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图片修图技巧:中山市华侨中学教育科研网 >> 教研论文 >> 交流论文 >> 生本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的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5:54
生本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 作者:李月侠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10    文章录入:longgege

生本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山市华侨中学   李月侠

 

摘  要:生本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要巧妙创设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模式,语文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生本教育;语文教师;文化修养;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讲究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生本教育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大语文的视野范围,前置性作业的引导,小组间的密切协作,交流与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收获其中,毕竟自己趟过的河才知道究竟有多深多浅,这样,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自己探索,自己总结,自己质疑,小组讨论,组员解疑,老师点拨,每个流程水到渠成。这样看来,好像教师轻松了很多。其实不然,生本教育对教师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是一个技匠,而是一个艺术家。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进一步积聚文化积淀,加强个性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要有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对文字的把握,对语言的解读,行云流水,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语文语感,逐渐成为“知识型主持人”。二要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生是一本最值得翻阅的书,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敏锐的洞察力,从生活中汲取生命的源泉,形成独特的人生感悟,将这种感悟与文本有机结合,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感受。三要有语文方面的特长。朗诵、演讲、写作、表演等技不压身,让学生切身感受教师的魅力,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生本教育需要语文教师确立两个新的语文教学观,一是变理性语文为人文语文,二是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语文教育应该是智慧和美的教育。在这样的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可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充溢于心,实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语文教学有着她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现行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学欣赏作品,又统筹在主题之下,如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的建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亲近文本,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吟咏和诵读中,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道德品位,让学生从字里行间里感受真挚的情感,体会丰富的内涵,继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感悟和理解,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巧妙创设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提高平衡协调课堂的能力。

生本教学无模板,但是有模块,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这几个模块。

一、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学的重要前提,其基本原则是:低入、简单、根本、开放。这需要考验教师对整节课的总体把握。学生必须在这一环节作充分的准备,以课本为基点,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内部消化。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的核心。小组机制的常规化健康运转也需要教师花一番心思。小组设定一般就座位而定,前后左右四人,任务具体分工:组织人、材料收集人、记录人、发言人,鼓励每次换人轮回完成任务。理想的小组模式是迅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制定学习计划,分头或者集体行动。材料收集完后,积极讨论,讨论时有序发言,不嘲笑、不打击任何人的意见,将所有的意见列举记录,再精选整合,形成小组结论。

三、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是生本教育的最集中的外在体现。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组内讨论的前提下,将整合后的成果在课堂展示出来,进行全班交流。除了口头汇报,小组也要尝试利用板书、投影、课件、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小组成果。小组成员要精诚团结,交流讨论本组的劳动成果,同时要善于倾听其他组的发言,积极评价,为我所用。小组内的组织人要有大局观念,材料收集人途径众多,记录人条理清晰,发言人落落大方。坚持不懈,这样的学习小组肯定在语文课收获颇丰。总之,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思想的火花不时碰撞,老师在关键的地方予以点拨,在最后给予总结。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够大,气氛够活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确实应验了生本是放飞生命的教育这句话。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机会,放手去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只做“参谋”,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而又不过分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学生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时,再予以指导,这样往往比一味的灌注或传授效果明显得多。

生本语文课堂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之间多维的互动与交流,体现在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语文生本课堂就是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和谐共处,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大家自由对话、交流,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它是“生长着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更是灵动的、生活的、生命的”。举一个课例《“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而清晰地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讲述他的布衣色彩,中间穿插渗透传记文学的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特点,以课文为基点生发开去,全面解读孙中山先生的人物形象。学生分小组完成前置性作业“我们知道的孙中山”,分别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政治主张、治国方略、与宋庆龄的婚姻生活等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透析,使传主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丰富而生动。大家有备而来,在和谐、开放、润物无声的生态化课堂环境尽情展示,或讲述,或表演,或以幻灯片呈现,激活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使收集讨论的信息呈现鲜活的生命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生本课堂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命体验性。语文学科以文学作品为其主要学习对象,这其中都洋溢着作家的思想和情感,洋溢着作家的生命活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就是“师生生命与文本作者、与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语文生本课堂就是要焕发师生生命活力,透视文本生命和作者构想的契合,触发审美的共鸣,使语文学习在课堂中呈现勃勃生机。语文生本课堂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二是交往互动性。语文生本课堂是师生交互学习语文的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都到场且皆有话语权的生命对话过程,是三者共同交流、碰撞、沟通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例如:《歌词四首》中《弯弯的月亮》一首,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朗读、倾听、歌唱“弯弯的月亮”,从而解读“月”意象,思乡之情,人生短暂等,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他们对“月”的体验,创作诗词与歌词,在课堂上吟唱或者诵读,这既是师生间的对话,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在美丽婉约的“月”诗词与“月”歌曲中徜徉漫步。总之,只有在触及生命体验与交往互动中,学生才能进入“乐知”、“好知”的学习状态。教师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去,才能体味和领略教学的神圣和精彩,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赢的芳草地。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就要弱化自己的“传授者”形象,移居到幕后,要试着做到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学,教师就可以不教。学生表面上不能自学的,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教师要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的探索精神,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解开学生的心灵之惑。大教育家张伯芩说过: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把知识注入生命,引领他们到美好的科学殿堂去遨游,点燃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取新知,绝不能把他们当作是简单的知识容器。所以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勇气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都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只有教师首先转变思想、转换角色,才能真正地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只有教师尽可能地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简而化之,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教师要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一个是他们自己来练习,一个是他们互相来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语文生本教学是智慧和美的化身,而这正是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语文教师在这片富有特殊意味的田野上耕耘、播种,收获,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其中,语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杨士荣.语文新课程生态课堂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

[4]张庆军.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生本教育”模式的实施探索.2006.9—2007.7.

[5]张美娟.浅谈生本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杂志,2009.9

[6]吴全华.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与绩效[J].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7]陈芳.生本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