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中国历代皇帝及皇后列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7:02:10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燧人氏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伏羲氏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颛顼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帝喾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尧帝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舜帝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夏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夏朝帝王谱夏禹 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启 在位29年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太康 在位29年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相在位28年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少康在位21年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杼 在位17年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槐在位44年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芒 在位18年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泄 在位21年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不降 在位59年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扃 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廑 在位21年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孔甲 在位31年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皋 在位11年皋,孔甲的儿子。发 在位11年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桀 在位52年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秦始皇赢政、二世赢胡亥、三世赢子婴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篡政)、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爽、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新朝)王莽、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火旦)、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嘉、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三国之蜀汉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三国之东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皓三国之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考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夏朝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商朝简略: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
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周朝
(约前11世纪-前256年)
周分两段,西周、东周。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东周都城洛邑。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前221年-前206年)
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
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经二世胡亥、子婴,不久亡国。

(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分两段,西汉、东汉。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东汉定都洛阳。
西汉
(前206年-公元25年)
秦暴政,天下乱。刘邦斩白蛇起义。
亡秦后,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垓下。
刘邦定都长安,国号为汉。
高祖刘邦死后,经惠帝刘盈,刘邦后吕稚专权,文帝刘恒,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北击匈奴,南定南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后经:
昭帝刘费陵、宣帝刘询、元帝刘爽、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kan)。
公元6年,王莽摄政,8年,篡政,改国号新。
东汉
(25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灭王莽。迁都洛阳。
光武帝后经:
阴帝刘庄、章帝刘火旦(火与旦合在一起,念:da)、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彻。
三国
(220年-280年)
汉末,外戚、宦官争权,搞的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操之子丕,废献帝刘协。
魏(220年-265年)
曹操之子曹丕废除献帝,汉亡,国号改魏。
文帝曹丕、阴帝刘(睿又,念:rui)、齐王刘芳、高贵乡公刘(mao)、元帝刘奂。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元帝刘奂,魏国亡,国号改晋。
蜀(221年-263年)
与曹操三足鼎立之西蜀刘备,据四川而联吴抗魏。
曹丕灭汉于220年,221年,刘备自立为帝。
备死后,子后主刘禅即位。
公元263年,魏灭蜀。
吴(222年-280年)
孙权,孙坚之子、孙策之弟。据江东而联蜀抗吴。
公元222年,孙权继曹丕、刘备之后,称帝。
经会稽帝孙亮、景帝刘休、末帝刘皓。
公元280年,晋灭吴。

(265年-420年)
晋分两段,西晋、东晋。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建都建康。
西晋
(265年-317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除曹魏,于公元265年改国号为晋。
公元280年,灭吴。再次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晋武帝司马炎之后,经:
惠帝刘衷、怀帝刘炽、愍帝刘邺
东晋
(317年-420年)
东晋帝王次序:
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南朝
宋(420年-479年)
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十:两字合为一,上下结构)。
齐(479年-502年)
高宗黄道成、武帝黄赜、林王黄昭业、海陵王黄昭文、明帝黄鸾、东昏侯黄宝卷、和帝黄宝融。
梁(502年-557年)
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557年-589年)
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534年-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西魏(535年-556年)
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
北周(557年-581年)
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静帝宇文阐。

(581年-618年)
公元589年,灭亡最后一个南北朝时期的陈国。经过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统一。
隋帝王次序:
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
隋朝很短命,炀帝杨广暴政。唐朝取而代之

(618年-907年)
唐王李渊太原起兵,反抗炀帝暴政。灭隋后,改国号为唐。
太宗李世民为唐高祖李渊之次子、在位其间,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个性懦弱,皇后武(明空:二字合一字,上下结构,念:zhao)专政。
经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后后改国号为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则天皇帝。
后经中宗李显(二次继位,复唐国号)、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二次继位)、玄宗李隆基、肃守李亨、代宗李豫、德帝李适(念:kuo)、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帝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氵崔: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cui)、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木兄: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chu)。
