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呼入限制怎么取消:王缉思:中国该怎样“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0:43:07

王缉思:中国该怎样“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

发布时间:2011-09-16 09:25 作者:王缉思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72次

 


  2010 年12 月, 国务委员戴秉国在提到“韬光养晦” 时是这样说的: “国际上有些人说, 中国有句话叫‘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猜想中国宣布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在自己还不强大的情况下施展的一种阴谋诡计。其实, 这是无端猜疑。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讲的,主要内涵是中国要保持谦虚谨慎, 不当头、不扛旗、不扩张、不称霸, 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是一致的。”戴秉国在这里也用“谦虚谨慎” 来表述“韬光养晦”的内涵。


  第二点建议是: 更为准确地理解和表述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戴秉国就此做出的表述是: “中国发展的目标归结为一句话, 就是对内建立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也就是中国首先要对13 亿中国人民负责, 同时也对世界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责, 使中国发展的成果惠及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 他还说:


  “至于说中国要取代美国、称霸世界, 那是神话。”


  但是, 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关于我国发展目标的另一种思路和表述, 那就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赶超” 理想, 比较典型的是上个世纪50 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超英赶美”。现在, 又有人提出了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的国家发展目标。在一些人心目中, 中国人建什么、办什么,都要做到世界最高、最大、最强、最贵、最豪华, 实现同“美国梦” 一样的“中国梦”, 而且不认为“那是神话”。


  且不论第二种目标和思路如果得到大张旗鼓地宣传, 外部世界将如何对我们侧目而视, 就我国的人口基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缘条件、经济基础而言,再造一个美国式的超级大国, 确实只是神话。现实的国家战略目标, 不应该是超越美国,而应该是超越自己。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重质量而非规模, 重民生而非政绩工程, 重社会公正和谐而非激化矛盾, 重实效而非各种各样的世界排名。


  在国际上, 我国的目标应当从说“不要什么”演进到说“要什么”; 从追求力量的崛起, 逐渐演进到通过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世界做出贡献;从追求全球化进程中海外市场规模和资源需求的扩大, 演进到促进市场规则和国际制度的完善; 从追求强权世界中的多极化,演进到同世界各国共建法治、公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式。当我国从人口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演进到和谐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文化大国时,中华民族的梦想就真正实现了。


来源: 《国际问题研究》 | 来源日期:2011年第2期 | 责任编辑:王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