.5℃,极端低温>—6℃,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冬季霜冻少,低温时间短的条件下,方可越冬,发展绿竹时必须予以注意。
绿竹造林地最好选择在海拔300米以下,坡向朝南、空气流动性好,冷空气不易沉积的地形最佳,不宜选择在山顶、山坡上部等海拔较高的地方。
绿竹林地的选择必须是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至中性沙质土或壤土;一般以江河两岸的冲积土为佳,低丘、山麓、平原、田边沟旁都是种植绿竹的较好地点。
⒉林地准备
在栽植前先要做好造林地准备,即清理林地、整地、挖穴等。按株行距4×4米或5×5米进行定点挖穴,若是单行栽植,株距可按3~4米,穴规格为:穴面80×80厘米,穴底60×60厘米,深度40~50厘米,穴位按梅花形(品字形)排列。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最好先进行全垦或带垦后开穴。
栽植穴挖好后,最好先施些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好,施下后要回填部分表土与之拌匀备栽。基肥应在种植前1~2周施入。
⒊造林季节
绿竹一般都在3~4月长叶,恢复生长活动;6~10月间出笋长竹。由于绿竹大多采用移竹蔸造林,所以宜在生理活动最弱的1~3月休眠期进行造林。易发生冻害的地方,造林时间应选择在低温期过后进行。根据各地群众的经验,造林时间选在雨水至谷雨期间成活率最高。
⒋造林方法
选择生长健壮、芽眼肥大、须根发达的一、二年生竹分蔸作母竹。栽植前用黄泥浆沾蔸,以保护竹蔸根点,栽植时将母竹斜放穴中,竹秆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和遇干旱天气时人工灌水,要注意不要反向斜放,以免造成根系不能自然舒展,影响生长;母竹放好后即分层覆土、踏实。覆土应超过母竹原入土处5--15厘米左右,上部要堆成馒头形,最后加盖一层松土或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二、经营管理
1、幼竹的管理
①笋的留养:造林后当年就会有2~3株新竹长成,第二年以后,每丛留5~6株,第三年便可成林。挖笋时要用“笋铲”斩下笋头上的幼嫩部分,留下笋头下的幼笋芽,以利生长新笋。
②中耕除草:每年在3~4月除草松土1次。松土的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将杂草埋入土中作肥料。除草松土应尽量避免损伤竹蔸和笋芽。
③施肥:为促进新造竹林尽快成林,应进行施肥。肥料要以有机肥料为主,最好在秋、冬季施肥,以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保持土温、增加新竹芽眼抗寒越冬能力。株施0.5~1担厩肥或土杂肥,挖沟施入。施速效肥(如人粪尿、硫酸铵、尿素等要用水冲稀),可结合除草松土后施放,也可直接浇在竹蔸附近,以利根系吸收。每丛新竹施0.3~0.5斤化肥或3~5斤人粪尿。
④立体经营:绿竹种植后第一、第二年林中空地较大,可推行立体经营,如套种黄豆、花生、西瓜、蔬菜等农作物,放养鸡、鸭,这样可“以耕代抚”,节省劳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夏季还能降温保湿,为竹林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2、成林竹的管理:
①笋期管理:每年的5~10月为产笋期。在笋期的培育管理上,要抓如下几个技术环节:(a)适时割笋:绿竹的抽生能力很强,采笋后笋头上的幼芽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仍能抽生新笋。因此,当笋即将破土时即行采割,此时的笋尚在地下,嫩白质好,笋味鲜甜。露出土后的笋,笋尖开散,见阳光变绿,笋体老化,笋味差而带有苦味。割笋时,要小心扒开表土,用锋利的“笋铲”沿笋篼上部、用锺敲割。割笋后,要及时 把表土复回原处,以免影响再次出笋。(b)增施肥料:绿竹从抽芽至发笋到长竹的整个生长过程,养分消耗很大。所消耗的养分主要靠其连生母竹供给。因此,在产笋期要及时补充养分。一般每丛绿竹增施腐熟栏肥30斤左右,并在采笋处用少量稀人尿或低浓度尿素水溶液浇灌,然后复土盖实,这样可提高笋的抽发能力。(c)灌水保湿:绿竹与笋的生长都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采笋期如遇干旱炎热天气,要用清水浇灌竹丛,保持竹丛土壤湿润,以利竹、笋正常生长发育。(d)采高留低:子竹的秆柄总是高于母竹的秆基,致使新竹的位置逐渐增高。因此,要采去高位笋,把位置低的笋