五代
(907年-960年)
五代时期,又是中国一个大分裂时期。当时有很多小国同时存在。
后梁(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zhen)。
后唐(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点水,念:dan)、闵宗李从厚、末宗李从珂。
后晋(936年-947年)
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贵。
后汉(947年-950年)
高祖刘(cao)(本名知元)、隐帝刘承佑。
后周(951年-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

(960年-1279年)
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宋朝为两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开封)。后经靖康之耻,为金国所灭,迁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北宋
(960年-1127年)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北宋帝王次序为:
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侦、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恒。
北宋期间,南有大理、吐蕃,因为国小,不列帝王表。北有西夏、辽国、金国。西夏国小,亦不列帝王表
南宋
(1127年-1279年)
北宋政权经历了靖康之耻,被金国灭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前朝为北宋。
于1279年为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权所灭。
帝王次序为:
高宗赵构、孝宗赵(shen)、光宗赵(dun)、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qi)、恭宗赵(xian)、端宗赵昱、帝(bing)赵(bing)。
辽(907年-1125年)
辽国,后为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为金国所灭。
帝王次序为:
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褚、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1115年-1234年)
金国,后为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灭辽国、北宋。后为蒙古国所灭。
帝王次序为:
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澶字,去三点水)、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哀帝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

(1206年-1368年)
孛儿只斤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摆脱金人统治,征战四方,开拓疆土。部下称之为成吉思汗。
对外扩张期间,死去。其子拖雷监国一年。后由铁木真之子窝阔台即汗位,继续对外扩张。之后,乃马真皇称制,再往后,贵由称汗位,再往后,海迷失后称制。
蒙哥称汗。蒙哥死后,忽必烈即汗位,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追铁木真庙号太祖、窝阔台庙号太宗、贵由庙号定宗、蒙哥庙号宪宗。
忽必烈之后,为:
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帝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八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la)、宁宗懿(王磷:两字合一字,去石字,左右结构)质班、顺帝妥(忄颧:两字合一字地,去页字,左右结构)帖睦尔

(1368年-1644年)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统治期间,民族矛盾激化,农业生产遭到游牧的破坏。
天下大乱,各路义军反抗元政权。农民军中,朱元璋逐渐取得领导地位。
地1368年,灭亡元朝。定都北京,改国号为明。
明朝帝王次序为: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1616年-1911年)
东北女真族长期被明朝欺迫,而女真各部族之间又相互残杀。
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结盟蒙古,共同对付明朝。
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为“后金”)。
其子皇太极即位后,继续对明用兵。
真到皇太极之子福临即位后,才打进山海关,入主北京。
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清朝皇帝先后顺序位:
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炫烨、世宗胤(zhen)、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zhu)、穆宗载淳、德宗载湉。
末代皇帝溥仪,只在位3年,变被赶下位,因为没有庙号。清朝灭亡。
中国历代帝王纪元表
唐(618-907)【李姓】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氏 讳渊 年号:武德(9)618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世民  年号:贞观(23)627
文德顺圣皇后 长孙氏(此处加入一位皇后不只是何用意?)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治年号:永徽(6)650显庆(6)656龙朔(3)661麟德(2)664乾封(2)666总章(3)咸亨(5)670上元(3)674仪凤(4)676调露(2)679永隆(2)680开耀(2)681永淳(2)682弘道(1)683
则天顺圣皇后 武氏 讳曌 年号:光宅(1)684垂拱(4)685永昌(1)689载初(1)690(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此后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3)690如意(1)692长寿(3)692延载(1)694证圣(1)695天册万岁(2)695万岁登封(1)696万岁通天(2)696神功(1)697圣历(3)698大足(1)701长安(4)701
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 讳显(又名哲) 年号:嗣圣(1)684(705年复唐国号)年号:神龙(3)705景龙(4)707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旦 年号:文明(1)684(710年复皇帝位)景云(2)710太极(1)712延和(1)712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隆基 年号:先天(2)712 开元(29) 天宝(15)742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亨 年号:至德(3)756 乾元(3)758 上元(2)760 一(1)761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豫 年号:宝应(2)762 广德(2)763 永泰(2)765 大历(14)766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讳适 年号:建中(4)780 兴光(1)784 贞元(21)785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诵 年号:永贞(1)805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 讳纯 年号:元和(15)806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恆 年号:长庆(4)821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讳湛 年号:宝历(3)825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昂 年号:宝历     826 大(太)和(9)827 开成(5)836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炎 年号:会昌(6)841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 讳忱 年号:大中(14)847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讳漼 年号:大中 859 咸通(15)860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儇 年号:咸通873 乾符(6)874 广明(2) 880 中和(5)881 光启(4)885 文德(888)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晔 年号:龙纪(1)889 大顺(2)890 景福(2)892 乾宁(5)894 光化(4)898 天复(4)901 天祐(4)904
哀皇帝 讳柷 年号:天祐904[哀帝未改元]
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氏 讳晃(又名温、全忠)    年号开平(5)907乾化(5)911
末帝 讳朕(此字为王字旁一个真字,即王真音朕,各种输入法都找不到。)友贞    年号乾化(未改元)913贞明(7)915龙德(3)921-923
后唐(923-936)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氏 讳存勖(xu)   年号同光(4)923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讳嗣源 亶(dan) 年号天成(5)926长兴(4)930
(闵)愍皇帝 讳从厚 年号应顺(1)934                                                           末帝    讳从珂    年号清泰(3)934-936
在此表中竟然又将后唐末帝遗漏!
