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0kh:广州中学语文教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13:24:19
“以写带读”系列活动实际操作全记录
广州三中  何晓敏
第一部分  “文化评论”以写带读活动始末
“以写带读”,自然是以“写”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进行定向阅读和扩展阅读为终极目标;“以写带读”,也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内心冥想转化为真实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的有效手段。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广州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出题构想:以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新闻时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文化现象,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文化评论。下面,我就以我个人的实际操作为切入点来全面呈现 “文化评论”以写带读活动的全过程。
一、确定选题,搜集素材(2010年9月25日—2010年9月27日)
(一)激发写作兴趣,初步确定选题
要改变学生喜读怕写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让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广州有哪些文化?粤语、粤菜、粤剧、岭南服饰、岭南盆景、岭南建筑、岭南画派、岭南民俗……学生们顺手拈来,脱口而出。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岭南文化就在你我身边,衣食住行、待人接物、风俗习惯、节日仪式均可成为你我关注的对象!
但是,令人忧心的是,广东背负“文化沙漠”的恶名已久,岭南文化向来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而事实证明,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广州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纠正曲解,荐言献策,为岭南文化正名!经过我的一番点拨,之前还谈笑风生的学生陷入了沉思。我趁热打铁,抛出文化评论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关注岭南文化,了解生存现状,思索应对策略,初步确定选题。我特别叮嘱学生,一旦确定选题,就围绕它广泛搜索素材,可以搜集报刊杂志中的相关文章,也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进入相关的文化网站、文化专题和文化论坛去搜索材料;素材搜集完毕之后,就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到我的QQ邮箱。
(二)广泛搜集素材,及时分类汇总
通过QQ邮箱接收到学生们发过来的第一批素材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思维受限,视野不够广阔,具体表现为素材搜集仅以粤语、粤菜和粤剧为主,涉及面过于狭窄。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中国文化一百例”,鼓励学生拓宽视野、放眼中华甚至于全世界。在后来的日子里,学生不断带给我新的惊喜:学生的选题包罗万象,语言、文字、饮食、戏剧、服饰、建筑、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尽收眼底。有的学生匠心独运,还把搜集的素材制作成了非常精美的PPT,带给我无穷的视觉享受。
二、拟写提纲,适时点拨(2010年9月28日—2010年9月29日)
(一)教师率先垂范,总结写作要领。
完成选题和素材搜集之后,下一步就要指导学生拟写文化评论提纲了。与其费时费力地为学生讲解提纲的写法,还不如教师率先垂范,然后稍加点拨。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我的提纲《拿什么拯救你,“文化沙漠”?》:
标题:拿什么拯救你,“文化沙漠”?
引论:岭南文化长期以来背负“文化沙漠”的恶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岭南文化正名!
本论:1、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
2、岭南文化兼收并蓄,凸显广东人开放创新的精神风貌。
3、面对目前的尴尬处境,岭南文化本身也应不断开拓创新,力争摆脱“文化沙漠”的恶名。
结论:将岭南文化发扬光大,为岭南文化正名!