留作新竹,以免造成根篼重叠,芽眼露出地面,影响新竹丛平衡发展。 (e)新母竹要在出笋盛期留养。若出笋初期留养,会过多消耗养分,影响当年笋的产量;过迟留养,则气温下降,幼竹易受冻害。
一般在8月下旬利用竹丛空隙地留笋养竹为宜。新母竹留养不宜过多,以每丛竹留2~4支健壮的笋养成新母竹即可。同时也应考虑留方向适宜的笋成竹。满三年的老竹可砍去,以后每丛保持9~14株青壮竹。每隔六年左右,要挖除老竹头。
②中耕施肥:每年的3~4月中耕1次,深度为20~25厘米,中耕时结合施肥,每丛母竹施入人粪尿或厩肥1~2担,或施用0.5~1斤化肥,然后培土20~30厘米,使笋不易出土。
③合理采伐,掌握“砍弱留强、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内留外”的原则。3年生以下的竹应保留或适当砍一些过密竹,4年生以上的竹可全部砍去,砍伐时间可在秋后至春前进行,此时不影响竹林生长,且竹材性质良好,不易虫蛀。过早砍伐会影响新竹的生长,甚至造成缺乏营养而枯梢。过迟伐竹竹液流动旺,伐桩营养浪费过多,易损伤竹林“元气”。砍竹要尽量降低伐桩,节约竹材,老竹头应及时挖去,以利更新。
三、绿竹的病虫害防治:
1、竹锈病:发病初期,竹叶背面发生橙黄色的夏孢子堆、突破叶的表皮外露,严重时夏孢子堆密集成片,引起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在5月间发病初期,将病枝砍下烧毁,并喷1%的波尔溶液。竹林如过度郁闭,应适度疏伐、使林内空气疏通,以免病虫发生。
2、竹大白虫:又称笋虫。成虫啃咬竹笋、吸取竹汁;幼虫食竹笋,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
防治方法:①成虫在上午9~12时,下午3时至傍晚活动产卵、交尾时,进行人工捕捉。②幼虫孵化及成虫初期、可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3、竹卷叶螟:又称竹苞虫。此虫发生非常普遍,幼虫将竹叶卷成筒状,严重的虫苞累累,竹叶被食尽,竹枝发黄,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
①人工摘除卷叶,消灭幼虫。
②发现幼虫虫苞叶时,可喷射90%敌百虫1000倍液505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③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
4、竹蚜虫:常群集于叶背面或秆部吸食液汁,易引起煤病。
防治方法:喷射40%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
雷  竹
雷竹又名早园竹,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笋用竹种,具有成林快、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其笋个体粗壮、壳薄肉肥、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大小年不明显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发展雷竹生产作为城镇“菜篮子”工程和农村奔小康项目来抓,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市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河滩均可引种。
一、雷竹的营造林技术
⒈造林地选择: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的竹林,应具备优越的环境条件。因此营造雷竹林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土壤疏松、透气、肥沃、交通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度为5~15度的低丘缓坡地为好,房前屋后“四旁地”、菜园地等也可栽植。土质以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2.整地:为提高造林质量,促进快速成林,应尽量采取全面整地方式,要求深度30厘米以上,将树桩、石块等除去,翻土时要求将表层土翻入底层,心土朝上,不必打碎,为节省投入成本,也可采用带状和块状整地方式,若是房前屋后的农闲地、菜园地,也可直接挖大穴栽植,整地应于造林前一个月完成。