后晋(936-947)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氏 讳敬瑭 年号天福(9)936
出帝 讳重贵  年号天福(出帝即位未改元)942开运(4)944-947
后汉(947-950)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刘氏 讳暠本名知远年号天福(后汉高祖即位,仍用后晋高祖年号,称天福十二年)947乾祐(3)948
隐皇帝 讳承祐年号乾祐(隐帝即位未改元)948-950
后周(951-960)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氏 讳威  年号广顺(3)951显德(7)954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氏 讳荣  年号显德(世宗未改元)954                                                       恭帝    柴氏 讳宗训   年号显德(恭帝未改元)959-960
这里出现致命失误居然漏掉了后周末帝后周恭帝,不知何故?且直接称呼为周不顾及历史上的习惯称谓:后周。
十国
南唐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氏 讳昪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讳景
后主 讳煜
宋(960-1279)【赵姓】
北宋(960-1127)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氏 讳匡胤年号建隆(4)960乾德(6)963开宝(9)968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年号太平兴国(9)976雍熙(4)984端拱(2)淳化(5)990至道(3)995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恒年号咸平(6)998景德(4)1004大中相符(9)1008天禧(5)1017乾兴(1)1022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年号天圣(10)1023明道(2)1032景祐(5)1034宝元(3)1038康定(2)1040庆历(8)1041皇祐(6)1049至和(3)1054嘉祐(8)1056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曙年号治平(4)1064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顼xu年号熙宁(10)1068元丰(8)1078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xu年号元祐(9)1086绍圣(5)1094元符(3)1098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佶年号建中靖国(1)1101崇宁(5)1102大观(4)1107政和(8)1111重和(2)1118宣和(7)1119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桓年号靖康(2)1126-1127
南宋(1127-1279)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年号建炎(4)1127绍兴(32)1131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慎昚(shen)年号隆兴(2)1163淳熙(16)1174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惇(dun)年号绍熙(5)1190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年号庆元(6)1195嘉泰(4)1201开禧(3)1205嘉定(17)1208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yun)年号宝庆(3)1225绍定(6)1228端平(3)1234嘉熙(4)1237淳祐(12)1241宝祐(6)1258开庆(1)1259景定(5)1260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祺禥(qi)年号咸淳(10)1265
恭帝瀛国公 显年號德祐(2)1275
建国公 是昰(shi)年号景炎(3)1276
永国公 昺年号祥兴(2)1278-1279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讳亿 字阿保机年号-(10)907神册(7)916天赞(5)922天显(13)926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年号天显(太宗即位未改元)会同(10)938大同(1)947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年号天禄(5)947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年号应历(19)951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年号保宁(11)969乾亨(5)979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年号乾亨(未改元)982统和(30)983开泰(10)1012太平(11)1021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年号景福(2)1031重熙(24)1032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年号清宁(10)1055咸雍(10)1065大(太)康(10)1075大安(10)1085寿昌(隆)(7)1095
天祚皇帝 讳延年号禧乾统(10)1101天庆(10)1111保大(5)1121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讳旻,本讳阿骨打年号收国(2)1115天辅(7)1117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讳晟本名吴乞买年号天会(15)1123
景宣帝 讳宗峻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讳宗尧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讳亶本名合刺    年号天会(熙宗即位未改元)1135天眷(3)1138皇统(9)1141
废帝海陵王庶人亮 字元功 本讳迪古乃 年号天德(5)1149贞元(4)1153正隆(6)1156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讳雍本名乌禄汉名褒,年号大定(29)1161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讳允恭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讳璟本名麻达葛(一说达葛) 年号明昌(7)1190承安(5)1196泰和(8)1201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讳珣本名吾睹补年号贞祐(5)1213兴定(6)1217元光(2)1222
卫绍王 讳永济年号大安(3)1209崇庆(2)1212至宁(1)1213
哀宗 讳守绪本名宁甲速又名守礼年号正大(9)1224开兴(1)1232天兴(3)1232-1234
在本年表金太宗与金熙宗之间多出了景宣帝和睿宗两人,但是查“我国历代纪元表”却无两人之记载,不知何故?再查《金史》金太宗、金熙宗两位帝王生平,发现两人之间年份衔接恰好吻合。至于多出的两位,所谓景宗完颜宗峻为金熙宗之父,而历史记载却不见其有执政机会。
太宗(完颜吴乞买)公元1123年登基 公元1135年去位 。金熙宗(完颜合刺1119年--1149年)公元1135年登基, 公元1149年去位 (在位14年)【阿骨打嫡长子完颜宗峻之长子。熙宗完颜合刺,父允峻。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采用汉官制;废除伪齐国;统一法制;创造“女真小子”。熙宗晚年,宫廷矛盾激化,贵族大臣相互残杀,无力控制朝政,心情恶劣,酗酒杀人,群臣震恐。1149年被完颜亮(海陵王)杀死,时年31岁。天会十年(1132),在完颜宗傒、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完颜希尹等诸宗亲勋贵的支持下,受任为谙版勃极烈,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十三年,金太宗死,即帝位。】