随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拟写提纲的要领,即从小的问题入手,寻找切入点;分析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最后回应问题。我告诉学生,文化评论写作的关键在于产生文化问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民众文化心理的误区和政府部门忽略文化等,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文化问题。对学生而言,最困难的莫过于寻找评论点。比如早茶,我们可以找到以下几个切入点:可乐和咖啡能否取代我们的早茶;快节奏与功夫茶;浮躁人生与饮酒品茗。
(二)学生拟写提纲,教师及时回应。
从学生上交的提纲中,我欣喜地发现,有些学生完全领悟了拟写提纲的要领。于是,我及时把这些学生的提纲通过PPT在全班展示,并热情表扬了他们。学生的成就感从何而来?学生的价值如何体现?也许,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以下便是我摘录的高二(2)班的一位同学拟写的提纲:
标题:被“钝化”的粤语
引论:如今青少年粤语懒音现象越发严重,粤语口音已偏离正统。
本论:
1、论正宗粤语的重要性。一口正宗的粤语就还比是广州人的招牌。语言为人的衣冠,发音不正等同于衣衫不整。
2、懒音由香港人引入,现在的香港青少年正力图改掉懒音,广州有一部分青少年却以懒音为荣。
3、指出粤语的入声消失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举出实例说明正宗语气偏移所带来的危害。
4、论述进一步深入:青少年盲目追求台湾、香港的文化,而忽略了粤文化的积累,最终可能会导致粤文化的沦陷。
结论:如此具有灵气的粤语却被“钝化”,渐渐磨平了其瑰丽的文化底蕴,呼吁青少年正视粤语懒音问题。
(三)教师适时点拨,传授写作技巧
完成文化评论写作的第二个环节——拟写提纲之后,下一步就涉及到文化评论的具体写作问题了。这一步至关重要,教师应适时点拨。首先,我以《茶可涤浮躁之气》为例,引导学生细致分析了这篇文化评论的写作思路。随后,我谈到了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即粤语节目的存废之争,并让学生欣赏了另一篇文化评论《取消粤语节目又如何》。经过这一番适时点拨,学生立刻心领神会。
在此基础上,我顺利地推出文化评论写作的两个注意事项。第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素材,比如搜集该文化的内涵、古今名人的事例和言论,以及在当今社会引起的各方面的争论等方面的素材。除此以外,还可以搜集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深刻语句。第二,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写法,即通过文化找寻到我们需要评论的问题;从现实角度进行小而巧的表达;引用素材,要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服务;确实写出自己的感悟与心得。
三、下笔成文,一气呵成(2010年9月30日—2010年10月5日)
经过我之前的一番点拨,学生大致了解了文化评论的写作技巧。但是,写一篇1500字的文化评论对写惯了800字作文的高二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虽然他们已经占有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进入实际操作的阶段,多少都还是有些胆怯的。了解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之后,我推出了“临场十五问”。针对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我逐一给予了切实有效的回答,让学生过了一把“战前热身”的瘾,增强了他们迎难而上的信心。比如,第一个问题,不知道拟题该怎么办?我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直接扣住观点拟题,利用诗词歌赋拟题,利用修辞手法拟题。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再三告诫学生,写文章一定要一气呵成,切不可半途而废。
四、实时交流,修改定稿(2010年10月1日至今)
(一)在线交流,实时批改,修改定稿
学生历尽艰辛写完文章之后,就进入在线交流、实时批改和修改定稿的阶段了。我通过QQ在线聊天、实时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和学生及时沟通交流,针对学生的文章提出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高二(9)班的一位同学将他写成的文化评论《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手写汉字?》在第一时间发送到了我的QQ邮箱,我及时予以回复,从具体词句,到每个段落,再到文章结构,可以说,我给了他非常详尽的修改意见,并在文章的最后附上了我的总评。仅以前三段为例: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手写汉字?
高二(9)班  周富杰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眨眼,我们到了21世纪。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时我国已迈进了多媒体时代。发达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以前许多繁琐的文件整理和采集,现在用电脑都可轻松解决。与此同时有不少人放下了他们手中的笔,坐在办公室中用电脑办公,因此就出现了打字员等诸如此类的职业。就此我们的手写汉字被冷落到一旁。难道我们的汉字就这样被数字化了吗?笔真的要被键盘所替代吗?俗话说:“见字如见人。”如果就此下去,还有谁能够写出一手好字来呢?