3.挖穴:一般每亩种植60株,株距3.7米,行距3.0米,穴位品字形排列。穴规格1~1.2米,宽50~60厘米,深30~
40厘米。穴挖好后,应先将有机肥施入穴底,填土10厘米备栽。
4.造林季节:除寒冷的隆冬和干燥炎热的伏天外,其余 时间均可种植。一般以立春前后种植为好,因此时湿度大,母竹处于“休眠”状态,成活率高 。
⒌造林方法:多采用移母竹造林。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根系发达、侧芽多且饱满的竹子作为母竹。挖掘母竹时切勿摇晃,应留来鞭20~30厘米,去鞭40~60厘米,留枝4~5盘,尽量多带宿土。母竹运到造林地后,要立即栽植。栽植时把母竹放入穴中,培土,分层压实,覆土成馒头形,并在表面盖上稻草或杂草保湿。
栽植雷竹的技术关键是“深挖(穴)慎掘(母竹)浅栽(母竹)紧压  (土)松覆(草)”。
二、雷竹林的抚育技术
⒈水肥管理:对于新造雷竹林,由于竹鞭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抗旱防涝能力弱,如遇久旱不雨,发现竹叶有上卷现象,应在清晨或傍晚在竹株附近浇水,并于浇水后在地面覆盖一层稻草或细土,减少水分蒸发; 如遇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应及时开沟排水,特别是出笋期间更应防止积水,以免引起烂鞭和退笋。
施肥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雷竹生长和竹鞭发笋。要使雷竹多发笋、早出笋,应大力提倡施肥。一般要施下面几种肥:
①笋后肥——即在行鞭期的5~6月份,主要施速效性肥料。可每隔7~10天施稀人粪尿或稀尿素水肥(约1%浓度)。施用时可直接浇在竹兜附近。
②催芽肥——即在孕笋期的8—9月份,主要施迟效性有机肥,如厩肥、土杂肥、垃圾塘泥等。
③孕笋肥——11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如鸡、鸭、猪粪等厩肥。
④催笋肥——即1~2月份,以施速效肥为主,亩施尿素25公斤,磷肥6公斤,钾肥10公斤。
⑤护笋肥——4月份,主要施尿药肥,一般用一药瓶盖的甲胺磷拌一桶人粪尿,泼撒于竹兜附近并松土或覆土,这样可提高成竹率,又可防虫治病。
⒉松土除草:一般一年松土除草两次。第一次于6月份新竹展叶前进行,松土深度20~25厘米;第二次于9月份进行,并将锄下的杂
草平铺于林地上。锄草松土可结合施肥进行。
⒊护笋养竹:对新造竹林,第一年母竹长出的笋要尽量多留,第二、第三年要留比母竹数多2~3倍的健壮笋成竹,将其余弱小笋、过密笋及时挖去,从第四年起每亩要留新竹150~200株。
⒋地面覆盖:采用地面覆盖,能提高地温,可使雷竹提早出笋,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可采用砻糠、稻草、竹叶、发酵后的锯末等作为覆盖物。据报道,每平方米覆盖15斤的砻糠,可提前41天出笋,并且笋期还可延长40天,产量可提高29%。
⒌合理砍竹:合理砍竹是调整竹林结构的重要手段,要及时砍伐4年生以上的老竹。一般雷竹林要求保持每亩立竹800~1000株。砍伐时间可在新竹发枝展叶后的5~6月份进行。此时若能结合进行松土、除去老竹兜、老竹鞭,将有利于新鞭的生长和孕笋。
⒍防治病虫害:雷竹林经营水平越高,病虫害发生的机率越低,而一般经营的雷竹林常发生竹蚜虫、竹螟、竹丛枝病等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旦发现要“治早、治小、治了”,以免蔓延成灾。
苦 竹
苦竹属禾本科苦竹属中小径竹,在我市低山丘陵或山谷及平地有天然苦竹林分布。由于其出笋期在4—5月,比绿竹早,产量高,苦中带甜,风味独特,使人常吃不腻,成为家庭、餐馆的热门佳肴。近年来,人工移植面积不断扩大,笋制品厂又将其加工成清水笋罐头,成为赠送亲友的珍 土特产,市场销路广阔,价格好。经营苦竹前景十分看好。
一、人工营造苦竹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1、造林地的选择