经查发现原来是金熙宗为乃父上的谥号被加到正式的历史年表上(金熙宗即位後,追上諡號為景宣皇帝,廟號為徽宗。)而所谓睿宗和显宗同样性质。真不知作本表的老兄怎么想的,照此逻辑则每位开国之君所追封的前数代都要加到我国历代纪元表”上,如果如此弄法的话,我估计肯定会“帝”满为患,再有同样地篇幅也写不完。况且历史是严肃的,不能人云亦云,扑风捉影。(金世宗即位後,追上諡號為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廟號為睿宗,葬大房山,号景陵。金章宗完顏璟即位後,為父親追上諡號為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廟號為显宗,葬裕陵。)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讳铁木真-(22)1206                   拖雷(监国)-(1)1228
太宗英文皇帝 讳窝阔台-(13)1229乃马真后(称制)-(5)1242定宗讳贵由-(3)1246海迷失后(称制)-(3)1249
宪宗桓肃皇帝 讳蒙哥-(9)1251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忽必烈年号中统(5)1260至元(31)1264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讳铁穆耳年号元贞(3)1295大德(11)1297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讳海山年号至大(4)1308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年号皇庆(2)1312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 讳硕德八剌年号至治(3)1321
泰定皇帝 讳也孙铁木兒年号泰定(5)1324致和(1)1328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讳和世束年号     1329至顺(4)1330                                                      天顺帝 讳阿速吉八年号天顺(1)1328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帖睦尔年号天历(3)1328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讳懿璘质班年号至顺     1332
顺帝 讳妥欢帖睦尔年号至顺    1333元统(3)1333『后』至元(6)1335至正(28)1341。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
可能由于元朝政权更替比较复杂,因而在元朝皇帝系表中出现很多问题,在下是在仔细对照“我国历代纪元表”后才添加上黑字所显示的内容。其中最为混乱的有:其一元太宗窝阔台到元宪宗蒙哥之间少了四朝,包括两位称制的皇后,在“我国历代纪元表”上非常清晰的写有(称制)字样。其二为元泰定帝至元顺帝时期,也很复杂,仅1328年一年即有致和、天顺、天历三个年号,而且是分属于三位皇帝的。由于在下对元朝历史研究教浅,实在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得照本宣科,先行照录。(2007.10.13)
明(1368-1644)【朱姓】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氏 讳元璋年号洪武(31)1368年
恭闵惠皇帝 讳允炆年号建文(4)【建文4年时成祖废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年】1399年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年号永乐(22)1403年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高炽年号洪熙(1)1425年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瞻基年号宣德(10)1426年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年号正统(14)1436年
代宗恭仁康定景皇帝 讳祁钰年号景泰(8)1450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年号天顺(8)1457年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见深年号成化(23)1465年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祐堂年号弘治(18)1488年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厚照年号正德(16)1506年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厚熜年号嘉靖(45)1522年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载垕年号隆庆(6)1567年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翊钧年号万历(48)1573年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常洛年号泰昌(1)1620年[在位仅29天,史称“一月天子”]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由校年号天启(7)1621年
思宗,后改睿宗,怀宗庄烈愍皇帝               讳由检年号崇祯(17)1628年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氏 讳努尔哈齐年号天命(11)1616年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讳皇太极年号天聪(10)1627年     崇德(8)1636年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讳福临年号顺治(18)1644年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讳玄烨年号康熙(61)1662年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讳胤禛年号雍正(13)1723年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讳弘历年号乾隆(60)1736年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讳颙琰年号嘉庆(25)1796年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讳旻宁年号道光(30)1821年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讳奕蟭奕詝年号咸丰(11)1851年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讳载淳年号同治(13)1862年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讳载湉年号光绪(34)1875年
圣祖母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叶赫那拉氏
宣统皇帝 讳溥仪(末代皇帝无尊号谥号.宣统为年号)年号宣统(3)1909年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01日——       )
从网上找到以上信息后,很长时间没再打开,今天看了一下,发现此表过于简陋,有些地方存在谬误不说,整体上也也太省略了,竟连朝代岂止的公元纪年都没有,而皇帝的年号可能由于书写起来太复杂,也给简略掉。这不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下是准备当作资料备忘用的,岂能如此图省事?而且有的不该记载的也全列到表上。如慈禧太后,她算那颗葱?这么严肃的资料怎的能把她给加上了?她老人家只是幕后的掌权者,还没有资格到台前来显摆,居然和她的列祖列宗们排到一起,这可是她生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不得已在下又下了番功夫,重新进行整理,添加上必要地年号等,对于失误之处也略作订正。所有黑字部分全是后期加上。希望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历史资料!(2007年10月13日21时)
西汉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后少帝刘弘皇后吕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夫人