这些都是多余的。
恐怕用电脑办公不是导致手写汉字被疏离的唯一原因。
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突出中心论点。
现在的教育让许多学生感到沉重,一拿起笔就魂不守舍,三心二意,早已丧失对汉字的兴趣了。只要一有时间就上网聊天,从来不会主动去练练字。久而久之,坏习惯的恶性循环,导致再想练好字也是无济于事,所以练字必须成为自己的一个的习惯。如今拿起许多人的手写文章来看,用委婉的话语来形容是略带匠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这一代比自己的父母接触电脑时年龄要更早,机会更多,影响也更深。用笔写字的机会也更少了。如此以来,对汉字的兴趣也在日益减弱。
恐怕不能把汉字危机归结为教育的沉重,这似乎有些牵强了。
这一段就从根源处谈手写汉字为什么会面临“生存”危机。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去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厚重历史的载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汉字的精妙之处是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科技所无法比拟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詹绪左认为,一笔好字是文明的标志。我认为,手写汉字面临“生存”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动手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书法也趋于式微。而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已经不再把写得一手好字当成现代文明人的标志了。现在人们的交流工具、工作手段变了,导致写字的机会少了。以前主要通过写信沟通,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但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导致手写汉字似乎被逼进了死胡同。不仅生活中如此,就算是在应聘时,写一手好字可以给人好的印象,增加就业成功率。不仅如此,现在许多新一代的年轻老师喜欢依赖多媒体上课,因为这样可以方便教学,理清思路。可万一碰上一些小意外,多媒体用不了,写板书又写不好。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
这一段帮你改了一下,还是感觉这两处有些重复了,你觉得呢?
这一段的重点还是放在汉字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论述上。写作的时候,思路一定要清晰,一段解决一个问题。
这位同学收到我及时回复的电子邮件之后,一方面对我的认真批改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另一方面按照我给他的具体修改意见,着手对文章进行了全面修改。几经磋商交流,文章终于定稿了。我不敢说这篇文章有多么出类拔萃,但无论是我,还是这位同学,都尽志无悔了。请看修改之后的相应段落: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手写汉字?
高二(9)班  周富杰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手写汉字?当我发出这样的呼喊时,我国早已迈进了多媒体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以前繁琐的文件采集和整理,现在用电脑就可以轻松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的手写汉字被冷落到一旁。难道我们的汉字就这样被数字化了吗?笔真的要被键盘所替代吗?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只敲键盘忘记笔杆”,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提笔忘字?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写的太少,练的太少。熟能生巧,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我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电脑的诸多优势的确是手写所无法比拟的。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写信进行沟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到了现在,交流方式日趋多元化,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因此,我们手写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手写汉字也就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因此,我们这一代应该重新去认识汉字,了解汉字。因为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厚重历史的载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在巩固我国的版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功不可没。
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它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汉字形体优美,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二)整理目录,呈现成果
修改定稿之后,我觉得应该对学生所有的付出有一个交代,对学生的个人价值予以确认。因此,我精心制作了一份“学生文化评论目录”,将学生的文章标题一一列出。随后,我从学生的文化评论中选择了一批优秀作品制作成以“让思想飞翔,让文采飞扬”为宗旨的“学生优秀文化评论集锦”,并打印出来,放在班级供学生们浏览,以分享彼此的辛勤劳动成果。
第二部分  将“以写带读”活动进行到底
一直以来,学生害怕写作文,尤其害怕写议论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自身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个人价值得到了全面展现。我也充分认识到,只要教师肯下功夫,无论是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亲身实践,充分践行了“以写带读”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的前提下,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多举行一些类似的写作活动,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考虑让这些活动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者校本教材的一部分呢?我觉得,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尝试!
既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自信心也空前增强了,那么为什么不借着这股东风,将“以写带读”活动进行到底呢?请看下面的这些出题构想及其思路解析:
出题构想
思路解析
2010年11月的广州城即将迎来亚运盛会,在这个迎亚运、办亚运的过程中,有很多现象与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请以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相关话题的看法。要求不仅要把看法说清楚,而且要将理由写充分。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之前的“文化评论”以写带读活动使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时评的基本写法,而且更加关注身边的时事。在即将迎来广州亚运盛会的这个大背景下,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一定很多,我相信这个话题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谈到了志、力、物这三种成功必备的要素。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虽为游记,但立意深远。在引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是否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呢?
用文言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传。
经过多年的文言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表达能力,只是一直没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尝试用文言写自传,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看法,调动他们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许用文言写自传对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这一定会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写作尝试。
拟定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柳、月、风意象内涵探微》
中国古典诗词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探讨柳、月、风这三种常见意象的内涵对学生理解诗词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活动必定能带动学生加大课内外诗词阅读量。