低山丘陵山地的山间空地、山沟谷以及低产果园、荒芜采地和房前屋后均可种植,山地种植一般选择海拔800米以下东南坡或南坡,土壤 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
2、造林地清理
8—9月份进行林地清理,挖净茅头、小杂竹头及林木伐桩。同时,为便于生产操作和管理,应在造林地内合理布设1.0—1.5m宽的林道。
3、整地、挖穴
沿水平带作业,按3.6×3.1m的株行距,块状整地,约每亩60穴,穴位呈品字形排列,挖明穴,穴面80×50cm,穴底60×40cm,回表土至满穴。要求在12月底前完成。
4、母竹选择
选1 年生、无病虫害、杆基粗壮、笋芽多的单株或2-3株成丛连鞭带蔸挖起,来去鞭各留20cm 以上,留枝2—3节,挖后砍梢。在掘苗过程中尽量多带宿土、运输时要用稻草包扎保护鞭笋芽,以提高成活率和出笋率。
5、栽植
栽植时间为2—3月份(大寒—惊蛰)。栽植前穴施有机肥料20kg左右,施后复土.栽植过程应注意:一要注意鞭向,使竹鞭平直舒展;二要注意适当浅栽,不宜太深;三要在分层压实后适当培土.若经较长时间运输后,栽植前应将母竹丛放在清水中浸8-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栽植后若遇到晴天或久旱不雨,应及时浇水保湿,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6、幼林抚育
当年抚育2次,分别为5-6月份和8-9月份进行.第一次全面劈草、块状锄草2米见方,继续挖“三头”(即茅草头、小杂竹头、林木伐桩)消除种间竞争,同时进行扩穴、培土,每株穴施复合肥0.1公斤(即在距竹蔸坡上部30cm处开挖长60cm,宽20cm,深25cm的半月形施肥穴),施后及时浇水,并覆盖一层稻草或杂草,以减少水分蒸发。造林第二年也进行抚育二次,方法、要求同当年,施肥量增加到每株0.2公斤。
7、留笋养竹
造林第1-2年禁止挖笋,仅挖退笋和弱笋,第四年后开始均匀挖笋,逐年伐除老竹,使每公顷立竹留保存1.8-2.1万株,持续调整邻级结构,大致为1年生30%,2年生30%,3年生25%,4年生15%,每年笋分化期和出笋期各施肥一次,施肥量每亩20-30公斤。
二、已成林的苦竹片林的经营管理
1、劈除杂灌木,并将其清理出林外。然后进行全面劈草,块状垦复(深约15cm),压青,挖除树蔸、老竹蔸、老鞭根,培土,开穴状沟,每亩施氮、磷、钾10-15公斤(氮1:钾5)与沟穴内施后覆土。在每年出笋前后各施肥一次。
2、封山育林和护笋养竹。为提高立竹密度,增加产量,第1—2年,禁止挖笋,仅挖退笋和弱笋,使每公顷立竹留保存1.8—2.1万株,第四年后开始均匀挖笋,逐年伐除老竹, 持续调整邻级结构,大致为1年生竹各占,2年生竹各占30%,3年生竹各占%,4年生竹各占15%。
3、防治病虫害。常有竹象虫、竹介壳虫、苦竹小蜂和丛枝病、竹杆绣病、竹  病,虽不成灾,也应采取“防重与治”的方针。在积极改善苦竹林的生态环境,同时,配备必要器械和药剂,做到严防病虫害的发生。
4、挖笋和伐竹。采用开穴挖笋方法即结合块状松土进行挖笋,挖后填土入穴。要留足盛期壮笋成竹。伐竹一般以择伐为好,符合科学经营、永续利用要求。择伐时要先伐除4年生以上老竹,并遵循“砍老留壮、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的原则,时间以秋冬季为宜。伐后最好打通竹节,埋土或埋肥,以促进竹蔸腐烂。
苦竹是我市的适生乡土竹种,历来管理比较粗放,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因此,只要在集约经营管理上下一些功夫,加大科技含量,就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黄 甜 竹
黄甜竹又名黄间竹属禾本科酸竹属。一般在4—月上旬出笋,其笋味鲜美,可鲜食或加工为笋干,也可制成各种调味笋。竹材坚韧,富含纤维,可整杆加工为各种农用品、生活用品,也可劈蔑加工竹编制品。
一、营造技术
1、林地选择与清理:与其它竹种相同。
2、整地与挖穴:集约经营可全面整地,并间种豆科作物,坡度较大的可带状整地;一般经营的可在林地清理后直接挖穴。造林密度可定为55株/亩,即株行距为3×4米,穴规格为1×0.5×0.4米。表土与心土分开置放,造林前1个月挖完,并于造林前10天施 下基肥,基肥可用农家肥,每穴20—30公斤,另外,加0.5公斤的过磷酸钙,与表土拌均匀。
3、造林季节:2—3月的阴天或小雨天。
4、母竹准备:母竹年龄为1年生,直径3厘米带鞭长60—70厘米,鞭切断切口要平,竹杆留3轮枝切断。