赵太后 钩弋夫人(赵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孝成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献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
武宣卞皇后 卞夫人
文昭甄皇后 甄宓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蜀汉
先主甘皇后 甘夫人
先主麋皇后 麋夫人
先主孙皇后 孙夫人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后主敬哀皇后 张飞长女
后主张皇后 张飞次女
东吴
孙权王皇后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孙亮全皇后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西晋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简文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呼延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勒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樊皇后
汉昭武帝皇后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卜贵妃
成汉
成景帝皇后罗氏 罗夫人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后赵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 段皇后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 兰贵妃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昭皇后 段昭仪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皇后苟氏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
武昭帝姚苌虵皇后 即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昭成皇后 段夫人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 段皇后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 段贵嫔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 段皇后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 丁夫人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北朝
刘宋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刘劭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朝 齐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端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南朝 梁
太祖张皇后 张尚录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昭明帝昭德皇后蔡氏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宣武灵皇后胡氏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尔朱皇后
节闵帝皇后尔朱氏  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高欢之女
东魏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若干惠之女
北齐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敬皇后元氏  冯翊公主
孝昭帝元皇后
武成胡后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胡皇后 为左皇后
后主穆皇后 穆黄花 右皇后
北周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晋安公主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成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唐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窦皇后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
高宗废后王氏 王皇后
高宗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庶人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张皇后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后梁
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后唐
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和武宪皇后曹氏
昭懿皇后夏氏
宣宪皇后魏氏
废帝皇后刘氏
后晋
高祖皇后李氏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
高祖皇后李氏
后周
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宣懿皇后符氏
十国南唐
后主皇后 周娥皇
后主皇后 周女英
北宋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郑皇后
钦宗朱皇后
南宋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契丹)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萧皇后   萧坦思
天祚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嫡母
海陵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晕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完颜永济废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元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台旭真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即阔阔真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皇后弘吉剌氏 速哥失里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启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贞裕徽圣皇后 迈来迪
明宗皇后 八不沙皇后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皇后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皇后
伯颜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奇氏 奇皇后
明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孙贵妃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废后
景宗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吴废后
宪宗 孝贞王皇后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世宗 张废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或张宝珠
庄烈帝愍周皇后
清朝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