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droid gcc下载:应区别对待网络谣言与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25:42

应区别对待网络谣言与传言

由于网络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更由于微博这一“自媒体”工具的出现,关于它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各种争议,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前些时候,继《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剑指网络谣言后,中央电视台也制作了“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的节目,新华社刊发锐评,加热了舆论对网络谣言的争论。

官方欲通过强化管制以禁绝网络谣言的态度显而易见,但民间舆论却呈现出另外的“一边倒”:纷纷力挺微博,反对管制,担心强化管制会伤及言论自由,让来之不易的民情舆论重回“管死”与“僵化”的时代。双方的出发点都有其正当性,各自的担心也一目了然。但是,事情本身还是有个是非曲直,辨析的关键,就在于区分网络的谣言与传言。

谣言是指那些没有事实根据、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阐述或诠释。它有两个特征,一是无中生有,二是一定有一个(或多个)有意的制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造谣是为了惑众,所以谣言的制造者往往别有用心,欲达到一定目的。传言则不同,它只是指那些不一定真实但也不一定虚假的消息,多半有一定的事实(尽管经常不完整,较片面)依据。由于性质不同,对待谣言和传言也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的常态是传言。正因为不掌握真相或掌握得不全面,人们才对网络信息产生需求。上网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拼图、逼近真相的过程。如果不允许代表部分或被扭曲变形真相之传言的存在,网络将失去信息传播和走近真相的功能。传言的盛行,往往表明现实中真相的匮缺、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或人们探知真相的成本过高。在一种信息和新闻常常被屏蔽和迟滞的现实生活中,网络传言周期化的出现,会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一部分。一旦民众获知真相的渠道多了、成本低了,传言即会被权威的信息发布所替代。网络尤其是微博这种自媒体的常态是:每一个身处现场的民众,都可能成为事件的直接报道者,即便有人传播了片面或虚假的信息,也会很快被来自现场的一手信息所纠正。一条原本信息并不充分的微博,在经过人们千百次的转发与质疑后,真相往往越来越清晰,评论和分析也会趋于平和与理性。这种经过群体讨论和补充后的信息群,有时比某个个人或机构提供的“权威信息”更可信。

当然,网络本身是中性的,说到底它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当这种工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时,各种各样的人会出于不同的目的应用它,其中就包括那些有意造谣惑众者。对此,强化管制是必须的,因为谣言可能给无辜者造成伤害。我们真切地呼吁网络的使用者自律,遵守社会共同的伦理底线,但我们并不主张对所有传言都严加管制,一概取缔。因为那样很有可能影响、损伤民主法制、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即便是对网络传言进行必要的查证和处理时,还应该严格区分和小心对待被伤害的对象:如果被损及的是政府机构或公众人物,应该持有更多的宽容,除非有确切证据表明传言是故意伤害,否则一般不可轻言查处。而对那种利用网络对公民个人故意造成伤害的行为,则应快速作出反应:由受害者提起诉讼,相关机构依法施以惩处。

网络谣言并不可怕,因为谣言的澄清并不难。实际上,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中,反而有利于真相的澄清,因为那些常常故意造谣的人,会很快失去微博社区中民众的信任;碎片传言的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伤害,也会倒逼有关部门加快信息透明化的开放脚步。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会中,有不少一度被指责为“谣言”的信息,多是民众对疑点事件所发出的质疑。这种质疑,是人们探寻事实真相必经的一步。比如最近,网络上对郭美美事件的穷追猛打以及随之而来的公众慈善捐款大减,不过表明了公众对慈善组织运作不透明及腐败传闻真相的追问,各民政机构和慈善组织只有将这种压力视为动力,加速透明化、规范化的进程,大陆的慈善事业才能迎来真正的繁荣。

真正可怕的,是对真相和真理发布的垄断,是禁绝所有不同声音的表达。如果循这条路走下去,“权威部门”需要掩盖真相的理由和时候会越来越多,民众离真相会越来越远,政府与民众的隔阂也将越来越深。那些长期被压抑的社会情绪,总会需要一个释放的时候与方式—不能在言语中释放,就只能在行动中释放。而后一种释放,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承受的,也是当下大陆各阶层民众都不乐见的。

与其让民众最后被迫在行动中释放,不如创造条件让其在言语中释放。网络尤其是微博,就为民众提供了释放焦虑和恐惧的出口。政府只有把网络传言视作常态,对网络信息持有充分宽容,才能兑现关于“言论自由”和“鼓励网络和媒体监督”的相关承诺,重振政府的公信力。在现阶段,网络言论是社会监督的主要实现途径,也是考验官民互动的最佳平台。如果对网络的表达动辄施以监管和查处,政府将透支更多的信用。政府“信用赤字”的增加,必然大幅削弱对社会情态的掌控力和引导力。

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互信度,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资本,这种资本需要长期的互动才能累积起来。微博舆情的存在和发展,提升了民众在公共生活中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有利于社会走向真正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