5、造林:要当天挖当天早或第2天早栽植。母竹运输要注意杆柄与竹鞭连接处不要拉断。母竹放入穴中要一端顶住穴壁,边覆土边踩实,覆土要比竹原穴土高10厘米。栽后盖草保温,久无下雨要浇水。
二、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造林后第5年可成林,成林前为幼林阶段。第一年要保护好母竹,不受人畜破坏;要锄草松土3次,第1次在5月,第2次7月,第3次在9月;当年出笋每根每亩留3个笋育竹,其余笋疏去,以便有较多养分长鞭。第2—4年要抚育3次,第1次4—5月, 第2次在7月,第3次 9—10月,抚育方式仍为锄草松土,每次抚育可结合施肥,每次2—3公斤尿素,另外加0.5公斤过磷钙,可撒施后覆土;每年母竹留3—4个笋养竹,其余疏去,底3年老母竹可砍去。
2、成林培育技术
(1)、竹林结构
组成:纯林
立竹量:约750株/亩
整齐度与均匀度:平均直径应达5—6cm,80%以上竹子直径应在平均范围值内,且要求分布均匀。
地下结构:1—3龄竹鞭要占绝对多数,要不断挖去死鞭和老鞭,竹鞭网络要求分布均匀。
(2)、管理技术
留笋养竹:每年每亩留笋250个育竹,笋直径要达5—6cm,且是健壮的笋。
挖 笋:笋出土30cm左右可挖,挖笋时注意不伤鞭,挖后覆土。
竹材生长:采伐年龄定为4年生,要齐地采伐,伐后打通竹蔸,促其早烂。
抚育:每2年浅翻土过程应结合挖去死鞭与老鞭. 每年锄草松土2次,第1次5—6月,即幼竹形成阶段,第2次在9—10月。
施 肥:没2年可施肥3次,第1次在3月底或4月初施笋前肥,第2次在6月施促鞭肥,第3次在10月施催芽肥。每次每亩施肥量为15kg,另外加5—8kg过磷酸钙。施肥方法可开水平沟施,施后或撕施后覆土,培育丰产林有条件地方可实行冬季林地覆盖,覆盖物可用稻草、松针,覆盖厚度约15cm,覆盖可提高土温,能提前出笋和延长出笋期,增加产量。
大头典竹
大头典竹又名新竹、大头竹、马尾竹、大头甜竹、胡笋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族绿竹属的丛生竹。其竹笋个体大,笋期长、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夏季清凉解暑解渴的山珍佳肴,并易加工成笋干或罐头。竹材纤维细长,可用于造纸、编织工艺品、加工牙签等,也可用作建筑材料。竹叶宽大,可用于织凉笠和裹粽子。大头典竹具有适应性广、繁殖生长快、根系发达、根茎合轴丛生等特点,且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在适宜地点种植笋量大经济效益高、投产期短,种植第二年即有竹笋收成。发展大头典竹是我市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于该竹种不耐寒,在我市西北部常发生冻寒,故我市西北部不太适应种植。
一、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大头典竹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要求年均温度200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80以上,年降雨量1500mm 以上。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PH值为4.5—7的沙壤土或轻壤土上生长良好。河滩、路边、房 前屋后、山坡地都十分适宜大头典竹的生长,选择的山坡地 坡度不应太大,一般在250以下,坡位中部以下,而且要求避风,水源方便。干旱贫瘠、土壤过于粘重以及地下水位太高的地方不宜作为大头典竹的造林地。
2、林地准备
在造林前一年的夏秋季,进行劈除杂草、灌木,挖净茅草头、小灌木头。植被茂密、地形平缓的可  酌情炼山或堆烧清理,但应开好10以上的防火路,做好防火工作。
3、整地挖穴
可采取水平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方法。一般采取块状整地,单株单穴种植,每亩50穴,株行距3.9*3.4m 穴位呈品字型配置,沿水平带作业,挖明穴,穴规格为穴面80cm ,深60cm,底60cm。在定植前10天左右每穴应施钙镁磷肥0.5公斤或杂肥5公斤,然后回表土至满穴。
4、母竹选择
母竹要求选择头一年生竹头苗,住头口径不小于6cm有1枝以上竹枝,竹杆高度10左右,有2—4个竹芽,竹头无破裂无腐烂。
5、栽植方法
栽植时间为3—4月份(惊蛰—清明)。栽植时应将竹蔸放在穴中央,并使竹蔸朝上坡方向,复土至第一个竹节基部,并加踩实,晴天应浇水保湿。
二、抚育管理
1、水份管理
种植后三个月内要注意水分调节,遇雨要排除积水,天旱时要进行浇水,确保成活。
2、除草施肥
每年除草两次,第一次在5-6月份,全面劈草,块状锄草(2m宽,下同),扩穴,培土成馒头形,并结合松土每株施复合肥0.1kg(即在竹蔸上部30 cm处长60cm、宽20cm、深25cm的半月形施肥穴),施后覆土。第二次在8—9月份进行全面劈草,块状锄草,松土,培土成馒头。
3、扒土
种植的第二年开始这项工作,时间为每年2-3月份。扒土时,用锄头将竹蔸表土挖开,露出竹蔸上的笋芽萌动,促进长笋。扒土露蔸时间为7-10天,可结合扒土进行施肥,没穴以氮为主的复合肥0.2公斤,施后覆土施肥量应逐年增加。
4、病虫害防治
大头典竹的主要虫害是白蚁,可用呋喃丹或白蚁净在竹株周围洒上一层以防治为害。对其他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及时地做好预测预报,贯彻“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把病虫害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5、牲畜管理
栽植后应严禁猪、牛等牲畜践踏或吃去叶片。
6、竹笋采挖
大头典竹的笋期一般为6月初至10月底,7—9月份为盛产期。出笋盛隔日可挖一次,初期和后期4—6天可挖一次。挖笋方法与绿竹相同。当年造林后2—3个月可出笋当年一般可发笋1—4个。当年第一个出土的笋应留作母竹,以后所出的笋可全部采挖,五年内可不再留母竹。五年后,在生产旺季每丛留1—2个大笋培养母竹,齐头锯去原有母竹,其余的笋可全部采挖。
台 湾 桂 竹
台湾桂竹又名篓竹、棉竹属禾本科刚竹属。其笋味鲜美,可鲜食或加工成笋干及各种调味笋;竹材坚韧,杆壁较薄,蔑性好,是竹编工艺优质原料,制香心点燃为白色,为优质的香心材料,也可为撑杆、晒衣杆、趴架等内部材料。 台湾桂竹分布于台湾、福建。适应生长在海拔800m以下的土层较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
一、竹林营造技术
1、林地选择:选择海拔800以下的土层较深厚,水分较充足、质地疏松的 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
2、整地与挖穴:可采取全面整地,第一、二年间种豆科作物。造林密度:55株/亩,长宽3×4m,穴规格80×50×4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分开放,造林前1个月挖好,并施基肥,应以农家肥(25公斤/穴)+过钙(0.5公斤/穴)与表土拌匀。
3、母竹准备:选择生长好、健康的、直径3—4cm 的1年生母竹。来 鞭20 cm去鞭40cm,挖时一刀切断,切口要平;杆留3—4盘枝切断。
4、造林季节:2—3月,阴天或小雨天造林。
5、造林方法:主要移母竹造林,母竹挖掘后及时种植,运输时注意杆柄与连接处不要扭断,覆土比原穴高10cm,并要踩实,培上松土,盖草保湿。
二、幼林抚育管理
1、保护母竹及幼林。
2、第1、2年间种豆科作物,以耕代抚,6月、9月在母竹周围松土,并施肥,每次每亩 施尿素4-5公斤。
3、 第3年新竹渐多,不间种,抚育3次,分别在4、6、9月,每次锄草松土,并施肥,每次每亩施尿素5公斤。
三、丰产林培育
1、竹林结构
组成:以纯林为好,台湾桂竹比毛竹更喜光,密度过大,出笋会大减。立竹量:330株/亩。
龄级结构:1、2、3年生各占1/3,4年生竹即砍伐。
整齐度:平均直径6—8cm ,80%在平均直径范内,并分布均匀。
叶面积指数:4—5
竹鞭结构:90%为1—4龄竹鞭,网络要疏松。
2、培育及管理技术
留笋育竹:每年均匀留笋育竹,每年每亩留110株符合规格的笋养竹。
挖笋:除留养对象其它的均可挖去,尤其是前期笋及末期笋。挖时应注意不伤竹鞭,且覆土。
抚育:每年浅翻1次,时间为8—10月,深度10厘米;锄草松土2次,时间4、6月 ,松土深3—5厘米;每年结合抚育施3次肥,施肥量每次碳氨15—20公斤,另外3—5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施肥后一定要覆土。
采伐:采伐年龄定为4年生,要齐地采伐,伐后竹蔸劈破以促进竹蔸早腐烂。
立体种养:林地可种牧草(宽叶雀俾、黑麦草笋)养山羊,但出笋及幼竹生长季节不得放牧。林地也可间种药材或培养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